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系统疾病病例分析1
呼吸系统疾病的常见病例分析

呼吸系统疾病的常见病例分析呼吸系统疾病是指影响人体呼吸机能的疾病,包括上呼吸道感染、支气管炎、哮喘、肺炎等多种常见疾病。
这些疾病会给患者带来不适以及影响日常生活。
本文将对呼吸系统疾病的常见病例进行分析,以提供更深入的了解。
1. 上呼吸道感染案例患者AB,女性,25岁。
主诉出现咽痛、鼻塞、咳嗽、流鼻涕等不适症状,伴有体温升高,随着时间的推移症状逐渐恶化。
体格检查显示咽部充血,扁桃体肿胀,略带红色,鼻腔有充血现象。
根据病史和体格检查,初步诊断为上呼吸道感染。
建议患者休息,多喝水,可辅助以退烧药物和咳嗽药物缓解不适。
2. 支气管炎案例患者CD,男性,40岁。
主诉出现咳嗽、咳痰、胸闷等症状已有1周,痰为黄色,并 begut 没有彻底咳嗽出来的感觉。
患者于体格检查时,部分肺恶音明显增强、呼吸音粗糙,提示叙标胸部X光进行进一步确认。
结合病史和体格检查,确诊为支气管炎。
给予患者抗生素治疗,同时建议患者注意休息,避免冷风刺激以及吸烟等不良习惯。
3. 哮喘案例患者EF,女性,35岁。
主诉出现咳嗽、气短、胸闷等症状,持续数周无明显改善。
对患者进行肺功能检查,发现其呼气流速比正常人降低,表明患者存在气道阻塞。
结合病史和肺功能检查,初步诊断为哮喘。
医生给予患者支气管扩张剂和吸入型皮质激素治疗,并对患者进行教育,指导其如何正确使用吸入型药物。
4. 肺炎案例患者GH,男性,60岁。
主诉出现咳嗽、咳痰、发热、气促等症状已有一周,痰为黄色,体温升高,呼吸急促。
医生在体格检查时发现患者呼吸音减弱、湿罗音和呼吸困难。
根据病史和体格检查,初步诊断为肺炎。
给予患者抗生素治疗并推荐其住院观察,同时对患者进行氧疗。
总结:呼吸系统疾病是常见的健康问题,能够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通过对上呼吸道感染、支气管炎、哮喘和肺炎等病例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不同疾病的症状和治疗方法。
及早诊断和合理治疗是预防和控制呼吸系统疾病的关键。
同时,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和加强免疫力也是预防呼吸系统疾病的重要途径。
呼吸系统疾病病案

呼吸系统疾病病案————————————————————————————————作者:————————————————————————————————日期:呼吸系统疾病病例分析题(一)患者,男,23岁,因咳嗽、咯血、发热1月入院。
患者1月前受凉后出现咳嗽,咯血,为痰中带血,量少。
并有午后发热,最高体温38℃, 不伴畏寒,次日体温可自行降至正常。
夜间盗汗明显,食欲下降,睡眠差。
在当地卫生院予静脉抗生素(具体不详),疗效欠佳,遂来我院。
起病以来,患者大小便正常,体重下降约3Kg。
既往体健,无“结核、肝炎”等传染病史。
ﻫ体查: T37.8 ℃ BP120/80mmHg 皮肤巩膜无黄染,双侧锁骨上各扪及一蚕豆大小淋巴结,边界清楚,质韧,固定,有压痛。
颈软,气管居中,双肺呼吸音清,无干、湿啰音。
心界不大,HR80次/分,律齐,无杂音。
余(-)。
门诊资料: 血象:WBC 9.0×10 9/L N 56% ﻫ X线:双上肺见云雾状渗出灶,边缘模糊。
问题:1.该患者初步的医疗诊断可能是什么?2.为明确诊断尚需完善那些辅助检查?3.提出常用护理诊断(2-3个)及依据。
ﻫ4.简述治疗原则与护理措施?ﻫ(二)患者,男性,28岁,因高热,咳嗽,胸痛3天入院。
3天前淋雨后出现高热,体温达39.2℃,畏寒,咳嗽,咳痰,伴右侧胸痛,咳嗽时加剧,无皮疹、咯血。
既往体健。
体查:T38.8℃,R20次/分,BP 100/60mmHg ,急性热病容,口角疱疹,右下肺叩诊呈浊音,可闻及支气管呼吸音。
心率96次/分,律齐,无杂音。
腹平软,无压痛,肝脾不大。
余(-)。
ﻫ血象: HB150g/L,WBC11.0×10 9/L, N 86% ,L13%.X线:右下肺大片密度增高影ﻫB超:右胸腔少许积液。
ﻫ问题:1、提出医疗诊断与依据。
2、分析患者胸痛的原因,叙述其右侧胸腔积液的特点。
3、提出护理诊断及依据,简述护理措施。
ﻫ(三)某患者,男, 68岁。
呼吸系统病例分析

病例分析
9. 9个月,男孩,高热咳嗽, 经治疗3天无效住院。入 院次日、突然两眼凝视上翻,意识障碍,惊厥,查体: 前囟饱满,双肺满布细湿罗音,心率160次/分、心音 纯,心搏有力,肝右肋下2cm,脑膜刺激征(+)。 (1)该患儿首先考虑何临床诊断? (2) 给予哪些处理?
病例分析
6. 10个月婴儿,高热,咳嗽一周入院。查体:嗜睡, 气促,面色苍白,鼻扇,三凹征阳性,前胸有猩红热样 皮疹,两肺散在中小水泡音。化验:血WBC25×109/L, 中性粒细胞85%,淋巴细胞15%。X线检查:两肺点片状 阴影,右下肺有致密阴影。(1)考虑最可能诊断是?
次日突然烦躁,气促加剧,R66次/分,紫绀,心率 170次/分,脉搏微弱,血压70/50mmHg,右肺叩诊鼓音, 呼吸音消失,语颤消失,左肺有少量中小湿罗音,肝大 右肋下2厘米。
病例分析
4.患儿,男,4个月,因发热、咳嗽3天,气促、呼吸困 难1天入院。查体: T38℃,R68次∕分,P164次∕分, 神情,气促,三凹征存在,无发绀,双肺呼吸音偏低, 呼气性呼吸困难,双肺布满哮鸣音,心音有力,未闻及 心杂音。可触及肝脾。血常规 WBC 8.0×109/L,中性37 %,淋巴63%,Hb114g/L,PLT130×109/L;CRP 4㎎/L; 胸片示肺透亮度增高,肺纹理增多。
(2)最可能的诊断是? (3)首要的措施是?
病例分析
7.男婴5个月,因受凉突然喘憋急诊入院。病后轻咳, 低热。入院体检:T37.5℃,烦,气促,口周紫绀, 心率140次/分,心音被哮鸣音掩盖,吸气末少量中细 湿性罗音,腹部膨隆,腹软,肝肋下3cm,剑下3cm, 脾可触及边缘,腹部叩诊呈鼓音,肠鸣音减弱。 WBC9.8×109/L,N45%,L55%。
呼吸系统病例分析

静脉使用糖皮质激素
联合使用支气管舒张剂治疗 纠正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 机械通气治疗
病例1 XXX
简要病史:女,55岁,阵发性呛咳1月,体重减轻10kg,听诊双肺可及湿啰音。NSE 明显升高,血Na+116mmol/L。无吸烟史。
A
a
B
G
b
H
影像所见: ①右肺门包块,与肿 大融合的淋巴结界限 不清,包块周围血管 集束征可见; ②右中间支气管变细 ,右中叶实变影、磨 玻璃影; ③纵膈内多发肿大融 合淋巴结。
诊 断及鉴别诊断
急性支气管炎 嗜酸性粒细胞性支 哮喘 依据???
???
气管炎 ???
进一步检查
•
肺功能(支气管舒张试验)。
•
• •
血气分析。
ECG。 IgE。
•
过敏原皮试 。
治 疗原 则
• 支气管舒张剂
•
• •
吸入糖皮质激素+口服糖皮质激素。
抗感染、祛痰、止咳治疗。 病情监测和健康教育。
肺炎
终末气道、肺泡及肺间质
分 类
鉴别诊断
痰107、105、104、103cfu/ml
常见肺炎 SP:荚膜、3型
男性,21岁
主诉:咳嗽、发热5天
5天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干咳、伴发热,体温波动于37.2~38.3℃,无咯血、胸 痛、呼吸困难,无咽痛、鼻塞、流涕等。于门诊化验检查结果示:WBC 8.3×10^9/L,N 73%。服用“感冒药”和“头孢菌素”等治疗,效果欠佳。发 病来食欲可,大小便正常。既往体健,近来单位有数人出现类似症状。
初步诊断
心力衰竭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
心力衰竭
AECOPD 依据???
鉴别诊断
内科病例

病例;呼吸系统疾病:例1.患者男,15岁,在春季登山比赛中,突觉鼻痒,胸闷,气促。
(1)诊断:支气管哮喘(中度急性发作)诊断依据:1.患者男15岁,活动时出现2.胸闷,气促,有过敏史3.口唇紫绀,胸闷胀痛,呼气性呼吸困难,双肺可闻及广泛的哮鸣音,呼气延长。
4.X线胸片示两肺透亮度增加,呈过度充气状态,血常规,嗜酸性粒细胞增加,氧分压下降。
鉴别诊断:左心衰竭引起的呼吸困难,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上气道阻塞,变态反应性支气管肺曲菌病。
(2)进一步检查:肺功能检查,特异性变应原检测,痰液检查。
(3)治疗原则:1.查找并确定变应原,并远离变应原2.药物治疗:(1)首先控制感染,抗炎治疗,可用糖皮质激素(2)应用β2受体激动剂:舒张支气管,缓解哮喘症状例2.患者男,69岁,因慢性咳痰20年,间断胸闷,心悸。
(1)诊断: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失代偿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右心衰竭。
(2)诊断依据:①患者既往有慢性支气管炎,40年吸烟史,30支/天②双下肢浮肿,胸闷,心悸,乏力,腹胀,慢性咳嗽20年③黏膜发绀,颈静脉怒张,双肺呼吸音低,可闻及广泛水泡音,心律不齐,心音强弱不等,肝颈静脉回流征阳性,右心衰竭④血红蛋白升高,胸片肺动脉高压症,电轴右偏,肺型p波⑶辅助检查:①血气分析②复查心电图③心脏b超④血液化验⑷治疗方案:①控制感染②控制心衰:经抗炎,改善气道功能后治疗无效或严重心力衰竭患者,可适当选用利尿药,正性肌力药,血管扩张药。
③控制呼衰:给予扩张支气管,祛痰等治疗,通畅呼吸道,改善通气功能,吸入氨茶碱或β受体激动剂④控制心律失常⑤对症治疗,加强护理⑸鉴别诊断①冠心病②风湿性心脏病③原发性心脏病循环系统疾病:例1.患者,男,70岁。
因反复心前区疼痛2年,加重伴胸闷大约5小时。
⑴诊断:①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广泛前壁)并发休克②高血压病③糖尿病⑵诊断依据:①男,70岁,有高血压,糖尿病,吸烟史,3年前有稳定型心绞痛②持续剧烈的心前区疼痛,放射至左肩,左臂内侧,恶心,面色苍白,四肢湿冷③BP:80/150mmhg,心率90次/分④心电图v1-v4,ST段弓背向上抬高,T波倒置,白细胞增高,血清心肌坏死标志物增高。
呼吸衰竭病例分析

呼吸衰竭病例分析目录一、病例基本信息介绍 (1)1. 患者基本信息 (1)2. 病情概况及诊断过程 (2)二、呼吸衰竭类型分析 (3)1. 急性呼吸衰竭 (4)(1)病因分析 (6)(2)临床表现及评估 (7)(3)治疗方法与效果 (8)2. 慢性呼吸衰竭 (8)(1)病因分析 (10)(2)病程特点与分期表现 (11)(3)治疗策略及效果评估 (12)三、相关并发症探讨 (12)1. 多器官功能衰竭及风险分析 (14)2. 心率失常与心血管功能评估 (15)3. 肾功能障碍及预防策略 (16)四、实验室检查结果分析 (18)一、病例基本信息介绍男性,72岁,因“反复胸闷气促伴呼吸困难1周”入院。
患者自诉近期有受凉史,未予特殊处理。
1周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胸闷气促,以深呼吸及活动时明显,休息后症状可稍缓解,但仍有反复发作。
症状逐渐加重,遂来我院就诊,门诊以“呼吸衰竭”收入我科。
既往史:高血压病史10年,最高血压达180100mmHg,未规律服药治疗;糖尿病病史5年,目前使用胰岛素控制血糖;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病史10年,未规范治疗。
个人史及家族史无特殊记载。
体格检查:体温,脉搏108次分,呼吸24次分,血压16090mmHg。
急性病容,右肺呼吸音低,可闻及湿性啰音,无杂音,无压痛及反跳痛,双下肢无水肿。
1. 患者基本信息男性,72岁,因“反复咳嗽、咳痰伴呼吸困难30年,再发加重1周”入院。
患者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病史30年,每年冬季易发作,持续数月。
近1周来,患者症状加重,呼吸困难明显,伴有发热、咳嗽加剧,咳黄色黏液脓痰,无咯血。
患者既往有高血压、糖尿病病史,长期服用药物治疗,自诉血糖控制尚可。
体格检查:体温,脉搏108次分,呼吸28次分,血压13080mmHg。
急性病容,右肺可闻及湿性啰音,无杂音。
初步诊断: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呼吸衰竭;高血压病;型糖尿病。
2. 病情概况及诊断过程男性,68岁,因“进行性呼吸困难伴发热1周”入院。
呼吸系统疾病病例分析

呼吸系统疾病病例分析呼吸系统疾病是指影响呼吸器官正常功能的疾病,包括肺部疾病、支气管疾病和胸腔疾病等。
本文将通过分析一位患者的病例,来探讨呼吸系统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病例背景患者,女性,45岁,无明显过敏史。
患者主诉咳嗽、气短、胸闷,症状已持续1周。
患者表示病情逐渐加重,尤其是在夜间和早晨。
体格检查发现患者有明显喘息音和肺部损害体征。
病例分析根据患者的症状和体格检查结果,我们可以初步怀疑患者可能患有支气管哮喘或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
支气管哮喘是一种反复发作的气道狭窄疾病,其特征是咳嗽、喘息、气短和胸闷感。
常见的触发因素包括过敏原、空气污染和感染等。
喘息音和肺部损害体征是支气管哮喘的典型表现。
COPD是一种慢性进行性疾病,其特点是气道慢性炎症、气流受限和呼吸困难。
常见的危险因素包括吸烟、空气污染和遗传倾向等。
喘息音和肺部损害体征也可以在COPD患者中观察到。
为了进一步明确诊断,我们需要进行一些辅助检查,例如肺功能测试和血液检查。
肺功能测试可以评估患者的呼吸功能和气流限制程度,血液检查可以排除其他呼吸系统感染的可能性。
治疗建议根据诊断结果,我们可以制定相应的治疗计划。
对于支气管哮喘患者,常用的治疗方法包括控制触发因素、使用短效支气管舒张剂和吸入式肾上腺素类药物等。
对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戒烟是最重要的措施之一。
此外,吸入式抗胆碱能药物、呼吸康复和氧疗等也可以帮助改善症状。
对于急性发作的情况,我们可以使用口服或静脉给药的糖皮质激素和吸入式支气管舒张剂来缓解症状。
针对慢性疾病,我们需要进行长期的药物治疗和定期随访,以控制病情并防止进一步恶化。
结论通过对该病例的分析,我们了解到支气管哮喘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
通过适当的临床检查和正确的治疗方法,我们可以有效地管理和控制这些疾病,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然而,鉴于每个患者的具体情况不同,我们仍然需要进一步评估和个体化治疗方案。
因此,对于确诊或怀疑患有呼吸系统疾病的患者,建议及时就医并咨询专业医生,以获得更好的诊断和治疗效果。
呼吸系统病案分析

呼吸系统病案分析(一)一、病历摘要患者男性,20岁。
因发热、咳嗽、胸痛3天于1994年3月5日9Am急诊入院。
患者发病前曾淋雨受凉,3月2日上午突然寒战、高热、频频干咳,右下胸刺痛,咳嗽及深呼吸时胸痛加剧,伴头痛及全身酸痛,不思饮食,全身乏力。
起病后第三天咳出少量铁锈色痰,胸痛加剧,高热持续不退。
昨晚10时左右突然恶心,呕吐胃内容物3次,随之胸闷气急,全身大汗,体温骤降,一夜未眠。
病后未经治疗,3天未大便,小便黄少。
既往体健,无病史可供。
体查:T 37.4℃P120次/分R40次/分Bp10.6/6.9 Kpa (80/52 mmHg)发育正常,营养良好,神清,烦躁,急性病容,面色灰暗,鼻翼扇动,唇绀,肢端发凉。
皮肤巩膜无黄染,无出血点。
颈软。
右胸呼吸运动受限,同侧第四前肋以下语颤增强,叩诊浊音,呼吸音减弱,呈管状呼吸音,未闻及罗音。
心浊音界不大,心音低钝,心率120次/分,律齐,无杂音。
腹平软,无压痛及反跳痛,肝脾未扪及,肠鸣音正常。
腱反射存在,未引出病理征。
辅助检查:Hb 140g/L;WBC 22.5×10/L,N0.88,L 0.12,核左移。
胸透见右下肺大片均匀致密阴影。
二、分析要求(一)本病的诊断及诊断依据。
(二)本病应与哪些疾病相鉴别。
(三)本病的治疗要点有哪些。
病案分析示例(一)※本病例特点:一、起病前有淋雨受凉历史。
二、突起寒战高热、咳嗽、胸痛、咯铁锈色三、起病第三天出现休克。
四、右下肺肺实变体征。
五、辅助检查(一)WBC 及N明显↑核左移。
(二)X线:右下肺大片均匀致密阴影。
※本病可能的诊断一、肺炎球菌肺炎——休克型肺炎。
二、急性肺脓肿?三、急性胸膜炎?四、干酪性肺炎?五、金葡菌肺炎?※诊断分析一、本病最可能的诊断:肺炎球菌性肺炎——休克型肺炎。
诊断依据:(一)肺炎球菌性肺炎1、有发病前淋雨受凉的诱因。
2、症状与体征符合肺炎球菌肺炎:①突起寒战高热,伴头痛、全身酸痛,食欲减退等全身中毒症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福建省泉州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内科护理学实验报告班级组别姓名座号
实验内容实验一呼吸系统及其疾病护理案例分析课
情景一
张先生,39岁。
以寒战、高热及胸痛3天入院。
3天前淋雨后病人突发寒战、高热(体温39.8℃)伴头痛,右上胸部刺痛,深呼吸或咳嗽时加重,右侧卧位可缓解。
曾到附近诊所诊治,经青霉素肌内注射2次(量不详).症状未见好转。
昨日胸痛加剧,并有咳嗽,咳少量铁锈色痰伴气促。
护理体检:T 39.8℃,R 30次/分.P 110次/分,BP 120/80mmHg。
急性病容,鼻翼扇动,面颊绯红.口唇发绀,颈软,右上肺触诊语颤增强.叩诊呈浊音,听诊可闻及支气管呼吸音和少量湿啰音。
心率110次/分,律齐,未闻及杂音。
腹软,无压痛.双下肢无水肿。
X线胸片显示右上肺野大片致密阴影,呈肺叶分布。
血常规:白细胞计数18.0×109/L,中性粒细咆88%,伴核左移。
1、最可能的临床初步诊断是什么?一般首选何种抗生素?
肺炎球菌肺炎,一般首选青霉素G
2、列出该病人目前主要的护理诊断及合作性问题?
①体温过高与细菌引起肺部感染有关
②疼痛:胸痛与肺部炎症累及胸膜有关
③气体交换受损与肺部炎症导致呼吸面积减少有关
④潜在并发症:休克型肺炎
⑤知识缺乏缺乏疾病发生、发展、治疗等相关知识
3、作为护士应重点观察病人的哪些情况?
严密监测并记录生命体征、神志和尿量,并做好记录。
尤其应注意密切观察体温的变化。
注意有无呼吸困难及发绀,及时适宜给氧,警惕休克型肺炎的发生。
若患者高热持续不退或退后复升,极度呼吸困难、心悸、神志明显改变,不能随体温下降而缓解提示可能有并发症存在
4、针对病人的高热症状,应该采取哪些护理措施?
①高热时物理降温,如在额头上冷敷湿毛巾、温水擦浴、酒精擦拭、冰水灌肠等,使体温逐渐下降,不宜使用阿司匹林或其他解热药,防止大量出汗和虚脱。
病人出汗后应及时更换衣服和被褥,保持皮肤的清洁和干燥,并注意保暖,鼓励过饮水
②高热及暂时不能进食者需静脉补液,滴速不宜过快,以免引起肺水肿
③口腔护理:高热病人唾液分泌减少,消化功能障碍,易出现口唇干裂、口周疱疹或口腔溃疡,应鼓励病人经常漱口,保持口腔清洁、湿润、舒适
④密切监测体温
情景二
病人入院后2天,出现意识模糊、烦躁不安、四肢厥冷、多汗,脉搏细速及呼吸急促,急测血压80/55mmHg。
1、请分析病情发生了什么变化?
休克型肺炎
2、怎样配合医师进行紧急抢救?
①安置病人仰卧中凹位,头胸部抬高20°、下肢抬高30°,以利于呼吸和静脉回流。
尽量减少搬动,注意保暖(忌用热水袋,以防血管扩张致血压下降),高流量吸氧
②补充血容量迅速建立两条静脉通道,遵医嘱补充液体,维持有效血容量,减低血液的粘稠度,防止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第一条静脉通道首先输入低分子右旋糖酐或平衡盐液,可加入糖皮质激素和抗生素;另一条静脉通道先输入5%碳酸氢钠,再应用多巴胺、间羟胺等血管活性药物。
在快速扩容过程中应注意观察脉率、呼吸频率、肺部啰音、出入量等,以防诱发肺水肿,必要时在中心静脉压监测下进行调整。
应用多巴胺、间羟胺过程中应注意保持输液通道通畅,防止药液溢出血管外,以免引起局部组织坏死和影响疗效。
③监测病情严密监测和评估病人意识、血压、脉搏、呼吸、体温、皮肤、黏膜、尿量的变化,判断病情转归。
如病人神志逐渐清醒、皮肤及肢体变暖、脉搏有力、呼吸平稳规则、血压回升、尿量增多,预示病情已好转
①体位
②吸氧
③补充血容量
④纠正酸中毒
⑤应用血管活性药物
⑥对因治疗,如使用抗生素
⑦病情转归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