叔向贺贫教案

合集下载

16 叔向贺贫_课件

16 叔向贺贫_课件

义务教育教科书语文九年级下册16.叔向贺贫《国语》板块:教学设计—课件简介:左丘明左丘明(约公元前502—公元前422年),姓左,名丘明(一说复姓左丘,名明,也有人说他姓丘,名明,因其父曾任左史官,故称左丘明),春秋末期鲁国人,曾任鲁国史官。

左丘明知识渊博、品德高尚,孔子曾说过:“巧言、令色、足恭,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匿怨而友其人,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

”可见孔子把他引为同道。

汉代史家司马迁称其为“鲁君子”。

《国语》又名《春秋外传》或《左氏外传》。

相传为春秋末鲁国左丘明所撰,但现代有的学者从内容判断,认为是战国时期的学者依据春秋时期各国史官记录的原始材料整理编辑而成的。

《国语》是中国最早的一部国别体史书,凡二十一卷(篇),分周、鲁、齐、晋、郑、楚、吴、越八国记事。

记事时间,起自西周中期,下迄春秋战国之交,前后约五百年。

相较《左传》,《国语》所记事件大都不相连属,且偏重记言,多通过言论反映事实,以人物间的对话刻画人物形象,有一定的文学价值。

而且,《国语》按照一定顺序分国排列,在内容上偏重于记述历史人物的言论,这是《国语》体例上最大的特点。

简介:《国语》读准字音卿( ) 卒() 狄( )桓( ) 贿() 郤( ) 绛( ) 栾( )qīng zú dí huán huì xì jiàng luán课文翻译叔向去见韩宣子,韩宣子正为贫困而发愁,叔向却向他表示祝贺。

宣子说:“我有卿大夫的名称,却没有卿大夫的财富,没有什么荣誉可以跟其他的卿大夫们交往,我正为此发愁,你却祝贺我,这是什么缘故呢?”叔向回答说:“从前栾武子没有一百顷田,家里穷得连祭祀的器具都备不齐全,可是他能够传播德行,遵循法制,名闻于诸侯各国,各诸侯国都亲近他,一些少数民族都归附他,因此使晋国安定下来,执行法度,没有弊病,因而避免了灾难。

延及桓子时,骄傲自大,奢侈无度,贪得无厌,犯法胡为,放利聚财,该当遭到祸难,但依赖他父亲栾武子的余德,才得以善终。

轶事类文言文教案

轶事类文言文教案

轶事类文言阅读技法判定1.明确轶事类文言文的范围2.轶事类文言文的重要性技法掌握1.回顾常用字词2.熟练掌握句子的翻译技巧3.真题链接,练习巩固轶事类文言文一般多以短篇故事类为主。

其特点是以时间的先后或事件的发展为主线,脉络清楚,可读性较强,趣味性也较强。

因此,阅读这类文章应该抓住时间线索来获取有关信息,即主人翁在某个时间做过什么。

考查方式以选择题居多,对故事情节以及人物心理可以通过分析推理、综合归纳的方法进行解决。

1考点呈现注意轶事类文言文一般描述的是某一件具体事情的发生发展或结局,有人物、时间、地点和事件。

命题往往从故事的情节、人物或事件的之间的关系、作者的态度及意图、故事前因和后果的推测等方面着手,着重考查学生对细节的辨认能力以及推理判断能力。

一.高频字词【岁】(1)年成:岁以大穰(2)年:盖一岁之犯死者二焉(3)每年:父母岁有裘葛之遗【如】(1)像:果如鹤戾云端如有所语(2)遵照:匠师如其言(如期进行)(3)比如:如“之”“也”等字(4)如果:如好逸而恶劳,计利而忘义(5)比得上:天时不如地利(6)把:其如土石何【于】(1)引进动作的时间、地点、范围、对象、原因:可译“在、向、到、自、从、跟、同、对、给”。

如“箕畚运于渤海之尾、战于长勺、舜发于畎亩之中、告之于帝、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于土墙凹凸处、与杭州梵天寺键一木塔、余将告于莅事者”(2)放于形容词后,表示比较,译“比、胜过”:苛政猛于虎(3)“于是”①跟现在的意思一样②“在这、从这”:吾祖死于是(4)“至于”:至于夏水襄陵【乐】2(1)以…为乐:心乐之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2)乐趣,快乐:而乐亦无穷也此乐何极(3)欢乐,快乐:游人去而禽鸟乐也(4)使…快乐:钟鼓乐之(5)享乐:死于安乐【可】(1)大约:高可二黍许(2)可以:不可久居可以一战【举】(1)成功:则事不举水利不兴矣(2)发动:举大计亦死(3)成就:死即举大名耳(4)被任用:管夷吾举于士(5)全:举世无双(6)参加:董生举进士二.特殊句式翻译(1)判断句古汉语判断句一般用名词或名词性短语对主语进行判断,不用判断动词“是”。

16.叔向贺贫

16.叔向贺贫

《叔向贺贫》导学案第一段——自学质疑第1课时【环节一】自主学习-明确目标,自学教材(35分钟)1、明确目标(1分钟)阅读熟知本课学习目标,圈划明确本节的学习内容和重难点。

2、自学教材(4——5分钟)带着学习目标独立认真朗读预习课文。

(自学指导:标清段落,用红笔标出生字词,查阅工具书,完成生字词注音。

)栾.武子()戎狄. ( ) 不疚. ( ) 居贿. ( ) 郤.昭子()稽.首 ( )3、把握基础(4分钟)登录平台-查看作业-选择微课“《叔向贺贫》基础梳理”进行学习,了解作者相关文学常识,对照订正上一题注音(用红笔改正),并完成下列填空题。

(1)背景简介《叔向贺贫》选自《》。

《国语》相传是时左丘明作,左丘明的最重要贡献在于其所著《春秋左氏传》与《国语》二书。

左氏家族世为太史,据说左丘明又与孔子一起"如周,观书于周史",故熟悉诸国史事,并深刻理解孔子思想。

所谓“文以载道”很显然,这个故事要传达的儒家的思想。

儒家强调,治理好天下,就要从修身开始,修德比聚财重要,尤其是为官者,当以德为先。

(2)人物简介叔向:晋国公族,晋武公之后,姬姓羊舌氏,名肸(xī),字叔向。

于悼公、平公、昭公、顷公任大夫,忠君为国的贤臣,在职期间,积极维护晋君。

然晋平公穷奢极欲,生活糜废,六卿强悍,励精图治,叔向预测晋国将亡。

韩宣子:晋国公族,姬姓韩氏,名起,谥宣。

韩厥之子,于悼公、平公、昭公、顷公任卿,晋国巨贪,道貌岸然的伪君子。

于前541年执政后,利用职务之便,窃国养家,为政27年不问国政,榨干公族,架空君权,致使韩氏一族富可敌国。

4、朗读课文(4—5分钟)(自学指导:自由朗读课文,注意字音与断句。

)5、疏通文意(18-20分钟)细读课文,结合课下注释翻译课文,注意下列重点实词及虚词的用法及含义。

(自学指导:词不离句,把词放到具体语境中理解词的不同含义。

)(1)解释下列实词的意思。

越.于诸侯:行刑不疚.:以正.晋国:贪欲无艺.:略.则行志:假货居贿.:赖.武之德:以没.其身:修.武之德:以泰.于国:能其德.矣:将吊.不暇:稽首..:..:也敢专承嘉.吾子之赐:赞美,感激(2)找出句中通假字并加以解释。

16 叔向贺贫_教案

16 叔向贺贫_教案
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教学设计-教案-16 叔向贺贫
16. 叔向贺贫
教学目标
1. 积累并掌握文中常见的文言字词和句式,疏通文意。 2. 概括文章大意,理解并掌握文章的中心论点及论证方法。 3. 能结合自己熟悉的事例来理解并阐发文章的中心论点。
教学重点
在把握文意的基础上,了解文中人物的关系,结合注解和上下文,再来理解 较难的词语和句子。
五、作业
1. 课后精读课文,思考问题: (1)叔向向谁贺贫? (2)叔向为什么要贺贫呢? (3)叔向是怎么“贺”贫的呢? 2. 完成课后的“思考与练习二”。
第二课时
一、检查作业,复习旧知
1. 同桌间相互检查课后的“思考与练习二”。教师释疑。 2. 齐读课文。
二、带着问题,精读课文 1. 教师出示上节课遗留的问题: (1)叔向向谁贺贫?
三、朗读课文,扫除字词障碍 1. 自由默读课文,借助工具书或课下注释,读通读顺,把不理解的字、词、句 用符号标识出来。 2. 学生分组探究,自主扫除障碍。 3. 以组为单位汇总疑惑点,教师引导解决。
2
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教学设计-教案-16 叔向贺贫
四、再读课文,疏通课文大意 1. 指名读课文,并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大意。 2. 小组合作,展开合作译文活动。 3. 小组汇报,教师读文言文句子,小组派代表说翻译。
《国语》又名《春秋外传》或《左氏外传》。相传为春秋末鲁国左丘明所撰, 但现代有的学者从内容判断,认为是战国时期的学者依据春秋时期各国史官记录 的原始材料整理编辑而成的。《国语》是中国最早的一部国别体史书,凡二十一 卷(篇),分周、鲁、齐、晋、郑、楚、吴、越八国记事。记事时间,起自西周 中期,下迄春秋战国之交,前后约五百年。相较《左传》,《国语》所记事件大都 不相连属,且偏重记言,往往通过言论反映事实,以人物间的对话刻画人物形象, 具有一定的文学价值。而且,《国语》按照一定顺序分国排列,在内容上偏重于 记述历史人物的言论,这是《国语》体例上最大的特点。

2019年语文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16课《叔向贺贫》ppt课件

2019年语文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16课《叔向贺贫》ppt课件
他依仗自己的财产和势力,就在国内非常奢侈;
其身尸于朝,其宗灭于绛。
最后他的尸体摆在朝堂(示众),他的宗族在绛这个 地方被灭掉了。
不然,夫八郤,五大夫三卿,其宠大矣,
如果不是这样的话,郤氏八个人,其中五个大夫, 三个卿,他们的势力够大了,
一朝而灭,莫之哀也,唯无德也。
可是一旦被消灭,没有人同情他们,只是因为没 有德行的缘故啊。
今吾子有栾武子之贫,吾以为能其德矣,是以贺。
现在你有栾武子的清贫,我认为你能够行他的道德了, 所以表示祝贺。
若不忧德之不建,而患货之不足,
如果你不忧虑道德的不曾建树,却担心财富不足,
将吊不暇,何贺之有?”
要表示哀悼还来不及,哪里还会祝贺你呢?"
宣子拜稽首焉,曰:“起也将亡,赖子存之。
宣子于是下拜,并叩头说:"我正在趋向灭贫

关于作者
关于《国语》的作者是一个颇具争议 的问题。自古至今学界多有争论,现 在还没有形成定论。司马迁最早提到 《国语》的作者是左丘明,其后班固、 刘知几等都认为是左丘明所著,还把 《国语》称为《春秋外传》。普遍看 法是,《国语》是战国初期一些熟悉 各国历史的人,根据当时周朝王室和 各诸侯国的史料,经过整理加工汇编 而成。
整体感知
一、疏通文义 叔向见韩宣子,宣子忧贫,叔向贺之。
叔向去见韩宣子,宣子正为贫困而发愁, 叔向却向他表示祝贺。
宣子曰:“吾有卿之名,而无其实,无以从二三子, 吾是以忧,子贺我何故?”
宣子说:“我只有晋卿的虚名,却没有卿所应得的财富, 没有什么可以和卿大夫们交往的,我因此发愁,你却祝贺 我,这是什么缘故呢?"
对曰:“昔栾武子无一卒之田,其宫不备其宗器。
叔向回答说:“从前栾武子没有百顷田产,他的居室里没 有(齐全的)祭器;

叔向贺贫课件

叔向贺贫课件
宣子拜,稽首焉,曰:“起也将亡,赖子存之,非起也敢专承之,其自桓叔以下,嘉吾子 之赐。”
行刑不疚(jiù) 栾武子(luán) 恃(shì) 绛(jiàng) 假贷居贿(huì)
翻译课文
第一段
原文:叔向见韩宣子,宣 子 忧 贫,叔 向 贺 之。 宣 子 曰:
“吾有卿之名,而无其实,无以从二三子,吾是以忧,子贺我,何 故? ” 注释:
叔向:春秋时晋国大夫羊舌肸(xī),字叔向。
韩宣子:名起,晋国的卿。卿的爵位在公之下,大夫之上。
实:这里指财富。
无以从二三子:意思是没有什么可以拿来跟其他卿大夫们交往的。
二三子,诸君。这里指诸卿大夫。
原文:叔向见韩宣子,宣 子 忧 贫,叔 向 贺 之。 宣 子 曰:
“吾有卿之名,而无其实,无以从二三子,吾是以忧,子贺我,何 故? ”
人物 栾武子
遭遇
诸侯亲之,戎狄怀之,以正晋国。 以免于难。
栾桓子
宜及于难
原因
宣其德行,顺其宪则; 行刑不疚。
骄泰奢侈,贪欲无艺, 略则行志,假贷居贿; 而赖武之德以没其身。
栾怀子
可以免于难;亡于楚。
离桓之罪
郤昭子
其身尸于朝,其宗灭于绛。
恃其富宠,以泰于国。
唯无德也
总结
贫而有德,推行其美德,争取民心,才可以保护自身及其家族,才 能免却灾祸;反之,富而无德,骄泰奢侈,贪欲无艺,必有灭顶、灭族 之灾祸临头。为了说明这个哲理,叔向引用了栾武子和郤昭子两家的兴 亡史来类比,点出贺贫的原因。并进一步指出,如果不建立德行而忧贫, 则不但不可贺,反而是要哀怜的。
2.第一段塑造人物形象主要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有什么作用?
本题运用语言描写法。通过叔向与韩宣子的对话可 知,韩宣子忧贫,叔向贺贫,由此引发韩宣子的疑问, 引起下文,同时也表现出两种不同的心态。

叔向贺贫课件

叔向贺贫课件

叔向贺贫课件叔向贺贫课件在现代教育中,电子课件已经成为教学的重要工具之一。

它通过图文、音频、视频等多种形式,将知识呈现给学生,提高了教学效果。

然而,有一种特殊的电子课件,它并不是为了教学,而是为了帮助贫困地区的学生获取教育资源。

这就是叔向贺贫课件。

叔向贺贫课件是由中国一位叫叔向的教育工作者发起的公益项目。

他深知贫困地区的学生面临着教育资源匮乏的问题,很多孩子甚至没有机会接触到电子课件这种现代教学工具。

于是,他决定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将电子课件制作成可在没有网络的条件下使用的形式,送到贫困地区的学校。

叔向贺贫课件的制作过程并不简单。

首先,他需要收集各个学科的教学内容,包括文字、图片、音频和视频等。

然后,他将这些内容进行整理和编辑,制作成电子课件。

为了适应贫困地区学校的条件,他还需要将课件制作成可以离线使用的形式,以便学生在没有网络的情况下也能够学习。

叔向贺贫课件不仅仅是简单的课件制作,它还涉及到对教育资源的调研和筹集。

叔向会定期前往贫困地区的学校,了解他们的教学需求和资源缺乏情况。

同时,他也会通过社交媒体和公益机构等途径,募集资金和物资,用于制作和送达课件。

这样,他就能够确保贫困地区的学生能够得到他们所需的教育资源。

叔向贺贫课件的影响是深远的。

通过这个项目,贫困地区的学生不再受制于教育资源的匮乏,他们可以通过电子课件接触到更丰富的知识和教学内容。

这不仅提高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还为他们的未来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除了对学生的影响,叔向贺贫课件还对教师的教学工作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教师可以利用这些课件,丰富自己的教学内容,提高教学质量。

同时,他们也可以通过课件的制作过程,学习到更多的教学技能和方法,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

这样,整个教育体系都会受益于叔向贺贫课件这个项目。

叔向贺贫课件的成功离不开社会的支持和参与。

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教育资源的重要性,他们积极参与到这个项目中,提供资金、物资和技术支持。

叔向贺贫优质实用课件

叔向贺贫优质实用课件
古义 古代军队编制,春秋时百人为一卒。 无一卒之田 今义 士兵。 古义 宣扬,传播。 今义 超越 跨越。 使越于诸侯
②古今异义
行刑不疚 古义 病。 今义 负疚,内疚。 今义 与真相对。 假贷居贿 古义 借。 今义 死亡。 古义 逃亡。 以亡于楚 古义 周制,诸侯大国三军编制。 其家半三军 今义 指海、陆、空军。
可是一旦被消灭,没有人同情他们, 只是因为没有德行的缘故啊。
今吾子有栾武子之贫,吾以为能其德矣,是以贺。
现在你有栾武子的清贫,我认为你能够行 他的道德了,所以表示祝贺。
若不忧德之不建,而患货之不足,
如果你不忧虑道德的不曾建树,却担心 财富不足,
将吊不暇,何贺之有?”
要表示哀悼还来不及,哪里还会祝贺你呢?"
《国语》是中国最早的一部国别体著作。 记录了周朝王室和鲁国、齐国、晋国、郑国、 楚国、吴国、越国等诸侯国的历史。上起周 穆王西征犬戎(约前947年),下至智伯被 灭(前453年)。 《国语》按照一定顺序分国排列,在内 容上偏重于记述历史人物的言论。这是国语 体例上最大的特点。
关于《国语》的作者是一个颇具争议的 问题。自古至今学界多有争论,现在还没有 形成定论。司马迁最早提到《国语》的作者 是左丘明,其后班固、刘知几等都认为是左 丘明所著,还把《国语》称为《春秋外传》。 但是在晋朝以后,许多学者都怀疑《国语》 不是左丘明所著。直到现在,学界仍然争论 不休,一般都否认左丘明是《国语》的作者, 但是缺少确凿的证据。普遍看法是,《国语》 是战国初期一些熟悉各国历史的人,根据当 时周朝王室和各诸侯国的史料,经过整理加 工汇编而成。
叔向贺贫
《国 语》
导入
这世上做发财梦的为数不少,可希望自 己贫穷的恐怕没一个。我不敢说贫穷是万恶 之源,但我知道贫穷确实让很多人过得不爽。 因为贫穷而无钱治病,因为贫穷而上不起学, 因为贫穷而了无生趣……贫穷,实在不是什 么好事。但竟有祝贺贫穷的人,今天就让咱 们学习这篇《叔向贺贫》。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叔向贺贫》教案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国语》。

2、有语气地朗读课文。

3、初步认识俭以养德,德以持身的重要性。

二、教学重点:
1、了解《国语》。

2、能通顺地朗读课文。

三、教学难点:
有语气地朗读课文。

四、教学手段:多媒体
五、教学过程:
《国语》的作者,但是缺少确凿的证据。

普遍看法是,《国语》是战国初期一些熟悉各国历史的人,根据当时周朝王室和各诸侯国的史料,经过整理加工汇编而成。

2、生字:卿( ) 卒( ) 狄( ) 桓( ) 贿( ) 郤( ) 绛( ) 稽( ) (四)朗读课文:1、听课文朗读录音。

2、指名学生朗读课文。

(五)串讲第一段:叔向见韩宣子,宣子忧贫,叔向贺之。

叔向去见韩宣子,宣子正为贫困而发愁,叔向却向他表示祝贺。

(六)小结:贫穷并不可怕,可怕的是贫穷带给人们的种种心理问题。

很多人没有认识到的是,贫穷其实是一所最好的学校,通过克服贫穷,我们可以学到很多东西。

很多的伟大人物正是从贫困中成长起来的。

只有弱者才会被贫穷吓倒,而强者总是对贫穷充满了感恩。

(七)布置作业:P162.一
学生自由读书,查字典学生多种形式朗读课文。

学生课前查找课文翻译,课上分小组交流,教师补充、
订正
六、板书设计:
二十五、叔向贺贫
《国语》
在中国古代汉语中,贫穷两字是分开解释的:
贫指的是没有钱的意思。

穷指的是没有官爵的意思。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1、掌握文中重点文言词语的意义和用法。

2、体会本文逐层说理、对比论证的特点。

3、认识俭以养德,德以持身的重要性。

二、教学重点:1、根据注释、工具书翻译课文。

1、了解本文要表达的观点。

三、教学难点:掌握文中重点文言词语的意义和用法。

四、教学手段:多媒体
诸侯各国。

诸侯亲之,戎、狄怀之,以正晋国。

正:使---合乎正道。

诸侯亲近他,戎、狄归附他,这样他使晋国行事合乎正道。

行刑不疚,以免于难。

依法而行,没有弊病,因此避免了祸患。

及桓子,骄泰奢侈,贪欲无艺,等传到桓子时,他骄慢放纵,奢侈无度,贪得无厌,略则行志,假贷居贿,宜及于难。

忽略法制,任意行事,囤积财物,从而取利,应当遭到祸难。

而赖武之德,以没其身。

但是依靠栾武子的德望,(因幸免于难)终其一生。

及怀子,改桓之行,传到怀子时,他不学习他父亲桓子的行为,
而修武之德,可以免于难。

学习他祖父栾武子的德行,本来可以凭这一点免除灾难。

而离桓之罪,以亡于楚。

可是因受到桓子的罪恶的连累而遭罪,终于逃亡到楚国。

夫郤昭子,其富半公室,其家半三军,那个郤昭子,他的财富抵得过半个晋国,他家里的佣人抵得过三军的一半,恃其富宠,以泰于国;恃:依仗。

泰:过分。

他依仗自己的财产和势力,就在国内非常奢侈;其身尸于朝,其宗灭于绛。

其身尸于朝,其宗灭于绛。

最后他的尸体摆在朝堂(示众) ,他的宗族在绛这个地方被灭掉了。

不然,夫八郤,五大夫三卿,其宠大矣,如果不是这样的话,郤氏八个人,其中五个大夫,三个卿,他们的势力够大了,一朝而灭,莫之哀也,唯无德也。

可是一旦被消灭,没有人同情他们,只是因为没有德行的缘故啊。

今吾子有栾武子之贫,吾以为能其德矣,是以贺。

现在你有栾武子的清贫,我认为你能够行他的道德5
[此处图片未下载成功]
了,所以表示祝贺。

若不忧德之不建,而患货之不足,如果你不忧虑道德的不曾建树,却担心财富不足,将吊不暇,何贺之有?”要表示哀悼还来不及,哪里还会祝贺你呢?
(四)串讲第三段:宣子拜稽首焉,曰:“起也将亡,赖子存之。

宣子于是下拜,并叩头说:"我正在趋向灭亡的时候,全靠你拯救了我。

非起也敢专承之,其自桓叔以下,嘉吾子之赐。


不仅我本人独自承受(你的教诲) ,自先祖桓叔以后的子孙,都会感激你的恩德。

(五)思考、讨论:1、提炼本文的中心论点。

应该“忧德之不建”,而不应“患货之不足”。

2、贫穷本不是好事,叔向向韩宣子贺贫的意图是什么,他是怎样用事例说明自己的观点的?叔向向韩宣子贺贫的意图是说明问题的关键不在于贫富,而在于有没有德行。

人应该俭以养德,德以持身,不要片面地追求物质享受。

叔向结合晋国的栾氏和郤氏两大家族的兴衰史,从正反两个方面用事例阐述了应该“忧德之不建”,而不应该“患货之不足”的观点,认为贪欲无尽、骄泰奢侈将导致大祸临头,而勤于修德、安于贫穷则可保身长久平安。

3、从做人的角度谈谈自己获得的体会。

(六)小结:本文记录了叔向和韩宣子之间的一段对话,说明了一个很深刻的道理:人应该俭以养德,德以持身,不要片面地追求物质享受。

(七)布置作业:预习
六、板书设计:
二十五、叔向贺贫
《国语》
应该“忧德之不建”栾氏正反
不应“患货之不足”郤氏对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