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果生产技术教学大纲
《林果生产》教案

签署
主要方法 启发式 教师讲授
根系;地上部和地下部的交界处为根 茎。 (一)、地上部 地上部分的树干和树冠、树冠可以分为 以下几种树形:疏散分层形、小冠疏层 形、自然开心形、自由纺锤形、细纺锤 形。 (二)、根系 1.按发生和来源分:实生根系、茎源根 系、根蘖根系。 实生根系:用播种进行繁殖,有培根形 成的根系。 茎源根系:有扦插或压条形成的根系, 为不定根。 根蘖根系:有些果树在根上可以产生不 定芽形成根蘖,与母体脱离后可以形成 新之助个体,新独立个体形成的根系称 为根蘖根系。 2、根系结构:包括骨干根和须根两大 类,及与其共生的菌根。 (三)、果树的芽 果树的芽是枝、叶。花或花序的雏体, 相当于种子,能产生新的植株。也是果 树度过不良环境,形成枝、花过程的临 时器官。果树芽根据性质分为叶芽和花 芽;根据芽的着生位置分为顶芽和腋 芽;根据同一节上生芽的数量分为单芽
联系实际
和复芽。 (四)、枝条 1、枝条的类型 根据枝龄分:新梢、一年生枝、多年生 指。 根据枝的性质分:营养枝、结果枝、结 果母枝。 根据着生姿势分:直立枝、斜生枝、水 平枝、下垂枝。 根据所起的作用分:骨干枝、辅养枝、 延长枝、竞争枝。 2、枝条的基本特性与周期规律
教
案
任课教师
授课时间
课题 教学目的 教学重点
教师讲解
启发式 教师讲授
1)地点 应建在需用苗木的中心,一减 少运输费用和运输途中的损失。 2)地势 应选择北风向阳、日照良好、 稍有坡度的倾斜地。 3)土壤 以砂质壤土和轻粘壤土为宜。 4)灌溉条件 应能保准水分及时供应。 5)病虫害 在病害严重的地区,必需 采取措施加以防治。
教
案
任课教师
授课时间
签署 主要方法 启发式
一植株的适当部位,使两者愈合生长成 新植物的繁殖方法。接在上部的枝或 芽,称为接穗。承受接穗的植物称为砧 木。用嫁接方法培育的苗木称为嫁接 苗。 嫁接苗的特点: 嫁接苗的地下部分是砧木发育成的根 系,具有砧木根系生长发育的特点。因 此可以通过选择砧木的方法,增强嫁接 苗对环境的适应性。也可以通过选择乔 化或矮化等不同类型的砧木来控制树体 的大小、 2、嫁接方法 生产上常用的嫁接方法有芽接和枝接两 种。 (1)、芽接法 是应用最广泛的一种嫁接方法,其优点 是可以经济利用接穗。芽接时期应选择 在春、夏、秋三季,不受树木离皮与否 的季节限制,凡皮层容易剥离、砧木达 到芽接所需粗度、接芽发育充实的均可 接受芽接。 (2)、枝接法 果树枝接是利用果树的枝条作为接穗的 嫁接方法,枝接一般在春季树液开始流 动或皮层尚未剥离时。 3、影响嫁接成活的因素
林果生产技术课程标准

林果生产技术课程标准
林果生产技术课程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 课程目标:明确课程的培养目标,包括培养学生掌握林果生产的基本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提高他们在实际生产中的应用能力,培养学生具备林果生产管理和创新能力,以及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2. 课程内容:包括林果生产的基本知识(如植物生长发育、病虫害防治、果树栽培等)、现代林果生产技术(如果树修剪、病虫害监测与防治技术、果品贮藏与加工等)、林果生产管理(如生产计划编制、成本管理、市场营销等)以及林果生产创新与研发等。
3. 课程要求:明确学生应掌握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包括熟悉林果生产的基本理论,掌握林果生产的基本技术,了解林果生产管理的基本原则,并具备一定的创新和研发能力。
4. 教学方法:通过理论教学、实验教学、实践教学等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培养学生的理论水平和实际操作能力,并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5. 教学资源:明确课程所需的教学资源,包括教材、参考书、实验器材、实践基地等,并规定学校和教师提供和维护这些教学资源的责任和义务。
6. 教学评价: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学评价体系,包括考试、实验
报告、实践操作成绩等多种评价方式,以全面客观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和能力。
7. 师资要求:规定教师应具备的专业知识和教学能力,包括从事林果生产的实际工作经验,并具备一定的教学经验。
8. 毕业要求:明确学生在完成林果生产技术课程后应具备的基本能力和素质,包括具备林果生产管理和创新能力,并能够独立从事林果生产工作。
以上是林果生产技术课程标准的一般内容,实际课程标准的制定还需要根据具体学校和地区的需求进行调整和完善。
林果生产技术教学大纲

林果生产技术教学大纲一、课程性质和任务本课程是我校园林园艺专业的一门主干专业课程。
其任务是:使学生具备从事林果生产所必需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继续学习和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
二、课程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具备从事林果生产、服务、经营管理所必需的专业知识、专项实践技能和综合职业能力,掌握当地主要林果种类的生物学特性、生长发育规律及高产、优质、高效的栽培技术,具有继续学习、立业创新的能力,并形成良好的职业道德观念。
(一) 知识教学目标1. 掌握建园的基本知识。
2. 掌握林果生产技术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3. 掌握育苗技术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4. 初步掌握林果产品品质检验的知识。
(二) 能力培养目标1. 能准确地识别当地主要林果树种10~20种、主要树种的主栽品种和推广的优良品种。
2. 能独立完成优质林果苗木的生产任务,熟练掌握嫁接育苗技术。
3. 掌握当地主栽果树高产、优质、高效技术,掌握当地主栽果树的整形与修剪技术。
4. 学会制订林果周年生产计划。
5. 掌握林果保护地栽培的生产管理技术要点。
((三) 思想教育目标1. 养成热爱科学、实事求是的学风和具有热爱农业、服务“三农”的思想。
2. 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环境保护意识。
三、教学内容和要求能力培养:通过本单元的学习,使学生能识别当地主栽果树的品种3~5个;掌握主栽果树不同时期的整形修剪技术和高产栽培技术;初步掌握有关果树的矮化密植技术和无公害生产技术;学会搭建不同类型的葡萄架;学会果园的常规管理技术措施。
(三) 教学建议1. 教学中要更新教学观念,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2. 课堂教学形式要多样化,注重直观性,应多采用教具、模型、实物和多媒体课件等。
3. 要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各地在执行本教学基本要求时应根据当地的实际选讲内容,做到学深学透1种,举一反三。
建议以柑橘和苹果作为南、北方的代表树种,并尽可能引进新的知识和技术,根据季节安排教学实习内容。
《果树生产技术》课程标准(定稿)

模块单元项目任务学习目标教学活动设计教学学时第一单元认识果树项目一感受生活中的果树任务一感受无处不在的果树任务二比较果树与大田作物的不同任务三给自家果园诊断知识:了解果树生产的特点,技能:学会果树综合信息调查、收集及分析;通过调查能掌握果树生产的特点;为自家果树生产找问题、提建议。
素质:了解职业,热爱职业。
学会识别、认知能力。
学会知识的运用,能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教学场地:多媒体教室、理实一体化教室、当地果园,苗圃教学材料与设备:当地果树生产发展资料;当地经济结构及农民收入构成情况材料;果树专业户典型材料;互联网络设备及相关书籍;相关调查表格。
危险点分析与安全措施:无教学方法:讲授法案例教学法、讨论法谈话法教学组织过程:1、任务描述假如没有果树,我们的生活将会怎么样?亲自做个调查,分析当地果业发展,感受果树给我们带来的财富。
2、知识导航;调查研究的形式,果树生产过程和果树产业。
3、任务实施查阅果树相关资料,比较果树与大田作物的不同,讨论总结果树生产的特点,掌握果树生产最新动态和发展趋势,了解果树最新生产技术和当地果树生产与市场状况,给自家果园提出意向性建议。
4、任务验收对调查表报告和果树生产建议进行自评和互评。
11项目二到果园去认果树任务一品尝果实,给果树分类任务二到树下,看果树基本结构知识:了解果树分类,熟悉果树树体基本结构,掌握果树生长特性。
技能:在任何季节提供任何木本落叶果树,学生能准确指出树体各部分名称,并熟知其作用和性质;教学场地:多媒体教室、理实一体化教室、果园教学材料与设备:当地主要树种生长发育正常的结果树,枝、芽实物或标本或图片(标本、影像资料);危险点分析与安全措施:无教学方法:讲授法案例教学法、讨论法、直观法教学组织过程:1、任务描述果树种类繁多,不同果树的果实有不同的味道,不同的树体结构和不同的花芽,亲自体验这一切。
1任务三认花芽与观察花芽分化素质:了解职业,热爱职业。
学会识别、认知能力。
《林果生产》教案

林果生产技术教案
(一)教案使用班级
西双版纳职业技术学院中等职业教育部15现代农艺班。
(二) 教学进度(学时分配)
说明:15级现代农艺班林果生产技术周学时4节,而清明节、泼水节、端午节等的放假,实际教学周只有15周(即15 X 4 = 60节课),而期间还可能因为各种学校放假耽误以及测验、考试复习等的课时占用,因此预留4课时作为机动。
(三) 教学思想
1. 要以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培养学生学习栽培学理论和实践技能。
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通过实训提高学生的感性认识,联系生产实际,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教学过程中举例要形象贴切,语言表述要通俗易懂,教学内容要分清主次,对于不易理解及理论性较强的知识,不必深究,留待今后继续学习时再探究。
教案
教案
教案
教案
教案
-精品--
教案
-精品--
-精品--。
林果生产技术教案

2013年3月林果生产技术教案教学目标1.掌握苹果生长、结果习性。
2.了解对环境条件的要求。
教学内容(一)生长习性1.树冠自然树冠高达10 m以上;人为的控制,一般树高4~5m,树冠横径3~5m;矮化砧苹果树,树高仅2~3m。
2.枝条(1)短枝:5cm以下。
停止生长早,积累养分早,易形成顶花芽。
(2)中枝:5~15cm。
初夏逐渐停止生长。
(3)长枝:15cm以上。
生长期长,消耗养分多,不利形成花芽,但有利长树。
(4)徒长枝:多数由潜伏芽萌发而成,长势望,节间长。
各类枝条的多少,因树龄、树势和栽培管理水平而异。
3.根系苹果树的根系水平分布大于树冠,约为树冠横径的2-3倍分布随土壤性质及结构而变化。
比地上部开始活动早,而结束晚。
一年内有2-3次生长高峰,生长高峰与地上部交替进行的。
幼树根系一般有3个生长高峰,大树一般有两个生长高峰。
根系生长的温度范围是7-30℃,最适温度14-21℃,当温度低于0℃或高于30℃时,根就不能生长。
土壤湿度要求在田间最大持水量的60%-80%为宜。
土壤水分过多,通气不良,对根系生长也不利,严重时能引起根系缺氧而腐烂死亡。
(二)结果习性1.开始结果年龄一般3-6年开始结果;嘎拉、秦冠等3-4年即可结果;红富士、金冠、红玉等4-5年;元帅、红星、国光等5-7年。
2.结果枝类型长、中、短营养枝转化而成;元帅、红星、新红星等品种,以短果枝结果为主;金冠、国光等则长、中、短果枝均可结果;初果期以长、中果枝结果为主;盛果期和衰老期以短果枝结果为主。
3.开花习性混合花芽,以顶花芽结果为主。
有些品种同时具备腋花芽,如红玉、秦冠等,腋花芽果实商品性较差。
花芽萌发长2-3cm新梢,新梢顶端着生花序,每花序有5-6朵花,中间的花先开,这段新梢增粗膨大叫果台副梢。
果台副梢连续结果的能力,因品种、树龄和栽培管理条件而异,国光较强。
大多数品种都不能自花结实,必须配置相应的授粉品种。
4.花芽分化新梢缓慢生长或停止生长以后。
林果生产技术教学大纲

磁县职教中心《苹果生产技术》教学大纲一、本课程的性质和任务《果树生产技术》是一门专业课,介绍了苹果、梨、葡萄、桃、樱桃、杏、枣、板栗、核桃、猕猴桃、草莓等果树的生产概况、种类与品种、生物学特性、育苗建园特点、整形修剪技术、栽培管理技术等。
二、与相关课程的衔接、配合和分工学习《果树生产技术》最好应具有基本的植物、土壤与肥料、遗传与育种、病虫害防治等基础,特别是园艺基础的知识。
三、本课程的教学基本要求要求学习者掌握果树栽培和管理的理论和技术,具有进行果品生产(品种的选择、整形修剪、土肥水管理)的能力,强调理论联系实际,注重应用。
各章教学要求分为重点掌握、一般掌握和基本了解三个层次,重点掌握的是本章的核心内容,一般掌握的为基本内容。
考试以重点掌握和一般掌握内容为主,基本了解内容一般不考,或仅占很小比例。
四、教学方法和教学形式建议教学以自学文字教材为主,根据学习者工作或居住的区域,组织学习小组,共同学习和讨论问题。
录像教材分为重点串讲型和专题型两类。
重点串讲型录像讲解各章的重点、难点,专题型录像以技术演示操作为主。
学习者应按时、独立完成作业,参加课程实验和实习等教学环节,在实习中加深对基础理论的理解和应用。
第二部分媒体使用和教学过程建议一、各章学时分配绪论(2学时)第一章苹果(12学时)第二章梨(8学时)第三章葡萄(8学时)第四章桃(8学时)第五章杏(6学时)第六章樱桃(4学时)第七章枣(4学时)第八章板栗(6学时)第九章核桃(10学时)第十章草莓(6时)第十一章猕猴桃(6学时)第十二章其它果树(10学时)实验实习(60学时)音像教学(30学时)二、多种媒体教材的总体说明以文字教材为主要教学媒体,辅以录像教材、流媒体课件等媒体。
文字教材为合一型,自学指导、实验指导、实习指导等全部在内。
它的任务是完成基本教学内容的系统传授和自学指导。
录像教材为重点辅导型加上技术专题型。
它的任务是导学、强化重点、分析难点、开阔眼界和实验实习等的演示。
《林果生产》教案

林果生产技术教案
(一)教案使用班级
西双版纳职业技术学院中等职业教育部15现代农艺班。
(二)教学进度(学时分配)
说明:15级现代农艺班林果生产技术周学时4节,而清明节、泼水节、端午节等的放假,实际教学周只有15周(即15X4=60节课),而期间还可能因为各种学校放假耽误以及测验、考试复习等的课时占用,因此预留4课时作为机动。
(三)教学思想
1.要以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培养学生学习栽培学理论和实践技能。
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通过实训提高学生的感性认识,联系生产实际,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教学过程中举例要形象贴切,语言表述要通俗易懂,教学内容要分清主次,对于不易理解及理论性较强的知识,不必深究,留待今后继续学习时再探究。
教案
教案
教案
教案
教案
教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林果生产技术教学大纲
一、课程性质和任务
本课程是我校园林园艺专业的一门主干专业课程。
其任务是:使学生具备从事林果生产所必需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继续学习和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
二、课程教学目标
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具备从事林果生产、服务、经营管理所必需的专业知识、专项实践技能和综合职业能力,掌握当地主要林果种类的生物学特性、生长发育规律及高产、优质、高效的栽培技术,具有继续学习、立业创新的能力,并形成良好的职业道德观念。
(一) 知识教学目标
1. 掌握建园的基本知识。
2. 掌握林果生产技术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3. 掌握育苗技术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4. 初步掌握林果产品品质检验的知识。
(二) 能力培养目标
1. 能准确地识别当地主要林果树种10~20种、主要树种的主栽品种和推广的优良品种。
2. 能独立完成优质林果苗木的生产任务,熟练掌握嫁接育苗技术。
3. 掌握当地主栽果树高产、优质、高效技术,掌握当地主栽果树的整形与修剪技术。
4. 学会制订林果周年生产计划。
5. 掌握林果保护地栽培的生产管理技术要点。
(三) 思想教育目标
1. 养成热爱科学、实事求是的学风和具有热爱农业、服务“三农”的思想。
2. 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环境保护意识。
三、教学内容和要求
第一单元基础知识
能力培养: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林果育苗的类型;熟练掌握嫁接育苗、扦插育苗技术;初步掌握播种育苗和组织培养技术;掌握主要林果苗木分级标准和假植技术;学会林果苗的土、肥、水管理技术。
第三单元建园与栽植技术
教学内容和要求:
能力培养:
各地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选讲1~2个果树种类,使学生了解当地主栽果树品种的特性,掌握栽培、管理果树的技术措施。
实践性教学模块
教学内容和要求:
能力培养:
通过实践教学,使学生学会种子质量的鉴定方法;掌握嫁接、扦插等主要繁殖技术;学会林果苗木的分级、包装、假植方法,能基本掌握各类枝条的特性,掌握当地主栽林果树的整形修剪技术,基本能实施和管理林果的生产经营。
(三) 教学建议
1. 教学中要更新教学观念,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2. 课堂教学形式要多样化,注重直观性,应多采用教具、模型、实物和多媒体课件等。
3. 要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各地在执行本教学基本要求时应根据当地的实际选讲内容,做到学深学透1种,举一反三。
建议以柑橘和苹果作为南、北方的代表树种,并尽可能引进新的知识和技术,根据季节安排教学实习内容。
4. 在教学过程中,应安排1周教学实习时间,进行果树生产技能实训,着重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注意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掌握专项技能,形成综合能力。
(四) 考核评价
1. 基本知识考核:根据平时作业、测验、课堂提问、理论考试等的正确程度按百分制评定。
2. 基本技能考核:结合农业行业特有工种职业技能鉴定标准(中级工)进行,成绩按优、良、及格和不及格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