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喻和移旧的区别并举例子说明

合集下载

英语移就辞格的隐喻和转喻认知阐释

英语移就辞格的隐喻和转喻认知阐释

英语移就辞格的隐喻和转喻认知阐释
林慧英
【期刊名称】《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卷),期】2013(027)012
【摘要】构成移就表达的转移修饰语和中心词在逻辑上看似相悖,实为恰到好处的巧妙搭配.要生成和理解移就话语,把握转移修饰语和中心词之间的深层逻辑,就需要认知主体运用相似联想和邻近联想的思维方式.概念隐喻、转喻正是以相似性和邻近性为基础的两种认知世界的基本思维方式,能够揭示移就语义冲突表面下的合理逻辑,对于移就表达的生成和理解有着重要的阐释力.
【总页数】5页(P94-98)
【作者】林慧英
【作者单位】闽南师范大学外国语言文学系,福建漳州3630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H315
【相关文献】
1.英语移就辞格的隐喻和转喻认知阐释 [J], 林慧英;
2.转喻和隐喻两种修辞格的对比认知研究 [J], 李香玲
3.移就辞格的认知阐释 [J], 胡艺芹
4.移就辞格“的”异常描写功能的认知阐释 [J], 杨一姝
5.移就辞格“的”异常描写功能的认知阐释 [J], 杨一姝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移觉·移就·移情

移觉·移就·移情

移觉·移就·移情
移觉、移就、移情是三种不同的修辞格,⽤在⽂学作品中往往给作品带来意想不到的表现⼒。

⼀、移觉,也称通感,即感觉的转移和相通。

⼼理学上叫感觉错移。

指“⼀种感觉超越了本⾝的局限⽽领会到属于另⼀种感觉的印象”,就是把⼈们的各种感觉(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等)通过⽐喻或形容沟通起来的修辞⽅式。

如古诗“风来花底鸟声⾹”,将听觉的声⾳转化为嗅觉的⽓味;“鸟抛软语丸丸落”,将听觉的声⾳转化为视觉的形象。

朱⾃清的《荷塘⽉⾊》有“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仿佛远处⾼楼上渺茫的歌声拟的。

”这⾥的“清⾹”明明是“嗅觉”的感知,但作家恰恰⽤“歌声”来⽐喻就超出了嗅觉⽽转⼈了听觉,即⽤听觉的⽅式来表达嗅觉捕捉到的那种感知,这样不仅写出了它的轻淡缥缈,沁⼈⼼脾,⽽且还烘托出⼏分优雅与宁静。

《荷塘⽉⾊》中还有⼀句“塘中的⽉⾊并不均匀,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

”这⽉的光华和阴影本属视觉形象,作家却⽤名曲上的旋律来形容,除了表明光与影的和谐与⼩提琴演奏的名曲⼀样悠扬、优美,还烘托出⼀种温馨幽雅的氛围,给读者以联想和想象,乃⾄带⼈⼀种幻想。

英语移就辞格的隐喻和转喻认知阐释

英语移就辞格的隐喻和转喻认知阐释

英语移就辞格的隐喻和转喻认知阐释隐喻和转喻是英语中常见的修辞手法,用于通过比喻和类比来传达更深层次的含义。

在认知语言学中,隐喻和转喻被视为人们对世界的感知和理解方式。

本文将从认知角度解释隐喻和转喻,并探讨它们在英语中的应用。

隐喻是指通过将一个词或短语与另一个具有类似特征或概念的词或短语进行比较,来传递某种含义或观点。

隐喻常用于修辞或文学作品中,以增强表达的效果或引起读者的共鸣。

例如,当我们说"他是我的阳光"时,我们并不是真的在说他是太阳,而是用阳光来比喻他给我们带来的快乐和温暖。

隐喻的认知阐释可以解释为人们通过将某个概念映射到另一个概念上来理解和表达事物。

这种映射是基于人们对世界的经验和认知模式。

例如,在上述例子中,我们将"阳光"这个概念映射到"他"这个人身上,从而表达出他给我们带来的积极影响。

转喻是隐喻的一种特殊形式,它通过将一个词或短语从原来的语境中移到另一个语境中,来传递某种意义。

转喻常用于日常交流中,用于比较不同领域或概念之间的相似之处。

例如,当我们说"时间是金钱"时,我们并不是真的在说时间就是金钱,而是用金钱来比喻时间的宝贵和珍贵。

认知角度上的转喻解释可以理解为人们通过将一个概念的特征应用到另一个概念上来理解和表达事物。

这种应用是基于人们对世界的认知和理解模式。

例如,在上述例子中,我们将"金钱"这个概念的特征(宝贵和珍贵)应用到"时间"这个概念上,从而表达出时间的重要性。

隐喻和转喻在英语中的应用非常广泛,不仅存在于修辞和文学作品中,也贯穿于日常交流和各个领域的专业术语中。

在修辞和文学作品中,隐喻和转喻被用来创造形象生动、富有感染力的描写和表达。

例如,在诗歌中,隐喻和转喻可以用来传递作者的情感和思想,使作品更具艺术性和深度。

在日常交流中,隐喻和转喻被用来解释抽象概念、描述复杂事物、引起共鸣和增强表达效果。

如何对通感、比喻、移就进行区分

如何对通感、比喻、移就进行区分

如何对通感、比喻、移就进行区分摘要通感与比喻、移就的修辞手法在语文学习中经常遇到,学生经常搞不清有些句子到底用了这其中的哪种手法。

文章主要探讨了三者的含义与区别。

通感侧重于表现感觉的转移;移就侧重于词语在一定语境下的替换;若是用一种具体事物来比另一种具体事物,便是比喻。

关键词通感;比喻;移就;修辞手法;特点;区别通感与比喻、移就的修辞手法在语文学习中经常遇到,学生经常搞不清有些句子到底用了这其中的哪种手法。

下面,笔者结合教学实践,从概念与区别方面谈谈这三种修辞手法。

一、什么是“通感”“通感”的说法始于钱钟书先生的《通感》一文:在日常经验里,视觉、听觉、触觉、嗅觉等往往可以打通或交通。

……譬如我们说“光亮”,也说“响亮”,把形容光辉的“亮”转移到声响上面,就仿佛视觉和听觉在这一点上无分彼此。

在视觉里仿佛有听觉的感受,在听觉里仿佛有嗅觉的感受,这些就是“通感”。

黄伯荣、廖序东主编的《现代汉语》是这样给“通感”下定义的:“人们通过视觉、听觉、味觉、触觉和嗅觉等五官感知外界事物时,在一般情况下,彼此不能交错,但在特殊情况下,五官功能却能出现互相补充、互相转化的彼此沟通现象,这叫通感,也叫移觉。

”这个定义说得很清楚,“通感”是感觉相通,即视觉、听觉、触觉、味觉和嗅觉等五种具体的感觉现象彼此沟通。

如:1.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

(朱自清《荷塘月色》)2.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阿玲上奏着的名曲。

(朱自清《荷塘月色》)二、什么是比喻比喻就是“打比方”。

即两种不同性质的事物,彼此有恰似点,便用一事物来比方另一事物的一种修辞格。

比喻的结构,一般由三部分组成,即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喻体(作比喻的事物)和比喻词(比喻关系的标志性词语)组成。

如:1.这时候叶子与花也有一丝的颤动,像闪电般,霎时传过荷塘的那边去了。

(朱自清《荷塘月色》)(本体:花的颤动;喻体:闪电;比喻词:像)2.山谷是一个爱音乐的村女,最喜欢学舌拟声,可惜太害羞,技巧不很高明。

英语修辞格的分类及其翻译

英语修辞格的分类及其翻译

英语修辞格的分类及其翻译孙元旭【摘要】修辞格是在使用语言的过程中,利用多种语言手段以达到尽可能好的表达效果的一种语言活动.恰当使用修辞格能使语言生动形象、具体活泼,给人以美的享受.要翻译好英语修辞格,首先要弄清其特点、弄清英汉两种语言在文化方面的异同,然后根据具体情况采用恪当的技巧进行翻译.【期刊名称】《绥化学院学报》【年(卷),期】2010(000)002【总页数】3页(P128-130)【关键词】英语修辞格;种类;翻译【作者】孙元旭【作者单位】福州职业技术学院应用外语系,福建福州,350108【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H315修辞学(Rhetoric)是研究语言表达效果的学问。

人们在说话、写作时常使用一些修辞手法来说明问题,描述事物,使用修辞手法可以带来强调、渲染气氛、增加色彩等效果。

修辞格(figures of speech)是提高语言表达效果的语言艺术,恰当地使用修辞格会使语言生动形象,富有感染力。

[1](P45-47)英语较汉语具有更丰富的修辞种类,与汉语的修辞格并非完全对等。

英语的修辞格从大类上分有三种:音韵修辞格、词义修辞格和句法修辞格。

这三类里包括大约有二十多种修辞格,常用的也有十多种。

(一)音韵修辞格(phonological rhetorical devices),音韵修辞格是利用词语的语音特点创造出来的修辞手法。

它主要包括拟声,头韵和脚韵等。

(二)词义修辞格(semantic rhetorical devices),词义修辞格主要借助语义的联想和语言的变化等特点创造出来的修辞手法。

它们主要包括明喻,暗喻,转喻,移就,拟人,夸张,反话,委婉,双关,矛盾修饰法,轭式搭配法,对比等。

(三)句法修辞格(syntactical rhetorical devices),句法修辞格是通过句子结构的均衡布局或突出重点创造出来的修辞手法。

这类辞格主要包括重复,反问,平行结构,倒装等。

[2](P103-104)下面具体介绍这些修辞格。

英语移就辞格的隐喻和转喻认知阐释

英语移就辞格的隐喻和转喻认知阐释

英语移就辞格的隐喻和转喻认知阐释
隐喻和转喻是修辞手法中的两个重要概念。

在英语移就辞格中,这两种修辞手法经常被使用来增强表达的效果。

隐喻是指通过对比或比拟来传达一种隐藏含义的修辞手法。

通过将一个事物比作另一个事物,隐喻可以揭示出被表达事物的某种特征或性质。

例如,"He's a lion on the football field.",这
句话并不是字面上的意思,而是隐喻地表达了他在足球场上的勇敢性格。

转喻是指将一个词或短语从其本来的语境转移到另一个语境中,以传达一种新的含义的修辞手法。

通过转喻,我们可以用一个领域中的概念或经验来理解另一个领域中的事物。

例如,"Her words were music to my ears.",这句话转喻地表达了她的话语
给我带来了愉悦和享受,就像音乐一样。

在英语移就辞格中,隐喻和转喻常常被用来创造更生动和具体的形象,使读者或听众更容易理解和记住所表达的内容。

它们通过将抽象的概念转化为具体的形象或将一个领域的经验应用于另一个领域,使得表达更加生动有趣。

同时,隐喻和转喻也可以激发读者或听众的联想和想象力,使其更深入地理解和体验所表达的含义。

因此,掌握和运用隐喻和转喻在英语移就辞格中是非常重要的,可以使表达更有说服力和吸引力。

英语移就辞格的隐喻和转喻认知阐释

英语移就辞格的隐喻和转喻认知阐释

英语移就辞格的隐喻和转喻认知阐释摘要:I.引言- 介绍英语移就辞格的概念- 提出研究问题:如何从认知的角度解释英语移就辞格的隐喻和转喻?II.英语移就辞格的定义和分类- 移就辞格的定义- 移就辞格的分类:隐喻和转喻III.隐喻在移就辞格中的认知解释- 概念隐喻理论- 概念隐喻在移就辞格中的应用- 认知机制:激活域和映射域IV.转喻在移就辞格中的认知解释- 概念转喻理论- 概念转喻在移就辞格中的应用- 认知机制:空间域和语义域V.英语移就辞格的认知功能- 概念整合- 语义丰富- 情感表达VI.结论- 总结隐喻和转喻在移就辞格中的认知解释- 对英语教学的启示正文:英语移就辞格是英语中一种常见的修辞手法,通过将一个词或短语从其通常的语境中移动到另一个语境中来产生含义。

移就辞格包括隐喻和转喻两种类型,它们都是基于认知语言学的理论来解释语言现象的。

本文将从认知的角度解释英语移就辞格的隐喻和转喻。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英语移就辞格的定义和分类。

移就辞格是指将一个词或短语从其惯用的语境中移除,并在新的语境中赋予其新的意义。

根据移就辞格中词义的变化方式,可以将其分为隐喻和转喻两种类型。

隐喻是一种通过相似性来表达意义的修辞手法,而转喻是一种通过空间或语义关系来表达意义的修辞手法。

接下来,我们来探讨隐喻在移就辞格中的认知解释。

隐喻的认知解释主要依赖于概念隐喻理论。

概念隐喻是一种认知机制,通过将一个概念域(源域)与另一个概念域(目标域)相联系,从而实现意义的表达。

在移就辞格中,概念隐喻通过激活源域和映射域之间的相似性来产生新的意义。

例如,“时间是金钱”这个隐喻,通过将时间与金钱相联系,表达出时间的宝贵和需要珍惜的含义。

然后,我们来探讨转喻在移就辞格中的认知解释。

转喻的认知解释主要依赖于概念转喻理论。

概念转喻是一种认知机制,通过将一个概念域(源域)与另一个概念域(目标域)相联系,从而实现意义的表达。

在移就辞格中,概念转喻通过空间域和语义域之间的映射来产生新的意义。

移就修辞法及其翻译

移就修辞法及其翻译

移就修辞法及其翻译
移就修辞法及其翻译(1)移就:改变句子原来的语气和停顿。

这种修辞方法,叫做移就。

比如说“他强调环境保护”,但又不是所有人都能认识到环境保护对于国家的重要性;而当“大熊猫”一词出现在报刊上时,人们已经知道它的珍贵了。

用移就法,可以使被移动的语言得到充分的表达,而且,由于移就后,与前面意思没有联系,读者也容易理解。

(2)“移就”这个词,还常指“顺着事情发展规律办事”,即按照客观事物发展的规律去办事。

如《梁山伯与祝英台》中“你不肯嫁给我,我偏要娶你为妻”,运用的正是移就修辞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转喻和移旧的区别并举例子说明
摘要:转喻(metonymy)和提喻(synecdoche)是英语修辞中很难被学生掌握和区分的两种修辞形式。

它们看似相似,实质不同。

本文先分别阐明转喻和提喻的特点,然后通过比较指出两者的不同
之处,以期对英语学习者提供一些可资借鉴的指导。

转喻(metonymy)和提喻(synecdoche)是英语修辞中很常见的两种修
辞方式。

它们的使用使得语言变得更加简洁而有趣。

可两者的区分对于英语语言欣赏的初学者来说则是满头雾水。

其实两者的区分并不难,他们有部分相似但更多的是不同。

以下本文从什么是转喻和提喻,
以及它们的表现方式讲起,最后再对比区分它们的不同之处。

一、转喻
转喻是在提及事物时不用其本身的名字称呼而是用与它密切相
连的概念来替代它的一种英语修辞格。

它着重的是事物本身的特点
或它与其他事物之间的特殊关系。

转喻主要有以下表现方式:
1.身体部位来替代它的相关功能。

(1)He has a good ear for music.(ear指代欣赏音乐的
能力)
(2)He has a sharp tongue.(tongue指代所说的话)
2.某人的名字来指代他的作品或风格。

(1)Have you ever read Jack London?(Jack London指代他的作品)
(2)Do you like Dickens?(Dickens指代他的典型风格)
3.地名指代它的地方产品或在此处所发生的事件。

(1)He was behind the arras. arras.(指代这个法国小镇的产品)
(2)He met this Waterloo.(Waterloo指代重大失败)
4.用所在地指代政府、单位或企业。

Kremlin(克里姆林)——俄罗斯政府,Fleet Street(舰队街)——英国的新闻界,Hollywood(好莱坞)——美国的电影制造业。

对于用容器来指代容器内物体的修辞,学者们存在着争议,本人认为它更接近于转喻修辞格,因为它正是利用了两者之间的一种联想关系,它们之间并不存在构成上的部分与整体的关系。

二、提喻
提喻,根据牛津词典的解释,是一种用局部代替整体或整体代替局部,种类代替个体或以个体替代种类,以材料代替所制成的物品的修辞格。

它有以下表现几种形式:
1.部分代替整体。

(1)It is hard to earn a dollar these days.(美元指代钱)
(2)His parents bought him a new set of wheels.(轮子指代汽车)
(3)The price of the mealissetattwentypoundsperhead.(头指代顾客)
(4)He has many months to feed.(嘴指代家庭成员)另外,值得一提的是,过去人们用某一地区或国家来代替所指地区所属的国家或国家所主导的联盟。

如用England,Britain或Great Britain来指代英国,用Russia来指代苏联。

在1992至2003期间,因为塞尔维亚在南斯拉夫联盟共和国中政治和文化上的统治地位,人们常用其来指代整个南斯拉夫联盟共和国。

现在这种现象因地区个体意识的增强和政治变革因素,已经不再使用。

当我们在使用这一修辞用法时,我们应注意所采用指代整体的部分应具有典型性,对比以下两个例句:
(1)His pet purr was home alone and asleep.
(2)His pet pas was home alone and asleep.
purr仅仅可以用来指猫,但paws却是其他很多动物所具有的部分,如狗、狮子等。

所以第二个例句就是提喻的失败运用。

2.用整体替代部分。

(1)Australia beat Canada at Cricket.(用国家替代球队)
(2)The car conked out.(车辆替代引擎)
(3)Then he cut me open and took out the appendix and stitched me again.(人整体替代身体某部位)
以下是经常见到的这方面的典型实例:
Use your head(替代大脑) to figure it out Albany(替代纽约州) just pass
édalaw addressing this problem WestPoint指代美国的军事院校
3.种类替代类属或类属替代种类。

(1)Spring should vanish with the rose!(rose替代花朵)
(2)What a despicable creature he is!(creature替代单个人)
以下是这种方式的一些典型实例:
The cut throats(杀手)
there will as soon shoot a man as look at him.Could you pass me a Kleenex(面巾纸)?
I’ve just finished with the hoover(吸尘器)。

meat或bread替代食品
Judas替代叛徒
4.材料替代制成品。

(1)She was dressed in silks and satins.(silks和satins 指代衣服)
还有copper指代penny;paper指代money;boards指代stage;ivories指代piano key;steel指代sword等。

提喻这种修辞格在生活中很常见。

如果有人让你描述一下你朋友的外貌,你只需向他描述你朋友的脸部特征就可以了。

还有一些提喻性的标志出现在电影里或舞台上:用一棵树来象征整个森林;一个营
帐象征整个军营;一排房子代表一个城市。

三、转喻和提喻的区别
转喻和提喻两者都使用了名字替代手法。

很多学者都把提
喻看作是转喻的子类属。

事实上,两者之间的不同之处是颇为明显的。

在转喻格中,两物体是截然不同的,只是它们之间存在某种密
切联系罢了;而在提喻格中,所用事物与所指事物之间在构成上有部分与整体的关系存在,看看以下两个例句:
(1)Don’t you're your heart rule your head.
(2)Please,give me a hand.
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在第一个例句中所用到的“head”指代的是“理智”,“头”和“理智”是两个完全不相同的概念。

而人
们更多的是把“头”与“理智”联系在一起,正如把“心”和“感情”联系起来一样。

同样,第二个例句里的“hand”指代的是一种帮助,是一个抽象的概念。

所以以上两个例句都使用了转喻修辞。

再看两个例句:
(1)He paid the workers 5 dollars per head.
(2)The problem is that we need more hands now.
“head”指代的是工人,“hands”指的是人手,所以这两句
用到的修辞是提喻。

根据修辞格分类学家Fontanier的解释,转喻
利用的是一种相互独立基础上的联系;而提喻使用的是构成上有层次的依附关系。

Fontanier指出在转喻修辞中的绝对独立的两事物,
因某种关联而联系在一起,这也是为什么转喻会根据事物间不同的
关系来分类了:因与果、工具与意图、容器与所容纳物、事物与处所、身体与道德等。

同时,提喻中部分关系、类属关系、材料与成品关系则是强调它们之间构成的层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