叔向贺贫

合集下载

国语叔向贺贫的故事

国语叔向贺贫的故事

国语叔向贺贫的故事
国语叔是一个非常富有的商人,他的生意越做越大,财富也越来越多。

然而,他并不是一个自私的人,他非常关心那些贫困的人,并且经常向他们伸出援助之手。

有一次,国语叔听说村子里有一个非常贫困的家庭,他们的生活非常艰难,孩子们的教育也十分缺乏。

国语叔决定去探望这个家庭,看看自己能够为他们做些什么。

当他到达这个家庭时,他看到了一幅令人心碎的画面:孩子们穿着破烂的衣服,青睐的面容,一脸的饥饿和无助。

国语叔感到非常难过,他决定帮助这个家庭。

国语叔给这个家庭带来了一些粮食和衣服,还给孩子们买了一些书和文具。

他还决定资助这些孩子的教育,让他们能够接受更好的教育,改变自己的命运。

这个家庭非常感激国语叔的帮助,他们把国语叔视为恩人。

国语叔也非常高兴能够帮助这个家庭,他觉得这是他人生中最有意义的一件事。

从此以后,国语叔经常向那些需要帮助的人伸出援助之手,他觉得自己的财富和成功应该用来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

国语叔的故事也成为了村里人口中的传说,他成为了一个慈善家和恩人的代名词。

- 1 -。

《叔向贺贫》原文赏析

《叔向贺贫》原文赏析

《叔向贺贫》原文赏析《叔向贺贫》原文赏析《叔向贺贫》原文赏析1叔向贺贫(选自《国语·晋语八》)【原文】叔向见韩宣子,宣子忧贫,叔向贺之。

宣子曰:“吾有卿之名,而无其实,无以从二三子,吾是以忧①。

子贺我何故?”对曰:“昔栾武子无一卒之田,其宫不备其宗器,宣其德行,顺其宪则,使越于诸侯②。

诸侯亲之,戎、狄怀之,以正晋国。

行刑不疚,以免于难③。

及桓子骄泰奢侈,贪欲无艺,略则行志,假货居贿,宜及于难,而赖武之德以没其身④。

及怀子改桓之行,而修武之德,可以免于难,而离桓之罪,以亡于楚⑤。

“夫郤昭子,其富半公室,其家半三军,恃其富宠,以泰于国⑥。

其身尸于朝,其宗灭于绛⑦。

不然,夫八郤五大夫三卿,其宠大矣,一朝而灭,莫之哀也,惟无德也⑧!今吾子有栾武子之贫,吾以为能其德矣,是以贺⑨。

若不忧德之不建,而患货之不足,将吊不暇,何贺之有?”宣子拜稽首焉,曰:“起也将亡,赖子存之。

非起也敢专承之,其自桓叔以下,嘉吾子之赐⑩!”【注释】①宣子:名起,晋国的正卿。

实:指财富。

②栾武子:即栾书,晋国的上卿。

一卒之田:古代上大夫的俸禄。

一卒为一百人,一卒之田为一百顷。

栾书为晋上卿,按规定有一旅之田(即五百顷)。

宗器:宗庙祭祀所用的礼器。

宪则:法制。

越:发闻,传播。

③行刑:实行国家的法律。

疚:病。

以免于难:指栾书曾杀晋厉公,立晋悼公。

因其行为公正,有德于人,未受到“弑君”的责难。

④桓子:即栾黡(yǎn),栾书之子。

骄泰:骄傲放纵。

无艺:无极,无厌。

略则:干犯法纪。

行志:任性而为。

假贷:放债。

居贿:囤积货财。

宜及于难:本该遭到祸患。

⑤怀子:即栾盈,栾黡之子。

以亡于楚:指栾盈因遭阳华之谮,说他的祖父栾书曾杀晋厉公,因而逃亡楚国。

⑥郤昭子:名至,晋国的正卿。

半公室:指财富占诸侯家族的一半。

半三军:指晋国上、中、下三军中的将佐,郤家的人占半数。

泰:奢泰骄恣。

⑦其身尸于朝:指公元前574年,晋厉公杀三郤(郤锜、郤犨、郤至),皆陈尸于朝。

16 叔向贺贫_课件

16 叔向贺贫_课件

义务教育教科书语文九年级下册16.叔向贺贫《国语》板块:教学设计—课件简介:左丘明左丘明(约公元前502—公元前422年),姓左,名丘明(一说复姓左丘,名明,也有人说他姓丘,名明,因其父曾任左史官,故称左丘明),春秋末期鲁国人,曾任鲁国史官。

左丘明知识渊博、品德高尚,孔子曾说过:“巧言、令色、足恭,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匿怨而友其人,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

”可见孔子把他引为同道。

汉代史家司马迁称其为“鲁君子”。

《国语》又名《春秋外传》或《左氏外传》。

相传为春秋末鲁国左丘明所撰,但现代有的学者从内容判断,认为是战国时期的学者依据春秋时期各国史官记录的原始材料整理编辑而成的。

《国语》是中国最早的一部国别体史书,凡二十一卷(篇),分周、鲁、齐、晋、郑、楚、吴、越八国记事。

记事时间,起自西周中期,下迄春秋战国之交,前后约五百年。

相较《左传》,《国语》所记事件大都不相连属,且偏重记言,多通过言论反映事实,以人物间的对话刻画人物形象,有一定的文学价值。

而且,《国语》按照一定顺序分国排列,在内容上偏重于记述历史人物的言论,这是《国语》体例上最大的特点。

简介:《国语》读准字音卿( ) 卒() 狄( )桓( ) 贿() 郤( ) 绛( ) 栾( )qīng zú dí huán huì xì jiàng luán课文翻译叔向去见韩宣子,韩宣子正为贫困而发愁,叔向却向他表示祝贺。

宣子说:“我有卿大夫的名称,却没有卿大夫的财富,没有什么荣誉可以跟其他的卿大夫们交往,我正为此发愁,你却祝贺我,这是什么缘故呢?”叔向回答说:“从前栾武子没有一百顷田,家里穷得连祭祀的器具都备不齐全,可是他能够传播德行,遵循法制,名闻于诸侯各国,各诸侯国都亲近他,一些少数民族都归附他,因此使晋国安定下来,执行法度,没有弊病,因而避免了灾难。

延及桓子时,骄傲自大,奢侈无度,贪得无厌,犯法胡为,放利聚财,该当遭到祸难,但依赖他父亲栾武子的余德,才得以善终。

《国语-叔向贺贫》原文、注释、译文及赏析

《国语-叔向贺贫》原文、注释、译文及赏析

叔向贺贫原文赏析叔向贺贫原文赏析叔向贺贫(选自《国语·晋语八》)【原文】叔向见韩宣子,宣子忧贫,叔向贺之。

宣子曰:“吾有卿之名,而无其实,无以从二三子,吾是以忧①。

子贺我何故?”对曰:“昔栾武子无一卒之田,其宫不备其宗器,宣其德行,顺其宪则,使越于诸侯②。

诸侯亲之,戎、狄怀之,以正晋国。

行刑不疚,以免于难③。

及桓子骄泰奢侈,贪欲无艺,略则行志,假货居贿,宜及于难,而赖武之德以没其身④。

及怀子改桓之行,而修武之德,可以免于难,而离桓之罪,以亡于楚⑤。

“夫郤昭子,其富半公室,其家半三军,恃其富宠,以泰于国⑥。

其身尸于朝,其宗灭于绛⑦。

不然,夫八郤五大夫三卿,其宠大矣,一朝而灭,莫之哀也,惟无德也⑧!今吾子有栾武子之贫,吾以为能其德矣,是以贺⑨。

若不忧德之不建,而患货之不足,将吊不暇,何贺之有?”宣子拜稽首焉,曰:“起也将亡,赖子存之。

非起也敢专承之,其自桓叔以下,嘉吾子之赐⑩!”【注释】①宣子:名起,晋国的正卿。

实:指财富。

②栾武子:即栾书,晋国的上卿。

一卒之田:古代上大夫的俸禄。

一卒为一百人,一卒之田为一百顷。

栾书为晋上卿,按规定有一旅之田(即顷)。

宗器:宗庙祭祀所用的礼器。

宪则:法制。

越:发闻,传播。

③行刑:实行国家的法律。

疚:病。

以免于难:指栾书曾杀晋厉公,立晋悼公。

因其行为公正,有德于人,未受到“弑君”的`责难。

④桓子:即栾黡(yǎn),栾书之子。

骄泰:骄傲放纵。

无艺:无极,无厌。

略则:干犯法纪。

行志:任性而为。

假贷:放债。

居贿:囤积货财。

宜及于难:本该遭到祸患。

⑤怀子:即栾盈,栾黡之子。

以亡于楚:指栾盈因遭阳华之谮,说他的祖父栾书曾杀晋厉公,因而逃亡楚国。

⑥郤昭子:名至,晋国的正卿。

半公室:指财富占诸侯家族的一半。

半三军:指晋国上、中、下三军中的将佐,郤家的人占半数。

泰:奢泰骄恣。

⑦其身尸于朝:指公元前574年,晋厉公杀三郤(郤锜、郤犨、郤至),皆陈尸于朝。

绛(jiàng):晋故都,在今山西翼城县东南。

文言文《叔向贺贫》原文翻译及作品欣赏

文言文《叔向贺贫》原文翻译及作品欣赏

《叔向贺贫》原文翻译及作品欣赏【作品介绍】《叔向贺贫》讲的是一个教育故事,它的教育意义是(叔向借晋栾氏、郤氏两大家族兴亡史)说明人应忧德之不建,不应忧货之不足。

【原文】《叔向贺贫①》出处:《国语·晋语八》叔向见韩宣子,宣子忧贫②,叔向贺之。

宣子曰:“吾有卿之名而无其实③,无以从二三子④,吾是以忧,子贺我,何故?”对曰:“昔栾武子⑤无一卒之田⑥,其宫不备其宗器⑦,宣其德行,顺其宪则⑧,使越于诸侯⑨。

诸侯亲之,戎狄怀之,以正晋国。

行刑⑩不疚(11),以免于难(12)。

及桓子(13),骄泰奢侈(14),贪欲无艺(15),略则行志(16),假贷居贿(17),宜及于难,而赖武之德(18)以没其身(19)。

及怀子(20),改桓之行,而修武之德(21),可以免于难,而离桓之罪(22),以亡于楚(23)。

夫郤昭子(24),其富半公室(25),其家半三军(26),恃其富宠(27),以泰于国(28)。

其身尸于朝(29),其宗灭于绛(30)。

不然,夫八郤(31),五大夫,三卿,其宠大矣,一朝而灭,莫之哀也,唯无德也。

今吾子(32)有栾武子之贫,吾以为能其德矣(33),是以贺。

若不忧德之不建,而患货之不足,将吊不暇(34),何贺之有?”宣子拜,稽首焉(35),曰:“起也将亡,赖子存之,非起(36)也敢专承(37)之,其自桓叔以下(38),嘉吾子之赐。

”【注释】①选自《国语》。

《国语》相传是春秋时左丘明作,二十一卷,主要记西周末年和春秋时期鲁国等国贵族的言论。

叔向,春秋晋国大夫羊舌肸(x9),字叔向。

②韩宣子:名起,是晋国的卿。

卿的爵位在公之下,大夫之上。

③实:这里指财富。

④无以从二三子:意思是家里贫穷,没有供给宾客往来的费用,不能跟晋国的卿大夫交往。

二三子,指晋国的卿大夫。

⑤栾武子:晋国的卿。

⑥无一卒之田:没有一百人所有的田亩。

古代军队编制,一百人为“卒”。

⑦宗器:祭器。

⑧宪则:法制。

⑨越:超过。

⑩刑:法,就是前边的“宪则”。

使用叔向贺贫

使用叔向贺贫

叔向贺贫《叔向贺贫》一文,出自《国语·晋语》,是晋国大夫叔向劝谏执政官韩宣子的记录,历代文人、学者、政客都十分推崇,清人收入《古文观止》,是《国语》一书中传诵较多的篇目。

《国语》主要记载西周末年和春秋时期诸侯国贵族的言论。

全书共二十一卷,所记言论以晋语为最多,周、鲁、楚三国次之,齐、郑、吴、越四国又次之。

叔向,春秋时晋国大夫,羊舌氏,名肸(xī),字向。

叔向【羊舌肸】见韩宣子【韩起,晋国的正卿,爵位在公之下,大夫之上。

】,宣子忧贫,叔向贺之。

【贺其贫,非贺其忧也】宣子曰:“吾有卿之名,而无其实【财也】,无以从二三子,【没有(足够的财富)与贵族官员交往。

从,追随、交往。

二三子,指卿大夫。

】吾是以忧,子贺我何故?【问得好】”对曰:“昔栾武子【栾书,晋卿】无一卒之田【百人为一卒,一卒之田为一百顷。

栾武子为晋上卿,应有田五百顷】,其宫不备其宗器,【宗庙中缺乏祭祀用的礼器。

贫】宣【布也】其德行【德字,是一篇之纲】,顺其宪则【皆法也】,使越于诸侯【使晋国的地位超过其他诸侯国】,诸侯亲之,戎、狄怀【归向】之,以正晋国,行刑【即宪则】不疚【病也】,【栾书能依法行事,没有差错。

此其德之宣于外内者】以免于难【意思是没有遭到杀害或被迫逃亡。

栾武子曾杀晋厉公而立悼公,有弑君的罪名,因其执法公正,没有受到责难。

贫而有德者可贺】。

及桓子【栾书之子栾黡(yàn)】,骄泰奢侈,贪欲无艺【极也,限度】,略则行志,假货居贿,【忽略宪则,而行贪欲之志,贷货取利,而蓄之于家。

不贫又无德】宜及于难,【本属可忧】而赖武之德,以没其身,【赖武之贻得以善终。

武子不但能保身,且足以庇护后人,益见贫而有德者可贺】及怀子【桓子之子,栾盈也】,改桓之行,而修武之德,【改桓是贫,修武是德】可以免于难,【本属可贺】而离【同“罹”,遭也】桓之罪,以亡【奔也】于楚。

【桓子虽及身幸免,亦必遗祸于后,可见不贫而无德者可忧。

一举栾氏为证,以见贫之可贺】“夫郤【xi】昭子【郤至,晋卿】,其富半公室【公家,指国家。

《叔向贺贫》古文赏析

《叔向贺贫》古文赏析

《叔向贺贫》古文赏析【作品介绍】《叔向贺贫》讲的是一个教育故事,它的教育意义是(叔向借晋栾氏、郤氏两大家族兴亡史)说明人应忧德之不建,不应忧货之不足。

【原文】《叔向贺贫①》出处:《国语;晋语八》叔向见韩宣子,宣子忧贫②,叔向贺之。

宣子曰:“吾有卿之名而无其实③,无以从二三子④,吾是以忧,子贺我,何故?”对曰:“昔栾武子⑤无一卒之田⑥,其宫不备其宗器⑦,宣其德行,顺其宪则⑧,使越于诸侯⑨。

诸侯亲之,戎狄怀之,以正晋国。

行刑⑩不疚(11),以免于难(12)。

及桓子(13),骄泰奢侈(14),贪欲无艺(15),略则行志(16),假贷居贿(17),宜及于难,而赖武之德(18)以没其身(19)。

及怀子(20),改桓之行,而修武之德(21),可以免于难,而离桓之罪(22),以亡于楚(23)。

夫郤昭子(24),其富半公室(25),其家半三军(26),恃其富宠(27),以泰于国(28)。

其身尸于朝(29),其宗灭于绛(30)。

不然,夫八郤(31),五大夫,三卿,其宠大矣,一朝而灭,莫之哀也,唯无德也。

今吾子(32)有栾武子之贫,吾以为能其德矣(33),是以贺。

若不忧德之不建,而患货之不足,将吊不暇(34),何贺之有?”宣子拜,稽首焉(35),曰:“起也将亡,赖子存之,非起(36)也敢专承(37)之,其自桓叔以下(38),嘉吾子之赐。

”【注释】①选自《国语》。

《国语》相传是春秋时左丘明作,二十一卷,主要记西周末年和春秋时期鲁国等国贵族的言论。

叔向,春秋晋国大夫羊舌肸(x9),字叔向。

②韩宣子:名起,是晋国的卿。

卿的爵位在公之下,大夫之上。

③实:这里指财富。

④无以从二三子:意思是家里贫穷,没有供给宾客往来的费用,不能跟晋国的卿大夫交往。

二三子,指晋国的卿大夫。

⑤栾武子:晋国的卿。

⑥无一卒之田:没有一百人所有的田亩。

古代军队编制,一百人为“卒”。

⑦宗器:祭器。

⑧宪则:法制。

⑨越:超过。

⑩刑:法,就是前边的“宪则”。

(11)行刑不疚(ji)):指栾书弑杀晋厉公而不被国人责难。

叔向贺贫课件

叔向贺贫课件
ERA
人物塑造
叔向
智者形象,善于思考,勇于直谏 ,不畏权势。
祁奚
贤者形象,知人善任,不计前嫌 ,以国家利益为重。
韩起
贪婪形象,贪图富贵,不择手段 。
情节安排
01 情节紧凑,通过叔向贺贫的故事,展现了古代社 会的贫富差距和道德观念。
02 情节跌宕起伏,通过祁奚的贤明和韩起的贪婪, 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叔向得知晋国贵族栾伯骄奢淫逸,家 中财富无数,而自己的好友叔鱼却生 活贫困。
叔向认为贫困不是坏事,反而能够激 励人们努力奋斗,因此决定去祝贺叔 鱼贫困。
故事发展
01
叔向来到叔鱼家中,看到破败的景象,却仍然面带笑容地向叔 鱼祝贺他贫困。
02
叔鱼感到非常惊讶和不解,询问叔向为何要祝贺他贫困。
叔向解释说,贫困可以激励人们追求更好的生活,而且他相信
03
叔鱼有足够的才能和智慧来摆脱贫困。
故事高潮
叔鱼听到叔向的解释后,感到非常感动和振奋。
叔鱼表示自己会努力奋斗,争取早日摆脱贫困, 并感谢叔向对他的鼓励和帮助。
叔向也表示自己会一直支持叔鱼,帮助他实现自 己的梦想。
故事结局
01
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叔鱼终于摆脱了贫困,成为 了一名富有的商人。
02
叔向看到自己的好友取得了成功,感到非常欣慰和 高兴。
对社会发展的意义
弘扬社会正气
叔向贺贫的故事传递了社会正气的力量,鼓励人们在面对贫 困和不公时,坚守道德原则,勇于担当责任。这种社会正气 有助于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推动社会和谐发展。
促进公平正义
叔向贺贫的故事提醒人们关注社会公平正义,关注弱势群体 的权益。这种关注有助于推动社会公平正义的实现,减少贫 富差距,促进社会和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提炼本文的中心论点。
应该“忧德之不建”, 而不应“患货之不 足”。
贫穷本不是好事,叔向向韩宣子贺贫的意图是 什么,他是怎样用事例说明自己的观点的?
▪ 叔向向韩宣子贺贫的意图是说明问题的关 键不在于贫富,而在于有没有德行。人应 该俭以养德,德以持身,不要片面地追求 物质享受。
▪ 叔向结合晋国的栾氏和郤氏两大家族的兴 衰史,从正反两个方面用事例阐述了应该 “忧德之不建”,而不应该“患货之不足” 的观点,认为贪欲无尽、骄泰奢侈将导致 大祸临头,而勤于修德、安于贫穷则可保 身长久平安。
《国语》 - 内容简介
▪ 《周语》对东西周的历史都有记录,侧重 论政记言。 《鲁语》记春秋时期鲁国之事,但不是完 整的鲁国历史,很少记录重大历史事件, 主要是针对一些小故事发议论。 《齐语》记齐桓公称霸之事,主要记管仲 和桓公的论政之语。
《国语》 - 内容简介
▪ 《晋语》篇幅最长,共有九卷,对晋国历 史记录较为全面、具体,叙事成分较多, 特别侧重于记述晋文公的事迹。 《郑语》则主要记史伯论天下兴衰的言论。 《楚语》主要记楚灵王、昭王时期的事迹, 也较少记重要历史事件。 《吴语》独记夫差伐越和吴之灭亡。 《越语》则仅记勾践灭吴之事。
《国语》共二十一篇,即:《周语》三篇、 《鲁语》二篇、《齐语》一篇、《晋语》九篇、 《郑语》一篇、《楚语》二篇、《吴语》一篇、 《越语》二篇,共七万余字。它记载了八个国家 的史事。
关于《国语》的作者是一个颇具争议的 问题。自古至今学界多有争论,现在还没有 形成定论。司马迁最早提到《国语》的作者 是左丘明,其后班固、刘知几等都认为是左 丘明所著,还把《国语》称为《春秋外传》。 但是在晋朝以后,许多学者都怀疑《国语》 不是左丘明所著。直到现在,学界仍然争论 不休,一般都否认左丘明是《国语》的作者, 但是缺少确凿的证据。普遍看法是,《国语》 是战国初期一些熟悉各国历史的人,根据当 时周朝王室和各诸侯国的史料,经过整理加 工汇编而成。
略则行志,假贷居贿,宜及于难,
忽略法制,任意行事,囤积财物,从而 取利,应当遭到祸难。
而赖武之德以没其身。
但是依靠栾武子的德望,(因幸免于难) 终其一生。
及怀子,改桓之行,
传到怀子时,他不学习他父亲桓子的行为,
而修武之德,可以免于难,
学习他祖父栾武子的德行,本来可以凭 这一点免除灾难。
而离桓之罪,以亡于楚。
可是因受到桓子的罪恶的连累而遭罪, 终于逃亡到楚国。
夫郤昭子,其富半公室,其家半三军,
那个郤昭子,他的财富抵得过半个晋国, 他家里的佣人抵得过三军的一半,
恃其富宠,以泰于国。恃:依仗。泰:过分。
他依仗自己的财产和势力,就在国内 非常奢侈;
其身尸于朝,其宗灭于绛。
最后他的尸体摆在朝堂(示众),他的宗族 在绛这个地方被灭掉了。
若不忧德之不建,而患货之不足,
如果你不忧虑道德的不曾建树,却担心 财富不足,
将吊不暇,何贺之有?”
要表示哀悼还来不及,哪里还会祝贺你呢?"
宣子拜,稽首焉,曰:“起也将亡,赖子存之,
宣子于是下拜,并叩头说:"我正在趋向 灭亡的时候,全靠你拯救了我。
非起也敢专承之,其自桓叔以下,嘉吾子之赐。”
不仅我本人独自承受(你的教诲),自 先祖桓叔以后的子孙,都会感激你的恩 德。"
宣其德行,顺其宪则,使越于诸侯。宣:宣扬,发扬。
可是他能够发扬美德,执行法制,美名传播于 诸侯各国。
诸侯亲之,戎狄怀之,以正晋国。正:使---合乎正道。
诸侯亲近他,戎、狄归附他,这样他使晋国 行事合乎正道。
行刑不疚,以免于难。
依法而行,没有弊病,因此避免了祸患。
及桓子,骄泰奢侈,贪欲无艺,
等传到桓子时,他骄慢放纵,奢侈无度, 贪得无厌,
《国语》
《国语》是中国最早的一部国别史著作。
记录了周朝王室和鲁国、齐国、晋国、郑国、 楚国、吴国、越国等诸侯国的历史。上起周 穆王西征犬戎(约前947年),下至智伯被 灭(前453年)。包括各国贵族间朝聘、宴 飨、讽谏、辩说、应对之辞以及部分历史事 件与传说。
国别史
国别史是国别体史书的简称,是分国 记载史事的史书,以国家为单位,分别记 叙历史事件,也称国别体,是史书的一种 体裁。中国第一部国别史为《国语》,此 外,《战国策》、《三国志》都是比较著 名的国别史。
《国语》 - 内容简介
▪ 《国语》以国分类,各自成章,记载了上 自西周穆王征犬戎,下至韩、赵、魏三家 灭智伯,约五百年的历史,以记言为主, 兼以记事,通过上层统治阶级士大夫的言 论、辩论来反映历史事件,探讨兴衰治乱 之根源,史论结合,在史学思想上是一个 进步,且其记叙涉及到边远地区,也记载 了诸如经济、制度、风俗等方面的内容, 可补《左传》之阙。
《国语》按照一定顺序分国排列,在内容上偏 重于记述历史人物的言论。这是《国语》体例 上最大的特点。
《国语》的一个显著特点是以记言为主,它往 往通过一些人物的言论(如对话和辩论等)来反映历 史事件。
像周厉王的暴虐无道和越王勾践发愤雪耻、最 后打败吴国等史实,都是通过谈话方式表达出来 的,说理充分,人物性格也很鲜明。
不然,夫八郤五大夫三卿,其宠大矣,
如果不是这样的话,郤氏八个人,其 中五个大夫,三个卿,他们的势力够 大了,
一朝而灭,莫之哀也,唯无德也。
可是一旦被消灭,没有人同情他们, 只是因为没有德行的缘故啊。
今吾子有栾武子之贫,吾以为能其德矣,是以贺。
现在你有栾武子的清贫,我认为你能够行 他的道德了,所以表示祝贺。
编年体史书。 是一个整体对纪年的统一的体裁,是一种形象
化的历史记录方式。特点是以时间为经、以事件 为纬来记载历史事件。有利于读者按照事件发展 的先后顺序了解历史、事件分散在不同的年代,读者不易了 解其全貌。
如:*年*月*日,*国*人发动了*政变或光绪* 年*月*日,*地发生了*事件。
宋代司马光编纂的《资治通鉴》是我国现存 编年体史书中影响最大的一部。
读准字音 :
卿(qīng ) 狄( dí) 贿( huì) 绛( jiàng)
卒( 桓( 郤( 稽(
)zú h)uán )xì )qǐ
叔向见韩宣子,宣子忧贫,叔向贺之。
叔向去见韩宣子,宣子正为贫困而发愁, 叔向却向他表示祝贺。
宣子曰:“吾有卿之名而无其实,无以从二三子,吾 是以忧,子贺我,何故?”
宣子说:“我只有晋卿的虚名,却没有卿所 应得的财富,没有什么可以和卿大夫们交往 的,我因此发愁,你却祝贺我,这是什么缘 故呢?"
对曰:“昔栾武子无一卒之田,其宫不备其宗器。
叔向回答说:“从前栾武子没有百顷田产,他 的居室里没有(齐全的)祭器;
小结:
本文记录了叔向和韩 宣子之间的一段对话,说 明了一个很深刻的道理: 人应该俭以养德,德以持 身,不要片面地追求物质 享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