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绩与学分制改革

合集下载

我国高校学分绩点制建构定位

我国高校学分绩点制建构定位

我国高校学分绩点制建构定位学分绩点制是高等教育中的一种考核制度。

学分是指学生学习一门课程所需的时间和精力的定量表述,绩点则是根据学生在该门课程中的成绩计算出来的相对评价。

学分绩点制强调因学衡才、因才分层,充分体现出学生的个性差异和学术水平。

我国高校学分绩点制的历史沿革学分绩点制最早出现在美国,在20世纪50年代普及开来。

1985年,我国首次试行学分制。

2000年,我国全面推行学分制,并开始考试实行学分绩点制度。

学分绩点制从试行到全面普及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面临着许多问题和挑战,也取得了一定成果。

我国高校学分绩点制在国际上的地位学分绩点制是高等教育评价的一种重要形式,在国际上获得了广泛的应用。

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欧洲等国家的高等教育机构都采取了学分绩点制来评价学生的学术成绩。

我国高校学分绩点制的建构我国高校学分绩点制建构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学分制度建设学分制度是学分绩点制建构的基础。

我国高校对学分制度建设一直非常重视,针对不同层次和类型的学生,制定了相应的学分要求和学分分配原则。

二、课程设置课程设置是学分绩点制建构的关键。

我国高校应该根据国家和社会发展的需要,调整和优化课程设置,加强基础课程和实践性课程的培养,开设与国际接轨的专业课程,提高学生的学术水平和综合能力。

三、评价标准和方法评价标准和方法是学分绩点制建构的灵魂。

我国高校应该制定严格的评价标准,采用全面、客观、科学的方法评价学生的学术成绩,避免评价过分强调分数,影响学生评价的公正性和客观性。

我国高校学分绩点制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尽管我国高校学分绩点制在建构中取得了一定成果,但是也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一、评价标准不够科学合理评价标准不够科学合理是当前学分绩点制存在的一个主要问题。

要解决这个问题,需要加强对评价标准的研究和开发,逐步完善高校学分绩点制的评价体系。

二、学科交叉性和综合性课程评价难度大一些学科交叉性和综合性课程评价难度大,给学分绩点制的实施带来了很大的挑战。

学分制改革总体方案

学分制改革总体方案

深化学分制改革总体方案为深入贯彻全国教育大会和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全面落实《教育部关于深化本科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意见》要求,通过深化学分制改革形成更高水平本科人才培养体系,特制定本总体方案。

一、指导思想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定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落实“以本为本、四个回归”的要求,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围绕学校“双一流”建设目标,激励学生刻苦读书学习,引导教师潜心教书育人,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二、改革目标以深化学分制改革为重要抓手,改进教风、学风,着力解决“学生学好、老师教好”的问题,提升本科教育教学质量。

重点围绕“优化教学计划、严格学业要求、提升课程建设质量、健全教师评价机制、完善条件保障”等五个方面,把资源配置和学校工作重点聚焦到人才培养和内涵建设上来,建立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导向的管理制度和工作机制。

(一)具体目标通过深化学分制改革,建成一批国际一流、国内一流的专业,所有专业达到全国平均水平及以上。

实现一流课程支撑一流专业,一流专业群支撑一流学科的改革目标。

(二)实施路径深化学分制改革主要包括教学计划、学业要求、课程建设、教师评价。

通过设立学生服务中心、课程管理中心、教师发展中心,形成实体部门与管理制度相结合的学分制支撑体系。

1.修订人才培养方案,构建少而精的核心课程体系。

赋予学生更大的学习选择权,强化对学生自主学习的要求,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

2.严格学业要求,加强过程管理,严把考试和毕业出口关,强化对学生学业的全过程指导。

设立学生服务中心,为学生提供学业指导与服务,构建全员育人新格局。

3.提高课程建设质量,保障优质课程供给。

设立课程管理中心,制订课程质量标准,实施课程“准入、运行、评价、反馈、改进”的质量闭环管理。

4.完善教师评价机制,建立以质量为导向的绩效分配制度。

设立教师发展中心,为教师提供服务与咨询,构建教师培养体系,实施教师准入、聘用、退出、流转管理。

浅谈成绩管理如何适应学分制改革

浅谈成绩管理如何适应学分制改革

室人员积极参 与 , 需要各部 门的大力 支持或密切 配合 , 发挥群 体
的智慧和力量 , 集思广益逐步标 准化 、 范化。同时积极 改革 教 规 学方法 , 调动学生学习情趣 , 建立学 习 目标 , 强教 学互动 , 加 体现 解剖实验教学作 为基 础学 科 的真正作 用。
参考文献 :
t e n w i a in tfcl a e h utv t n o n o a ie t ln s h e st t .I a i t ts t e c l a i fin v t ae t .Th a e n r d c o c e e me s r s a o t o g v u l u o i i o v e p p ri to u e c n r t a u e d p e t ie f l s d pa o t em e i ft ec e i s se ma a e n . ly t h rt o h r t y tm n g me t s d Ke o d : r i s s e ;ma g me t fs u e t ’a a e cr c r y W r s c e t y tm d a n e n t d n s c d mi e o d;me i;me s r o r t a ue
[] 1 师社会 , 赵志英 , 曹红梅 , . 等 人体解剖学教学 中素质教育的探索 与实 践 []西北 医学教育 ,0 5 1 ( ) 1 3 J. 2 0 ,3 2 :3 .
[] 2陈
嵘, 管
林, 郑梅等 .B P L讨论 课在 生理教 学 中的应用 []云南 J.
更, 王惠岚 . 体解剖学 中心实验 室建立 的探讨 [ ]山 人 J.
维普资讯
西北 医学教 育 2 6 2 第1卷 第6 0 年1月 0 4 期

学分制模式下成绩管理工作的优化

学分制模式下成绩管理工作的优化

学分制模式下成绩管理工作的优化-高等教育学论文学分制模式下成绩管理工作的优化樊铁美(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教务处)一当前成绩管理存在的问题1 教学管理制度不配套、不健全目前很多学校实施的教学管理制度与学分制模式不配套,许多规则制度、实施细则不健全。

尤其是在成绩管理方面,当前我们学校没有出台明确的、可遵循的、健全的成绩管理制度和操作规范,导致院校两级的成绩管理职责不明确,权利划分不清晰,很多教务人员对成绩管理的过程不清楚,部门间相互推诿的现象严重,大大降低了成绩管理工作的效率及准确性。

2 选课制条件下成绩管理难度加大首先,选课制增加了课程设置的不确定性,它所衍生出的诸如免修、缓考、弃考、重修和辅修等制度,又加大了成绩管理的难度和复杂性。

选课时,学生如果不能根据学校提供的课程信息及时进行课程的补选、改选或者退选手续,那么将会出现学生修读课程不准确,课程考试信息有误,教师成绩录入有问题等现象,从而产生成绩上报不及时、不准确,存档成绩不完整等问题,增加成绩管理的难度。

其次,选课制下学生的“个性化”增强,学生在参加就业面试、出国留学、报考研究生和公务员时,成绩需求呈现多样化趋势。

需要的多样化导致管理模式的多样化,它对成绩管理模式与手段提出了新的挑战,我们需要在实践过程中不断创新改革,提高管理服务水平。

3 成绩管理工作自身的缺陷成绩管理工作贯穿每学期的始终,存在不集中性、分散零碎等特点。

当前我校进行的考试项目众多,从开学第一周进行的补、缓考,到之后举行的结业生返校考试、期中考试、短学期课程考试、大学计算机基础考试、毕业前重修考试,到最后的期末提前考和考试周,考试门数多、种类杂,涉及到学生人数众多,这导致成绩管理具体工作时间不集中、分散零碎,成绩处理(输入、查询、修改等)工作任务繁重复杂。

若不能及时提供反馈信息,无法对成绩形成系统分析,难以起到成绩管理真正促进教学的作用。

这些工作一旦出现迟缓或差错,还会关系到学籍处理的正确性,并且会对下一学期的重修等教学工作造成影响。

大学学院深化学分制改革实施方案

大学学院深化学分制改革实施方案

学院深化学分制改革实施方案按照《XX学院关于实施学分制的意见》和《XX学院学分制实施方案》文件精神,我校本、专科学生自XXXX级开始实行了学年学分制教学管理。

新形势下,为继续做好学分制教学管理工作,深化学分制改革,结合学校现阶段的实际情况,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修业年限1.本科生一般修业年限为4年,最长可延长到6年。

2.专科生一般修业年限为3年,最长可延长到4年。

二、学分与绩点要求1.学生在修业期间,每学年修读的最低学分数不得低于30学分。

2.学生毕业,必须达到本专业教学计划规定的总学分数。

3.本科生取得学位证书,除必须达到本专业总学分数、学位论文合格等规定的条件外,总平均学分绩点必须在2.00以上(含2.00)。

三、课程记分1.考试课程采用百分记分制,及格线为60分。

2.考查课程采用等级记分制,分优秀(八)、良好(B)、中等(C)、及格(D)、不及格(E)五个等级。

3.课程考试、考查成绩及格,即取得规定的学分。

四、学分计算学生在修业期间的总学分由基本学分和创新学分两项组成。

各项学分的计算方法如下:1.基本学分基本学分由课程学分和学优学分组成。

(1)课程学分是学生修读课程和参加实践教学活动取得的学分。

原则上理论课、实验课、技能课、体育课等每周上课1学时,上满1学期,考试考查合格为1学分;教育实习、毕业论文、专业实习等教学环节,以教学周数为基数,每周1学分。

(2)学优学分是学生修读部分必修课程(包括公共基础课、学科基础课、专业主干课)成绩优秀时取得的附加学分。

其计算方法是:考试课程:考试分数高于90分时,学优学分=[(该课程的考试分数-90)4-100X该课程的规定学分]/2。

考查课程:考查成绩为优秀(八)时,学优学分=(该课程的规定学分《20)/2。

学优学分保留小数点后两位数,第一三位直接略去,不四舍五入。

2.创新学分创新学分是学生正式发表论文、参加竞赛获奖、取得发明创造、完成创新项目等而给予的附加学分。

学分制下成绩管理体系的研究与实践

学分制下成绩管理体系的研究与实践
21 0 0年
第 2 期 l
S IN E&T C N L G F R A I N CE C E H O O YI O M TO N
O高校讲坛O
Hale Waihona Puke 科技信 息 学分制下成绩管理体系的研究与实践
陶 伟 ( 安徽农 业大 学教务 处 安徽
合肥
20 3 ) 3 0 6
【 摘 要】 高校成绩 管理工作是 高校 学籍 管理工作的一个有机 纽成部 分, 在教 学质量评价、 奖学金 评定、 学效果反馈等方 面起着重要的作 教 用。 学分 制 模 式 下 的 成 绩 管 理 工作 和 传 统 的 学 年 制 成 绩 管理 有 着很 大的 差 异 , 者 结合 多年 务 管理 的理 论 和 实践 , 述 了成 绩 管理 在 教 务 作 来教 论
1 我 校 成绩 管理 现 状 分 析
目前 我 校 的 成 绩 管 理工 作 采 用 校 、 院两 级 结 合 的 管 理 模 式 , 依靠 数 字 化校 园信 息 化 平 台及 校 园 网 信息 平 台 , 务 处 负 责全 校 的教 学 管 教 理 工 作 , 成 绩 管 理 的整 个 过 程 起 决 策 、 督 、 调 等 作 用 : 院作 为 对 监 协 学 教 学 管 理 的 基 础 单 位 , 承担 着 本 学 院 学 生 的成 绩 管 理 的 具 体 实 施 工 作, 由课 程 所 在 学 院 提 供 相 关 成 绩 的 原 始 记 录 , 生 所 在 学 院 负 责 在 学 校 学生 的成 绩 管 理 , 行诸 如 成绩 录入 、 询 、 印 、 析 等 具 体 工 作 : 进 查 打 分 正 常考 试 的课 程 成 绩 由任 课 教 师通 过 网络 登 录 . 校 性 的公 共 课 和公 全 共基 础 课 由教 务 处 负 责 安 排一 次 免 费 补 考 机 会 , 业 课 课 程 由学 生 所 专

谈学分制管理模式下成绩管理的问题与对策

谈学分制管理模式下成绩管理的问题与对策
的麻 烦 ;各 二 级 学 院 、 教研 室 的监 控 力 度 不 够 。
3 教务处的学生成绩管理工作是一个汇总工作 ,教务处 . 与 二级 学 院 的工 作 职 责 不 明确 。
4 忽 略 成 绩 的 权 威 性 。有 些 教 研 室 对 成 绩 的权 威 性 不 够 . 重 视 , 比较 随意 的更 改 成 绩 ,这 样 容 易造 成成 绩 威 信 力 降低 , 不利于教学 管理及教学质量的提高。 5 一些 学 生 的 某 些 课 程 成 绩 记 录 与 实 际 不 符 合 或 缺 失 。 . 特 别 是 毕 业 班 , 问题 比较 集 中, 有 时只 得 逐 个 与 系 教 务部 门
20 0 9年 第 1 1期 ( 第 1 3期 ) 总 2
大 众 科 技
DA ZHONG KEJ
No 1 。 0 9 .1 2 0
( muai lN .2 ) Cu lt ey o1 3 v
谈学分制管理模 式下成绩管理 的 问题 与对策
梁 宁
( 西医科 大学 ,广西 南宁 50 2 ) 广 30 1
【 摘 要 】学分制管理模式下的成绩管理有其 自身特点 ,文章在分析 了高校 学生成绩管理面临的问题 的基础上 。提 出加 强
成绩 管理 工作 的对策。 【 关键词 】学分制 ;成绩管理 ;对策 【 图分 类 号 】G 2 . 中 4 47 1 【 献 标 识 码 】A 文 高校推 行学 分制 是高 等教 育深化 改革 和加 快发 展 的需 要,对于我国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和推进 高等教育大 众化具有 重 要 意 义 。 医 学 专 业 的 特 殊 性 使 得 广 西 医科 大 学在 进 行 学 分 制 改 革 中 采 取 学 年 学 分 制 。学 生 的学 习成 绩 是 学 生 在 校 学 习 期间对所学知识掌握程度 的评价 ,成绩管理是 高校 教学管理 中 非 常 重 要 的 组 成 部 分 ,具 有 评 价 教 育教 学质 量 、 反 馈 教 育 教 学 效 果 、 反 馈 教 学 信 息 等 重 要 作 用 。做 好 成 绩 管 理 工 作对 于 稳 定 学 校 的 教 学 秩 序 ,培 育 优 良的教 风 、 学 风 、 考 风 ,促 进 课 程 建 设 和 教 学 改 革 ,提 高 高 校 的 教学 质 量 与 教 学 管 理 水 平 具有 极 为重 要 的 意 义 , 有 助 于 推 进 学 校 的 题 库 建设 工 作 。 也 同 时 ,学 生 成 绩 是 学 生 档 案 中极 为重 要 的 内容 , 是 教 学 过 程 中 评 价 教 学 效 果 、 学 生 掌 握 知 识 程 度 和 能 力 的 重要 指标 。搞 好学生成绩管理是教务管理工作 中的重要 环节,为提高教学 管 理 水 平 ,必 须 加 强 学 生 成 绩 管 理 的准 确 性 、 严密 性 和 科 学 性。广西医科大学 自2 0 0 3级本 科生实行学分制管理, 目前对 学 生 的成 绩 管 理 仍 采 用 人 工 录 入 、 核对 的办 法 。 【 文章编号】10 - 1 1 09I— 16 O 08 15 ( 0)1 05 一 1 2

浅谈学分制的课程设置和成绩考核办法

浅谈学分制的课程设置和成绩考核办法
应 提 高 学 生 的 思 想 文 化 素 质 ,培 养 和训 练 学 生 的 能力 .为 学 生 学 习专 业 课 打下 扎 实 的 基 础 , 为 毕 业 后 的继 续 教 育提 供 必 不 并
实 行 学 分 制 和 弹 性 学 制 是 进 行 教 育教 学 制 度 创 新 , 立 适 建 应 经 济 建 设 、 会 进 步 和 个 人 发 展 需 要 的 教 学 组 织 和管 理 制 度 社 的 重 要 举 措 ,它 有 利 于 充 分 调 动 学 生 学 习 的积 极 性 ,推 动 学 生 个 性 发 展 并 能 给 学 生 创 造 广 泛 的 就 业 空 间 。 想 更 好 地 实 行 学 要
学 分 制课 程 类 型 分 为 必 修 课 、 选 课 和 任 选 课 。 限 1 1必 修课 . 是 指 为 保 证 人 才 培 养 的 基 本 规 格 ,学 生 必 须 修 习
1 3任 选课 是 指 人 文 科 学 、自然 科 学 等 方 面 的课 程 , 学 生 按 . 是
照 自己 的兴 趣 、 好 、 力 、 长 选 择 的 课 程 。仟 选 课 以 拓 宽 学 爱 能 特
的课 程 。 必修 课 包 括 公 共 必 修 课 和 专 业 必 修 课 两 大类 。 () 公 共 必 修 课 是 指 按 照 教 育 部 规 定设 置 的 公 共 基 础 课 , 1
靠教 研组 抓 好 学 科 建设 和 教 学 改 革 。
生 知识 面 , 高 学 生 的 文 化 品位 、 美 情 趣 、 文 素 养 和科 学 精 提 审 人 神 , 利 于 培 养 学 生 的 学 习 兴 趣 , 展 学 生 特 长 , 炼 学 生 的 独 有 发 锻 专 、 升本 等 各 类 考 试 多 , 乎 每 个 学 生 都 有应 试 的 压 力 。根 据 专 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成绩与学分制改革
1.班级成绩分析总结
学习部提供2011-2013级上学期的成绩,各班学习委员进行跨专业、班级、年级的分析总结,可以分男女生、宿舍等等进行比较。

在班会前后,将做出的PPT上交学习部邮箱,学习部会进行汇总保存。

(PS:播放13级嵌入式王婷的PPT作为示例)
2.关于学分制改革与课程考核管理办法
(PS:发放《苏州大学普通高等教育本科生学籍管理条例(修订稿)》.doc)
2.1关于成绩计分等级及学分绩点的转换问题
平均学分绩点是衡量学生学习质量的重要指标。

为使平均学分绩点计算更科学并与国际接轨,新条例取消了我校一直使用的5分制学分绩点计算方式,采用国际通行的4分制学分绩点计算方式。

教务管理系统将自动按新条例规定
转换学分绩点,中、英文成绩单均以4分制显示学分绩点。

有关思想政治类、公共体育类、职业生涯规划类等课程在教务管理系统中仍保留百分制记录信息,同时显示对应等级,中、英文成绩单中仅显示对应等级。

适应学分绩点的转换要求,原学位授予条例中关于学位课程、公共外语类课程学分绩点的要求按4分制同步对应转换。

此办法从2014年开始执行,并适用于目前所有在校本科生。

2.2关于重修缓考等问题
1.关于补考政策。

2013级及以前四年制本科生补考政策执行至2017年7月止,五年制本科生补考政策执行至2018年7月止,但进一步明确重修课程不可补考;2014级及以后各年级学生按新条例中相关规定执行。

2.关于课程重修政策。

若因教学计划变动导致部分课程取消,由各教学单位确认可以相互替换的课程。

但课程绩点大于或等于1.0的课程重修原则上不得用其它课程替代,若学位课程取消,可由教学单位审核后用相应的新学位课程替代。

学生重修课程成绩在教务管理系统中形成过程性记录,平均学分绩点计算和成绩单打印以最高成绩作为有效成绩。

此办法适用于所有年级本科生。

3.关于重修课程的组织方式。

课程重修的具体组织方式由各教学单位根据具体重修人数而定,重修人数低于30人且正常教学班有余量的课程可采用学生随班听课的方式组织(重修课程冲突按学校有关规定办理),
重修人数高于30人的课程需在晚上、双休日或暑期等时间单独开设重修班。

4.关于选修课程成绩记录与打印方式。

若学生的全校性公共选修课程和专业选修课程绩点低于1.0,可以选择其他课程并在通过考核后获得学分,但原选修课程的成绩记录仍然保留。

在毕业资格审核结束后,若该生所修学分超过毕业总学分要求且各模块学分也符合教学计划规定,则在打印成绩单时超修的选修课程可以选择(学生自定义)不打印。

此办法适用于所有年级本科生。

5.关于缓考政策。

缓考是指因不可抗力导致学生无法正常参加考试。

缓考手续原则上均应在考试前按有关规定办理,各教学单位主管领导负有审核责任。

所有缓考依据材料均应通过教务部提供的系统上传附件。

缓考一般抽取期终考试时任课教师提供的备用卷或从试卷(题)库中抽取,不得单独组织出卷。

2.3关于学业警示及退学问题
根据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的相关规定,并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此次我校新条例中做出了学业警示的规定。

学业警示的20学分按实际学分绩点低于1.0的课程学分累计。

学生重修后课程学分绩点达到或超过1.0,则在累计学分时扣除该门课程学分。

举例说明如下:某三年级学生,大学英语(4学分)、线性代数(3学分)课程学分绩点低于1.0,则累计7学分,若重修后这两门课程学分绩点达到或超过1.0,则累计为0学分。

有关毕业设计(论文)的准入制度,从2014级开始由各学院(部)根据专业特点及学分学期分布情况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明示进入毕业设计(论文)环节前学生应修的最低学分数;2013级及以前各年级学生至少修满120学分(四年制)、150学分(五年制),方可进入毕业设计(论文)环节。

对于目前在校生,由各学院(部)在每学期选课前汇总统计需学业警示学生名单,以书面形式告知学生及家长,并报学校教务部备案。

受学业警示的学生,当学期暂停其选修新课程,完成相关课程的学习后,方可进入后续学习阶段。

2.4关于课程考核管理办法
本次印发的《苏州大学本科课程考核管理办法(试行)》对课程过程化考核提出了要求。

学校鼓励所有教师参与课程过程化考核改革。

为区分原教务管理成绩记录系统与过程化考核管理成绩记录系统的使用,学校在每学期开学初的第二轮选课确认后,将审核通过的参与过程化考核改革课程的教学班学生信息导入“苏州大学课程过程化考核管理系统”,以便该类课程学生成绩的录入。

其它未参与过程化考核改革的课程成绩录入方式保持不变。

2.5关于转专业管理办法
此次新修订的转专业管理办法适用于所有年级本科生。

2.6关于推免生管理办法
新修订的推免生管理法基本保留了原管理办法精神。

对目前所有在校生,将记录等级的课程按考核成绩转换为等级,且达C及以上等级(体育保健班学生体育课程达D等),申请时必修课程无“弃考”,其他课程按GPA排序,同时参加笔试及面试。

笔试和面试成绩均需≥90分,总分=GPA×125+笔试+面试成绩。

根据考核成绩总分排名并最终确定推免生名单与候补名单。

3.GPA
GPA英语全称是grade point average,意思就是平均分,美国的GPA满分是4分,即A=4,B=3,C=2,D=1.GPA 的精确度往往达到小数点后1到2位,如:3.0,3.45。

GPA的计算一般是将每门课程的学分乘以学时,加起来以后除以总的学时,得出平均分。

中国学校的分数设置一般是百分制或五分制,具体的折合方式视不同的美国大学的要求而有所不同,一般来讲,百分制中的90分以上可视为4分,80分以上为3分,70分以上为2分,60分以上为1分,五分制中的5分为4分,4分为3
分,3分为2分,2分为1分。

中国许多大学的成绩单上没有学时,因此,GPA只能估算,可将所有课程的成绩加起来后除以课程数。

一般美国大学对于奖学金申请者的GPA要求是3.0以上。

GPA的标准计算方法是将大学成绩的加权平均数乘以4,再除以100。

比较常见的方法还有把各科成绩按等级乘以学求和再以总学分除之。

课程考核成绩的评定,采用五级评分制和百分制相结合的方式。

(一)公共体育类、思想政治类、军事类、职业生涯规划类、全校性公共选修类课程采用五级评分制,成绩只记录等级,不计入全部课程平均学分绩点(GPA),具体考核成绩与等级的对应关系如下:
考核成绩对应等级
90-100 A
80-89 B
70-79 C
60-69 D
< 60 F
因健康原因不能修读正常体育课的学生,经校医院诊断证明,可按规定办理体育保健班的申请手续,经批准后修读体育保健班课程。

体育保健课程考核通过者,最高记为D等级,考核不通过者,记为F等级。

(二)上述类别以外的其他课程,均采用百分制计算考核成绩,并计算每门课程学分绩点及全部课程平均学分绩点。

1.课程成绩与课程绩点的转换公式如下:
课程绩点= (60≦X≦100)如图:
其中:X为课程分数,100分绩点为4,60分绩点为1,60分以下绩点为0。

具体考核成绩与绩点的对应关系如下:
考核成绩对应绩点考核成绩对应绩点100 4.0 79 3.2
99 4.0 78 3.1
98 4.0 77 3.0
97 4.0 76 2.9
96 4.0 75 2.8
95 4.0 74 2.7
94 3.9 73 2.6
93 3.9 72 2.5
92 3.9 71 2.4
91 3.8 70 2.3
90 3.8 69 2.2
89 3.8 68 2.1
88 3.7 67 2.0 87 3.7 66 1.8 86 3.6 65 1.7 85 3.6 64 1.6 84 3.5 63 1.4 83 3.5 62 1.3 82 3.4 61 1.1 81 3.3 60 1.0 80 3.3 0~59 0 2.课程平均学分绩点的计算公式如下:
∑(课程学分×该课程绩点)
课程平均学分绩点(GPA)= ∑所修课程的学分
保留小数点后一位,四舍五入。

3.学位课程平均学分绩点的计算公式如下:
∑(学位课程学分×该课程绩点)学位课程平均学分绩点= ∑学位课程的学分
保留小数点后一位,四舍五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