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物期权博弈
实物期权与金融期权比较区别

实物期权与金融期权比较区别实物期权与金融期权比较区别金融期权是指期权的持有者在未来一定时间内拥有以一定价格购买或出售某项金融资产的权利。
下面由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实物期权与金融期权比较区别,欢迎大家阅读浏览。
一、实物期权与金融期权金融期权是指期权的持有者在未来一定时间内拥有以一定价格购买或出售某项金融资产的权利。
自1973年B1ack和Scholes提出的关于不支付红利股票的欧式看涨期权定价公式以来,期权理论成为金融理论中发展最快、最具吸引力的理论之一。
实物期权的概念是由Myers在1977年首先提出的。
他认为,一个投资项目所产生的现金流所创造的利润应来自于目前所拥有资产的使用,再加上一个对未来投资机会(增长机会)的选择。
这种增长机会可以被看作是实物资产的看涨期权,这一期权的执行价格是获得这项资产的未来投资。
到期时期权的价值依靠于资产未来价值也依赖于投资者是否执行这一期权。
也就是说投资者拥有一种权利,即在未来以一定的价格取得或出售一项实物资产的权利,同时又因为其标的物为实物资产,相对于金融期权而言将此类期权称为实物期权(real option)。
与金融期权类似,实物期权包含有权利而不需承担义务。
企业可以通过建造新的工厂、开发市场等抓住这一新的利润机会,为企业未来带来收益。
反过来讲,企业关闭亏损的经营项目也属于一种投资,这意味着企业未来损失的减少。
机会就是一种期权,是一种权利而不需承担任何责任。
拥有一个自由决策的投资机会就等于拥有了一项权利而没有任何义务,他是否执行这个期权完全取决于投资者自己的战略决策。
当他决策进行投资后就等于执行了这个期权也即失去了等待新信息的可能性,如果未来市场出现了与预测相反的情形,他也不能收回投资。
这就好比是一个金融看涨期权的持有者,它拥有在有效期内按照执行价格购买某种资产的权利,但不需要承担责任,当执行期权对他有利时他就执行这一期权,实物期权也是如此。
所以,实物期权与股票的看涨期权之间是非常类似的(下表所示),但二者并不是完全一致的。
基于拍卖博弈的资产剥离实物期权决策

基于拍卖博弈的资产剥离实物期权决策梁铄;陈静【摘要】针对不确定环境下以拍卖方式交易的企业资产剥离时机选择问题,构建以对称独立私人估价拍卖博弈(SIPV )刻画交易收益,并以资产价值剥离临界值为决策变量的实物期权决策模型,证明其解存在且唯一。
数值分析显示,剥离交易的买方越多,其对剥离资产估值上限越高,则剥离临界值越高,资产剥离的期权价值越大。
资产价值波动率越高,则剥离临界值越低,资产剥离的期权价值越大。
%Concerning the opportunity of corporate decisions on asset divestiture conducted through auction in an uncertain condition ,the paper established a ROA model w hich described auction transaction by an SIPV auction game model ,and proved the existence and uniqueness of the solution .Numerical anal-ysis show s that the increase of asset volatility have positive and negative effect on asset divestiture option value and the critical asset value respectively ,while the increase of asset drift rate have the opposite effect . The number of buyer and their estimated value of the asset have positive effect on both asset divestiture option value and the critical asset value .【期刊名称】《中国海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年(卷),期】2014(000)001【总页数】6页(P74-79)【关键词】实物期权;资产剥离;SIPV拍卖【作者】梁铄;陈静【作者单位】中国海洋大学管理学院,山东青岛266100;中国海洋大学管理学院,山东青岛2661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F830.59一、引言并购重组是企业重要的战略行为。
风险投资决策中的实物期权方法概述【论文】

风险投资决策中的实物期权方法概述摘要:实物期权一方面是用来对项目决策中的灵活性进行定量评估的一种方法, 另一方面, 也是实物资产定价的一种方法, 并能应用在风险投资项目评估上。
本文回顾了从到实物期权的发展, 指出了实物期权方法在风险投资研究的一般决策模型和典型应用, 提出实物期权方法学习理论、博弈论、竞争论、公司战略等知识领域相结合, 为风险投资家在真实的环境中提供一个合理的投资分析工具。
关键词:实物期权; 不确定性; 风险投资;1、序言当前学术界对风险投资项目进行价值评估, 主要运用定性法以及定量法。
前者运用AHP、FUZZY集等方法来对风险投资项目进行主观评估, 确定其相对优势与劣势。
而后者则从传统技术经济理论出发, 在确定性的环境下估计项目作为一个企业的价值, 从而进行投资决策。
而传统上用折现现金流法来计算项目的净现值(DCF法) 。
为了正确评估这样的项目, 实物期权方法逐渐取代传统的折现现金流法(DCF法) , 越来越得到很多风险投资公司的重视和应用。
简单地使用传统的折现现金流法来评估风险投资项目时, 会忽略不确定性以及投资行为的灵活性, 而实物期权方法考虑了所有未来的投资机会, 为当前风险投资决策提供了更准确的依据。
2、从DCF到实物期权现实中的项目(如风险投资项目) 由于市场环境的影响, DCF的各种方法用于时有以下缺点:首先, 未来现金流的预测和折现率的决定非常困难;其次, DCF法忽略了决策者根据新信息修正决策的灵活性;再次, 投资决策在DCF方法中被看作是要么现在就投, 要么永远不投的决策, 没有考虑到推迟投资的可能性。
传统的DCF法假设项目未来的现金流是完全确定的, 从而才能计算出NPV、IRR、投资回收期等指标以指导决策。
当引入不确定性以后, 有以下几种处理方法: (1) 提高折现率, 把原来的无风险折现率提高为反映了未来不确定的现金流的含风险的折现率。
(2) 进行敏感性分析, 确定风险主要从何而来。
【推荐下载】实物期权法在项目投资决策中的应用

实物期权法在项目投资决策中的应用一、实物期权的基本原理 近年来,对金融资产期权定价的发展引出了利用期权理论对实物资产定价的方法,期权又称为选择权,对投资者而言,它是一种权利,而不是一种义务,期权具有价值,它随着标的资产价格的波动而波动。
而实物期权(Real Option)则是将金融期权的推广运用到实物资产上,即将期权的观念和方法应用在实物资产上,特别是应用在企业的项目投资决策上。
(一)实物期权的概念斯图尔特迈尔斯(Myers,1977)指出:一个投资项目产生的现金流量所创造的利润是来自于目前所拥有资产的使用,再加上一个对未来投资机会的选择,亦即企业可以取得一个权利,在未来以一定的价格取得或者出售一项实物资产或者投资计划,而取得此项权利的价格则可以使用期权定价公式计算出来,实物资产的投资可以应用类似于评价一般金融期权的处理方式来进行评价。
因为其标的物为实物资产,所以他将这种性质的期权称之为实物期权。
实物期权是指存在于实物资产投资中,具有期权性质的权利。
实物期权与传统的项目投资评价方法(如常见的NPV法)最大的差别就在于:实物期权理论非常重视弹性决策的价值,将管理弹性(Managerial Flexibility)作为评价项目投资决策时的一个重要因素,具体而言,一个公司对一个项目进行评价,拥有对该项目的投资机会,这就如一个购买期权,该期权赋予公司在一定时间内按执行价格(投资成本)购买标的资产(取得该项目)的权力,同金融期权一样,该约定资产(项目)的市场价值(项目的净现值)是随市场变化而波动的,当市场价格(净现值)大于执行价格(投资成本)时有利可图,公司便执行该期权(即选择投资),该期权也因标的资产价格的未来不确定性而具有一定的价值。
(二)布莱克-斯科尔斯定价模型实物期权的定价模型主要有二叉树模型、蒙特卡罗模拟方法、布莱克斯科尔斯定价模型。
本文仅对常用的布莱克-斯科尔斯定价模型进行介绍。
布莱克斯科尔斯定价模型基本假设:市场是有效的,即无套利机会存在;买卖标的资产或期权没有交易成本且税收是零;期权是欧式的看涨期权;标的资产不支付红利;股票价格是连续的,且没有跳跃;股票价格是服从对数正态分布的。
实物期权具体是指什么?

实物期权具体是指什么?一、实物期权具体是指什么?实物期权是一种期权,其底层证券是既非股票又非期货的实物商品。
又叫股票期权和指数期权。
是管理者对所拥有实物资产进行决策时所具有的柔性投资策略。
实物期权,把金融市场的规则引入企业内部战略投资决策,用于规划与管理战略投资。
在公司面临不确定性的市场环境下,实物期权的价值来源于公司战略决策的相应调整。
每一个公司都是通过不同的投资组合,确定自己的实物期权,并对其进行管理、运作,从而为股东创造价值。
实物期权法应用金融期权理论,给出动态管理的定量价值,从而将不确定性转变成企业的优势。
二、实物期权的特点是什么?实物期权隐含在投资项目中,有的项目期权价值很小,有的项目期权价值很大。
这要看项目不确定性的大小,不确定性越大则期权价值越大。
三、实物期权理论方法在创业投资中运用意义是什么?创业投资是一种高风险的投资,在其运作过程中存在着高度的信息不对称。
创业投资家(venture capitalist)能否根据有限的信息,动态地准确地评估创业企业(venture-backedenterprise)的价值,并作出相应的投资决策,将直接关系到创业资本运作的成败。
因此能够运用恰当的评估方法和评估理论,也就直接关系到我国创业投资业的成败。
实践中,许多大型投资银行已经逐渐采用实物期权理论的评价方式取代传统的评价方法,事实证明实物期权理论方法是一种比较能准确评估出创业企业价值的方法,因此我国如果能够比较好的运用这种金融创新的工具到创业投资的实践中,则必将推动我国创业投资业的良性发展。
实物期权理论比较好的体现了项目投资的风险性、不确定性以及连续性的特点,因此对企业价值的评估也就更接近企业的真实价值。
当然以上的阐述只是体现了实物期权理论对创业企业价值评价的一个基本框架或者说是基本的思想,具体的运用中则因针对创业投资的实际情况,采用不通的实物期权模型和评价方法,只有这样才能真正的有助于我国创业投资的发展。
安全投资的实物期权博弈论战略分析探讨研究

10 7
西
安
科
技 大 学 学
报
20 0 7血
资才 是可行 的 。第 3 战 略 ( , 博弈 ) 价值 , 即竞 争者 之 间 的安 全经 济效 益相 互 影 响对投 资 项 目价 值 的影 响。 我们 必须考 虑竞争 对项 目价 值 的影 响 。这种 影 响在具 有 战略替代 性 的市场 上 ( 的外 部 性 ) 负面 的 , 负 是 会 减少 实物期 权 的价 值 ; 而在具 有 战略互 补性 的市场 上 ( 正的外 部性 ) 正 向的 , 是 会增 加实物 期权 的价值 。
维普资讯
第2 卷 第 1 8 期
20 0 8年 3月
西 安
科
技 大 学 学 报
Vo. No 128 .1
J RN L OF X N I R I F S I NC D T C O O Y OU A I A UN VE STY O C E E A E HN L G N
1 影 响安 全 投 资项 目价 值 的 因 素 分 析
影 响安全 投 资项 目价值 的 因素很 多 , 而主要 因素有 3个 。第 1项 目未 来 的现金 流 。传统 投资 分析 方 ,
法主要考虑这个因素。认为如果项 目未来收入的现值超过 了其投资支出的现值 , 那么项 目是可行 的。第
2, 资机 会 的价值 ( 投 实物 期权 的价 值 ) 。实 物期 权 理 论 认 为 不 确定 条 件 下 投 资 的 执行 具 有 灵 活 性 ( 推 如 迟、 放弃 )这 种灵 活性 是有 价值 的 。只有 当投 资项 目的净 现值 超 过 投 资机 会 ( , 即实 物 期权 ) 价值 时 , 的 投
摘
要: 对传统 的安 全投 资决策 方 法进 行 了分 析 。针 对 这 些 分 析 方 法在 分析 不确 定 条 件 下 的安
基于实物期权的竞争与合作情形下战略投资决策分析

基于实物期权的竞争与合作情形下战略投资决策分析
孟亮;宣国良;孟亮;宣国良
【期刊名称】《上海交通大学学报》
【年(卷),期】2004(38)3
【摘要】考虑市场中两家相同的企业,双方都拥有对某一新产品进行战略投资的机会,其中先投资的企业将获得先发优势.运用实物期权方法,从企业价值最大化的角度分别研究了两家企业在竞争与合作情形下均衡投资点的变化.结果表明,双方在合作情形下的均衡投资点优于在竞争情形下的均衡投资点,其原因是在竞争情形下企业双方对于先发优势的争夺使得均衡投资点从最优投资点前移,导致等待期权未被充分利用,造成了双方企业价值的损失.
【总页数】3页(P344-346)
【关键词】战略投资;实物期权;竞争;合作
【作者】孟亮;宣国良;孟亮;宣国良
【作者单位】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管理学院,上海200052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403.7
【相关文献】
1.竞争条件下基于实物期权的R&D投资决策分析 [J], 蒲勇健;许光超
2.基于实物期权的企业合作研发投资决策分析 [J], 杨飞
3.基于实物期权的企业合作研技投资决策分析 [J], 杨飞
4.竞争条件下两阶段战略投资决策研究——基于实物期权博弈的分析 [J], 尹海员
5.基于实物期权的噪声实物资产投资决策分析 [J], 刘涛;陈忠;高文涛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基于实物期权风险投资的博弈论分析

基于实物期权风险投资的博弈论分析[摘要]与金融期权相比,实物期权具有先占性和非独占性。
而这一特殊性会影响竞争性风险投资项目所具有的实物期权价值,进而影响风险投资决策。
本文通过一个博弈模型揭示了:对于竞争性风险投资项目,决策的关键在于如何在占先优势与市场不确定性带来的实物期权之间构造平衡,也就是如何处理竞争与期权价值的相互作用。
[关键词]风险投资金融期权实物期权区别博弈传统的风险投资家以dcf法(贴现现金流量法)作为评估风险企业价值的工具,但是多年来风险投资的实践显示该方法不能准确有效地评价具有高风险特性的风险企业的价值。
这种传统的分析方法并没有考虑“选择的灵活性”所具有的价值。
决策者执行的是刚性的“do now or never”的策略,即要么立刻采纳该项目,要么放弃该项目。
在投资项目的分析、决策及实施过程中,决策者扮演的是一个被动的角色,他只能坐视投资环境的变化,而不能采取相应的对策。
但是,在实际项目投资过程中,投资者往往具有选择的灵活性。
他们可以根据市场的变化,决定项目的投资时间、规模、方式等等,甚至干脆终止项目的继续进行。
项目投资过程中的这种灵活性被称为经营柔性。
经营柔性的存在使得投资者在投资过程中具有某种相机的选择权,这种选择的灵活性对于风险投资尤为重要。
由于项目中这种相机的选择权利和期权的特点十分相似,因此,许多学者将期权定价的思想和分析方法应用于风险投资项目的价值评估中。
近年来,国内一些学者开始将实物期权理论引入风险投资决策之中。
例如,文献[3]在分析风险投资的期权特征和传统投资决策方法的缺陷基础上,根据风险投资行为的一般模式做出适当的调整,形成了一个修正的风险投资多期二项式期权定价模型。
文献[4]在传统投资决策方法基础上,通过引入延缓期权定价理论,建立风险投资项目时机选择模型。
文献[5]研究了风险投资方案的构造与评估方法,将投资方式灵活、分两阶段的投资方案视为欧式复合期权,引入实物期权定价理论,并用二叉树模型演示其价值评估过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物期权博弈理论综述摘要:本文对实物期权理论的产生、发展进行详细的回顾,并对其应用中的相关文献进行分类整理,发现国外文献更注重于方法理论研究,而国内文献更多的是基于国外理论研究的基础上的实际应用。
结合目前国内外研究情况,对实物期权的最新发展——期权博弈理论提出了需要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关键字:实物期权、期权定价、期权博弈一、实物期权的产生实物期权是指那些符合金融期权特性,但不在金融市场上进行交易的投资机会,是金融期权在实际生产经营领域的延伸,这项权利使其持有人在面对不确定的未来前景时,可以预先以一定的代价(实物期权的价格)锁定损失,同时保留着获取未来发展和投资机遇的权利。
“实物期权”这个词最早是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斯隆管理学院的麦尔斯(Stewart Myers)教授提出来的,主要是为了区别传统意义上的金融期权而将那些具有期权特性的资产或者投资机会,通称为“实物期权”。
他最先指出,期权分析对公司成长机会的合理估价是重要的,许多公司的实物资产可以看作是一种看涨期权。
二、实物期权定价理论的发展期权定价理论最早可以追溯到1900年法国数学家路易斯•巴舍利耶在其《投机理论》一文中提出的巴舍利耶模型[1],而伊藤清发展了巴氏理论,其后就是卡索夫模型,期权理论的重大发展始于上世纪60年代的斯普林科的买方期权价格模型、博内斯的最终期权定价模型、萨缪尔森的欧式买方期权定价模型,而1973年Black和Scholes的经典论文“期权定价和公司财务”的发表标志了期权定价理论的最终形成,而Merton、Cox、Ross以及Rubinstein等专家的研究进一步发展和完善了期权定价理论。
金融期权定价的基础是无套利原则,而实物期权在这一问题上与金融期权有着本质的区别,即其不存在套利问题,标准的金融期权定价模型能否应用到实物期权的定价上?Mason和Merton的研究在理论上对该问题给予了肯定的回答。
尽管实物期权不存在市场交易,在与标准的DCF方法同样的假设条件下,可以用推导标准期权定价的模型来建立实物期权的定价模型,即可以按照金融期权定价的基本思路进行实物期权的定价。
其基本思路是在资本市场上找到一个与所要评价的实际资产或项目具有相同风险特征的可交易证券即所谓的“孪生证券”,并用该证卷与无风险债券的组合,复制相应的实物期权的收益特征。
然后就可以按照建立B-S期权定价模型的思路,利用“孪生证券”有关资料作为实物资产价格及其波动率等信息的替代,首先建立实物资产价格的随机游走模型,然后推导出实物期权价值运动所遵循的偏微分方程,最后求解,得到实物期权定价模型。
最早将期权定价理论引入项目投资领域的是教授Steward Myers,他于1977年首次提出将投资机会看成增长期权的思想,他认为基于投资机会的管理柔性存在价值,而这种价值就可以用金融期权定价模型来度量。
Dixit和Pindyck于1995年指出在确定投资机会的价值和最优投资策略时,投资者不应简单地使用主观的概率方法或效用函数,理性的投资者应寻求一种建立在市场基础上的使项目价值最大化的方法。
于是,实物期权价值的确定成了研究的焦点,Joseph认为,与金融期权相比实物期权价值的确定似乎没有固定的模式,因为大部分投资项目的特殊性使得寻找标准化实物期权的可能性不大。
为此,Timothy于1998年提出行之有效的方法就是构造合适的期权形式,从而使实物期权的价值可以更加方便地利用金融期权定价模型确定。
而Amaram和Kulatilaka在1999年又提出了一个实物期权应用框架,使得该理论在实际中的应用进一步成熟。
三、实物期权的应用研究在实物期权早期的应用研究中,Myers、Kester、Trigeorgis和Mason、Trigeorgis、Brealey 和Myers以及Trigeorgis和Kasanen等从更明确的实物期权的角度,研究了竞争影响和战略影响。
其中,1984年Myers教授在“Fina nce Theory and Financi al Strategy”中讲述了项目战略的期权意义。
Kester定性分析了增长期权的竞争和战略作用,从学习曲线的角度分析了早期投资实施过程中积累的知识和经验对将来投资机会的战略影响。
1991年Trigeorgis和Kasanen结合战略规划理论研究了多项投资间的相互影响。
Trigeorgis研究了随机竞争状态下推迟期权的定价问题。
1993年Kasanen研究了现在投资对将来投资机会的战略影响。
20世纪九十年代以来,我国学者在实物期权的研究中也十分广泛。
1996年范龙振和张子刚[2]是国内较早进行投资机会价值期权方法研究的学者。
1998年范龙振比较实物期权与金融期权的异同,研究企业经营柔性中的时间选择型实物期权。
范龙振和唐国兴[3]假设项目价值和初始投入均服从几何布朗运动,在Pindyck的研究基础上,拓展分析了投资时间选择期权的价值及其对决策的影响。
范龙振和唐国兴在项目价值和初始投入服从几何布朗运动、推迟投资时间有限的假设下,把项目投资机会看作美式看涨期权,并利用蒙特卡罗模拟法求解。
范龙振和唐国兴把项目产品的价格运动路径假设推广开来,分别在几何布朗运动、均值回复过程和更一般的随机过程这三种情况下,运用蒙特卡罗模拟法和二叉树法得到数值解,进而讨论了项目暂停生产的管理柔性价值及影响。
2003年黎国华、黎凯[4]运用实物期权原理分析了不确定性对项目投资评价和决策的影响,通过风险中性概率方法将这些影响予以定量化,并进一步对实际投资行为做出了解释;2004年梁铄、唐小我、马永开[5]从思维方式的角度肯定了实物期权理论对企业经营投资行为的现实意义。
他们认为战略管理的一个主要任务就是创造和保持灵活性,为未来不利的变化做准备,为抓住机会做准备。
通过将实物期权思想纳入企业战略管理,使在不确定环境下的战略管理有合适的思维工具;2005年丁正中、曾慧[6]在二项式模型的基础上探讨了三项式模型,为期权定价方法的改进提出了新的思路。
他们的研究表明,相比于二项式模型,三项式模型的计算结果更加准确。
2010年靳小翠[7]对并购中目标公司可能存在基本期权进行分析,并用B—S公式直接计算,对目标公司的价值给予合理估算,给相关人员在并购定价时提供具有价值的参考。
段世霞和扈文秀[8]针对传统企业价值创造理论的局限性,基于实物期权理念和方法,构建了面向未来的、具有可操作性的、决策与管理为一体的动态企业价值创造管理框架。
解决了投资净现值和期权价值,以及等待和竞争之间的均衡问题。
为解决不确定环境下的企业价值创造提供了新的思路。
在专利权和许可证估价领域,实物期权方法同样得到了广泛的重视和研究。
特别是在当今这个技术至上,高度重视知识产权和创意价值的时代,无形资产尤其受到人们的高度重视。
香港中文大学的谭跃、何佳[9]2001年借助方程,分析了牌照实物期权对中国移动通信公司和中国联通通信公司的价值。
他们的结论是,牌照对中国的两家移动通讯公司具有重要意义,其带来的期权价值尤其应当重视;2003年杨春鹏[10]探讨了实物期权理论在专利权定价、无形资产评估等领域的应用。
学者们指出,对于生物制药、网络媒体等技术密集、资金密集、风险较大的行业,实物期权理论具有更大的意义,因为相比于传统评估方法,实物期权理论将更多的注意力投向了这些不确定性。
近年来,随着房地产业在我国的迅猛发展,实物期权方法在房地产行业开发中的应用也日益广泛。
2010年柯小玲[11]等将实物期权理论引用到房地产项目投资决策中,把现代房地产投资可以看作是一个美式永续期期权和有限期期权的综合,针对我国房地产投资的政策和市场特点,将房地产项目按照开发流程合理划分阶段,构建了适用于我国房地产项目投资决策的模型;并对该模型进行了检验。
2010年艾小莲与田立新[12]在房地产开发投资决策中的实物期权基础上定义了购房者交易行为的实物期权。
利用Black-Scholes 期权定价模型给出了购房者定金合理支付以及住房信贷的还贷方式变化模型,进而分析了几种特殊情况下购房者的策略。
四、期权博弈理论期权博弈研究开创性的工作要归功于Smits,他最先把博弈模型和实物期权方法结合起来,建立了不确定条件下的对称双头垄断期权博弈模型。
Dixit和Pindyck对Smits的模型进行了总结,并给出了求解领先者和追随者的最优投资时机和收益的数学证明。
在此基础上,Huisman和Kort通过假设两个企业初始时已经在市场上活动(即已经有投资项目在运行)和引入混合策略均衡的概念,对该模型进行了分析和扩展。
Pawlina和Kort研究了投资成本不对称对于企业投资期权执行策略的影响,并讨论了成本不对称和先发优势程度对期权博弈均衡策略的影响。
国内关于实物期权博弈方面的研究最早是2001年安瑛晖和张维[13]总结出期权博弈方法的一般化分析框架,对一些典型的模型提出进行综述,并提出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2006年韩款和石善冲[14]在借鉴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提出了以实物期权、博弈论和传统资本预算理论为基础的期权博弈投资战略分析的理论框架,提出了实物期权和期权博弈投资战略分析的应用思路和步骤。
2006年余冬平和邱菀华[15]研究了企业最优战略投资决策问题。
在产品市场需求和运营成本二重不确定性因素假设条件下, 深入分析了企业最优均衡投资策略规则, 探讨了不确定因素波动率及其相关性对企业最优投资临界值及均衡的影响, 并通过数值释例研究了投资时机的可达性问题, 以进一步验证和充实理论分析结果。
2007年齐安甜在《企业并购中的实物期权与博弈分析》中对期权博弈方法进行了积极的探究。
2008年周剑和戴若林[16]提出了竞争环境下铁路施工企业投标的寡头垄断期权博弈模型。
分析了施工企业在投标决策时可采取的策略及各种情况下的最优投标时机, 仿真计算结果及图形说明了有关参数的改变对此策略的影响。
2009年刘彦文,管玲芳[17]建立基于期权博弈理论的商业银行贷款定价模型,解决银行贷款定价中不确定性及风险转嫁的问题,为商业银行贷款定价决策提供参考。
并将连续时间金融框架下的期权博弈理论运用在银行贷款定价领域。
2009年周爱军等[18]建立了完全信息和不完全信息跨国并购期权博弈模型,并应用纳什讨价还价定理求出了其中不完全信息博弈的唯一解,以及完全信息博弈的解区间,该模型证明期权估值法具有普遍意义,并通过联想并购IBM PC为案例对该模型做了检验。
2010年刘涛和刘丽霞[19]利用期权博弈理论分析了需求不对称下双头垄断市场的房地产开发投资决策,引入相对需求差异度的概念,在分别计算领先开发、跟随开发和同时开发价值基础上,得到了各开发价值和阈值间的相互关系,指出需求不对称内生决定了开发商在市场竞争中的地位,进而导致不同的开发决策,最后阐述了经济含义,很好地解释了房产市场上的一些经济现象并可用来指导开发实践,为政府的调控政策提供理论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