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课平面镜成像教案
初二物理平面镜成像优秀教案

初二物理平面镜成像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2.学会利用平面镜成像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3.培养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思维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及规律。
2.难点:平面镜成像的实验操作及成像原理。
三、教学准备1.实验器材:平面镜、蜡烛、火柴、直尺、白纸。
2.教学课件:平面镜成像原理动画。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们要学习一个新的物理知识——平面镜成像。
大家一定都见过平面镜吧,那你们知道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吗?下面我们就来一起探讨这个问题。
2.讲解平面镜成像特点(1)平面镜成像为虚像,即成像物体与平面镜之间没有实际的物体存在。
(2)平面镜成像为正立像,即成像物体与平面镜之间的相对位置不变。
(3)平面镜成像大小与物体大小相等。
(4)平面镜成像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
3.实验探究下面我们来进行一个实验,验证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实验步骤:(1)将蜡烛点燃,放在白纸上,观察蜡烛的火焰。
(2)将平面镜垂直放置在蜡烛旁边,观察平面镜中的蜡烛火焰。
(3)用直尺测量蜡烛到平面镜的距离,同时观察平面镜中的蜡烛火焰到镜面的距离。
(4)记录实验数据,分析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4.分析实验结果通过实验,我们发现:(1)平面镜中的蜡烛火焰为虚像,即成像物体与平面镜之间没有实际的物体存在。
(2)平面镜中的蜡烛火焰为正立像,即成像物体与平面镜之间的相对位置不变。
(3)平面镜中的蜡烛火焰大小与实际蜡烛火焰大小相等。
(4)平面镜中的蜡烛火焰到镜面的距离与实际蜡烛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
(1)平面镜成像为虚像。
(2)平面镜成像为正立像。
(3)平面镜成像大小与物体大小相等。
(4)平面镜成像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
6.应用平面镜成像规律解决实际问题下面我们来看一个实际问题:小华在平面镜前照镜子,发现自己的像比实际身高高10cm。
请问他应该站在离平面镜多远的地方?分析:根据平面镜成像规律,平面镜成像大小与物体大小相等,所以小华的像高为实际身高。
《平面镜成像》教案设计

一、教案基本信息《平面镜成像》教案设计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平面镜成像的原理;2. 让学生掌握平面镜成像的特点;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教学重点:1. 平面镜成像的原理;2. 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教学难点:1. 平面镜成像原理的理解和应用;2. 实验操作的安全性和准确性。
教学准备:1. 平面镜;2. 蜡烛;3. 火柴;4. 直尺;5. 教学课件。
二、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5分钟)1. 利用课件展示生活中的平面镜现象,引导学生关注平面镜成像;2. 提问:你们对平面镜成像有什么了解?二、探究平面镜成像原理(15分钟)1. 学生分组讨论,思考平面镜成像的原理;2. 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实验验证平面镜成像原理;3. 学生演示实验,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
三、总结平面镜成像特点(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根据实验现象总结平面镜成像特点;2. 学生分享总结结果,教师点评并补充。
四、课堂小结(5分钟)1. 教师带领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2. 学生分享学习收获,教师点评并鼓励。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5分钟)1. 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平面镜成像原理和特点的掌握情况;2. 学生回答问题,教师点评。
二、实践操作(15分钟)1.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运用平面镜成像原理进行实际操作;2.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确保实验安全准确。
三、拓展应用(5分钟)1. 教师提出与平面镜成像相关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2. 学生回答问题,教师点评。
四、课堂小结(5分钟)1. 教师带领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2. 学生分享学习收获,教师点评并鼓励。
五、作业布置(5分钟)1. 教师布置作业,巩固所学知识;2. 学生领取作业,认真完成。
六、教学反思(课后)1. 教师总结课堂教学效果,反思教学方法;2. 学生反馈学习情况,提出建议和改进意见。
七、教学评价1. 学生评价:对平面镜成像的理解和应用能力;2. 教师评价:对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进行评价。
平面镜成像的教案方案

平面镜成像的教案方案第一章:引言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平面镜成像的基本概念。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来探索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1.2 教学内容平面镜的定义和特点平面镜成像的原理1.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平面镜的定义和特点。
实验法: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和实验,探索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1.4 教学步骤1. 引入平面镜的概念,让学生了解平面镜的特点。
2. 解释平面镜成像的原理,引导学生理解平面镜如何产生像。
第二章:平面镜成像的实验观察2.1 教学目标让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引导学生运用科学方法进行观察和记录。
2.2 教学内容平面镜成像的实验方法平面镜成像的特点2.3 教学方法实验法:引导学生进行实验观察平面镜成像。
记录法:指导学生记录实验结果2.4 教学步骤1. 准备实验材料,包括平面镜、物体、记录纸等。
2. 进行实验,让学生将物体放在平面镜前,观察并记录物体和像的位置。
3. 分析实验结果,引导学生总结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第三章:平面镜成像的原理探究3.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平面镜成像的原理。
引导学生运用科学思维进行探究。
3.2 教学内容平面镜成像的原理平面镜成像的数学表达3.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平面镜成像的原理。
探究法: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
3.4 教学步骤1. 回顾平面镜成像的实验结果,引导学生思考成像的原理。
2. 讲解平面镜成像的原理,让学生理解平面镜如何产生像。
3. 引导学生进行数学表达,总结平面镜成像的数学关系。
第四章:平面镜成像的应用4.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平面镜成像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引导学生运用平面镜成像原理解决实际问题。
4.2 教学内容平面镜成像的应用实例平面镜成像原理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4.3 教学方法实例法:介绍平面镜成像的应用实例。
问题解决法:引导学生运用平面镜成像原理解决实际问题。
4.4 教学步骤1. 介绍平面镜成像在生活中的应用实例,如化妆镜、穿衣镜等。
2. 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平面镜成像原理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平面镜成像原理教案

平面镜成像原理教案【篇一:优质课平面镜成像教案】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滨海县条港初级中学于正芹一、教学目标:(1)知识和技能:了解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并能解释日常生活中实际问题;通过亲自实验,锻炼动手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通过总结、交流与合作培养学生的表达和交流能力。
(2)过程与方法:学生真正地参与科学的探究过程,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学会对实验过程中信息的记录,并能顺利地完成合作从而得到正确的结论;另外通过观察实验现象,感知虚像的含意。
(3)情感、态度、价值观:让学生在探究中领略物理现象的美丽,获得成功的喜悦,并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通过了解平面镜在日常生活、生产、科技方面广泛的应用,激发求知欲,培养良好的非智力品质。
初步认识人类生活离不开科学,而科学也真正的服务于社会。
二、重点与难点:(1)重点: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感受探究的各个环节。
(2)难点:虚像的概念三、实验器材:每个实验小组不等大蜡烛2支、棋子2颗,平面镜一面、平板玻璃一块、火柴、支架、细线、刻度尺、白纸、方格纸,电脑等多媒体设备。
四、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人们常说桂林山水甲天下,让我们来欣赏一下这甲天下的山水图片吧!(课件出示三幅图片:船行山顶)面对此情此景,清代诗人袁枚这样赋诗:“船于山顶行,桨在天上撑”,你能根据画面说说:船能在山顶行是怎么一回事吗?如果在波涛汹涌的海面还会出现刚才的景象吗?这是因为?(水面是光滑的平的可以看作镜子)学生说出镜子后:同学们的课桌上也有一面的镜子,大家可以拿起来观察一下,你注意到它的表面怎么样?师:像这种表面是平的镜子(教师板书)物理学中叫做“平面镜”。
(课件出示:平面镜) 师:我们知道,日常生活中使用的镜子大都是在玻璃后面涂上水银制成的,是不是只有涂了水银的玻璃才是镜子呢?生:不是师:同学们说说看,还有哪些可以当作平面镜?生:铜镜师:同学们说得非常好!其实,早在4000多年前的夏王朝时代,我国劳动人民就制造了铜镜。
物理《平面镜成像》教案

在课堂上组织小组讨论,让学生们互 相交流、讨论平面镜成像的规律和特 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实验教学
通过实验探究平面镜成像的规律,包 括像的位置、大小、虚实等,让学生 亲身体验和感受平面镜成像的过程。
教学手段应用
01
02
03
多媒体教学
利用PPT、视频等多媒体 手段,展示平面镜成像的 过程和规律,帮助学生更 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2. 观察时要保持一定的距离,避免被反射光线灼 伤眼睛。
实验注意事项与安全防范措施
• 实验结束后要及时清理实验区域,保持整洁。
实验注意事项与安全防范措施
01
安全防范措施
02
03
04
1. 使用平面镜时要轻拿轻放 ,避免摔碎伤人。
2. 实验过程中要注意安全, 避免被反射光线灼伤眼睛或烫
伤皮肤。
3. 实验结束后要及时关闭电 源,确保安全。
作业完成时间与提交方式说明
完成时间
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作业难度,合 理安排作业完成时间,确保学生有足 够的时间来完成作业。
提交方式
学生可以通过电子邮箱、教学平台等 方式提交作业,同时需注明提交时间 、姓名等信息,以便教师批改和统计 。
THANKS
感谢观看
教具应用
使用平面镜作为教具,让 学生直接观察到镜前的物 体和镜后的像,增强学生 的直观感受。
网络资源
利用网络资源,搜索相关 的平面镜成像的教学资料 和实验视频,丰富教学内 容和形式。
04
教学过程设计与安排
导入环节设计
实验导入
通过简单的平面镜实验,让学生 观察和总结出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06
作业布置与要求说明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第4章第3节平面镜成像优秀教学案例

3.设计一些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例如,提问:“你们在生活中还见过哪些平面镜成像现象?这些现象背后有什么规律?”
(二)问题导向
1.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例如:“平面镜成像的规律是什么?为什么会出现平面镜成像现象?”
在教学设计上,我充分考虑了学生的认知水平,将抽象的平面镜成像规律与具体的生活实例相结合,让学生在观察、实验、讨论的过程中,自主探究平面镜成像的规律。通过设置一系列由浅入深的问题,引导学生逐步深入思考,使他们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掌握平面镜成像的本质。
在教学方法上,我采用了多元化的教学手段,如实物演示、小组讨论、自主探究等,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他们主动参与到课堂中来。同时,注重引导学生运用物理学方法,如实验观察、数据分析等,培养他们的科学素养。
2.讲解平面镜成像的规律:像与物的大小相等、像与物的距离相等、像与物的方向相反。
3.通过示例和图示,解释平面镜成像的原理,让学生理解平面镜成像的本质。
(三)学生小组讨论
1.提出问题:“平面镜成像的规律在实际生活中有哪些应用?”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
2.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思考。例如,穿衣镜、化妆镜、商店的试衣间等。
五、案例亮点
1.生活实例导入:以学生熟悉的生活实例作为导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关注平面镜成像现象。通过展示教室里的镜子,让学生观察镜子中的自己,引出平面镜成像的主题。
2.问题导向教学策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提出了一系列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和思考。通过提问“平面镜成像的规律是什么?为什么会出现平面镜成像现象?”等问题,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他们的问题解决能力。
《平面镜成像》物理教案

《平面镜成像》物理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平面镜的定义和特点,掌握平面镜成像的规律2.掌握用尺和方向角计算镜像距离和镜像高度的方法3.通过实验观察与研究,摸索和总结规律,培养实验能力二、教学重点:1.了解平面镜的定义和特点2.掌握镜像距离和镜像高度的计算方法三、教学难点:1.通过实验掌握平面镜成像规律2.能够计算镜像距离和镜像高度四、教学过程:(一)导入与激发兴趣通过展示有关平面镜成像的图片,引起学生的兴趣,并提问“你们用镜子打扮过吗?如果没有镜子,我们怎么打扮呢?”(二)概念解释1.给学生讲解平面镜的定义和特点:平面镜是一个平面,两面光洁的镜子,当入射光线与镜面的夹角为θ时,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在同一平面内,且反射光线经过镜面与入射光线成等角。
2.提醒学生注意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的关系:“角度相等、方向相反”(三)观察实验1.设置实验装置:在一块黑板上画一条直线,放置一张平面镜使其与直线平行。
2.用一支蜡烛放在黑板上的直线上,照向平面镜。
3.学生观察蜡烛的倒影。
询问学生:“你们看到了什么?”学生回答后继续问:“倒影和蜡烛的位置有什么关系?”引导学生思考并总结出“镜像和物体位置对称”的规律。
4.进行多组实验,探索倒影和物体位置的关系。
(四)实验总结并概念导入1.学生进行实验总结,归纳出“物体向镜面的距离等于物体的倒影到镜面的距离”的规律。
2.通过多组实验,进一步巩固这个规律。
(五)规律推导1.引导学生思考:根据实验观察结果,我们现在可以用什么方法计算镜像的距离和高度?2.教师指导学生通过绘制示意图、运用几何关系,推导出物体与镜面的距离和倒影与镜面的距离之间的关系:物体与镜面的距离为p,倒影与镜面的距离为p',镜像的高度为h,倒影的高度为h',则有以下关系:p+p'=R(镜面到物体和镜面到倒影的距离之和等于镜面的半径)h'=h(六)示例计算和巩固训练1.教师以实例计算的方式演示镜像的距离和高度的计算方法。
平面镜成像物理教案优秀5篇

平面镜成像物理教案优秀5篇平面镜成像物理教案(精选篇1)教学目标:1、知识和技能了解光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了解平面镜成虚像,了解虚像是怎样形成的。
理解日常生活中平面镜成像的现象。
初步了解图面镜和凹面镜及其应用。
2、过程和方法经历“平面镜成像”的探究,学习对试验过程中信息的记录。
观察试验现象,感知虚像的含意。
通过观察感知球面镜对光线的作用。
3、情感、态度、价值观在探究“平面镜成像”中领略物理现象的美妙与和谐,获得“发现”成功的喜悦。
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通过学习,初步认识科学技术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重、难点:1、利用试验、现象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2、平面镜成像原理。
教学器材:蜡烛、平面镜、纸、玻璃、球面镜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前提测评:1、光是沿传播的。
2、什么是镜面反射?什么是漫反射?3、作图二、导学达标:引入课题:①试验:平面镜可以成像,为什么?②学生探讨:平面镜成的像有什么特点?③讨论:把镜后面的水银去掉,还能成像吗?进行新课:1、学生试验: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器材:蜡烛、纸、玻璃、尺步骤:①试验装置如何?步骤如何?②要策什么数据?要注意什么问题?③能得出什么结论?平面镜成像物理教案(精选篇2)教学重点和难点:设计实验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用平板玻璃取代平面镜来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用物体与像重合,来比较像与物的关系.这两个“替代”是实验的关键,也是设计难点.平面镜成像的原理和虚像的概念课前准备:学生课前准备:教学器材:学生用:玻璃、玻璃支架、白纸、棋子和纸三角教师用:魔术盒、玻璃、玻璃支架、白纸、棋子、纸三角、火柴、烧杯、平面镜、课件魔术箱:以倾斜45°的平面镜将箱子分成前后两个空间,反射面须朝向观众,花藏在镜后.表演场地光线要暗,以免使平面镜反光而被识破.教学设计:教学过程教师活动设计学生活动设计魔术吸引学生注意力为学生设计“替代”方法进行探究做铺垫实验交流一.创设情景,激趣质疑:『魔术』老师给学生们展示空粉笔盒,故做着急:“没粉笔,怎么写板书?”老师:“我来变出一些粉笔”变魔术.老师:“大家猜想可能是怎么回事?”这里的主要道具是咱们每天都接触到的镜子,表面平的那种平面镜,老师是利用平面镜成像的方法来变魔术的,那平面镜是怎样成像的呢?盒子的奥妙在哪儿呢?我们今天就来探究平面镜成的像有什么特点.屏幕展示:教师在镜子前的照片宛若双胞胎的'照片或参考桂林山水、水面等图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滨海县条港初级中学于正芹
一、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了解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并能解释日常生活中实际问题;通过亲自实验,锻炼动手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通过总结、交流与合作培养学生的表达和交流能力。
(2)过程与方法:学生真正地参与科学的探究过程,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学会对实验过程中信息的记录,并能顺利地完成合作从而得到正确的结论;另外通过观察实验现象,感知虚像的含意。
(3)情感、态度、价值观:让学生在探究中领略物理现象的美丽,获得成功的喜悦,并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通过了解平面镜在日常生活、生产、科技方面广泛的应用,激发求知欲,培养良好的非智力品质。
初步认识人类生活离不开科学,而科学也真正的服务于社会。
二、重点与难点:
(1)重点: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感受探究的各个环节。
(2)难点:虚像的概念
三、实验器材:
每个实验小组不等大蜡烛2支、棋子2颗,平面镜一面、平板玻璃一块、火柴、支架、细线、刻度尺、白纸、方格纸,电脑等多媒体设备。
四、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人们常说桂林山水甲天下,让我们来欣赏一下这甲天下的山水图片吧!(课件出示三幅图片:船行山顶)
面对此情此景,清代诗人袁枚这样赋诗:“船于山顶行,桨在天上撑”,你能根据画面说说:船能在山顶行是怎么一回事吗?
如果在波涛汹涌的海面还会出现刚才的景象吗?这是因为?(水面是光滑的平的可以看作镜子)
学生说出镜子后:同学们的课桌上也有一面的镜子,大家可以拿起来观察一下,你注意到它的表面怎么样?
师:像这种表面是平的镜子(教师板书)物理学中叫做“平面镜”。
(课件出示:平面镜) 师:我们知道,日常生活中使用的镜子大都是在玻璃后面涂上水银制成的,是不是只有涂了水银的玻璃才是镜子呢?生:不是
师:同学们说说看,还有哪些可以当作平面镜?生:铜镜
师:同学们说得非常好!其实,早在4000多年前的夏王朝时代,我国劳动人民就制造了铜镜。
师:是不是只有铜才能做成镜子。
(学生讨论)
生:不是,有平静的水面。
生:光亮的金属表面。
师:不仅玻璃可制成平面镜,抛光的金属平面(向学生展示光盘的光滑一面)、平静的
水面都可以看作平面镜。
二、探究平面镜的成像特点:
(一)虚像
这个玻璃板可以看作镜子吗?
师:都说水火不容,下面老师给大家表演一个魔术,不灭的火焰((表演:一块平板玻璃与黑板平行,竖直放置在水平桌面上,在平板玻璃的两边分别对称地放置两支相同的蜡烛,朝学生的一面点燃,朝教师的一面未点燃,教师向未点燃烛焰上浇水,问学生火焰灭了吗?生答没有,师转过玻璃板让学生看到蜡烛其实是灭的)
教师:这奇妙的现象是因为什么呀?
生:平面镜
教师:对,生活中我们看到的像一般能呈现在屏幕上,那么这烛焰的像也可以呈现在屏幕上吗?
生:可以
教师:好,我们来试一试,请一位同学到讲台前观察,并把现象告诉大家(白纸上没有烛焰的像)
教师:看来这种像有点神秘,物理学中把这种能被看见,但在屏幕上得不到的像叫做虚像。
(课件出示)所以我们说,平面镜所成的像是像。
(二)实验探究(将虚像的讲解放入第一次探究中问题汇总时,效果会怎样?)师:小时候的我们就对镜中的自己充满了好奇(出示课件小孩照镜子),现在我们再拿起桌上的镜子观察,
然后大家猜想一下,平面镜成的像跟物之间有何关系?(猜想写在黑板上)并对学生的活动与猜想作出合理的评价。
大家通过观察活动,提出这么多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的猜想,有些是可以直接观察到(在黑板上打勾),而有些仅仅是我们的猜想,要科学的确定这些观点是否正确,我们应该怎么做?
【方案二:老师:同学们提出的问题都有非常好。
归纳起来同学们想观察平面镜成的像与物的正反相同吗?与物的大小形状一样吗?像的位置在哪里?其中,像的形状和正反我们照一下镜子就可以观察到,我们就集中精力解决像的位置和大小的问题,大家
说好不好?或:
1、像与物到镜面的距离是什么关系?
2、像与物的大小有什么关系?
3、像与物的左右有什么关系?
4、它们的连线与镜面是什么关系?】
教师:刚才这位同学说的对,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只有用实验证猜想,才可以科学的学习好物理知识。
我们设计实验来验证我们的猜想首先考虑的是选用什么器材?(在做实验之前,我们要制定实验计划,包括实验需要什么器材,如何进行,观察什么,记录什么。
每组同学面前都有一些实验器材,是我提供给大家的,这些器材请大家选择使用,也可以使用其它的器材,制定出一个完整的计划。
)
(1)学生自选器材:
A、平面镜、玻璃板;
B、刻度尺、量角器;
C、蜡烛(不等大)、火柴、棋子、手电筒、瓶盖
其他的如小刀、夹子、白纸,方格纸
(2)学生自己做实验
(3)汇总实验的问题并交流解决
A. 学生的探究课堂汇报:你选择的物体是什么?实验中有什么困难和问题?如何解决的?(如不能同时观察到物和像,从而无法确定像的位置?如何比较像和物的大小?不用黑白纸看不清像?像不够清晰?点燃蜡烛、贴上汽车贴膜等)
B. 教师讲解巡视中发现的问题,如:只实验一次行吗?提醒学生要改变物体的位置多实验几次才能使我们的结论准确;
(4)学生二次做实验
用这样的实验验证了我们前面提出的平面镜的一些特点。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在板书上勾画出可以验证的特点,并打出多媒体课件。
现在,通过我们科学的探究,大家应该都有自己的结论,现在,同学们用自己得到的结论完成下面的问题:
1. 平面镜成的像是虚像。
2.像的大小形状与物体的大小形状相等。
3.像与物体到镜面的距离相等。
(7)实验反思:(8分钟)
1、你们小组在实验中最可能出现的错误在哪几个环节?在哪些方面容易出现较大的误差?
2、你们小组在实验过程中出现了哪些意外情况?你对这些现象的解释是什么?(8)游戏巩固(5分钟)
教师:为了加深同学们对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印象,我们一起来做一个小游戏:教师准备了一面大的平面镜(迅速安装道具),我请哪位同学上来照一照镜子,他的像怎么办呢?好请同学们推荐一位和长的象的同学(根据同学的推荐找到),照镜者在镜前做一些动作,请同学们判断扮演像的同学的表演是否符合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或者用字母F来)
学生游戏活动表演
教师:刚才两位同学的表演有没有不符合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并指出不符合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哪一条。
学生和教师评价游戏表演。
(9)拓展(看时间而定,若时间不够可以删去)
我们刚才学习探究了平面镜的成像特点,现在让我们两个或三个组合作,用两个或三个镜子组合看看能有什么发现?
这些发现能让你有什么奇思妙想。
(万花筒、水表上面的镜子、扩大视野空间、潜望镜)
(10)教师:今天大家一起探究了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同学们表现出了学习知识、探究规律的极大热情.课上到这个地方,我们有必要来队今天的只是做个总结,首先我们探究了平面镜的成像特点(课件出示:实验视频)
其次我们学习应用了替代思想:用白玻璃代替镜子,用与物像同的物体代替像。
教师:大家,对于平面镜还有什么疑问吗?
教师(结束语):大家提的与谈的都非常好!要想解决这些问题,我们还要进一步的探究和学习,有些问题可以自己去查阅资料,课后我们带着问题对平面镜成像再做进一步的研究!
板书设计:
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1、平面镜成的像是虚像
2、像与物体的大小相等
3、像和物到镜面的距离相等
4、像与物体的连线与镜面垂直
附表1:
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探究清单研究课题:平面镜成像有什么特点?
附表2
学生课堂评价卡
班级:姓名:
自我评价:
1、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掌握的知识有:
●
●
●
2、你还有不明白的知识点是:
还没有做好的实验或不熟练的实验操作是:
你将用什么办法加强?
需要老师的帮助吗?
3、你们的实验小组合作的怎么样?你认为谁是最棒的?那些地方需要下次改进?
物理实验与探究卡
---------沿--------此----------剪---------开------
物理实验与探究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