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科学上册生物与环境

合集下载

科学五年级上册课堂笔记

科学五年级上册课堂笔记

科学五年级上册课堂笔记一、生物与环境。

(一)种子发芽实验(一)- 实验目的:探究种子发芽是否需要适宜的条件。

- 实验材料:绿豆种子、盒子、纸巾、水等。

- 实验步骤。

- 准备好6个盒子,每个盒子里铺上同样的纸巾。

- 在每个盒子里放入3颗绿豆种子。

- 1号盒子不浇水,保持干燥;2号盒子浇适量的水,使纸巾湿润;3号盒子浇很多水,让种子浸泡在水中。

- 将1 - 3号盒子放在有阳光的地方,4 - 6号盒子放在黑暗的地方,4号盒子不浇水,5号盒子浇适量水,6号盒子浇大量水。

- 实验现象:几天后,2号和5号盒子中的种子发芽了,其他盒子中的种子发芽情况不理想。

1号和4号盒子因为缺水,3号和6号盒子因为水分过多,种子发芽受到抑制。

- 实验结论:种子发芽需要适量的水分,而且光照对种子发芽影响不大。

(二)种子发芽实验(二)- 实验目的:进一步探究种子发芽所需的其他条件,如温度、空气等。

- 实验材料:绿豆种子、透明塑料盒、湿纸巾、冰箱等。

- 实验步骤。

- 准备两个透明塑料盒,都铺上湿纸巾,放入等量的绿豆种子。

- 一个盒子放在常温(20℃左右)的室内,另一个盒子放在冰箱里(温度较低)。

- 观察两个盒子里种子的发芽情况。

- 实验现象:常温下的种子很快发芽了,而放在冰箱里的种子很长时间都没有发芽。

- 实验结论:种子发芽需要适宜的温度,温度过低不利于种子发芽。

同时,种子发芽也需要空气,如果把种子完全密封起来,种子也难以发芽。

(三)观察绿豆芽的生长。

- 实验目的:了解绿豆芽生长需要哪些条件。

- 实验材料:绿豆芽、花盆、土壤、水等。

- 实验步骤。

- 把绿豆芽分别种在两个花盆里,一个花盆放在阳光充足的地方,另一个放在阴暗的地方。

- 两个花盆都定期浇水,保持土壤湿润。

- 实验现象:在阳光充足地方生长的绿豆芽茎比较粗壮,颜色较绿,叶子比较宽大;在阴暗地方生长的绿豆芽茎比较细长,颜色较浅,叶子比较小。

- 实验结论:绿豆芽生长需要阳光,阳光影响绿豆芽的形态和生长状况。

五年级上册科学重点知识点

五年级上册科学重点知识点

五年级上册科学重点知识点一、生物与环境。

1. 种子发芽实验。

- 种子发芽需要一定的条件,包括适宜的温度、充足的水分和空气。

例如,把绿豆种子分别放在常温下有适量水、空气的环境和低温、干燥、密封(缺乏适宜温度、水分和空气)的环境中,常温下的绿豆种子会发芽,而另一种环境中的种子不会发芽。

- 在设计种子发芽实验时,要设置对照组和实验组。

对照组是满足种子发芽基本条件的一组,实验组则是改变其中一个条件(如温度、水分或空气)来探究该条件对种子发芽的影响。

2. 生物与非生物。

- 生物具有一些共同特征,如能够生长、繁殖、对环境有一定的反应等。

像植物会生长、开花结果繁殖后代,动物会觅食、繁殖、躲避危险等。

非生物则不具备这些特征,如石头不会生长、繁殖,对周围环境没有像生物那样的主动反应。

- 在一个生态系统中,生物与非生物相互作用、相互依存。

例如在一片森林里,树木(生物)的生长需要阳光(非生物)、土壤(非生物)中的养分和水分(非生物),而树木又为动物(生物)提供栖息地和食物等。

3. 光对生物的影响。

- 光对植物的生长、分布等有着重要影响。

例如,植物具有向光性,向日葵的花盘会随着太阳转动,这是因为植物的生长需要光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

光的强度、时间长短等因素也会影响植物的开花等生理活动,有些植物需要较长的日照时间才能开花(长日照植物),有些则需要较短的日照时间(短日照植物)。

- 光对动物的行为也有影响。

许多动物具有趋光性,如飞蛾会扑向灯光。

动物的昼夜节律也与光有关,例如昼行性动物(如大多数鸟类)在白天活动,夜行性动物(如猫头鹰)在夜晚活动,这与它们适应环境中的光照条件有关。

4. 生物之间的食物关系。

- 食物链是生物之间由于食物关系而形成的一种联系。

通常由生产者(绿色植物)开始,如草→兔→狼,草是生产者,它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兔以草为食是初级消费者,狼以兔为食是次级消费者。

- 食物网是由多条食物链相互交叉形成的复杂网络。

小学五年级上册科学《生物与环境》教案【八篇】

小学五年级上册科学《生物与环境》教案【八篇】

小学五年级上册科学《生物与环境》教案【八篇】【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种子发芽需要一定的条件。

过程与方法:经历设计种子发芽实验的过程,用对比实验的方法观察、记录影响种子发芽的条件。

情感、态度、价值观:养成对实验观察的爱好【教学重点】种子发芽需要一定的条件。

【教学难点】学习运用对比实验中控制某个条件的方法,研究影响种子发芽的条件。

【教学预备】绿豆种子若干,实验计划单。

【教学过程】一、讨论种子发芽的条件:1、谈话导入:植物的一生是从种子发芽开始的。

那么,同学们谈一谈种子发芽需要哪些条件呢?2、学生分组自由讨论后,谈自己的观点,教师摘要板书。

(预设:要种到土里获得养料,需要浇水,需要合适的温度,需要阳光,需要空气等。

这时候教师不要给予取舍,保留学生的各种观点)3、师:大家谈了自己看法,我们通过实验来加以验证。

二、设计种子发芽实验:1、师:该怎样用实验来证实呢?大家说说要注重什么?2、师点拨:为了把实验做好,建议大家选择自己最想研究的一个条件进行研究,而且在研究之前要设计好实验方案。

3、学生自由选择研究内容,及时进行统计。

(预设:水组,光组,温度组,土壤组等。

)4、以其中一个组为范例,集体讨论如何设计实验计划。

(1)你们想研究什么问题,你们计划怎样做?(2)你们预测结果会是怎样的?(3)你们的研究中,改变了什么条件?(4)哪些条件是没有改变的?(5)怎样知道改变的条件是不是对种子发芽产生了影响?(6)在实验研究过程中还应该注重什么?三、阅读书种子发芽实验内容:1阅读教材上的举例(提示:选大小差不多的绿豆种子,分别放在两个盒子里,每盒放入2-3颗绿豆,并垫纸巾。

2教师分发记录表,共同讨论如何进行记录实验报告。

3将对同学完成的实验报告进行评价。

四、布置作业;1、学生认真完成种子发芽实验报告种子发芽实验(二)【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绿豆种子发芽需要适量的水和相宜的温度。

过程与方法:学习整理收集到的数据,依据数据得出科学的结论。

五年级上册科学课堂笔记

五年级上册科学课堂笔记

五年级上册科学课堂笔记五年级上册科学(人教版)课堂笔记一、生物与环境1. 种子发芽实验(一)- 提出问题:绿豆种子发芽需要哪些条件?- 作出假设:绿豆种子发芽可能需要水、空气、适宜的温度等条件。

- 设计实验:- 控制变量法:- 研究水的影响时,设置一组有水,一组无水,其他条件(如空气、温度、种子数量等)相同。

- 例如:准备两个透明塑料盒,在盒底铺上纸巾。

一个盒中滴入适量的水使纸巾湿润(实验组),另一个盒中不滴水(对照组),分别放入相同数量(如3颗)的绿豆种子。

2. 种子发芽实验(二)- 实验结果:有水的一组绿豆种子发芽了,无水的一组没有发芽。

- 得出结论:绿豆种子发芽需要水。

- 同时,通过其他类似实验发现绿豆种子发芽也需要空气和适宜的温度。

适宜的温度一般在20 - 30℃左右。

3. 观察绿豆芽的生长- 绿豆芽生长需要阳光:- 实验设计:把两盆生长状况相似的绿豆芽分别放在阳光充足和黑暗的地方。

- 结果:放在阳光充足地方的绿豆芽茎粗壮、颜色绿、叶片大;在黑暗处的绿豆芽茎细长、颜色浅黄、叶片小。

- 结论:绿豆芽生长需要阳光,阳光影响绿豆芽的形态。

4. 蚯蚓的选择- 蚯蚓生活的环境:- 蚯蚓喜欢阴暗、潮湿的环境。

- 实验:在一个盒子的一半铺上湿土,另一半铺上干土,中间用纸板隔开,把蚯蚓放在中间。

过一段时间后,发现蚯蚓大多爬到湿土那边。

- 再做一个实验,把盒子的一半遮光,另一半不遮光,中间放蚯蚓,发现蚯蚓大多爬到遮光的一边。

5. 食物链和食物网- 食物链:- 概念:生物之间像链环一样的食物关系叫食物链。

- 例如:草→兔→鹰,生产者(草)被消费者(兔)吃,消费者(兔)又被另一个消费者(鹰)吃。

- 生产者:能自己制造食物的生物,通常是绿色植物。

- 消费者:直接或间接以其他生物为食的生物。

- 食物网:- 概念:同一种植物会被不同的动物吃掉,同一种动物也可吃多种食物,生物之间这种复杂的食物关系形成了食物网。

- 例如:田野里有草、蝗虫、青蛙、蛇、鹰等生物,它们之间存在多条食物链,共同构成食物网。

教科版版小学五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生物与环境》课件(附目录)

教科版版小学五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生物与环境》课件(附目录)
实验组
对照组
思考: (1)实验带给我们的信息有哪些? (2)实验结果和实验前的猜测是否一致?说明了什么? (3)绿豆发芽必需的条件是什么?
两个组相同的条件: 温度、空气、各三粒大小相同的种子等。
左为实验组有水
右为对照组无水
对比试验
实验时只能改变一个条件, 其它条件保持不变。
为什么只能改变一个条件?
种子发芽实验计划表
我们提出的问题 我们的推测
两个组的相同条件 两个组的不同条件
实验的方法
动手前先观察
绿豆种子是什么样的?(颜色、形状、大小)
观看实验操作视频
实验注意事项:
• 每个盒内要放上数量相同的绿豆。 • 不能只放一颗绿豆。 • 给杯子贴上标签,便于观察。
观察并记录
种子发芽和
的关系实验记录表
这说明了什么?
绿豆芽的生长需要阳光。
探究实验 “绿豆芽生长对水的需求”
实验方法 在一个盘子里铺上几层吸水纸,把5 粒刚发芽1 的绿2豆 3 放在4吸水纸5 上,保持 吸水纸一端湿润。几天之后观察绿豆芽发 生了什么变化。
有水的一端ຫໍສະໝຸດ 1、这5粒绿豆种子的生存的环境有什么不同?
2、不同的环境对绿豆种子会产生怎样的影响? 3、实验说明了什么?
植物的生长需要一定的环境,当环境改变 后,她们会努力的适应环境的变化。
环境会影响植物,植物能够适应环境。
探究发现
充足的水分
种子发芽需要 空气 适宜的温度
种子生长需要
充足的水分
空气 适宜的温度 阳光 土壤
拓展延伸
红树为了适应海 边多水的环境,长出 了气根,使根部能接 触到更多的空气而不 会被淹死,众多的根 系减少了海水的冲击。
二、蚯蚓喜欢干燥还是湿润的环境

五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总结

五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总结

五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总结一、生物和环境1.生物与环境的关系:生物依赖环境,环境影响生物。

2.生态系统的组成:非生物因素(阳光、空气、水、土壤等)和生物因素(动物、植物、微生物等)。

3.食物链和食物网的概念:食物链是表示生物之间捕食关系的线状结构,食物网是多个食物链相互交织形成的复杂结构。

4.能量在生态系统中的流动:太阳能通过光合作用转化为植物的能量,动物通过捕食植物或其他动物获取能量。

二、物质的构成1.物质的三态:固态、液态、气态。

2.物质的分类:元素和化合物。

3.元素的分类:金属元素、非金属元素和稀有气体元素。

4.化合物的分类:酸、碱、盐和氧化物。

5.化学反应的概念:物质发生性质改变的过程。

6.化学方程式的书写规则:反应物在左边,生成物在右边,用“+”连接,用“=”表示相等。

三、地球的运动1.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地球围绕太阳运动称为公转,地球自身旋转称为自转。

2.四季的形成原因:地球公转轨道与黄道面的倾斜导致太阳直射点的变化。

3.昼夜的交替原因:地球自转使得地表不同地区在不同时间受到太阳照射。

4.五带的划分:热带、北温带、南温带、北寒带和南寒带。

5.时区和日界线的概念:地球上划分为24个时区,相邻时区的交界线为日界线。

四、物体的运动1.运动的分类:平动和转动。

2.速度和加速度的概念:速度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加速度表示速度变化的快慢。

3.匀速直线运动的特点:速度大小和方向保持不变。

4.匀加速直线运动的特点:速度随时间均匀增加,加速度不变。

5.自由落体运动的特点:忽略空气阻力,重力作用下的竖直向下运动。

2024年[]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上册全册精彩教案

2024年[]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上册全册精彩教案

2024年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上册全册精彩教案一、第一单元《生物与环境》1.第一课《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教学目标:理解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观察并记录不同生物的生活环境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图片展示不同生物的生活环境,引导学生思考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2)新课导入简要介绍生物与环境的定义及分类。

(3)案例分析分析几个典型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案例,如沙漠中的骆驼、水中的鱼等。

(4)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讨论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

(5)实践活动组织学生到校园或社区观察不同生物的生活环境,并记录下来。

2.第二课《生物对环境的影响》教学目标:理解生物对环境的影响举例说明生物如何改变环境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表达能力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图片展示生物对环境的影响,如植物的生长、动物的迁徙等。

(2)新课导入简要介绍生物对环境的影响及其分类。

(3)案例分析分析几个典型生物对环境的影响案例,如森林火灾、过度捕捞等。

(4)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讨论生物如何改变环境。

(5)实践活动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模拟生物对环境的影响过程。

二、第二单元《物质的性质与变化》1.第三课《物质的性质》教学目标:理解物质的性质及分类观察并描述不同物质的性质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实验能力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图片展示不同物质的性质,引导学生思考物质的性质及分类。

(2)新课导入简要介绍物质的性质及其分类。

(3)实验观察组织学生进行实验,观察不同物质的性质。

(4)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讨论物质的性质及其应用。

(5)实践活动组织学生制作物质性质的展示板。

2.第四课《物质的变化》教学目标:理解物质变化的概念及分类观察并描述不同物质的变化过程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图片展示物质的变化过程,引导学生思考物质变化的概念。

(2)新课导入简要介绍物质变化的概念及其分类。

(3)实验观察组织学生进行实验,观察物质的变化过程。

人教版五年级科学上册知识点梳理完整版

人教版五年级科学上册知识点梳理完整版

人教版五年级科学上册知识点梳理HEN system office room 【HEN16H-HENS2AHENS8Q8-HENH1688】第一章生物与环境1.自然界里某一区域的生物形成一个平衡和谐的整体,叫做生物群落,如果一部分遭到破坏,整个生态系统就失去平衡,生物之间像链环一样的食物关系叫:食物链,同一种植物会被不同不同的动物吃掉,同一种动物也可以吃多种食物,生物之间这种复杂的食物关系形成了一个网状结构叫做食物网。

食物链通常从植物开始,到凶猛的肉食动物终止。

这种关系中直接或间接消费别人制造的食物的生物叫:消费者2.生物之间是相互制约,相互依赖和相互影响的3.蚯蚓喜欢生活在:黑暗、潮湿的环境里。

4.小草瓢虫蚜虫是生产的是:小草5.种子发芽实验必须要的三个条件是:适宜的温度,充足的水分,足够的氧气,种子萌发可以不需要阳光,但是种子生长必须要阳光。

农民伯伯种菜搭建大棚,这是为了控制植物生长所需的温度6.苹果树不宜在热带地区栽种,柑橘不宜在北方栽种,这里起制约作用的主要是温度。

香蕉是阔叶生长在雨林。

仙人掌是刺叶生长在沙漠,松树是针叶生长在山地。

7.制作生态瓶时,放入的生物要保持生物数量和其生活环境平衡。

增加植物,可以为生态瓶提供更多的氧气8.植物的生长需要一定的环境,当环境变化时他们会努力适应环境的变化,生物和环境是相互影响的。

9.做绿豆种子发芽的对比实验时,对比组与实验组至少用2粒种子,最好是20粒种子。

问答题:1.草原上生活着原狐,猫头鹰,蛇,兔子,田鼠,鸟,青蛙,蜘蛛,蚱蜢,草,庄稼等生物写出三条不同的食物链草蚱蜢鸟田鼠猫头鹰庄稼田鼠猫头鹰原狐庄稼田鼠蛇猫头鹰原狐2.草原上生活着鼠野兔鹰几种动物,他们能组成几条食物链草鼠鹰草野兔鹰第二章光1.像电灯这样可以自己发光的物体叫:光源,光是以直线的形式传播,光传播的速度是每秒约30万千米。

太阳离地球约亿千米,从太阳发出的光达到地球约8分钟,太阳光在没有碰到任何物体前总是沿直线传播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腐殖质
蚯蚓 麻雀
食物网
同一种植物会被不同的动物吃掉,同 一种动物也可以吃多种食物,生物之间 这种复杂的食物关系形成了一个网状结 构,叫食物网。
拓展:
五十年代,我国广大农村曾发起把麻雀 作为四害来消灭的运动。人们发现,在麻雀 被大量捕杀之后的几年里,却出现了严重的 虫灾,使农业生产受到巨大的损失。有的农民 伯伯不明白这是什么原因?你能给农民伯伯解 释这是什么原因?
五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 《生物与环境》
食物链和食物网
蔷薇花丛中有些什么生物?
蔷薇花丛
小鸟
中的生物
小草
蚜虫
瓢虫
落叶 蚯蚓
谁被谁吃
• 食物是动物生存最重要的需求之一。 • 花丛中的生物,它们之间有着什么样的食物关系?
试按“谁被谁吃”的顺序排列这种关系。
蔷薇
蚜虫
瓢虫
小鸟
小草蚜虫瓢虫小鸟落叶蚯蚓
小鸟
生物之间这种像链环一样的食物关系,叫做食物链。
资料:
食物链上的各种生物相互影响,相互制约,
一环扣一环。如果某一环节发生故障,链条就失 去整体性,生态系统就会发生紊乱。第二次世界 大战以后,南非探险队登上南极的马里思岛后, 船上的几只老鼠也被带上了小岛。因为老鼠没有 天敌,两年后,这个小岛成了鼠岛。为了消灭老 鼠,探险队运来四只家猫,结果老鼠逐渐少了, 而猫迅速繁殖,最终成了灾难,6万只猫每天要吃 掉60多万只鸟。为挽救鸟类,南非当局用直升飞 机向猫扫射,并派上百名士兵去捕杀猫。由此可 见,食物链对环境有十分重要的影响,对维护生 态平衡有着重要的作用。
蔷薇
蚜虫
瓢虫
小鸟
生物之间这种像链环一样的食物关系,叫做食物链。 食物链通常从绿色植物小开草始,到凶猛的肉食动物蚯终蚓止。
落叶
你能找出几条食物链?
生产者
能自己制造实物的生 物叫做生产者
消费者
直接或者间接消费别人制造 的食物的生物叫做消费者
大多数食物链应该从植物开始。但是有的食 物链不是从植物开始的。比如:蚯蚓喜欢吃动植 物体腐烂后变成的腐殖质,这条食物链就可以从 腐殖质开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