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实验所有染色剂及其性质详解(完整版)教学内容

合集下载

高中生物常用的染色剂染色机理

高中生物常用的染色剂染色机理

普知--关于遗传物质被碱性染料染色~碱性液染色后能保持几年。

洋红溶液出现浑浊时要过滤后再用1.2龙胆紫C笛HIN具有金属光泽的暗绿色粉末。

能溶于水、三氯甲烷和醇;难溶于醚。

加热至275℃分解。

其1%一2%溶液俗称紫药水,是人们所熟悉的外用药。

2染色剂的配制2.1配方1醋酸一洋红染液取100mL45%冰醋酸,煮沸后徐徐加入洋红1g,搅拌均匀后加入1颗锈铁钉,煮沸10min,冷却后过滤,贮存在棕色瓶内。

2.2配方2龙胆紫染液,取龙胆紫1~2g,溶解在100mL2%乙酸溶液中,直到溶液成深紫色为止(实验过程中视具体情况溶液可适当稀释)。

保存在棕色瓶内。

3染料的作用机理3.1碱性染料染色试剂的酸碱性与溶液的酸碱性不是一回事。

染色试剂的酸碱性,其划分依据在于染料分子电离后的有色成分是阳离子还是阴离子,如果着色的基团是阳离子的为碱性染料,着色的基团是阴离子的为酸性染料3_2染色机理龙胆紫能不能染DNA?还是只是把染色质上的蛋白质染色?或是DNA和蛋白质都被染色?上文提到,碱性染料的着色基团是阳离子,着色基团可以与细胞中的带负电荷部分牢固地结合。

DNA是酸性物质,可电离出H,其余的部分就带上了负电荷。

因此,带负电荷部分就能和碱性染料电离出的着色阳离子通过电荷问的引力作用牢固结合,而被染上颜色。

有的染色作用随溶液中的pH值而变动。

细胞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它含有氨基和羧基,在酸性溶液中,当溶液的pH值小于该蛋白质的等电点时,则蛋白质带正电荷,易被酸性染料染色;在碱性溶液中,当溶液的DH值大于该蛋白质的等电点时,则蛋白质带负电荷。

容易被碱性染料染色。

所以,可以得出结论:碱性染料使染色体着色,使DNA和蛋白质都被染色。

只不过这2种物质被染色的机理是不同的。

4碱性染料用酸配制的原因龙胆紫和洋红都溶于水和酒精。

而做实验用的龙胆紫和洋红溶液。

却都是用醋酸溶液配制的。

这又是为什么呢?原因有2个:1)是为了染色物能方便地进入细胞内,又不会发生细胞膨胀。

高考生物知识点总结染色剂

高考生物知识点总结染色剂

高考生物知识点总结染色剂染色剂是一种特定的化合物或物质,常用于染色实验、工业生产以及日常生活中。

在生物学中,染色剂在显微镜下用于染色细胞和组织,以便观察和研究其结构和功能。

下面将对高考生物中与染色剂相关的知识点进行总结。

一、染色剂的分类染色剂可以根据其化学性质和应用领域进行分类。

常见的分类包括:1.生物染色剂:如增强细胞和组织的对比度,使其更易于观察。

常见的生物染色剂有伊红、姬蓝、甲苯红等。

2.生理染色剂:用于检测生物体内各种化学成分的存在和变化,如碘液检测淀粉、苏丹红检测脂肪等。

3.荧光染料:具有荧光性质的染色剂,可用于显微镜下观察光学反应和细胞成分。

亚甲基蓝和荧光素是常见的荧光染料。

4.工业染料:应用于纺织、皮革和造纸等工业领域的染料,如亚甲基橙、甲基紫等。

二、染色剂的作用原理染色剂通过与物质的化学反应或物理吸附,使其显色。

主要的作用原理有:1.酸碱性染色:染料与细胞或组织中的某种成分发生酸碱反应,达到染色的目的。

例如靛蓝染色DNA时,DNA的磷酸基团与靛蓝形成盐类。

2.亲和性染色:染料与细胞或组织中的某种成分具有生物亲和性,通过物理吸附来染色。

例如血红蛋白与伊红发生亲和性染色。

3.氧化还原反应染色:某些染剂需要经过氧化还原反应才能显色。

例如苏丹红通过氧化还原反应将脂肪染色为红色。

三、染色剂在生物学中的应用染色剂在生物学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如:1.组织染色:通过染色剂将组织特定的结构或成分显色,便于观察和研究。

常用的组织染色剂有伊红、姬蓝、碘液等。

2.细胞染色:染色剂可以用于染色细胞的不同部位或细胞器,如细胞核、线粒体等。

常用的细胞染色剂有苏丹红、亚甲基蓝等。

3.生物化学实验:染色剂在生物化学实验中用于检测和分析特定的化学成分。

例如用碘液检测淀粉或重铬酸钾检测脂肪。

4.药物研发:染色剂在药物研发过程中用于观察和评估新药的吸收、分布和代谢情况。

四、染色剂的安全性和环保性染色剂在使用过程中需要注意其安全性和环保性。

高中生物人教版教材中有关的化学试剂归纳

高中生物人教版教材中有关的化学试剂归纳

高中生物有关的化学试剂归纳1显色反应的相关试剂1.1斐林试剂检测生物组织中可溶性还原糖(如葡萄糖、果糖、麦芽糖等)、尿液中的葡萄糖,实验现象为砖红色沉淀。

注意:用时甲乙两夜等量混合,水浴加热,且必须现配现用。

1.2苏丹III或苏丹IV染液检测生物组织中脂肪。

苏丹III或苏丹IV都是脂肪染料,苏丹ⅲ染液遇脂肪的颜色反应为橘黄色,苏丹IV染液遇脂肪的颜色反应为红色。

实验现象前者为橘黄色,后者为红色。

1.3双缩脲试剂检测蛋白质。

作用原理是在碱性溶液(naoh)中,双缩脲(hnoc—nh—conh)能与cu作用,形成紫色或紫红色的络合物,这个反应叫做双缩脲反应。

由于蛋白质分子中含有很多与双缩脲结构相似的肽键,故蛋白质可与双缩脲试剂发生紫色反应。

特别注意:先加入甲液,再加入乙液。

1.4碘液检测淀粉实验;现象为蓝色。

1.5吡罗红甲基绿染色剂检测的对象是RNA、DNA;作用原理是吡罗红与RAN的亲和力强,RNA被吡罗红染成红色;甲基绿对聚合高的dna有亲和力。

实验现象:前者为红色、后者为绿色。

1.6二苯胺检测DNA,水浴加热时显蓝色。

1.7健那绿染液检测线粒体;健那绿染液是专一性活体染色剂;线粒体中细胞色素氧化酶使染料保持氧化状态(即有色状态)呈蓝绿色,而在周围的细胞质中染料被还原,成为无色状态。

1.8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检测酵母菌培养液中CO2的产生情况;作用原理是CO2使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由蓝变绿再变黄,根据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变成黄色的时间长短,可以检测酵母菌培养液中CO2的产生情况。

本溶液PH值变化范围是6.0(黄)至7.6(蓝)。

待测物中如有二氧化碳,会形成碳酸而使溶液变成黄色。

1.9重铬酸钾溶液检测酒精;在酸性条件下,乙醇便会被重铬酸钾氧化为乙醛和乙酸),而橙色的重铬酸钾便会变成灰绿色的铬离子1.10龙胆紫溶液或醋酸洋红溶液给染色体染色;实验现象为紫色或红色。

1.11对氨基苯磺酸和n-1-萘基乙二胺盐酸盐溶液检测亚硝酸盐含量;在盐酸酸化条件下,亚硝酸盐与对氨基苯磺酸发生重氮反应后,与n—1—萘基乙二胺盐酸盐结合形成玫瑰红色染料。

高中生物实验颜色反应与各种试剂作用总结

高中生物实验颜色反应与各种试剂作用总结

高中生物颜色反应1.还原糖+斐林试剂→砖红色沉淀2.苏丹Ⅲ+脂肪→橘黄色;苏丹Ⅳ+脂肪→红色3.蛋白质+双缩脲试剂→紫色4.淀粉+碘液→蓝色5.DNA的染色与鉴定染色原理:DNA+甲基绿→绿色应用:可以显示DNA在细胞中的分布。

鉴定原理:DNA+二苯胺→蓝色应用:用于DNA粗提取实验的鉴定试剂。

6.RNA的染色与鉴定染色原理:RNA+吡罗红→红色应用:可以显示RNA在细胞中的分布。

注意:在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时用的是甲基绿和吡罗红混合染色剂,而不是单独染色,而且要现配现用。

7.健那绿专一性染线粒体的活细胞染料原理:健那绿(Janus green B)染液,是专一性染线粒体的活细胞染料,可以使活细胞中的线粒体呈现蓝绿色,而细胞质接近无色。

线粒体能在健那绿染液中维持活性数小时,通过染色,可以在高倍显微镜下观察到生活状态的线粒体的形态和分布。

(另:观察细胞中叶绿体不用染色)8.酒精的检测原理:橙色的重铬酸钾溶液在酸性条件下与酒精发生化学反应,变成灰绿色。

9.CO2的检测原理:CO2可以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混浊,也可使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由蓝变绿再变黄。

10.染色体(或染色质)的染色原理:染色体容易被碱性染料(如龙胆紫溶液或醋酸洋红溶液或改良的苯酚品红)染成深色。

应用:用高倍镜观察细胞的有丝分裂。

11.亚硝酸盐的检测出现玫瑰红原理:在盐酸酸化条件下,亚硝酸盐与对氨基苯磺酸发生重氮化反应后,与N-1-萘基乙二胺盐酸盐结合形成玫瑰红色染料。

应用:将显色反应后的样品与已知浓度的标准液进行目测比较,可以大致估算出泡菜中亚硝酸盐的含量。

12.脲酶的检测原理:细菌合成的脲酶可以将尿素分解成氨,氨会使培养基的碱性增强,使PH升高,从而使酚红指示剂变红。

应用:在以尿素为唯一氮源的培养基加入酚红指示剂,培养某种细菌后,看指示剂变红与否可以鉴定这种细菌能否分解尿素。

13.伊红美蓝检测大肠杆菌原理:在伊红美蓝培养基上,大肠杆菌的代谢产物(有机酸)与伊红美蓝结合使菌落呈现黑色。

高中生物实验所有染色剂与其性质详解(完整版)

高中生物实验所有染色剂与其性质详解(完整版)

1斐林试剂检测可溶性还原糖原理:还原糖+斐林试剂→砖红色沉淀注意:斐林试剂的甲液和乙液要等量混合均匀后方可使用,而且是现用现配,条件需要水浴加热.应用:检验和检测某糖是否为还原糖;不同生物组织中含糖量高低的测定;在医学上进行疾病的诊断,如糖尿病、肾炎.2 苏丹Ⅲ、苏丹Ⅳ检测脂肪原理:苏丹Ⅲ+脂肪→橘黄色;苏丹Ⅳ+脂肪→红色注意:脂肪的鉴定需要用显微镜观察.应用:检测食品中营养成分是否含有脂肪.3 双缩脲试剂检测蛋白质原理:蛋白质+双缩脲试剂→紫色注意:双缩脲试剂在使用时,先加A液再加B液,反应条件为常温(不需要加热). 应用:鉴定某些消化液中含有蛋白质;用于劣质奶粉的鉴定.4 碘液检测淀粉原理:淀粉+碘液→蓝色注意:这里的碘是单质碘,而不是离子碘.应用:检测食品中营养成分是否含有淀粉5 DNA的染色与鉴定染色原理:DNA+甲基绿→绿色应用:可以显示DNA在细胞中的分布.鉴定原理:DNA+二苯胺→蓝色应用:用于DNA粗提取实验的鉴定试剂.6 吡罗红使RNA呈现红色原理:RNA+吡罗红→红色应用:可以显示RNA在细胞中的分布.注意:在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时用的是甲基绿和吡罗红混合染色剂,而不是单独染色.7 台盼蓝使死细胞染成蓝色原理:正常的活细胞,细胞膜结构完整具有选择透过性能够排斥台盼蓝,使之不能够进入胞内;死细胞或细胞膜不完整的细胞,胞膜的通透性增加,可被台盼蓝染成蓝色.应用:区分活细胞和死细胞;检测细胞膜的完整性.8 线粒体的染色原理:健那绿染液是专一性染线粒体的活细胞染料,可以使活细胞中的线粒体呈现蓝绿色,而细胞质接近无色.应用:可以用高倍镜观察细胞中线粒体的存在.9 酒精的检测原理:橙色的重铬酸钾溶液在酸性条件下与酒精发生化学反应,变成灰绿色.应用: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制作果酒时检验是否产生了酒精;检查司机是否酒后驾驶.10 CO2的检测原理:CO2可以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混浊,也可使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由蓝变绿在变黄.应用:根据石灰水混浊程度或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变黄的时间长短,可以检测酵母菌培养液中CO2的产生情况.11 染色体(或染色质)的染色原理:染色体容易被碱性染料(如龙胆紫溶液或醋酸洋红溶液)染成深色.应用:用高倍镜观察细胞的有丝分裂.12 吲哚酚试剂与维生素C溶液呈褪色反应原理:吲哚酚即2,6-二氯酚靛酚钠,其水溶液为蓝紫色,维生素C具有还原性,能将其褪色.应用:可用于检测食品营养成分中是否含有维生素 C.13 亚硝酸盐的检测出现玫瑰红原理:在盐酸酸化条件下,亚硝酸盐与对氨基苯磺酸发生重氮化反应后,与N-1-萘基乙胺盐酸盐结合形成玫瑰红色染料.应用:将显色反应后的样品与已知浓度的标准液进行目测比较,可以大致估算出泡菜中亚硝酸盐的含量.14 脲酶的检测原理:细菌合成的脲酶可以将尿素分解成氨,氨会使培养基的碱性增强,使PH升高,从而使酚红指示剂变红.应用:在以尿素为唯一氮源的培养基加入酚红指示剂,培养某种细菌后,看指示剂变红与否可以鉴定这种细菌能否分解尿素.15 伊红美蓝检测大肠杆菌原理:在伊红美蓝培养基上,大肠杆菌的代谢产物(有机酸)与伊红美蓝结合使菌落呈现黑色.应用:用滤膜法测定水中大肠杆菌的含量.16 刚果红检测纤维素分解菌原理:刚果红是一种染料,它可以与像纤维素这样的多糖物质形成红色复合物,但并不和水解后的纤维二糖和葡萄糖发生这种反应.当在含有纤维素的培养基中加入刚果红时,刚果红能与培养基中的纤维素形成红色复合物.当纤维素被纤维素分解菌分解后,刚果红-纤维素的复合物就无法形成,培养基中会出现以纤维素分解菌为中心的透明圈.应用:筛选纤维素分解菌.补充(有部分重复):1、斐林试剂配制:1)甲液质量浓度为0.1g/ml,取10gNaOH溶于蒸馏水,稀释至100ml 2)乙液质量浓度为0.05g/ml,取5gCuSO4溶于蒸馏水,稀释至100ml临用时将甲、乙液等量混合作用:鉴定还原性糖:C6H12O6、果糖、麦芽糖、乳糖等.还原性糖与斐林试剂发生作用,生成砖红色沉淀.如用于鉴定组织液中有否还原性糖、糖尿病人尿成分分析、酶专一性探索等.2、班氏尿糖定性试剂配制:称取17.4克无水硫酸铜(CuSO4)溶解于100毫升热蒸馏水中,冷却后,稀释到150毫升.称取柠檬酸钠173克及无水碳酸钠(Na2CO3)100克,加蒸馏水600毫升,加热使之溶解,冷却后,稀释到850毫升.把硫酸铜溶液倾入柠檬酸钠及碳酸钠溶液中,搅匀后即为班氏尿糖定性试剂.用细口瓶贮存备用(为了防止氢氧化铜沉淀的生成,故加入柠檬酸钠.柠檬酸钠是一种亲水性掩蔽性络合物形成剂,它能与铜离子形成可溶性络盐).使用方法同斐林试剂,所不同的是班氏试剂可长期使用.3、双缩脲试剂配制:A液:质量浓度为 0.1g/ml,取10gNaOH溶于蒸馏水,稀释至100ml B液:质量浓度为0.01g/ml,取1gCuSO4溶于蒸馏水,稀释至100ml使用时,先加A液,后加B液作用:鉴定蛋白质,蛋白质与双缩脲试剂发生作用,可产生紫色反应.也可用于鉴定多肽.4、苏丹Ⅲ配制:取0.1g苏丹Ⅲ,溶解在20ml95%酒精中作用:鉴定脂肪,脂肪可以被苏丹Ⅲ染成橘黄色(或被苏丹Ⅳ染成红色).5、质量分数为15%的盐酸和体积分数为95%的酒精溶液的混合液(1:1). 作用:用于洋葱根尖的解离,即使组织中的细胞相互分离开来.能杀死细胞固定.6、质量浓度为0.01g/ml的或0.02g/ml龙胆紫溶液(或醋酸洋红溶液)配制:是将龙胆紫溶解在质量分阶段数为2%的醋酸溶液中配制而成作用:使细胞核内的染色体着色,便于观察.7、质量浓度为0.3g/ml的蔗糖溶液作用:观察成熟植物细胞质分离时用.经此处理细胞仍具活性.8、质量浓度为0.1mg/ml的亚甲基蓝溶液配制:将亚甲基蓝溶于蒸馏水中配制而成作用:(1)用于观察根对矿质元素离子的交换吸附观察;(2)用于检测水中细菌情况,根据亚甲基蓝褪色情况,判断水质被细菌污染情况. 是活体染色剂.9、丙酮是有机溶剂,在叶绿体中色素提取时,用于溶解叶绿体中的色素.可用酒精替代,不过提取色素时将绿叶放入酒精中隔水加热10、层析液配制:由20份石油醚(在60~900C下分馏出来的)、2份丙酮和1份苯混合而成.是一种脂溶性很强的有机溶剂,叶绿体中的色素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不同:溶解度高的随层析液在滤纸上扩散很快;溶解度低的随层析液在滤纸上扩散得慢.代用品:93号汽油、四氯化碳11、SiO2、CaCO3加入少许SiO2是为了研磨得充分;加入少许CaCO3是为了防止在研磨时叶绿体中的色素受到破坏.12、碘液配制:取2gKI ,溶解在5ml蒸馏水中,再加1gI,待溶解后用蒸馏水稀释至300ml.溶液在光亮处容易变成紫色,必须保存在暗色玻璃瓶里.作用:用来测定淀粉,淀粉遇碘后,形成紫色的复合物.13、二苯胺配制:称取1.5g二苯胺,溶于100mL冰醋酸中,再加1.5mL浓硫酸,用棕色瓶保存.临用前,在10mL的上述溶液中再加入0.1mL体积分数为0.2%的乙醛溶液.作用:DNA遇二苯胺(沸水浴)会染成蓝色.14、NaOH:用于吸收CO2(验证光合作用需要CO2)或改变溶液的pH,15、Ca(OH)2:鉴定CO2(验证呼吸作用产生CO2).16、NaHCO3:提供CO2等.。

高中生物人教版教材中有关的化学试剂归纳

高中生物人教版教材中有关的化学试剂归纳

高中生物有关的化学试剂归纳1显色反应的相关试剂1.1斐林试剂检测生物组织中可溶性还原糖(如葡萄糖、果糖、麦芽糖等)、尿液中的葡萄糖,实验现象为砖红色沉淀。

注意:用时甲乙两夜等量混合,水浴加热,且必须现配现用。

1.2苏丹III或苏丹IV染液检测生物组织中脂肪。

苏丹III或苏丹IV都是脂肪染料,苏丹ⅲ染液遇脂肪的颜色反应为橘黄色,苏丹IV染液遇脂肪的颜色反应为红色。

实验现象前者为橘黄色,后者为红色。

1.3双缩脲试剂检测蛋白质。

作用原理是在碱性溶液(naoh)中,双缩脲(hnoc—nh—conh)能与cu作用,形成紫色或紫红色的络合物,这个反应叫做双缩脲反应。

由于蛋白质分子中含有很多与双缩脲结构相似的肽键,故蛋白质可与双缩脲试剂发生紫色反应。

特别注意:先加入甲液,再加入乙液。

1.4碘液检测淀粉实验;现象为蓝色。

1.5吡罗红甲基绿染色剂检测的对象是RNA、DNA;作用原理是吡罗红与RAN的亲和力强,RNA被吡罗红染成红色;甲基绿对聚合高的dna有亲和力。

实验现象:前者为红色、后者为绿色。

1.6二苯胺检测DNA,水浴加热时显蓝色。

1.7健那绿染液检测线粒体;健那绿染液是专一性活体染色剂;线粒体中细胞色素氧化酶使染料保持氧化状态(即有色状态)呈蓝绿色,而在周围的细胞质中染料被还原,成为无色状态。

1.8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检测酵母菌培养液中CO2的产生情况;作用原理是CO2使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由蓝变绿再变黄,根据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变成黄色的时间长短,可以检测酵母菌培养液中CO2的产生情况。

本溶液PH值变化范围是6.0(黄)至7.6(蓝)。

待测物中如有二氧化碳,会形成碳酸而使溶液变成黄色。

1.9重铬酸钾溶液检测酒精;在酸性条件下,乙醇便会被重铬酸钾氧化为乙醛和乙酸),而橙色的重铬酸钾便会变成灰绿色的铬离子1.10龙胆紫溶液或醋酸洋红溶液给染色体染色;实验现象为紫色或红色。

1.11对氨基苯磺酸和n-1-萘基乙二胺盐酸盐溶液检测亚硝酸盐含量;在盐酸酸化条件下,亚硝酸盐与对氨基苯磺酸发生重氮反应后,与n—1—萘基乙二胺盐酸盐结合形成玫瑰红色染料。

高中生物实验(超详细)

高中生物实验(超详细)

高中生物实验总结实验一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必修一P26)一、实验原理:1、真核细胞的DNA主要分布在细胞核内,RNA大部分存在于细胞质中。

2、甲基绿和吡罗红两种染色剂对DNA和RNA 的亲和力不同,甲基绿对DNA亲和力强,使DNA显现出绿色,而吡罗红对RNA的亲和力强,使RNA呈现出红色。

利用甲基绿、吡罗红的混合染色剂将细胞染色,可同时显示DNA 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

3、盐酸的作用①盐酸能改变细胞膜的通透性,加速染色剂进入细胞;②盐酸使染色体中的DNA与蛋白质分离,有利于DNA与染色剂结合4、0.9%的NaCl溶液作用:保持口腔上皮细胞的正常的形态二、目的要求:初步掌握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分布的方法三、材料用具:人的口腔上皮细胞(也可用其他动物或植物细胞代替,如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大烧杯、小烧杯、温度计、滴管、消毒牙签、载玻片、盖玻片、铁架台、石棉网、火柴、酒精灯、吸水纸、显微镜质量分数为0.9%的NaCl溶液,质量分数为8%的盐酸,吡罗红甲基绿染色剂(取A液20mL,B液80mL配成染色剂,使用时现配。

A液:取吡罗红甲基绿粉1g,加入100mL蒸馏水中溶解,放入棕色瓶中备用。

B液:取乙酸钠16.4g,用蒸馏水溶解至1000mL。

取乙酸12mL,用蒸馏水稀释至1000mL。

取稀释的乙酸钠溶液30mL和乙酸20mL,加蒸馏水50mL,配成pH为4.8的溶液),蒸馏水五、方法步骤:1、取口腔上皮细胞制片①在洁净的载玻片上滴一滴质量分数为0.9%的NaCl溶液。

②用消毒牙签在自己漱净的口腔内侧壁上轻轻地刮几下,把牙签上附有碎屑的一端,放在上述载玻片上的液滴中涂抹几下。

点燃酒精灯,将涂有口腔上皮细胞的载玻片烘干。

(固定细胞)2、水解①在小烧杯中加入30mL质量分数为8%的盐酸,将烘干的载玻片放入小烧杯中。

②在大烧杯中加入30℃温水。

③将盛有盐酸和载玻片的小烧杯放在大烧杯中保温5min。

高中生物染色剂大全

高中生物染色剂大全

0.3g/ml(30%)蔗糖,大于植物细胞液浓度(用于质壁分离) 3%可溶性淀粉溶液,3%蔗糖溶液,2%新鲜淀粉酶溶液(探究淀粉酶对淀粉和蔗糖的作用实验)
20%肝脏,3%过氧化氢,3.5氯化铁(比较过氧化氢酶和Fe3+催化效率)
澄清石灰水 酸性重铬酸钾 溴麝香草酚蓝
颜色变化
紫 蓝→砖红色↓
变蓝 橘黄 红 蓝 红 绿 绿 红 红 紫 变浑浊 橙→灰绿 蓝→绿→黄
鉴定
蛋白质 还原糖(尿糖)
淀粉
脂肪
检测DNA 染RNA 染DNA 染线粒体
用法,步骤,注意事项 1、先加2毫升NaOH 2、再加3-4滴CuSO4
与葡萄糖混合 1.取材2.切片3.制片(15%去浮色)4.观察
93号汽油用于溶解dna09生理盐水03gml30蔗糖大于植物细胞液浓度用于质壁分离3可溶性淀粉溶液3蔗糖溶液2新鲜淀粉酶溶液探究淀粉酶对淀粉和蔗糖的作用实验20肝脏3过氧化氢35氯化铁比较过氧化氢酶和fe3催化效率
试剂(是否需要水浴)
双缩脲试剂 班氏糖定性试剂(浴)
碘液 (显)苏丹Ⅲ (显)苏丹Ⅳ 二苯胺(浴) (显)吡罗红 (显)甲基绿 (显)健那绿 (显)改良苯酚品红溶液 (显)醋酸洋红 (显)龙胆紫
胰蛋白酶 秋水仙素
氯化钙 丙酮 层析液 碳酸钙 二氧化硅 氯化钠
①.分离蛋白质②.动物细胞培养分离组织使细胞分散 (人工诱导多倍体)抑制纺锤体形成,使染色体加倍 (基因工程)增大细菌细胞壁通透性使成为感受态 (色素提取实验)做叶绿素的提取液 (色素提取实验)制作①:20份石油醚2份丙酮1份苯。制作②:93号汽油 (色素提取实验)防止研磨时叶绿体中色素被破坏 (色素提取实验)使研磨充分 ①用于溶解DNA ②0.9%生理盐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生物实验所有染色剂及其性质详解(完
整版)
1 斐林试剂检测可溶性还原糖
原理:还原糖+斐林试剂→砖红色沉淀
注意:斐林试剂的甲液和乙液要等量混合均匀后方可使用,而且是现用现配,条件需要水浴加热.
应用:检验和检测某糖是否为还原糖;不同生物组织中含糖量高低的测定;在医学上进行疾病的诊断,如糖尿病、肾炎.
2 苏丹Ⅲ、苏丹Ⅳ检测脂肪
原理:苏丹Ⅲ+脂肪→橘黄色;苏丹Ⅳ+脂肪→红色
注意:脂肪的鉴定需要用显微镜观察.
应用:检测食品中营养成分是否含有脂肪.
3 双缩脲试剂检测蛋白质
原理:蛋白质+双缩脲试剂→紫色
注意:双缩脲试剂在使用时,先加A液再加B液,反应条件为常温(不需要加热).
应用:鉴定某些消化液中含有蛋白质;用于劣质奶粉的鉴定.
4 碘液检测淀粉
原理:淀粉+碘液→蓝色
注意:这里的碘是单质碘,而不是离子碘.
应用:检测食品中营养成分是否含有淀粉
5 DNA的染色与鉴定
染色原理:DNA+甲基绿→绿色
应用:可以显示DNA在细胞中的分布.
鉴定原理:DNA+二苯胺→蓝色
应用:用于DNA粗提取实验的鉴定试剂.
6 吡罗红使RNA呈现红色
原理:RNA+吡罗红→红色
应用:可以显示RNA在细胞中的分布.
注意:在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时用的是甲基绿和吡罗红混合染色剂,而不是单独染色.
7 台盼蓝使死细胞染成蓝色
原理:正常的活细胞,细胞膜结构完整具有选择透过性能够排斥台盼蓝,使之不能够进入胞内;死细胞或细胞膜不完整的细胞,胞膜的通透性增加,可被台盼蓝染成蓝色.
应用:区分活细胞和死细胞;检测细胞膜的完整性.
8 线粒体的染色
原理:健那绿染液是专一性染线粒体的活细胞染料,可以使活细胞中的线粒体呈现蓝绿色,而细胞质接近无色.
应用:可以用高倍镜观察细胞中线粒体的存在.
9 酒精的检测
原理:橙色的重铬酸钾溶液在酸性条件下与酒精发生化学反应,变成灰绿色. 应用: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制作果酒时检验是否产生了酒精;检查司机是否酒后驾驶.
10 CO2的检测
原理:CO2可以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混浊,也可使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由蓝变绿
在变黄.
应用:根据石灰水混浊程度或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变黄的时间长短,可以检测酵母菌培养液中CO2的产生情况.
11 染色体(或染色质)的染色
原理:染色体容易被碱性染料(如龙胆紫溶液或醋酸洋红溶液)染成深色.
应用:用高倍镜观察细胞的有丝分裂.
12 吲哚酚试剂与维生素C溶液呈褪色反应
原理:吲哚酚即2,6-二氯酚靛酚钠,其水溶液为蓝紫色,维生素C具有还原性,能将其褪色.
应用:可用于检测食品营养成分中是否含有维生素C.
13 亚硝酸盐的检测出现玫瑰红
原理:在盐酸酸化条件下,亚硝酸盐与对氨基苯磺酸发生重氮化反应后,与N-1-萘基乙胺盐酸盐结合形成玫瑰红色染料.
应用:将显色反应后的样品与已知浓度的标准液进行目测比较,可以大致估算出泡菜中亚硝酸盐的含量.
14 脲酶的检测
原理:细菌合成的脲酶可以将尿素分解成氨,氨会使培养基的碱性增强,使PH 升高,从而使酚红指示剂变红.
应用:在以尿素为唯一氮源的培养基加入酚红指示剂,培养某种细菌后,看指示剂变红与否可以鉴定这种细菌能否分解尿素.
15 伊红美蓝检测大肠杆菌
原理:在伊红美蓝培养基上,大肠杆菌的代谢产物(有机酸)与伊红美蓝结合使
菌落呈现黑色.
应用:用滤膜法测定水中大肠杆菌的含量.
16 刚果红检测纤维素分解菌
原理:刚果红是一种染料,它可以与像纤维素这样的多糖物质形成红色复合物,但并不和水解后的纤维二糖和葡萄糖发生这种反应.当在含有纤维素的培养基中加入刚果红时,刚果红能与培养基中的纤维素形成红色复合物.当纤维素被纤维素分解菌分解后,刚果红-纤维素的复合物就无法形成,培养基中会出现以纤维素分解菌为中心的透明圈.
应用:筛选纤维素分解菌.
补充(有部分重复):
1、斐林试剂
配制:1)甲液质量浓度为 0.1g/ml,取10gNaOH溶于蒸馏水,稀释至100ml
2)乙液质量浓度为0.05g/ml,取5gCuSO4溶于蒸馏水,稀释至100ml 临用时将甲、乙液等量混合
作用:鉴定还原性糖:C6H12O6、果糖、麦芽糖、乳糖等.
还原性糖与斐林试剂发生作用,生成砖红色沉淀.如用于鉴定组织液中有否还原性糖、糖尿病人尿成分分析、酶专一性探索等.
2、班氏尿糖定性试剂
配制:称取17.4克无水硫酸铜(CuSO4)溶解于100毫升热蒸馏水中,冷
却后,稀释到150毫升.称取柠檬酸钠173克及无水碳酸钠(Na2CO3)100克,加蒸馏水600毫升,加热使之溶解,冷却后,稀释到850毫升.把硫酸铜溶液倾入柠檬酸钠及碳酸钠溶液中,搅匀后即为班氏尿糖定性试剂.用细口瓶贮存备用(为了防止氢氧化铜沉淀的生成,故加入柠檬酸钠.柠檬酸钠是一种亲水性掩蔽性络合物形成剂,它能与铜离子形成可溶性络盐).
使用方法同斐林试剂,所不同的是班氏试剂可长期使用.
3、双缩脲试剂
配制:A液:质量浓度为 0.1g/ml,取10gNaOH溶于蒸馏水,稀释至
100ml
B液:质量浓度为0.01g/ml,取1gCuSO4溶于蒸馏水,稀释至100ml
使用时,先加A液,后加B液
作用:鉴定蛋白质,蛋白质与双缩脲试剂发生作用,可产生紫色反应.也可用于鉴定多肽.
4、苏丹Ⅲ
配制:取0.1g苏丹Ⅲ,溶解在20ml95%酒精中
作用:鉴定脂肪,脂肪可以被苏丹Ⅲ染成橘黄色(或被苏丹Ⅳ染成红色).
5、质量分数为15%的盐酸和体积分数为95%的酒精溶液的混合液(1:1). 作用:用于洋葱根尖的解离,即使组织中的细胞相互分离开来.能杀死细胞固定.
6、质量浓度为0.01g/ml的或0.02g/ml龙胆紫溶液(或醋酸洋红溶液)配制:是将龙胆紫溶解在质量分阶段数为2%的醋酸溶液中配制而成
作用:使细胞核内的染色体着色,便于观察.
7、质量浓度为0.3g/ml的蔗糖溶液
作用:观察成熟植物细胞质分离时用.经此处理细胞仍具活性.
8、质量浓度为0.1mg/ml的亚甲基蓝溶液
配制:将亚甲基蓝溶于蒸馏水中配制而成
作用:(1)用于观察根对矿质元素离子的交换吸附观察;
(2)用于检测水中细菌情况,根据亚甲基蓝褪色情况,判断水质被细菌污染情况. 是活体染色剂.
9、丙酮
是有机溶剂,在叶绿体中色素提取时,用于溶解叶绿体中的色素.可用酒精替代,不过提取色素时将绿叶放入酒精中隔水加热
10、层析液
配制:由20份石油醚(在60~900C下分馏出来的)、2份丙酮和1份苯
混合而成.是一种脂溶性很强的有机溶剂,叶绿体中的色素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不同:溶解度高的随层析液在滤纸上扩散很快;溶解度低的随层析液在滤纸上扩
散得慢.
代用品:93号汽油、四氯化碳
11、SiO2、CaCO3
加入少许SiO2是为了研磨得充分;加入少许CaCO3是为了防止在研磨时叶
绿体中的色素受到破坏.
12、碘液
配制:取2gKI ,溶解在5ml蒸馏水中,再加1gI,待溶解后用蒸馏水稀释至300ml.溶液在光亮处容易变成紫色,必须保存在暗色玻璃瓶里.
作用:用来测定淀粉,淀粉遇碘后,形成紫色的复合物.
13、二苯胺
配制:称取1.5g二苯胺,溶于100mL冰醋酸中,再加1.5mL浓硫酸,用棕色瓶保存.临用前,在10mL的上述溶液中再加入0.1mL体积分数为0.2%的乙醛溶液.
作用:DNA遇二苯胺(沸水浴)会染成蓝色.
14、NaOH:用于吸收CO2(验证光合作用需要CO2)或改变溶液的pH,
15、Ca(OH)2:鉴定CO2(验证呼吸作用产生CO2).
16、NaHCO3:提供CO2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