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历史九下第一二三四课知识点总结

第1课殖民地人民的反抗斗争

一、拉丁美洲独立运动

1.背景:①19世纪初,拉丁美洲的绝大部分地区仍处于西班牙和葡萄牙殖民统治之下。

②受美国独立战争和法国大革命的影响。

2.领导人:玻利瓦尔和圣马丁,他们被誉为南美的“解放者”。

3.主要经过:

①在南美洲北部地区,玻利瓦尔解放了哥伦比亚、委内瑞拉和厄瓜多尔等地,成立了“大哥伦比亚共和国”。

②南美洲南部地区,圣马丁领导了阿根廷、智利、秘鲁的独立运动。

二、印度民族大起义

1.背景:19世纪中期,英国完成了工业革命,进一步加强对印度的经济掠夺和政治压迫。

2.主要经过:

①1857年,“子弹涂油事件”,印度土兵首先起来反抗英国殖民者,

②英军乘势进攻章西城,年轻的章西女王领导军民与英军展开激战。

3.意义:

①印度民族大起义沉重打击了英国殖民者,反映了印度民族意识的觉醒。

②这次起义也是19世纪中期亚洲民族解放运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第2课俄国的改革一、彼得一世改革

1.背景:在沙皇的专制统治下,俄国农奴制盛行,是一个封闭落后的国家。农业和手工

业主要使用农奴劳动,工商业的发展极其缓慢。

2.时间及目的:18世纪初,彼得一世为改变俄国落后面貌,实现富国强兵,发出向西方

学习的号召,全面推行改革。

3.改革者:彼得一世(或彼得大帝)

4.主要内容:

①政治:改组行政机构,建立中央集权的行政体制,进一步加强了沙皇的专制权力。

②军事:创建了一支纪律严明的新式常备军,要求贵族必须到军队或行政机构为国家服务,按功劳和才能提拔人才。

③经济:鼓励兴办手工工场,准许工场主购买整个村庄的农奴。

④文化教育:推行文化教育,派遣留学生,创办科学院,开办学校,创办报纸。

⑤社会生活:提倡人们学习西方的礼节与生活方式。

5.影响

利:俄国的经济军事实力大大增强,一跃成为欧洲军事强国,为对外扩张准备了条件;开启了俄国近代化的进程。

弊:农奴制进一步强化,后来成为俄国社会发展的阻碍。

二、废除农奴制(1861年改革或亚历山大二世改革)

1. 背景:①19世纪中期,农奴制严重制约了俄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根本原因);

②在内外交困(克里木战争俄国战败)的情况下,沙皇政府开始酝酿新的改革方案。

2. 时间:1861年

3. 改革者:亚历山大二世

4. 主要内容:

①农奴获得人身自由,可以改变身份,自由转换职业。

②农奴在获得解放的同时,可以获得一份土地,但是必须出钱赎买,所出的价钱高出当

时的地价。

5.性质:是沙皇自上而下实行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6.影响:

①1861年改革是俄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

②改革废除了农奴制,促使社会的各个方面出现了新的气象,推动俄国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

③但是,农奴制的残余仍然存在,影响着俄国经济与社会的发展。

第3课内战爆发

1.根本原因:两种经济制度的矛盾;奴隶制阻碍资本主义的发展

2.双方关注的焦点:奴隶制的存废问题

3.导火线:1860年,共和国候选人林肯当选美国第16任总统,主张限制奴隶制的发展,成为南方奴隶主发动叛乱的借口。

4.爆发:1861年4月,南方军队挑起战争,美国内战爆发,史称“南北战争”。

5.转折:1862年,联邦政府颁布了《宅地法》,《解放黑人奴隶宣言》

6.结果:1865年,联邦军队攻下了里士满,不久南方军队投降。美国内战以北方胜利告终,

避免了美国分裂。

7.战争的性质:美国内战实质上是美国历史上第二次资产阶级革命。

8.战争的意义:经过这次战争,美国维护了国家统一,废除了奴隶制,扫清了资本主义发展的最大障碍,为以后经济的迅速发展创造了条件。

9.评价林肯

林肯领导了美国内战,颁布了《宅地法》和《解放黑人奴隶宣言》,废除了奴隶制,维护了国家统一,扫清了美国资本主义发展的最大障碍,推动了美国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不愧为美国历史上杰出的资产阶级政治家。

第4课日本明治维新

1.时间:1868年,倒幕派在京都发动了“王政复古”政变,改年号为“明治”

2.领导者:明治天皇

3.目的:巩固明治天皇政府的统治,富国强兵。

4.主要措施:

①政治上:废藩置县,实现中央集权。

②军事上:实行征兵制,建立新式军队。(提倡忠君、服从、不怕死的武士道精神)

③经济上:推行地税改革,以“殖产兴业”为口号,大力发展近代经济。

④社会生活上:提倡“文明开化”,向西方学习,改造日本的教育、文化和生活方式。

5.性质:是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6.历史作用:

①明治维新成为日本历史的重大转折点,通过明治维新,日本迅速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实现了“富国强兵”,开始跻身资本主义强国之列。

②但是,明治维新保留的大量旧制度的残余,军国主义色彩浓厚。日本强大起来后,很快走上了对外侵略扩张的道路。

人教版部编九年级上册世界历史简答题汇总

世界历史上第四单元 10课 1、为欧洲资本主义发生发展奠定思想和经济基础的两件大事? 2、文艺复兴运动的时间、地区、指导思想(核心)、实质、主要代表及其成就、意义? 3、新航路开辟的原因、哥伦布麦哲伦航海路线及其功绩、新航路开辟的影响? 11课 1、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根本原因、开始结束的时间、标志性事件、领导阶级及其代表人物? 2、革命中被处死的国王?复辟的国王? 3、《权利法案》颁布的时间、目的、颁布的意义? 4、英资产阶级革命的历史意义?这次革命有什么特点? 12课 1、美国独立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开始结束的时间标志性事件、领导阶级及其代表人物? 2、美国诞生的时间、标志? 3、独立战争的转折点? 4、《独立宣言》颁布的时间、机构、它提出的内容反应了当时人们什么要求?体现了什么思想? 5、《1787年宪法》规定了美国是一个什么政体的国家? 6、美独立战争的历史意义?它的性质? 13课 1、法国大革命爆发的根本原因? 2、法国资产阶级革命开始的时间事件、达到高潮的事件、高潮结束的时间事件? 3、法国大革命中资产阶级的代表人物?被处死的法国国王?

4、法国大革命过程中颁布的文献是什么?如何评价? 5、法国大革命的历史意义? 6、谁统治期间巩固了法大革命成果?颁布了什么法律文件?他发动的战争怎么看待?14课 1、第一次工业革命时间、从哪个国家开始? 2、首先开始的行业、开始的标志?标志性成果?时代特征?发明成果? 3、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影响?对中国的影响?给我们的启示? 世界历史上第5、6、7、8单元复习 第15、课血腥的资本积累第16课殖民地人民的抗争 1、新航路开辟后首先走上殖民扩张道路的是哪两个国家? 2、最先进行三角贸易的是哪个国家?后来成为主要经营者的是谁? 3、说出资本主义原始资本积累的两种方式?它们对欧洲的共同影响是什么? 4、英国什么时候成为世界最大殖民国家?号称什么?它在印度的殖民机构? 5、18-19世纪,殖民地人民反抗殖民统治的代表性事例? 6、印度反英民族大起义中杰出的民族英雄是谁? 与此事件同时期的中国发生的类似大事件 是什么? 7、拉美独立运动反对哪些国家的殖民统治?其中著名领导人是谁?他有何美誉? 8、画出三角贸易路线图? 第17、国际工人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1、英国宪章运动的时间、斗争的目标、政治纲领、性质、结果?

部编版九上世界历史知识点梳理精校版

部编版九上世界历史知识梳理 第一单元古代亚非文明 第1课古代埃及 1、古埃及发源地:非洲东北角的尼罗河流域 2、古埃及的发展历程: (1)约从公元前3500年开始,出现了若干小国家 (2)公元前3100年,初步实现统一, (3)经历了古王国时代,中王国时代、新王国时代 (4)新王国时代法老图特摩斯三世统治时期,古埃及成为强大的军事帝国,地跨亚非。 (5)公元前525年,波斯帝国吞并古埃及,后来,亚历山大帝国和罗马帝国先后占领古埃及,古埃及文明没有延续下去。 3、金字塔是法老的陵墓,是古埃及文明的象征,反映了古埃及社会经济发展的较高水平,是古埃及人智 慧的结晶。 4、古埃及的最高统治者称为法老,集军、政、财、神等大权于一身。在宗教上,法老被认为是“神之子” 具有无上的权威。 5、古埃及的文明成就:政治上:建立奴隶制君主专制 文字:象形文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 天文历法:太阳历,是世界最早的太阳历 医学:制作木乃伊 建筑雕塑:金字塔、狮身人面像 【注意】 1、古埃及的地理位置地图 2、金字塔图片、象形文字图片 第2课古代两河流域 1、古代两河流域发源地:亚洲西部的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流域 古代两河流域的发展历程: (1)约从公元前3500年起,产生了一些以城市为中心的小国。 (2)约在公元前2400年,两河流域初步统一。 (3)古巴比伦王国时期,汉谟拉比建立了统一、强大的奴隶制国家。 2、古代两河流域的文明象征:文字:楔形文字 历法:阴历 算术:60进位制 律法:《汉谟拉比法典》 建筑:空中花园 3、《汉谟拉比法典》: (1)制定者:古巴比伦国王汉谟拉比 (2)目的:加强中央集权 (3)地位:是迄今已知世界上第一部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 (4)内容:①社会等级:分为拥有公民权的自由民、无公民权的自由民和奴隶三个严格的社会等级。 ②家庭奴隶制是古巴比伦的一大特征,奴隶主要来自战俘 ③经济领域:有关于租赁、雇佣、交换、借贷等方面的规定,商品经济在古巴比伦比较活 跃。 (5)实质:维护奴隶主阶级的利益 (6)影响:《汉谟拉比法典》是古巴比伦王国留给人类的宝贵文化遗产,表明人类社会的法制传统源远流长。是迄今已知世界上第一部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 【注意】 1、古代两河流域的地理位置地图 2、楔形文字的图片、《汉谟拉比法典》石柱的图片

完整word版,部编教材世界历史九年级上册期末试题

2019——2020学年度上期 九年级历史 (《世界历史》综合练习题)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题1分,共15分。每小题备选答案中只有一项符合题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答案 A.狮身人面像 B.太阳历 C.《医典》D.象形文字 2.下列各项中,与古代印度有关的是 ①孔雀王朝②种姓制度③两河流域④佛教 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 3.右图是古代罗马发展演变的线索示意图,其中④处应填写的是 A.罗马共和国 B.罗马帝国 C.西罗马帝国 D.拜占庭帝国 4.希腊、罗马古典文化丰富多彩。下面属于罗马文化成就的是 A B C D 5.宗教是对社会现实虚幻的反映,也是一种信仰和文化。下列主张符合基督教的是 A.忍受苦难 B.众生平等 C.因果报应 D.信奉安拉 6.西欧中世纪乡村典型的组织形式是庄园,张明同学的学习笔记与史实不符合的是 A.9世纪开始,大约11世纪遍布欧洲各地 B.庄园可耕地的1/3到1/2属于直领地 C.佃户通过耕种“直领地”获得“份地” D.佃户不能参与庄园法庭案件的审理7.大学的兴起被认为欧洲中世纪教育”最美好的花朵。”下列各项与西欧中世纪大学的产生无关的是 A.选拔官吏的需要 B.教师行会的出现 C.国王与教皇的支持 D.城市的自由和自治8.中东地区是现在世界上不太平静的一个地区,而这里的阿拉伯人曾创造了辉煌灿烂的文明。以下属于他们的文明的是 ①伊斯兰教②《天方夜谭》③阿拉伯数字的发明④《医学集成》 A.①②③ B. 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9.“中世纪晚期西欧少数商人占据着生产资料,他们向乡村手工业者提供原料甚至生产工具,并预付部分工资,最后收回制成的产品,并投放到市场出售。”材料反映了 A.行会组织的出现 B.手工工场的产生 C.新航路的开辟 D.现代工厂制度的建立 10.但丁的《神曲》、达?芬奇的《最后的晚餐》和莎士比亚的《罗密欧与朱丽叶》,这些 经典作品共同体现的思潮是 A.理性主义B.人文主义C.科学精神D.神权至上

部编人教版《世界历史》九年级上册复习提纲说课讲解

部编人教版《世界历史》九年级上册复习 提纲

部编人教版《世界历史》九年级上册复习提纲 第一单元古代亚非文明:大河流域——人类文明的摇篮 1.人类形成:距今约二三百万年。到15世纪末期,人类大体经历了原始社会(最初阶段)、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 2.大河流域(适合农耕):人类文明的重要发祥地。 3.四大文明古国:尼罗河流域的古埃及、两河流域的古巴比伦、印度河流域的古印度、黄河长江流域的中国。 第1课:古代埃及(尼罗河的赠礼) 1.建、亡:约公元前3500年,出现奴隶制小国。约公元前3100年,初步统一。公元前525年,被波斯帝国吞并。 2.经历时代:古王国时代、中王国时代、新王国时代。 3.强盛期:在新王国时代图特摩斯三世时,成为最强大帝国。 4.古埃及文明成果——金字塔、太阳历、木乃伊、象形文字。 5.金字塔:是古埃及文明的象征(历史地位),它是古埃及人智慧的结晶。 1)金字塔作用:古王国时代,法老为自己修建的陵墓。 2)金字塔代表:胡夫金字塔(最大)、哈佛拉金字塔(狮身人面像)。 3)金字塔与法老的关系:金字塔象征法老的尊严与权力。古埃及国王称“法老”,集军、政、财、神大权于一身,是全国最高统治者。胡夫之后,金字塔越修越小,反映了王权逐渐衰落。 第2课:古代两河流域文明发展的高峰——古巴比伦王国 1、古代两河流域文明(两河流域又称“美索不达米亚”) 1)地理位置:“两河”指西亚幼发拉底河与底格里斯河。两河流域有“新月沃地”之称,今伊拉克一带。 2)建国:约公元前3500年,产生小国。约公元前24世纪,初步统一。民族:苏美尔人。 3)两河流域文明成果:楔形文字、阴历、60进位制、《汉谟拉比法典》。 2、古巴比伦王国 1)建立:公元前18世纪,第6代国王汉谟拉比统一两河流域,建立奴隶制国家,他自称“众神之王”,加强中央集权。 2)强盛期:汉谟拉比在位时。 3)灭亡:公元前1595年,王国被外族灭亡,后经历亚述帝国和新巴比伦王国时期。公元前539年,新巴比伦王国被波斯帝国消灭。 3、《汉谟拉比法典》(古巴比伦国王汉谟拉比在位时制定) 1)历史地位及影响:是迄今已知世界上第一部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表明人类社会的法制传统源远流长。 2)制定目的:维护奴隶主阶级的利益。 3)法典信息:古巴比伦王国的三个社会等级:拥有公民权的自由民、无公民权的自由民、奴隶。 古巴比伦王国的一大特征:家庭奴隶制。战俘是奴隶的主要来源。商品经济比较活跃。 第3课:古代印度 1、古代印度河流域文明 1)古代印度地理位置:指今天的南亚次大陆。 2)早期文明遗址:哈拉帕和摩亨佐·达罗(约公元前23世纪——前18世纪)。 3)鼎盛期:孔雀王朝。统一印度,首都华氏城是当时世界上最繁华、人口最多的大城市之一。民族:雅利安人。 4)古印度文明成果:“阿拉伯数字”、种姓制度、佛教。 2、森严的种姓制度(雅利安人创建,是印度严格的社会等级制度,各等级世代相袭,等级间贵贱分明) 1)种姓制度的等级阶层及职责: 第一等级:婆罗门,掌管祭祀; 第二等级:刹帝利,掌管军事和行政权力; 第三等级:吠舍,从事农业、畜牧业、商业; 第四等级:首陀罗(被征服居民),从事农业、畜牧业、捕鱼业和手工业,为前三个等级服务。 四个等级外,还有最卑贱的“不可接触者”——贱民,他们在社会上遭受歧视和凌辱。 2)种姓制度的影响:在印度影响深远。激化了当时的社会矛盾,对后来印度社会的发展带来不良影响。 3、释迦牟尼创立佛教 创立时间:公元前6世纪。创立人:乔达摩·悉达多,后被尊称为“释迦牟尼”。

部编人教版《世界历史》九年级上册复习提纲

部编人教版《世界历史》九年级上册复习提纲 第一单元古代亚非文明:大河流域——人类文明的摇篮 1.人类形成:距今约二三百万年。到15世纪末期,人类大体经历了原始社会(最初阶段)、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 2.大河流域(适合农耕):人类文明的重要发祥地。 3.四大文明古国:尼罗河流域的古埃及、两河流域的古巴比伦、印度河流域的古印度、黄河长江流域的中国。 第1课:古代埃及(尼罗河的赠礼) 1.建、亡:约公元前3500年,出现奴隶制小国。约公元前3100年,初步统一。公元前525年,被波斯帝国吞并。 2.经历时代:古王国时代、中王国时代、新王国时代。 3.强盛期:在新王国时代图特摩斯三世时,成为最强大帝国。 4.古埃及文明成果——金字塔、太阳历、木乃伊、象形文字。 5.金字塔:是古埃及文明的象征(历史地位),它是古埃及人智慧的结晶。 1)金字塔作用:古王国时代,法老为自己修建的陵墓。 2)金字塔代表:胡夫金字塔(最大)、哈佛拉金字塔(狮身人面像)。 3)金字塔与法老的关系:金字塔象征法老的尊严与权力。古埃及国王称“法老”,集军、政、财、神大权于一身,是全国最高统治者。胡夫之后,金字塔越修越小,反映了王权逐渐衰落。 第2课:古代两河流域文明发展的高峰——古巴比伦王国 1、古代两河流域文明(两河流域又称“美索不达米亚”) 1)地理位置:“两河”指西亚幼发拉底河与底格里斯河。两河流域有“新月沃地”之称,今伊拉克一带。 2)建国:约公元前3500年,产生小国。约公元前24世纪,初步统一。民族:苏美尔人。 3)两河流域文明成果:楔形文字、阴历、60进位制、《汉谟拉比法典》。 2、古巴比伦王国 1)建立:公元前18世纪,第6代国王汉谟拉比统一两河流域,建立奴隶制国家,他自称“众神之王”,加强中央集权。 2)强盛期:汉谟拉比在位时。 3)灭亡:公元前1595年,王国被外族灭亡,后经历亚述帝国和新巴比伦王国时期。公元前539年,新巴比伦王国被波斯帝国消灭。 3、《汉谟拉比法典》(古巴比伦国王汉谟拉比在位时制定) 1)历史地位及影响:是迄今已知世界上第一部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表明人类社会的法制传统源远流长。 2)制定目的:维护奴隶主阶级的利益。 3)法典信息:古巴比伦王国的三个社会等级:拥有公民权的自由民、无公民权的自由民、奴隶。 古巴比伦王国的一大特征:家庭奴隶制。战俘是奴隶的主要来源。商品经济比较活跃。 第3课:古代印度 1、古代印度河流域文明 1)古代印度地理位置:指今天的南亚次大陆。 2)早期文明遗址:哈拉帕和摩亨佐·达罗(约公元前23世纪——前18世纪)。 3)鼎盛期:孔雀王朝。统一印度,首都华氏城是当时世界上最繁华、人口最多的大城市之一。民族:雅利安人。 4)古印度文明成果:“阿拉伯数字”、种姓制度、佛教。 2、森严的种姓制度(雅利安人创建,是印度严格的社会等级制度,各等级世代相袭,等级间贵贱分明) 1)种姓制度的等级阶层及职责: 第一等级:婆罗门,掌管祭祀; 第二等级:刹帝利,掌管军事和行政权力; 第三等级:吠舍,从事农业、畜牧业、商业; 第四等级:首陀罗(被征服居民),从事农业、畜牧业、捕鱼业和手工业,为前三个等级服务。 四个等级外,还有最卑贱的“不可接触者”——贱民,他们在社会上遭受歧视和凌辱。 2)种姓制度的影响:在印度影响深远。激化了当时的社会矛盾,对后来印度社会的发展带来不良影响。 3、释迦牟尼创立佛教 创立时间:公元前6世纪。创立人:乔达摩·悉达多,后被尊称为“释迦牟尼”。 主要教义:提出“众生平等”,宣扬“忍耐顺从”。 传入中国:公元前1世纪(西汉末),经中亚传到中国新疆,再传入中国内地,后又传到朝鲜、日本和越南。 第二单元古代欧洲文明——希腊文明是欧洲文明的发祥地

人教部编版(2019)九年级下册《世界历史》(全册)精编知识点复习提纲

部编版九年级《世界历史》知识点复习(全册) 第一单元殖民地人民的反抗与资本主义制度的扩张 第1课殖民地人民的反抗斗争 一、拉丁美洲独立运动 1.拉丁美洲:指今天美国以南的所有美洲地区。 2.背景: (1)从16世纪初到19世纪初,拉丁美洲的绝大部分地区处于西班牙和葡萄牙的殖民统治之下。 (2)美国独立战争和法国大革命的影响。 3.性质:一场反抗殖民统治、争取民族独立的运动。 4.独立运动: (1)南美洲北部:玻利瓦尔解放黑人奴隶,承诺胜利后分给起义士兵土地。1819年,他率领军队大败西班牙军队,先后解放了哥伦比亚、委内瑞拉和厄瓜多尔等地,成立了“大哥伦比亚共和国”。 (2)南美洲南部:圣马丁先后领导了阿根廷、智利、秘鲁的独立战争。 5.圣马丁和玻利瓦尔被誉为南美的“解放者”。 二、印度民族大起义 1.原因: (1) 英国向印度倾销机器生产的棉纺织品,使印度的手工棉纺织业遭到沉重打击,许多手工业者因此破产。 (2)英国以种种借口兼并印度王公的领地。 (3)英国取消了对印度土兵的较优厚待遇,并且不尊重他们的宗教信仰。 2.导火索:“涂油子弹事件”。 3.起义:1857年,印度土兵首先起来反抗英国殖民者,起义浪潮席卷了印度北部和中部。最终起义失败。。 4.代表人物:章西女王。 5.意义: (1)对内:印度民族大起义沉重打击了英国殖民者,反映了印度民族意识的觉醒。 (2)对外:这次起义是19世纪中期亚洲民族解放运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第2课俄国的改革 一、彼得一世改革 1.背景:在沙皇的专制统治下,俄国农奴制盛行,工商业的发展极其缓慢,是一个封闭落后的国家。 2.目的:改变俄国的落后面貌,实现富国强兵。

新人教部编版(2019)九年级下册《世界历史》知识点复习(全册)

2019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世界历史》知识点复习精编讲义 第一单元殖民地人民的反抗与资本主义制度的扩张 第1课殖民地人民的反抗斗争 一、拉丁美洲独立运动 1.拉丁美洲:指今天美国以南的所有美洲地区。 2.背景: (1)从16世纪初到19世纪初,拉丁美洲的绝大部分地区处于西班牙和葡萄牙的殖民统治之下。 (2)美国独立战争和法国大革命的影响。 3.性质:一场反抗殖民统治、争取民族独立的运动。 4.独立运动: (1)南美洲北部:玻利瓦尔解放黑人奴隶,承诺胜利后分给起义士兵土地。1819年,他率领军队大败西班牙军队,先后解放了哥伦比亚、委内瑞拉和厄瓜多尔等地,成立了“大哥伦比亚共和国”。 (2)南美洲南部:圣马丁先后领导了阿根廷、智利、秘鲁的独立战争。 5.圣马丁和玻利瓦尔被誉为南美的“解放者”。 二、印度民族大起义 1.原因: (1) 英国向印度倾销机器生产的棉纺织品,使印度的手工棉纺织业遭到沉重打击,许多手工业者因此破产。 (2)英国以种种借口兼并印度王公的领地。 (3)英国取消了对印度土兵的较优厚待遇,并且不尊重他们的宗教信仰。 2.导火索:“涂油子弹事件”。 3.起义:1857年,印度土兵首先起来反抗英国殖民者,起义浪潮席卷了印度北部和中部。最终起义失败。。 4.代表人物:章西女王。 5.意义: (1)对内:印度民族大起义沉重打击了英国殖民者,反映了印度民族意识的觉醒。 (2)对外:这次起义是19世纪中期亚洲民族解放运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第2课俄国的改革 一、彼得一世改革 1.背景:在沙皇的专制统治下,俄国农奴制盛行,工商业的发展极其缓慢,是一个封闭落后的国家。 2.目的:改变俄国的落后面貌,实现富国强兵。

部编版九年级世界历史上册教学案设计全套

第一单元古代亚非文明 单元导学 单 元 线 索

第1课古代埃及 板块一尼罗河与古埃及文明 材料一2017年5月14日,习近平主席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幕式上的演讲中指出:古丝绸之路跨越尼罗河流域、两河流域、印度河和恒河流域、黄河和长江流域…… 材料二古代诗歌《尼罗河颂》中写道:“光荣啊,起源于大地的尼罗河……你灌溉土地,使一切生物欣欣向荣。你生出大麦和小麦,好叫神庙里欢度节日。” 简述尼罗河文明发展历史。 答案:(1)约从公元前3500年开始,在尼罗河下游陆续出现若干个小国。 课 (2)公元前3100年左右,初步统一的古代埃及国家建立起来。 堂 (3)新王国时代,成为强大的军事帝国。 探 (4)公元前525年,被波斯吞并。 究 过渡语:古代埃及的科学文化取得了很高的成就,金字塔是其典型的文明标志。 板块二金字塔 (1)象征古代埃及国王尊严的是图,名为。

A.印度 B.伊拉克 C.埃及 D.伊朗 4.“法老的陵墓,巴比伦的墙,希腊海滨夜潮起,耶路撒冷秋风凉。我是废墟的泪,我是隔代的伤,恒河边的梵钟在何方?”这是凤凰卫视千僖之旅的主题歌。如果他们想去看“法老的陵墓”,应该选择( B ) A.中国 B.埃及 C.印度 D.古巴比伦 第2课古代两河流域

课堂探究板块一古代两河流域文明 古代西亚的两河流域是人类文明的摇篮之一,在《圣经》里被描绘成“人类幸福的伊甸园”。某中学历史兴趣小组要研究古代两河流域奴隶制社会状况,请简要介绍。 答案:(1)位置: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流域。 (2)出现:约公元前3500年起,苏美尔人在两河流域南部建立起很多奴隶制小国。 (3)统一:古巴比伦王国国王汉谟拉比统一了两河流域,建立起中央集权的奴隶制国家。 过渡语:古巴比伦王国国王汉谟拉比统一了两河流域,建立起中央集权的奴隶制国家,古巴比伦王国是在怎样统治之下达到鼎盛的呢? 板块二古巴比伦王国 古巴比伦王国是“四大文明古国”(分别是古中国、古巴比伦、古埃及、古印度)之一。四大文明古国的意义并不在于时间的先后,而在于它们是现代文明的起源地。试对古巴比伦王国作一简要概述。 答案:(1)位置:幼发拉底河中游的一个小国。 (2)发展:汉谟拉比在位时,采用各个击破的策略,完成了两河流域中下游的统一事业。 (3)统治:实行君主专制制度,加强中央集权,制定了一部较为系统和完整的法典。 过渡语:古巴比伦王国制定了一部较为系统和完整的法典,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迄今已知世界上第一部比较完整的成文法典——《汉谟拉比法典》。 板块三《汉谟拉比法典》 材料一 材料二第1条倘自由民宣誓揭发自由民之罪,控其杀人,而不能证实,揭人之罪者应处死。

部编版九上世界历史知识点

部编版历史九上世界历史知识梳理 第一单元古代亚非文明 第1课古代埃及 1.尼罗河与古埃及文明 (1)兴亡: 古埃及位于非洲东北角,尼罗河贯穿埃及南北,古埃及文明被称为“尼罗河的赠礼”。约从公元前3500年开始出现若干小国;公元前3100年左右初步实现统一;公元前525年,被波斯帝国吞并。 (2)版图:经历了古王国时代、中王国时代、新王国时代三个王国时代,“图特摩斯三世”时期埃及成为强大的军事帝国,北至叙利亚和小亚细亚交界处,以及幼发拉底河上游,向南扩展到尼罗河“第四瀑布”。 (3)文明: 太阳历是古埃及天文学的突出成就之一。古埃及的象形文字是世界上最早的文字之一。 2.金字塔:古埃及文明的象征,反映了古埃及社会经济发展的较高水平,是古埃及人智慧的结晶。 3.法老的统治 (1)统治:法老是全国的最高统治者,集军、政、财、神等大权于一身,国王经常用王杖责打大臣。 (2)危机:随着社会矛盾的激化,王权受到挑战,胡夫金字塔之后越修越小反映了王权的衰落。 第2课古代两河流域 1.古代两河流域文明 (1)范围:“两河”指西亚的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两河流域又称“美索不达米亚”。 (2)建国:约从公元前3500 年起,产生了一些以城市为中心的小国。 (3)统一:约公元前2400年,实现了初步统一。 2.古巴比伦王国 (1)统一:公元前18世纪,第六代国王汉谟拉比完成了整个两河流域中下游地区的统一事业,建立了统一、强大的奴隶制国家。 (2)统治:实行君主专制制度,加强中央集权,制定了一部较为系统和完整的法典。 (3)影响: 汉谟拉比在位时是古巴比伦王国最强盛的时期。 3.《汉谟拉比法典》 (1)地位:是迄今已知世界上第一部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 (2)内容:古巴比伦分拥有公民权的自由民、无公民权的自由民和奴隶三个严格的社会等级;奴隶制度在古巴比伦相当发达,战俘是奴隶的主要来源,也有买卖奴隶的现象。家庭奴隶制是其一大特征。 (3)意义:法典内容十分广泛,可以清晰地了解古巴比伦社会。法典中的规定说明商品经济在古巴比伦比较活跃。 (4)评价:《汉谟拉比法典》是古巴比伦王国留给人类的宝贵文化遗产,表明人类社会的法制传统源远流长。 第3课古代印度

2019部编版九年级《世界历史》全册知识点复习

2019部编版九年级《世界历史》全册知识点复习 第一单元殖民地人民的反抗与资本主义制度的扩张 第1课殖民地人民的反抗斗争 一、拉丁美洲独立运动 1.拉丁美洲:指今天美国以南的所有美洲地区。 2.背景: (1)从16世纪初到19世纪初,拉丁美洲的绝大部分地区处于西班牙和葡萄牙的殖民统治之下。 (2)美国独立战争和法国大革命的影响。 3.性质:一场反抗殖民统治、争取民族独立的运动。 4.独立运动: (1)南美洲北部:玻利瓦尔解放黑人奴隶,承诺胜利后分给起义士兵土地。1819年,他率领军队大败西班牙军队,先后解放了哥伦比亚、委内瑞拉和厄瓜多尔等地,成立了“大哥伦比亚共和国”。 (2)南美洲南部:圣马丁先后领导了阿根廷、智利、秘鲁的独立战争。 5.圣马丁和玻利瓦尔被誉为南美的“解放者”。 二、印度民族大起义 1.原因: (1) 英国向印度倾销机器生产的棉纺织品,使印度的手工棉纺织业遭到沉重打击,许多手工业者因此破产。 (2)英国以种种借口兼并印度王公的领地。 (3)英国取消了对印度土兵的较优厚待遇,并且不尊重他们的宗教信仰。 2.导火索:“涂油子弹事件”。 3.起义:1857年,印度土兵首先起来反抗英国殖民者,起义浪潮席卷了印度北部和中部。最终起义失败。。 4.代表人物:章西女王。 5.意义: (1)对内:印度民族大起义沉重打击了英国殖民者,反映了印度民族意识的觉醒。 (2)对外:这次起义是19世纪中期亚洲民族解放运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第2课俄国的改革 一、彼得一世改革 1.背景:在沙皇的专制统治下,俄国农奴制盛行,工商业的发展极其缓慢,是一个封闭落后的国家。 2.目的:改变俄国的落后面貌,实现富国强兵。 3.改革时间:18世纪 4.领导人:彼得一世 5.内容: (1)政治:①建立了中央集权的行政体制,进一步加强了沙皇的专制权力; ②创建了一支纪律严明的新式常备军; ③要求贵族必须到军队或行政机构为国家服务,按功劳和才能提拔。 (2)经济:鼓励兴办手工工场,准许工场主购买整个村庄的农奴。 (3)文化:①派遣留学生,创办科学院,开办学校,创办报纸,推行文化教育; ②提倡西方的礼节服饰与生活方式。

部编版九上世界历史知识点

部编版九上世界历史知识 点 Written by Peter at 2021 in January

部编版历史九上世界历史知识梳理 第一单元古代亚非文明 第1课古代埃及 1.尼罗河与古埃及文明 (1)兴亡: 古埃及位于非洲东北角,尼罗河贯穿埃及南北,古埃及文明被称为“尼罗河的赠 礼”。约从公元前3500年开始出现若干小国;公元前3100年左右初步实现统一;公元前525年,被波斯帝国吞并。 (2)版图:经历了古王国时代、中王国时代、新王国时代三个王国时代,“图特摩斯三世”时期埃及成为强大的军事帝国,北至叙利亚和小亚细亚交界处,以及幼发拉底河上游,向南扩展到尼罗河“第四瀑布”。 (3)文明: 太阳历是古埃及天文学的突出成就之一。古埃及的象形文字是世界上最早的文字之一。 2.金字塔:古埃及文明的象征,反映了古埃及社会经济发展的较高水平,是古埃及人智慧的结晶。 3.法老的统治 (1)统治:法老是全国的最高统治者,集军、政、财、神等大权于一身,国王经常用王杖责打大 臣。 (2)危机:随着社会矛盾的激化,王权受到挑战,胡夫金字塔之后越修越小反映了王权的衰落。 第2课古代两河流域 1.古代两河流域文明 (1)范围:“两河”指西亚的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两河流域又称“美索不达米亚”。 (2)建国:约从公元前3500 年起,产生了一些以城市为中心的小国。 (3)统一:约公元前2400年,实现了初步统一。 2.古巴比伦王国 (1)统一:公元前18世纪,第六代国王汉谟拉比完成了整个两河流域中下游地区的统一事业,建立了统一、强大的奴隶制国家。 (2)统治:实行君主专制制度,加强中央集权,制定了一部较为系统和完整的法典。 (3)影响: 汉谟拉比在位时是古巴比伦王国最强盛的时期。 3.《汉谟拉比法典》 (1)地位:是迄今已知世界上第一部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下册世界历史《冷战》优秀教案(含反思)

第16课冷战 1教学分析 【教学目标】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美国冷战政策及其表现 教学难点:对杜鲁门主义本质的认识和德国分裂的实质 2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946年3月5日,在杜鲁门陪同下,丘吉尔到密苏里州的富尔顿发表了反苏演说:“从波罗的海的什切青到亚得里亚海边的里雅斯特,一幅横贯欧洲大陆的铁幕已经降落下来,苏联对‘铁幕’以东的中欧、东欧国家进行日益增强的高压控制。对苏联的扩张,不能采取‘绥靖政策’。美国正高踞于世界权力的顶峰,应担负起未来的责任。”丘吉尔主张英、美结成同盟,英语民族联合起来,制止苏联的“侵略”。 富尔顿演说后不到10天,斯大林发表谈话,严厉谴责丘吉尔和他的朋友非常像希特勒及其同伴,演说是杜鲁门借他人之口发表的冷战宣言,是美国发动冷战的前奏曲。 什么是冷战?冷战表现在哪些方面?冷战给世界带来怎样的影响?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冷战的发生 1.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分析冷战的内涵和美苏推行冷战政策的原因。 归纳总结:(1)冷战的内涵:指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40多年间,以美、苏为首的两大集团之间既非战争又非和平的对峙与竞争状态。 (2)主要原因:美苏国家战略的对立和社会制度的巨大差异,使双方的对抗、冲突不断加剧。 2.阅读教材,说说杜鲁门主义的内容、影响与实质。 材料一:1947年杜鲁门在国会发表咨文,宣称:“美国的政府必须支持自由国家人民抵抗少数武装分子或外来压力的征服企图。” 材料二:美国著名评论家李普曼在谈到杜鲁门主义的真实目的时指出:“我们选择希腊和土耳其不是因为它们特别需要援助,也不是因为它们是民主的光辉典范,而是因为它们是通向黑海和苏联的心脏的战略大门。” (1)材料一“自由国家人民”“少数武装分子”和“外来压力”分别指的是什么?材料一反映了杜鲁门怎样的主张? 提示:“自由国家人民”是指资本主义国家的资产阶级。“少数武装分子”是指这些国家国内的进步力量。“外来压力”是指苏联。反映了美国政府支持资本主义国家的资产阶级阻止革命力量发展,遏制苏联对“自由国家”的控制。这个政策被称为“杜鲁门主义”。

部编版2019年九年级历史上册《世界历史》核心考点

2019年九年级上册《世界历史》核心考点 1.大河流域文明古国的典型代表(四大文明古国)有:_____________流域的古代埃及.____________的古巴比伦. 的古印度. 的古代中国。 ( 尼罗河;两河流域;印度河和恒河流域;黄河流域) 2. 是古代埃及国王的陵墓,是权力的象征,也是古埃及文明的象征。 (金字塔;法老) 3.《》是迄今已知世界上第一部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 (汉谟拉比法典) 4.雅利安人进入印度后,逐渐建立了严格的社会等级制度,史称“”。在这一制度中,第一等级 是,第二等级是,第三等级是,第四等级是。 (种姓制度、婆罗门、刹、利.吠舍、首陀罗) 5.世界三大宗教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 佛教创立于公元_________的古印度,创始人是________。(前6世纪;乔达摩·悉达多) 基督教诞生于公元_________的,创始人是。(1世纪;巴勒斯坦地区、耶稣)伊斯兰教创立于________的阿拉伯半岛地区,创始人________。(7世纪初;穆罕默德) 6.希腊城邦的突出特点是“_____________”。 (小国寡民) 7.公元前5世纪中后期,希腊______在当政期间,发展到古代世界的高峰,最高的权 利机关是。(雅典;伯里克利;奴隶制民主政治;公民大会) 8.亚历山大帝国的东征具有侵略性质,同时东征和帝国的建立促进了_____________的大交汇。 (东西方文化) 9.罗马帝国的版图横跨三洲,成为其“内湖”。(欧、亚、非;地中海) 10.希腊建筑艺术的典型代表是雅典_____________,罗马的代表性建筑是_____________。 (帕特农神庙;大竞技场) 11.《____________》是罗马法制建设的第一步,是后世罗马法典乃至欧洲法学的渊源。(十二铜表法)12.11世纪,这种以土地的封赐为纽带而形成的封建制度在西欧已普遍存在,封君与封臣的关系有严格的 等级性,而且权利义务交织在一起,有一定的契约意义。 13. 是独立的___________的经济和政治单位。(西欧庄园;自给自足) 14.529年,罗马法典编纂委员会把自2世纪初以来历任罗马皇帝颁布的法令收集在一起,剔除其中相互矛盾的条例,编成《法学汇纂》。后来,委员会把历代罗马法学家有关法律问题的论文和著作汇编为《法理概要》,又编成指导学习法律文献的《___________》。查士丁尼还命人将自己执政时期的法令编辑为《新法典》。以上这4部法律文献统称为《___________》。承认奴隶制,但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奴隶的地位,奠定了欧洲民法的基础。(査士丁尼法典;罗马民法大全、《罗马民法大全》)15.日本的_____________仿效________的典章制度;使日本发展成为一个_____________的封建国家。 (大化改新;唐朝;中央集权制) 16. __创造了从0到9的十个数字的记数法,对它加以改造,并将它传到欧洲,被称为 “”。文学作品是(古代印度人;阿拉伯人;阿拉伯数字、《天方夜谭》)17.14世纪以后,欧洲一些富裕的农民建立了____________,他们采用新的_____________经营,雇用少地 或无地的农民耕种,并将产品推向市场。(租地农场;生产方式)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世界历史材料题专项测试卷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世界历史材料题专项测试卷 1.识读下图,回答问题。 图1《最后的晚餐》 (1)上面两幅图片分别是谁的代表作品?这些作品共同反映了什么历史事件?(4分) (2)这场思想解放运动兴起于什么时候,有什么历史意义?(4分) (3)18世纪,欧洲的法国也进行了一场思想解放运动,引导了法国大革命的发展。请问是什么运动?(2分) 2.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英国国王曾经当众宣布:我不允许议论我的政权;君主制是地上最高的制度,君主是上帝派来统治人民的总督。 材料二法律由议会制定,法律一旦制定,国王就不能中止。 (1)材料一说明英国国王在鼓吹什么谬论?(1分) (2)材料二出自什么文件?这一文件的颁布有什么意义?(3分) (3)从材料一反映的政治状况到材料二的实现,说明了什么?(2分)

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689年,英国议会通过了《权利法案》。法案规定:未经议会同意,国王无权废除法律或停止法律的执行。未经议会同意,国王不能在和平时期维持常备军。议会必须定期召开。议会议员的选举不受国王干涉。 材料二康熙帝说:“今天下大小事务,皆朕一人亲理,无可旁贷。若将要务分任于他人,则断不可行。所以无论巨细,朕心躬自断制。” (1)当时中英两国在社会制度和君主的权力方面有什么不同?(4分) (2)《权利法案》通过后,在英国的政治生活中,英王与议会关系如何?(2分) (3)材料一对我国的社会主义法制建设有何借鉴意义?(2分) 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现代的文明的美国历史,是由一次伟大的真正解放的、真正革命的战争开始的。 材料二我们以这些殖民地的善良人民的名义和权力,谨庄严地并昭告:这些联合殖民地从此成为自由独立的合众国;它们解除同英王的一切隶属关系,而它们与大不列颠王国之间的一切政治关系亦应从此完全废止。 (1)材料一中的“战争”指的是哪次战争?领导者是谁?(2分) (2)为什么说材料一的“战争”是“真正解放的、真正革命的战争”?(2分)

最新部编人教版九年级世界历史下册教案第8课 第一次世界大战

第三单元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初期的世界 第8课第一次世界大战 1教学分析 【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两大军事对抗集团的形成;萨拉热窝事件;凡尔登战役;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 教学难点: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对第一次世界大战性质的分析和评价 2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2018年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100周年。法国郊外的华工墓地,100年来都在等待亲人的出现。距离巴黎市中心200公里外的小村庄Ligny Thilloy,迎来了几个少见的中国面孔,他们最终停在了一处叫博朗库尔的公墓前。50岁的程玲在丈夫和女儿的陪伴下来到这里,她被告知,这里就是爷爷毕粹德的安葬之处。这是程玲努力了十年的结果,她一度对从未见面的爷爷一无所知。后来才了解到,在上个世纪初的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大约有14万中国劳工登陆欧洲、加入战事。爷爷毕粹德也在其中,他最终死在了异乡,只有一块纪念章被带回了中国。 法国郊外的田间,站在毕粹德被翻译成“PI TSUI TE”的墓碑(如图)前,程玲成为了一战结束以后,第一个来到这里祭扫的中国人。 第一次世界大战是怎样爆发的?远在万里之外的中国公民毕粹德为何牺牲在欧洲战场?这是一场什么性质的战争?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 1.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和材料,帮助学生认识“帝国主义各国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的现象。 材料展示:1913年英、法、德、美的比较(注:英法为老牌殖民国家、美德为后起的国家)

设问:与19世纪中期相比,1913年英、法、德、美在工业产量(经济实力)和殖民地面积上有何变化? 提示:在经济上,美、德工业产值跃居第一、第二位,英、法下降到第三、第四位;在政治上(殖民地占有面积),英、法占有殖民地面积仍然处于第一、第二位,德、美处于第四、第五位。 归纳总结:帝国主义各国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根本原因。 2.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和图文材料,了解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认识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的形成及其影响。 材料展示:在错综复杂的争夺霸权的斗争中,帝国主义国家之间形成三对基本矛盾:法德矛盾、俄奥矛盾和英德矛盾,其中英德矛盾成为主要矛盾。1879年,德奥结盟,1882年意大利加入德奥集团。1904年、1907年英国协调了与法国、俄国的矛盾,签订了英法协约、英俄协约,三国协约最终形成。 设问:指出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各自的盟友国。 提示:三国同盟:德国、奥匈帝国、意大利。三国协约:英国、法国、俄国。 归纳总结:两大军事集团之间扩军备战,展开激烈争夺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重要原因。 3.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和图文材料,了解萨拉热窝事件的发生与影响。说说你如何看待这一事件。 提示:萨拉热窝刺杀的目的是为了挽救民族危机,从塞尔维亚角度来看,他的行为是维护民族利益的爱国行为;但是从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角度来看,普林西普刺杀行为的性质属于恐怖主义行为,不是被压迫民族解放斗争的正确行为,其后果点燃了世界范围内的战火,造成了人类社会的灾难。突发事件尤其是个人暗杀等恐怖主义行为,会直接对世界的和平造成威胁,因此在任何时候都要坚决反对一切恐怖主义活动。 归纳总结:萨拉热窝事件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导火索(直接原因)。 目标导学二:凡尔登战役与大战结果 1.阅读教材,引导学生了解大战的参战国、主要战场等史实。 2.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和《遭到炮轰后的凡尔登》图片,说说凡尔登战役的影响。 归纳总结:由于死亡人数太多,凡尔登战役有“绞肉机”“地狱”“屠场”之称。德国企图打破僵持局面,但遭遇失败。 3.结合教材和相关史实,说说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结局。 目标导学三: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性质和影响 1.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和材料,认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性质。

最新部编版历史九年级历史(世界近代史)试卷及答案

最新部编版历史九年级历史试卷及答案 (世界近代史部分) (考试时间: 45 分钟 试卷满分: 60 分) 1 民通过承租、购 买领主土地,或者转租,购买其他佃户的地产等方式将土地集中起来” 种新的生产和经营方式是( ) A .西欧庄园 B .自由和自治的城市 C .租地农场 D .封君与封臣 2.《仲夏夜之梦》是莎士比亚的喜剧作品,以最富幻想色彩和浪漫情调,展现出人们对恋爱 自由、婚姻自主 的渴望,对美好生活的憧憬与向往。该作品所体现的时代精神是( ) A .禁欲主义 B .人文主义 C .民族主义 D .民主主义 3.“没有地理大发现,就没有工业革命, 也就没有资本主义的发展,更没有随之而来的世界 历史向整体发展的根本转折。 ”这里的“地理大发现”指的是( ) A .新航路开辟 B .文艺复兴运动 C .三角贸易 D .启蒙运动 4.透过现象看本质是认识和评价历史现象的重要方法。下列表述属于揭示历史现象的本质 的是( ) A . 1492 年,意大利人哥伦布发现美洲新大陆 B . 1498 年,达伽马绕过好望角到达印度 C . 1522 年,麦哲伦船队完成了环球航行 D .新航路的开辟有利于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 5.文艺复兴始于意大利, 新航路开辟始于葡萄牙。 一个发现了 “人”,一个发现了 “世界”, 它们共同 推动了( ) A .大西洋沿岸经济的繁荣 B .基督教思想的传播 C .拉丁美洲的民族解放运动 D .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 6.新航路开辟以后,西欧强国开始向亚洲非洲和美洲进行殖民扩张给殖民地人民带来了深 重的灾难,也在一 定程度上促进了本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其主要原因是通过海外殖民可以 7.据统计,仅 1500— 1650年的 150 年间,西班牙在美洲搜刮了 金; 15—19 世纪的近 400年间,黑奴贸易使非洲丧失了上亿的人口。 这主要反映了 ( ) A .三角贸易的互利性 B .原始积累的重要性 8.阅读历史书籍需要关注目录检索,通过检索目录,可以明确历史阶段特征,把握内容主 旨。读下图,你认为第五单元的目录应该是( ) 、选择题( 每小题 1 分,共 30分) 。这 ①解决技术难题 ②积累原始资本 ③提供工业原料 ④开拓海外市场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1.6 万吨白银和 180 吨黄 C .商品贸易的普遍性 D .殖民活动的原始性

部编版人教版九年级下册《世界历史》全册知识点 空

第一单元殖民地人民的反抗与资本主义制度的扩张 第1课殖民地人民的反抗斗争 一、拉丁美洲独立运动 1.拉丁美洲:指今天美国以南的所有美洲地区。 2.背景: (1)从16世纪初到19世纪初,拉丁美洲的绝大部分地区处于和的殖民统治之下。 (2)美国独立战争和法国大革命的影响。 3.性质:一场、的运动。 4.独立运动: (1)南美洲北部:解放黑人奴隶,承诺胜利后分给起义士兵土地。1819年,他率领军队大败军队,先后解放了哥伦比亚、委内瑞拉和厄瓜多尔等地,成立了“大哥伦比亚共和国”。 (2)南美洲南部:先后领导了阿根廷、智利、秘鲁的独立战争。 5.圣马丁和玻利瓦尔被誉为南美的“”。 二、印度民族大起义 1.原因:(1) 英国向印度倾销机器生产的棉纺织品,使印度的手工棉纺织业遭到沉重打击,许多手工业者因此破产。 (2)英国以种种借口兼并印度王公的领地。 (3)英国取消了对印度土兵的较优厚待遇,并且不尊重他们的宗教信仰。 2.导火索:“涂油子弹事件”。 3.代表人物:。 4.起义:年,印度土兵首先起来反抗英国殖民者,起义浪潮席卷了印度北部和中部。最终起义失败。。 5.意义: (1)对内:印度民族大起义沉重打击了英国殖民者,反映了印度。 (2)对外:这次起义是19世纪中期民族解放运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第2课俄国的改革 一、彼得一世改革 1.背景:在统治下,俄国盛行,工商业的发展极其缓慢,是一个封闭落后的国家。 2.目的:改变俄国的落后面貌,实现。 3.改革时间:18世纪 4.领导人: 5.内容: (1)政治:建立了的行政体制,进一步加强了沙皇的专制权力; (2)军事:①创建了一支纪律严明的______________; ②要求贵族必须到军队或行政机构为国家服务,按功劳和才能提拔。 (3)经济: (4)文化和生活:①派遣留学生,创办科学院,开办学校,创办报纸,推 行;②提倡西方的礼节服饰与生活方式。 6.影响: (1)积极:①通过改革,俄国的经济、军事实力大大增强,一跃成为欧洲,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上册世界历史知识点提问版(有答案)

部编人教版2019年历史中考复习九年级上册世界历史知识点提问版(有答案) 第一单元古代亚非文明 第1课古代埃及 1.尼罗河与古埃及文明 (1)兴衰:位于非洲东北角, 贯穿埃及南北,古埃及文明被称为“”。约从公元前3500年开始出现若干小国;年左右初步实现统一;公元前525年,被帝国吞并。 (2)疆域:经历了古王国时代、中王国时代和新王国时代三个时代。在新王国时代法老统治时期,埃及成为强大的军事帝国,版图向北延伸至和和上游,向南扩展到。 (3)文明成就: 是古埃及天文学的突出成就之一。是世界上最早的文字之一。2. 是古埃及文明的象征,反映了古埃及社会经济发展的较高水平,是古埃及人智慧的结晶。 3.法老的统治 (1)统治: 是全国的最高统治者,集军、政、财、神等大权于一身,国王经常用责打大臣。 (2)危机: 随着社会矛盾的激化,王权受到挑战, 之后越修越小反映了王权的衰落。 第2课古代两河流域 1.古代两河流域文明 (1)范围:“两河”指西亚的河和河,两河流域又称“美索不达米亚”。 (2)建国:约从公元前年起,产生了一些以城市为中心的小国。 (3)统一:约年,实现了初步统一。 2.古巴比伦王国(1)统一:公元前18世纪,第六代国王完成了 整个两河流域中下游地区的统一事业,建立了统 一、强大的国家。 (2)统治:实行制度,加强中央集权,制定了 一部较为系统和完整的法典。 (3)影响: 在位时是古巴比伦王国最强盛的 时期。 3.《汉谟拉比法典》 (1)地位: 。 (2)内容:从法典中可知,古巴比伦分拥有的 自由民、无的自由民和三个严格的社会 等级;奴隶制度在古巴比伦相当发达, 是奴 隶的主要来源,也有买卖奴隶的现象。制是 其一大特征。 (3)意义: 法典内容十分广泛,可以清晰地了解社会。 典中的规定说明在古巴比伦比较活跃。 (4)评价:《汉谟拉比法典》是古巴比伦王国留给 人类宝贵的文化遗产,表明人类社会的源 远流长。 第3课古代印度 1.古代印度河流域文明 (1)兴起:最早出现于河流域。 (2)建国:公元前1500年左右, 人侵入印度, 后来出现了许多小国家。 (3)鼎盛: 王朝统治时期,印度基本上实现了 统一,首都是当时世界上最繁华、人口最多 的大城市之一。 2.森严的种姓制度 (1)建立: 人进入印度后,逐渐建立的严格 的制度。 (2)主要内容 :掌管祭祀 :掌管军事、行政权力 :从事农业、畜牧业、商业 :由被征服的居民构成,从事农业、畜牧 业、捕鱼业和手工业,为前三个等级服务 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