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雎(苏教版九年级必修教案设计)
九年级语文上册诗经教案苏教版

九年级语文上册诗经教案苏教版第一篇:九年级语文上册诗经教案苏教版【教学目的】1、理解《关雎》所表现的青年男子对美丽善良女子的热烈追求和青年男女真挚美好的爱情生活2、了解作品所运用的反复和赋、比、兴手法【教学重点】诗歌的反复吟唱所表现出的情感【教学难点】比兴手法的运用【教学课时】1课时【教具准备】电脑多媒体,电视机【教学过程】一、播放《蒹葭》动画,引入新课学习。
二、作品简介《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
它收集了自西周初年至春秋时代大约五百年间的三百零五篇诗歌。
《诗经》包括“风、雅、颂”三部分。
表现手法有赋、比、兴。
三、课文朗读:播放《关雎》动画,学生朗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读准生字词。
(读)四、认知讨论:就课文内容安排学生进行自主学习讨论,教师可以罗列部分问题引导。
(说)五、学生再次朗读课文,合作探究:讨论《关雎》之美,美在何处?(议)六、学生试译课文内容(按节),教师补充并归纳。
讲解有关《诗经》的基本常识,对重点的生字词提出要求。
(说)七、观看《关雎》动画,学生现场演绎现代版《关雎》(听,看)这首诗表现了古代劳动人民内心的朴实愿望,这是日常生活中思想感情的自然流露,所歌唱的是他们生活中真实感受到的,具有浓厚的乡土气息和生活情趣。
抒发的感情热诚真挚、纯洁朴实,全无庸俗虚伪之态,有一种发自内心的纯真之美。
九、课堂作业:完成单页练习,进行“双基练习”。
十、课后作业背诵全诗(记)板书设计:见有关课件翻译全诗(写)一、引入课题:(播放幻灯片2)爱情是人类永恒的主题,元好问有一问倒千古的名句:“问世间情为何物,直叫人生死相许?”在中国古典诗词中,也有许多与爱情有关的诗句,“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过尽千帆皆不是。
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频洲”!今天我们要一起欣赏的作品,是《诗经》中的另一篇佳作《蒹葭》。
(播放幻灯片3)二、初读诗文:感受音韵美,感知诗歌内容。
诗经九年级教案关雎(精选5篇)

诗经九年级教案关雎(精选5篇)诗经九年级教案关雎(精选5篇)教案是教师为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根据课程标准,教学大纲和教科书要求及学生的实际情况,以课时或课题为单位,对教学内容、教学步骤、教学方法等进行的具体设计和安排的一种实用性教学文书。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诗经九年级教案关雎(精选5篇),欢迎大家分享。
诗经九年级教案关雎篇1一、写作背景《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诗歌305篇,又称“诗三百”,分为“风”、“雅”、“颂”三部分,“风”又叫“国风”,是各地的歌谣。
《关雎》出自《诗经国风周南》,是《诗经》的首篇,它是反映一个青年对一位容貌美丽姑娘的爱慕和追求,写他求而不得的痛苦和想象求而得之的喜悦。
它是我国爱情诗之祖。
不仅反映的是令人喜闻乐见的爱情题材,还具有独到的艺术特色。
关雎:篇名它是从诗篇中第一句中摘取来的。
《诗经》的篇名都是这样产生的。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
二、注音雎(jū)鸠(jiū)窈(yǎo)窕(tiǎo)好(hǎo)逑(qiú)荇(xìng)寤(wù)寐(mèi)芼(mào)三、注释①关关:水鸟鸣叫的声音。
雎(jū)鸠(jīu):一种水鸟。
②洲:水中的陆地。
③窈窕(yaotiao):内心,外貌美好的样子。
淑:好,善。
④君子:这里指女子对男子的尊称。
逑(qiu):配偶。
⑤参差(cenci):长短不齐的样子。
荇(xing)菜:一种多年生的水草,叶子可以食用。
⑥流:用作“求”,意思是求取,择取。
⑦寤(wù)::睡醒。
寐(mèi):睡着。
⑧思:语气助词,没有实义。
服:思念。
⑨悠:忧思的样子。
⑩辗转:转动。
反侧:翻来覆去。
琴瑟:琴和瑟都是古时的弦乐器。
⑾友:友好交往,亲近。
⑿毛:拔取。
四、词类活用左右流之名词做状语,在左右两边。
钟鼓乐之名词用作动词,敲钟打鼓。
钟鼓乐之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快乐。
苏教版九年级关雎教案设计赛课用

诗经·关雎一、导入新课(教师板书“诗”)一提到诗,同窗们马上会想起唐诗。
是啊,唐诗是中国诗歌的发展的巅峰,作为一个中国人谁不会背一两首唐诗呢。
但你有无想过中国诗歌的源头在哪,最古老的诗歌是什么样子呢。
今天咱们就走进《诗经》,去品味哪一首首古朴的乐章。
(在“诗”后加“经”)二、了解《诗经》1.《诗经》究竟是如何的一本书,哪位同窗为咱们介绍一下呢?点评过渡:这位同窗擅长查阅资料,介绍的超级详细。
《诗经》是我国现实主义诗歌创作的源头,其中收录的诗多数是古代劳动人民依据现实生活创造的,走进《诗经》你必然会被那一首首真诚、质朴的乐章所感动。
2.那又有谁知道位于《诗经》三百篇之首的是哪一首诗呢?点评过渡:不错,就是《关雎》(在“诗经”后板书“关雎”)。
今天咱们就来透过《关雎》看《诗经》。
三、品读《关雎》(一)初读感知1.品味诗歌重在朗诵,朗诵时不仅要读准字音和节拍还要读出情感。
下面就请同窗们自由朗诵诗歌,读准字音节拍,尽可能读出情感。
2.哪位同窗来给大家示范一下?点评过渡:节拍把握的超级准,这是一首四言诗,每一句大体是二二停顿。
不过老师也发现了点小小的瑕疵,就是“君子好逑”和“钟鼓乐之”,你在读“好”和“乐”两个多音字的时候没把握好读音,看来咱们在碰到多音字的时候要擅长按照意思来肯定读音。
3.请同窗们听老师是怎么读这首诗的,请同窗们听完后用简练的语言归纳这首诗的内容。
(教师范读)请这位同窗来归纳诗歌的内容。
点评过渡:语言简练,归纳具体。
可以说这是一曲古老的恋歌,它为咱们讲述了一个优美的爱情故事。
而这也是一幅画,为咱们展现了一个个动人的画面。
咱们看到了这几个画面:“雎鸠游玩鸣叫图”“淑女采摘荇菜图”“君子邂逅淑女图”“君子朝思暮想图”“君子设法亲近图”。
那么走进这幅画,你依稀看到了什么?能不能再读诗歌,放飞想象的翅膀,用优美的语言将你看到的画面描画出来。
(二)赏读画面1. 你描画的是“雎鸠游玩鸣叫”的画面。
江苏省仪征市月塘中学九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诵读欣赏《关雎》教案苏教版-课件5篇

江苏省仪征市月塘中学九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诵读欣赏《关雎》教案苏教版-课件5篇第一篇:江苏省仪征市月塘中学九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诵读欣赏《关雎》教案苏教版-课件诵读欣赏《诗经二首》关雎教学目的:1、理解《关雎》所体现的青年男女对美丽善良女子的热烈追求和青年男女真挚美好的爱情生活。
2、初步了解作品所运用的反复和赋、比、兴等创作手法。
3、能够熟读成诵。
教学重点:在诵读中体会本诗的内涵。
教学难点:正确理解诗中所表现的男女青年纯真美好的爱情。
教学过程:一、导入:在我国几千年的古典文学长廊中,《诗经》是一颗璀璨夺目的明珠,它是诗歌文学的鼻祖,是现实主义文学的源头。
读着《诗经》体会着风雅颂、赋比兴,你就仿佛被带进了浪漫的殿堂。
今天,我们就学习冠于三百篇之首的《关雎》。
让我们漫步于《诗经》这条文字之河,去感受其芬芳,接受其哺养吧。
二、解题:三、整体阅读,初步感受诗歌内容。
1、指名读课文。
要求学生注意听准字音及句子节奏。
2、纠正易错字音。
3、自由朗读课文,全班学生齐读课文。
4、再读,小组交流,试着猜一猜诗歌的基本意思。
译文:雎鸠关关在歌唱,在那河中小岛上。
善良美丽的少女,小伙子理想的对象。
长长短短鲜荇菜,顺流两边去采收。
善良美丽的少女,朝朝暮暮想追求。
追求没能如心愿,日夜心头在挂牵。
长夜漫漫不到头,翻来复去难成眠。
长长短短鲜荇菜,两手左右去采摘。
善良美丽的少女,弹琴鼓瑟表宠爱。
长长短短鲜荇菜,两边仔细来挑选,善良美丽的少女,钟声换来她笑颜。
5、说说这首诗的主要内容。
爱情与友情、亲情一样,是人类最真挚的情感,也是文学永恒歌诵的主题。
但应该是以相当成熟的年龄和心态为前提的,过早地去涉及它,那对自己和别人都是一种无情地伤害,就好比揠苗助长。
而现在呢,我们聪明的做法或许就是来欣赏前人为我们留下的经验之谈,欣赏它的美好。
当然了,并非每个人都把爱情描写得如此之好的,这需要相当的技巧。
所谓技巧,就是写作特色。
6、介绍赋、比、兴的手法:7、初步感受本诗的形式特点。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16诗经二首教案苏教版

16.《诗经》二首《关雎》《蒹葭》【学习目标】1.了解《诗经》的基本内容和表现手法。
2.朗读并默写《关雎》和《蒹葭》。
3.理解诗词内容,探究写作特色。
(重难点)【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世界读书日当天,许多学子与留学生穿汉服,读《诗经》,呼吸着清晨新鲜的空气,置身于怡人的校园,巧笑倩兮的“伊人”在桥上齐声读着“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可见,《诗经》在现代人眼中仍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
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诗经》里的名篇《关雎》和《蒹葭》。
二、预习展示1.《诗经》简介。
《诗经》是我国的第一部诗歌总集,它收集了从西周初到春秋中期约五六百年间的诗词305篇。
相传孔子曾整理过这些诗并用来传授弟子,所以后来被尊为儒家的“五经”之一,称为《诗经》。
三大基本内容:“风”指十五国风,是各地的民间歌谣。
“雅”分大雅、小雅,大部分是贵族作品。
“颂”是宗庙祭祀用的乐歌及史诗。
三大表现手法:“赋”:“铺陈其事而直言之也”——叙事和抒情。
“比”:“以彼物比此物也”——比喻和比拟。
“兴”:“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环境描写,烘托渲染气氛。
2.读准字音,理解词语雎.鸠(jū):一种水鸟。
窈窕..(yǎo tiǎo):美好的样子。
参差..(cēn cī):长短不齐。
寤.(wù):睡醒。
寐.(mèi):睡着了。
芼.(mào):选择。
蒹.(jiān):荻,像芦苇。
葭.(jiā):芦苇。
溯.洄(sù):逆流而上。
晞.(xī):干。
湄.(méi):水和草交接的地方,指岸边。
跻.(jī):升高。
涘.(sì):水边。
沚.(zhǐ):水中小块陆地。
3.反复朗读《关雎》和《蒹葭》,读出意蕴美和情韵美,并背诵诗词。
三、合作探究(一)《关雎》。
1.朗读全诗,理解文意。
(1)这首诗讲了怎样的故事,请同学们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一下。
明确:描写一个男子追求一位美丽的女子,但又追求不得,身陷相思之苦,难以自拔的故事。
语文苏教版九年级上册关雎

《关雎》一.导入新课:1、我国有着五千多年的古老文明,在这里有数不尽的文人墨客,读不完的诗词曲赋。
今天,我们将在璀璨如星的诗的长河中,撷一颗最遥远但又最明亮的星斗——《诗经》,来一同欣赏她那古老质朴的独特魅力。
2、了解《诗经》。
二.吟读:师:同学们读过《诗经》吗?现在好多学生读的经典太少了,有的学生干脆没有读过,有人说:中国人没有信仰了,把传统文化丢了——其实好东西在这里,只是现实中没有很好的继承罢了。
这个话题太沉重了,我们换个话题,换个轻松一点的,你们班有没有谈恋爱的?从有些同学脸上的笑容老师就知道答案了。
的确,爱情是美好的,《诗经》里的第一篇讲的就是爱情,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一篇《关雎》。
1.自由读。
(体会)现在同学们把课本翻开,第一遍一定要自己读,千万别让别人替你读,自己的体会最重要,自己试着读一遍。
2.指名读。
(正音)读出它的美了吗?(没有)先不要有太高的要求,读准确再说,指名读。
3.齐读。
(停顿)读准确没问题了,不过老师觉得你读得有点快,读诗,要按它的节奏来读,注意停顿。
一般五言诗,我们采用“二一二”或者“二三”的断法如“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七言诗一般都是“二二三”的断法如“朝辞/白帝/彩云间”,四言诗怎么断呢?一般是“二二”断开如“关关/雎鸠,在河/之洲”(同学们一齐把它读一遍,除了读准确,还要注意停顿,要慢)三.译读:1.再读诗歌,结合注释,译读诗歌(自己尝试翻译)。
2.小组合作译读。
3.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
四.品读:1.读出故事: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诗歌写了什么内容。
(这首诗写一个青年男子对一个女子的爱慕、追求而又求之不得的过程。
)2.读出画面:(1)通过你的概括,老师看到了一个优美动人的爱情故事,请同学们选择你喜欢的读书方式,可以大声朗读,可以小声吟诵,还可以闭目沉思,想像故事中的一幅幅画面。
老师先给同学们做个示范,希望能够抛砖引玉——我在读“关关雎鸠,在河之洲”这句诗的时候,眼前不禁浮现出这样的情景:碧蓝如洗的天空下,一条玉带似的河流静静流淌。
九年级《关雎》说课设计

九年级《关雎》说课设计一、说教学理念1、注重三维目标的整合(知识和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这三个目标是一个有机的整本,在教学过程中没法分开)。
2、贯彻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原则。
3、采用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性学习的教学方法。
二、说教材教学是教与学的双边活动,教师既要吃透教材,也要了解学生,同时还要让学生知道学什么,明白它在知识体系中的地位,这样才会吸引学生产生向往与追求的意向,主动进行智力操作,达到预期的目的。
1、课文地位及成就经》,写一男子对女子的思念和追求过程,写求之不得的焦虑和求而得之的喜悦,感情率真淳朴,真挚健康。
采用了重叠句和赋比兴的表现手法。
文字虽然简单,但给予人们的美感却非常丰富。
丰富到“我们只觉得读了百遍还不厌”(《中国诗史》。
)2、学习本诗的作用《关睢》这首诗冠于《诗经》三百篇之首,可见,它在《诗经》中的重要性,学好本诗,会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对《诗经》的其它诗歌的阅读、欣赏奠定良好的基础。
三、说学情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当我们教学的时候,自然要考虑到我们教学的.对象在学习本诗时原有的基础,现有困难及学习心理特征,从而有针对性的确定学习的重点、难点及教法、学法,。
我的教学对象是九年级学生,大部分思维较活跃,有一定语文基础,对诗歌较感兴趣。
且正值青春的萌动,极易涉猎“早恋”禁区。
四、说教学目标1、了解《诗经》的基本知识及其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
2、反复朗读,熟读成诵,在这基础上,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
2、正确认识古代劳动人民对美好爱情的追求和向往,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爱情观及人生观。
五、说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创造性地运用朗读手段分析抒情主人公的形象。
2、学习赋比兴的艺术表现手法,体会它的表达效果。
教学难点:体会这首诗运用重章叠句的表达方式。
六、说教学方法1、朗读法2、点拨讨论法3、品读法七、说学法前苏联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在学校里,重要的不是学得多少知识和技能,而是学会一个会学习的能力,学会自己去学习的能力。
《关雎》

《关雎》教学设计【设计简说】:一、教材分析:《关雎》是《诗经》的首篇,编排在苏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
文章描写一男子对心爱姑娘的思念和追求过程,生动传神地写出了他内心深处求之不得的焦虑和求而得之的喜悦。
其文、义、声、情俱佳,足为“国风”之始,《诗经》之冠。
在艺术表现上,文章成功地运用了赋、比、兴和重章叠句的手法,情景交融,给人以丰富的美感。
二、学情分析:这是学生初中阶段第一次接触到《诗经》,尽管诗歌中有些诗句人们耳熟能详,但对于九年级学生来说,真正理解起来却并非易事。
再者九年级学生通过两年的初中生活,已有了一定的古诗文阅读基础,形成较为稳定的学习习惯,有自己的见解,敢于表达自己的看法,敢于创新,敢于展现自我,有朦胧的情感体验。
三、设计理念:《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初中生“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
读诗歌要“展开想像,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
”依据本单元教学重点,要求通过“品味,感悟,欣赏”来完成教学目标。
四、教学设想:因是学生初中阶段第一次接触到《诗经》,首先让学生对我国最早的这部诗歌总集有一个全面的了解,重点是让学生了解《诗经》“六义”,即:风、雅、颂、赋、比、兴。
而后进入文本的学习,为了帮助学生更好理解诗歌内容。
教学步骤分为“读通、读懂大意、读出情味”等几大步,为达到每一步的要求,分别设计相关小问题。
重点放在诗的“诗情画意”上,完成“诗中有画”,培养学生学诗在遵循原文大意的基础上应充分发挥联想与想像以丰富形象的良好思维品质与学习习惯,以及用优美的语言进行描述的表达能力。
在给学生一定方法的基础上,鼓励学生大胆发言,引导和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关注学生的内心感受,培养学生正确健康的情感态度。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了解《诗经》的基本知识;把握全诗感情基调,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诵全诗。
2、理解积累“睢鸠、窈窕、荇莱、寤寐”等词语。
3、明确诗的大意,理解诗的主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雎(苏教版九年级必修教案设计)
关雎
教学目的及要求
1.使学生了解有关《诗经》的基本知识。
2.理解这首诗的主要内容;了解诗中运用的反复和赋、比、兴等创作手法。
3.要求学生反复诵读,背诵这首诗。
教学重点
1.在诵读中体会这首古诗的内涵。
2.兴的表现手法。
教学难点
诗中出现的一些连绵词的读音和字形,学生记起来有一
定的困难。
教学过程
一、导语
今天我们学习一首古诗,一提诗我们马上会想到唐诗。
是啊,作为一个中国人,谁不会背几首唐诗呢!诗歌发展到
唐代,达到了顶峰,诗人数以千计,诗歌浩如烟海,汇成了
诗的洪流。
同学们想过没有,形成唐诗这巨大洪流的源头在
什么地方呢?唐代距离现在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了,唐诗
的源头也就是我国古代诗歌的源头,距离现在又有多远呢?
最古老的诗歌是什么样子的呢?今天学习的内容,就是要解
开这些谜,让我们一起踏上探索古代诗歌源头的旅行吧。
二、了解《诗经》的基本知识
要求学生自读课文注释给同学们三分钟的时间自读,三
分钟后提问,要求学生能不看书回答。
提问:
1.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的名称是什么?(《诗经》)
2.它收录的是哪个时代的作品?距现在有多少年?(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约3000年的历史。
)
3.一共收录了多少篇诗歌?(305篇。
)
4.这些诗歌是怎么分类的?(分“风”“雅”“颂”三部分)(风;民歌;雅:宫廷乐歌;颂;祭祀乐歌。
)
5.这些诗的作者是谁?为什么?(没有明确的作者,当时并没有专业作家或诗人。
)
三、学习《关雎》
《关雎》这首诗是305首中的第一首。
1.老师读读这首诗(范读)。
听了一遍,有的同学可能会猜到这首诗的内容与爱情有关。
《诗经》的编者把它放在
首篇,可能就是为了突出“爱情”这个永恒的主题吧。
2.跟读。
老师读一句,学生读一句。
这样做有利正音,同时让学生感知诗的节奏、韵律。
3.自读。
要求读准字音,读出节奏。
在自读几遍后要
求学生自己看注释,理解重点词的意思,老师提示重点词语,
并试着串讲。
4.导读。
重点导读前两句。
①“关关雎鸠,在河之洲”与后面两句有内容上的直接
联系吗?(没有。
)
②作者写这两句的作用是什么?(讲解“比兴”的手法,讲解内容见教参)
③这首诗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反复读读,好好想想,试
着说说。
提示写了什么事?抒发了什么感情?再看看阅读提
示是怎么总结的。
④阅读提示中还写道:“全诗琅琅上口,和谐悦耳”你
们在读时感到了没有?为什么会有这种效果?(因为这首诗
里运用了反复、双声、叠韵等多种手法。
)
5.学生反复朗读、背诵。
(作业)
教师可这样检查背诵:①背出起兴的诗句。
②背出描写
男子心理活动的诗句。
6.重点掌握下列词语(读准、会默写)雎鸠、窈窕、荇菜、寤寐、辗转、琴瑟、参差。
7诗句分析:
《关雎》是《诗经》的第一篇。
全诗可分为三章。
第一章(前四句)爱慕:一个男子在河边遇到一位美丽
的姑娘,于是萌发了爱慕之情。
这一章开头用“关关雎鸠”起兴,运用“比”的手法点
出了恋爱的主题。
因为雎鸠“雌雄常不相失,亦不曾相近”,
“情意相与而未尝狎”,以雎鸠的关关和鸣引出“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贴切而有深意,确是匠心独具。
第二章(中间八句)思念:男子对姑娘思念不止,以至
梦寐以求,辗转反侧。
在他眼前出现的是这位美丽姑娘采摘荇菜时“左右流之”的苗条、优美的身姿,使他夜不能寐;然而,大约这只是一
厢情愿,他只有独自在床上“辗转反侧”,直到天明。
这一
章既有直接的心理描写“优哉游哉”,写其绵绵情意,思念
不绝,又有动作描写“辗转反侧”,突出其内心状态的不平静,形象逼真地表现了主人公的深深的思念之情。
第三章(最后八句)愿望:表达了希望与姑娘成婚的美
好愿望。
“琴瑟友之”、“钟鼓乐之”,是设想与姑娘结婚时鼓
乐齐鸣的欢乐场面。
7.主题:
《关雎》选自《诗经周南》。
周南,一般指的是洛阳以
南到湖北一带地方。
据有关资料推断,这首诗产生的时代不
会太早,大约是西周末、东周初。
这是一首热情的恋歌,它
表现了古代青年对爱情婚姻大胆执著的追求,感情坦率、朴实。
8.表现手法:
这首诗采取了重章叠唱的手法,每一章都有些句子重复
咏唱。
这体现了《诗经》语言的一个特色。
诗的感情真挚热烈,回环咏唱的章法,使热恋之情步步推向高潮。
诗的每一章,都用起兴的艺术手法,将自然景象与人物的内心情感和谐地融会起来,景中含情,情中蕴景。
三轮备课
朱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