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抽样3个案例

合集下载

内部审计问题事例

内部审计问题事例

内部审计问题事例
以下是一些关于内部审计问题的典型事例:
1.安然事件:2001年,美国安然公司由于内部审计失职,导致公司财务造假,最终宣告破产。

该事件揭示了内部审计机构的独立性和权威性对于公司财务信息真实性的重要性。

2.四川某上市公司保理业务内部控制缺陷:2017年,四川证监局在对某上市公司进行现场检查时发现,该公司的部分保理业务客户对应的基础业务和购销合同高度相似,不同保理客户的交易对手方高度相似,有关交易对手方资质与所开展的采购业务规模不匹配。

这些问题在上市公司对保理业务的合同评审、尽职调查及资金投放过程中未进行必要的查验和说明,在保理业务管理、保理资金投放等方面存在明显的内部控制缺陷。

3.内部控制审计报告质量存疑:一些主板上市公司在披露年度财务报表审计报告的同时,未按照“指引”要求披露内部控制审计报告。

这种情况可能导致投资者和监管机构无法全面了解公司的财务状况和风险控制情况。

这些事例表明,内部审计机构的独立性和权威性是确保企业财务信息真实、准确的重要保障。

同时,内部控制的有效性也是企业稳健经营的基础。

因此,企业应该重视内部审计工作,加强内部控制管理,确保财务信息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第十章审计抽样ppt课件

第十章审计抽样ppt课件
整个总体的推断误差率,注册会计师无需 推断总体误差率。
实施实质测试时,应当根据样本中发现的
误论
控制测试中样本结果评价 推断总体误差率<=可容忍偏差率,总体可以 接受;反之,不接受。
细节测试中样本结果评价 推断总体误差金额<=可容忍错报,总体可以
接受;反之,不接受。
1确定样本规模
控制测试中,在不改变其对被审计单位内部控
制制度可信赖程度的前提下,愿意接受的最大误 差。
细节测试中,对某一账户余额或某类经济业务总体
特征作出合理评价前提下,愿意接受的最大金额误差 ,即可容忍错报。
1确定样本规模
(3)预计总体误差
根据前期审计所发现的误差、被审计单位经营业 务和经营环境的变化、内部控制的评价即分析性
控制测试是为了获取关于某项控制的设计或运行
是否有效的证据;可采用属性抽样。
细节测试的目的是确定某类交易或帐户余额的金
额是否正确,以提供与存在的错报有关的证据。 可采用变量抽样。
2定义总体、抽样单元及分层
总体——实施抽样的范围
可以包括构成某类交易或账户余额的所有项目, 也可以只包括某类交易或账户余额中的部分项目
1非统计抽样
审计人员仅凭其专业经验,判断并选取样 本的一种抽样方法。
注册会计师应当根据具体情况并运用职业判断, 确定使用统计抽样或非统计抽样方法,以最有效
率地获取审计证据。
2统计抽样
按照随机原则从被查总体中抽取样本单位, 依据样本的审查结果来推断被查总体特征。
统计抽样必须同时具备下列特征: (1)随机选取样本; (2)运用概率论评价样本结果。
非抽样风险
1信赖过度风险和信赖不足风险(控制测试)
• 控制测试:测试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运行的有 效性。

10审计抽样

10审计抽样

审计抽样
在选取了特定项目之后,注册会计师 应当根据总体剩余部分的重大性,考 虑是否需要针对剩余项目实施审计抽 样。 对被选取的项目,注册会计师对其进 行百分之百测试。 对于剩余的项目,注册会计师则考虑 是否需要针对其获取充分、适当的审 计证据。
审计抽样
如果认为剩余项目总体不重要,注册 会计师可能认为没有必要进行测试, 因而不对其实施任何审计程序 否则注册会计师通常对剩余项目实施 审计程序,包括实施分析程序和细节 测试。
1.影响审计效果的抽样风险
注册会计师主要关注这类错误结论, 原因是其影响审计效果,非常有可能 导致发表不恰当的审计意见。
2.影响审计效率的抽样风险
在实施控制测试时,注册会计师推断 的控制有效性低于其实际有效性,即 信赖不足风险; 在实施细节测试时,注册会计师推断 某一重大错报存在而实际上不存在, 即误拒风险。这类错误影响审计效率, 原因是其通常导致注册会计师实施额 外的工作,以证实初始结论是错误的。
在现代审计的早期阶段,审计人员本着 查错防弊目标,对被审计单位的会计资料 采取逐笔核查的详细审计方法,着重检查 被审计单位会计记录的真实性与可靠性。 但是由于这种审计方法会耗费过多审计成 本,因此在20世纪初,审计人员开始根据 以往审计经验,尝试有选择性地抽取部分 经济业务与会计记录进行审查,并依据抽 查结果合理推断被审单位全部经济业务与 会计记录的公允合理性,这就是审计抽样 的萌芽。
三、统计抽样和非统计抽样
2、非统计抽样 非统计抽样,或称判断抽样,指注 册会计师依据专业判断和审计经验有 目的地从总体中抽取样本进行审查, 并以样本的审查结果来推断总体特征 的方法。采取非统计抽样方法能否取 得成效,取决于审计人员专业能力与 经验。
注意:

审计案例分析-完整版

审计案例分析-完整版

二、审计目标与管理当局认定1.报表审计目标:对财务报表整体就是否不存在由于舞弊或错误导致得重大错报获取合理保证,使得注册会计师能够对财务报表就是否在所有重大方面按照适用得财务报告编制发表审计意见,出具审计报告,并与管理层与治理层沟通2、认定与目标联系管理当局认定就是指管理当局在财务报表中做出得明确或隐含得表达,注册会计师将其用于考虑可能发生得不同类型得潜在错报联系,由于注册会计师得主要责任就是确定管理当局得认定就是否恰当,因此审计具体目标沿袭了管理当局认定得主要内容并与管理当局认定得紧密相连3、具体审计目标对应得当局认定“存在果发生”认定–报表金额确实存在或已记录得业务就是真实得“完整性"认定–已经存在得金额或者已经发生!交易已经被记录“计价或分摊”认定–会计要素已恰当得金额记录于报表忠,与之相关得计价或分摊已经恰当记录,已经记录得交易金额正确“权利与义务认定–资产归属于被审计单位“列报"认定–被审计单位资产或负债已按照企业会计准则得规定在财务报表中作出恰当列报三、审计抽样方法得应用1、以每个随机数得前四位为标准,并以第1行第一列数字为起点,为3290 3687 7041;使用后四位则就是?2、数字:632652672系统选样法对总体要求要求总体得特性随意分布在总体内,否则样本可能不具有代表性四:审阅法审阅明细账1、含义:审阅法就是指通过对会凭,会计账簿与会计报表书面资料仔细观察与阅读来查账证据得查账技术方法2、要点:异常金额判断,反映经济活动真实程度,会计账户核算内容与对应关系正确性,时间上判断,要素就是否齐全3、对账簿得审阅:就是否合规;总账,明细账,账簿凭证就是否相符;期初余额,借贷方向,合计数就是否准确;摘要对照金额栏数额审阅五:销售与收款循环关键控制及控制测试1、目标:销货有关权利以记录至应收账款;销货交易均记录于适用当期;退回折让折扣真实发生,均记录;计提坏账准备与核销坏账;收款真实发生;准确记录收款;记录于当期;监督账款及时收回;顾客档案变更真实2、关键控制:以经审核得发运凭证,订单为依据记账;赊购经过批准;销售发票事先编好并记账;每月向顾客对账;销售价格付款条件经授权批准;采用适当科目表3、内控与控制测试:内控就是被审计单位保证业务活动有效进行,保护资产完整,防止错误舞弊,保证会计资料真实合法完整而制定实施得政策与程序注会对单位内控了解,确定执行就是否有效,即控制测试,再评价,确定控制风险水平4、实质性测试:为会计报表每项认定公允性提供证据,披露交易过程中得错报漏报5、销售折让折扣审计程序:获取折扣折让明细表,复核,并与明细账合计数核对;取得相关资料,抽查折扣折让授权批准情况与执行情况核对,检查授权就是否真实合法;折扣折让金额就是否提交对方,有无转移收入,小金库情况;会计处理就是否正确六:应收账款坏账准备审计案例1、函证对象得确定:注册会计师可以运用抽样方式确定函证样本,样本应当足以代表总体,并包括:余额较大项目;坏账账龄较长项目;交易频繁期末余额小得;重大关联方;重大异常交易;存在争议或舞弊函证方式确定:积极;必须回函;消极:不同意才回函2、对于这种情况,注册会计师应结合具体情况考虑其要求就是否合理,注册会计师应评价管理层不允许寄发询证函对评估得相关重大错报风险,以及其她审计程序得性质、时间安排与范围得影响,并且实施替代审计程序,以获取与这些账户余额或其她信息相关得充分适当得审计证据。

审计师的税务审计案例分享

审计师的税务审计案例分享

审计师的税务审计案例分享税务审计是指审计机构或者审计师对纳税人报送的税务申报表、会计报表、凭证和其他与税收有关的信息进行核查、验证和评价的一种审计服务。

税务审计在维护税收法律法规的执行、保障国家财政收入、防范税收风险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本文将通过分享几个真实的税务审计案例,来分析审计师在税务审计工作中的角色和责任。

案例一:企业所得税申报审计某公司在申报企业所得税时,存在一定的问题和风险。

审计师在开展税务审计工作时,首先对企业的会计凭证、会计报表、税务申报表等资料进行全面梳理和核查,以便准确掌握企业的经营情况和纳税情况。

然后,审计师基于税法法规和审计准则,对企业的资产负债表、损益表等项目进行逐一检查,核实是否存在虚假申报、漏报、遗漏等行为。

最后,审计师将所发现的问题及风险向企业提出建议和警示,并协助企业整改,确保企业所得税申报的合规性和准确性。

案例二:增值税发票使用审计某公司在一段时间内存在大量错误的增值税发票使用情况,导致税收风险增加。

审计师在进行税务审计时,需要对该公司的增值税发票使用情况进行全面的抽样检查和复核。

首先,审计师要对公司的增值税发票使用记录逐一核对,确认是否存在重复开票、伪造发票等问题。

其次,审计师还需要调查公司的进销存情况,核实是否存在虚假交易、违规开票等行为。

最后,审计师应根据审计结果,向公司提出相应的风险提示和整改建议,协助公司规范增值税发票使用,降低税收风险。

案例三:跨国企业税务筹划审计某跨国企业在进行跨境投资和营销活动时,存在一些涉税筹划的行为。

审计师在进行税务审计时,需要对企业的涉税筹划活动进行全面的审查和监督。

首先,审计师要了解企业的跨境业务模式和税务筹划方案,核实其是否与税收法规相符合。

其次,审计师还需对企业的跨国资金流动、跨国合同等涉及税务风险的关键环节进行深入调查和审计。

最后,审计师应向企业提供符合税收法规的筹划建议,帮助企业降低税务风险,并确保企业的跨国业务合规运营。

内部审计案例分析

内部审计案例分析

内部审计案例分析在企业管理中,内部审计是非常重要的一环,其作用是对企业内部的各项经营活动进行全面的审查和评估,以发现问题、改进管理,保障企业的正常运转和发展。

下面我们就来分析一个内部审计的案例,看看内部审计在实际操作中是如何发挥作用的。

案例背景:某公司是一家制造业企业,主要生产家具产品。

在市场竞争激烈的情况下,公司面临着诸多挑战,例如成本控制、产品质量、供应链管理等方面存在一些问题。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公司决定进行内部审计,找出问题所在并提出改进建议。

审计内容:1. 成本控制,审计团队对公司的各项成本进行了全面的分析,发现在原材料采购、生产过程中存在大量的浪费现象,导致成本居高不下。

审计团队提出了优化供应链、精简生产流程等改进建议,以降低成本提高利润。

2. 产品质量,通过对产品质量进行抽样检查和生产流程的追溯,审计团队发现在某些环节存在质量控制不严的情况,导致产品质量不稳定。

审计团队建议加强对生产过程的监控,提高产品质量稳定性。

3. 供应链管理,审计团队对公司的供应链进行了全面的分析,发现在供应商选择和管理方面存在一定的问题,导致供应链不稳定。

审计团队建议加强对供应商的评估和管理,确保供应链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审计结果:通过内部审计,公司发现了许多存在的问题,并及时提出了改进建议。

在公司的领导班子的重视下,这些改进建议得到了有效的落实,公司的经营状况得到了明显的改善。

成本得到了控制,产品质量稳定,供应链管理得到了优化,公司的竞争力得到了提升。

结论:通过这个案例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内部审计在企业管理中的重要作用。

通过对企业内部各项经营活动的全面审查和评估,可以及时发现问题并提出改进建议,为企业的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持。

因此,企业应该高度重视内部审计工作,不断完善内部审计机制,提高审计水平,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课程资料:审计抽样案例

课程资料:审计抽样案例

【案例1】使用货币单元抽样法时,注册会计师确定的选样间隔是3000元,在样本中发现了3个注册会计师推断的错报=3000+750+1000=4750元【案例2】注册会计师准备使用货币单元抽样法,通过函证测试XYZ公司20x5年12月31日应收账款余额的存在认定。

20x5年12月31日,XYZ公司应收账款账户共有602个,其中:借方账户有600个,账面金额为2300000元;贷方账户有2个,账面金额为3000元。

【案例解析】选取样本并实施审计程序假设注册会计师准备使用非统计抽样方法,通过函证测试ABC公司20x6年12月31日应收账款余额的存在认定。

20x6年12月31日,ABC公司应收账款账户共有935个,其中:借方账户有905个,账面金额为4250000元;贷方账户有30个,账面金额为5000元。

4 确定样本规模和确定样本量(1)考虑总体的变异性:将总体分成两层,第一层包含250个账户(单个账户的账面金额大于或等于5000元),账面金额共计2500000元;第二层包含650个账户(单个账户的账面金额小于5000元),账面金额共计1250000元;(2)可接受的误受风险为10%;(3)可容忍的错报为150000元;(4)预计的总体错报为30000元;(5)查表得到样本量为86;(6)注册会计师运用职业判断和经验,认为这个样本规模是适当的,不需要调整。

5选取样本并实施审计程序(1)注册会计师根据各层账面金额在总体账面金额中的占比大致分配样本,从第一层选取58个项目,从第二层选取28个项目;(2)注册会计师对91个账户(86个样本加上5个单个重大项目)逐一实施函证程序,收到了80个询证函回函;(3)注册会计师对没有收到回函的11个账户实施了替代程序,认为能够合理保证这些账户不存在错报。

序号步骤分析6 推断总体的错报及考虑抽样风险(1)在收到回函的80个账户中,有4个存在高估,列表如下:(单位:元)账户总体账面金额样本账面金额样本审定金额样本错报金额单个重大账户500 000 500 000 499 000 1000 第一层2500 000 739 000 738 700 300第二层1250 000 62 500 62 350 150合计4250 000 1301 500 1300 0501450【事实错报】序号步骤分析6 推断总体的错报【非统计抽样需要分层】(2)注册会计师运用职业判断和经验认为,错报金额与项目的金额而非数量紧密相关,因此选择比率法评价样本结果:推断错报金额第一层1015=300÷739000×2500000第二层3000=150÷62500×1250000本节内容不再单独进行脉络梳理,将在《阶段性专题一:审计抽样》中进行总结和演练。

近年来精选典型审计案例

近年来精选典型审计案例

近年来精选典型审计案例那我给您说几个近年来比较典型的审计案例哈。

一、獐子岛的“扇贝去哪儿”审计案例。

1. 事件经过。

獐子岛那可是搞水产养殖的企业,主要就是养扇贝。

可是它家扇贝老是出状况。

一会儿说扇贝大量死亡,一会儿又说扇贝神秘失踪了。

就好像扇贝是一群调皮捣蛋的小家伙,时不时玩个消失不见的戏码。

这可就苦了审计人员了。

审计师们要搞清楚扇贝到底怎么回事,这可不像数钱或者盘点普通货物那么简单。

扇贝在海底呢,看不见摸不着。

企业说扇贝没了,审计师还得去核实。

2. 审计问题。

审计师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证据难以获取。

企业说扇贝没了,审计师怎么证明是真没了还是企业在搞鬼呢?他们只能通过一些间接的方法,像抽样调查啊,查看养殖数据之类的。

但是企业要是在数据上做手脚,审计师就很容易被误导。

而且在这个案例中,獐子岛的内部控制也被质疑。

正常情况下,一个好的企业对于养殖产品应该有完善的监测和管理体系,但是獐子岛老是出这种扇贝消失的怪事,这就说明它的内部控制可能是存在漏洞的。

比如说可能在养殖环境监测、扇贝数量盘点方面做得不到位,那审计师就要指出这些问题,可这难度就像在一团乱麻里找线头一样。

二、瑞幸咖啡财务造假审计案例。

1. 事件经过。

瑞幸咖啡可是曾经风光无限啊,到处开分店,号称要挑战星巴克在中国的地位。

可是后来被爆出财务造假。

它就像一个在舞台上表演得很夸张的演员,表面看起来很华丽,实际上背后全是问题。

它通过虚增收入来美化自己的财务报表。

比如说,它虚构了很多咖啡的销售订单,就好像凭空变出来很多杯咖啡被卖出去了一样。

这在审计的时候就露出了马脚,因为这种虚增的销售额和实际的运营数据是对不上的。

2. 审计问题。

对于审计师来说,瑞幸咖啡的造假手段有一定的隐蔽性。

它利用了很多复杂的关联交易和销售数据的操纵。

审计师要从海量的数据中发现这些造假的痕迹可不容易。

而且瑞幸咖啡发展速度非常快,在短时间内开了很多分店,这也给审计增加了难度。

就像你要在一个快速旋转的陀螺上找瑕疵一样,它转得太快了,你不容易看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案例(2006综合题24分)
公开发行A股的X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X公司)系ABC会计师事务所的常年审计客户。

A和B注册会计师负责对X公司2005年度会计报表进行审计,并确定会计报表层次的重要性水平为1 200 000元。

X公司2005年度财务报告于2006年2月25日获董事会批准,并于同日报送证券交易所。

X公司适用的增值税税率为17%。

其他相关资料如下:
资料二:审计X公司2005年度主营业务收入时,为了确定X公司销售业务是否真实、完整,会计处理是否正确,A和B注册会计师拟从X公司2005年开具的销售发票的存根中选取若干张,核对销售合同和发运单,并检查会计处理是否符合规定。

X公司2005年共开具连续编号的销售发票4000张,销售发票号码为第2001号至第6000号,A和B注册会计师计划从中选取10张销售发票样本。

随机数表(部分)列示如下:
要求:
(1)针对资料二,假定A和B注册会计师以随机数表所列数字的后4位数与销售发票号码一一对应,确定第(2)列第(4)行为起点,选号路线为自上而下、自左而右。

请代A 和B注册会计师确定选取的10张销售发票样本的发票号码分别为多少?
如果上述10笔销售业务的账面价值为1 000 000元,审计后认定的价值为1 000 300元,假定X公司2005年度主营业务收入账面价值为180 000 000元,并假定误差与账面价值不成比例关系,请运用差额估计抽样法推断X公司2005年度主营业务收入的总体实际价值(要求列示计算过程)。

【答案】
⏹选取的10张销售发票样本的发票号码分别为3093、2905、4342、5595、2527、
5463、3661、3342、2011、5313。

⏹样本平均错报=(1 000 300-1 000 000)/10 =30(元)
⏹估计的总体错报=30×4 000=120 000(元)
⏹估计的账面金额=180 000 000+120 000
=180 120 000(元)
【案例2】Y公司系公开发行A股的上市公司,2005年3月20日,北京ABC会计师事务所的A和B注册会计师负责完成了对Y公司2004年度会计报表的外勤审计工作。

假定Y公司2004年度财务报告于2005年3月27日经董事会批准和管理当局签署,于同日报
送证券交易所。

2005年4月30日,Y公司召开2004年度股东大会,审议通过了2004年度财务报告。

Y公司采用应付税款法核算所得税,所得税税率为33%,每年分别按净利润的10%和5%提取法定盈余公积和法定公益金。

其他相关资料如下:
……
资料二:在应付票据项目的审计中,为了确定应付票据余额所对应的业务是否真实,会计处理是否正确,A和B注册会计师拟从Y公司应付票据备查簿中抽取若干笔应付票据业务,检查相关的合同、发票、货物验收单等资料,并检查会计处理的正确性。

Y公司应付票据备查簿显示,应付票据项目2004年12月31日的余额为15000000元,由72笔应付票据业务构成。

根据具体审计计划的要求,A和B注册会计师需从中选取6笔应付票据业务进行检查。

要求:针对资料二,假定应付票据备查簿中记载的72笔应付票据业务是随机排列的,A和B注册会计师采用系统选样法选取6笔应付票据业务样本,并且确定随机起点为第7笔,请判断其余5笔应付票据业务分别是哪几笔(要求列示计算过程)?如果上述6笔应付票据业务的账面价值为1400000元,审计后认定的价值为1680000元,Y公司2004年12月31日应付票据账面总值为15000000元,并假定误差与账面价值成比例关系,请运用比率估计抽样法推断Y公司2004年12月31日应付票据的总体实际价值(要求列示计算过程)。

【答案】
(1)抽样间隔=总体容量÷样本规模=72÷6=12,选取的6笔应付票据业务分别第7、19、3l、43、55、67笔业务。

实际价值与账面价值的比率=1 680 000元÷1 400 000元=1.2,Y公司2004年12月31日应付票据的总体实际价值应推断为(15 000 000元×1.2)=18 000 000元
【案例3】ABC会计师事务所指派A注册会计师对X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X公司)2009年度财务报表进行审计,在对存货项目审计时发现其业务总体规模数量为1000个,存货项目账面金额为1 000 000元,假设A注册会计师利用审计抽样模型计算的样本规模为200个,经过对200个样本逐一实施审计程序后得到样本平均审定金额为980元,同时,A注册会计师在计划审计阶段评估的存货项目重要性水平为15 000元。

要求:
⑴请代A注册会计师采用均值估计抽样方法推断存货项目的总体金额;
⑵请根据存货项目的重要性水平对其抽样结果进行评价。

【答案】
⏹(1)
估计的存货项目审定金额=980×1 000 = 980 000(元)
推断的存货项目总体错报= 1 000 000 -980 000
= 20 000(元)
⏹(2)由于存货项目的重要性水平为15 000元,A注册会计师推断的总体错报为20
000元,大于其重要性水平,说明存货项目存在重大错报,总体不能接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