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中华传统文化
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国拥有悠久灿烂的传统文化,这些文化传承千年,代代相传,成为中华民族的瑰宝。
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仅是一种使命,更是一种责任。
只有不断弘扬和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我们才能更好地继承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弘扬中华民族的精神。
因此,我们需要通过各种方式来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首先,我们可以通过学习古代经典著作来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古代经典著作如《论语》、《孟子》、《三字经》等,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蕴含着丰富的哲学和道德智慧。
通过学习这些经典著作,我们可以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领悟其中的道理,从而更好地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其次,我们可以通过参与传统文化活动来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传统文化活动如舞龙、舞狮、京剧、书法等,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参与这些活动,我们可以亲身体验传统文化的魅力,感受其中蕴含的民族精神和传统美学,从而更好地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再次,我们可以通过弘扬传统节日来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传统节日如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民俗习俗。
通过弘扬传统节日,我们可以传承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的价值观念和传统习俗,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最后,我们可以通过教育培养社会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意识。
教育是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途径,通过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等多种形式,可以帮助人们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和文化观,培养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自觉意识,推动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
总之,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每个中国人的责任和使命。
只有通过学习古代经典著作、参与传统文化活动、弘扬传统节日以及教育培养社会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意识,我们才能更好地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让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发扬光大,继续传承下去。
愿我们共同努力,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扬光大,让世界共同分享中华文化的瑰宝!。
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

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中华传统文化是中国人民智慧与创造力的结晶,它源远流长,蕴含着丰富的精神内涵和道德观念。
在当今时代,面对日益丰富多元的全球化文化交流,如何保持和传承中华传统文化的价值成为了一个重要的议题。
本文将探讨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方式以及在当代社会中的重要意义。
一、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方式1. 教育传承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可以通过教育的渠道来实现。
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都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学校教育应注重培养学生的传统文化素养,通过课堂教学、社团活动等方式,让学生了解和学习中国古代文化。
家庭教育则需要父母以身作则,传承中华传统文化的价值观念与道德准则。
社会教育可以通过文化活动、展览、讲座等形式,将传统文化传递给大众。
2. 文化遗产保护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其丰富的文化遗产。
政府和社会应加大对文化遗产的保护力度,修缮古建筑、收藏珍贵文物、举办传统艺术表演等,都有助于保护和传承中华传统文化。
3. 传统文化研究与创新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研究与创新也是保持其传承的重要途径。
学者们应该深入研究传统文化的精髓,传承和发展其中的智慧与思想,同时也要寻求与时俱进的创新方式,使传统文化更好地适应当代社会的需求。
二、中华传统文化传承的重要意义1. 唤醒文化自信传承中华传统文化有助于唤醒人们对自身文化的自信心。
只有深入了解和传承文化,才能更好地理解自己的身份和价值,从而增强自信与自豪感。
2. 培养核心价值观中华传统文化中蕴含的伦理、道德观念与核心价值观,对人们的行为规范和道德选择起着重要作用。
传承传统文化可以帮助年轻一代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
3. 促进文化交流与合作中华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吸引了世界各地的人们。
通过传承中华传统文化,可以促进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增进不同文明间的理解与友谊。
4. 推动社会进步中华传统文化是中国历史和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所蕴含的智慧和思想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
传承中华传统文化有助于推动社会进步,引导社会向更美好的方向发展。
传承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作文10篇

传承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作文10篇一、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性中华传统文化是中国五千年文明的瑰宝,是我们民族的根基和灵魂。
它包含了丰富而独特的价值观、道德标准、文学艺术、哲学思想等方面,对塑造我们的国家特色和民族精神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因此,传承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都具有重要意义。
二、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弘扬1. 传统节日的传承与弘扬传统节日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春节、清明节、端午节等。
通过传承和弘扬这些传统节日,我们能够加深对历史文化的认识,增强国家认同感和集体荣誉感。
2. 传统礼仪的传承与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中注重礼仪的传统被视为对他人的尊重和重视。
我们应当传承和弘扬这种传统礼仪,从小事做起,如尊敬长辈、守时守信等,以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
3. 文学艺术的传承与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中丰富多样的文学艺术形式,如诗词、书法、绘画等,代表了我们民族的智慧和审美标准。
我们应当传承和弘扬这些文学艺术,通过学习和欣赏,培养审美情趣和艺术修养。
4. 哲学思想的传承与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中的哲学思想,如儒家学说、道家思想等,体现了我们民族的思辨精神和价值追求。
我们应该传承和弘扬这些哲学思想,使其在当代社会中发扬光大,对人们的思维和行为产生积极影响。
5. 歷史文化的传承与弘扬中华传统文化蕴含了丰富的历史故事和文化传统。
我们应该通过学习历史,了解我们的起源和发展,并将这些历史文化传承下去,以激励后代更好地继承和发展传统文化。
6. 优秀人物的传承与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中有许多著名的历史人物,如孔子、孟子、屈原等,他们具有杰出的品德和智慧。
我们应该传承和弘扬这些优秀人物的品德和精神,以激励自己和他人成为更好的人。
7. 饮食文化的传承与弘扬中华传统饮食文化代表了我们民族的饮食习惯和独特的风味。
我们应当传承和弘扬这种饮食文化,保持对传统菜肴和烹饪技艺的关注,将其发扬光大。
8. 传统音乐的传承与弘扬中华传统音乐是我国独具特色的一种艺术形式,它体现了我们民族的情感和审美。
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意义和如何传承中国传统文化

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意义和如何传承中国传统文化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史的结晶,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底蕴,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智慧与价值观念。
传承中国传统文化对于弘扬民族精神、培育国民性格、传播文化传统、促进社会和谐具有重要意义。
如何传承中国传统文化成为当代中国的重要命题。
一、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意义1. 传统文化是历史的记忆中国传统文化承载着中华民族漫长的历史记忆,是民族精神和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
通过传承中国传统文化,可以让后人了解祖先的智慧和思想,感受中华民族的文化积淀。
2. 传统文化是民族文化的瑰宝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瑰宝,蕴含了丰富的价值观念、艺术表现形式和道德规范。
传承中国传统文化可以激发民族自豪感和认同感,增强文化自信心。
3. 传统文化是社会和谐的基石中国传统文化注重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相处,倡导仁爱和谦卑之道。
传承中国传统文化有助于培养社会成员的道德观念和社会责任感,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二、如何传承中国传统文化1. 弘扬传统文化价值观传承中国传统文化需要弘扬其尊崇家庭、尊师重教、勤俭持家、忠孝节义等传统价值观,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2. 加强传统文化教育通过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和家庭教育等多种途径,加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
在教育中融入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热爱之情。
3. 传统文化体验活动举办传统文化体验活动,让人们亲身参与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
通过参与传统文化节日庆典、传统手工艺品制作等活动,增强对传统文化的亲近感和体验感。
4. 利用现代科技传播传统文化利用互联网、移动通信等现代科技手段,将中国传统文化传播给更广泛的群体。
通过网络平台、移动应用等方式,让更多人了解、认同和传承中国传统文化。
5. 培养传统文化传承人才加强对传统技艺和文化传统的传承人才培养,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技艺和智慧。
培养一批有传统文化修养、传统文化传承意识和传统文化传播能力的专业人才。
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10篇】

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10篇】优秀的(传统(文化))是我们老祖先留给我们的无形财富,传统佳节蕴含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因子,这些是我们民族的优秀劳动成果和智慧的结晶。
下面是我分享的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文),欢迎大家阅读。
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文1中华民族拥有五千年的悠久历史,这样的一个文明古国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
中国的文字也历时久远。
从最初的仓颉造字,后来有了孔子的“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孟子的“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又经过李白的“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李清照的“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经过多年的流传,有了如今的中华文化。
中华文化渊源流长,自然是学养深厚。
相传,伯牙善弹琴,钟子期善听琴。
伯牙弹到志在高山的曲调时,钟子期就说“峨峨兮若泰山”;弹到志在流水的曲调时,钟子期又说“洋洋兮若江河”。
钟子期死后,伯牙不再弹琴,因为没有人能像钟子期那样懂得自己的音志。
后遂以“知音”比喻对自己非常了解的人。
一个“知音”里,就有这样一个动人的(故事),可以想象,成千上万的词语中,包含了多少中国的历史文化。
“愿得一心人,白首不相离。
”希望能有一个一心一意的人,就这样,和他一起走到白头也不分离。
这样一句家喻户晓的诗句,没有堆砌的华丽辞藻,却扣人心弦,因为它饱含着真情实感。
古语云“百善孝为先。
”那么说起美德,孝顺就是中华民族薪火相继的传统美德。
父母给了我们生命,(教育)我们长大,不知付出了多少心血。
我们应当感谢,应当报答。
一篇(广告),至今让我记忆犹新“一个小男孩吃力地端着一大盆水,笑着对妈妈(说说)‘妈妈,洗脚!’”让我记忆犹新的,不仅仅是那个小男孩的乖巧,还有他那份发自内心的感谢和至深的爱。
他给了我们一个典范,一个让年幼的孩子尚有这样的感恩之心,我们又该怎样做呢?大家应该听过这样一个故事“一个人大学(毕业),到一个公司应聘。
他走进大厅,看见地上有一张纸屑,来应聘的人很多,却都只顾着自己的事,没有一个人捡起那张纸屑。
传承中华传统文化(6篇)

传承中华传统文化(6篇)传承中华传统文化作文1当时间的沙漏漏下最终一粒沙粒,金子的本色才会如此绚烂;当贝壳的泪痕划过最终一瞬,珠宝的颜色也会如此刺眼。
当六年的养分在体内积累,毛竹的生气也会如此蓬勃。
正是由于历史的洗礼,在漫漫的历史长河中,最终诞生了华夏女儿的独一无二的中国传统文化,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每个人的使命。
材料中所说的那个歌星的经受,正是由于时代的进步、社会的进展、观念的更新形成的。
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正确对待外来文化。
现如今,知道重阳节的人越来越少了,知道感恩节的人越来越多了;知道情人节的人越来越多,可知道七夕节的人越来越少了。
对于我们先辈留下来的很多传统节日,我们中的很多人都几乎全都置于脑后了,这莫非不是一种崇洋媚外吗?这莫非是我们口口声声说到的责任感吗?然而,我们身边其实有很多人在为我们做典范,他们能坚守自己的信念,鼓舞人们学习继承优秀传统文化,有名学者马寅初不就是吗?他主动提倡我们青少年应当多多学习中国的优秀传统文化,虽然世界正在多元化,但是,我们传统的中化文化不能丢!因此,我们是否想过,在不久的将来,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否会被他国文化所取代?这个答案须靠我们用行动来回答。
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连续进展的基石,是我们共同爱护,共同继承的使命。
传承优秀传统文化,让我们坚决信念,共创美妙将来!忆往昔,若不是司马迁的沥尽心血,怎会有《史记》的鸿篇警后人,若不是李时珍的跋山涉水,怎会有《本草纲目》的福祉遗万年月;若不是曹雪芹的五次易稿,怎会有《石头记》的哀婉催人泪?看今昔,是谁苦心钻研十余载,终使两星成?是谁奋斗十八年,终抱金牌归?是钱学森!是申雪与赵宏博。
他们是继承了中华传统文化经典中的坚决,他们是传承了中华传统文化典籍中的不懈。
正是由于继承和传播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和精神,才使得他们能够这般坚决,这般执着。
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我们虽如一根小小的火柴,但仍能点亮一片星空: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我们虽如一片绿叶,但能点缀整个春天;传统优秀传统文化,我们虽若驾一叶扁舟,但仍能惊动一片大海。
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意义有哪些如何传承传统文化

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意义有哪些如何传承传统文化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几千年历史的积淀,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
传承中国传统文化,对于一个国家和民族来说意义重大。
传承传统文化不仅可以增强国家凝聚力和文化软实力,还可以提升个人文化修养,增强文化自信心。
本文将从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意义和如何传承传统文化两个方面进行探讨。
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意义传承中国传统文化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和长远意义。
首先,传承中国传统文化可以增进民族团结和国家认同感。
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通过传承传统文化,可以让人们感受到共同的价值观和文化认同,增强民族凝聚力。
其次,传承中国传统文化可以传承历史经验和智慧,使后人能够更好地借鉴古人的经验,立足于当下,展望未来。
另外,传承中国传统文化可以提高文化软实力。
中国传统文化具有丰富的内涵和独特的魅力,通过传承,可以将中华文化推向世界,增强国家的文化影响力。
如何传承传统文化要传承中国传统文化,首先要进行文化内涵的传承。
这包括对经典著作、传统文化符号、节庆习俗等的传承和弘扬,让传统文化在当代社会得以传播和延续。
其次,要加强对传统文化的研究和挖掘,不断发现和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新价值和新内涵。
同时,传承中国传统文化还需要注重传统文化教育。
要通过学校教育、社会宣传等方式,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尊重传统文化,培养人们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总之,传承中国传统文化不仅是对历史的尊重,更是对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只有通过不懈的努力和坚定的信念,我们才能将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传承下去,让中华文化在世界文化的舞台上发光发热。
传承中国传统文化,让我们在当代社会中更加自信地面对世界,展现出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和魄力。
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解析

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解析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指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从上一代人传递给下一代人,并使其能够保持并发展壮大的一种行为。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国几千年来独特的文化遗产,它融合了中华民族独特的思想观念、道德礼仪、文学艺术和科学技术,包含了丰富的思想内涵和文化精神。
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重要意义,可以加深人们对自己民族文化的认同,更好地面对当代社会的挑战。
一、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可以培养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国人民智慧的结晶,是对世界文化的重要贡献。
通过传承这一文化,可以让人们更好地了解自己的民族文化,从而增强对自身文化的自豪感和自信心。
在当今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可以提升中国影响力,加强国家凝聚力,更好地维护国家利益。
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助于塑造人们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崇尚道德伦理、崇尚仁爱、崇尚忍让。
通过传承这些文化,可以使人们更好地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正确的道德观。
在当今物欲横流、功利主义盛行的社会环境下,人们容易迷失自己的方向和底线。
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可以提醒人们对生活的真谛进行深思,引导人们建立正确的道德观念。
三、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可以启发人们的创造力。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着丰富的哲学思想和智慧,是中国先贤在长期实践中积累的宝贵经验。
通过学习和传承这一文化,可以激发人们的思考和创造力。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许多思想观念和艺术形式都具有独特的创造性,可以为现代社会的发展提供借鉴和启示。
四、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利于促进民族团结和社会和谐。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崇尚和平、崇尚和谐。
通过传承这一文化,可以让人们更好地了解中国多民族的历史和特点,增强对其他民族的尊重和理解。
这有助于维护国家的统一和稳定,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五、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可以培育人们的审美情趣和文化素养。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包含了丰富多样的文学、音乐、绘画、戏剧等艺术形式,是人类文明的宝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传承中华传统文化
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离不开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传承。
近年来,我们有幸接受越来越多的感恩教育,这是公民道德教育的重要组成
部份。
要进行道德教育就无法离开中华传统文化的教育。
中华文化的最高境界是和谐,要和谐就要顺应自然,尊重自然,而不是去破坏自然,去“人定胜天”。
我们把天地比作父母,感恩
大自然赋予了我们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感恩大自然赋予了与人类
生生不息、和谐相处的万物。
有了这份感恩之心,我们就会赞美天地、赞美万物,懂得与自然和谐相处。
这是我们人类长久生存的金
钥匙。
1988年,75位诺贝尓奖得主在巴黎发表联合宣言:21世纪
的人类要生存,必须从两千多年前的中国孔老夫子那里汲取智慧;二
十世纪70年代,英国大哲学家汤恩比教授说:要解决21世纪的人
类问题,只有孔、孟学说。
这些世界顶尖级的人物,懂得我们中华
先祖留下的文化是安身立命、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智慧与
大道,而我们更应感念祖恩,以中华文化之精神,重视我们的地球,重视我们的家园。
念及恩情,大莫过于父母的生养之恩。
“大爱无疆”、“大道至简”、“大恩不言谢”;要真知和践行感恩,莫过于孝。
如果说一个
人对自己的父母都不能尽孝,那么很难相信他能对别人真诚。
没有
真诚就谈不上信用。
孔子说“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
”就
是告诉人们要从真诚开始,自立于社会,成就于和谐,践行人性向善、择善固执、止于至善。
孝,要有一体的观念,懂得孝就是要懂
得感恩,把一体的观念落实到生活、言行中就是孝道。
我们从对父
母开始尽孝心,然后推广开来,对兄弟姐妹、对所有的亲人也有这
样的爱心;对老师同学、对领导同事、对社会大众,不管到哪里,都
用这种爱心对待所有的人。
宇宙万物与我一体,爱别人就是爱自己。
孝是感恩,孝是仁爱。
真正懂得孝的道理,懂得感恩的情怀,就懂
得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道理。
孝的延续,不仅爱现在的大众,还要爱未来的大众。
我们要关照未来,不能因为眼前的享受而把子孙未来的资源糟蹋了。
如果为了
眼前暂时的利益,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大自然的资源被破坏,将
来吞咽这些苦果的必然是我们的子孙后代。
人类只有一个地球,要
长久发展,就要对自然有恭敬心、感恩心。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心存感恩的心,感恩自然,感恩父母、亲人,感恩社会。
孔子的门人曾参说:“夫子之道,忠恕而已”。
何
谓“忠恕”?尽已之为忠,就是要竭尽自己之力认真对待每一件事,
善待同学、同事、亲朋好友;“恕”寓意“如心”,就是推己及人,
将心比心。
我们在工作和生活中有了“忠恕”之心,就能认真对待
工作,处理好各种关系,就能够“团结干事”。
如此,我们才能更
好地自立于社会,成就于和谐。
当时间的沙漏漏下最后一粒沙粒,金子的本色才会如此灿烂;当
贝壳的泪痕划过最后一瞬,珍珠的色彩也会如此耀眼。
当六年的养
分在体内积累,毛竹的生机也会如此蓬勃。
正是由于历史的洗礼,在漫漫的历史长河中,最终诞生了华夏女儿的独一无二的中国传统文化,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每个人
的使命。
材料中所说的那个歌星的经历,正是由于时代的进步、社
会的发展、观念的更新形成的。
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正确对待外来文化。
现如今,知道重阳节的人越来越少了,知道感恩节的人越来越多了;知道情人节的人越来越多,可知道七夕节的人越来越少了。
对于我们先辈留下来的许多传
统节日,我们中的许多人都几乎全都置于脑后了,这难道不是一种
崇洋媚外吗?这难道是我们口口声声说到的责任感吗?然而,我们身
边其实有许多人在为我们做榜样,他们能坚守自己的信念,鼓励人
们学习继承优秀传统文化,著名学者马寅初不就是吗?他积极提倡我
们青少年应当多多学习中国的优秀传统文化,虽然世界正在多元化,但是,我们传统的中化文化不能丢!因此,我们是否想过,在不久的
将来,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否会被他国文化所取代?这个答案须靠我
们用行动来回答。
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继续发展的基石,是我们
共同保护,共同继承的使命。
传承优秀传统文化,让我们坚定信念,共创美好未来!忆往昔,
若不是司马迁的沥尽心血,怎会有《史记》的鸿篇警后人,若不是
李时珍的跋山涉水,怎会有《本草纲目》的福祉遗万年代;若不是曹
雪芹的五次易稿,怎会有《石头记》的哀婉催人泪?看今昔,是谁苦
心钻研十余载,终使两星成?是谁奋斗十八年,终抱金牌归?是钱学
森!是申雪与赵宏博。
他们是继承了中华传统文化经典中的坚定,他
们是传承了中华传统文化典籍中的不懈。
正是由于继承和传扬了中
国优秀传统文化和精神,才使得他们能够这般坚定,这般执着。
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我们虽如一根小小的火柴,但仍能点亮一片星空: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我们虽如一片绿叶,但能点缀整个春天;
传统优秀传统文化,我们虽若驾一叶扁舟,但仍能惊动一片大海。
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生命的支撑,成功的基石。
中国—一个伟大而繁荣富强的国家,一个拥有五千年的文明历史的古国,它是全世界各种古代文明中唯一延续至今而没有中断的文
明大国。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的根,滋养着我们民族的灵魂,
成为支撑民族团结奋斗发展繁荣的精神力量。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博
大精深,不但有许多著名学者为我们留下的光辉的著作,智慧的结晶,而且深入到我们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从古至今,各朝各代,都有许多杰出的历史学家。
从小我就听妈妈给我讲司马迁的故事,今天在这本书中,我再次看到了他。
司马迁—我国西汉时期伟大的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
他继承父业,
著述历史,用毕生的经历写了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
《史记》是中国史书的典范,记载了从上古传说中的黄帝、炎帝时期,到汉武帝初年,长达3000多年的历史。
它规模宏大,体制完备,共一百三十卷,五十二万多字,涉及哲学,政治,经济,文学,美学,天文,地理,甚至医学,占卜等方面,几乎囊括了整个历史
时期社会活动的全部内容,是一部百科全书的鸿篇巨制,被鲁迅誉
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为了完成《史记》,司马迁走出家门游历四方。
他游历了大江南北,到过长城,渡过黄河,登过泰山,经过长江,一路上采访民间
传说,考察文物古迹,搜集历史资料,这些活动使他获得了大量史
籍上没有的史料。
正在司马迁专心致志写作《史记》的时候,一场飞来横祸突然降临到他的头上。
原来,他因为替一位将军辩护,得罪了汉武帝,入
狱受了宫刑。
司马迁悲愤交加,几次想血溅墙头,了此残生,但想
到《史记》还没有完成,便几次打消了这个念头。
他想:“我一定
要活下去,我一定要写完这部史书!”他把个人的耻辱、痛苦全都埋
在了心底,重新摊开光洁平滑的竹筒,在上面了写下了一行有一行
工整的文字。
就这样,司马迁发奋写作,终于完成了一部辉煌巨著——《史记》。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用之所趋异也。
”这是司马迁的人生观,他认为自己的死不过是九牛一毛,微不足道。
就是这种信念,使他在现实生活中受到了宫刑,遭受了冷落,但他
却在史书中有权评价每一位帝王将相,他在史书中,自己就是统治者。
在司马迁的眼里,自己只不过是个刑余之人,可在我眼里,他是个大人物,因为他是个敢于指责黄帝的人,他是个大丈夫,因为他
可以忍辱负重,他是个圣人,因为他给后世留下了《史记》
真正的大人物,并不是大权大贵之人,而是那些有作为、有事业、有理想,可以忍辱负重,可以看破生死名利的人,司马迁坎坷的一生,是大人物的写照,生活上的成功并不在于权贵,而是在于一颗
有作为、有事业、有理想、看破名利的心。
读了这本书后,我懂得了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是整个中华民族共同依托,共同传承,共同发扬的文化精神和价值观念的总和,
是中华民族赖以生活和发展的精神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