《我爱古诗词》 导学案
《古诗词》导学案教案 3篇

《古诗词》导学案教案篇3教材内容分析:这首《晚春》选自人教版一年级语文下册古代诗歌。
教学重点是学会欣赏事物的内在美,接受精神启迪,加强阅读积累,激发学生对热爱大自然,珍惜美好时光的情感。
借助注释读懂诗文大意,在反复诵读中领会诗文的丰富的内涵和精美的语言。
再结合语文教学大纲对诗歌教学的要求,基于学生只在初一时学过古诗五首,对诗歌朗读、鉴赏的方法还很模糊的现实,我想把这课的教学重点确定为充分理解诗歌内容,领略诗人写诗意境之美的基础上提高诗歌朗读和鉴赏能力。
学情分析:初一年级的学生,经过上学期的学习,学生有了初步的诗歌学习基础,学生对写景抒情诗歌好奇心强,就增加了他们学习的兴趣再加上教师的适当引导,学生能够理解这篇课文的内容。
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积极创设情境,提供一个交互式的学习的平台,让学生自始至终保持学习兴趣和探求热情,充分激发学生的潜能;充分发挥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鼓励学生在合作交流中领悟学习方法,从而获得情感体验,不断加强语言积累;注重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更好地实现生生之间和师生之间的交流与沟通。
教学环境及资源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目标:1、通过诵读描写春天的诗句,感受诗词的音律美。
2、掌握多种诵读的方法,理解诗意及作者的情感,激发学生热爱自然,珍惜美好时光的热情。
3、学会运用诗歌鉴赏方法:诵读-理解-赏析。
教学过程:谈话导入,揭题激趣。
一、探春1、猜字谜:三人同日去赏花。
(春)2、看到这个“春”字,你想到了什么?二、读春(一)在这草长莺飞的时节,有时想想,做一个读诗之人何其幸福。
这里是一个读诗的世界,与每一首诗的相遇,都是一次心灵的旅行。
这一次,我们师生又会有怎样的邂逅呢?春天是万紫千红的,春天是千姿百态的,古往今来,无数诗人用饱含深情的诗句描写、赞美春天。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首有关春天的古诗。
(板书课题)1、资料助读[设计意图]让学生在阅读诗歌之前,了解作者、作品的创作背景,有利于学生快速背诵,加深对文本的印象。
七年级语文下学期导学设计21、古诗五首

导学案
第1课时
【学习目标】
1、了解有关词的常识,有感情的朗读并背诵诗歌。
2、学习一些鉴赏诗歌的方法,体会诗歌的意蕴。
3、整体感知,把握诗歌的思想感情。
【学习重点】
积累背诵诗词。
【学习难点】
欣赏体会诗歌意蕴。
【学习过程】
【探究活动一】初读课文,掌握基础
1、关于词
词是唐五代时期兴起的一种合乐而歌的新诗体。当时一般称为“曲”、“曲子”或“曲子词”,后来才称“词”,别称“乐府”,“诗余”、“长短句”。它产生于隋唐之际。中唐后,文人习作渐多,晚唐五代日趋繁荣。与近体诗最明显的区别是:有词调,多数分片,句式基本上为长短不齐的杂言。
2、学生自读理解,完成导学案《探究活动二》中的习题。
3、小组研讨在自读理解过程的疑难字词句。
4、学生回答展示,其他学生更正补充,教师点评。
【导学三】品读课文,把握内容(20分钟)
1、过渡:我们刚刚欣赏了星空美景,接下来我们随李白去感悟长江山水的美。
2、学生自读理解,完成导学案《探究活动三》中的习题。
(3)颈联以水中月明如圆镜反衬江水的平静,以天上云彩构成海市蜃楼衬托江岸的辽阔,天空的高远,艺术效果十分强烈。
(4)尾联诗人不说自己思念故乡,而说故乡之水恋恋不舍地一路送我远行,怀着深情厚意。从对面写来,越发显出自己思乡深情。
第2课时
【学习目标】
1、把握每首诗的主要内容。
2、有感情的反复吟咏,背诵积累。
(3)这首词是辛弃疾被贬官闲居江西时的作品。描写黄沙岭的夜景。明月清风,疏星稀雨,鹊惊蝉鸣,稻花飘香,蛙声一片。词从视觉、听觉和嗅觉三方面描写,写出夏夜的山村风光,表达了诗人对丰收之年的喜悦和对农村生活的热爱。
五年级上册语文 《古诗词三首》导学案

秋季期小学校本课程五年级上册语文导学案1.我会写“洛、榆、畔、帐”4个生字。
能正确读写“洛阳、榆关、那畔、千帐”等词语。
2.我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默写三首古诗词。
3.我能通过看注释,查阅资料,边读边想象等方法,感知诗词大意,用自己的话讲述诗句的意思。
(重点)4.我能体会作者对家乡思念之情,揣摩作者的表达方法。
(难点)【知识链接】诗词的一些表达方法:直接抒情、借景抒情、借物抒情、托物言志、情景交融、叙事抒情、写景与叙事融于一体等。
【学习过程】一、初读课文,学习生字新词,正确流利地朗读诗歌。
(一)认真朗读诗歌,学习生字新词。
1.我放声读诗词,能在文中圈出下面的生字并注音、正确认读、书写。
(会读的用“√”表示,不会读的在对学、群学时请对子给予帮助。
)生字:洛榆畔帐多音字:间数还重行更2.我能写出有关本课生字中有价值的形近字并组词。
3.我能理解词语的意思。
(提示:通过看注释和利用工具书的方法理解词语的意思。
)⑴意万重:⑵那畔:⑶聒:⑷:4.练习写字,重点写“榆、帐”等字。
(提示:一要注意字的结构;二要注意易错的地方。
)(二)我能读正确、流利地朗读诗歌。
(提示:读诗歌时,要注意节奏,读出抑扬顿挫之感。
)二、再读诗词,理解课文内容这三首诗词都是脍炙人口、情意绵绵的诗词,都表达了作者对家乡。
三、理解诗词含义,体会作者感情。
1. 朗读诗词,先说说重点字词的意思,再说出每句诗的意思,然后串联起来分别说说每首诗词的意思。
(提示:先理解重点字词的意思,再理解诗句的含义。
)重点字词:泊、间、数重山、绿、还、欲、意万重、复、行人、那畔、聒。
2.三首诗都表达了怎样的情感?每首诗分别是由什么勾起了作者的情感的?表达情感:《泊船瓜洲》由勾起了作者的情感,《秋思》是由勾起了作者的情感的,《长相思》是由勾起作者的情感的。
3.这三首诗词都表达了思乡之情的主题,但表达方法各异,和同学说说这三首诗词表达方法上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提示:表达方法:写景抒情、叙事抒情、写景与叙事融于一体)《泊船瓜洲》《秋思》《长相思》四、拓展延伸。
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上册导学案《古诗词三首》完美教案

五年级上册语文导学案-21《古诗词三首》人教(部编版)21古诗词三首导学案设计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20 古诗词三首人教(部编版)第七单元自然之趣大自然像一位高明的摄影师,给我们展示了一幅幅美丽多彩的画面。
观山,鲜花遍野、树木丛生;看水,流水淙淙,汩汩多情;听鸟,啁啁啾啾,宛如天籁……,还有那日月星辰,轮换变转;还有那风霜雨雪,变化多姿。
朝晖夕阴,四季更替。
大自然无时无刻不在以她多情的方式召唤我们投入她的怀抱。
让我们聆听着大自然的召唤,去雨后的空山、夜泊的江边、边疆塞外领略不一样的风景,到四季的轮回中感受大自然不同格调的美,到神奇的“鸟的天堂”感受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景象,在追寻月迹的童趣中感悟纯真之美。
投入大自然的怀抱吧,你一定能感受到她的壮美与神奇。
本单元课文以“四时景物皆成趣”为主题编排,展现了大自然的美与神奇。
我们在欣赏本单元优美诗文的同时,也可以用心去观察周围的景物,并按照一定的顺序写出大自然中的景物别样的美。
分类内容课时教学要点课文古诗词三首 2有感情地朗读诗词,熟读成诵,理解诗词的大意;想象三首诗词所描绘的画面,体会动静结合、情景交融的写法;体会诗(词)人寄托的情感。
四季之美 1感受“四时情.趣”的不同,学习运用时间顺序描写景物;体会想象的妙用,并能学以致用。
鸟的天堂 2想象“鸟的天堂”的美丽景象,体会作者两次去“鸟的天堂”的不同感受;赏析描写大榕树特点的语句,领悟作者抓住景物特点进行描写的方法。
月迹 1 读懂课文,理清课文的写作顺序;品味20 古诗词三首文本分析:《山居秋暝》描绘了秋雨初晴后傍晚时分山村的旖旎风光,展现了山居村民的淳朴,表达了诗人寄情山水田园并对隐居生活怡然自得的满足心情。
诗人是以自然美来表现人格美和社会美。
全诗将空山雨后的秋凉、松间明月的光照、石上清泉的流水声、浣女归来的喧笑声,以及渔船穿过荷花丛的动态和谐完美地融合在一起,给人一种丰富、新鲜的感受。
它像一幅清新秀丽的山水画,又像一支恬静优美的抒情乐曲,体现了王维“诗中有画”的创作特点。
《课外古诗词诵读核心素养目标教学设计、教材分析与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初中语文统编版五四学

《课外古诗词诵读》导学案一、导学目标:1.了解古诗词的背景和特点,培养学生对古诗词的热爱和理解能力。
2.提高学生的诵读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
3.激发学生的文学创作兴趣,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
二、导学内容:1.古诗词的观点及特点。
2.《唐诗三百首》选读。
3.《宋词精选》选读。
4.古诗词的背景和韵律。
5.古诗词的赏析和创作。
三、导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播放一段古诗词朗诵视频或播放一段古诗词音频,让学生感受古诗词的音韵之美,激发学生进修的兴趣。
2.进修(30分钟)(1)介绍古诗词的观点和特点,让学生了解古诗词的起源、发展历程和特色。
(2)选取《唐诗三百首》和《宋词精选》中的经典诗词进行诵读和赏析,引导学生欣赏古诗词的艺术魅力。
(3)讲解古诗词的背景和韵律,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古诗词的意境和情感。
3.练习(20分钟)(1)让学生分组进行古诗词的诵读练习,每组选择一首诗词进行朗诵,并进行互相评判和改进。
(2)安置作业:要求学生选择一首自己喜欢的古诗词进行背诵和朗诵,并写下自己的感受和体会。
4.总结(5分钟)让学生分享他们的进修体会和收获,引导他们总结古诗词诵读的重要性和意义。
四、拓展延伸:1.组织学生参与古诗词朗诵比赛,激发学生进修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邀请文学专家或名人来校进行古诗词讲座,为学生提供更深入的进修体验和启发。
3.开展古诗词创作比赛,鼓励学生运用古诗词的形式和语言进行创作,培养学生的文学创造力和表达能力。
五、进修评判:通过学生的诵读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和教室参与度来评判学生的进修情况,及时给予必定和指导,帮助学生不息提高诵读和理解古诗词的能力。
六、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激发学生的进修兴趣和培养学生的情感体验,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使古诗词诵读成为学生进修生活的一部分,让学生在诵读中感悟文学之美,提高自身的人文素养和审美修养。
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导学案)(学生版)

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导学案【学习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熟读成诵。
2.把握诗歌的意象,体会诗歌表达的感情。
3.知人论世,体会诗人责任感与担当精神。
【重难点】熟读成诵,把握诗歌表达的感情,体会诗人责任感与担当精神。
【学习过程】预习案1.了解作者、写作背景【文天祥】(1236年-1283年),原名云孙,字,号,吉州庐陵人。
杰出的民族英雄、政治家、军事家、爱国诗人。
代表作品、等。
作者生平:1256年进士考试第一名(状元)。
1275年元军进攻临安,征兵勤王。
1276年任右丞相,被派往元军营谈判,被扣留。
1277年进兵江西收复了几个县城。
1278年在五坡岭(海丰)被俘,次年写《过零丁洋》诗以明志。
1279年被送到大都(今北京),囚3年,经威胁利诱始终不屈。
1283年1月9日从容就义。
帝昺(bǐng)祥兴二年(1279年),南宋最后一个据点崖山被元军攻陷,宋朝灭亡。
文天祥在前一年被俘北行,于五月四日出大庚岭,经南安军(治所在今江西大庾)时写下《南安军》。
本诗与《过零丁洋》是写于同一年。
【夏完淳】(1631—1647),原名复,字,号。
末少年抗清英雄,著名诗人。
九岁善词赋古文,才思敏捷,有神童之称。
其诗词或慷慨悲壮,或凄怆哀婉,充满了强烈的民族意识。
著有、等。
14岁随父亲夏允彝和老师陈子龙起兵抗清。
顺治四年(公元1647年)被捕,不屈而死,年仅十七岁。
顺治三年,完淳与陈子龙、钱旃饮血为盟,共谋复明大业,上书鲁王(朱以海),鲁王遥授中书舍人,参谋太湖吴易军事。
顺治四年(公元1647年)夏,作者因鲁王遥授中书舍人之职而上表谢恩,为清廷发觉,遭到逮捕。
《别云间》就是作者在被解送往南京前,临别松江时所作。
【张养浩】(1270—1329),字,号云庄,又称齐东野人,代著名政治家,文学家。
张养浩是元代重要的政治、文化人物,其个人品行、政事文章皆为当代及后世称扬,是元代名臣之一。
与清河元明善、汶上曹元用并称为“三俊”。
小学六年级上册《古诗三首》导学案

《古诗三首》导学案学习目标:1.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2. 理解古诗的意思,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情感。
3. 学习古诗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提高诗歌鉴赏能力。
4. 感受古诗的意境美,培养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
学习重点难点:1. 重点:理解古诗的意思,体会诗人的情感。
2. 难点:领悟古诗的意境,学习古诗的表达技巧。
学习过程:一、自主学习1. 我会读。
()()()()()浪淘沙九曲天涯莺啼酒旗2. 我会写。
huáng hé wàn lǐ shā rú qū组词:()()()()()()()3. 重点字讲解。
淘:是()结构,偏旁是()。
可以组词。
造句:。
书写指导:左右结构,左窄右宽,“淘”的右半部分“匋”要写得紧凑,撇和竖弯钩要舒展。
涯:是()结构,偏旁是()。
可以组词。
造句:。
书写指导:左右结构,左窄右宽,“涯”的右半部分“厂”要写得稍扁,“圭”的两个“土”字大小一致。
4. 多音字。
()曲()5. 解词义。
浪淘沙:;天涯:;二、合作探究1. 了解课文背景。
(1)查阅相关资料,了解三位诗人的生平经历和创作背景。
(2)了解古诗所反映的时代背景和文化内涵。
2. 通读古诗,理清脉络。
(1)每首古诗分别写了什么内容?(2)可以分为几个部分?每个部分的主要意思是什么?3. 思考:(1)每首古诗中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2)古诗中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4. 对照注释和查阅的资料来理解古诗的意思。
(1)“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这句诗描绘了怎样的景象?(2)“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这句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慨?(3)“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这句诗中“等闲”是什么意思?诗人是如何描写春天的景色的?5. 分析每首古诗的意境和语言特色。
三、展示交流1. 各小组依次推举发言人汇报小组成果。
(1)朗诵古诗,展示对古诗的理解和感悟。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导学案(1-16)

⼈教版四年级语⽂下册导学案(1-16)⼈教版四年级下册导学案1、《古诗词三⾸》学习⽬标:1、认识2个⽣字,会写5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背诵三⾸古诗词。
3、学习通过看注解、边度边想象画⾯等⽅法,感知诗词⼤意,⽤⾃⼰话说说诗句意思。
重难点:重点:品位诗句、指导背诵、积累语⾔。
难点:理解诗句内容,体会诗⼈的情感。
教法与学法:教法:讲授法学法:质疑探究法、体验法教学准备:⽣字卡⽚、教学挂图、⼩⿊板。
学习过程:课前预习:1、独⾃⼀⼈坐在敬亭⼭上,以⼭为伴,抒发了孤独寂寞之情。
(A. 李⽩B、.杜甫)2、夜,经过洞庭湖,看见优美的洞庭湖夜⾊,即赋诗⼀⾸。
(A、夏刘禹锡B、秋刘禹锡)预习检查:1、选择正确的读⾳风景旧曾谙(yīn ān )潭⾯⽆风镜未磨(m?m?)众鸟⾼飞尽(jìn jìng )⽩银盘⾥⼀青螺(l?u lu?)2、加偏旁组新字再组词累()()廷()()⾳()()覃()()3、恰当解释我会选厌:①憎恶②满⾜③因过多⽽不喜欢⑴、相看两不厌。
只有敬亭⼭。
()⑵、这个游戏我们早玩厌了。
()⑶、同学之间应该互相帮助,不该厌弃在学习上遇到困难的同学。
()合作学习:1、(鸟飞⾛了,云飘远了。
)诗⼈只有静静地凝视着敬亭⼭,⽽敬亭⼭似乎也⼀动不动地看着诗⼈。
2、填写修辞⽅法我来试①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
()②遥望洞庭⼭⽔翠,⽩银盘⾥⼀青螺。
()③⽩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④能不忆江南?()迁移训练:1、解释加点字的意思。
曾:谙:2、“”⼀句是对江南风景总的赞美。
与“”⼀句相呼应。
表达出作者对江南景⾊的与之情。
拓展探究:宋代诗⼈苏轼曾写过⼀⾸赞美杭州西湖风景的诗,请写出苏轼的这⾸诗。
2、《桂林⼭⽔》学习⽬标:1、认识8个⽣字,会写11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背诵全⽂。
3、感受桂林⼭⽔的美好,培养热爱祖国⼤好河⼭、热爱⼤⾃然的感情。
课前预习:1、读准字⾳,通读课⽂。
2、学习⽣字11个,积累四字词语10个。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题:我爱古诗词!(诗词复习)
导学案设计:杨东方学科组长:业务主任:方贵生
班级:小组:学生姓名:
学习目标:
1、朗读、背诵古诗词,积累相关语文常识;
2、回顾诗词大意,进一步体会作者感情;
3、感受诗词的古典之美。
重点难点:
1、有感情朗读诗词;
2、体会作者感情,感受古典诗词之美。
预习导学:
朗读课本144-153的内容,然后完成:
一、吟诵诗词我拿手
朗读或吟诵十首诗词。
(方法指导:读、诵时要注意语速和作者感情等因素,恰当把握,演绎作品。
)
环节一:个人风采展示(个人读,限一首。
);
环节二:小组风采展示;
(提示:1、小组全员、组员组合、都可参加。
2、个读、齐读、混合读等多种方式进行。
3、小组展示最少两首)
二、诗词理解我最棒
参考工具书完成填空:(提示:注意填空简洁,可适当增加自己的理解。
)
1、“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的意思是,豆指,萁指。
2、“鸟鸣涧”的意思是,写的是季的景色,从句中可知。
3、《竹石》中赞美的是,句表明诗人的人生态度。
4、《己亥杂诗》中表达作者愿望的诗句是,表达了诗人。
5、《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这首诗写出了诗人听到之后的心情,表达了作者
强烈的之情。
三、作者感情我知道
理解诗意,体味作者的思想感情。
(提示:结合诗的内容,作者的生活背景,感受作者感情。
)
1、“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选自谁的哪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2、《卜算子》一词中“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3、“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是什么意思?表达作者什么情感?
四、诗词大家我丰富
(提示:你可以:翻阅工具书或教辅书,或问其他同学。
)
1、三曹指:、、;三苏指:、、。
2、杜甫是我国伟大的主义诗人,与浪漫主义诗人李白齐名,合称“”。
3、郑燮是朝著名的、和文学家,他号称“”。
五、诗词名句我会用
1、昨天的一道数学题,我百思不得其解,同学玉伟助我一臂之力,我豁然开朗。
真是“”,于是迅速解开了这道题。
2、春雨,古今中外多少人赞美你。
“”是大诗人杜甫描述你来到人间的佳句。
当你寄情于大自然,看到化蝶相戏时,你定会浮现出
诗句。
3、寂静的夜,忽闻桂花飘香,你一定会情不自禁吟咏;看电视时,主人公清廉正直的人品,一定会让你联想到的诗句。
合作交流:(6分钟)
要求:组员通力合作,展示小组精彩;
课堂展示:
要求:1、积极踊跃2、声音洪亮3、字体端正4、语言准确、恰当
达标检测:(20分,错字、别字不得分)
一、填植物(4分)
1、离离原上,一岁一枯荣。
2、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始盛开。
3、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村。
4、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少一人。
二、古诗积累(6分)
本自同根生,。
月出惊山鸟,。
洛阳亲友如相问,。
粉骨碎身浑不怕,。
千磨万击还坚劲,。
我劝天公重抖擞,。
三、诗句填空(10分)
1、小学即将结束,为了表达你对老师那种燃烧自己、照亮别人的精神,你用“,”这一句很准确。
(3分)
2、小学毕业,同学们要分手了,请写两句古诗名句作为临别赠言,表达你对同学的友情
,。
(4分,课内外均可)
3、《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中表达作者爱国感情的句子,。
四、拓展延伸(1、2、3、4号做)
回忆小学课本,举出一到二首咏物诗、送别诗、写景诗。
(提示:咏物诗:《竹石》,送别诗:《卜算子》,写景诗:《鸟鸣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