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单位的含义、特征、类型、

合集下载

事业单位专用

 事业单位专用

事业单位专用1. 什么是事业单位?事业单位是指由国家、地方或者社会团体等依法设立的,以提供公益性服务为主要目的,不以营利为目的的非营利性组织。

2. 事业单位的特点有哪些?- 具有独立法人资格,能够独立承担民事责任;- 以提供公益性服务为主要目的,不以盈利为目标;- 经费主要依靠政府拨款、社会捐助等非营利性收入;- 具有相对稳定的组织结构和人员编制;- 受到政府监管和管理。

3. 事业单位的分类有哪些?事业单位可以根据其依托单位的不同进行分类,主要包括以下几类:- 国家事业单位:由国家直接管理和运营的事业单位,如国家博物馆、国家图书馆等;- 地方事业单位:由地方政府管理和运营的事业单位,如市级医院、区级图书馆等;- 社会团体事业单位:由社会团体依法设立的事业单位,如慈善机构、行业协会等。

4. 事业单位的管理体制是怎样的?事业单位的管理体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层级:- 依托单位:事业单位的设立和管理都依托于国家、地方政府或社会团体等依法设立的组织;- 上级主管部门:负责对事业单位进行监督、管理和指导的政府部门;- 事业单位管理机构:由事业单位自行设立的管理机构,负责具体的日常管理工作;- 事业单位负责人:由事业单位的依托单位或管理机构任命的负责人,对事业单位的运营和管理负有责任。

5. 事业单位的选拔和任用制度是怎样的?事业单位的选拔和任用制度主要包括以下几个环节:- 招聘公告:事业单位根据岗位需求发布招聘公告,公开招聘人才;- 笔试面试:招聘人员需参加笔试和面试环节,通过综合考核选拔合适人选;- 考核评价:入职后,事业单位会对员工进行定期的考核和评价,以评估其工作表现和能力;- 晋升提拔:根据考核评价结果,事业单位可以进行员工的晋升和提拔。

6. 事业单位的收入来源是什么?事业单位的收入主要来源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政府拨款:事业单位可以从政府获得财政拨款,用于支持其日常运营和服务提供;- 社会捐助:事业单位可以接受社会各界的捐助和赞助,用于开展公益服务;- 自有收入:事业单位可以通过提供有偿服务、出售产品等方式获得一定的收入。

事业单位的含义、特征、类型

事业单位的含义、特征、类型

事业单位的含义、特征、类型事业单位是指由国家、地方或社会组织组建的,依法具备独立法人资格,以提供公共服务为目的的非营利性组织。

事业单位的成立和运营都受到法律法规的规范和监管。

事业单位的特征主要包括以下几点:1. 具有独立法人资格:事业单位是独立的法人实体,具备独立承担民事责任、独立管理和使用财产等权利和义务。

2. 非营利性组织:事业单位的宗旨是为公众提供各种公共服务,不以营利为目的。

它们所获得的收入主要来源于政府拨款、社会捐赠和自身业务收入等。

3. 具备一定的行政管理职能:事业单位在提供公共服务的同时,也具备一定的行政管理职能。

具体表现为对内进行人员管理、财务管理、行政审批、制度规范等方面的职责。

4. 服务公众福利:事业单位的宗旨和任务是为公众提供各种公共服务,包括教育、医疗、文化、社会福利等。

这些服务的目的是为了满足社会公众的需求,提升整个社会的福利水平。

事业单位按照其所属的机构类型可以分为以下几种:1. 政府机关事业单位:包括各级政府的部门、机关和下属的事业单位,如教育局、卫生局等。

这些机构是政府的工作机构,负责制定和执行相关政策。

2. 事业单位本级:指直属于政府或地方政府的事业单位,如博物馆、图书馆等。

这类机构独立运行,向上级政府负责。

3. 高等学校事业单位:包括各类高等学校、科研院所等。

这些机构是为培养人才、进行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而设立的。

4. 医疗卫生事业单位:指各级医院、卫生院等医疗机构。

这些机构是为了保障人民的身体健康和提供医疗服务而设立的。

5. 文化、体育等事业单位:包括图书馆、博物馆、艺术团体、体育馆等。

这些机构是为了满足人们的文化娱乐和体育锻炼需求而设立的。

总的来说,事业单位作为一个特殊的组织形式,以提供公共服务为宗旨,具备独立法人资格,非营利性运作,为社会公众提供教育、医疗、文化等各种公共服务。

在实践中,事业单位在经营管理、财务状况、人员激励等方面也面临着各种挑战和改进的空间,需要加强监管和完善治理机制,以提高其服务质量和效率,更好地满足社会需求。

事业单位的含义特征类型

事业单位的含义特征类型

事业单位的含义特征类型
事业单位是指由政府委托进行公共服务和管理的法人组织,其性质属于公益性单位。

事业单位的特点有四个方面:一是公益性,即其主要目的是对公众提供具体的公共服务;二是非盈利性,即事业单位不追求经济利润,其收支平衡主要依靠政府的财政拨款;三是公共性,即事业单位的服务对象是公众大众,有社会普遍需求;四是政府背景,即事业单位受政府委托和监管。

事业单位可以分为教育事业单位、科研事业单位、文化事业单位、医疗卫生事业单位、社会事业单位等多个类型。

科研事业单位主要从事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等工作。

其服务对象是科学研究者、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大众。

科研事业单位的特点是研究导向和创新驱动,其目标是推动科学技术进步和社会发展。

文化事业单位是指从事文化艺术、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文化产业开发等工作的组织。

文化事业单位的特点是宣传文化、传播艺术,其服务对象是社会大众。

医疗卫生事业单位主要包括各级医院、卫生院和保健机构等。

其服务对象是患者和公众。

医疗卫生事业单位的特点是保障人民的健康和生命安全,其目标是提供全面、优质的医疗卫生服务。

社会事业单位主要从事社会福利、社会保障、社会组织服务等工作。

其服务对象是弱势群体、社会困难群体等。

社会事业单位的特点是服务社会弱势群体,关注社会公益事业。

总之,事业单位作为公益性法人组织,其主要特征是公益性、非盈利性、公共性和政府背景。

不同类型的事业单位在服务对象、功能和目标上有所差异,但都是为了满足公众的需求和提供公共服务。

事业单位综合知识

事业单位综合知识

事业单位综合知识事业单位是指由国家、地方或者其他授权单位授权生成并且以公共利益为宗旨开展活动的组织形式。

事业单位作为一种特殊的法人形式,在我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从事业单位的定义、特点、分类、管理模式以及发展前景等方面进行综合介绍。

事业单位的定义:事业单位是指由国家、地方或其他授权单位成立并授权进行公共服务活动的组织形式。

不同于企业单位的经营性质,事业单位的主要目标是为公众提供服务,并以公益为主要宗旨。

事业单位的特点:1. 公益性:事业单位的主要宗旨是为公众提供服务,以公益为目标,不追求盈利。

2. 独立法人:事业单位具有独立的法人资格,具备自主承担民事责任的能力。

3. 公共财政支持:事业单位依靠政府财政资金进行运营和发展,以保障其公共服务的可持续性。

4. 定额支出:事业单位由于其公共服务的性质,通常需要依靠政府拨款,并按照一定的预算进行支出。

5. 专业化:事业单位往往具备一定的专业性,为公众提供特定的服务,如教育、医疗、文化等。

事业单位的分类:根据事业单位的不同功能和性质,可以进行如下分类:1. 行政事业单位:如政府机关、公安机关、法院、检察院等,主要负责行政管理和公共服务。

2. 教育事业单位:如学校、大学、培训机构等,主要提供教育培训服务。

3. 医疗卫生事业单位:如医院、卫生院等,主要提供医疗和卫生服务。

4. 科研事业单位:如科研机构、实验室等,主要从事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

5. 文化艺术事业单位:如图书馆、博物馆、剧院等,主要提供文化艺术服务。

事业单位的管理模式:事业单位在管理方面通常采取和企业单位不同的模式,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政府领导下的自治管理:事业单位虽然享有一定的自治权,但在政策方向、决策层面以及财务审计等方面受到政府的领导和管理。

2. 绩效管理:事业单位通过建立科学的绩效考核机制,评估和激励员工的工作表现,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

3. 公开透明的运行:事业单位需要向社会公开其经营活动、资金来源和支出,接受社会的监督。

事业单位会计概述

事业单位会计概述

账的格式一般采用三栏式或多栏式。主要设置:
收入明细账。包括财政补助收入明细账、事业收入明细账、经
营收入明细账、拨入专款明细账、附属单位缴款明细账及其他收入
明细账。
支出明细账。包括拨出经费明细账、拨出专款明细账、专项资
金支出明细账、事业支出明细账、经营支出明细账即对所属单位补
助明细账等。
往来款项明细账。包括应收账款明细账、其他应收款明细账、
核算 资金的筹集、 资金的领取、 金运动的过 得、使用及其结果,
内容 分配及其结 使用及其结 程及其结果 又核算经营资金的运


动过程及其结果
成本 不需要进行 不需要进行 进行严格的 有经营活动的,可以
核算 要求
成本核算
成本核算
成本核算 进行成本核算
会计 收付实现制 收付实现制 权责发生制 以收付实现制为主,
核算
经营活动采用权责发
基础
2024/1/6
生制
9
二、事业单位会计的概念和特点
事业单位会计具有以下特点: ■ 经济来源既有财政预算拨款,又有自身业务收入 ■ 有经营活动的事业单位,可以进行内部成本核算 ■ 会计核算一般采用收付实现制,但经营性收支业务可采用 权责发生制
行政单位会计主要有以下特点: ■ 会计核算和监督的对象是国家预算资金的取得、使用和结 果 ■ 财务会计管理以预算拨款为中心,收支核算必须严格按照 预算管理的要求 ■ 以收付实现制为会计核算基础 ■ 2024/1/6 一般不进行成本核算,但应对支出情况进行监督和评价 10
501 拨出经费
502 拨出专款
503 专款支出
504 事业支出
505
五、 支
509
出 512

事业单位人事管理业务知识培训课件

事业单位人事管理业务知识培训课件
5
㈣、我市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基本情况
推行聘用制度情况:我市共331家事业单位(不含 参照公务员管理事业单位),事业编制11011个,实有 9966人,全市事业单位全面推行了人员聘用制,基本上 ,所有人员均签订了事业单位聘用合同。
实施公开招聘制度情况:2002年起全面实施公开招 聘制度,除政策性安置、高层次人才等直接录用外,其 余事业单位新进人员均实行公开招聘录用,公开招考录 用人员达到新进人员的98%以上。
事业单位岗位设置情况:按照苏州市的统一布署, 我市于今年3月3日召开了全市事业单位设置工作会议, 对该项任务进行了统一布署,目前,我市的 岗位设置工作正在紧锣密鼓中。
6
二、事业单位人事管理主要工作及程序
㈠、事业单位人员聘用制
1.含义:事业单位人员聘用制,是指事业单位与职工依据国 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在平等自愿、协商一致的基础上, 通过签订聘用合同,确定聘用单位与受聘人员之间的聘用关系 ,明确双方权利和义务的人事管理制度。
⒋ 政策依据: ①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人事部关于在事业单位试行人员 聘用制度的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02]35号) ②《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江苏省事业单位人员聘用制 暂行办法的通知》(苏政办发[2005]123号) ③苏州市政府办公室《转发关于进一步加强事业单位工 作人员聘用合同管理的若干意见的通知》苏府办[2002]116号 ) ④市委《关于印发〈太仓市事业单位推行人员聘用制度 的实施意见〉的通知》(太委发[2003]38号) ⑤市人事局《转发〈关于进一步推进事业单位聘用人员 岗位管理的指导意见〉的通知》(太人发[2003]72号)
21
5、岗位结构比例控制 制定岗位结构比例是国家对岗位实行宏观调控的 需要。专业技术高级、中级、初级岗位之间的结构比 例,国家的控制目标为1:3:6,我市总体控制目标 也是1:3:6 。 我市首次设置和聘用时,高、中、初岗位结构 比例按1:3.8:5.2控制。

事业单位基础知识总结

事业单位基础知识总结

事业单位基础知识总结
《事业单位基础知识总结》
事业单位是指由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等非营利性组织所创办或共同创办,依法独立享有法人资格的单位。

它们具有稳定的组织机构、规范的管理制度和持续的服务功能,是国家机关和社会团体在承担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责中发挥作用的重要组成部分。

事业单位的基础知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类型:事业单位主要包括政府机关、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

政府机关是国家机关的直属单位和地方政府的直属单位;事业单位是国家机关的垂直管理机构和事业单位管理机构;社会团体是由社会组织和社会团体管理机构构成的。

2. 性质:事业单位的性质是非营利性的,即其行为和活动的目的是为了社会服务和公益性目的,而非营利性目的。

事业单位的管理和服务都以公益为宗旨,不以营利为目标。

3. 组织机构:事业单位具有稳定的组织机构,包括法定代表人、领导机构、基层组织、职能部门和行政机构等。

这些机构都有明确的职责和权力范围,保证了事业单位的正常运转和服务功能。

4. 管理制度:事业单位必须依法建立健全的管理制度,包括资产管理、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管理等方面的制度。

这些制度将保证事业单位在公共服务中的公正、透明和高效。

5. 服务功能:事业单位的主要职责是为公众提供各种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

这包括教育、医疗、文化、科技、社会保障等方面的服务,满足社会和公众的需求。

总的来说,事业单位基础知识的掌握对于了解事业单位的性质、职责和管理非常重要。

只有深入了解了这些知识,才能更好地理解事业单位在社会治理和公共服务中的基本作用和意义。

事业单位综合基础知识点整理

事业单位综合基础知识点整理

事业单位综合基础知识点整理一、什么是事业单位事业单位是指由政府机构或政府授权的组织依法设立、以公益为宗旨、独立核算、自负盈亏的事业单位。

它的主要特点是资金主要来自政府拨款,不以营利为目的,专注于提供社会服务。

二、事业单位的分类根据性质和功能的不同,事业单位可以分为教育类、科研类、文化类、医疗类等多种类型。

事业单位的管理体制、财务制度、人事制度等也有所差异。

1. 教育类事业单位教育类事业单位主要包括学校、高等院校、教育科研机构等,其宗旨是进行教育教学和科研工作。

2. 科研类事业单位科研类事业单位主要从事科学研究、技术开发等工作,包括科研院所、科研中心等。

3. 文化类事业单位文化类事业单位主要包括博物馆、图书馆、文化园区等,致力于传播文化、保护文物等工作。

4. 医疗类事业单位医疗类事业单位主要包括医院、卫生院等,提供医疗服务和健康管理。

三、事业单位的管理事业单位的管理主要包括组织管理、财务管理、人事管理等方面。

1. 组织管理事业单位的组织管理主要包括领导机构设立、岗位设置、机构调整等,保证事业单位的正常运转。

2. 财务管理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包括预算编制、资金使用、财务报告等,确保资金使用合理、经济效益。

3. 人事管理事业单位的人事管理包括人员招聘、培训、考核等,保证事业单位人员的素质和能力。

四、事业单位的发展趋势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事业单位也在不断变革和发展。

未来事业单位可能会更加注重专业化、国际化,推动公益事业的长远发展。

五、结语事业单位作为国家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社会服务和公共事务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了解事业单位的基础知识,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和支持这一重要领域的发展。

希望本文对您有所帮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事业单位的含义、性质及种类——认识职业社会
事业单位的含义
事业单位,是指为了社会公益目的,由国家机关举办或者其他组织利用国有资产举办的,从事教育、科技、文化、卫生等活动的社会服务组织。

事业单位一般是国家设置的带有一定的公益性质的机构,但不属于政府机构,与公务员是不同的。

一般情况下国家会对这些事业单位予以财政补助。

分为全额拨款事业单位,如学校等,差额拨款事业单位,如医院等,还有一种是自主事业单位,是国家不拨款的事业单位。

事业单位与企业单位的划分管理是我国特有的模式。

企业单位是以盈利为目的独立核算的法人或非法人单位。

它的特点是自收自支,通过成本核算,进行盈亏配比,通过自身的盈利解决自身的人员供养,社会服务,创造财富价值。

企业单位的登记在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进行。

企业单位与职工签订劳动合同。

发生劳动争议后,企业单位进行劳动仲裁。

事业单位是以政府职能、公益服务为主要宗旨的一些公益性单位、非公益性职能部门等。

它参与社会事物管理,履行管理和服务职能,宗旨是为社会服务,主要从事教育、科技、文化、卫生等活动。

其上级部门多为政府行政主管部门或者政府职能部门,其行为依据有关法律,所做出的决定多具有强制力,其人员工资来源多为财政拔款。

事业单位的登记在编制部门进行。

事业单位与职工签订聘用合同。

发生劳动争议后,事业单位进行人事仲裁。

事业单位的性质(也可以说是特征)
(一)服务性。

事业单位主要分布在教、科、文、卫等领域,是保障国家政治、经济、文化生活正常进行的社会服务支持系统。

如教育事业单位。

(二)公益性。

事业单位所追求的首先是社会效益,同时,有些事业单位在保证社会效益的前提下,为实现事业单位的健康发展、社会服务系统的良性循环,根据国家规定向接受服务的单位或个人收取一定的服务费用。

(三)知识密集性。

绝大多数事业单位是以脑力劳动为主体的知识密集性组织,专业人才是事业单位的主要人员构成,利用科技文化知识为社会各方面提供服务是事业单位的主要手段。

事业单位的种类(事业单位的类型)
教育事业单位、科技事业单位、文化事业单位、卫生事业单位、体育事业单位、新闻出版事业单位、广播电视事业单位、勘查设计事业单位、勘探事业单位、农业事业单位、林业事业单位、畜牧业事业单位、渔业事业单位、水利事业单位、交通事业单位、气象事业单位、地震测防事业单位、海洋事业单位、环境保护事业单位、信息咨询与计算事业单位、知识产权事业单位、进出口检验事业单位、物资仓储事业单位、城市公用事业单位、社会福利事业单位、经济监督事务事业单位、法律咨询服务事业单位、人才交流事业单位、机关后勤服务事业单位、其它中介服务事业单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