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气污染防治-2016-解读
《大气污染防治法》解读

加强监督强化政府责任
此次大气污染防治法以改善大气环境质量为目标,注重强化地方政府在环境保护、改善大气质量方面的责任,加强了对地方政府的监督。
新的大气污染防治法第三条明确规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将大气污染防治工作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加大对大气污染防治的财政投入。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对本行政区域的大气环境质量负责,制定规划,采取措施,控制或者逐步削减大气污染物的排放量,使大气环境质量达到规定标准并逐步改善。
此外,为了保障公民参与和监督大气环境保护的权利,修订后的大气污染防治法作出多项规定。新修订的法律规定,环保主管部门和其他负有大气环保监管职责的部门应当公布举报电话、电子邮箱等,方便公众举报。新律同时规定,环保主管部门和其他负有大气环保监管职责的部门接到举报的,应当及时处理并对举报人的相关信息予以保密;对实名举报的,应当反馈处理结果等情况,查证属实的,对举报人给予奖励。在保障公民依法享有获取大气环境信息的权利方面,法律规定,大气环境质量标准、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应当供公众免费查阅、下载,重点排污单位名录应当向社会公布。
完善制度坚持源头治理
一直以来,大气污染治理之所以难,重要原因就在于很多手段都是末端治理,不但成本高,效果也差强人意。此次大气污染防治法在修改过程中,尤其注重加强源头治理,从制定产业政策、调整能源结构、提高燃煤质量、防治机动车污染治理等几个方面着手,从推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优化产业结构、调整能源结构的角度完善相关的制度。
大气污染防治法解读

新修改的法律取消了现行法律中对造成大气污染事故企业事业单位罚款“最高不超过50万元"的封顶限额,同时增加了“按日计罚”的规定。
新大气法规定:造成大气污染事故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可以处上一年度从本企业事业单位取得收入50%以下的罚款。对造成一般或者较大大气污染事故的,按照污染事故造成直接损失的1倍以上3倍以下计算罚款;对造成重大或者特大大气污染事故的,按污染事故造成的直接损失的3倍以上5倍以下计罚。
新修订的大气污染防治法找准方向,在控车减煤,特别是提高油品和燃煤治理方面打出一记重拳。
在提高燃油质量标准方面,修订后的法律规定,制定燃油质量标准,应当符合国家大气污染物控制要求,同时,石油炼制企业应当按照燃油质量标准生产燃油.
为减少燃煤大气污染,法律提出国务院有关部门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采取措施,推广清洁能源的生产和使用,逐步降低煤炭在一次能源消费中的比重,同时要求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加强民用散煤的管理,禁止销售不符合民用散煤质量标准的煤炭。
在百姓对蓝天白云的期待中,这部三易其稿的法律作出了哪些重要修改?能否解除人们的“心肺之患”?
总量控制强化责任
污染物总量减排,是环境质量改善的前提和重要手段。但根据现行大气污染防治法,我国实行总量控制的“两控区"——酸雨控制区和二氧化硫控制区,仅占全国国土面积的11。4%,不能适应全国总量减排的需要。
修订后的大气污染防治法将排放总量控制和排污许可由“两控区”扩展到全国,明确分配总量指标,对超总量和未完成达标任务的地区实行区域限批,并约谈主要负责人。
2016年新环保法全文条例解读

2016年新环保法全文条例解读1983年12月31日,国务院如开第二次全国环境保护会议,首次提出将环境保护确立为基本国策;1990年《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环境保护工作的决定》对其再次确定:保护和改善生产环境和生态环境,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
此次新环保法修订首次以法律条文的形式确立保护环境是国家的基本国策,改变了发展优先,兼顾环保的思维定势,给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发展模式从法理上画上了句号,为生态文明建设确定了法律基础。
二、首次划定生态保护红线新修订《环境保护法》首次将生态保护红线写入法律。
新法规定:国家在重点生态保护区、生态环境敏感区和脆弱区等区域,划定生态保护红线,实行严格保护;省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组织有关部门或者委托专业机构,对环境状况进行调查、评价,建立环境资源承载能力监测预警机制。
新法同时也加大了对生态保护地区的财政转移支付力度,法条中涉及到地方人民政府需落实生态保护的补偿资金,确保其用于生态保护补偿。
作为保护我国生态资源的重要方式,生态保护红线这一概念,自被提出起,就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今年年初,环保部印发了《国家生态保护红线生态功能基线划定技术指南(试行)》,成为我国首个生态保护红线划定的纲领性技术指导文件。
根据规划,,环保部将完成全国生态保护红线划定任务。
三、建立公共检测预警机制,出台针对性规定治理雾霾谈到环境保护,公众最为关心的就是对雾霾的治理。
新修订《环境保护法》对雾霾等大气污染,作出了有针对性的规定:国家建立健全环境与健康监测、调查和风险评估制度;鼓励和组织开展环境质量对公众健康影响的研究,采取措施预防和控制与环境污染有关的疾病;国家建立环境污染公共监测预警机制,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建立环境污染公共预警机制,组织制定预警方案;环境受到污染,可能影响公众健康和环境安全时,依法及时公布预警信息,启动应急措施;国家建立跨行政区域的重点区域、流域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联合防治协调机制,实行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监测,实施统一的防治措施;未完成国家确定的环境质量目标的地区,应当暂停审批其新增重点污染物排放总量的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即区域限批。
济南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济南市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二期)的通知-济政字〔2016〕56号

济南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济南市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二期)的通知正文:----------------------------------------------------------------------------------------------------------------------------------------------------济南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济南市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二期)的通知济政字〔2016〕56号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现将《济南市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二期)》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济南市人民政府2016年10月21日济南市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二期)为加快大气污染综合治理,持续改善环境空气质量,根据《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国发〔2013〕37号)、《山东省2013—2020年大气污染防治规划》(鲁政发〔2013〕12号)、《山东省2013—2020年大气污染防治规划二期行动计划(2016—2017年)》(鲁政字〔2016〕111号)精神,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行动计划。
一、《一期行动计划》进展情况《济南市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一期)》(济政发〔2013〕18号,以下简称《一期行动计划》)和大气污染防治“十大行动”实施以来,全市按照市委、市政府部署要求,紧紧围绕环境空气质量改善目标任务,强化综合治理,加大工作力度,大气污染防治工作取得积极进展。
(一)环境空气质量改善情况。
2015年,我市环境空气主要污染物可吸入颗粒物(PM10)、细颗粒物(PM2.5)、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年均浓度分别为0.157毫克/立方米、0.087毫克/立方米、0.050毫克/立方米、0.048毫克/立方米,比2013年分别下降17.8%、19.4%、46.2%、18.6%;蓝天白云天数达到144天,比2013年增加7天。
对照《一期行动计划》2015年改善目标值(可吸入颗粒物0.129毫克/立方米、细颗粒物0.070毫克/立方米、二氧化硫0.078毫克/立方米、二氧化氮0.047毫克/立方米),二氧化硫完成改善目标;二氧化氮基本完成改善目标,可吸入颗粒物和细颗粒物距改善目标还有一定差距。
石家庄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大气污染防治工作的意见

石家庄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大气污染防治工作的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石家庄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6.05.18•【字号】石政发〔2016〕17号•【施行日期】2016.05.18•【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大气污染防治正文石家庄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大气污染防治工作的意见各县(市)、区人民政府,高新区、正定新区、循环化工园区管委会,市直有关部门:为进一步做好我市大气污染防治工作,实现全市大气质量持续好转,确保到2018年退出全国74个重点城市排名后10位,到2020年实现我市大气环境质量稳定好转,特制定本意见。
一、调整能源结构,压减燃煤总量1 大力推进散煤治理工作。
一是抓紧制定并组织实施《石家庄市散煤污染整治专项行动方案》。
按照全省统一安排部署,结合我市具体实际,提出我市散煤污染治理的任务及目标,建立健全考核奖惩机制,加强协调,强化督导,压死责任,坚决打好散煤污染整治攻坚战(市环保局牵头,市委农工委、市住建局、市发改委、市农业局、市工商局、市质监局配合)。
二是加快主城区及县城建成区散煤替代。
挖掘潜力,多措并举,进一步提高集中供热率,对集中供热难以覆盖的区域,通过天然气、电等清洁能源替代散煤。
2016年9月30日前,完成市区二环范围内的散煤替代(市住建局牵头,市发改委、市环保局配合,桥西区、长安区、裕华区、新华区政府负责)。
2017年9月30日前,完成市区主城区二环以外区域及县城建成区散煤替代(市发改委牵头,市住建局、市环保局配合,各县(市)、区政府负责)。
三是全力抓好农村散煤治理。
大力推广洁净型煤和高效清洁燃烧炉具,积极探索并逐步推广农村燃煤的专营专供。
积极推进农村地区煤改气、煤改电、煤改地热、煤改太阳能、煤改生物质、煤改沼气等多种取暖供热方式。
2016年,新乐市、晋州市,我市景区周边及国省道沿线全面完成农村散煤替代和清洁利用。
其他地区要按照集中联片推进原则,选择城镇周边、经济条件较好的乡镇、村实现率先突破。
大气污染防治法专题ppt课件

•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是大气环境标准体 系的核心。为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 保护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 治法》 ,保护和改善生活环境、生态环境, 保障人体健康,制定本标准。本标准首次 发布于1982年。1996年第一次修订,2000 年第二次修订,本次为第三次修订。 2012 年2月,国务院发布空气质量新标准,增加 了PM2.5值监测。
与较粗的大气颗粒物相比,PM2.5粒径小,面积大, 活性强,易附带有毒、有害物质(例如,重金属、微生物 等),且在大气中的停留时间长、输送距离远,因而对人 体健康和大气环境质量的影响更大。
危害:可吸入颗粒物可以被人体吸入,沉积在呼吸道、 肺泡等部位从而引发疾病。颗粒物的直径越小,进入呼吸 道的部位越深。所以PM2.5也称为可入肺颗粒物。10微米 直径的颗粒物通常沉积在上呼吸道,5微米直径的可进入 呼吸道的深部,2微米以下的可100%深入到细支气管和肺 泡。
• 草案规定了省级政府应当按照国务院的规定 削减和控制本行政区域的重点大气污染物排放总 量,并将重点大气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指标分解 落实到市、县,再由市、县政府分解落实到排污 单位。
.
科技治霾要“爬坡过坎”
•
环保部科技司司长熊跃辉说,创新驱动是解决环保制
约瓶颈和污染问题的重要手段,也是强化环境管理的重要
.
我国大气污染的防治立法
• 20世纪70年代,我国制定了《工业三废排放试行标准》和《工业企业 设计卫生标准》,以标准的形式对大气污染物的排放作出了定量规定。
• 1979年,我国制定的首部环境保护法律环境保护法中,首次以法律的 形式对大气污染防治作出了原则性规定。
• 1987年我国制定并颁布了大气污染防治法。除此之外,我国颁布了环 境空气质量标准以及有关工业锅炉、水电厂、恶臭练焦炉以及保护农 作物等方面的单项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等。
大气污染防治法解读完整版

大气污染防治法解读Document serial number【NL89WT-NY98YT-NC8CB-NNUUT-NUT108】《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解读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六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修订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以下简称《大气污染防治法》)。
历经三审,从以前的7章66条扩展为八章129条,8月29日全国人大常委会表决通过的新修订的大气污染防治法,不仅在法条数量几近翻一倍,内容上也基本对所有现行法条作出修改。
作为新环保法通过以后修改的第一部单项法,此次立法过程中主要是根据目前大气环境污染严峻形势,根据中央提出的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精神,对大气污染防治法作出的修改。
新的《大气污染防治法》将于2016年1月1日起施行。
加强监督强化政府责任此次大气污染防治法以改善大气环境质量为目标,注重强化地方政府在环境保护、改善大气质量方面的责任,加强了对地方政府的监督。
新的大气污染防治法第三条明确规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将大气污染防治工作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加大对大气污染防治的财政投入。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对本行政区域的大气环境质量负责,制定规划,采取措施,控制或者逐步削减大气污染物的排放量,使大气环境质量达到规定标准并逐步改善。
法律还明确,国务院环境保护主管部门会同国务院有关部门,按照国务院的规定,对省、自治区、直辖市大气环境质量改善目标、大气污染防治重点任务完成情况进行考核。
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制定考核办法,对本行政区域内地方大气环境质量改善目标、大气污染防治重点任务完成情况实施考核。
考核结果应当向社会公开。
对于地方政府的监管职能,新的大气污染防治法也作出了明确,规定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对大气污染防治实施统一监督管理。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其他有关部门在各自职责范围内对大气污染防治实施监督管理。
完善制度坚持源头治理一直以来,大气污染治理之所以难,重要原因就在于很多手段都是末端治理,不但成本高,效果也差强人意。
中国空气污染治理的政策与法规解读

中国空气污染治理的政策与法规解读近年来,中国空气污染问题日益突出,严重影响人民的健康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为了解决这一严峻的环境挑战,中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政策与法规。
本文将对中国空气污染治理的政策与法规进行解读,以期全面了解这些措施对保护环境和改善空气质量所起到的作用。
第一,大气污染防治法《大气污染防治法》是中国政府出台的第一部以大气污染为主题的法律。
该法律于2016年颁布实施,旨在加强大气污染防治,减少污染物排放,提高空气质量。
该法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的制定和实施:大气污染防治法要求制定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并根据空气质量状况对不同区域进行划分。
这为科学监测和评估空气质量提供了基础。
2. 污染源及排放控制:该法律规定了不同类型的大气污染源应当进行监测,并实施相应的污染物排放控制。
同时,对超标排放的处罚予以严格执行。
3. 大气污染防治技术的推广和应用:为了降低污染物排放,该法律推动了大气污染防治技术的研发和应用,包括燃煤电厂的脱硫、脱硝和除尘等技术。
4. 环境监测和信息公开:大气污染防治法要求建立环境监测体系,并将环境污染信息公开,倒逼企业加强污染治理。
第二,大气十条为了进一步加强空气污染治理,2013年中国国务院发布了《大气十条》,提出了一系列具体的措施和目标,旨在改善空气质量,减少污染排放。
1. 排放总量控制:《大气十条》要求各地制定具体的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目标,并实施相应的减排措施。
2. 工业企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控制:该政策要求对企业的大气污染物排放进行严格控制,通过限制高污染企业的产能和倒逼企业采用清洁生产技术等方式来实现减排。
3. 机动车污染治理:《大气十条》提出了一系列减少机动车污染的措施,包括推广新能源汽车、加强尾气监测和控制等。
4. 区域联防联控行动计划:该政策要求建立区域联防联控行动计划,加强不同地区之间的合作,共同应对大气污染问题。
第三,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大气污染防治强化措施中国的京津冀及周边地区是空气污染最为集中的地区之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7
雾霾的定义
雾霾,顾名思义是雾和霾。雾是由大量悬浮在近地面空气中的微小水滴或冰晶组成的 气溶胶系统;霾是由空气中的灰尘、硫酸、硝酸、有机碳氢化合物等粒子组成,它也能使 大气浑浊,视野模糊并导致能见度恶化,如果水平能见度小于10000米时,将这种非水成 物组成的气溶胶系统造成的视程障碍称为霾。
大气污染防治
1
居安思危 杜渐防微
1
国家新的《大气污染防治法》于2016年1月 1月正式实施,这是继新《环保法》颁布实 施以来新修订的第一部环保专项法律。现 将新法重点内容传达如下:
2
居安思危
杜渐防微
2
新《大气污染防治法》共分8章129条,相 比旧的《大气污染防治法》增加了63条, 本法修订后主要以改善大气环境质量为目 标。将近年来联防联控、源头治理、科技 治霾、重典治霾等大气污染治理经验法制 化。该法立法宗旨明确、制度主线清晰、 监管措施严密、处罚违法有力,体现了关 于生态文明建设的新要求,顺应了公众对 改善环境质量的新期待,明确了新时期大 3 气污染防治工作的重点,是一部符合当前 环保实际需要的法律。
9
居安思危
杜渐防微
9
雾霾的危害
1、雾霾对交通的危害
出现雾霾天气时,能见度低,引起视野障碍,空气质量差,容易引起交通阻塞, 发生交通事故。
10
居安思危
杜渐防微
10
国家法律法规对大气污染防治的要求
大气污染防治是重大民生问题,新《环保法》、《大气污染防治法 》等相关法律的修订,国务院及地方相关法规的制定,环保部等部 门规章的出台以及大气污染防治相关标准规范的完善,反映出国家 对大气污染防治越来越重视。
8
居安思危
杜渐防微
8
雾霾的危害
1、雾霾对人体的危害
对呼吸系统危害。雾霾能直接进入并粘附在人体呼吸道和肺泡中,引起急性 鼻炎和急性支气管炎等病症,如果长期处于雾霾环境还会诱发肺癌。 对心血管系统的危害。雾霾天气污染物多,气压低,容易诱发心血管疾病的 急性发作。比如雾大的时候,水汽含量非常的高,如果人们在户外活动和运动的 话,人体的汗就不容易排出,易造成胸闷、血压升高。
• 大气污染防治既是重大民生问题,也是经济升级的重要抓手。我国日 益突出的区域性复合型大气污染问题是长期积累形成的。治理好大气 污染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付出长期艰苦不懈的努力。
——2013年6月14日年国务院常务会议 11
居安思危
杜渐防微
11
国家法律法规对大气污染防治的要求
为确保大气污染防治工作早见成效,2013年6月14日,国务院出台了大气污 染防治十条措施(《大气十条》),指明了大气污染防治的方向
新法强调了企业是执法的责任主体,提高 了对大气污染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如违 法或超标排放的,处以最高一百万元的罚 款,并实施按日计罚制度。对监测数据造 假的,不仅要没收违法所得,并处十万以 上五十万以下罚款。
5
居安思危
杜渐防微
5
主要内容
1 2 3 4 5
我国大气污染现状
雾霾的定义
雾霾的危害
国家法律法规对大气污染防治的要求
空气质量改善目标完成情况 各地区PM2.5或PM10年均浓度下降 比例 产业结构调整优化 清洁生产 煤炭管理与油品供应 考核指标 燃煤小锅炉整治 大气污染防治重点任务 完成情况 工业大气污染治理 城市扬尘污染控制 13 机动车污染防治 建筑节能与供热计量 大气污染防治资金投入
居安思危
大气环境管理 杜渐防微
居安思危 杜渐防微
3
新法以标本兼治的理念,不仅制定严格的 治理措施,还坚持源头治理、规划先行, 从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优化产业结构 、调整能源结构的角度从根本上解决大气 污染的问题。 新法进一步规定了“污染物总量控制 和限期达标制度”、“对大气进行动态监 管”、“制定修改系列环境标准”、“重 点区域大气污染联防联控机制”、“重污 4 染天气的应对预警机制”、“目标责任制 、约谈制和考核评价制”等系列严格细化 的法规制度。 居安思危 杜渐防微 4
1996年版本 2016年版本
17
居安思危
杜渐防微
17
国家法律法规对大气污染防治的要求
为加强地方政府对环境信息的公开,规范空气质量指数报告,2016年1月1日 ,实施新制定的《环境空气质量指数(AQI)技术规定》,对空气质量指数实时 发布的内容进行统一规范。
18
居安思危
杜渐防微
18
参考资料
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2、《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 3、《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 4、《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实施情况考核办法》 5、《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实施情况考核办法(试行)实施细则》 6、GB3095-2012《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7、《环境空气质量指数(AQI)技术规定》 8、《大气十条》
10 树立全社会“同呼吸、共奋斗”的行为准则
居安思危
杜渐防微
12
国家法律法规对大气污染防治的要求
为了确保《大气十条》的有效落实, 2014年4月30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 《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实施情况考核办法(试行)》,明确地方人民政府 为《大气十条》实施的责任主体;并对各省(区、市)人民政府《大气污染 防治行动计划》的实施情况进行年度和终期考核。
19
居安思危
杜渐防微
19
谢谢!
20
居安思危
杜渐防微
20
明确考核 强化政府责任 对大气环境质量改善目标、大气污染防治重点任务完成情况实施考核, 考核结果向社会公开 地方人民政府对本行政区域的大气环境质量负责,制定规划,采取措施, 控制或者逐步削减大气污染物的排放量,使大气环境质量达到规定标准 并逐步改善 要求制定大气环境质量标准、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未标准城市的人民 政府应当及时编制大气环境质量限期达标规划 推广天然气等清洁能源的生产和使用;优化煤炭使用方式,推广煤炭清 洁高效利用,逐步降低煤炭在一次能源消费中的比重 建立重点区域大气污染联防联控机制,统筹协调重点区域内大气污染防 16 治工作;建立重污染天气监测预警体系 对处罚措施进行细化,增加了处罚额度,处罚上不封顶
参考资料 6
居安思危
杜渐防微
6Leabharlann 我国大气污染现状 近年来,虽然我国大气污染防治工作取 得了很大的成效,但当前我国大气污染状 况依然十分严重,主要表现为煤烟型污染 。城市大气环境中总悬浮颗粒物浓度普遍 超标;二氧化硫污染一直在较高水平;机 动车尾气污染物排放总量迅速增加;氮氧 化物污染呈加重趋势。在不利的自然天气 条件与严重的大气污染“恶性循环”下, 7 导致了雾霾的出现。
1 2 3 4 5 6 7 8 9 减少污染物排放 严控高耗能、高污染行业新增产能 大力推行清洁生产 加快调整能源结构,加大天然气、煤制甲烷等清洁能源供应 强化节能环保指标约束 推行激励与约束并举的节能减排新机制,加大排污费征收力度 用法律、标准“倒逼”产业转型升级 建立区域联防联控机制 将重污染天气纳入应急管理 12
15
查封扣押、限制生产、停产整治、 “按日记罚”,甚至追究刑
要求政府公开环境信息,鼓励群众参与监督
居安思危 杜渐防微
突出公众参与
15
国家法律法规对大气污染防治的要求
2016年1月1日,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正式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从修订前的七章66条,扩展到现在的八章129条,首 次将考核写入新法,强化了地方政府责任,强调污染源头治理,加大了处罚力度。 大气污染防治法亮点分析
13
国家法律法规对大气污染防治的要求
2014年7月18日,环保部联合发改委、工信部、住建部及能源局制定了《大 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实施情况考核办法(试行)实施细则》,将各项考核指 标进行量化,确保考核落到实处。 各地区为响应国家号召,纷纷制定“蓝天计划”,制定大气污染防治行动目 标任务,严格落实《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 2014年至2015年初,各省、直辖市纷纷出台《大气污染防治条例》,加强 各自行政区域内的大气污染防治及监督管理。《条例》对大气污染防治措施 进行具体部署,并明确了地方政府各职能部门大气污染防治的监督管理职责 。 为进一步落实《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督促地方强化大气污染防治工作 ,环境保护部于2015年10月至2016年3月期间,每月定期开展一次大气污染 防治督查行动,并对典型环境违法案件向社会公开通报。
新环保法“六大亮点”
明确原则 明确责任 针对性治理雾霾 完善制度 加大处罚力度 保护优先、预防为主、综合治理、公众参与、损害担责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对本行政区域内的环境质量负责
建立公共监测预警机制及区域联合防治协调机制
建立、健全环境监测制度、生态保护补偿制度、重点污染物排放总量 控制制度、排污许可管理制度等 事责任
加强标准控制
强调源头治理 重点区域联防联控和 重污染天气应对 加大处罚力度
居安思危
杜渐防微
16
国家法律法规对大气污染防治的要求
为了加强对环境空气质量标准的监督与管理,2016年1月1日,实施新修订的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标准》根据环境功能区域对各项大气污染指标进 行了量化,对PM10指标要求更严,同时增加了PM2.5指标要求。
14
居安思危
杜渐防微
14
国家法律法规对大气污染防治的要求
2015年实施新修订《环境保护法》-史上最严环保法
新环保法首次以条文形式将环境保护上升为国家基本国策, 突出强调政府监管职责,划定生态红线,加强环保宣传 (明确6月5日为环境日),提出区域联防联控机制,强调信息公开 与公众参与,加大处罚力度。 新环保法的执 行不是“棉花 棒”,是“撒 手锏” -李克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