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归国遥·双脸翻译赏析

合集下载

古诗更漏子·柳丝长翻译赏析

古诗更漏子·柳丝长翻译赏析

古诗更漏子·柳丝长翻译赏析《更漏子·柳丝长》作者为宋朝诗人温庭筠。

其古诗全文如下:柳丝长,春雨细,花外漏声迢递。

惊塞雁,起城乌,画屏金鹧鸪。

香雾薄,透帘幕,惆怅谢家池阁。

红烛背,绣帘垂,梦长君不知。

【前言】《更漏子·柳丝长》是唐朝诗人温庭筠所创作的文学作品。

词的上阕围绕“漏声”写相思中的女子对外界的种种感受和印象。

下阕承上,转写主人公的居处环境。

全词所写的是一位女子长夜闻更漏声而触发的相思与惆怅。

【注释】1、更漏:古人用铜壶滴漏来计时,将一夜分为五更。

2、子:曲子的简称。

3、漏声:指报更报点之声。

4、迢递:遥远。

5、塞雁:北雁,春来北飞。

6、城乌:城头上的乌鸦。

7、画屏:有图饰品的屏风,为女主人公居室中的摆设。

8、金鹧鸪:金线绣成的鹧鸪,可能绣在屏风上,也可能是绣在衣服上的。

9、薄:通“迫”,逼来。

10、惆怅:失意、烦恼。

11、谢家池阁:豪华的宅院,这星即指女主人公的住处。

谢氏为南朝望族,居处多有池阁之胜。

后来便成为一共名。

韦庄归国遥词中有“日落谢家池阁”句。

12、红烛背:背向红烛;一说以物遮住红烛,使其光线不向人直射。

【翻译】柳丝柔长春雨霏霏,花丛外漏声不断传向远方。

塞雁向南归去令人惊心,杂乱的城鸟寻觅着栖巢,望着画屏上对对金鹧鸪令人格外伤感。

薄薄的香雾透入帘幕之中,美丽的楼阁池榭啊再无人一起观赏。

绣帘低垂独自背着垂泪的红色蜡烛,长梦不断远方亲人啊可知道我的衷肠。

【赏析】这首词表现了一个思妇在春雨之夜的孤寂境遇和愁苦思恋。

上片写室外之景。

首三句描写春雨绵绵洒在柳丝上,洒在花木丛中的情形。

独处空闺的人是敏感的。

外界的事物很容易触动其心绪,何况是在万籁俱寂的春夜。

因此,当她听到从花木上掉下来的雨滴之声,犹误以为是远方传来的计时漏声。

可以想象,思妇由于对远人的眷念时刻萦系在心,无法释然。

故而心绪不宁,度日如年。

那雨滴之声就像是放大了的漏声,对她来讲就格外地刺耳。

柳丝、春雨等本是浓丽之景。

更漏子·柳丝长原文翻译及赏析

更漏子·柳丝长原文翻译及赏析

更漏子·柳丝长原文翻译及赏析更漏子·柳丝长原文翻译及赏析更漏子·柳丝长原文翻译及赏析1更漏子·柳丝长柳丝长,桃叶小。

深院断无人到。

红日淡,绿烟晴。

流莺三两声。

雪香浓,檀晕少。

枕上卧枝花好。

春思重,晓妆迟。

寻思残梦时。

译文及注释译文柳枝细长,桃树嫩叶小小,这静寂的深院啊,终日没有人到来。

日光淡淡,浓绿的树丛笼罩着漠漠轻烟,几声黄莺啼叫划破了深院的沉寂。

雪白的肌肤透出浓浓芳香,眉旁妆晕消褪,只有枕头上枝梢叠压的绣花,依旧娇艳美丽。

春日撩起的思绪沉重,晨无心梳妆,仍独自痴痴地寻思着清晨残梦的记忆。

注释更漏子:词牌名,又名《付金钗》《独倚楼》《翻翠袖》等。

此调有两体,四十六字者始于温庭筠,唐宋词最多。

《尊前集》注:大石调。

又属商调。

一百四字者,止杜安世词,无别首可录。

比较著名的有《更漏子·玉炉香》、《更漏子·柳丝长》等。

流莺:圆润婉转的莺鸣。

雪香浓:雪白的肌肤透出浓香。

檀晕少:妇女眉旁浅赭色的妆晕消褪了。

残梦:残存的梦的记忆。

赏析这首词表现了一个思妇在春雨之夜的孤寂境遇和愁苦思恋。

词的上片描写庭院中的景物,下片转入居室内部,直接描写女子的外貌和内心。

全词以闲雅的笔调和深婉的情致,抒写了春日闺思的情怀,创造出一种纯美的词境。

上片写室外之景。

首三句描写春雨绵绵洒在柳丝上,洒在花木丛中的情形。

独处空闺的人是敏感的。

外界的事物很容易触动其心绪,何况是在万籁俱寂的春夜。

因此,当她听到从花木上掉下来的雨滴之声,犹误以为是远方传来的计时漏声。

可以想象,思妇由于对远人的眷念时刻萦系在心,无法释然。

故而心绪不宁,度日如年。

那雨滴之声就像是放大了的漏声,对她来讲就格外地刺耳。

柳丝、春雨等本是浓丽之景。

但在这里只是用来暗示思妇凄凉的心境,增强对比的效果。

“惊塞雁”三句则进一步渲染思妇的这种心理感觉。

人忍受不了这夜雨之声的侵扰,那么物又如何呢。

在思妇的想象中,即使征塞之大雁,宿城之乌鸦,甚至是画屏上之鹧鸪也必定会闻声而惊起,不安地抖动其翅翼。

爱人离别的古诗句100句

爱人离别的古诗句100句

爱人离别的古诗句100句丈夫非无泪,不洒离别间。

出自唐代陆龟蒙的《别离》。

翻译:大丈夫何尝没有滔滔眼泪,只是不愿在离别时涕泗横流。

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形容爱人离别诗句,希望能帮助到大家!形容与爱人离别的诗句1、连理分枝鸾失伴,又是一场离散。

2、别来半岁音书绝,一寸离肠千万结。

3、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4、劝我早还家,绿窗人似花。

5、数声风笛离亭晚,君向潇湘我向秦。

6、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7、相恨不如潮有信,相思始觉海非深。

8、相思本是无凭语,莫向花牋费泪行。

9、忆来唯把旧书看,几时携手入长安。

10、渐行渐远渐无书,水阔鱼沉何处问。

11、唤起两眸清炯炯,泪花落枕红绵泠。

12、不如饮待奴先醉,图得不知郎去时。

13、似此星辰非昨夜,为谁风露立中宵。

14、争将世上无期别,换得年年一度来。

15、深知身在情长在,怅望江头江水声。

16、残月出门时,美人和泪辞。

17、曾与美人桥上别,恨无消息到今朝。

18、人生自是有情痴,此恨不关风与月。

19、思君如流水,何有穷已时。

20、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21、鸿雁在云鱼在水,惆怅此情难寄。

22、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

23、相见争如不见,有情还似无情。

24、若使人间少离别,杨花应合过春飞。

25、直须看尽洛阳花,始共春风容易别。

26、白首送春拚一醉,东风吹破千行泪。

27、无情不似多情苦,一寸还成千万缕。

28、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29、浮天水送无穷树,带雨云埋一半山。

30、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

31、若教眼底无离恨,不信人间有白头。

32、今宵剩把银釭照,犹恐相逢是梦中。

33、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34、天长地久有时尽,不应有恨月常圆。

35、明日隔山岳,世事两茫茫。

36、谁教岁岁红莲夜,两处沉吟各自知。

37、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38、劝君今夜须沉醉,樽前莫话明朝事。

39、君在天一涯,妾身长离别。

40、凄凉别后两应同,最是不胜清怨月明中。

表达心情难过的诗句

表达心情难过的诗句

表达心情难过的诗句1、雍雍新雁咽寒声,愁恨年年长相似。

————李煜《谢新恩·冉冉秋光留不住》2、争奈醒来,愁恨又依然。

————朱淑真《江城子·赏春》3、蜡泪恼东风,旧垒眠新燕。

————纳兰性德《生查子·鞭影落春堤》4、近泪无干土,低空有断云。

————杜甫《别房太尉墓》5、至今云雨带愁容,月斜江上,征棹动晨钟。

————牛希济《临江仙·峭壁参差十二峰》6、帝里重清明,人心自愁思。

————孟浩然《清明即事》7、多情却似总无情,唯觉樽前笑不成。

————杜牧《赠别》8、过尽飞鸿字字愁。

————秦观《减字木兰花·天涯旧恨》9、才道莫伤神,青衫湿一痕。

————纳兰性德《菩萨蛮·新寒中酒敲窗雨》10、偷弹清泪寄烟波,见江头故人,为言憔悴如许。

————袁去华《剑器近·夜来雨》11、蜂儿不解知人苦,燕儿不解说人愁。

————程垓《最高楼·旧时心事》12、男儿西北有神州,莫滴水西桥畔泪。

————刘克庄《玉楼春·戏林推》13、乍听得、鸦啼莺弄,惹起新愁无限。

————吕渭老《薄幸·青楼春晚》14、对山河百二,泪痕沾血。

————张琼英《满江红·题南京夷山驿》15、回首天涯归梦,几魂飞西浦(next88),泪洒东州。

————周密《一萼红·登蓬莱阁有感》16、柳锁莺魂,花翻蝶梦,自知愁染潘郎。

————史达祖《夜合花·柳锁莺魂》17、深宫桃李无人问,旧爱玉颜今自恨。

————元好问《玉楼春·惊沙猎猎风成阵》18、中州遗恨,不知今夜几人愁。

————辛弃疾《水调歌头·和马叔度游月波楼》19、花无人戴,酒无人劝,醉也无人管。

————黄公绍《青玉案·年年社日停针线》20、寄语东阳沽酒市,拼一醉,而今乐事他年泪。

————朱服《渔家傲·小雨纤纤风细细》21、又是羊车过也,月明花落黄昏。

温庭筠《归国谣·双脸》译文《归国谣·双脸》鉴赏及赏析

温庭筠《归国谣·双脸》译文《归国谣·双脸》鉴赏及赏析

温庭筠《归国谣·双脸》译文《归国谣·双脸》鉴赏及赏析《归国谣·双脸》是由温庭筠所创作的,这首词与《归国遥·香玉》一样,也是写美女形象的,两阕的表现手法也一致。

今天小编在这给大家整理了一些关于《归国谣·双脸》的译文及鉴赏,我们一起来看看吧!《归国谣·双脸》唐代:温庭筠双脸,小凤战蓖金飐艳。

舞衣无力风敛,藕丝秋色染。

锦帐绣帷斜掩,露珠清晓簟,粉心黄蕊花靥,黛眉山两点。

《归国谣·双脸》译文啊!多么漂亮的脸蛋啊!饰有彩凤的小篦子别在头上,闪着金光。

她穿着旧日的舞衣,因风停息舞衣若无力般地下垂着,青白色与浅蓝色互相掩映。

锦绣的帷帐半掩着门窗,窗外的露珠使簟席更觉得清凉。

她仍然戴着红心黄蕊色的花靥,眉间涂的黛色如两条远山。

《归国谣·双脸》注释⑴归国遥:词牌名,又作“归国谣”。

⑵“双脸”二句:写头面形象。

双脸:两鬓。

篦(bì):梳头的工具,比梳子齿密。

小凤战蓖:精细的彩凤绘在蓖子之上。

战蓖,即蓖子,疑是如蓖子形的首饰。

《花间集》“战篦”连用二次,均见温词中,双音词。

金飐(zhǎn)艳:金光闪闪,艳丽耀眼。

《说文》:飐,风吹浪动也。

⑶“舞衣”二句:写穿着。

敛:收敛,引申为停歇。

藕丝:颜色之一,指青白色,这里借代为衣裙。

李贺《天上谣》:“粉霞红绶藕丝裙。

秋色:浅蓝色。

⑷绣帷:绣花帷幕。

⑸“露珠”句:窗外树上有了露珠,簟席便益觉清凉。

温庭筠诗《瑶瑟怨》:“冰簟银床梦不成,碧天如水夜云轻。

”清:使簟席清凉,形容词使动用法。

⑹“粉心”二句:写面饰。

花靥(yè):妇女面上的妆饰物。

明杨慎《丹铅录》:“唐韦固妻少为盗所刃,伤靥,以翠掩之。

女妆遂有靥饰。

”又唐段成式《西阳杂俎》:“今妇人面饰用花子,起自上官昭容,所制以掩黥迹。

”《花间集》中,“翠靥”、“花靥”、“金靥”、“金靥子”、“星靥”均指此种妆饰。

《归国谣·双脸》赏析这首词与《归国遥·香玉》一样,也是写美女形象的,两阕的表现手法也一致。

《更漏子·钟鼓寒》古诗词鉴赏(精选10篇)

《更漏子·钟鼓寒》古诗词鉴赏(精选10篇)

《更漏子·钟鼓寒》古诗词鉴赏〔精选10篇〕篇1:《更漏子·钟鼓寒》古诗词鉴赏钟鼓寒,楼阁暝,月照古桐金井。

深院闭,小庭空,落花香露红。

烟柳重,春雾薄,灯背水窗高阁。

闲倚户,暗沾衣,待郎郎不归。

篇2:《更漏子·钟鼓寒》古诗词鉴赏这是一首写思妇怀人的'小词,写女子终夜等待情人的情景。

上片写夜间小庭楼阁的风光。

楼阁晦暗,钟鼓声寒,院门紧闭,小庭空荡,梧桐孤影,露花凋落,这是一幅凄冷的春夜图。

虽是写景,但在景中衬托出思妇的孤独、寂寞和哀怨。

下片继续按时间的推移描写凌晨春雾弥漫,继续用景语来衬托思妇的愁绪。

最后才点出人物和情事。

“灯背水窗高阁”,恰到好处地表现思妇幽居独处而产生的孤独黯伤的心理。

这句与下句“闲倚户”,既写出人居高楼水阁,又从“倚”字看出长时间的等待情人而未眠。

“暗沾衣”,直写心情。

“待郎郎不归”写哀怨的原由,是全词点睛之笔。

《白雨斋词话》评:“落花五字,凄绝秀绝。

结笔楚楚可怜。

”篇3:《更漏子·钟鼓寒》古诗词鉴赏⑴暝〔míng 明〕:光暗淡。

⑵古桐:老桐。

金井:井上设备华丽。

⑶灯背:意思是掩灯。

水窗:临水池之窗。

篇4:更漏子·钟鼓寒原文及赏析 [唐代]韦庄钟鼓寒,楼阁暝,月照古桐金井。

深院闭,小庭空,落花香露红。

烟柳重,春雾薄,灯背水窗高阁。

闲倚户,暗沾衣,待郎郎不归。

译文钟鼓寒重,楼阁晦暗,月光照着金井边的古桐。

深深的院落紧闭,小小的庭院空寂,落花沾着香露铺满了一地残红。

烟柳重重,春雾淡薄,在高阁临水的窗前,灯光就要渐渐熄灭,眼见天色就要亮了。

她百无聊赖地倚靠着门户,眼泪暗暗地落下来沾湿了衣裳,她苦苦等待情郎归来,他却迟迟不归。

注释更漏子:词牌名,双调四十六字,上下片各六句,两仄韵、两平韵。

钟鼓寒:传来的钟鼓声似乎带着寒气。

暝:昏暗。

古桐:老桐。

金井:以铜为栏的井。

灯背:意思是掩灯。

水窗:临水之窗。

一作“小窗”。

暗沾衣:即暗中流泪沾湿衣服。

双脸,小凤战蓖金飐艳。舞衣无力风敛,藕丝秋色染的意思

双脸,小凤战蓖金飐艳。舞衣无力风敛,藕丝秋色染的意思

双脸,小凤战蓖金飐艳。

舞衣无力风敛,藕丝秋色染的意思“双脸,小凤战蓖金飐艳。

舞衣无力风敛,藕丝秋色染”出自唐朝诗人温庭筠的作品《归国遥·双脸》,其古诗全文如下:双脸,小凤战蓖金飐艳。

舞衣无力风敛,藕丝秋色染。

锦帐绣帷斜掩,露珠清晓簟,粉心黄蕊花靥,黛眉山两点。

【注释】⑴归国遥:词牌名,又作“归国谣”。

⑵“双脸”二句:写头面形象。

双脸:两鬓。

篦(bì):梳头的工具,比梳子齿密。

小凤战蓖:精细的彩凤绘在蓖子之上。

战蓖,即蓖子,疑是如蓖子形的首饰。

《花间集》“战篦”连用二次,均见温词中,双音词。

金飐(zhǎn)艳:金光闪闪,艳丽耀眼。

《说文》:飐,风吹浪动也。

⑶“舞衣”二句:写穿着。

敛:收敛,引申为停歇。

藕丝:颜色之一,指青白色,这里借代为衣裙。

李贺《天上谣》:“粉霞红绶藕丝裙。

秋色:浅蓝色。

⑷绣帷:绣花帷幕。

⑸“露珠”句:窗外树上有了露珠,簟席便益觉清凉。

温庭筠诗《瑶瑟怨》:“冰簟银床梦不成,碧天如水夜云轻。

”清:使簟席清凉,形容词使动用法。

⑹“粉心”二句:写面饰。

花靥(yè):妇女面上的妆饰物。

明杨慎《丹铅录》:“唐韦固妻少为盗所刃,伤靥,以翠掩之。

女妆遂有靥饰。

”又唐段成式《西阳杂俎》:“今妇人面饰用花子,起自上官昭容,所制以掩黥迹。

”《花间集》中,“翠靥”、“花靥”、“金靥”、“金靥子”、“星靥”均指此种妆饰。

【翻译】啊!多么漂亮的脸蛋啊!饰有彩凤的小篦子别在头上,闪着金光。

她穿着旧日的舞衣,因风停息舞衣若无力般地下垂着,青白色与浅蓝色互相掩映。

锦绣的帷帐半掩着门窗,窗外的露珠使簟席更觉得清凉。

她仍然戴着红心黄蕊色的花靥,眉间涂的黛色如两条远山。

【赏析】这首词与《归国遥·香玉》一样,也是写美女形象的,两阕的表现手法也一致。

只是《归国遥·香玉》写的是春天,而《归国遥·双脸》写的是秋天。

第一句:“双脸。

”人们看一个女子,大约首先都是看她的脸。

关于表达心情难过的诗句

关于表达心情难过的诗句

关于表达心情难过的诗句1、多情却似总无情,唯觉樽前笑不成。

——杜牧《赠别》2、望君烟水阔,挥手泪沾巾。

——刘长卿《饯别王十一南游》3、近泪无干土,低空有断云。

——杜甫《别房太尉墓》4、深宫桃李无人问,旧爱玉颜今自恨。

——元好问《玉楼春·惊沙猎猎风成阵》5、恨入空帷鸾影独,泪凝双脸渚莲光,薄情年少悔思量。

——顾敻《浣溪沙·荷芰风轻帘幕香》6、争奈醒来,愁恨又依然。

——朱淑真《江城子·赏春》7、愁肠已断无由醉,酒未到,先成泪。

——范仲淹《御街行·秋日怀旧》8、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

——李白《与夏十二登岳阳楼》9、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龚自珍《己亥杂诗·其五》10、至今云雨带愁容,月斜江上,征棹动晨钟。

——牛希济《临江仙·峭壁参差十二峰》11、碧窗斜月蔼深晖,愁听寒螀泪湿衣。

——张仲素《秋闺思二首》12、帝里重清明,人心自愁思。

——孟浩然《清明即事》13、长驱入,歌台舞榭,风卷落花愁。

——徐君宝妻《满庭芳·汉上繁华》14、絮影苹香,春在无人处。

——周晋《点绛唇·访牟存叟南漪钓隐》15、才道莫伤神,青衫湿一痕。

——纳兰性德《菩萨蛮·新寒中酒敲窗雨》16、雍雍新雁咽寒声,愁恨年年长相似。

——李煜《谢新恩·冉冉秋光留不住》17、尊前只恐伤郎意,阁泪汪汪不敢垂。

——夏竦《鹧鸪天·镇日无心扫黛眉》18、往事思量一晌空,飞絮无情,依旧烟笼。

——夏完淳《一剪梅·咏柳》19、使君宏放,谈笑洗尽古今愁。

——陆游《水调歌头·多景楼》20、终然独不见,流泪空自知。

——李白《独不见》21、风雨牢愁无著处,那更寒蛩四壁。

——文天祥《酹江月·和友驿中言别》22、萧条庭院,又斜风细雨,重门须闭。

——李清照《念奴娇·春情》23、又是羊车过也,月明花落黄昏。

——黄升《清平乐·宫怨》24、过尽飞鸿字字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诗归国遥·双脸翻译赏析
《归国遥·双脸》作者为唐朝诗人温庭筠。

其古诗全文如下:双脸,小凤战蓖金飐艳。

舞衣无力风敛,藕丝秋色染。

锦帐绣帷斜掩,露珠清晓簟,粉心黄蕊花靥,黛眉山两点。

【前言】《归国遥·双脸》是唐代文学家温庭筠的词作。

此词写淑女的情态。

上片写容貌、头饰、穿着;下片写室内环境与面饰。

作品字面上写得十分香艳,而内里却又是极其悲凉,可以看成是一曲悲剧,是脂粉中的不和谐之音。

【注释】⑴归国遥:词牌名,又作“归国谣”。

⑵“双脸”二句:写头面形象。

双脸:两鬓。

篦(bì):梳头的工具,比梳子齿密。

小凤战蓖:精细的彩凤绘在蓖子之上。

战蓖,即蓖子,疑是如蓖子形的首饰。

《花间集》“战篦”连用二次,均见温词中,双音词。

金飐(zhǎn)艳:金光闪闪,艳丽耀眼。

《说文》:飐,风吹浪动也。

⑶“舞衣”二句:写穿着。

敛:收敛,引申为停歇。

藕丝:颜色之一,指青白色,这里借代为衣裙。

李贺《天上谣》:“粉霞红绶藕丝裙。

秋色:浅蓝色。

⑷绣帷:绣花帷幕。

⑸“露珠”句:窗外树上有了露珠,簟席便益觉清凉。

温庭筠诗《瑶瑟怨》:“冰簟银床梦不成,碧天如水夜云轻。

”清:使簟席清凉,形容词使动用法。

⑹“粉心”二句:写面饰。

花靥(yè):妇女面上的妆饰物。

明杨慎《丹铅录》:“唐韦固妻少为盗所刃,伤靥,以翠掩之。

女妆遂有靥饰。

”又唐段成式《西阳杂俎》:“今妇人面饰用花子,起自上官昭容,所制以掩黥迹。

”《花间集》中,“翠靥”、“花靥”、“金靥”、“金靥子”、“星
靥”均指此种妆饰。

【翻译】啊!多么漂亮的脸蛋啊!饰有彩凤的小篦子别在头上,闪着金光。

她穿着旧日的舞衣,因风停息舞衣若无力般地下垂着,青白色与浅蓝色互相掩映。

锦绣的帷帐半掩着门窗,窗外的露珠使簟席更觉得清凉。

她仍然戴着红心黄蕊色的花靥,眉间涂的黛色如两条远山。

【赏析】这首词与《归国遥·香玉》一样,也是写美女形象的,两阕的表现手法也一致。

只是《归国遥·香玉》写的是春天,而《归国遥·双脸》写的是秋天。

第一句:“双脸。

”人们看一个女子,大约首先都是看她的脸。

而这一眼就美得人惊讶。

只此二字,竟来不及仔细地形容。

固然这是词律的要求,但他妙就妙在他的选字。

手法虽相同,但在具体的写法上,却又和《归国遥·香玉》有异。

那阕是首先写对她的总体的感觉,而这里则是先着眼于脸这一点。

这就是大家的手笔,绝不重复自己。

第二句由脸而及首饰。

而将第三四两句合写服饰。

又与《归国遥·香玉》有别。

首饰和那阕的一样,故较为简单,这次头上的凤钗不是玉而是金的,自然凤口中也衔着宝石的流苏;它在头上不停地颤动着,这就使人物也生动了起来。

古时妇女的头上还会插上一些梳子、篦子,那也许是金的,故他这里着了一个“艳”字,那是金光闪闪的。

第三句“舞衣”,点出了词中的主人公是个舞妓或侍姬的身份。

“舞衣无力风敛”,这是形容她舞罢的样子。

舞衣因停止了舞蹈,无风而自敛,若无力般地垂着。

自然,这“无力”也可以是写舞女的娇慵。

这一场舞,使她用尽了浑身的气力。

还有一层意思是她穿上了昔日的舞衣,然而因为无须舞了,这舞衣也和人一样,因情绪的低落而无力地垂着。

从整个
词读来,似乎更应是这后者。

她此时的穿着旧时的舞衣,是忆旧,也是惋惜。

今日无可舞者,司马迁说:女为悦己者容。

无可舞者,也就是无可悦的了。

司马迁同时相并的还有一句是:士为知己者用。

故这二者的情愫是可以相通的。

“舞衣无力风敛”,旧愁新怨都从这一打扮上透露了出来。

无力,是说舞衣质地的极其轻薄,仿佛不能自持,故而经风一吹,都紧紧地贴在了身上,显出了窈窕的身子和飘飘欲仙的姿势。

同时,也是衣著者的慵态。

读来未免楚楚动人。

最后说明了衣服的质地是如藕丝织成的那样轻薄,而颜色则是金黄色的。

因为秋天是收获的季节,故以黄色为秋色。

这舞衣质地之美,与衣著者的无力之神态,这就做成了一种不和谐的美,它透露出的消息,决不是快乐而是忧伤。

这忧伤不论是出之于外力还是发自于自己,总之,读得人满是愀心的疼痛。

下片,同样是全景式的描写:因为秋凉了,故而把竹帘换成了锦帐绣帏,然而同低垂的帘子一样,它也无需撩开,故而仍任它们自在地斜斜的掩着。

写出室中人一幅百无聊赖的样子。

晓则晓矣,说什么“清晓”,这是从人的心理上过渡来的。

天光了,这个早晨却是这样的清冷。

因为帘子半撩着,所以也看得见早晨外面的露珠,不知怎地,让人由露珠而感到她那床上垫着的篾簟子,一定也是冰凉的。

这都是极写她的孤寂。

末二句,可谓伤心已极之句。

人没有来,然而她仍然盛妆着。

将一张粉脸,打扮得如花一样,粉心、黄蕊、眉山,这都是当时的时样打扮。

下文词人没有说。

然而其实他通首都说了,纵然打扮得再美,也不过是再一次的重复昨日而已。

因而,此情却极其可悯。

其实,温庭筠虽然在字面上写得极其香艳,
而实际上,内里却又是极其悲凉。

外热而内冷。

他是在将美撕毁给人看,所以他所写的实际是一曲悲剧,是脂粉中的不和谐音。

---来源网络整理,仅供参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