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县木塔
应县木塔简介作文

应县木塔简介作文《应县木塔简介》要说这应县木塔,那可真是个了不起的存在!我还记得第一次见到它时的情景,那是一个阳光明媚的日子,我怀着满心的期待,踏上了应县这片土地。
远远地,我就瞧见了那高耸入云的木塔,它就像一位古老而庄重的巨人,静静地矗立在那里。
当我真正走到它的跟前,那种震撼简直无法用言语来形容。
这座木塔,叫做释迦塔,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最高大的纯木结构楼阁式建筑。
它建于辽清宁二年,也就是公元 1056 年,到现在已经有将近一千年的历史了。
你瞧它那外观,八角形的平面,五层六檐,看起来端庄大气。
但实际上,它内部还有四个暗层,加起来一共有九层呢!从下往上看,那层层叠叠的屋檐,就像是一朵朵盛开的莲花,美丽极了。
木塔的塔身,全部都是用红松木搭建而成的。
我凑近了仔细看,那些木头的纹理清晰可见,仿佛在诉说着岁月的故事。
每一根木头之间,都通过榫卯结构紧密地连接在一起,没有用一颗铁钉,这简直就是古代工匠智慧的结晶!我摸着那粗糙的木头表面,心里不禁感叹,古人是怎么做到让这座木塔历经千年的风雨,依然屹立不倒的呢?走进木塔里面,那又是另一番景象。
里面的空间虽然不大,但是却充满了神秘的气息。
沿着狭窄的楼梯往上爬,每一步都能感受到历史的厚重。
那楼梯有的地方已经被磨得光滑发亮,不知道有多少人曾经从这里走过。
爬到第二层的时候,我透过窗户往外看,远处的山峦和近处的房屋尽收眼底。
微风拂过,带来了一阵凉爽,也让我更加陶醉在这美景之中。
再往上爬,每一层都有不同的佛像和壁画。
那些佛像,有的庄严肃穆,有的慈祥温和,每一尊都栩栩如生,仿佛在注视着世间的一切。
而那些壁画,虽然因为岁月的侵蚀已经有些褪色,但是依然能够看出当年的精美。
站在木塔的顶层,我感受到了一种前所未有的开阔和宁静。
向下俯瞰,整个应县的景色一览无余。
街道上的人们来来往往,车辆川流不息,而这座木塔就像是一位慈祥的老者,默默地守护着这片土地。
听当地的老人说,这座木塔曾经经历过多次地震和战火,但是它都顽强地挺了过来。
应县木塔介绍作文

应县木塔介绍作文《走进应县木塔应县木塔可是大名鼎鼎呢。
它就像一个从古代穿越而来的巨大老者,稳稳地站在那里,目睹着岁月的变迁。
我第一次见到应县木塔,真的是被震撼到了。
那塔好高啊,感觉就像要冲破云霄一样。
从老远的地方看过去,它就像一个巨大的积木,只不过这个积木可不是小孩子的玩具,它可是承载着厚重历史和高超建筑技艺的宝贝。
走近这木塔,能看到它的塔身全是木头建造的,那些木头就像是忠诚的士兵,紧密地排列在一起,守护着这座塔的秘密。
塔身的颜色有点暗沉,毕竟经历了那么多年的风吹雨打,就像人老了脸上有了皱纹。
我伸手轻轻摸了摸塔身的木头,那触感有点粗糙,能感觉到木头的纹理,仿佛它们正在悄悄地给我讲述着过去的故事。
我看到木头上有一些浅浅的刻痕,也不知道是以前工匠留下的记号,还是岁月侵蚀的痕迹。
木塔的每一层都有独特的飞檐,那些飞檐就像鸟的翅膀一样,似乎想要带着木塔飞向天际。
我绕着木塔走了一圈又一圈,发现从不同的角度看,它都有不一样的美。
有时候看起来很雄伟,有时候看起来又有点神秘。
塔周围还有一些比较低矮的建筑,和木塔相比,它们就像是伺候着木塔这个大王的小喽啰一样。
我在附近还遇到了一位当地的老爷爷,他坐在木塔不远处的一个小板凳上。
我凑过去和他聊天,老爷爷就开始给我讲他记忆里的木塔。
他说他小时候就经常在木塔周围玩耍,那时候的木塔就已经是当地的标志性建筑了。
老爷爷说,他还见过以前有人来修缮木塔,那些工匠都有着高超的技艺,就像神仙一样。
老爷爷说话的时候,眼睛一直盯着木塔,眼神里满是自豪和对木塔的喜爱。
应县木塔不只是一座建筑,更像是一本活着的史书,它记录着建造它的那个年代的故事,也见证着我们现在的生活,它就这样静静耸立在那片土地上,等待着更多的人去发现它的魅力。
《木塔的奇妙内部》当我有幸进入应县木塔内部的时候,感觉像是走进了一个神秘的宝藏洞穴。
一进去,里面有点昏暗,就像傍晚时分快要天黑的感觉。
那股木头的味道特别浓郁,就好像身处在一片古老的森林之中。
应县木塔的奇妙之旅作文范文

应县木塔的奇妙之旅作文范文在中国的山西省,有一个美丽的小县城,叫做应县。
这里有一座闻名遐迩的木塔,它就是应县木塔。
应县木塔不仅是中国古代建筑的瑰宝,也是世界上最高的全木结构塔之一。
今天,我就带大家一起走进应县木塔,感受它的魅力。
应县木塔建于辽代,距今已有近千年的历史。
它的名字叫做“应县释迦塔”,高达67.31米,塔身由多层木结构组成,外形优美,气势雄伟。
走近木塔,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它那精美的雕刻和独特的设计。
塔身的每一层都有不同的造型,层层叠叠,宛如一朵盛开的莲花。
塔顶的金色宝顶在阳光的照耀下闪闪发光,仿佛在向人们诉说着它的历史故事。
走进木塔,里面的空间宽敞明亮。
塔内有许多木制的楼梯,通向不同的层级。
每一层都有不同的佛像和壁画,展现了古代工匠的高超技艺。
站在塔的高处,俯瞰整个应县,青山绿水尽收眼底,真是美不胜收。
每当微风吹过,树叶沙沙作响,仿佛在为这座古老的木塔伴奏。
应县木塔不仅是一座建筑,更是一个文化的象征。
它承载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内涵。
每年,许多游客慕名而来,想要一睹这座木塔的风采。
无论是国内的游客,还是来自世界各地的朋友,大家都对这座木塔赞不绝口。
许多人在这里拍照留念,记录下这美好的瞬间。
在应县木塔的周围,还有许多其他的景点,比如古老的寺庙和美丽的公园。
游客们可以在这里漫步,感受大自然的气息,享受宁静的时光。
每当夕阳西下,木塔在余晖的映照下显得格外迷人,仿佛在诉说着千年的故事。
除了美丽的风景,应县木塔还有着丰富的民俗文化。
每年,县里都会举办各种活动,吸引了许多游客参与。
比如,传统的庙会、民间艺术表演等,展现了应县独特的文化魅力。
在这些活动中,游客们不仅可以欣赏到精彩的表演,还可以品尝到地道的美食,体验到浓厚的地方风情。
应县木塔的保护工作也得到了重视。
为了让更多的人了解这座古老的建筑,政府和相关部门积极开展宣传和保护工作。
通过修缮和维护,木塔的结构得以保存,历史得以延续。
每年,都会有专家和学者来到这里,进行研究和考察,为木塔的保护提供更多的建议和方案。
应县木塔的作文500字

应县木塔的作文500字
《神奇的应县木塔》
小朋友们,今天我要给你们介绍一个特别神奇的地方——应县木塔!
应县木塔在山西,它可老厉害了!它是纯木头建成的,特别高,站在下面往上看,脖子都酸啦。
听说这木塔已经有好多年的历史啦。
以前没有那些厉害的机器,全靠人们的双手一点点建起来的。
木塔的每一根木头都好像在讲故事。
我去的时候,阳光照在木塔上,那颜色漂亮极了,就像一个穿着金色衣服的巨人。
塔里还有很多佛像,一个个都特别慈祥,好像在看着我们笑呢。
有个传说,说只要摸摸木塔的柱子,就能带来好运。
我也摸了摸,心里可高兴啦,希望能真的有好运。
应县木塔真的太神奇啦,等你们长大了,一定要去看一看!
《美丽的应县木塔》
小朋友们,你们知道应县木塔吗?那可是个特别美的地方!
有一次,爸爸妈妈带我去看应县木塔。
哇,刚看到它的时候,我都惊呆了!它高高地立在那里,就像一个超级大的积木搭起来的。
木塔上的木头好多好多,一根一根的,排得整整齐齐。
我走近摸了摸,感觉凉凉的、滑滑的。
听爸爸说,这座木塔经历了好多好多的风雨,可它还是稳稳地站在那里。
我想,它一定很坚强。
木塔周围有好多的树,风一吹,树叶沙沙响,好像在和木塔说悄悄话。
还有小鸟在枝头唱歌,好像在夸木塔漂亮。
晚上的时候,木塔上的灯亮了,远远看去,就像一颗闪闪发光的星星。
应县木塔,真是太美啦,我好喜欢它!。
应县木塔

佛宫寺释迦塔位于山西省应县城内西北隅,是中国乃至世界现存最古老、最高大的全木结构高层塔式建筑,俗称“应县木塔”,建于辽清宁二年(1056),外观为五层,实为九层:每两层之间设有一个暗层,这个暗层从外看是装饰性很强的斗拱平座结构,从内看却是坚固刚强的结构层。
这座凝聚了古代匠师聪明才智和精湛工艺的木塔历经了千年风雨、多次地震甚至战争炮火的考验,仍屹立至今,堪称建筑史上的奇迹。
为何应县木塔能如此坚如磐石?这得从木塔的结构与斗拱的相互作用中去寻找答案。
木塔有内外两圈柱网,各层通过柱、梁、斗拱嵌套在一起而形成套筒结构。
辽代木构建筑结构体系进一步创新,在结构中大量使用斜撑构件,保证了结构刚性,改变了传统的四边形体系。
由柱头枋构成的闭合木框起着圈梁作用,木塔的结构体系有如一个刚性很强的八边形套筒,其中斗拱起着关键的稳定作用。
由于斗拱系统本身是由若干小木料即斗、拱等榫接在一起,相当于许多小型的悬臂,它们能够调整倾角、平衡弯矩,因此在受到地震、炮击等异常震动时后,斗拱成为一种阻尼装置,通过斗拱榫卯间的摩擦、错位,可以消耗掉外来的巨大能量,使得木塔具有较好的抗震、抗冲击性能。
即使在现代,这也是理想的抗震结构。
结构布局的合理性使应县木塔在受到多次地震甚至炮击之后依然屹立不倒。
应县木塔内部构造示意图木塔暗层内外槽柱网结构应县木塔的斗拱多达54种,但斗拱的变化并不是杂乱无章,而是根据结构稳定和各层出檐尺度来调整斗拱出跳数与形制变化,如果说应县木塔是一篇惊世乐章,斗拱则无疑是最美妙的音符。
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其中的十处斗拱:1、一层外檐补间铺作:双杪双下昂七铺作,栌斗下用驼峰和蜀柱垫起一足材,耍头层取消,下昂尾过柱中线后被截断。
解析:应县木塔副阶次间与一层、二层的补间铺作都采用了蜀柱,并采用驼峰来稳定蜀柱,使得同一层中补间与柱头铺作高度不同,形成了美妙韵律。
除此以外,其它各层亦有补间铺作将驼峰直接垫于栌斗之下,其作用在于扩大栌斗底面,以避免普拍枋和阑额受集中荷载而被压坏。
描写应县木塔的作文

描写应县木塔的作文
作文一
《神奇的应县木塔》
小朋友们,今天我要给你们介绍一个特别神奇的地方——应县木塔!
应县木塔就在山西省朔州市应县。
远远望去,它就像一个超级大巨人,高高地站在那里。
这座木塔可老可老啦,有差不多一千岁呢!它是用好多好多的木头建成的。
木塔特别高,仰头看的时候,我的脖子都酸啦。
走进木塔里面,能看到好多精美的佛像。
听说以前还有人在这里拜佛求平安呢。
我听说,这座木塔经历了好多好多的风风雨雨,像打雷、刮风、下雨,可它还是稳稳地站在那里,是不是很厉害?
有一次,我还听到一个故事。
说有一只小鸟飞累了,就落在木塔的顶上休息。
小鸟看着下面的风景,叽叽喳喳地叫着,好像在说:“这地方真美呀!”
小朋友们,如果你们有机会,一定要去看看这座神奇的应县木塔哟!
作文二
《了不起的应县木塔》
小朋友们,你们知道吗?在一个很远很远的地方,有一座特别了不起的塔,叫应县木塔。
应县木塔可高啦,就像一座通往天空的楼梯。
它全身都是木头做的,但是特别结实。
我去看它的时候,阳光照在木塔上,金灿灿的,漂亮极了。
木塔里面有好多好玩的地方。
比如说,那些雕刻的花纹,就像一幅幅神秘的图画。
听爷爷说,以前打仗的时候,人们还躲在木塔里呢。
敌人怎么也打不进来,木塔就像一个坚强的大城堡。
有个叔叔给我讲,有一年下了特别大的雪,别的房子都被雪压坏了,可应县木塔一点事儿都没有,它可真勇敢!
小朋友们,等你们长大了,也去看看这座勇敢又了不起的应县木塔吧!。
应县木塔简介作文

应县木塔简介作文
应县木塔,坐落在我国山西省应县的一个小村庄里,距今已经有八百五十多年的历史了。
应县木塔是中国现存最大的古代木结构建筑,也是世界上最大的木质结构的建筑。
它的建造工艺之精巧,技术之复杂,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
它不仅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聪明才智的体现,而且也是中华民族文化遗产中一颗璀璨的明珠。
木塔总共有七层,高为五百一十六米,整个建筑最大高度为七百九十六米。
它每一层都有许多窗口,站在二楼向下看去,就会看见许多美丽的景色。
它建于辽代统和四年(980年),塔的底层用木材建成一间大门,门上有“开”字型雕刻,门内有两个巨大的木雕狮子。
它分为两层,每层都有八个门。
底层主要是进出房屋用的;第二层主要是放佛像和佛造像用的;第三层主要是放佛像和一些供奉用的东西;第四层主要是放一些桌椅、文房用品等东西;第五层主要是放木椅、木凳等东西;第六层主要是放木塔等东西;第七层主要是放木塔等东西。
—— 1 —1 —。
山西应县木塔(佛宫寺释迦塔)(图:玉文文:叶子)

⼭西应县⽊塔(佛宫寺释迦塔)(图:⽟⽂⽂:叶⼦)⼈,不过是这⼤千世界的匆匆过客,既然来了,就该留点什么,⾄少能够证明我们来过。
于是,在2016-11-02 15:17:59我开始了我的博客⽣涯。
——叶⼦题记⼭西应县⽊塔(佛宫寺释迦塔)2016年9⽉15⽇⼭西应县释迦塔全称佛宫寺释迦塔位于⼭西省朔州市应县城西北佛宫寺内,俗称应县⽊塔。
建于辽清宁⼆年(宋⾄和三年公元1056年),⾦明昌六年(南宋庆元⼀年公元1195年)增修完毕,1961年被列⼊中国⾸批国家重点保护⽂物单位,国家AAAA级景区,是现存最⾼的⽊结构楼阁式佛塔。
全塔整体架构所⽤全为⽊材,没⽤⼀根铁钉,全塔共应⽤54种⽃拱,被称为"中国古建筑⽃拱博物馆"。
国家⽂物局对释迦塔的评价是,现存世界⽊结构建设史上最典型的实例,中国建筑发展上最有价值的坐标,抗震避雷等科学领域研究的知识宝库,考证⼀个时代经济⽂化发展的⼀部"史典"。
应县⽊塔与意⼤利⽐萨斜塔、巴黎埃菲尔铁塔并称"世界三⼤奇塔"。
2016年,释迦塔获吉尼斯世界纪录认定,为世界最⾼的⽊塔。
释迦塔塔⾼67.31⽶,底层直径30.27⽶,呈平⾯⼋⾓形。
全塔耗材红松⽊料3000⽴⽅⽶,2600多吨,纯⽊结构、⽆钉⽆铆。
塔内供奉着两颗释迦牟尼佛⽛舍利。
释迦塔于辽清宁⼆年(1056年)建成,由辽兴宗的萧皇后倡建,⽥和尚奉敕募建,⾄⾦明昌四年,增修益完。
以作家庙,彰显家威,并有礼佛观光和登⾼料敌之⽤。
永乐⼆⼗⼀年(1423年),明成祖率军出师宣化,给予南侵的鞑靼、⽡剌部以有⼒回击。
回京途中,驻跸应州。
挥笔书写了"峻极神⼯"四字。
此匾于万历四⼗⼀年(1613年)五⽉重装。
明正德⼗⼆年(1517年),鞑靼⼩王⼦犯阳和(⼭西阳⾼),掠应州。
明总兵王勋迎战,被困于应州。
明武宗率师援应。
⼗⽉,两军在应州⾎战六天,⼩王⼦败退。
这次决战,给鞑靼⼀定的打击,从此,边境安宁了⼏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近现 代的 应县 木塔 级内 景
中国营造学社 应县木塔立面图&剖面图
匠师们用石料砌成巨厚的塔基,仅深入地下部分就达2米,总厚度更是超过6.4米, 相当于3~4个人的身高。 塔基的地上部分,分为上下两层,上层为八边形、下层为正方形,对应“天圆地方” ,四面再各伸出月台形成一个稳定的大十字结构。 紧接着,32根木柱分为三圈,被放置在柱础之上,形成一张八角形的柱网.
摘自 张十庆 《中日大木作比较》
应县木塔细部
应县木塔
应县木塔VS永宁寺塔
永宁寺塔为北魏洛阳城的皇家寺院永宁寺中的塔。它是一座以佛塔为中心的佛寺﹐ 是专供皇帝﹑太后礼佛的场所。 寺建于北魏孝明帝熙平元年(516)﹐为灵太后胡氏所建﹐永熙三年(534)被大火焚毁 。永宁寺遗址中央﹐迄今尚存塔基遗迹﹐为高大的土台﹐当地俗称木宁寺或木塔寺 ﹐清代误定为陵冢﹐树“汉质帝静陵”碑﹐至今碑石犹存。遗址于1963年由中国科学 院考古研究所勘察﹐1979~1981年发掘。
明正德十二年(1517年),鞑靼小王子 犯阳和(山西阳高),掠应州。明总兵 王勋迎战,被困于应州。明武宗率师援 应。十月,两军在应州血战六天,小王 子败退。这次决战,给鞑靼一定的打击 ,从此,边境安宁了几年。第二年七月 ,为了庆祝应州之捷,明武宗二次来应 州,登塔宴赏功臣,书写了“天下奇观”四 字赞美木塔。
网友摄 应县木塔内部结构 1、最激进的方案被称为“落架大修”,即将木塔构件全部拆卸下来,维修更换后重新 组装。 2、最保守的方案被称为“木塔全支撑”,即在木塔内外竖立起全新的钢结构框架,帮 助木塔衰弱的肌体支撑起载荷,如同安装了假肢。 3、折衷的方案被称为“上部抬升”,即将不需要维修的三层以上部分整体抬升,将受 损最严重的第一层、第二层拆卸下来落架大修。
杨鸿勋先生复原的永宁寺塔
永宁寺塔为北魏 永宁寺佛塔,建于北魏熙平元年(516),在北魏国都洛阳城 内,现已不存,遗址在今洛阳市白马寺东, 310国道与陇海铁路交叉口处。据 杨玄之《洛阳伽蓝记》追述,永宁寺塔为木结构,高九层,一百里外都可看见 。据其他记载,塔高四十九丈或四十余丈,合今136.71米左右,加上塔刹通 高约为147米,是古代最伟大的佛塔。 基础由夯土筑成,约百米见方, 上有包砌青石的台基,长宽均38.2米,高2.2 米,周边原有石栏杆,四面中部各有一斜坡道。
1993年,国家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地矿部 华北石油局第九普查大队等十几个科研部门, 对木塔塔院及周围地质状况进行详尽勘察。
2012年11月,释迦塔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预备 名录。 2013年9月29日,国家文物局组织吴良镛 、谢辰生、葛修润、江欢成等31位相关领域的 院士和著名专家学者,原则同意《释迦塔严重 倾斜部位及严重残损构件加固方案》。
应县木塔
应县木塔——大同释迦塔
释迦塔全称佛宫寺释迦塔位于山西省朔州市应县城西北佛宫寺内 ,俗称应县木塔。
建于辽清宁二年(宋至和三年公元1056年),金明昌六年(南宋 庆元一年公元1195年)增修完毕,是中国现存最高最古的一座木 构塔式建筑。与意大利比萨斜塔、巴黎埃菲尔铁塔并称“世界三大 奇塔”。
释迦塔塔高67.31米,底层直径30.27米,呈平面八角形。全塔耗材 红松木料3000立方米,2600多吨,纯木结构、无钉无铆。塔内供 奉着两颗释迦牟尼佛牙舍利。
应县木塔旧照
它采用全木结构搭建,不用一颗铁钉;3000吨木制构件,互相咬合构成塔 身; 1500人可以同时登上木塔,第一层的每根木柱平均负重高达110吨,而且这 一负重自公元1056年木塔建成,已持续近千年。
转自 星球研究所
1926年,冯玉祥军队向山西发展,遭盘踞于此 的阎锡山的死命抗拒,冯阎大战在山西爆发。 此次战争,木塔共中弹二百余发,大受创伤。 1948年解放应县时,守城的国民党军队以木塔 为制高点设立了机枪阵地,木塔被12发炮弹击 中。 1961年释迦塔成为首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1974年,在整修塔内塑像时发现了一批辽代刻 经、写经和木板套色绢质佛像画等珍贵文物。
现存永宁寺塔塔基(2010年10月拍摄)
柱与柱之间再通过“枋”“梁”横 向互连,从建筑正上方俯视, 它们共同构成了一个“筒体”,大 大提高了建筑的稳定性。 除此之外,柱网外围还砌以2米 厚的土墙,土墙将木柱紧紧包 裹,使之更加坚固。
转自 星球研究所
应县木塔共使用斗栱54种、480朵 ,为中国现存古建筑之最,堪称“ 斗栱博物馆”。当大风、地震来临 时,斗栱就像一个可松可紧的弹 簧,可以吸收动能,保护主体结 构不受侵害。
应县木塔VS日本法隆寺五重塔 中日大木作比较
陈明达 《营造法式大木作研究》185页,因为辽代建筑上存在着如此的侧脚特点, 并且设计尺度是以柱头间广为标准的,故根据柱脚间广实测值所推定的营造尺当微 大于实际营造尺。 现存唐,宋,辽建筑以及以唐代建筑为基础的奈良时代建筑上,并未发现平面尺度 构成与斗拱尺度之间存在什么特殊关系,但是就其表现得整数尺开间制这一性质, 《营造法式》制度中有明显反映。
整座塔中,释迦牟尼佛最为重要,木 塔因此得名释迦塔。
应县木塔创造了一个建筑奇迹,却没能 保佑第一后族的长盛不衰。木塔建成后 的第19年,公元1075年,第一后族的成 员们陷入内斗,精通诗词的皇后萧观音 被诬陷写作淫词《十香词》因而被赐死 。
转自 星球研究所
今天的应县木塔虽然仍旧保持着良好的外观,但毕竟年代久远,风雨侵蚀、木材老 化、人为损坏,各层出现不同程度的倾斜,一些木构件的弯曲开裂,更是触目惊心。
从下向上仰望,一朵朵斗栱宛如 一簇簇盛开的莲花,在塔身上熠 熠生辉,古人称之为——“百尺莲 开”。
转自 星球研究所
第一层之上,是一种由支撑木构成 的环状结构.
该结构被屋檐遮挡,从外部无法看 出,形成暗层.
暗层之上再铺设梁、柱、枋以及斗 栱是为明层,暗层明层结合,这便 是应县木塔的第二层。
之后各层亦按此方式复制叠加,最 终形成了五明四暗的塔身。
释迦塔于辽清宁二年(1056年)建成, 由辽兴宗的萧皇后倡建,田和尚奉敕募 建,至金明昌四年,增修益完。以作家 庙,彰显家威,并有礼佛观光和登高料 敌之用。
永乐二十一年(1423年),明成祖率军 出师宣化,给予南侵的鞑靼、瓦剌部以 有力回击。回京途中,驻跸应州。挥笔 书写了“峻极神工”四字。此匾于万历四十 一年(1613年)五月重装。
四个暗层的作用也就此显现,它们 有如四道金箍,可以有效约束塔身 ,防止位移变形。
转自 星球研究所
应县木塔塔顶VS日本法隆寺五重塔塔顶
各种宗教法器,从下至上依次排列,中间由铁刹串联,每当电闪雷鸣时,铁刹充当 起避雷针,四周八条铁链成了引雷的引下线,庇佑木塔安然度过轰雷掣电。
转自 星球研究所
日本法隆寺五重塔塔顶
——【东汉】班固《西都赋》
廊庑翼翼——【後汉】李尤德《阳殿赋 》 飞檐翼以轩翥,反宇献以高骧
——【魏】何晏《景福殿赋》
飞栋列以山峙——【魏】卞兰《许昌宫赋 》 似鹏翼之中垂 ——【北齐】邢子才《新宫赋》
分别代表显宗和密宗的26尊佛像被安 放于塔内,从第一层高约10米的释迦 牟尼佛到第五层的毗卢遮那佛,礼佛 者从一层的显宗逐层拜到五层的密宗 ,完成显密圆通。
天竺寺院——印度桑契大塔(Sanchi,BC273~BC232)
只有从顶部收束的塔刹上,你才能看到印度佛塔原来的身影, 但那已经是非常非常模糊了。
爱奥尼克柱式与瓜楞柱
作庙翼翼——《诗·大雅·绵》 如翚斯飞——《诗·小雅·斯干》 上欲尊而宇欲卑,上尊宇卑则吐水疾而
霤远——《周礼·冬官·轮人》 上汉宇以盖载,激日景而纳光
转自 星球研究所
转自 星球研究所
为什么建? 1000年前的中国,宋辽对峙、兵连祸结,应县由辽国控制,时名应州,距离 战事不断的两国边境只有20千米。 宋辽战战和和,边境一带民生凋敝,作为古代的超级工程,木塔基本不可能 由民间募资而成,而极有可能与一个显赫的家族有关,即辽国萧姓后族四房 之一的 拔里氏国舅少父房。木塔兴建前后,该房陆续出了三位皇后、三位封王,权 势如日中天,堪称“辽国第一后族”。
在大部分人的印象中,中国传统的木结构建筑并不高大,帝王的居所多数仅为10 米-20米高,一般的民宅更是不过数米。但是位于山西省朔州市应县的佛宫寺释迦 塔(俗称应县木塔)是个例外,它始建于距今约1000年的辽代,高达65.84米, 相当于一幢20多层的现代高楼,是世界上现存最高的木结构古建。 中国史籍曾记载过高度超过百米的木塔,可惜早已荡然无存、难以考证;2017年 以来奥地利、挪威等地才开始建造更高的木结构建筑,用现代技术打破了应县木 塔的纪录;下图为应县木塔与现代建筑高度对比,
应县木塔内部绘制的供 养人像,据学者张畅耕 推测,上方三人分别为 圣宗钦哀皇后萧耨斤、 兴宗仁懿皇后萧挞里、 道宗宣懿皇后萧观音, 下方三人为家族中三位 男性封王
应县木塔内部人像
这支后族出自应州,在家乡修建高塔,不仅可以彰显“一门三后、一家三王” 的荣耀,为家族祈求福报,还可以眺望边境动向发挥军事价值。 于是,公元11世纪中叶,木塔正式动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