错题本分析及对策

错题本分析及对策
错题本分析及对策

错题本分析及对策|

《错题本》上的常见错误类型及改正方法

(一)不会的题

这类题,主要表现在智力因素培养方面,一般出自知识结构性错误,重做几遍错题是十分必要的,至于具体是几遍这要视你自己对错题的把握的熟练程度而定。

知识结构性错误是我们在初步学习时,没有建立起自身知识结构体系,或者在建立自身知识结构体系时存在了一些漏洞与错误认识。只有通过重做错题,并认真分析错误原因,归纳总结方法才能把这个漏洞补上,这个纠错总结反思的过程一般一道题用15分钟左右的时间,就可取得后来错误重复出现要花上几个小时的才能取得的收益,就可以补全我们的知识结构体系,锻炼我们的思维能力。如果不及时纠错与总结反思,有些知识结构性错误会一直存在并且成为以后学习的障碍。这类知识结构性错误主要有以下三类:

1、概念不清:

这类问题包括知识点凌乱,知识结构散漫,记忆理解不深刻,题目容易混淆,压得学生思想包袱沉重。处于不同学习层次的同学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加强训练和记忆,培养自己的宏观思维方式,因人而异地确定自己的学习目标、步骤和解决问题的方案,并且有效地进行目标时间管理和知识结构体系的建立。

2、不能迁移:

这类问题的产生的原因是因为学生仅仅是依葫芦画瓢而没有真正掌握每一种题型的解题思路或技巧;或处理问题的方式过于死板,虽然知道该题涉及到的知识点,但是却不知从哪里开始无从下手,缺乏解题思路完整的探索过程。其实无论是哪一类题型,都有解题的一般思路和普遍方法,只要读题仔细抓住某一题型的个体特点,就能顺利将题解出。加强训练,假以时日便能培养自己举一反三能力,增进解题的灵活性与变通力,并且随时都能够有所感悟,学习就是一种感悟,通过思考有所“悟”使自己的思维能力得到提高。

3、不会应用:

这类问题往往是因为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较为浅薄单一,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也不知道该知识点和其它知识点的联系。当使用障眼法,把曾经解答过的题变换某些条件,移植一种情景时,就会产生似曾相识的感觉,不再细辨其中的异同,自然会被条件搞昏头。究其原因主要还是对某些知识缺乏灵活运用,不能融会贯通,同时缺乏理论联系实际。要针对试题涉及的知识点及内容认真地加以复习巩固,多观察和了解日常生活现象,做操作题时多与理论相联系,加强典型题与日常生活应用训练,多做试题分析。这样可以有效地培养和训练自己的发散思维能力、观察能力和逆向思维能力。

(二)模棱两可

对于模棱两可似是而非的错题,通过分析,可以发现是把公式给弄混淆了?还是把公式给用错了?是理解错了?还是记忆错了?通过训练可以有效地增进智力因素。这类错误主要有以下四类:

1、概念模糊:

这类问题往往是一点就通,容易被人忽视。比如巧妙设置在题中的隐含条件、限制条件和关键词语等等这类问题,往往一点就破,一般会认为自己是弄懂了的,只是没有发现而已,实际上是概念模糊。有的则是自身知识结构体系脉络不清,以致给出错误答案。加强概念和基础知识的训练和巩固,多做典型题型是解决这类错误的方法之一。

2、记忆模糊:

这类问题主要是对概念和原理等的理解过于浅显,或记得不牢,或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当问题交织在一起时,便分辨不清,导致答题时似是而非。当问题成堆时,面对题海便会显得迷茫、不知所措、甚至于无精打彩,以至于懈怠下去。攻克这类问题主要就是解决理解和记忆,并要拓展知识的运用。

3、联系模糊:

这类问题主要是对题目分析不到位,对已知和未知的联系分析不明确,不会联想和推理。

4、方法模糊:

这类问题主要是平时缺乏方法训练,对题目的常规解法和特殊解法缺乏自己的归纳总结。一上场,脑袋一片空白,想不出有任何解法。

(三)懂的会的仍然错

这主要表现在非智力因素培养方面,这类问题最容易被人忽视,常常会自以为是地认为下次注意就行了,自己是不会再犯这个错误的,然而,往往却事与愿违,又重复犯相同的错误了。所以一定要找出问题所在,把问题消灭掉。这类错误主要有以下三类:

1、顾此失彼:

考题中涉及的知识点稍多一点,过程稍复杂一些,大脑就运转不过来,顾头不顾尾。这主要缘于典型题做得不够,做得不精,做题的难度系数也较低,并对教材中的观点、基本原理和基本概念等理解得不深不透。

2、审题错误:

还没看清条件就急忙解题,可能是观察得不够仔细,判断得不够准确,也可能是考试策略不当,或是心理心态不稳,还可能是缘于外界的干扰刺激,更有可能是平时练习不到位,仅仅是为了完成作业而作业,或做题缺乏针对性,成天盲目做题,忽略了做完题后的回顾和反思,以及平时就缺乏慢审题快解题的训练,另外,还要养成工整迅速的书写习惯,以及做完题后进行回顾和总结的习惯,这对增强自己的审题和解题能力很有帮助。

3、依葫芦画瓢:

学习比较死板和机械,看到题目仿佛见过,就照着平时的解法依葫芦画瓢。结果,题目发生了条件改变导致原来的解法并不适宜该题目。归根结底还是缺乏审题训练和思路探索训练。

(四)考试策略失当

这主要表现在非智力因素培养方面,首先要认识清楚自己是思路不清还是思路受到了干扰。比如遇到复杂一些的考题,便心生恐惧,头脑发懵以至造成失误,或缺乏答题的时间观念。面对比较有把握的考题也自我怀疑,答题时犹豫不决,这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强化不良的考试情绪,干扰解题的思路。这类错误主要有以下四类:

1、考场时间分配不合理:

平时没有从心理上把练习和考试作为正式考试来对待,没有把一般性的考试作为训练考试时间分配的练兵场,导致正式考试时虎头蛇尾,眼睁睁看着自己熟悉的题却没有时间下手。

2、紧张现象:

答案就在嘴边盘旋,但就是写不出来。这与心理紧张、心态失衡有关。在答题时要从容不迫沉着冷静,这需要平时加强非智力因素方面的训练和培养。

3、畏难现象:

见到生题或难题便心烦意乱,乱了方寸。这与心理应激反应有关,破坏了考试竞技场上应有的状态,平时就要克服急躁心理,化解不良情绪,提高自信心,消除烦躁不安、焦虑紧张的心态,做到心平气和情绪稳定。这也需要平时加强非智力因素方面的训练和培养。

4、考前失眠:

表现在考场上无法集中精力,逻辑思维混乱,反应迟钝,计算失误。主要缘于压力过大、始终处于焦虑状态。这同样需要平时加强非智力因素方面的训练和培养。比如,平时就要多进行心理心态的调整和引导,培养和提高自己的心理素质,达到心理稳定从容不迫。此外,当不幸处于焦虑状态时,可以问一问自己:“我焦虑的是什么?”“这种焦虑对结果有帮助吗?”“有哪些方法可以解决?”除了学习一些消除紧张的办法还要学会暗示自己“我会有办法解决!”

(五)粗心大意错

这主要表现在非智力因素培养方面,由于马虎出错导致丢分是一个普遍存在的现象,于是大家往往就变得心安理得,还会原谅自己:“这些题我都会做,就是粗心否则就是满分了,我今后要注意改。”说说能改吗?还要找找粗心的原因。学习中常见的粗心或马虎行为原因主要有以下七类:

1、看错:

看错题这种行为产生的原因主要与人的瞬时记忆有关。有的人视觉成像反应稍慢,他的学习类型可能不属于视觉类型,而他又看得太快而不够细致,因此前面的信息在大脑中还未形成稳定的状态时,后面的信息又进来了,于是导致把题看错,解决这一行为就是放慢看题速度,也就是俗话所说的“看仔细点”。有的人则可能是与自身的短时记忆容量有关,人的短时记忆容量一般为5至7,如果一个人的短时记忆容量为5,即他一次瞬间只能记住5个单词或数字之类的东西,当他想一次瞬间记住7个时,就会出现记忆错误,从而就会发生看错了的现象,解决这一看错行为可以通过平时训练来达到,最简单的办法是在上学或放学的路上用瞥一眼方式去记路边的汽车牌照,也可以运用瞥一眼的方式去记一组数字或符号或英语单词,以提高自己的短时记忆容量,增强记忆力。

2、抄错:

普遍把草稿纸上的正确答案抄到答卷上出错或抄漏是最冤枉的一种丢分。这一抄错行为的产生除了与瞬时记忆有关外,还与人的过忆过程有关,抄写包括边看边

记和边回忆边写两个过程,你可能没有看错,但你却写错了,为什么呢?因为人们在回忆时,总是会把后面位置的字与前面位置的字颠倒,在你说话或背诵时也会出现这种前后位置颠倒的情况。解决这一行为的办法就是进行大量的快速抄写行为训练,提高大脑的纠错能力。另一个原因还与人的记忆缓存有关,举个例来说,有的人可以在别人念下一句时,继续写完上一句,有的人却比较困难,这也需要通过经常的听写行为训练来加以解决。

3、算错:

计算时出错。这主要反映出平时的练习少了,没有养成自动化答题技能,没有形成稳固的肌肉记忆方式。大家知道骑自行车不倒,靠的就是肌肉记忆反应,在急刹车时的也是肌肉记忆反应,如果要等到大脑来指挥的话,车祸就已经发生了。肌肉记忆方式可以有效地减轻我们大脑的负担,让我们的大脑去想更加复杂的问题。也有可能是我们平时在草稿纸上演算就不注意整洁,乱七八糟,缺乏规范化的训练,于是算错也就成了一件“很正常”的事了。

4、写错:

比如,明明是大于号却偏偏写成了小于号,此外还有正负号、小数点、字、词或字母、符号等等的书写出错,这就需要首先从心理上、从思想意识上看清符号,比如:正负号的有无,准确地记住小数点的位置;另一原因是肌肉记忆出现偏差,解决这一书写出错行为可以采用双人训练的方法,一人快速念,一人快速写,加强肌肉记忆训练。

这4类错误的修正是最容易取得成效的,只需稍加训练即可。

5、想错:

即判断出错,导致此错误发生的一个原因是知识掌握得不牢,相似知识点之间发生了混淆,出现判断失误。另一个原因属于想当然失误,即没有注意到题型的条件已经发生了改变,从而落入了出题人设下的陷阱。

6、跳步:

以为自己明白了,或害怕答题速度跟不上,不写出相关步骤,结果发生了错误。首先是要符合答题规范,其次是你明白了,阅卷人明白吗?所以关键信息绝对不能跳步。7、没有完全按要求答题:

这与跳步答题的错误相似,不同之处在于这类题是有明确要求的,当你随意忽略时,失误就在所难免。

要找准失误的原因,对症下药,才能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讲究有的放矢,有目的的进行改错和学习,杰哥温馨提示。同样,改进自己的学习行为可以有效地调整自己的学习状态。通过对错题本中的错误类型进行分析,抓住主要问题,确立自己的近期的学习目标,将错误逐一消灭掉,就能有效地提高成绩,更重要的是,还可以有效地提升自己的学习境界,培养自己的综合素质及能力。

1、只要朝着一个方向努力,一切都会变得得心应手。20.6.246.24.202019:0819:08:09Jun -2019:08

2、心不清则无以见道,志不确则无以定功。二〇二〇年六月二十四日2020年6月24日星期三

3、有勇气承担命运这才是英雄好汉。19:086.24.202019:086.24.202019:0819:08:096.24.202019:086.24.2020

4、与肝胆人共事,无字句处读书。6.24.20206.24.202019:0819:0819:08:0919:08:09

5、阅读使人充实,会谈使人敏捷,写作使人精确。Wednesday, June 24, 2020June 20Wednesday, June 24,

20206/24/2020 6、最大的骄傲于最大的自卑都表示心灵的最软弱无力。7时8分7时8分24-Jun -206.24.2020

7、自知之明是最难得的知识。20.6.2420.6.2420.6.24。2020年6月24日星期三二〇二〇年六月二十四日

8、勇气通往天堂,怯懦通往地狱。19:0819:08:096.24.2020Wednesday, June 24, 2020 亲爱的用户:

春去春又回,新桃换旧符。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在

这醉人芬芳的季节,愿你生活像春天一样阳光,心情像桃

花一样美丽,感谢你的阅读。

(完整版)第4单元比的认识综合练习题及答案

第7课时 综合练习 1. 填一填。 (1)小丽练习打字,5分钟打了250个字,字数与时间的比是( ),比值是( ),这个比值表示的是( )。 (2)买5个足球花了120元,总价钱与球的个数的比是( ),比值是( ),这个比值表示的是( )。 (3)3 7 =( )∶( ) (4)把一批零件按2∶3分给甲、乙两个工人加工,甲加工这批零件的( ),乙加工这批零件的( )。 (5)20克糖完全溶解在180克水中,糖与糖水的质量比是( )。 (6)甲、乙两数的和是30,甲数与乙数的比是1∶5,甲数是( )。 2. 判一判。 (1)比的前项和后项都乘以2,比值不变。( ) (2)化简12∶6的比值是2∶1。( ) (3)某次足球比赛,甲、乙两队的得分比是4∶2,这个比可以化简成2∶1。( ) (4) 除法运算可以写成比的形式。( ) 3. 一个圆的半径是另一个圆的半径的2 3,这两个圆的半径比是( ),周长比是( ),面 积比是( )。 重点难点,一网打尽。 4. 一种农药,在使用时要将它用水稀释,规定农药与水的体积比在1∶200~1∶300。 (1)现有150毫升的农药,至少要加多少升水? (2)在10升的水里,最多可以加多少毫升农药? (3)在10毫升的农药,可以加多少毫升的水? 5. 一个长方形的长与宽的比是5∶4,周长是162 cm ,这个长方形的长和宽各是多少厘米?

6. 明珠花苑小学语文教师的人数占教师总人数的27,数学教师的人数占教师总人数的3 10,艺 术教师的人数占教师总人数的1 5,语文教师、数学教师与艺术教师的人数比是多少?如果学 校艺术教师有28人,那么语文教师和数学教师各有多少人? 举一反三,应用创新,方能一显身手! 7. 甲、乙两车从东、西两站同时相对开出,2小时后甲车到达两站的中点,此时甲、乙两车所行驶的路程之比为5∶3,乙车离东站还有140千米。东、西两站相距多少千米?

比的认识 易错题专项训练 (15)

比的认识 易错题专项训练 1. 某校男教师与女教师人数的比是3:5,男教师占全校教师人数的( ) ( ) ,女教师比男教师人数多( )% 2. 男生与女生人数比是5:4,男生人数相当于女生人数的() ();男生人数相当于 女生人数的( )%。 3. 甲乙两数的比是11:9,甲数占甲、乙两数和的)() (,乙数占甲、乙两数和的 )() (。 4. 一批产品,合格产品与不合格产品的比是4:1,这批产品的不合格率是( ) 5. 甲数与乙数的比是3:4,甲数就是乙数的34 。( ) 6. 六年级男生与女生人数的比是3﹕2,下面说法错误的是( )。 A 、男生是女生的1.5倍B 、女生占全班人数的5 2 C 、男生比女生多5 1 D 、女生与男生人数的比是2﹕3 7. 竞赛中获奖人数和未获奖人数的比是2:3获奖人数和未获奖人数分别是竞赛总人数的百分之几? 8. A :B=4:5,那么A 是B 的( )%,A 比B 少( )% 9. 甲乙两数的比是3:5,甲数是乙数的( )%,乙数是甲数的( )%,甲数与两数和的比是( )。 10. 如果科技书和文艺书的本数的比是2:7,那么( )的本数是( ) 的本数的2 9 。

11. 鸡的只数与鸭的只数比是4:7。(1)鸡的只数是鸭的只数的() ()。(2)鸭 的只数是鸡鸭总数的() ()。(3)鸭的只数是鸡的只数的( )倍。 12. 小红看一本书,已经看的页数与未看的页数的比是5:3。(1)已看的页 数占未看页数的()()。(2)未看页数占已看页数的()()。(3)已看页数占全书 页数的()()。(4)未看的页数占全书页数的()()。 13. 男工与女工的人数比是6:7,如果男工调走一半,这时男工与女工人数 比是多少? 14. 甲的岁数和乙的岁数比是4:5,甲的岁数是乙的百分之几? 15. 甲数与乙数的比是7:3,乙数除以甲数的商是( ),甲数占两数和的 ( )%. 16. 育才小学男生与女生的人数比是3:4,男生与全校人数比是多少? 17. 大牛和小牛的头数比是4:5,表示大牛比小牛少1 4 ?( ) 18. 男生和女生人数的比是5:2,男生人数是女生人数的()(),也就是( )%, 女生人数是男生人数的()(),也就是( )% 19. 甲数与乙数的比是 4:3,甲数比乙数多) ( )( ,乙数比甲数少) () (,甲数占两数和的) ()( 。 20. 如果A:B=37 :5 7 ,那么A 比B 少40%。 ( ) 21. 加工一批零件,按2:3:5分配个甲、乙、丙三人加工。甲完成这批零件 的( ),乙完成这批零件的( ),丙完成这批零件的( )。

试卷分析表评语

这份试卷难易适中,从题量和时间安排上来说题量不是很大. 所考内容深入浅出地将教材中的全部内容展现在学生的试卷中,并注重考查学生活学活用的数学能力 从卷面情况来看,命题基本上符合本课程的教学要求。整个试题可以说全面考查了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全面考查学生对教材中的基础知识掌握情况、基本技能的形成情况及对数学知识的灵活应用能力。把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实际应用融于试卷之中,基本做到不出偏题、怪题、过难的题,紧密联系生活实际,更好地增强学生学数学、用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多关注差生,用耐心加鼓励的方法对症下药,多抓基础。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对他们因材施教,从而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 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培养学生从多方面、多角度去思考,把所学的知识应用于实际中。教育他们要灵活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试卷分析 本次期末测试卷基本上把握住了教材的内容,难易适度,既注重对学生基础知识的考察,又注重对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培养.试题活.想。 2、存在的几个问题: 1、整体上看,学生书写的不够规范,不够整洁。 2、有的学生逻辑思维能力不够,分析判断能力差。 3.学生不会审题,不理解题意。 4.有些题型训练不到位,学生失误多。 13501 从卷面情况来看,命题基本上符合本课程的教学要求。整个试题可以说全面考查了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全面考查学生对教材中的基础知识掌握情况、基本技能的形成情况及对数学知识的灵活应用能力。把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实际应用融于试卷之中,基本做到不出偏题、怪题、过难的题,紧密联系生活实际,更好地增强学生学数学、用数学的兴趣和信心。从成绩分布图可以看出本班的优秀率和及格率都比较高,充分的肯定了教师的教学方法和本班学生的学习能力。

质量管理中常用的统计分析方法[详细]

质量管理中常用的统计分析方法 控制图:用来对过程状态进行监控,并可度量、诊断和改进过程状态. 直方图:是以一组无间隔的直条图表现频数分布特征的统计图,能够直观地显示出数据的分布情况. 排列图:又叫帕累托图,它是将各个项目产生的影响从最主要到最次要的顺序进行排列的一种工具.可用其区分影响产品质量的主要、次要、一般问题,找出影响产品质量的主要因素,识别进行质量改进的机会. 散布图: 以点的分布反映变量之间相关情况,是用来发现和显示两组数据之间相关关系的类型和程度,或确认其预期关系的一种示图工具. 工序能力指数(CPK):分析工序能力满足质量标准、工艺规范的程度. 频数分析:形成观测量中变量不同水平的分布情况表. 描述统计量分析:如平均值、最大值、最小值、范围、方差等,了解过程的一些总体特征. 相关分析:研究变量之间关系的密切程度,并且假设变量都是随机变动的,不分主次,处于同等地位. 回归分析:分析变量之间的相互关系. H0:差值的总体中位数为0; H1:差值的总体中位数不为0;检验水准为0.05. 子组频数与子组大小 关于子组频数或子组大小,无法制定通用的规则.子组频数可能决定于取样和分析样本的费用,而子组大小则可能决定于一些实际的考虑. 例如,低频率长间隔抽取的大子组,可以更准确地检测出过程平均中的小偏移,而高频率短间隔地抽取的小子组,则能更迅速地检测出大偏移.通常,子组大小取为4或5,而抽样频数,一般在初期时高,一旦达到统计控制状态后就低. 通常认为,对于初步估计而言,抽取大小为4或5的20~25个子组就足够了.值得注意的是,抽样频数、统计控制和过程能力需要统一加以考虑.理由如下:平均极差R常常用于估计s .随着在一个子组中抽样的时间间隔加长,变差来源的数目也会增加.因此,在一个子组内若抽样时间延长,将使R也即s的估计值增大、加宽控制限范围,从而降低过程能力指数.反之,连续的逐个抽样将给出较小的R . Xbar R 控制图应用实例 在一个企业内,统计技术和应用类型很多,而程序文件只能从总的方面规定应用程序,各有关部门和人员在具体实施时,还必须遵照作业指导书的规定进行操作.一个企业应用统计方法的作业指导书有很多,现仅以某电子元件厂电阻器刻槽工序应用的《-x—R控制图作业指导书》为例. -x—R控制图作业指导书(电阻器刻槽工序) 1目的 通过控制图的应用,对电阻器刻槽工序的主要质量特性——电阻值,实施控制,消除异常因素的作用,保证刻槽工序处于稳定受控状态. 2适用范围 本作业指导书适用于各类薄膜型电阻器(金属膜电阻器、金属氧化膜电阻器、碳膜电阻器)刻槽工序的电阻值控制. 3职责 3.1车间技术组质量控制工程师负责控制图的设计、控制图打点结果的分析及提出应采取的纠正和预防措施. 3.2刻槽工序操作者按作业指导书要求,抽样、测量、计算统计量并在控制图上打点. 3.3质管处质量控制工程师负责控制图应用的指导、协助车间技术组进行分析,监督控制图的实施及协调纠正和预防措施的落实. 4 工作流程 4.1 预备数据的取得 当确认刻槽工序处于稳定受控状态时,车间技术组质量控制工程师在生产过程中,每隔30分钟抽取容量为n = 5的样本,共抽取25个样本,分别填入数据表(表1—3)(表省略). 4.2 计算各组的样本平均值-x和极差R 控制下界限LCL==X-0.58-R 4.5 计算R图的控制界限: 控制中心线CL=-R

试卷错题汇集

错题汇集(1) 1.---Mum, where is my toy car? You promised me+ --- my dear, ____but you know mum is pretty busy today, how about tomorrow ? A.. So it is B. So is it C. So did I D. So I did 2.I know “time is knowledge”, but I never seem to have enough of____. So I am working hard to save them. A.. both B. either C. neither D. none 3.---Mom, I don’t think I am qualified enough to do this. -----Honey, be confident! You should know it is____ a man thinks of himself___ really determines his fate. A. that; that B. how; that C. what; that D. how ;that 4.____anyone phone during the board meeting, please tell them I am busy. A. Should B. Will C. May D. Can 5.What’s the best way you can imagine____ the overuse of water in our school? A. reducing B. to reduce C. reduced D. reduce 6.It gives his life a flying start____ he has gone abroad for further education. A. what B. when C. that D. how 7. The volunteers will do ____ to help those injured in the

(完整版)比的认识练习题

第四单元比的认识阶段测试 一、 填一填.(42分) 1.10:36=( ),读作( )。 2.4/( )=( )÷12=9:( )=25%。 3.一个正方形的边长为a ,边长与周长的比是( ):( ),边长与面积的比是( ):( )。 4.A 是8.4,B 比A 少3.6,A :B=( ):( ),比值是( )。 5.一个三角形三个内角度数的比是4:3:2,这三个内角的度数分别是( ),( ),( ),它是( )三角形。 6.一个长方形,它的周长是36㎝,长宽的比是7:2,这个长方形的面积是( )平方厘米。 7.一种盐水,盐与水的比为1:10,现有这种盐水共550克,其中盐占( )克,水占( )克。 8.( ):5= 15 9 =27÷( )=( )%=( )成。 9.( ):2= 4 11 =( ):( )=( )/12=( )% 10从甲地到乙地,小李用了4时,小张用了3时。小李和小张所用的时间的比是( ):( ),他们的速度比是( ):( )。 11.一块铁与锌的合金,铁占合金的2/9,那么铁与锌的质量之比( ):( );合金的质量是锌的质量的( )倍。 12.甲数除以乙数的商是2,那么甲数与乙数的最简整数比是( ):( )。 13.甲、乙两篮各盛有35个鸡蛋。如果从甲篮取出5个鸡蛋放入乙篮,那么乙篮与 甲篮的鸡蛋个数的比是( ):( ). 14.40克盐放入2.5千克的水中,盐与水的质量比是( ):( ),盐与盐水的质量比是( ):( ).在浓度为5%的盐水中,盐与水质量比是( ):( ),水与盐水的质量比是( ):( ). 15.某班女生比男生多 4 1 ,那么女生比男生多的人数与男生人数的比是( ):( ),男生人数与女生人数比是( ):( );女生人数与全班人数的比是( ):( ). 16.两个正方形的边长比是4:1,那么它们的周长比是( ):( ),面积比是( ):( ).两个正方体的棱长比是3:1,那么它们的表面积比是( ):( ),体积比是( ):( ). 二.选择题(选择正确答案的序号)(10分) (1)比的前项和后项( ) A.都不能为0 B.都可以为0 C.前项可以为0 D.后项可以为0 (2)学校买来380本图书,按一定的比分配给三个班,它们的比可能是( ). A.2:3:5 B.2:3:4 C.1:2:3 (3) 5 3 :0.2化成最简整数比是( ). A.1:3 B.3:1 C.3 (4)一根小棒锯成3段需要30秒,那么锯成6段需要( )秒. A.60 B.75 C.90 (5)出勤率可以高达( ) A.101% B.99% C.100% 三.化简下列各比(14分)

错题分析原因

答错试题后的各种错误形式、原因分析及讲评 试题的技巧与反思 经常听老师们说:这个题都讲了好几遍了,考试时还是有这么多学生出错。 为什么会出现“老师反复纠错,学生重复出错”这种现象呢?究其原因是:我们对讲评课的认识不够,使得讲评课的效率偏低,没有真正起到帮助学生纠正错误,弥补缺漏,加深理解,强化巩固的作用。分析教师方面的原因有: 1、阅卷不及时,讲评滞后,使得讲评失去了效果 (1)由于我们数学教师教学任务都比较重,压力较大,有些老师为了赶进度,考完试就忙着上新课,往往把试卷讲评课安排在辅导时间、自习时间,使得试卷讲评滞后。 (2)不能及时阅卷或阅卷时间拖得较长。 (3)阅完卷后,统计分析工作又不及时。 由于讲评不及时,等到讲评时,学生早已把试题和自己的解题思路忘得差不多了,而且情绪懈怠,讲评课的效果就会大打折扣。2、阅卷后不作分析,没有针对性的逐题讲评 阅卷后有些教师既不作统计,也不做错因分析,试卷发给学生后就开始讲评。由于不知道学生的问题在哪,错误原因是什么?学生思维障碍的点在哪?不了解学生想知道什么,想听什么?讲评的重点是

什么?解决什么问题?所以在试卷讲评时,往往按试卷上试题的先后次序,不分主次,逐题讲解,眉毛胡子一把抓,结果导致重点不突出,该讲的地方没讲,不需要讲的地方却反复讲,使得解答有问题的学生的问题没解决,也使好学生产生厌烦情绪,感觉无事可做。一节课下来,收益甚微,事倍功半。 3、只重解题过程,忽视方法指导与思维训练 有些试卷讲评课,老师将试卷中的填空题、选择题只是对对答案。而解答题也往往把重点放在哪道题错了,哪一步错了,正确的应怎样解答。而对为什么错?原因是什么?这样的题应从哪些角度去思考?怎样思考?为什么这样思考等问题不重视,缺乏方法指导,更谈不上挖掘试题功能进行思维训练了。 4、教师一讲到底,学生主体参与不够 有些试卷讲评课,教师一讲到底,从试卷的第一题到最后一题,把自己想到的都讲出来,恐怕哪个环节没讲清楚。有的老师认为:我都讲到了,学生不会那不是我的责任;如果哪道题我没讲到,考试时学生不会那就是我的责任。由于老师想把自己想到的、知道的都告诉学生,而时间又是有限的,所以只能老师讲,学生听,学生没有思考与参与的时间。 5、只讲错误,就题论题

比的认识 易错题专项训练 (14)

比的认识 易错题专项训练 1. 甲数与乙数的比是5:7,甲数比乙数多( )%。 2. 大牛和小牛的头数比是4:5,表示大牛比小牛少14 ?( ) 3. 男生与全班人数的比是6: 11,则女生人数占男生的( )。 4. 加工一批零件,按2:3:5分配个甲、乙、丙三人加工。甲完成这批零件的( ), 乙完成这批零件的( ),丙完成这批零件的( )。 5. 甲、乙两数的比是3:2,甲数是乙数的( )倍,乙数是甲数的)() (。 6. 甲数与乙数的比是7:3,乙数除以甲数的商是( ),甲数占两数和的( )%. 7. 一种盐水中盐和盐水的比是1:10,那么这种盐水中盐占水的( )。 8. 某校男教师与女教师人数的比是3:5,男教师占全校教师人数的( )( ) ,女教师比男教师人数多( )% 9. 小青与小华高度的比是5:6,小青比小华矮5 1。( ) 10. 甲乙两数的比是5:6,甲数是乙数的( ), 乙数是甲数的( )%,乙 数与甲乙两数的和的比是( ),乙数比甲数多( ),甲数比乙数少( )?如果甲数是10,乙数是( );如果甲乙两数和是55,甲数是( ),乙数是( )? 11. A :B=4:5,那么A 是 B 的( )%,A 比B 少( )% 12. 水是氢和氧按1:8的质量比化合而成的,其中氢的质量占( ),氧的 质量占( ) 13. 甲数和乙数的比是4:5,则甲数是乙数的( )( ) ,乙数是甲乙两数和的

( )( ) 。,甲数比乙数少()(),乙数比甲数多( )。 14. 如果a 与b 的比是5:3,那么a 就是b 的53.( ). 15. 某村玉米和水稻的种植面积比是4:5,玉米种植面积是水稻种植面积的百 分之几? 16. 甲的岁数和乙的岁数比是4:5,甲的岁数是乙的百分之几? 17. 一项工程,已经完成的与这项工程的比是3:5,还剩这项工程的( )。 ①60%②40%③20%④166.6% 18. 向阳小学三年级与四年级人数比是3:4,三年级人数比四年级少( )%, 四年级比三年级多( )% 19. 甲乙两数的比是3:5,甲数是乙数的( )%,乙数是甲数的( )%, 甲数与两数和的比是( )。 20. 甲乙两数的比是2:3,甲数占甲乙两数总和的( )%,甲数比乙数少 ( )%. 21. 某班男生和女生人数的比是4:5,则男生占全班人数的( ),女生占全 班人数的( )。,男生人数比女生人数少(—),男生人数比女生人数少 ( )%。 甲、 乙两数的比是3:4,甲数比乙数少( )%;乙数比甲数多( )% 22. 甲数与乙数的比是3:4,甲数就是乙数的34 。( ) 23. 如果A:B=37 :57 ,那么A 比B 少40%。 ( ) 24. 小红看一本书,已经看的页数与未看的页数的比是5:3。(1)已看的页 数占未看页数的()()。(2)未看页数占已看页数的() ()。(3)已看页数占全书

试卷分析模板

附件2 学院试卷分析报告 (________学年第____学期) 课程名称:课程代码:课程性质:学分:

注:本表于考试结束后、试卷归档之前填写,经教研室主任审核后一式两份,与试卷归档、 各系(院)保存各一份。 附件1 《试卷分析报告》中相关概念解释 1、标准差:设有一组共n 个数据n x x x ,,,21 , x 是它们的平均值。称 ])()()[(1 22221x x x x x x n S n -++-+-= 为这n 个数据的标准差。标准差是用来衡量一组数据波动程度的一个重要指标。若用 n x x x ,,,21 分别表示一个班级全部n 个学生在一门课程考试中的成绩,x 表示他们的平 均成绩,则由公式计算得到的标准差反映此班级n 个学生在此门课程考试中成绩的分散情况,也从一个侧面反映考试试卷的出题水平。 2、难度:(1) 难度是指正确答案的比例或百分比。这个统计量称为试题的难度或容易度。难度一般用字母P 表示,P 越大表示试题越简单,P 越小表示试题越难。 试题要有梯度,因此各试题的难度应有不同,这是命制试题时要加以特别考虑的。 (2) 计算公式: P=平均分/满分值 例如:第一题平均分为8.5分,此题的满分值为10分,则第一题的难度P=8.5÷10=0.85 例:第1小题选择题满分是4分,全班50名学生中有20名学生答对,则第1小题的难度为, P=正确答案的比例或百分比 =20÷50 =0.4 或 平均分=4×20÷50=1.6 P=平均分÷满分值 =1.6÷4=0.4 3、区分度:区分度反映试题区分不同水平受试者的程度,即对不同受试者的水平的鉴别程度,其计算公式为: 区分度= 试卷总分 底分组平均分 高分组平均分-, 其中高分组指将班级学生按成绩从高往低排序后,前27%的那一部分;低分组指后27%的那一部分。 区分度指标的评价: -1.00≤D≤+1.00,区分度指数越高,试题的区分度就越强。一般认为,区分度指数高于0.3,试题便可以被接受。

和中学生分享 试卷分析和错题处理

和中学生分享试卷分析和错题处理第一次月考结束了,同学们对自己的学习程度又有了更深一步的了解,相比起分数而言,一次认真的月考试卷分析,是不是更有意义呢?今天,天天告诉大家怎么做好月考分析以及错题应该如何处理。 考试整体总结 大家成绩出来了吗?试卷应该发下来了吧,建议大家先对自己的第一次月考考试整体情况做一个总结。大家对自己的成绩都有一定的期望值,那么,这次考试,你是否达到了期望?名次、成绩是上升还是下滑?如果上升,是因为题目适合你?还是同水平的同学出现了失误?还是你的水平真正上升了?如果下滑,问题又出在哪里呢? 知识点总结 知识点的总结是月考考试总结中最重要的一环。有两种情况很可怕,一是根本不进行总结,那么你下次可能还掉

在相同的陷阱里。二是“就题论题”进行总结,这样的结果是你下次可能掉在一个相似的陷阱里。 那么,如何正确进行知识点的总结呢? 从每一道错题入手,分析错误的知识原因、能力原因、解题习惯原因等。 分析思路 ①这道题考查的知识点是什么? ②知识点的内容是什么? ③这道题是怎样运用这一知识点解决问题的? ④这道题的解题过程是什么? ⑤这道题还有其他的解法吗?

在此基础上,学生就可以进行整体分析,拿出一个总体结论了。 特别要注意的是,不应只看错题,对于自己当时答起来不顺利思维有障碍的题,以及凭运气做对的题都要关注。 应着重对这部分题涉及的知识做一个由点及面、更深、更广的复习。千万不要就题论题,因为这样的总结只是让你多会做一道题而已,下次类似的题变一变形,可能又错了。一道题错了,可能是你相关的知识体系就没有搞清楚。 考试技巧总结 一定要重视每次考试,把每一次考试当成很重要的考试来对待。当你再次回顾整个考试过程时可以针对以下几个问题进行思考。 (1)这次考试你的策略是什么?时间安排是否合理,

语文试卷错题分析

语文试卷错题分析 一、基本情况: (一)、第一页的2、3、5、6、7、8、9、10大题的答题情况较好,说明学生对语文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还是很牢固和到位的。如2、3、5、6、9题属于对基础知识考察。这几个题的全年级失分都较低。第二题看拼音写词语,年级总失分9.5分,总失分率是0.17%;第三题选择读音或书写完全正确的一组词语,年级总失分16分,总失分率是5.63%;第五题解释带点的字,年级总失分14分,总失分率是4.93%;第六题将成语补充完整,并任选一词造句,年级总失分13分,总失分率是2.29%;第七题根据提示写出诗句,年级总失分17.5分,总失分率是4.11%;第八题认识比喻句和排比句,并进行仿写,年级总失分9分,总失分率是2.11%;第九题按原文填空,年级总失分15分,总失分率是3.52%;第十题判断语言表达的对错,年级总失分24分,总失分率是5.63%。其中第7、8、10题也是属于考察学生基本能力的题目,从卷面失分情况来看,学生做的还不错。第七题可见平时学生的知识积累涉及的范围比较广,并灵活应用在学习考试之中;第八题是对语言文字、修辞手法的考察,学生不但能够做出准确判断,并且能够依据要求写出精彩的比喻句和排比句。例如:“一次真诚地帮助是一朵花”;“一句发自内心的鼓励是一朵花”;“一个会心的微笑是一朵花”;“一个信任的眼神是一朵花”;“一双保护环境的手是一朵花”;“一句关心的问候是一朵花”;“一次无偿的给予是一朵花”等等。 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方面取得的成绩与学生平时的学习和教师的教学大有关系。 1、对于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训练非常重视,并且能落实到每一课之中,落实到每一个知识点当中。例如我们有这样的做法,组织学生成立互助学习小组,相互间承担不同的任务并在老师的指导下针对知识的重点难点,结合自己及小组其他成员掌握知识的情况,进行自主出题检测,及成员间的互测,这样大大提高了学生练习基础知识的积极性,并利于学生更牢固地掌握基础知识。在此基础上,老师做好情况跟踪,找到典型问题,面向全体进行反馈。再根据学生这些具体情况老师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检测。这样的教学确实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要说明的是,学生的这种能力是在长期实践中培养起来的, 2、有赖于平时的积累与练习。“语文重在积累”这已在我校的语文教师的教学理念中达成共识。例如:第七题根据提示写出诗句,这题的总失分率是4.11%。我校多年来一直以古诗教学为办学特色,古诗课已成为我校的校本课程。以古诗教学营造我校良好的文化氛围,低到从幼儿班的吟诵抓起,逐步过度、提高到高年级能够背诵、理解、运用并自主创作,期间举行过不同年龄段,不同方式的古诗竞赛。如年级赛诗会,班级诗句接龙,给出情景填诗句等。对祖国悠久文化的学习、欣赏与传承已成为我校古诗教学的主要思想理念。 (二)、写作方面的成绩与往年比有了明显的提高。学生在考场的有限时间内能够紧紧围绕作文题目的要求,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真实的选取恰如其分的写作材料,并能以生动的语言,连贯的思路将它们呈现出来。学生现场作文能力确实提高了。特别是在选取材料方面,丰富、极具生活化,体现了“习作来源于生活”的特色。如:第一题目——介绍你的一位老师。有的同学准确地捕捉了平时与老师生活、交流的点点滴滴,既写出了老师严谨治学的工作作风,例如:有的同学细致观察,描写了老师上课时的神态、言行,为了讲好一节课做了精心的准备,从而使同学在课上走进了知识的海洋,感受到了学习语文的快乐。还有的同学写出了老师如母亲般关爱学生的表现,如在文中写道:虽然自己是一个后进生曾经被那么多人看不起,甚至他说话别人都不愿意听,但是老师每节课决不放弃让他发言表达自己见解的机会,使他在语文学习上越来越有自信了,既而在学习成绩上大有提高。他从老师那里感受到了母亲般的温暖。并表达了自己与老师之间的浓浓情意,内容具体感人。有的同学则是将“老师”这一概念扩延了,如:把军训中的教官视为培养自己的人生意志的一位好老师,将其对学生们的严管真爱练就了学生军人风范的一幕幕动人情景加以倾情描写。

比的认识易错题专项训练2

比的认识易错题专项训练 一批产品,合格产品与不合格产品的比是4: 1,这批产品的不合格率是() 甲乙两数的比是3: 5,甲数是乙数的()%,乙数是甲数的()%,甲 数与两数和的比是()。 甲数和乙数的比是4:5,甲数就是乙数的80%。()那么乙数比甲数多25%。 () 男工与女工的人数比是6: 7,如果男工调走一半,这时男工与女工人数比是 多少? 学校购到一批书,按2: 3: 5借给四、五、六三个年级。四年级借到这批书 的()%。 五年级和六年级学生人数比是4:5,五年级学生人数是六年级的 ______ ,六 年级学生人数是五年级 _ ;五年级学生人数占高年级学生总数的 六年级学生人数占高年级学生总数的 甲、乙两数的比是3:2,甲数是乙数的()倍,乙数是甲数的()。 男生与全班人数的比是6: 11,则女生人数占男生的( 一种盐水中盐和盐水的比是10,那么这种盐水中盐占永的()。 甲、乙、丙三人分一盒水果糖,若按7:5:3或1:2:3分配,两种分发乙 所分得的水果糖一样多。() 大牛和小牛的头数比是4:5,表示大牛比小牛少扌。() 2 如果A 、B 的比是3:2,那么A 就是B 的亍。() 1. 2. 3. 4. 5. & 7. & 9. 10. 11. 12. 13. )。

甲数与乙数的比是3: 4,甲数就是乙数的扌。()

14. 一项工程,已经完成的与这项工程的比是3:5,还剩这项工程的()o ①60%②40%③20%④166. 6% 15. 甲数与乙数的比是7:4,乙数除以甲数的商是(),甲数占两数和的 ()%? 16. 鸡和鸭的只数的比是9:10,表示鸡比鸭少10%。() 17. 甲数与乙数的比是4:3,甲数比乙数多一,乙数比甲数少一,甲 数占两数和的一( 18. 甲数:乙数=5:2,则甲数是乙数的2. 5倍。() 甲、乙两数的比是3: 4,甲数比乙数少()%;乙数比甲数多()% 19. 某班男生人数与女生人数的比是6:5那么女生人数是男生人数的(), 男生人数是全班人数的( 20. 甲的岁数和乙的岁数比是4:5,甲的岁数是乙的百分之几? 21. 在六年级达标课上,六(2)班的达标人数与未达标人数的比是24: 1, 这个班学生的达标率是()。 22. 某村玉米和水稻的种植面积比是4:5,玉米种植面积是水稻种植面积的百 分之几? 3 4 2 2 23. 甲数:乙数乙数是甲乙两数和的()A、亍 B. 4 c> 7 D、 4 7 24. 甲数与乙数的比是5:7,甲数比乙数多()%。 25. 某班男生和女生人数的比是4:5,则男生占全班人数的(),女生占全 班人数的()。,男生人数比女生人数少(一),男生人数比女生人数少

月考如何总结,试卷分析非常重要

月考如何总结 考试后的试卷分析非常重要! 月考后如何总结,考后分析试卷有什么作用? 第一,可以知道哪些知识没掌握; 第二,可以看出有哪些不好的学习和考试习惯; 第三,对于下一步的学习有关键的指导意义。那么,如何科学有效地分析试卷?分析试卷可以给你带来何种收获? 试卷分析策略 所谓考后试卷分析,是指考试后订正试卷中出现的错误,分析考试的收获以及考试暴露出的问题,然后归类,逐一进行对照并制订出自我提高的措施与方法。所以,试卷分析要讲究以下4个策略: 1.从逐题分析到整体分析从每一道错题入手,分析错误的知识原因、能力原因、解题习惯原因等。分析思路是: ①这道题考查的知识点是什么? ②知识点的内容是什么? ③这道题是怎样运用这一知识点解决问题的? ④这道题的解题过程是什么? ⑤这道题还有其他的解法吗? 在此基础上,学生就可以进行整体分析,拿出一个总体结论了。通常情况下,学生考试丢分的原因大体有三种,即知识不清、问题情景不清和表述不清。 所谓“知识不清”,就是在考试之前没有把知识学清楚,丢分发生在考试之前,与考试发挥没有关系。 所谓“问题情景不清”,就是审题不清,没有把问题看明白,或是不能把问题看明白。这是一个审题能力、审题习惯问题。 所谓“表述不清”,指的是虽然知识具备、审题清楚,问题能够解决,但表述凌乱、词不达意。 上述问题逐步由低级发展到高级。研究这三者所造成的丢分比例,用数字说话,也就能够得到整体结论,找到整体方向了。 2.从数字分析到性质分析 ①统计各科因各种原因的丢分数值。如计算失误失分、审题不清失分、考虑不周失分、公式记错失分、概念不清失分等。 ②找出最不该丢的5~10分。这些分数是最有希望获得的,找出来很有必要。在后续学习中,努力找回这些分数可望可即。如果真正做到这些,那么不同学科累计在一起,总分提高也就很可观了。 ③任何一处失分,有可能是偶然性失分,也有可能是必然性失分,学生要学会透过现象看本质,找到失分的真正原因。 3.从口头分析到书面分析 在学习过程中,反思十分必要。所谓反思,就是自己和自己对话。这样的对话可能是潜意识的,可能是口头表达,书面表达。从潜意识的存在到口头表达是一次进步,从口头表达到书面表达又是一次进步。书面表达是考后试卷分析的级形式。所以,建议学生在考试后写出书面的试卷分析。这个分析是反观自己的

中国统计数据质量分析

中国统计数据质量分析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人们对统计数据质量重要性的认识逐步加深,中国统计数据质量存在的各种问题也越来越受到关注。现在,中国统计数据质量依然面临诸多挑战,包括如何与国际接轨、建立有效的质量管理体系等。从统计数据质量内涵、存在的问题、产生的原因、改进办法等几个方面加以了论述。 标签:统计数据;质量;问题;改进办法 1 背景 随着社会对统计数据的关注度越来越高,公共政策和公共治理对统计数据的依赖越来越重,公众对统计数据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的同时,对统计数据的质疑之声此起彼伏。 湖北省统计局副局长、中南财经政法大学财税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叶青指出:房价、地方GDP之和大大高出全国核算数据、城镇职工平均工资统计范围太窄、城镇登记失业率不反映真实失业率等,都让老百姓对统计数据心生迷雾。 为了加强对政府统计数据质量的研究,推动统计数据质量的提高,在2011年7月份,中国统计学会召开“政府统计数据质量”专题研讨会。 大会征集论文内容以政府统计数据质量为主题,主要涉及统计数据质量内涵、质量评估、影响因素、改进途径、数据质量控制方法等不同角度。大会专家学者分别从理论研究成果、工作经验介绍以及前人研究成果的系统总结等各个方面对中国政府统计数据质量进行了探讨。 2 文献回顾 金勇进(2010)从统计数据质量控制与评估技术方法、统计数据质量管理体系建立等方面进行了理论研究。技术方法包括:测量误差的统计分布和检验研究,抽样误差以及非抽样误差理论研究,缺失数据的统计处理方法研究,汇总数据的误差理论研究等。 中国从1993年改用SNA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以及2002年加入GDDS以来,中国统计数据质量标准越来越与国际接轨,但是差距也是存在的。IMF的数据质量评估框架(QDAF)为统计数据质量进行定性评估提供了一种方法,其主要内容包括五个维度:质量的先决条件、诚信的保证、方法的健全性、准确性与可靠性、适用性。在我国,统计数据质量除了受到统计制度、核算水平等方面因素的影响外,缺少一个全面适用的统计数据的质量评估标准也是不可忽视的原因(常宁,2004)。 3 统计数据质量内涵

小学生错题原因分析

小学生错题原因分析(一) 家长在拿孩子的数学试卷时,发现错题原因基本为粗心或理解力不够,这 两者都与孩子的智力因素或非智力因素有关,今天我们主要就后者从儿童的生理、心理、习惯、生活经历展开分析: 1、生理因素 孩子做计算题经常会出现看错符号、抄错数、漏掉数等情况,如一年级题目2+5=10,5-3=8,一遇到这种情况很多家长简单归结为孩子不认真、粗心, 其实,有可能是孩子的视知觉还在发展中,视知觉能力包含了三方面的能力,一是短时间内记住所见的材料的能力;二是观察事物细微差别的能力,三是手眼协调能力。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的这些能力也在不断完善,粗心的概率自然降低。 另外孩子的视觉还是有选择性的,他们在观察事物时往往只会关注到其新奇、兴趣的部分,这会掩盖事物的整体信息。比如在计算如105-42+58=5时,孩子一看到题目,就将关键的42+58去凑100。而全然忘记了计算顺序。 2、心理因素: (1)急躁 有的学生以为自己基础很好,不加思考,就计算出结果;有的是将作业当 成任务,认为早完成早轻松;有的是看到题目条件之间复杂,遂急躁,不深入思考。 (2)缺乏自信 孩子在做某一题型经常出错,会形成一种心理定势,认为自己就是不可能 做对的。 3、行为习惯因素 (1)在解题后没有检查的习惯 有的学生认为自己已经做对,从不进行验算,依赖老师或家长批阅,待有 错误再订正。 (2)不认真、严谨对待作业 数学具有严密的逻辑性、严谨的准确性,如果平时在解题习惯上缺乏应有 的基本训练,那会很影响数学学习。比如学生平时不爱用草稿,阅题不划出关键条件等,都会造成解题错误。 (3)生活上缺乏秩序意识 这是很多小学生的共性。家长望子成龙,只希望孩子全身心投入到书本的 学习上,导致他们基本生活被包办,这既使孩子失去了训练精细动作的机会,也无法培养孩子的秩序感。 4、缺少必要的生活经历 孩子对生活缺少必要的经历,所以在面对一些需要生活常识的题目时,往 往会不明所以。如以下题目是填写合适的单位: 1、一辆卡车载重量是5(),有的孩子会写“千克”; 2、南京长江大桥长约6772(),有的孩子会写“米”;

六年级数学上册:比的认识综合练习题及答案

六年级数学上册:比的认识综合练习题及答案 1. 填一填。 (1)小丽练习打字,5分钟打了250个字,字数与时间的比是( ),比值是( ),这个比值表示的是( )。 (2)买5个足球花了120元,总价钱与球的个数的比是( ),比值是( ),这个比值表示的是( )。 (3)3 7 =( )∶() (4)把一批零件按2∶3分给甲、乙两个工人加工,甲加工这批零件的( ),乙加工这批零件的( )。 (5)20克糖完全溶解在180克水中,糖与糖水的质量比是( )。 (6)甲、乙两数的和是30,甲数与乙数的比是1∶5,甲数是( )。 2. 判一判。 (1)比的前项和后项都乘以2,比值不变。( ) (2)化简12∶6的比值是2∶1。( ) (3)某次足球比赛,甲、乙两队的得分比是4∶2,这个比可以化简成2∶1。( ) (4) 除法运算可以写成比的形式。( ) 3. 一个圆的半径是另一个圆的半径的2 3 ,这两个圆的半径比是( ),周长比是( ),面积 比是( )。 重点难点,一网打尽。 4. 一种农药,在使用时要将它用水稀释,规定农药与水的体积比在1∶200~1∶300。 (1)现有150毫升的农药,至少要加多少升水? (2)在10升的水里,最多可以加多少毫升农药?

(3)在10毫升的农药,可以加多少毫升的水? 5. 一个长方形的长与宽的比是5∶4,周长是162 cm,这个长方形的长和宽各是多少厘米? 6. 明珠花苑小学语文教师的人数占教师总人数的2 7 ,数学教师的人数占教师总人数的 3 10 ,艺术 教师的人数占教师总人数的1 5 ,语文教师、数学教师与艺术教师的人数比是多少?如果学校艺 术教师有28人,那么语文教师和数学教师各有多少人? 举一反三,应用创新,方能一显身手! 7. 甲、乙两车从东、西两站同时相对开出,2小时后甲车到达两站的中点,此时甲、乙两车所行驶的路程之比为5∶3,乙车离东站还有140千米。东、西两站相距多少千米?

湘版初二年级美术期末试卷错题分析

湘版初二年级美术期末试卷错题分析 失分率最高的三道题: 一、填空题 7、书法是中国的传统艺术之一,亦指汉字的书写法则。它包括________、_______ 、 _______三方面要素。 分析:这道题错得比较多,原因是学生对于书法这种中国传统的艺术形式不够了解和熟悉,不能准确记忆一些与书法相关的基本知识点。也说明学生对传统艺术的不够关注。 二、判断题: 2、中国山水画中的“三远”指:高远、深远、平远。() 分析:这题错得多的原因是学生对中国画的一些知识不够了解,不理解中国画的艺术特点,而且还容易和西方绘画的一些知识混乱了。 三、单项选择题 9、下列说法是属于立体主义的是() A注重形体结构的分解与组合B着力光影、色彩的变化C注重建构坚实的形体结构。D偏爱明暗转移法 分析:这道选择题是学生选错最多的一题,说明学生对西方现代绘画的各种流派不够了解和熟悉,对于不同流派的艺术特点也不是很清楚。 典型错误题例: 一、选择题 4、美术的三大社会功能是________、________ 和________ 。 6、版画以_________ 和_________ 两方面为表现手段来制作作品。 二、判断题 7.欧洲中世纪基督教艺术的成就,主要体现在哥特式教堂建筑,绘画和雕刻上。() 三、选择题 2、人类早期的绘画,特别是东方传统的绘画,大多是以()来进行造型表现。 A 线条B色彩 C 明暗D形状 7、蒙德里安的作品《黄红蓝与黑的构图》是属于那种风格的绘画() A抽象主义B表现主义C超写实主义D后印象主义 11、以下哪一条是古希腊雕像体现的古典风范。() A.崇高而悲壮 B.威严而冷峻 C.优美而典雅 D.活泼而流畅

比的认识 易错题专项训练 (4)

比的认识 易错题专项训练 1. 在六年级达标课上,六(2)班的达标人数与未达标人数的比是24:1,这个班学生的达标率是( )。 甲、 乙两数的比是5:4,乙数比甲数少( )。A .25%B .20%C .125% 2. 某班男生和女生人数的比是4:5,则男生占全班人数的( ),女生占全班人数的( )。,男生人数比女生人数少(—),男生人数比女生人数少( )%。 3. 如果科技书和文艺书的本数的比是2:7,那么( )的本数是( )的本数的2 9 。 4. 某班同学业参加过夏令营的和没有参加过夏令营的人数的比是3:40,写出参加过夏令营的人数和全班的人数的比,再写出没参加过夏令营的人数和全班的人数的比。 5. 五年级和六年级学生人数比是4:5,五年级学生人数是六年级的______,六年级学生人数是五年级_____;五年级学生人数占高年级学生总数的_____,六年级学生人数占高年级学生总数的____。 6. 甲、乙两数的比是3:2,甲数是乙数的( )倍,乙数是甲数的)() (。 7. 甲数和乙数的比是4:5,则甲数是乙数的( ) ( ) ,乙数是甲乙两数和的 ( ) ( ) 。,甲数比乙数少() (),乙数比甲数多( )。 8. 甲乙两数的比是2:5,甲数占两数差的) () (,乙数比甲数多( )%。,那 么甲是乙的()(),乙是甲乙两数和的()()。 9. 一批产品,合格产品与不合格产品的比是4:1,这批产品的不合格率是( )

10. 小红看一本书,已经看的页数与未看的页数的比是5:3。(1)已看的页 数占未看页数的()()。(2)未看页数占已看页数的()()。(3)已看页数占全书页数的()()。(4)未看的页数占全书页数的()()。 11. 601班男生与女生人数的比是2:3,女生占全班的( ),男生占全班 的( )。 12. 甲数与乙数的比是5:7,甲数比乙数多( )%。 13. 某校男教师与女教师人数的比是3:5,男教师占全校教师人数的( )( ) , 女教师比男教师人数多( )% 甲、 乙两数的比是3:4,甲数比乙数少( )%;乙数比甲数多( )% 14. 育才小学男生与女生的人数比是3:4,男生与全校人数比是多少? 15. 甲乙两个数的比是2:5,乙数比甲数多60%。( ) 16. 如果A:B=37 :5 7 ,那么A 比B 少40%。 ( ) 17. 甲数:乙数=5:8,则甲数是乙数的( )%,甲数比乙数少( )%, 乙数比甲数多( )( ) 。乙数比甲数多( ) ( ) 。 18. 加工一批零件,按2:3:5分配个甲、乙、丙三人加工。甲完成这批零件 的( ),乙完成这批零件的( ),丙完成这批零件的( )。 19. 某班男生人数与女生人数的比是43 ,女生人数与男生人数的比是( ), 男生人数和女生人数的比是( )。女生人数与总人数的比是( )。 20. 某村玉米和水稻的种植面积比是4:5,玉米种植面积是水稻种植面积的百 分之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