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节活动度评定
关节活动度评定

记录评定结果:如角度、范围等
注意事项:如避免过度拉伸、保持评定部位稳定等
评定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确保测量工具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确保患者处于舒适的体位,避免疼痛和不适
确保测量过程中患者的安全,避免受伤
确保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避免误差和偏差
标准化:建立统一的评定标准和规范,提高评定结果的可比性和可靠性
汇报人:XX
感谢观看
远程医疗:通过远程医疗技术,实现远程关节活动度评估和康复指导
跨学科合作:加强与医学、康复学、生物力学等学科的合作,推动关节活动度评定的发展和创新
展望和研究方向
智能化:利用人工智能技术进行关节活动度评定,提高准确性和效率
个性化:根据个体差异进行个性化评定,提高评定的针对性和准确性
远程化:通过远程医疗技术进行关节活动度评定,方便患者和医生进行交流和诊断
评估方法:主动关节活动度、被动关节活动度、肌肉力量测试等
应用价值:为治疗和康复提供依据,指导运动训练和康复计划制定
应用领域:康复医学、运动医学、骨科等
03
关节活动度评定的方法和标准
关节活动度评定的常用方法
量角器测量法:使用量角器测量关节活动角度
直尺测量法:使用直尺测量关节活动长度
关节活动度计测量法:使用关节活动度计测量关节活动角度和长度
关节活动度评定困难:患者疼痛、恐惧、紧张等心理因素影响
关节活动度评定结果不一致:测量者主观判断差异,测量环境影响
关节活动度评定结果无法解释:患者病情复杂,测量结果与实际不符
关节活动度评定结果无法应用:测量结果与治疗方案不匹配,无法指导治疗
关节活动度的评定

43
二、下肢主要关节活动度的测量
(一)髋关节屈曲
患者仰卧位,骨盆紧贴床面。评定者将角 度尺中心置于股骨大转子,固定臂与躯干腋中 线相平行,移动臂为股骨纵轴,屈曲髋关节至 最大范围。
参考值0°~120°(图2-23)。
2021/5/27
45
(二)髋关节伸展
患者俯卧位,骨盆紧贴床面,双足在床缘 外。评定者将角度尺中心置于股骨大转子,固 定臂与躯干腋中线相平行,移动臂为股骨纵轴, 伸展髋关节至最大范围。
三、关节活动度测量的一般原则与注意事项
· 有下列情况存在时,AROM和PROM测量操作应特 别谨慎:
①关节或关节周围炎症或感染。 ②关节半脱位。 ③关节血肿.尤其是肘.髋或膝关节血肿. ④怀疑存在骨性关节僵硬。 ⑤软组织损伤如肌腱、肌肉或韧带损伤:
三、关节活动度测量的一般原则与注意事项
· 注意药物对ROM测量结果的影响。被测者 服用镇痛剂时可能会抑制患者对疼痛的反应; 患者服用肌松弛剂期间.关节运动度可能过大。
中点的部分。
如图:
二、关节活动度的分类
由于关节的活动包括主动活动和被动活动,故关节活动 度也分为主动关节活动度和被动关节活动度两大类。
主动关节活动度(active range of motion,AROM), 是指通过患者主动、随意运动达到的关节活动范围。
被动关节活动度(passive range of motion,PROM), 是指肢体被动运动达到的关节活动范围。
(二)体位
确定关节运动范围的方法:中立位法,即 将解剖学立位(图6-4)时的肢位定为“零”起 始点,
测量旋转度时则选正常旋转范 围的中点作为“零”起始点。
检查者要保证被测者体位舒 适,测量在全关节活动范围不 受限的解剖位上进行。
关节活动度的评定

肩关节—外展、内收
体位:仰卧、坐或立位,臂置于体侧,肘伸直,
前臂旋后,使肱骨充分外旋,防止因肱三头肌 紧张限制运动的完成。 轴心:肩峰 固定臂:与身体中线平行 移动臂:与肱骨纵轴平行 外展:0~180 内收:0~45(使肩关节处于20-45度屈曲位)
肩关节—水平内收、外展
胸腰椎—前屈、后伸
体位:坐位
轴心:身体侧面对准第五腰椎棘突 固定臂:与地面垂直、 移动臂:脊柱连线 前屈:
0~80 后伸: 0~30
腰椎—旋转
体位:坐位
轴心:两臂交点 固定臂:两髂棘连线的平行线 移动臂:两肩峰连线的平行线 0~40
胸腰椎—侧屈
体位:坐位
各关节活动度的具体测量
肩关节 肘关节 髋关节 膝关节 踝关节 颈椎
胸椎与腰椎
前臂
腕关节 手指\拇指
关节
肩关节—屈曲、伸展
体位:仰卧、坐或立位,臂置于体侧,肘伸直,
前臂中立位。 轴心:肩峰 固定臂:与腋中线平行,对准股骨的大转子。 移动臂:与肱骨纵轴平行,对准肱骨外上髁。 屈:0~180 伸:0 ~60
关节的分型
根据运动轴心或自由度多寡分为:
单轴关节:只能绕一个运动轴在一个平面上运动。包括滑车关节——指 间关节;车轴关节——近远侧桡尺关节。
双轴关节:两个自由度。包括椭圆关节——桡腕关节;鞍状关节——拇 指腕掌关节。
三轴关节或多轴关节:可做屈伸、收展、旋转等多方向运动。包括:球 窝关节——肩关节;杵臼关节——髋关节;平面关节——肩锁关节;
治疗师所获得的手感即抵触感。 生理性运动终末感:正常关节 病理性运动终末感
生理性运动终末感
关节活动度评定

•
后,腕关节中立位。
• 中心: 拇指掌指关节桡侧。
• 固定臂: 第一掌骨纵轴。
• 移动臂: 拇指近节指骨纵轴。
• 运动: 拇指近节指骨向靠近手掌方向运动。
• 正常值: 0-50°。
拇指掌侧外展、掌侧内收
• 体位: 腕关节呈中立位,手指伸展位。
• 中心: 第一掌骨的腕掌关节。
• 固定臂: 食指(桡骨的延长线)。
动;伸展是向后方运动。 • 参考值: 屈曲0º-180º,伸展0º-
60º。
2. 外展、内收
• 体位: 坐位、立位、仰卧位。外展 ROM时肩关节无屈曲、伸展,前臂旋 后,掌心向前。内收ROM时肩关节屈 曲20º-45º,前臂旋前,掌心向后, 内收肩关节至最大范围。
• 中心: 肩峰。 • 固定臂: 与躯干纵轴平行。(内收) • 移动臂: 与肱骨纵轴平行。 • 运动: 外展是在额状面上向外方运
关节活动度评定
000
一、概念
关节活动度又称关节活动范围 (ROM), 是指关节活动时经过 的角度。具体而言是指关节的移 动骨在靠近或远离固定骨的运动 过程中, 移动骨所达到的新位置 与起始位置之间的夹角。
• 关节活动度评定是指运用 一定的工具测量特定体位下关 节的最大活动范围, 从而对关节 的功能做出判断。
肌张力较明显地增加:通过关节活动范围的大部分时, 肌张力均较明显地增加,但受累部分仍能较易地被 移动
肌张力严重增高:被动运动困难
僵直:受累部分被动屈伸时呈现僵直状态,不能活动
腕关节掌屈、背屈
前臂旋前、旋后
肘关节的屈伸
肩关节外展
髋、膝关节屈伸
髋关节内收外展
踝关节背屈、跖屈
• 仰卧位, 髋膝关节屈曲 • 一手踝, 一手脚掌
关节活动度评定

一、关节运动的类型
无论是主动运动还是被动运动,关节通常的运 动形式有屈、伸、内收、外展、内旋、外旋等。 根据关节运动发生的范围,可以将关节运动分 为生理运动和附属运动两类。
(一)关节的生理运动 是指关节在生 理范围内完成的运动,既可主动完成, 也可被动完成,如关节的屈、伸、内收、 外展、旋转等运动,是关节活动度评估 的主要内容。
正常值:内旋:0 → 45度;外旋:0 → 45度
(二)膝关节屈曲、伸展
体位:俯卧或仰卧,下肢伸展
量角器:轴心;股骨外侧髁 固定臂: 与股骨纵轴一致 移动臂:与胫骨纵轴 一致
正常值:屈曲:0 → 135度;伸展:0度
过伸:0 → 10度
(三)踝关节背屈、跖屈 体位:仰卧,膝关节屈曲,踝关节呈中
(二)关节的附属运动 是在关节解剖 结构允许的范围内进行的运动,不能主 动的完成,可以由他人或对侧肢体帮助 完成,是维持关节正常活动不可缺少的 一种运动。
任何一个关节都存在附属运动,附属运 动是产生正常生理运动所必需的。当关 节因疼痛、僵硬而限制了活动时,生理 运动和附属运动均受限。若要恢复关节 活动,必须既改善附属运动,又改善生 理运动,这样才能取得理想的效果。
量角器的用法:
轴心:肩峰 固定臂:通过肩峰的额状面投影 移动臂:与外展90度后在水平面内移动
的肱骨长轴一致。 正常值:水平屈曲;0 → 135度;水平
伸展:0 → 30度。
4、内旋、外旋 内旋是前臂在矢状面 内向下肢方向运动,外旋是向头的方向 运动。
体位:仰卧位,肩关节外展90度,肘关 节屈曲90度,掌心向下
四、ROM的测量
测量用具
(一)量角器 通常有180和360度量 角器及指关节量角器之分,以180度量 角器最为常用。量角器通常有两臂,分 别称为固定臂和移动臂,二者由同一轴 心连接,且有足够的摩擦力,以防止读 数时两臂滑动,影响结果的准确性。
康复功能评定 第十章 关节活动度评定

第二节 主要关节活动度评定方法
(4)脊柱旋转(0°~45°) 体位:仰卧或直立位。 关节角度尺摆放: 固定臂:双侧髂嵴上缘连线的平行线。 移动臂:双侧肩峰连线的平行线。 轴心:头顶部中点。
肩关节
髋关节
肘关节 膝关节
腕关节
踝关节
肩关节
肩屈伸
肩外展
肩内旋外旋
肘关节
肘屈伸 前臂旋前旋后
腕关节
腕掌屈背伸 腕桡偏尺偏
(4)触诊骨骼和软组织,注意畸形或异常,确定测量关节的骨性标志。
第二节 主要关节活动度评定方法
(5)借助于被测者的体位、体重以及测量者所施加的外力稳定 测量关节的近端关节。 (6)被动活动该关节以了解可能的活动范围和有无抵抗感。 (7)使关节处于起始位。 (8)量角器的轴心对准关节轴,固定臂与构成关节近端骨平行, 活动臂与构成关节的远端骨平行,避免采用使角度针偏离角度计 的运动方向。
第二节 主要关节活动度评定方法
(4)测量AROM时应考虑病人不愿意移动、无法听从指令、关 节灵活性受限、肌肉无力、疼痛等因素的影响。 (5)数据分析。 (6)注意代偿。
第二节 主要关节活动度评定方法
二、主要关节活动度评定方法
(一)脊柱
1. 颈椎关节活动度
(1)颈前屈(0°~45°) 体位:端坐或直立位。 关节角度尺摆放: 固定臂:与地面垂直。 移动臂:外耳道与鼻尖的连线。 轴心:两臂连线终点。
第一节 概述
二、禁忌症和影响因素 (一)禁忌症
1. 关节运动会造成进一步伤害,或者在刚刚受伤或手术后中 断愈合过程。
2. 怀疑半脱位,脱位或骨折。 3. 怀疑发生骨质疏松或异位骨化时,需要经专科医师确定可 以进行评估。
第一节 概述
第10章 关节活动度评定

(六)关节运动的类型
• 根据关节运动的动力来源,可分为: ①主动运动:关节运动完全由肌肉收缩完成, 没有任何外界帮助的称为主动运动;②)被动 运动:关节运动中肌肉没有任何收缩,完全 由外力来完成的称为被动运动;③主动助力 运动:关节运动中肌肉虽然有收缩但不能作 全范围的运动,需要借助外力的帮助才能完 成。外力可以是徒手的或机械的,也可以是 他人的或自身的健侧肢体。
关节活动度的评定
第一节 概述
• 关节是指两块或两块以上骨之间的连接部 分。关节活动度(range of motion, ROM) 是指一个关节从起始端至终末端的正常运 动范围(即运动弧)。关节活动度评定是 针对一些引起关节活动受限的身体功能障 碍性疾病的首要评定过程,如关节炎、骨 折、烧伤以及手外伤等。
二、主要关节活动度的测量方法
(二)上肢关节 1.肩关节活动度 (1)肩关节屈(0°~170°,见图10-12) • 体位:坐位或仰卧位(肱骨处于中立位)。 • 量角器摆放:轴心位于肱骨侧面的肩峰,固定臂 与躯干平行,移动臂与肱骨平行。值得注意的是 在患者屈肩的同时,轴心逐渐移向肩的后部,因 此当测量终末位的角度时,轴心应置于三角肌群 所形成皱褶末端。
(五)关节的稳定性和灵活性
• 通常稳定性大的关节灵活性较差;灵活性大的关节则稳定 性较差。影响关节的稳定性和灵活性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 个方面。 1.两关节的面积差 面积差大者,关节灵活性大;面积差小者, 关节灵活性小。 2.关节囊 关节囊厚而紧张,关节灵活性小,稳定性大;关节 囊薄而松弛,关节灵活性大,稳定性小。 3.关节韧带 韧带多或强,关节稳定性大,灵活性小;韧带少 或弱,关节稳定性小,灵活性大。 4.肌肉 关节周围的肌肉多而强,关节的稳定性大;关节周围 的肌肉少而弱或肌肉有良好的伸展性和弹性,关节的灵活性 就大。
关节活动度评定的定义

关节活动度评定的定义
关节活动度评定是一种用来评估关节运动范围和灵活性的测量方法。
它可以帮助医护人员了解患者的身体状况,并制定出针对性的康
复计划和治疗方案。
这项评定主要检测关节能够完成的各种运动,比如屈曲、伸展、
旋转等等。
通过测量关节的可活动范围,评估关节功能和肌肉灵活性,可以得出对于此关节的正常范围和可接受范围以及与正常范围偏差的
程度,在人体生理的正常考量范围内的活动度,有助于医护人员了解
患者的病情和制定出个性化的康复治疗计划以及参考治疗效果的评估。
在评定过程中,医护人员根据患者的特定情况决定需要评估的关节,然后通过观察患者运动的过程中是否有疼痛和不适感等症状来确
定评估的难度。
接着,医护人员会用专业的动作测量仪器进行具体的
测量,测量完毕后,将结果与左侧同样关节的测量结果进行比较和分析,最后得出相关数据的判断。
总体来说,关节活动度评定需要医护人员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和丰
富的实践经验,才能准确地评估出患者的关节运动范围和灵活性,并
根据评定结果制定出相应的康复方案,帮助患者更快速地恢复到正常
的生活和工作状态。
同时建议,为了保证评估的准确性和有效性,患
者在接受关节活动度评定时应该与医护人员配合,遵守评估前的准备
和注意事项,做好相关准备工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关节活动度评价的设备:
1.普通量角器法
目测ROM较为粗糙,因此一般用量角器进行检查。
普通量角器用两根直尺连接一个半圆量角器或全圆量角器制成,手指关节用小型半圆角器测量。
(见图2-1-7),使用时将量角器的中心点准确对到关节活动轴中心(参照一定的骨性标志),两尺的远端分别放到或指向关节两端肢体上的骨性标志或与肢体长轴相平行。
随着关节远端肢体的移动,在量角器刻度盘上读出关节活动度。
2.方盘量角器测量法
范振华在1974年设计了一种方盘量角器,用正方形,每边长12cm,上有圆形刻度盘的木舯,加一指针及把手构成(图2-1-8)。
在木盘刻度面处于垂直位时,方盘中心的指针由于重心在下而自动指向正上方。
使用时采取适当姿位使关节两端肢体处于同一个垂直面上,并使一端肢体处于水平位或垂直位,以方盘的一边紧贴另一肢体,使其刻度面与肢体处于同一垂直面上,即可读得关节所处的角度。
便携式肌力测试与关节活动度计
品牌:perforembetter
简介:
创新肌肉骨骼测试设备本产品是市场上第一个能够同时精确,科学地进行肌力测试与关节活动度的双功能测试的设备,本产品所附软件可以将测试结果传输,存储到电脑。
专利号:#s 6,792,801 及D490732在一个设备中整合两项评估功能,消除了对多个不同器械的需求,肌肉测力计精确到1%,活动度测试精确到1°测压测力计采用双阈值设定,三测试头-平面、曲线和数字,相应软件配置包含使用方法示意图。
2.关节活动度评定方法:
1、舒适体位
2、暴露测量的关节
3、确定测量关节的骨性标志
4、专人测量
5、主动关节活动测量、被动关节活动测量(以划线方式定位)。
6、正确找准运动轴、固定臂、移动臂
一、脊柱
(一)颈椎ROM
1、颈前屈0 ° -- 45°
2、颈后伸0 ° -- 45°
体位:端坐或直立轴心:下颌角固定臂:肩上
3、颈侧屈0 ° -- 45°
体位:端坐或直立轴心:第七颈椎棘突固定臂:双肩上
4、颈旋转0 ° -- 45°
体位:仰卧轴心:头顶固定臂:平床面
(二)胸和腰椎ROM
1、脊柱前屈0°-80°
体位:直立位轴心:L5棘突固定臂:体侧中线
运动测量:角度、弯腰手指离地距离、弯腰时第七颈椎棘突之第一骶椎长度
1.6CM
2、脊柱侧屈0°-40°
体位:直立位轴心:S1 固定臂:背中线
运动测量:角度、侧屈时指尖与膝关节的距离
3、脊柱后伸0°-30°
体位:直立位轴心:S1 固定臂:体侧中线
4、脊柱旋转0°-45°
体位:仰卧或直立位轴心:头顶固定臂:平床面
二、上肢ROM
(一)肩部关节
解剖及运动学概要
肩部的骨骼包括肱骨、锁骨、肩胛骨、胸骨、胸壁,组成肩部六个关节:盂肱、肩锁、胸锁、喙锁、肩肱、肩胛胸壁关节。
盂肱关节是全身活动范围最大的一个关节,分别可在三个面围绕三个运动轴进行屈伸、内收、外展、内旋、外旋运动。
肩部的运动主要是盂肱、胸锁、肩锁、肩胛胸壁四关节配合协调共同完成。
前屈60º、外展30º、由盂肱关节完成,以后的运动由肩胛胸壁关节参与,运动比例2:1。
1、肩关节屈0°-180°
体位:坐或仰卧位轴心:肩峰固定臂:体侧中线
2、肩关节后伸0°-60°
轴心:肩峰固定臂:体侧中线
3、肩关节外展0°-180°
体位:坐或俯卧位轴心:肩峰固定臂:后上臂中线4、肩关节水平外展0°-40°
体位:坐位轴心:肩峰固定臂:肩峰至颈后
5、肩关节水平内收0°-130°
体位:坐或仰卧位轴心:肩峰固定臂:肩峰至颈后
6、肩关节外展内旋0°-70°
7、肩关节外展旋外0°-90°
二)肘部关节
1)解剖及运动学
肱尺关节:肘关节的主要部分,完成屈伸运动。
肱桡关节:协助近端桡尺关节的运动。
桡尺近端关节:完成前臂旋前、旋后运动。
2、肘关节伸展-屈曲0°-135°/150 °
体位:坐位轴心:肱骨外上髁固定臂:上臂中线3、前臂旋后0°-80°/90 °
体位:坐位轴心:尺骨茎突固定臂:与地面垂直
4、前臂旋前0°-80°/90 °
体位:坐位轴心:尺骨茎突固定臂:与地面垂直
(三)腕ROM
1、腕关节掌屈0°-80°
体位:坐位轴心:桡骨茎突固定臂:桡骨平行
2、腕关节背伸0°-80°
体位:坐位轴心:桡骨茎突固定臂:桡骨
3、腕关节尺偏0°-30°
体位:坐位轴心:手背第三掌骨根部固定臂:前臂中线
4、腕关节桡偏0°-20°
(四)、手部关节
1)解剖:骨的构成8个腕骨、5个掌骨、14个指骨(拇指2个指骨)数个籽骨。
A、腕间关节:腕骨间关节(相邻腕骨间)运动很小。
腕横关节(两排腕骨间)运动大。
B、腕掌关节拇指腕掌关节外展、对指活动大,其余小,4、5屈、伸15`20`
C、掌骨间关节3个(2-5间)
D、掌指关节屈、伸、侧方运动,被动旋转。
E、指间关节屈、伸运动。
2)运动学概要
拇指:掌腕关节屈、伸、内收、外展、旋转。
2--5指掌指关节屈、伸、外展、内收。
3)手的功能
3个功能轴;纵轴、前后轴、横轴
手的动作;握、捏、钩。
手的休息位与功能位;休息位腕关节背伸曲10 ~15度,其余手指关节自然微屈
手的功能位;腕背伸20~25度,拇指掌侧外展。
4)活动范围测量;
手指ROM
1、掌指关节(MP)屈曲0°-90°
体位:坐位轴心:掌指关节顶部固定臂:掌骨
2、掌指关节(MP)过伸0°-15 ° --45°
体位:坐位轴心:掌指关节顶部固定臂:掌骨
3、掌指关节(MP)外展0°-15 ° --45°
体位:坐位轴心:掌指关节顶部固定臂:掌骨
4、近端指间关节(PIP)屈曲0°-110°
体位:坐位轴心:PIP顶部固定臂:近节指骨
5、远端指间关节(DIP)屈曲0°-90°
体位:坐位轴心:DIP顶部固定臂:远节指骨
5)拇指ROM
1、拇指掌指关节(MP)屈曲0°-50°
体位:坐位轴心:拇指掌指关节顶部固定臂:掌骨
2、拇指指间关节(IP)屈曲0°-90°
体位:坐位轴心:拇指指间关节顶部固定臂:近节指骨3、拇指桡侧外展0°-50°
体位:坐位、手掌平桌面
轴心:拇指掌骨根部
固定臂:桡骨
4、拇指掌侧外展0°-50°
体位:坐位、手背平桌面轴心:拇指掌骨根部固定臂:桡骨
5、拇指对指
用尺测量
三、下肢ROM
1、髋部关节
1)解剖及运动学
髋关节是球凹形关节。
颈干角:110~140度,平均127度,〉140度为髋外翻,〈110度为髋内翻。
前倾角20度,股骨内旋时前倾角消失,外旋时前倾角增大。
髋关节的运动轴:额状轴屈、伸。
矢状轴内收、外展、垂直轴。
2)ROM测量
量前屈125度,后伸15度,内收35度,外展45度,内外旋各45度。
2、膝部关节
1)解剖及运动学概要
膝关节由股骨远端、胫骨近端及髌骨构成。
股胫关节、髌股关节、胫腓近端关节。
膝关节屈伸运动,屈膝时轻度旋转
膝关节内半月板功能:保护、充填、制动、调节压力、滚珠作用、润滑作用、弹簧作用。
2)ROM测量
膝关节屈--伸0~130度。
内旋0~30度,外旋0~40度。
3、踝及足部关节
1)解剖及运动学概要
踝关节:下胫腓关节(上下、前后、旋转、侧方运动),距小腿关节(背伸、跖屈)
踝关节韧带:前、后韧带、三角韧带(内;距胫前韧带、胫舟韧带、距胫后韧带、跟胫韧带)腓侧副韧带(外;距腓前韧带、跟腓韧带、距腓后韧带)足部:共26块骨组成;跗骨7、跖骨5、趾骨14。
足部关节;跗骨间关节、跗跖关节、跖骨间关节、跖趾关节、趾骨间关节。
重要关节;距下关节(距跟关节)、距舟关节、跟骰关节。
前两个关节使足发生内、外翻,后两个关节称为跗横关节使足发生内收外展。
ROM测量
踝关节活动范围:跖屈45度、背伸45度,内翻40度,外翻40度
3.关节活动度评定的疾病:
关节、软组织、骨骼病损所致的疼痛与肌肉痉挛;制动、长期保护性痉挛、肌力不平衡及慢性不良姿势等所致的软组织缩短与挛缩;关节周围软组织疤痕与粘连;关节内损伤与积液、关节周围水肿;关节内游离体;关节结构异常;各种病损所致的肌肉瘫痪或无力;运动控制障碍等。
.
如有侵权请联系告知删除,感谢你们的配合!
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