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课时 小说主观题命题视角(二)——环境题
2024年高考语文备考之小说阅读专题2:分析环境描写,赏析艺术技巧(考点+题型+解题指导)

小说阅读专题2:分析环境描写,赏析艺术技巧考点一:分析环境描写小说环境作为小说三要素之一,是小说阅读的重要考点之一。
在考查时,又往往以自然环境作为重点,命题的重心有三:一是环境描写的特点,二是环境描写的方法,三是环境描写的作用。
这三个命题重心往往以综合形式出现。
对这一考点需要从以下几方面把握:【常见提问方式】1.本文第×(×多是文章的第一段或最后一段)段的景物描写有什么特点?有什么作用?2.本文多次出现对xx 的描写,请分析其在全文中的作用。
3.请阅读第×段内容,试分析其景物描写的作用。
【解题思路】1.判定环境的描写特点小说中环境描写的特点可以从以下方面来思考:①抓住特征,从形、声、色等方面来考虑景物特点;②调动视觉、听觉、嗅觉等多种感官来感知景物特点。
2.区分环境描写的手法小说中环境描写手法可以从以下方面来思考:①从写景的层次和观察角度,如远景与近景,俯视与仰视等;②描写技巧:动静结合(以动衬静,以静衬动,起烘托作用,相得益彰)、虚实结合( “实”指现实存在的事物。
”虚”指作者的想象和联想)、正侧描写、细节描写、工笔(对对象多用笔墨做细致入微的刻画)和白描(不用浓丽的形容词和繁复的修辞语,也不精雕细刻,大加渲染,而是抓住描写对象的特征,用准确有力的笔触,简练的语言,寥寥数笔就写出活生生的形象来,表现出自己对事物的感受)等。
3.分析环境描写的作用分析小说中环境描写的作用可从以下方面分析:(1)对主题思想的暗示和深化。
如《祝福》中第四次写雪时的暗示。
(2)对人物形象的烘托。
(3)对主人公活动场所的创造、对时代背景的暗示。
如鲁迅小说《故乡》开端部分对故乡凄凉环境所作的描绘,不仅向我们展示了一个落后封闭的农村小镇,为小说情节的展开创造了一个典型环境,同时也向我们展示了辛亥革命十余年后中国广大农村依然如故的社会现实,封建思想、封建秩序依然占据着统治地位,广大劳动人民的生活状况没有得到丝毫改善,这也就揭示了闰土悲惨命运的必然性。
高考妙招现代文阅读小说鉴赏分析小说环境题及答题模板

高考妙招现代文阅读小说鉴赏分析小说环境题及答题模板分析小说环境及答题模板小说所塑造的人物形象和所构设的故事情节,总是出现在一定的时空位置,这就是小说的环境。
小说中的环境描写包括社会环境描写和自然环境描写。
环境描写作为小说的三要素之一,是小说阅读的重要考点。
在考查时,又往往以自然环境作为重点,命题的重心有三:一是环境描写的特点,二是环境描写的方法,三是环境描写的作用。
这三个命题重心往往以两种形式呈现:一是描写手法和作用相结合,二是描写的环境特点和作用相结合。
考向一分析概括环境的特点自然环境描写包括:人物活动的时间、地点、季节、气候以及景物等,对表现人物身份、地位、行动,表达人物心情,渲染气氛都具有重要作用。
社会环境描写,指的是对特定的时代背景及人物生活环境的描写。
它所描写的范围可大可小,大至整个社会、整个时代,小至一个家庭、一处住所。
描写的内容可以是室内陈设、当地的风土人情和时代气氛等。
社会环境的描写具有浓郁的地域风土特色。
【例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罗永才想给亡妻刻碑,两次去找了山王庄里叫王麻子的石匠。
)罗永才第三回去山王庄,那是个好天,响响晴。
他一直往匠人家里去,进了院子,果然又见那匠人在石料边,坐成一团修行,木了样的,只一锤一锤洗那石碑①。
匠人望见他进来,也不惊,也不乍,手里也不停,只是讲:“时候还没到呢。
”顿了一下,又讲:“来找俺的,都是那样个心绪。
不如你就上山上转转,心里就好受了。
”罗永才低头看碑,已经洗出个大概,清白厚实,幽深远澈。
便敬了匠人一根烟,闲坐片刻,起身往山上去了。
那山也正在春时里,半山的松树,半山的草坡,半山的闲石。
春阳暖融融的,温意无尽,枯茎里已冒出青青的芽子。
那些芽子望去甚有张力,生命的趣味浓厚,又鲜活不尽。
罗永才一身的感念,不知怎样作想。
再往前走时,山有些陡,树影浓郁起来,就有了些寒意。
这时从山上下来一个山民,瘦精精的,挑着两大捆紫红色的短针山草,山草捆上还搭了两件破旧衣物,一把竹柄的竹耙子。
2025届高考小说阅读:环境描写答题模式与方法技巧课件

东坛井的陈皮匠 何晓
社会环境作用题
文中第②段的环境描写,突出了古城怎样的特点?这对塑造陈皮匠 的形象有何作用?
【参考答案】 ①突出了古城鲜明的中国传统文化色彩和丰厚的历史底蕴。 ②为陈皮匠鲜明的性情特征的形成,提供了环境根据。
践行 分享 进步
自 然 环 境
1.找内容
自然环境
自然环境描写文字不像社会环境描写那样分散,而是相当集中, 多集中在开头与结尾,偶尔中间也有。要全面找出有关自然环境 的写时令、天气、地点、景物等的文字。
概括自然环境特点
如何辨别
自然环境描写
小说中对日月星辰、山川河流、花草树木、鸟兽鱼虫、时 序节令、风雨雪霜等自然景物的描写,包括人物活动的时 间、地点、季节、天气、景物等。
考题设置
➢ 考题示例: 1、请对小说画线处景物描写的特点和作用作简要分析。 (《芒种》) 请视察上面考题题目,圈出解题关键词。
➢ 题干中往往有“概括〞“分析〞、“景物〞“特点〞等 提示考点的关键词。
答题模板
【答题模板 】 环境本身(交代……时间,交代……背景,营造……氛围,
渲染……气氛)―→情节(推动,暗示,铺垫)―→人物(烘托,映 衬)―→主题(表达,寄托,暗示,揭示)。
根据要求还可以这样来组织语言表达:……具体描写了…… 风景,营造(创设)了一种……气氛;渲染(定下)了……的抒情基 调;烘托了人物……的思想感情;为下文……情节展开作了铺垫, 推动……的情节发展。
答题模式:环境+人物+情节+主题(四级循环答题法)
概括景物特点常用词:
(外形、颜色、神态、氛围)素雅、灿烂、柔弱、清丽、俊美、柔婉美丽、美 好可爱、乖巧可爱、惹人爱怜、优美、美好、多彩、清新脱俗、生动活泼、妖 娆、葱茏、郁郁葱葱、鲜妍明媚、袅娜多姿、生机勃勃、生命力旺盛、富有活 力、光辉、雄浑、壮美、旷远、恢弘博大、气势特殊、气势磅礴、宏伟壮丽、 圣洁、广阔、雄浑、豪迈、强劲、刚性、巍峨、神秘秀丽、古朴、不张扬、生 长环境恶劣、坚韧顽强、坚定执着、不屈不挠、质朴、宽容、乐观、默默无闻
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小说环境描写+课件22张

社会环境描写手法
“面”指场景的整体,包括场景中的所有的人、事、物;“点”指 点面结合 场景的个别情景,一般是场景中作者描写最为突出的人或物。点面
结合,要求场景的描写既注意整体,又要突出重点。 对比映衬,就是通过场景内部的动、静,冷、热,急、缓,人与人 对比映衬 的不同特质,或者一个人前后不同的言行的比较,收到突出个性、 彰显感情的作用。 简笔勾勒 白描手法,对人物活动的背景或者人物本身,不作精细描写,而 是用简明的笔墨,勾画特征性的语言、动作,突出人物的个性。 可以用精细的笔墨对环境进行描写,以烘托人物的精神气质,或 精笔细描 是对人物作精雕细刻,以鲜明地展示其形象,使整个场景为之生 辉。
感觉:视、听、嗅、触、味等 观察:定点观察、移步换景、 ① 写景角度 空间:远近、高低、内外、俯瞰与仰视 色彩——色彩鲜明、色彩斑斓、色彩暗淡;
正侧结合、动静结合、虚实结合、声色结合、
表现手法 点面结合、白描工笔、细节描写、
②描写手法
衬托(正衬和反衬)、烘托、(色彩)渲染。
修辞手法 比喻、拟人、夸张、列锦(意象叠加)等
宋运辉见雷东宝一点也不客气,倒也喜欢他的爽直:“大包干,
说白了就是把分组联产计酬的包产到组分得更细,变为包产到户。 眼下很多人认为大包干是土地私有化的前兆,是一种倒退,是要走 资本主义道路,但是我们讨论后认为,土地只是被承包使用,而土 地的所有权还是大队公有,其公私性质并没有变,不存在走资本主 义道路的问题。”
②理论界为农村改革造势。关于联产承包责任制,报纸在宣 传,一些大学也在讨论,这为雷东宝实行改革提供了理论支 撑。
③改革已有实践案例。红星大队的改革已见成效,红卫大队 也已开始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虽然实践中问题很多,阻力 很大,但也为雷东宝进行改革提供了借鉴。
专题05 现代文阅读II(三)小说环境类试题(课件版)-【主观题答题模板】2023年高考语文阅读题

4、命题内容:主要针对人物形象、故事情节、环境氛围命题。 另外,还有揭示标题意义、探究主题多重性等命题形式。 考查内容主要有: 分析人物形象的性格特点、塑造方式,人物形象【人物】; 故事情节概括,情节作用的分析【情节】; 环境作用【环境】; 探究作品的丰富意蕴,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主题】 物象在小说中的作用【物象】;标题的含义及作用【标题】等。
● 二、掌握读文技法,准确理解文意 ● 考场小说快速阅读“四步法”
● 这里要讲的“四步法”只是初识文本的阅读,大体对文本情节、人物、环境、主题这几个要素 有初步了解。真正的精读须结合考题,有针对性地阅读文本。 ● 第一步:划分层次,初识情节
● 小说本质上也是一种记叙文,可以按照记叙文的阅读方法先明确记叙的对象、事件及其前因 后果,把握事件“发生——经过——结果”的完整过程;也可以按照小说情节的基本结构——开端、 发展、高潮、结局来把握。无论选择哪种方式,都必须划分层次,概括层意。
● 第二步:依托情节,初识人物
● 通过情节的发展以及情节发展过程中对人物的描写(肖像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心理 描写、细节描写等正面描写,侧面描写),初步判断人物的身份、地位、职业,生活的具体环境, 有哪些言行和想法,与其他人有着怎样的关系,在此基础上初步把握人物的性格特点。在这一步 中不要忽视次要人物对主要人物的直接评价语。
①点明故事发生的时间、节令和地点、人物活动 成长背景社环境,点明题目; ②渲染气氛,奠定情感基调; (小说开头)
小说阅读主观题答题模版03:分析小说的环境描写-2024年高考语文主观题答题模版(全国通用)

小 结
环境描写的作用 在情节上的作用 设置悬念
推动情节发展
暗示故事情节
作为线索勾连故事
为后文做铺垫/埋伏笔
前后呼应、点题
环境描写的作用 与主题的关系
我给那些因为在近旁而极响的爆竹声惊醒, 看见豆一般大的黄色的灯火光,接着又听得毕 毕剥剥的鞭炮,是四叔家正在“祝福”了;我 在朦胧中,又隐约听到远处的爆竹声联绵不断, 似乎合成一天音响的浓云,夹着团团飞舞的雪 花,拥抱了全市镇。
命题角度② 环境描写的作用
• 小说中的环境描写,有时是为了用看似无心之笔推动故事情节发展;有时是为 了烘云托月,塑造人物形象;有时是影射或暗示主旨;等等。而且自然环境描 写的作用和社会环境描写的作用也有一定区别。
• (一)自然环境描写作用:
• 自然环境是指人物活动的地点、季节气候、山川河流、花草树木、鸟兽虫鱼等 自然景观。自然环境描写的作用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答题思 概括社会环境特点 路
1.找寻人物活动的所有场所,看看它们呈现出怎样的特点。 2.透过人物活动的场所,弄清小说中人物的人际关系。3.结 合描写的地域风情、风俗习惯理解人物生活的背景。4.概括 社会环境最好用形容词或形容词性短语,有时可以从文中直 接提取,有时需要用自己的语言概括
答题模板
分析社会环境作用 1.找出具体体现社会环境的语句,分析环境的特点。2.明确 分析社会环境作用的思维角度:①交代人物活动及其成长的 时代背景,揭示各种复杂的社会关系;②交代人物身份,表 现人物性格,或影响(决定)人物性格;③揭示社会本质特征 、揭示主题等
答 概括自然环境 ①要看描写的是哪些景物。要学会从景的“形、声、色”等角度分析概括
题 特点
专题02赏析小说环境之环境描写手法(精讲课件)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之小说阅读考点

第一步:审题干,明考点 抓住题干关键词“如何描绘”“雪景”,明确考点为环境描写手法。
第二步:定角度,找对应 从修辞、动静等描写技巧角度和写景的感觉角度分析这段文字
思考角度 描写技巧
角度
写景角度
文中对应的答案要点
(1)从修辞角度看,“对面的山已经成了刚出笼 的白面馒头”是 比喻 ; (2)从描写技巧角度看,作者用枝桠“咔嚓”一 声带着雪沫扑簌簌地落下来衬托出“无边无际的 静寂”,这是运用了 以动衬静 的描写手法。
高考一轮复习考点
小说环境 2 ——环境描写手法
学习目标
1 · 熟记小说环境的三大知识点 2 · 掌握环境描写手法解题技巧
一、小说环境
考查环境描写的命题角度有三种: 概括环境特点、 环境描写手法、 环境描写作用。
第二章
环境描写手法
一、小说环境描写手法
环境描写的手法是指作者在交代环境时运用的 各种技巧,包括 ➢ 描写技巧(修辞手法、表达方式等)、 ➢ 描写的角度(写作顺序、观察角度、感觉角度等)。
典题精讲2
一、阅读文本,完成题目。
动荤
尹守国 1、小说结尾运用了怎样的手法描写环境?(6分)
不一会儿,爷爷在西屋里喊:“吉东,你下地,把锅台上 的那个油坛子给我抱起来。”
吉东听爷爷在喊他,知道爷爷不生他的气了,紧溜地下地穿 鞋,才穿上一只鞋,刚好吉宝放完爆竹进屋。他听到爷爷的喊 声,看到那个油坛子就放在锅台上,就顺手抱起来,冲着东屋 喊:“哥,不用你了,我给爷爷送去得了。”
我战战兢兢跨上角框,领队吼一声:“往下看不得,命在 天上!”猛一送,只觉耳边生风,僵着脖颈盯住天,倒像俯身 看海。自觉慢了一下,急忙伸手在索上向身后拔去。这索由十 几股竹皮扭绞而成,磨得赛刀。手划出血来,黏黏的反倒抓得 紧。手一松开,撕得钻心一疼,不及多想,赶紧倒上去抓住。 猛然耳边有人笑:“莫抓住不撒手,看脚底板!”方才觉出已 到索头。慎慎地下来,腿子抖得站不住,脚倒像生下来第一遭 知道世界上还有土地,亲亲热热跺几下。
小说专题四小说环境类题

小说专题四小说环境类题(教课设计+ 课件)下载点数: 10 上传人 / 作者:杨朋潮加群立刻下载教课目的:1、熟习环境类 3 大题型。
2、学习环境类题型的剖析方法。
3、实战应用,规范答题。
教课重点:认识题型教课难点:学会剖析教课方法:讲练联合学法指导:解说—应用体验—应用媒体设计: ppt教课过程:第一课时一、小说环境分类环境作为小说三因素之一,是小说阅读的重要考点之一。
小说中的环境描绘包含社会环境描绘和自然环境描绘。
(1)社会环境描绘,是指对人物活动、事件发生、情节睁开的社会背景、历史条件、地方的风土人情、时代风采、社会关系、政治、经济等的描绘,主假如交代人物的生计环境、社会关系等。
它包含范围很广,小至房间住处、一街一巷,大至城区地区。
它波及内容好多,能够是室内的布局、摆设,住所内外装修部署,以及当地风土人情等。
(2)自然环境描绘,是指对日月星斗、山川河流、花草树木、鸟兽鱼虫、时序节令、风雨雪霜等自然光景的描绘,包含人物活动的时间、地址、季节、天气、光景等。
命题的重心有三:一是环境特点,二是环境描绘的手法,三是环境描绘的作用。
这三个命题重心常常以两种形式表现:一是环境描绘的手法和作用相联合,二是环境描绘的特点和作用相联合。
二、环境特点题归纳环境特点是高考考察小说光景描绘的最常有题型,主要考察赏析小说景物描绘的能力。
人物在必定的环境中生计活动,事件也在必定的环境里发展。
弄清小说中环境描绘的特点瞄正确理解作品思想内容,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有很大的作用,同时要注意划分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
三、归纳环境特点的 5 个角度1.从“时”的角度思虑“时”泛指时间,详细指时代背景、写作时间,比方“抗战期间”,也指自然环境中的季节节气。
2.从“地”的角度思虑“地”泛指地址,详细指“场所”“场合”“地区”等,看看它们表现出如何的特点。
3.从“人”的角度思虑“人”指人物,主要指从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团结友好 )等角度剖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答题·点拨方法 赏析环境描写手法“3 步骤”
练典题·内化方法 [例一]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问题。 除夕夜,雪还在下着,对面的山已经成了刚出笼的白面馒 头,被霭霭的暮色笼罩着。“咔嚓”一声,一根枝桠在雪的重 压之下,带着雪沫扑簌簌地落了下来。然后就是静寂,无边无 际的静寂。(节选自小说《除夕雪》) 这段文字是如何描绘除夕夜雪景的?请简要分析。(6 分) [自主尝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大家正睁眼望,对岸一个黑点早停在壁上。不一刻,一个 长音飘过来,绳子抖了几抖。三条汉子站起来,拍拍屁股,一 个一个小过去。领队哑声问道:“可还歇?”余下的汉子漫声 应道:“不消。”纷纷走到牛队里卸驮子。
牛早卧在地上,两眼哀哀地慢慢眨。两个汉子拽起一条牛, 骂着赶到索头。那牛软下去,淌出两滴泪,大眼失了神,皮肉 开始抖。汉子们缚了它的四蹄,挂在角框上,又将绳扣住框, 发一声喊,猛力一推。牛嘴咧开,叫不出声,皮肉抖得模糊一 层,屎尿尽数撒泄。过了索子一多半,那边的汉子用力飞快地 收绳,牛倒垂着,升到对岸。这边的牛哀哀地叫着,汉子们并 不理会,仍一头一头推过去。之后是运驮子,就玩一般了。这 边的汉子也一个接一个飞身小过去。
“那野猫好像有了身子,不要太打狠了,吓吓它就算了。” 妈低声吩咐厨子。
猛听得空中一声唿哨,尖得直入脑髓。回身却见领队早已 飞到索头,抽身跃下,走到汉子们跟前。
牛终于又上了驮,铃铛朗朗响着,似是急急地要离开这里。 上得马上,才觉出一身黏汗,风吹得身子抖起来。顺风出一口 长气,又觉出闷雷原来一直响着。
(选自《阿城精选集》,有删改)
文中画线部分描写了峡谷险峻气势,请分析其表现特色。(5 分) [自主尝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万丈绝壁垂直而下,驮队原来就在这壁顶上。怒江自西北 天际亮亮而来,深远似涓涓细流,隐隐喧声腾上来,一派森气。 俯望那江,蓦地心中一颤,再不敢向下看。
领队稳稳坐在马上,笑一笑。那马平时并不觉得雄壮,此 时却静立如伟人,晃一晃头,鬃飘起来。牛铃如击在心上,一 步一响,驮队向横在峡上的一根索子颤颤移去。那索似有千钧 之力,扯住两岸石壁,谁也动弹不得。
大乖哭出声来,二乖跟着哭得很伤心。他们也不听妈的话, 也不听七叔叔的劝慰,爸爸早躲进书房去了。忽然大乖收了声, 跳起来四面找棍子,口里嚷道:“打死那野猫,我要打死那野 猫!”二乖爬在妈的膝头上,呜呜地抽咽。大乖忽然找到一根 拦门的长棍子,提在手里,拉起二乖就跑。妈叫住他,他嚷道: “报仇去,不报仇不算好汉!”二乖也学着哥哥喊道:“不报 仇不算好看!”妈听了二乖的话倒有些好笑了。王厨子此时正 走过,他说:“少爷们,那野猫黑夜不出来的,明儿早上它来 了,我替你们狠狠地打它一顿吧。”
对人物活动、事件发生、情节展开的社会背景、历
史条件、地方的风土人情、时代风貌、社会关系、
社会环 境
描写
政治、经济等的描写,主要是交代人物的生存环境、 社会关系等。它包括范围很广,小至房间住所、一 街一巷,大至城区地区。它涉及内容很多,可以是 室内的布局、陈设,住宅内外装饰布置,以及当地
风土人情等。(特别提示:小说中的次要人物,特别
快天黑的时候散了戏,随着爸爸叔叔回到家里,大乖二乖 正是很高兴地跳着跑,忽然想到心爱的八哥,赶紧跑到廊下挂 鸟笼的地方,一望,只有个空笼子掷在地上,八哥不见了。
“妈——八哥呢?”两个孩子一同高声急叫起来。 “给野猫吃了!”妈的声非常沉重迟缓。
“给什么野猫吃的呀?”大乖圆睁了眼,气呼呼的却有些 不相信。二乖愣眼望着哥哥。
第 4 课时 小说主观题命题视角(二)——环境题
环境是人物活动的舞台,恰当的环境描写有助于人物的刻 画和主题的表达。考查环境描写的命题角度有三种:环境描写 的手法、环境特点的概括、环境描写的作用。这三种命题角度 往往以两种形式呈现:一是环境描写的特点和作用相结合,二 是环境描写的手法和作用相结合。
题型一 环境描写的手法 环境描写的手法是指作者在交代环境时运用的各种技巧, 包括描写的具体方法(修辞手法、表达方式等)、描写的角度(写 作顺序、观察角度、感觉角度等)。考题有的侧重于考查具体方 法,有的侧重于考查描写角度,更多的则是综合性考查。
[解题演示] 第一步:审题干,定考向 本题题干比较隐晦,但“峡谷险峻气势”已经把环境的特 点表述出来,前面有“描写”,后面还有“表现特色”,可见 是关于“描写特色”方面的题型,可以把题干变换一下问法: 文中画线部分用了什么描写手法表现峡谷的险峻气势?这样就 更能明确是“考查描写手法”的,然后调动知识储备,从不同 方面考虑。
是群像人物,也是构成社会环境的重要因素。)
学答题·点拨方法 解答环 (1)做这类题目时,要注意“景物特点”和“景 物描写的特点”的区别,后者考查的是“景物描写的技巧(手 法)”。
(2)家庭环境作为人物生活的小环境,分析概括其特点时要 注意:①家庭的政治地位、经济地位、教育水平;②家庭院落 布设、装饰装潢;③家庭的人际关系;④家风家训;等等。
备知识·助解方法
环境描写常用手法
①场面描写、白描(粗笔勾勒、突出特征)与 描 细描(精雕细刻、浓墨重彩,也称工笔); 写 ②动静结合、虚实结合、正侧结合、点面结 技 合; 巧 ③烘托、映衬、象征等。
④比喻、拟人、排比、夸张、对比等。
①感觉角度——视觉、听觉、味觉、嗅觉等; 描 (绘形绘声绘色) 写 ②观察角度——定点观察、移步换景、俯视仰 角 视等; 度 ③写景顺序——远近结合、高低结合、内外结
我战战兢兢跨上角框,领队吼一声:“往下看不得,命在 天上!”猛一送,只觉耳边生风,僵着脖颈盯住天,倒像俯身 看海。自觉慢了一下,急忙伸手在索上向身后拔去。这索由十 几股竹皮扭绞而成,磨得赛刀。手划出血来,黏黏的反倒抓得 紧。手一松开,撕得钻心一疼,不及多想,赶紧倒上去抓住。 猛然耳边有人笑:“莫抓住不撒手,看脚底板!”方才觉出已 到索头。慎慎地下来,腿子抖得站不住,脚倒像生下来第一遭 知道世界上还有土地,亲亲热热跺几下。
内心感受。 (3)写景顺序:“万丈绝壁垂直而下”是_仰__视,“俯
望那江……不敢向下看”是_俯__视,可见,写景顺序是
由_高__到_低___;从“怒江自西北天际……一派森气”可
以看出写景顺序是由_远__及_近__。
第三步:依模板,规范答 [参考答案] 以壁顶为观察点,运用白描和细节描写相结 合的手法,变换视角,从视觉、听觉、内心感受等多方面描写, 使人如临其境。
吃饭的时候,大乖的眼总是望着窗外,他最爱吃的春卷也 忘了怎样放馅,怎样卷起来吃。二乖因为还小,都是妈妈替他 卷好的,不过他到底不耐烦坐在背着鸟笼子的地方,一吃了两 包,他就跑开不吃了。
饭后爸爸同叔叔要去听戏,因为昨天已经答应带孩子们一 块去的,于是就雇了三辆人力车上戏园去了。两个孩子坐在车 上还不断地谈起八哥。到了戏园,他们虽然零零碎碎地想起八 哥的事来,但台上的锣鼓同花花袍子的戏子把他们的精神占住 了。
的静寂”,这是运用了_以__动__衬__静__的描写手法。
描写
(写 从写景角度看,“白面馒头”“雪沫扑簌簌地 景) 落了下来”从__形__、__声__、__色___多角度入手描写。 角度
第三步:依模板,规范答 [参考答案] ①比喻:“对面的山已经成了刚出笼的白面 馒头”,把白雪覆盖的山比喻成白面馒头;②以动衬静:用枝 桠“咔嚓”的断裂声和雪沫扑簌簌地落下来的声音衬托出除夕 夜的静寂;③绘形绘声绘色:“白面馒头”写了雪的颜色,“雪 沫扑簌簌地落了下来”写出了雪的形状和下雪的声音,渲染气 氛。
练典题·内化方法 [例三] (2018·江苏高考)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后面的题 目。
小哥儿俩 凌叔华
清明那天,不但大乖二乖上的小学校放一天假,连城外七 叔叔教的大学堂也不用上课了。这一天早上的太阳也像特别同 小孩子们表同情,不等闹钟催过,它就跳进房里来,暖和和地 爬在靠窗挂的小棉袍上。
前院子一片小孩子的尖脆的嚷声笑声,七叔叔带来了一只 能说话的八哥。笼子放在一张八仙方桌子上,两个孩子跪在椅 上张大着嘴望着那里头的鸟,欢喜得爬在桌上乱摇身子笑,他 们的眼,一息间都不曾离开鸟笼子。二乖的嘴总没有闭上,他 的小腮显得更加饱满,不用圆规,描不出那圆度了。
合的手法。
思考 角度
文中对应的答案要点
(1)观察角度:“万丈绝壁垂直而下,驮队原来就在这
壁顶上”可见是以_壁__顶__为观察点的定点观察。
(2)感觉角度:“怒江自西北天际亮亮而来”是视__觉;
描写
(写景) 角度
“深远似涓涓细流,隐隐喧声腾上来”是_听__觉;“俯 望那江,蓦地心中一颤,再不敢向下看”是_感__觉,为
[解题演示] 第一步:审题干,定考向 题干比较明显,“如何描绘”较清楚地表达出是考查“描 写手法”的,然后调动知识储备,从“描写技巧”和“描写角 度”方面考虑。 第二步:定角度,找对应 从修辞、动静等描写技巧角度和写景的感觉角度分析这段 文字。
思考 角度
文中对应的答案要点
(1)从修辞角度看,“对面的山已经成了刚出笼 描写 的白面馒头”是_比__喻__; 技巧 (2)从描写技巧角度看,作者用枝桠“咔嚓”一 角度 声带着雪沫扑簌簌地落下来衬托出“无边无际
领队下马,走到索前,举手敲一敲那索,索一动不动。领 队瞟一眼汉子们,一个精瘦短小的汉子站起来,走到索前,从 索头扯出一个竹子折的角框,只一跃,腿已入套。脚一用力, 飞身离岸,嗖地一下小过去,却发现他腰上还牵一根绳,一端 在索头,另一端如带一缕黑烟,弯弯划过峡谷。一只大鹰在瘦 小汉子身下十余丈处移来移去,翅膀尖上几根羽毛在风中抖。 再看时,瘦小汉子已到索子向上弯的地方,悄没声地反着倒手 拔索,横在索下的绳也一抖一抖地长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