叔向贺贫
《叔向贺贫》原文赏析

《叔向贺贫》原文赏析《叔向贺贫》原文赏析《叔向贺贫》原文赏析1叔向贺贫(选自《国语·晋语八》)【原文】叔向见韩宣子,宣子忧贫,叔向贺之。
宣子曰:“吾有卿之名,而无其实,无以从二三子,吾是以忧①。
子贺我何故?”对曰:“昔栾武子无一卒之田,其宫不备其宗器,宣其德行,顺其宪则,使越于诸侯②。
诸侯亲之,戎、狄怀之,以正晋国。
行刑不疚,以免于难③。
及桓子骄泰奢侈,贪欲无艺,略则行志,假货居贿,宜及于难,而赖武之德以没其身④。
及怀子改桓之行,而修武之德,可以免于难,而离桓之罪,以亡于楚⑤。
“夫郤昭子,其富半公室,其家半三军,恃其富宠,以泰于国⑥。
其身尸于朝,其宗灭于绛⑦。
不然,夫八郤五大夫三卿,其宠大矣,一朝而灭,莫之哀也,惟无德也⑧!今吾子有栾武子之贫,吾以为能其德矣,是以贺⑨。
若不忧德之不建,而患货之不足,将吊不暇,何贺之有?”宣子拜稽首焉,曰:“起也将亡,赖子存之。
非起也敢专承之,其自桓叔以下,嘉吾子之赐⑩!”【注释】①宣子:名起,晋国的正卿。
实:指财富。
②栾武子:即栾书,晋国的上卿。
一卒之田:古代上大夫的俸禄。
一卒为一百人,一卒之田为一百顷。
栾书为晋上卿,按规定有一旅之田(即五百顷)。
宗器:宗庙祭祀所用的礼器。
宪则:法制。
越:发闻,传播。
③行刑:实行国家的法律。
疚:病。
以免于难:指栾书曾杀晋厉公,立晋悼公。
因其行为公正,有德于人,未受到“弑君”的责难。
④桓子:即栾黡(yǎn),栾书之子。
骄泰:骄傲放纵。
无艺:无极,无厌。
略则:干犯法纪。
行志:任性而为。
假贷:放债。
居贿:囤积货财。
宜及于难:本该遭到祸患。
⑤怀子:即栾盈,栾黡之子。
以亡于楚:指栾盈因遭阳华之谮,说他的祖父栾书曾杀晋厉公,因而逃亡楚国。
⑥郤昭子:名至,晋国的正卿。
半公室:指财富占诸侯家族的一半。
半三军:指晋国上、中、下三军中的将佐,郤家的人占半数。
泰:奢泰骄恣。
⑦其身尸于朝:指公元前574年,晋厉公杀三郤(郤锜、郤犨、郤至),皆陈尸于朝。
《国语-叔向贺贫》原文、注释、译文及赏析

叔向贺贫原文赏析叔向贺贫原文赏析叔向贺贫(选自《国语·晋语八》)【原文】叔向见韩宣子,宣子忧贫,叔向贺之。
宣子曰:“吾有卿之名,而无其实,无以从二三子,吾是以忧①。
子贺我何故?”对曰:“昔栾武子无一卒之田,其宫不备其宗器,宣其德行,顺其宪则,使越于诸侯②。
诸侯亲之,戎、狄怀之,以正晋国。
行刑不疚,以免于难③。
及桓子骄泰奢侈,贪欲无艺,略则行志,假货居贿,宜及于难,而赖武之德以没其身④。
及怀子改桓之行,而修武之德,可以免于难,而离桓之罪,以亡于楚⑤。
“夫郤昭子,其富半公室,其家半三军,恃其富宠,以泰于国⑥。
其身尸于朝,其宗灭于绛⑦。
不然,夫八郤五大夫三卿,其宠大矣,一朝而灭,莫之哀也,惟无德也⑧!今吾子有栾武子之贫,吾以为能其德矣,是以贺⑨。
若不忧德之不建,而患货之不足,将吊不暇,何贺之有?”宣子拜稽首焉,曰:“起也将亡,赖子存之。
非起也敢专承之,其自桓叔以下,嘉吾子之赐⑩!”【注释】①宣子:名起,晋国的正卿。
实:指财富。
②栾武子:即栾书,晋国的上卿。
一卒之田:古代上大夫的俸禄。
一卒为一百人,一卒之田为一百顷。
栾书为晋上卿,按规定有一旅之田(即顷)。
宗器:宗庙祭祀所用的礼器。
宪则:法制。
越:发闻,传播。
③行刑:实行国家的法律。
疚:病。
以免于难:指栾书曾杀晋厉公,立晋悼公。
因其行为公正,有德于人,未受到“弑君”的`责难。
④桓子:即栾黡(yǎn),栾书之子。
骄泰:骄傲放纵。
无艺:无极,无厌。
略则:干犯法纪。
行志:任性而为。
假贷:放债。
居贿:囤积货财。
宜及于难:本该遭到祸患。
⑤怀子:即栾盈,栾黡之子。
以亡于楚:指栾盈因遭阳华之谮,说他的祖父栾书曾杀晋厉公,因而逃亡楚国。
⑥郤昭子:名至,晋国的正卿。
半公室:指财富占诸侯家族的一半。
半三军:指晋国上、中、下三军中的将佐,郤家的人占半数。
泰:奢泰骄恣。
⑦其身尸于朝:指公元前574年,晋厉公杀三郤(郤锜、郤犨、郤至),皆陈尸于朝。
绛(jiàng):晋故都,在今山西翼城县东南。
文言文《叔向贺贫》原文翻译及作品欣赏

《叔向贺贫》原文翻译及作品欣赏【作品介绍】《叔向贺贫》讲的是一个教育故事,它的教育意义是(叔向借晋栾氏、郤氏两大家族兴亡史)说明人应忧德之不建,不应忧货之不足。
【原文】《叔向贺贫①》出处:《国语·晋语八》叔向见韩宣子,宣子忧贫②,叔向贺之。
宣子曰:“吾有卿之名而无其实③,无以从二三子④,吾是以忧,子贺我,何故?”对曰:“昔栾武子⑤无一卒之田⑥,其宫不备其宗器⑦,宣其德行,顺其宪则⑧,使越于诸侯⑨。
诸侯亲之,戎狄怀之,以正晋国。
行刑⑩不疚(11),以免于难(12)。
及桓子(13),骄泰奢侈(14),贪欲无艺(15),略则行志(16),假贷居贿(17),宜及于难,而赖武之德(18)以没其身(19)。
及怀子(20),改桓之行,而修武之德(21),可以免于难,而离桓之罪(22),以亡于楚(23)。
夫郤昭子(24),其富半公室(25),其家半三军(26),恃其富宠(27),以泰于国(28)。
其身尸于朝(29),其宗灭于绛(30)。
不然,夫八郤(31),五大夫,三卿,其宠大矣,一朝而灭,莫之哀也,唯无德也。
今吾子(32)有栾武子之贫,吾以为能其德矣(33),是以贺。
若不忧德之不建,而患货之不足,将吊不暇(34),何贺之有?”宣子拜,稽首焉(35),曰:“起也将亡,赖子存之,非起(36)也敢专承(37)之,其自桓叔以下(38),嘉吾子之赐。
”【注释】①选自《国语》。
《国语》相传是春秋时左丘明作,二十一卷,主要记西周末年和春秋时期鲁国等国贵族的言论。
叔向,春秋晋国大夫羊舌肸(x9),字叔向。
②韩宣子:名起,是晋国的卿。
卿的爵位在公之下,大夫之上。
③实:这里指财富。
④无以从二三子:意思是家里贫穷,没有供给宾客往来的费用,不能跟晋国的卿大夫交往。
二三子,指晋国的卿大夫。
⑤栾武子:晋国的卿。
⑥无一卒之田:没有一百人所有的田亩。
古代军队编制,一百人为“卒”。
⑦宗器:祭器。
⑧宪则:法制。
⑨越:超过。
⑩刑:法,就是前边的“宪则”。
叔向贺贫读后感

叔向贺贫读后感《叔向贺贫》读后感。
《叔向贺贫》是一部以中国传统文化为背景的小说,作者是著名作家曹雪芹。
这部小说以其深刻的思想内涵和优美的文学风格而著称,被誉为中国古典文学的经典之作。
在读完这部小说后,我深受感动,对其中所蕴含的人生哲理和文化内涵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感悟。
小说以贫贱士子叔向为主角,通过他的一生经历展现了中国古代士人的风骨与情怀。
叔向虽然生活贫困,但他却心系国家民族,不忘初心,努力奋斗,最终成为一代名士。
他的坚韧不拔、忠诚正直、才华横溢,无不展现了中国古代士人的高尚品格和崇高理想。
通过叔向的一生,作者向读者展示了一个真正的士人形象,也让我们深刻体会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对于“仁义礼智信”的追求和崇尚。
在小说中,作者还通过叔向的经历,揭示了中国古代社会的种种弊端和不公,对社会风气的批判和对人性的关怀也贯穿于全书。
叔向在遭遇挫折和困境时,始终保持着一颗善良正直的心,对不公不义进行了坚决的抵制和反抗。
他的坚韧和不屈精神,让人们看到了中国古代士人对于正义和公平的追求,也让我们对于人性的光辉一面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
叔向的一生虽然充满了坎坷和挫折,但他始终保持着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理想的执着。
他用自己的一生诠释了中国古代士人的崇高情怀和高尚品格,也让我们对于人生的意义和价值有了更加深刻的思考。
在当今社会,我们也应该从叔向的一生中汲取力量,坚守初心,努力奋斗,追求真善美,为社会的进步和人类的幸福不懈奋斗。
通过阅读《叔向贺贫》,我对中国古代文化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感悟,也对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人生哲理和价值观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
这部小说不仅是一部文学作品,更是一部思想的宝库,它让我们对于人生和社会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也让我们对于中国传统文化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
我相信,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上,我会继续从这部小说中汲取力量,坚守初心,努力奋斗,追求真善美,为社会的进步和人类的幸福不懈奋斗。
2020年中考语文课外文言文阅读《叔向贺贫》练习及答案解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2题。
叔向见韩宣子,宣子忧贫,叔向贺之。
宣子曰:“吾有卿之名,而无其实,无以从二三子,吾是以忧,子贺我,何故?”对曰:“昔栾武子无一卒之田,其宫不备其宗器,宣其德行,顺其宪则,使越于诸侯。
诸侯亲之,戎狄怀之,以正晋国。
行刑不疚,以免于难。
及桓子,骄泰奢侈,贪欲无艺,略则行志,假货居.贿,宜及于难,而赖武之德以没其身。
及怀子,改桓之行,而修武之德,可以免于难,而离桓之罪,以亡.于楚。
夫郤昭子,其富半公室,其家半三军,恃其富宠,以泰于国。
其身尸于朝,其宗灭于绛。
不然,夫八郤,五大夫,三卿,其宠大矣,一朝而灭,莫之哀也,唯无德也。
今吾子有栾武子之贫,吾以为能其德矣,是以贺。
若不忧德之不建,而患货之不足,将吊不暇,何贺之有?”宣子拜,稽首焉,曰:“起也将亡赖子存之非起也敢专承之其自桓叔以下嘉吾子之赐。
”(《叔向贺贫》)昔者有馈.鱼于郑相者,郑相不受。
或谓郑相曰:“子嗜鱼,何故不受?”对曰:“吾以嗜鱼,故不受鱼。
受鱼失禄,无以食鱼;不受得禄,终身食鱼。
(节选自汉·刘向《新序·节士》)10.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戎狄怀.之怀:归服。
B.假贷居.贿居:储积。
C.以亡.于楚亡:死亡。
D.有馈.鱼于郑相者馈:赠送。
1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起也将亡/赖子存之/非起也敢专承之/其自桓叔以下嘉吾/子之赐/B.起也将亡/赖子存之非/起也敢专承之/其自桓叔以下嘉吾/子之赐/C.起也将亡/赖子存之非/起也敢专承之/其自桓叔以下/嘉吾子之赐/D.起也将亡/赖子存之/非起也敢专承之/其自桓叔以下/嘉吾子之赐/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叔向认为贫不可怕反倒值得祝贺。
当韩宣子为与叔向名位相同,却没有叔向富有而担忧时,他却表示祝贺。
B.叔向认为贫而修德可以避免灾难。
栾武子虽然不富有,但他宣传德行为他赢得了好名声,使他免于灾难。
使用叔向贺贫

叔向贺贫《叔向贺贫》一文,出自《国语·晋语》,是晋国大夫叔向劝谏执政官韩宣子的记录,历代文人、学者、政客都十分推崇,清人收入《古文观止》,是《国语》一书中传诵较多的篇目。
《国语》主要记载西周末年和春秋时期诸侯国贵族的言论。
全书共二十一卷,所记言论以晋语为最多,周、鲁、楚三国次之,齐、郑、吴、越四国又次之。
叔向,春秋时晋国大夫,羊舌氏,名肸(xī),字向。
叔向【羊舌肸】见韩宣子【韩起,晋国的正卿,爵位在公之下,大夫之上。
】,宣子忧贫,叔向贺之。
【贺其贫,非贺其忧也】宣子曰:“吾有卿之名,而无其实【财也】,无以从二三子,【没有(足够的财富)与贵族官员交往。
从,追随、交往。
二三子,指卿大夫。
】吾是以忧,子贺我何故?【问得好】”对曰:“昔栾武子【栾书,晋卿】无一卒之田【百人为一卒,一卒之田为一百顷。
栾武子为晋上卿,应有田五百顷】,其宫不备其宗器,【宗庙中缺乏祭祀用的礼器。
贫】宣【布也】其德行【德字,是一篇之纲】,顺其宪则【皆法也】,使越于诸侯【使晋国的地位超过其他诸侯国】,诸侯亲之,戎、狄怀【归向】之,以正晋国,行刑【即宪则】不疚【病也】,【栾书能依法行事,没有差错。
此其德之宣于外内者】以免于难【意思是没有遭到杀害或被迫逃亡。
栾武子曾杀晋厉公而立悼公,有弑君的罪名,因其执法公正,没有受到责难。
贫而有德者可贺】。
及桓子【栾书之子栾黡(yàn)】,骄泰奢侈,贪欲无艺【极也,限度】,略则行志,假货居贿,【忽略宪则,而行贪欲之志,贷货取利,而蓄之于家。
不贫又无德】宜及于难,【本属可忧】而赖武之德,以没其身,【赖武之贻得以善终。
武子不但能保身,且足以庇护后人,益见贫而有德者可贺】及怀子【桓子之子,栾盈也】,改桓之行,而修武之德,【改桓是贫,修武是德】可以免于难,【本属可贺】而离【同“罹”,遭也】桓之罪,以亡【奔也】于楚。
【桓子虽及身幸免,亦必遗祸于后,可见不贫而无德者可忧。
一举栾氏为证,以见贫之可贺】“夫郤【xi】昭子【郤至,晋卿】,其富半公室【公家,指国家。
《国语·晋语八叔向贺贫》阅读试题答案及翻译译文

《国语·晋语八叔向贺贫》阅读试题答案及翻译译文《国语·晋语八|叔向贺贫》阅读试题答案及翻译(译文)《国语·晋语八|叔向贺贫》阅读试题答案及翻译(译文)叔向见韩宣子①,宣子忧贫,叔向贺之。
宣子曰:“吾有卿之名,而无其实,无以从二三子,吾是以忧。
子贺我何故?”对曰:“昔栾武子无一卒之田②,其宫不备其宗器;宣其德行,顺其宪则,使越于诸侯,诸侯亲之,戎、狄怀之,以正晋国。
行刑不疚,以免于难。
及桓子③,骄泰奢侈,贪欲无艺,略则行志,假贷居贿,宜及于难;而赖武之德以没其身。
及怀子,改桓之行而修武之德,可以免于难,而离④桓之罪,以亡于楚。
谷阝昭子,其富半公室,其家半三军,恃其富宠,以泰于国。
其身尸于朝,其宗灭于绛⑤。
不然,夫八谷阝五大夫三卿,其宠大矣;一朝而灭,莫之哀也,惟无德也。
今吾子有栾武子之贫,吾以为能其德矣,是以贺。
若不忧德之不建,而患货之不足,将吊不暇,何贺之有?”宣子拜,稽首焉,曰:“起也将亡,赖子存之。
非起也敢专承之,其自桓叔⑥以下,嘉武了之赐。
”【注释】①叔向:晋国大夫。
韩宣子,名起,晋国正卿。
后文提到的谷阝昭子,也做过晋国的正卿。
②栾武子:栾书,晋国上卿。
一卒之田:一百顷土地(古称一百人为一卒),这,只是上大夫的傣禄,上卿的俸禄应为五百倾(一旅之田)。
③桓子:栾武子的儿子栾黡(yǎn)晋国大夫。
后文提到的“怀子”,即栾盈,是栾黡的儿子。
④离:通“罹”,遭受,这里有受牵连的意思。
⑤绛:晋国故都。
⑥桓叔:韩氏的祖宗。
11.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的意义,不正确的一项是()A.宣其德行,顺其宪则宣:发扬B.诸侯亲之,戎、狄怀之怀:怀念C.恃其富宠,以泰于国泰:骄恣、奢侈D.夫八谷阝五大夫三卿,其宠大矣宠:荣耀1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可以免于难,而离桓之罪B.子贺我何故公子往而臣不送徐公何能及君也C.其宫不备其宗器D.将吊不暇,何贺之有如吾之衰者,其能久存乎五亩之宅,树之以桑13.对下列短语中画横线词语意义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假贷居贿居贿:积蓄财物B.贪欲无艺无艺:没限度C.而无其实其实:他的实权D.行刑不疚不疚:无过失14.将下列语句分别编为四组,全都属于“叔向所肯定或提倡的作为”的一组是①无一卒之田②顺其宪则③行刑不疚④修武之德⑤有栾武子之贫⑥忧德之不建A.①③⑤⑥B.①②③④C.②③④⑤D.②③④⑥ 1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叔向诚心希望韩宣子不嫌贫穷并能施行栾武子那样的德行。
叔向贺贫读后感

叔向贺贫读后感《叔向贺贫》读后感。
《叔向贺贫》是一部以古代社会为背景的小说,作者通过对叔向和贺贫两位主人公的塑造,展现了古代社会的阶级固化和人性的复杂性。
这部小说让我深刻地思考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以及在不同社会阶层中的生存状态。
叔向和贺贫是两位性格迥异的主人公,他们分别代表了社会上不同阶层的人。
叔向是一个有钱有势的官员,他出身高贵,拥有丰厚的家产和权力,但他却是一个心胸狭隘、自私自利的人。
他对贺贫这个贫苦的农民毫无同情心,只顾自己的利益,甚至在贺贫最困难的时候还不忘加重他的负担。
而贺贫则是一个贫穷但善良的农民,他勤劳朴实,对他人充满同情心和善意。
他在叔向的欺凌下依然保持着善良和正直,最终得到了来自社会的认可和尊重。
通过叔向和贺贫这两个形象鲜明的角色,作者让我们看到了古代社会的阶级固化和人性的复杂性。
在这个社会中,贫富差距悬殊,贫苦的人往往处于社会的最底层,他们没有权力、没有地位,甚至连生存的权利都得不到保障。
而富有的人则可以肆意妄为,他们可以利用自己的权力和财富来压迫弱势群体,甚至不择手段地追求自己的私利。
这种社会阶级固化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不公平和不公正,让人感到无奈和悲哀。
叔向和贺贫的故事也让我深刻地思考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在这个世界上,每个人都需要与他人相处,需要与他人建立起一种互相依存的关系。
但是在这种关系中,人们往往会出现矛盾和冲突,因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利益和欲望。
在叔向和贺贫的故事中,叔向因为自己的私利而对贺贫进行了欺凌和压迫,而贺贫却依然保持着善良和正直。
这让我想到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应该是互相尊重、互相理解、互相帮助的,而不是互相利用、互相伤害。
只有这样,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才能够和谐、稳定,社会才能够进步和发展。
在这部小说中,作者通过对叔向和贺贫这两个形象鲜明的角色的塑造,让我们看到了古代社会的阶级固化和人性的复杂性。
通过这个故事,我深刻地思考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以及在不同社会阶层中的生存状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例一:从前齐国有一个人,家 里很贫穷。他整天想的就是如 何发财。一天他径直走进一家 商店,在大庭广众之下拿走一 块金子,被人抓住,问他为何 偷窃,他说:“我眼中只有金 子”。
例二:春秋时期,越国的谋士 范蠡为越王勾践灭吴立下了汗 马功劳。后移居山东定陶谋生。 以经商获巨利成为当地首富。 他周济穷困,做到了富而有德, 让人钦佩。
叔向贺贫
《国语》
韩宣子为何忧贫?
为什么叔向认为“宣子之贫可 贺” . 用第三段中最简练的语 句回答。 韩宣子接受叔向的观点了吗, 从第四段中找出答案。再说说 叔向的观点是什么?
你如何看待栾武子祖孙三代 的遭遇?
家境 行为
昔栾武子无一卒之田,其宫 不备其宗器。宫宣其德行, 顺其宪则,使越于诸侯。诸 侯亲之,戎狄怀之,以正晋 国。行刑不疚,以免于难。
你们认为这两个例子能否证 明修德很重要。和课文的两 个例子比起来哪个更好?
夫郤昭子,其富半公室,其 结局 家半三军,恃其富宠,以泰 于国,其身尸于朝,其宗灭 于绛。
贫而不修德 贫而修德 对 比 富而不修德 富而修德
从贫说起,强调修德的重要
你如何看待叔向的观点?
“富而有德,德富财茂” 做一个有德而富,富而 有德的人
现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假设老师也遇到一个问 题,你试着像叔向一样 “ 贺 ”的 形式帮我解决一下思想问题。 (在第一个空中填你的名字, 在第二个空中可填成功、挫 折、进步、忙碌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