颅脑外伤患者护理安全隐患护理对策论文

合集下载

颅脑损伤患者护理风险预防方法论文

颅脑损伤患者护理风险预防方法论文

颅脑损伤患者护理风险预防方法及体会【中图分类号】r47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3783(2012)11-0202-01【摘要】探讨制定有效的护理风险管理计划,降低颅脑损伤患者护理风险的发生率,为病人提供安全的、有序的优质护理的护理经验。

对我院近年来颅脑损伤患者的护理风险管理进行回顾性分析。

从六个方面出发:(1)护士素质;(2)技术层面;(3)管理层面;(4)物质层面;(5)环境方面;(6)患者方面。

总结要点:包括制定护理风险管理计划,明确护理风险管理职责,加强护理业务质量建设,规范关键护理过程的管理,协调好护理工作与相关科室部门的工作,建立多途径、多视角的护理质量监控系统,培训护士风险防范的意识和能力,回避护理风险,持续质量改进。

【关键词】颅脑损伤患者;护理风险管理;持续质量改进我院于今年6月份搬迁新址,拥有固定床位400张,由于农村合作医疗及城镇医保政策的落实,每日病人数总在400~500人,由此而增加的护理工作量显而易见,护理工作量的增加同时增加了护理风险,护理安全管理也就逐渐成为我院护理质量管理的核心内容。

我科是神经外科,近年来收治的颅脑损伤患者成倍增加,此类患者具有意外发病,家属及患者本身感到猝不及防,不能接受及病情危重的特点,因此对医疗、护理要求明显增高,而患者病情危、重、急、险,护士工作量大,工作紧张,致使护理人员没有更多时间和患者或家属进行有效沟通,容易引发患者或家属的不满意,从而引发护患纠纷,增加护理风险。

为降低颅脑损伤患者护理风险的发生率,为病人提供安全的、有序的优质护理,我科就颅脑损伤患者病情特点、容易出现的护理风险做出了回顾与分析,对现有和潜在的护理风险进行识别、评价,总结出适合颅脑损伤患者的护理风险管理模式,在临床实践中减少了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以及风险事件对患者和医院的危害及经济损失,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1 方法1.1明确护理风险相关概念及特点风险是指遭受损失的可能性,护理风险是医疗领域中因护理行为引起的遭受损失的一种可能性。

颅脑外伤伴发精神障碍患者的安全隐患及护理对策

颅脑外伤伴发精神障碍患者的安全隐患及护理对策

颅脑外伤伴发精神障碍患者的安全隐患及护理对策目的探讨颅脑外伤伴发精神障碍患者安全隐患及护理对策。

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2月~2016年4月收治的颅脑外伤伴发精神障碍患者80例,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患者的安全隐患进行分析探讨,并提出有针对性的护理对策。

结果全部80例患者经科学和合理的护理干预,56例患者治愈,22例患者好转,1例患者无效。

结论探讨颅脑外伤伴发精神障碍患者的安全隐患,并提出有针对性的护理对策,能让意外事故的发生几率有效降低,促进患者的疾病康复,让患者及早回归社会和家庭。

标签:颅脑外伤;精神障碍;安全隐患;护理对策在我国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过程中,我国的现代化、都市化以及工业化建设速度也在加快,因为颅脑损伤所引起的精神障碍患者的人数也越来越多,加强颅脑损伤伴发精神障碍患者的护理干预,让患者的安全得以有效保证,防止二次伤害是临床医务人员需要关注和重视的问题[1]。

本研究主要探讨了颅脑外伤伴发精神障碍患者安全隐患及护理对策,现做如下总结。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择我院2014年2月~2016年4月收治的颅脑外伤伴发精神障碍患者80例,男性患者和女性患者的人数分别为42例、38例;患者年龄为20~53岁,平均年龄(40.2±1.5)岁;46例患者为交通伤,14例患者为高处坠落伤,12例患者为打击伤、8例为其他。

排除精神障碍家族史和病史患者。

1.2 临床表现颅脑损伤后全部患者均存在一定程度的昏迷史,均存在一定程度的合并伤,经MRI和头颅CT检查结果发现,41例患者为脑挫裂伤,16例患者为脑干损伤,21例患者为硬膜下血肿,2例患者为颅底骨折。

2 结果全部80例患者经科学和合理的护理干预,56例患者治愈,22例患者好转,1例患者无效。

3 护理对策分析3.1 认真观察患者的先兆症状,并有效处理护理人员在日常护理工作中,应和患者进行密切的接触,对患者的病情发展变化情况进行详细了解和掌握,对患者的精神障碍先兆症状进行及时发现,并对精神障碍先兆症状的发作规律和特点进行认真观察,根据患者的疾病种类设置专门的提示卡或者提示板,进而来提醒护理人员,认真记录护理单,在交接班时应交代清楚相关的注意事项。

脑外科护理论文:颅脑损伤患者的护理对策及评价

脑外科护理论文:颅脑损伤患者的护理对策及评价

颅脑损伤患者的护理对策及评价摘要目的:探讨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治疗与护理对策。

方法:对2005年3月~2010年3月收治180例颅脑损伤患者的病死率、致残率以及临床治疗与护理等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治愈106例,中残38例,重残19例,死亡16例,放弃治疗1例,有效率58.9%,死亡率和致残率发生率高。

结论:提高临床救治和护理水平,加强患者颅内压及生命体征的监测,做好呼吸道和引流管的护理,早期给予营养支持,可以减少患者肺部并发症,挽救患者生命和提高生存质量。

关键词颅脑损伤颅内压护理重度颅脑损伤病死率和致残率在50%以上[1]。

我院脑外科2005年3月~2010年3月收治颅脑损伤患者180例,对救治和护理经验进行回顾性分析和总结,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2005年3月~2010年3月收治颅脑损伤患者180例,男118例,女62例,平均年龄57岁。

其中硬脑膜外血肿66例,硬脑膜下血肿42例,脑挫裂伤伴颅内血肿57例,蛛网膜下腔出血15例,合并颅骨骨折36例,患者均处于昏迷状态。

致伤原因:交通事故伤106例、摔伤48例、打击伤26例。

伤后就诊时间30分钟~4天,平均5.3小时。

评分标准:按照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标准,3~5分57例,6~8分123例,均<8分或对疼痛丧失定位能力。

治疗及监测方法:采用开颅血肿清除和去骨瓣减压术等手术治疗146例,采用脱水、激素、抗炎、营养神经等非手术治疗34例。

除重症监测外均行颅内引流术,用于持续监测颅内压(ICP)增高程度:①患者取头部水平卧位,固定压力传杆器与耳尖同一水平,颅内引流管连接1只三通管,侧通道接引流袋,直通管接一次性压力监测套,扣于模式压力传感器接监护仪,彼此紧密连接,持续监测颅内压,直通道连接冲管用生理盐水;②测压时将三通管引流通道关闭,开通测压通道,并将侧口打开调为0后,盖上即可,从监护仪显示屏观察到颅内压波形及压力情况。

护理对策及措施做好一般护理,行早期膀胱训练,本组置尿管时间5~10天。

颅脑外科护士风险因素及防范对策论文

颅脑外科护士风险因素及防范对策论文

颅脑外科护士的风险因素及防范对策【摘要】目的:探讨颅脑外科护士的风险因素及防范对策。

方法:分析和总结颅脑外科护士在工作中存在的风险因素及防范措施。

结果:颅脑外科护士在临床工作中大大降低了风险因素,减少了医疗纠纷,赢得了病人的信赖。

结论:通过强化“三基”训练,提高护士整体素质,改善服务态度、规范服务行为,增强法律意识,强化法律观念,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及“三查七对”制度,交接班制度及做好入院宣教和健康教育工作,对提高工作效率,提高护理质量,减少医疗纠纷,提高病人满意度起着关键作用。

【关键词】颅脑外科风险因素防范对策【中图分类号】r 47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 7484(2012)05- 0041- 01随着人类的发展,社会的进步,病人对护理质量,医疗护理安全及其法律观念也在不断增强,护理人员稍不留意或违反操作规程,就会造成不满和投诉,引起护患矛盾和纠纷。

特别是颅脑外科,病人发病急、危重、死亡率及致残率高,护理风险相对较高。

若护理人员护理不当,法律意识淡薄,病人的合法权益一旦受到损害时,护理人员不但被追究法律责任,而且还要被追究民事责任赔偿。

因此,探讨颅脑外科护士在临床工作中存在的风险因素及防范措施,对提高工作效率,提高护理质量,减少医疗纠纷起着积极作用。

1 颅脑外科风险因素1.1 外部因素1.1.1 医保制度的改革,患者与肇事者之间的纠纷。

患者购买的医疗保险,险种不同,城乡报销不一,还有患者与肇事之间责任承担问题,容易引起患者及家属情绪波动。

1.1.2 医疗费用的上涨。

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医疗费用也随之升高,加上有个别乱收费,乱开药现象,造成医疗费用整体上涨。

1.1.3 社会的不正之风。

各种不正之风影响着医务人员,黑社会势力的介入和影响。

1.1.4 法制因素。

《医疗事故处理条例》造成医患关系紧张。

1.1.5 社会因素。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渐形成,往往患者家属认为出了钱就应该将患者医好,若病情无好转或加重,就迁怒于医护人员,特别是护理人员。

脑外科护理安全隐患分析及防范对策分析论文

脑外科护理安全隐患分析及防范对策分析论文

脑外科护理安全隐患分析及防范对策分析【摘要】衡量护理质量的重要标志及护理工作顺利开展的根本保证就是护理安全。

由于脑外科患者病情的复杂性及严重性,因而在医院和患者等诸多方面均极有可能会出现安全隐患,护理人员应当积极的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促进管理水平及护理质量的提高,以便于将安全隐患减少。

本文针对我国医院护理的现状,详细的分析了脑外科护理的安全隐患,并且对防范脑外科护理安全隐患的有效对策作了深入的探析,希望能够对脑外科患者身体健康的恢复产生积极的影响。

【关键词】脑外科;护理安全;防范对策1 前言医院脑外科所收治的患者基本上都是急性颅脑损伤患者,绝大多数的患者均需要进行手术治疗。

正是因为脑外科患者的病情较为严重和危机,再加上手术类型较为复杂,手术部位非常特殊,因而对患者的机体有着较大的创伤,手术后患者普遍的缺乏自我保护能力,所以脑外科患者的意外发生率相对较高。

在手术住院期间的护理过程当中,护理人员应当尽可能地将护理过程中所存在的不安全因素降低,这对患者预后的改善有着十分重大的意义。

2 脑外科护理中常见的诸多安全隐患2.1 患者方面的安全隐患通常脑外科患者均意识不清、病情危重且长期卧床,因而极易导致压疮的出现;由于对躁动不安患者缺乏有力的防护,极易导致非计划性的坠床和拔管;患者脑外伤后出现感知障碍,增加了擅自出走的可能性;患者及其家属对医疗护理常识不熟悉,未充分地认识到自身的疾病,对护理和治疗不配合。

这些因素的存在均有可能导致患者和家属对护理工作的不满,进而出现护患纠纷。

2.2 护理人员方面的安全隐患①执行制度不严,责任心不强。

在日常的护理工作当中,护理人员没有对核心制度进行严格的执行,没有根据分级护理制度的相关要求加以执行,对患者病情的观察不到位,对病房的巡视不及时;危重患者的交接内容不全面,交接不详细,重点不突出,未将病情的变化及时的发现;在具体的护理操作当中,简化操作程序或者未严格执行操作规程;查对制度有待严谨,出现配错液和加错药等不当状况等,进而导致护患纠纷的发生。

颅脑外伤病人急救措施及护理对策分析论文

颅脑外伤病人急救措施及护理对策分析论文

颅脑外伤病人的急救措施及护理对策分析【摘要】目的研究分析颅脑外伤病人的急救措施和有效护理方法。

方法对2010年1月-2012年1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228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进行治疗措施和护理方法的回顾性分析。

护士接诊后,配合医生采取急救措施,时刻观察患者的病情,根据实际情况采取有效护理措施。

结果本组研究中的患者在医护人员的及时抢救和精心护理下,能够顺利地转危为安,抢救和护理的存活率高达96.5%。

结论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进行急诊抢救和精心护理是减少患者并发症,提高患者存活率的有效手段。

【关键词】颅脑外伤;急救措施;护理对策颅脑外伤是脑科常见的病症,近年来的发病率只增不减,严重威胁患者的正常生活和生命安全,成为目前仅次于心血管疾病和癌症之后的第三大杀手[1]并且需要短时间内接受抢救治疗,具有很大的抢救风险,容易发生[2]保证患者健康的关键,同时对治疗和恢复期间的护理同样不能忽视。

本文主要针对2010年1月-2012年1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228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急救和护理方式进行探讨,具体报告内容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组研究所涉及的研究对象是2010年1月-2012年1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228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其中男性患者132例,女性患者96例;最大年龄80岁,最小年龄16岁,平均38岁;患者导致颅脑损伤分类:车祸伤42例,高处坠落伤10例,跌倒伤67例,锐器伤23例,碰撞伤30例,挤压伤20例,钝物击伤20例,斗殴伤16例。

1.2 急救措施颅脑损伤患者的门诊急救是患者治疗和恢复的关键,具体的急救项目体现为以下几点。

呼吸系统:颅脑损伤患者进行门诊急救时,护理人员要保证患者的呼吸顺畅,使患者头颅偏侧,及时清除患者口腔、咽部的呕吐物、血块、分泌物等,对于个别有义齿者及时取出;用舌钳拉住舌头后固定,对鼻子行导管吸氧,保证氧流量为每分钟4-6升。

对于呼吸困难和呼吸停止的患者,护士要配合医生进行气管插管和气管切开手术,采用人工机械通气的方法保持患者的呼吸通畅。

颅脑外伤患者住院安全护理对策

颅脑外伤患者住院安全护理对策

体 活动 障碍 ,并 且地 面滑 或 约束带 使用 不 当 ,光线 不足 走廊 内有 障碍物 是潜 在 的安 全 因素 ,导致病 人跌倒 。 1 压疮 . 3 压疮 是 身 体局 部 多度 受 压 引起 血 液循 环
障碍,造成皮肤坏死 ,颅脑外伤病人因肢体活动障碍,
昏迷 无 自主运动 ,应 用约束 带而 形成 压疮 。 1 生理 机 能受 伤 . 4 听神 经 受损 ,患 者 出现 听力 障
医学信息 2 1 0 0年 1 月 第 2 1 3卷 第 1 期 1
Me ia fr t nN v 2 1 V l 3 o 1 dc lnomai o 0 0 O 2 N 1 I o
颅脑外伤患者住院安全护理对策
杨 春 燕
( 解放 军 第2 2 5 医院神 经外科 , 河北 保 定 0 1 0 7 0 0)
者提 供安全 优质 服务 。 1 颅脑 外科 患者存 在安 全危 险 因素
手 ,病人家属随时陪伴在身边 ,防止病人摔倒。
2 防 止压 疮 对 于长 期 卧床 的病人 定 时 翻身 、扣 I 3 背 ,给 予 电动气 垫 床 防止压疮 ,保持 床单 位及 衣 物 的清
1 意识 的改变 复 杂 ,变 化
洁 干燥 ,大小便 失 禁患 者注 意保 持局 部皮 肤 的清 洁 ,每
日温水擦 浴 。
快 ,多伴有意识障碍 ,如有躁动 ,很容易从床上坠下,
严重 者甚 至 昏迷 ,而 不能配 合治 疗及 护理 。 1 肢体 活 动 障碍 . 2 颅脑 外 伤 常伴 有不 同程 度 的肢
10 1
理人 员要 求 较高 ,由于护 理人 员知 识缺 乏 ,经验 不 足 ,
操作不熟练 ,责任心不强会给患者造成不安全隐患。

颅脑损伤患者不安全因素分析及护理对策

颅脑损伤患者不安全因素分析及护理对策
护 , 免意 外 发 生 。 避
中, 气管插管脱落至体外或 自动拔除的风险性最 大” , 由于气 管导管滑落后情况紧急, 加上大部分患者需要再次插管 , 并有
缺 氧烦 躁 表 现 , 此 情 况 下气 管 插 管 难 度 加 大 , 成 气 道 的 损 在 造
伤; 患者 自行拔管时因为肿胀的气囊 , 以及导管前端斜面的刺
1 1 躁动 : . 导致坠床 2例 , 意外损 伤 5例, 发生 率 14 。躁 .%
动 是 颅 脑 损 伤 最 常 见 的 症 状 , 析 处 理 不 及 时 , 护不 当 , 分 防 导 致 病 情 加 重 和意 外 损伤 。
12 误 吸 、 息 : 6例 , 生 率 12 。颅 脑 损 伤 后 伴 有 呕 . 窒 共 发 .%
节, 做好详细记录。熟练掌握急救仪器使用 , 正确应对病情变
化。
22 培养护士慎独的工作作风 , . 强化责任意识 , 风险意识 , 自
觉规 范 的 执行 各 项 护理 工 作 , 实 各 项 规 章 制 度 : 脑 损 伤 患 落 颅 者病 情 变 化复 杂 , 理 工 作量 大 , 求 护 士 必 须具 备 高 度 的 责 护 要 任心 和 慎 独精 神 , 确 全 面 的评 估 患 者 , 正 加强 巡 视 及 对 病情 的
吐, 意识障碍 , 重度患者并发颅底 骨折 、 应激性溃疡 , 临床观察
处 理 不及 时发 生误 吸 、 息 。 窒
13 皮肤损伤 : . 压疮 1 , 例 擦伤 、 划伤等 4例 , 发生率 10 。 .% 与翻身不及时 , 护理不当有关。
14 意外 脱 ( ) : 1 . 拔 管 共 6例 , 中 自拔 气 管 套 管 1 , 其 例 自拔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颅脑外伤患者护理安全隐患及护理对策【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1)10-0129-01【摘要】目的通过探讨颅脑外伤患者护理安全隐患以及所采取的一系列护理对策,总结颅脑外伤患者安全护理的工作经验。

方法对410例颅脑损伤患者,进行了安全方面的评估和监控(包括:跌倒、压疮、导管意外滑出和自我伤害等方面),并由此采取的一系列护理对策。

结果本组410例患者中,发生跌倒2例,导管意外滑出3例,自我伤害1例,其他患者均安全渡过住院期。

结论对颅脑外伤患者特别是伴有精神障碍的患者,实施安全方面的监控,能有效地降低跌倒、压疮、导管滑出以及自我伤害的发生,保障了护理安全,提高护理质量,降低医患纠纷,并能减轻患者的病痛,促进患者的康复,降低患者的医疗费用。

【关键词】颅脑外伤安全隐患护理对策在日新月异迅速发展的经济社会中,颅脑外伤已成为当今社会常见的一种外科急诊。

其中以车祸、高空坠落等最为多见,其临床特点为:起病急骤、来势凶猛、病情危重,并伴有身体其他部位的复合伤,死亡率极高。

多数患者多伴有不同程度的意识改变:如昏迷、嗜睡、烦躁不安等;患者同时伴有肢体障碍,给护理工作带来了极大的困难和安全隐患。

同时,在当今,医疗护理承担的风险越来越大,因此加强护理安全管理就显得尤为重要1]理安全是指在实施护理的全过程中,患者不发生法律和法定的规章[2]1 一般资料我院脑外科自2010年1月—2011年6月,共收住颅脑外伤患者410例,其中男性304例,女性106例,年龄:20—81岁,脑挫裂伤97例;蛛网膜下腔出血126例;硬脑膜外血肿62例;脑震荡223例;伴有全身其他部位损伤的84例其中行脑室引流21例,颅内血肿清除术78例;呼吸机辅助呼吸19例;气管切开8例;其中发生跌倒2例,导管意外滑出3例,自我伤害1例,死亡6例,其余患者均安全渡过住院期。

2 安全因素的评估2.1 正确评估患者的意识状态意识障碍是脑损伤病人最常见的变化之一。

观察病人意识状态,不仅应了解有无意识障碍,还应该注意意识障碍的程度及变化。

目前临床上通常采用glasgow昏迷评分法:评定睁眼、语言及运动反应,三者得分相加表示意识障碍程度,最高15分,表示意识清楚,8分以下为昏迷,最低3分,分数越低表明意识障碍越严重3]由于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给护理工作带来了不同程度的安全隐患,因此,我们必须正确观察患者的意识状态,一般急性期,每15-30分钟观察一次,病情稳定后改为2-4小时观察一次。

2.2 跌倒的评估与监控根据入院患者是否有跌倒的病史、年龄、意识、自理能力、使用药物等情况,进行评分。

评分≥6分,启动科室二级监控,一周评估一次,有病情变化时及时评估;评分≥10分报护理部启动三级监控,每三天评估一次,有病情变化时及时评估。

2.3 导管的评估与监控我们将留置在病人身上的各种导管分成ⅰ-ⅲ类导管,ⅰ类导管包括:气管插管、气管切开、脑室引流管、胸导管等,每一导管的分值为3分;ⅱ类导管包括:深静脉置管、picc管、负压球等,每一导管的分值为2分;ⅲ类导管包括:导尿管、胃管、氧气管等,每一导管的分值为1分;同时根据患者意识情况:烦躁不安占4分,意识不清占3分,不配合占2分;根据导管和意识二者相加的分值,评分≥6分,启动科室二级监控,一周评估一次,有病情变化时及时评,评分≥10分报护理部启动三级监控,每三天评估一次有病情变化时及时评估,。

2.4 压疮的评估和监控颅脑外伤患者由于意识改变,肢体障碍、长期卧床、大小便失禁等原因,均可导致压疮的发生;根据患者一般情况、感觉和体位、意识和基础疾病等情况,进行评分,大于10分启动监控,并上报护理部。

三天评估一次,有病情变化时及时评估。

3 护理3.1 加强护理安全管理护士长作为科室的管理人员,肩负着把握质量管理减少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的重任。

要引导护理人员牢固树立“质量第一、安全第一”的思想,培养护理人员“慎独”精神;加强业务学习和技术培训;加强岗位职责的教育;不断提高护理人员的责任心和护理技能。

同时,将护理安全作为交班内容,尤其在节假日、中夜班护理人员相对少的时候,要严格进行交接班,。

按分级护理的要求按时巡视病房,并做好巡视记录。

对有护理安全高风险的患者,护士长加强督查和管理。

3.2 安全告知所有患者在入院时,有责任护士给家属或患者,发放防跌倒/坠床安全告知书,并让家属或患者签名,加强与家属的沟通,嘱咐患者家属在特定的时间比如:开饭、如厕、工务员拖地时(病情允许起床活动者),穿防滑鞋,活动时要有人陪护在身边,利用病房走廊的扶手;卧床不起者,在床上活动时注意动作幅度,防止坠床的发生。

对于清醒的患者,要耐心解释留置导管的重要性和可能引起的不适,防止导管意外滑出的方法,以取得患者的配合;指导需长期卧床的患者注意皮肤的护理。

3.3 心理护理由于颅脑外伤患者起病突然,病情危重,患者以及家属常有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因此护理人员要仔细观察患者和家属的心理变化,加强与患者或家属的沟通,耐心倾听患者的主诉,用优美的语言、体贴的态度,赢得患者的信任;娴熟的护理技术为患者服务;帮助和鼓励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3.4 使用床栏或约束带对于启动跌倒监控的患者,特别是烦躁不安、昏迷、谵妄者使用床栏或约束带,使用约束带时,做好家属的沟通工作并在护理记录单上签名。

使用约束带时注意松紧度,保持肢体功能位,护理人员每班按时巡回,观察约束肢体末端皮肤的颜色、温度和感觉等情况,严防使用约束带引起局部血液循环障碍,导致皮肤或肢体的坏死,做好护理记录和床边交接班。

3.5 专人陪护和安全警示烦躁不安、躁动以及不配合的患者,可以适时的请家属陪护,做好与患者家属的沟通和指导;以防止意外事件的发生。

对于启动监控的患者,在床边放置警示牌(如:跌倒监控、导管监控、翻身卡等,每种导管上都用不同颜色的带子做好标记且全院统一,便于护理人员正确的操作),随时提醒患者、探视家属、医护人员共同做好监护。

3.6 导管护理妥善固定各导管,所有的导管都采取双固定。

注意导管的长短合适,对于留置重要导管(气管插管、脑室引流管、胸管等)的患者做好宣教,提醒患者或家属在床上活动和翻身时,避免将导管意外拉出。

起床活动时将导管用别针固定在衣服上,低于置管的位置,防止体液的逆流。

护理人员在进行各种操作时动作轻巧,防止将导管拉出,操作后要仔细检查导管是否有打折、移位、松动、脱落和滑出的现象;保持导管的有效引流,注意观察引流液色、质、量的变化,有异常及时报告医生处理。

3.7 压疮护理保持床单位的清洁、干燥和平整;使用气垫床;每2小时翻身一次,在翻身时避免拖、拉、拽的动作;每班做好压疮护理,仔细观察全身受压处皮肤的情况;改善全身营养状况,保证足够的营养摄入。

4 讨论颅脑外伤患者的护理是一项繁琐而又艰苦的护理工作,它要求护理人员必须具备高度的责任心和同情心;观察病情变化的能力;娴熟的护理技术;配合医生实施抢救的能力;同时还必须具备扎实的心理学的理论知识。

由于患者起病急骤,病情危重、变化快、死亡率高,因此给护理工作带来了极大地困难;同时由于多数患者意识障碍,也为护理工作带来了安全隐患。

尽管在实践中,我们所采取的一系列护理安全措施,可以大大降低各种意外事件的发生。

但是,临床上往往还会有患者发生坠床、跌倒、导管的意外滑出以及自我伤害等意外事件的发生;而且一旦发生上述的事件,就归类于护理安全不良事件,这始终对护理人员是一个困惑,如何解决这一现象,是临床护理人员值得探讨的一个问题。

5 结论通过对本组410例患者,实施的安全方面的评估和监控,大大减少了颅脑外伤患者意外事件的发生。

作者认为:对颅脑外伤患者必须进行全方位的精心护理,在全面观察病情变化,落实各项护理措施的同时,对患者实施安全方面的评估和监控,可以大大减少意外事件的发生,保障了护理安全,减少了患者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的治愈率,同时也降低了医疗费用和医疗纠纷的发生。

参考文献[1]杨丽华,王知兰,谢红卫.神经外科潜在的护理安全问题及对策[j].山东医药,2004,44(35):48-49.[2]左月燃.对加强护理安全管理的认识和思考[j].中华护理杂志,2004,39(3):191-192.[3]曹伟新,李乐之[m].外科护理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369.作者单位:201900 上海市曙光医院宝山分院138页)ⅳ级对周围血管进行评估,实施血管再造术或血管成形术。

3. 4 预防感染:糖尿病足感染的常见诱因是鞋子不适、水疱病、鸡眼、足底肉赘、足趾间霉菌感染、甲沟炎、修甲损伤。

以修甲损伤和鞋擦伤多见。

重点做好预防,一旦发生,及时报告医生,采取及时相应的医护措施2]3. 5 运动指导:加强体育锻炼,适当运动,可进行散步、打太极拳、做广播操等运动,初期活动量宜轻,以后逐渐增加,若出现足部难治性溃疡,应限制日常活动,使用助步工具。

可进行下肢肌力训练,避免压迫或负重。

3. 6 饮食护理:合理分配饮食,少食多餐,不宜过饱,多食粗粮、水果蔬菜,忌吃肥、甜、咸,不吸烟、饮酒。

制定节食方案,每日三餐, 1/5、2/5、2/5分配。

3. 7 健康教育:加强糖尿病知识教育,尤其糖尿病足的健康教育,嘱患者按时服药,学会个人监测尿糖;对难以控制者注射胰岛素时,用5%碘伏消毒,常更换注射部位。

参考文献[1]郑乐坤.糖尿病足42例护理体会[j].齐鲁护理杂志,2005,11(9b): 1324.[2]时秀莲,徐桂珍,李汝芬,等.糖尿病足坏疽的预防和护理[j].齐鲁护理杂志, 2005, 11(7a): 826.作者单位:322000 浙江省义乌中心医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