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报告

实验报告
实验报告

实验报告

啦啦啦一、实验测定方法

在水体中,有机氮和无机氮化物含量增加,消耗溶解氧,使水体质量恶化。磷类物质含量过量造成澡类过度繁殖,使水质透明度降低,水质变坏。因此,总氮、总磷是衡量水质的重要指标。总氮(TN)和总磷(TP)是《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的基本项目,是地表水体富营养化的重要指标,其标准分析方法分别为碱性过硫酸钾消解紫外分光光度法(GB11894-89)和过硫酸钾消解钼酸铵分光光度分光光度法(GB11893-89)。

水质总氮的测定——碱性过硫酸钾消解紫外分光光度法

1. 目的

总氮是地面水,地下水含亚硝酸盐氨、硝酸盐氮、无机铵盐、溶解态氨及在消解条件下碱性溶液中可水解的有机氮及含有悬浮颗粒物中的氮的总和。水体总氮含量是衡量水质的重要指标之一。本方法适用于地面水和地下水含氮总量的测定。

2. 测定原理

过硫酸钾是强氧化剂,在60℃以上水溶液中可进行如下分解产生原子态氧:

K2S2O8 + H2O→2 KHSO4 + [O]

分解出的原子态氧在120~140℃高压水蒸气条件下可将大部分有机氮化合物及氨氮、亚硝酸盐氮氧化成硝酸盐。以CO(NH2)2代表可溶有机氮合物,各形态氧化示意式如下:

CO(NH2)2 + 2NaOH + 8[O]→2NaNO3 + 3H2O + CO2

(NH4)2SO4 + 4NaOH + 8[O] →2NaNO3 + Na2SO4 + 6H2O

2NaNO2 + [O] → NaNO3

硝酸根离子在紫外线波长220nm有特征性的最大吸收,而在275nm波长则基本没有吸收值。因此,可分别于220和275nm处测出吸收光度。A220及A275按下式求出校正吸光度A:

A=A220-2A275 (1)

按A的值查校准曲线并计算总氮(以NO3-N)含量。

3. 试剂

3.1无氮化合物的纯水

3.2氢氧化钠溶液20.0g/L:称取2.0g氢氧化钠(NaOH, A.R),溶于纯水中,稀释至100mL。

3.3碱性过硫酸钾溶液:称取40g过硫酸钾(K2S2O8 A.R),另称取15g氢氧化钠(NaOH,A.R)溶于纯水中并稀释至1000mL,溶液存贮于聚乙烯瓶中最长可保存一周。

3.4 盐酸溶液(1+9)HCl (A.R) (1+9)

3.5 硝酸钾标准溶液CN=100mg/L:硝酸钾(KNO3 A.R)在105-110℃烘箱中烘干3小时,于干燥器中冷却后,称取0.7218g溶于纯水中,移至1000 mL容量瓶中,用纯水稀释至标线在0~10℃保存,可稳定六个月。

3.6 硝酸钾标准使用液CN=10mg/L 用CN=100mg/L溶液稀释10倍而得,使用时配制。

3.7 硫酸溶液(1+35):H2SO4(A.R) (1+35)

4. 仪器和设备

紫外分光光度计及10nm石英比色皿。

医用手提式蒸气灭菌器或家用压力锅(压力为1.1-1.4kg/cm2),锅内温度相当于120-124℃。

具玻璃磨口塞比色管,25mL。纱布和棉线

5 样品

5.1 采样在水样采集后立即放入冰箱中或低于4℃下保存,但不得超过24小时。水样放置时间较长时,可在1000mL水中加入约0.5 mL硫酸(ρ=1.84g/mL),酸化到pH=2,并尽快测定。

5.2 试样的制备

取样品(5.1)用氢氧化钠溶液(3.2)或硫酸溶液(3.7)调节到pH5-9。如果试验不含悬浮物按(6.1.2)步骤测定,试样含有悬浮物则按(6.1.3)步骤测定。

6 分析步骤

6.1 测定

6.1.1 用吸管取10.00ml试样(CN超过0.1mg时可减少取样量并加入纯水至10ml)于比色管中。

6.1.2 试样不含悬浮物时,按下列步骤进行。

a. 加入5ml碱性过硫酸钾溶液(3.3),上塞并用纱布和线包扎紧,以防弹出。

b. 将盛有试样的比色管置于医用高压蒸气灭菌器中,加热,使压力表指针到1.1-1.4kg/cm2,此时温度达120-140℃后开始计时,或将比色管置于家用高压锅中,热至顶压阀吹气时计时,保持半个小时。

c. 冷却至室温,取出比色管。

d. 加盐酸(3.4)1ml,用纯水稀释至标线,混匀。

e. 移取部分溶液至石英比色皿中,在紫外分光光度计上,以纯水作参比,分别在波长220和275nm处测定吸光度,并用(1)式计算出校正吸收度A。

6.1.3 试样含悬浮物时,先按上述6.1.2中a至d步骤进行。然后澄清后,移取上述清液同6.1.2 e步骤测定。

6.2 空白试验

空白试验除以10mL纯水代替样品外,采用与6.1.2完全一致的步骤进行。空白试验的A值不超过0.03。

6.3 校准

6.3.1 校准系列的配置

a. 用分度管向一组比色管分别加入硝酸盐标准溶液(3.6)0.0、0.50、1.00、2.50、

5.00、7.50、10.00mL,加纯水稀释至10.00mL。

b. 按6.1.2 a至e步骤进行测定。 6.4 标准曲线的绘制

标准溶液及空白溶液在220和275nm处测得的吸光值按下列公式计算 AS=AS220-2AS275 (2)

Ab=Ab220-2Ab275 (3)

Ar=As-Ab (4)

AS220——标准溶液在220nm波长的吸收光度。 AS275——标准溶液在275nm 波长的吸收光度。

Ab220——空白(零浓度)溶液在220nm波长的吸收光度。Ab275——空白(零浓度)溶液在275nm波长的吸收光度。

用A值与相应的NO3--N含量(ug)绘制校准曲线或用有相关统计功能的计数器进行相关回归统计。

7. 结果表

按式(1)计算得试样校正吸收光度A在校正曲线上或由计数器相关回归统计中查出相应的总氮ug数,总氮含量CN(mg/L)按下式计算。

CN=m/V (5) m——试样测出含氮量ug; V——测定用试样体积,mL。

8. 注意问题

8.1 溶解性有机物对紫外光有较强的吸收,虽使用了双波长测定扣除法以校正,但不同样品其干扰强度和特性不同,“2A275”校正值仅是经验性的,有机物中氮未能完全转化为NO3--N对测定结果有影响也使“2A275”值带有不确定性。样品消化完全者,2A275值接近于空白值。

8.2 溶液中许多阳离子和阴离子对紫外光都有一定的吸收,其中碘离子相对于总氮含量的2.2倍以上,溴离子相对于总氮含量的3.4倍以上有干扰。

8.3 评价标准,无机氮评价标准。总氮与凯氏氮不同样品中NO3--N含量差异较大时其值亦有较大差异。仅列出凯氏氮作评价标准。

总磷的测定----钼酸铵分光光度法

1 用过硫酸钾(或硝酸-高氯酸)为氧化剂,将未经过滤的水样消解,用钼酸铵分光光度测定总磷的方法。

总磷包括溶解的、颗粒的、有机的和无机磷。

本标准适用于地面水、污水和工业废水。

取25mL试料,本标准的最低检出浓度为0.01mg/L,测定上限为0.6mg/L。

在酸性条件下,砷、铬、硫干扰测定。

2 原理

在中性条件下用过硫酸钾(或硝酸-高氯酸)使试样消解,将所含磷全部氧化为正磷酸盐。在酸性介质中,正磷酸盐与钼酸铵反应,在锑盐存在下生成磷钼杂多酸后,立即被抗坏血酸还原,生成蓝色的络合物。

3 试剂

本标准所用试剂除另有说明外,均应使用符合国家标准或专业标准的分析试剂和蒸馏水或同等纯度的水。

3.1 硫酸(H2SO4),密度为1.84g/mL。

3.2 硝酸(HNO3),密度为1.4g/mL。

3.3 高氯酸(HClO4),优级纯,密度为1.68g/mL。

3.4 硫酸(H2SO4),1:1。

3.5 硫酸,约c(1/2H2SO4)=1mo1/L:将27mL硫酸(3.1)加入到973mL水中。3.6 氢氧化钠(NaOH),1mo1/L溶液:将40g氢氧化钠溶于水并稀释至1000mL。

3.7 氢氧化钠(NaOH),6mo1/L溶液;将240g氢氧化钠溶于水并稀释至1000mL。

3.8 过硫酸钾,50g/L溶液:将5g过硫酸钾(K2S2O8)溶解干水,并稀释至100mL。

3.9 抗坏血酸,100g/L溶液:溶解10g抗坏血酸(C6H8O6)于水中,并稀释至100mL。此溶液贮于棕色的试剂瓶中,在冷处可稳定几周。如不变色可长时间使用。

3.10 钼酸盐溶液:溶解13g钼酸铵[(NH4)6Mo7O24·4H2O]于100mL水中。溶解0.35g酒石酸锑钾[KSbC4H4O7· 1 H2O]于100mL水中。在不断搅拌下把钼酸铵溶液徐徐加到300mL硫酸(3.4)中,加酒石酸锑钾溶液并且混合均匀。

此溶液贮存于棕色试剂瓶中,在冷处可保存二个月。

3.11 浊度-色度补偿液:混合两个体积硫酸(3.4)和一个体积抗坏血酸溶液(3.9)。使用当天配制。

3.12 磷标准贮备溶液:称取0.2197±0.001g于110℃干燥2h在干燥器中放冷的磷酸二氢钾(KH2PO4),用水溶解后转移至1000mL容量瓶中,加入大约800mL 水、加5mL硫酸(3.4)用水稀释至标线并混匀。1.00mL此标准溶液含50.0μg磷。本溶液在玻璃瓶中可贮存至少六个月。

3.13 磷标准使用溶液:将10.0mL的磷标准溶液(3.12)转移至250mL容量瓶中,用水稀释至标线并混匀。1.00mL此标准溶液含2.0μg磷。

使用当天配制。

3.14 酚酞,10g/L溶液:0.5g酚酞溶于50mL95%乙醇中。

4 仪器

实验室常用仪器设备和下列仪器。

4.1 医用手提式蒸汽消毒器或一般压力锅(1.1~1.4kg/cm2)。

4.2 50mL具塞(磨口)刻度管。

4.3 分光光度计。

注:所有玻璃器皿均应用稀盐酸或稀硝酸浸泡。

5 采样和样品

5.1 采取500mL水样后加入1mL硫酸(3.1)调节样品的pH值,使之低于或等于1,或不加任何试剂于冷处保存。

注:含磷量较少的水样,不要用塑料瓶采样,因易磷酸盐吸附在塑料瓶壁上。5.2 试样的制备:

取25mL样品(5.1)于具塞刻度管中(4.2)。取时应仔细摇匀,以得到溶解部分和悬浮部分均具有代表性的试样。如样品中含磷浓度较高,试样体积可以减少。

6 分析步骤

6.1 空白试样

按(6.2)的规定进行空白试验,用水代替试样,并加入与测定时相同体积的试剂。

6.2 测定

6.2.1 消解

6.2.1.1 过硫酸钾消解:向(5.2)试样中加4mL过硫酸钾(3.8),将具塞刻度管的盖塞紧后,用一小块布和线将玻璃塞扎紧(或用其他方法固定),放在大烧杯中置于高压蒸汽消毒器(4.1)中加热,待压力达1.1kg/cm2,相应温度为120℃时、保持30min后停止加热。待压力表读数降至零后,取出放冷。然后用水稀释至标线。注:如用硫酸保存水样。当用过硫酸钾消解时,需先将试样调至中性。

6.2.1.2 硝酸-高氯酸消解:取25mL试样(5.1)于锥形瓶中,加数粒玻璃珠,加2mL 硝酸(3.2)在电热板上加热浓缩至10mL。冷后加5mL硝酸(3.2),再加热浓缩至10mL,放冷。加3mL高氯酸(3.3),加热至高氯酸冒白烟,此时可在锥形瓶上加小漏斗或调节电热板温度,使消解液在锥形瓶内壁保持回流状态,直至剩下3~

4mL,放冷。加水10mL,加1滴酚酞指示剂(3.14)。滴加氢氧化钠溶液(3.6或3.7)至刚呈微红色,再滴加硫酸溶液(3.5)使微红刚好退去,充分混匀。移至具塞刻度管中(4.2),用水稀释至标线。

注:

①用硝酸-高氯酸消解需要在通风橱中进行。高氯酸和有机物的混合物经加热易发生危险,需将试样先用硝酸消解,然后再加入硝酸-高氯酸进行消解。

②绝不可把消解的试作蒸干。

③如消解后有残渣时,用滤纸过滤于具塞刻度管中,并用水充分清洗锥形瓶及滤纸,一并移到具塞刻度管中。

④水样中的有机物用过硫酸钾氧化不能完全破坏时,可用此法消解。

6.2.2 发色

分别向各份消解液中加入1mL抗坏血酸溶液(3.9)混匀,30s后加2mL钼酸盐溶液(3.10)充分混匀。

注:

①如试样中含有浊度或色度时,需配制一个空白试样(消解后用水稀释至标线)然后向试料中加入3mL浊度-色度补偿液(3.11),但不加抗坏血酸溶液和钼酸盐溶液。然后从试料的吸光度中扣除空白试料的吸光度。

②砷大于2mg/L干扰测定,用硫代硫酸钠去除。硫化物大于2mg/L干扰测定,通氮气去除。铬大于50mg/L干扰测定,用亚硫酸钠去除。

6.2.3 分光光度测量

室温下放置15min后,使用光程为30mm比色皿,在700nm波长下,以水做参比,测定吸光度。扣除空白试验的吸光度后,从工作曲线(6.2.4)上查得磷的含量。注:如显色时室温低于13℃,可在20~30℃水花上显色15min即可。

6.2.4 工作曲线的绘制

取7支具塞刻度管(4.2)分别加入0.0,0.50,1.00,3.00,5.00,10.0,15.0mL磷酸盐标准溶液(3.14)。加水至25mL。然后按测定步骤(6.2)进行处理。以水做参比,测定吸光度。扣除空白试验的吸光度后,和对应的磷的含量绘制工作曲线。

7 结果的表示

总磷含量以C(mg/L)表示,按下式计算:

C=m/v

式中:m——试样测得含磷量,μg;

V——测定用试样体积,mL。

8 精密度与准确度

8.1 十三个实验室测定(采用6.2.1.1消解)含磷2.06mg/L的统一样品。

8.1.1 重复性

实验室内相对标准偏差为0.75%。

8.1.2 再现性

实验室间相对标准偏差为1.5%。

8.1.3 准确度

相对误差为+1.9%。

8.2 六个实验室测定(采用6.2.1.2消解)含磷量2.06mg/L的统一样品。

8.2.1 重复性

实验室内相对标准偏差为1.4%。

8.2.2 再现性

实验室间相对标准偏差为1.4%。

8.2.3 准确度

相对误差为1.9%。

质控样品主要成分是乙氨酸(NH2CH2COOH )和甘油磷酸钠。

磷酸盐的测定---钼锑抗分光光度法

一.实验原理

1.水中磷的测定,通常按其存在的形式不同,分别测定总磷、溶解性正磷酸盐和可溶性总磷酸盐。

2.钼锑抗分光光度法的原理

PO43-+ 钼酸盐+ 抗坏血酸?→

?+H蓝色络合物(磷钼蓝)

二.实验步骤

水样的测定

将水样+蒸馏水至50mL+1mL抗坏血酸混匀,30s后+2mL钼酸盐充分混匀,放置15min显色。用10mm比色皿,于700nm波长处,以零浓度溶液为参比,测量吸光度。从校准曲线上查出含磷量。

三.数据处理

C(PO43-,mg/L)= m x / V

m x—由校准曲线查得的磷含量(μg)

V —水样体积(mL)

四.注意事项

1.如试样中浊度或色度影响测量吸光度时,需做补偿校正。

2.室温低于13℃时,可在20~30℃水浴中,显色15min。

3.操作所用的玻璃器皿,可用1+5的盐酸浸泡2h,或用不含磷酸盐的洗涤剂刷洗。

4.比色皿用后应以稀硝酸或铬酸洗液浸泡片刻,以除去吸附的磷钼蓝显色物。

5.10%抗坏血酸为棕玻4度,颜色变黄弃用,钼酸盐为棕玻4度。

水质硝酸盐氮的测定紫外分光光度法(试行)

1 适用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地表水、地下水中硝酸盐氮的测定。方法最低检出质量浓度为0.08mg/L,测定下限为0.32mg/L,测定上限为4mg/L。

2 原理

利用硝酸根离子在220nm 波长处的吸收而定量测定硝酸盐氮。溶解的有机物在220nm处也会有吸收,而硝酸根离子在275nm处没有吸收。因此,在275nm处作另一次测量,以校正硝酸盐氮值。

3 试剂

本标准所用试剂除另有注明外,均为符合国家标准的分析纯化学试剂;实验用水

为新制备的去离子水。

3.1 氢氧化铝悬浮液:溶解125g 硫酸铝钾[KAL(SO4)2·12H2O]或硫酸铝铵[NH4Al(SO4)2·12H2O]于1000mL水中,加热至60℃,在不断搅拌中,徐徐加入55mL 浓氨水,放置约1h后,移入1000mL量筒内,用水反复洗涤沉淀,最后至洗涤液中不含硝酸盐氮为止。澄清后,把上清液尽量全部倾出,只

留稠的悬浮液,最后加入100mL 水,使用前应振荡均匀。

3.2 硫酸锌溶液:10%硫酸锌水溶液。

3.3 氢氧化钠溶液:c(NaOH)=5mol/L。

3.4 大孔径中性树脂:CAD-40或XAD-2型及类似性能的树脂。

3.5 甲醇:分析纯。

3.6 盐酸:c(HCL)=1mol/L。

3.7 硝酸盐氮标准贮备液:称取0.722g 经105~110 ℃干燥2h的优级纯硝酸钾(KNO3)溶于水,移入1000mL 容量瓶中,稀释至标线,加2mL 三氯甲烷作保存剂,混匀,至少可稳定6个月。该标准贮备液每毫升含0.100mL 硝酸盐氮。

3.8 0.8%氨基磺酸溶液:避光保存于冰箱中。

4 仪器

4.1 紫外分光光度计。

4.2 离子交换柱(14cm,装树脂高5~8cm)。

5 干扰的消除

溶解的有机物、表面活性剂、亚硝酸盐氮、六价铬、溴化物、碳酸氢盐和碳酸盐等干扰测定,需进行适当的预处理。本法采用絮凝共沉淀和大孔中性吸附树脂进行处理,以排除水样中大部分常见有机物、浊度和Fe3+ 、Cr6+对测定的干扰。

6 步骤

6.1 吸附柱的制备:新的大孔径中性树脂(3.4)先用200mL水分两次洗涤,用甲醇(3.5)浸泡过夜,弃去甲醇(3.5),再用40mL 甲醇(3.5)分两次洗涤,然后用新鲜去离子水洗到柱中流出液滴落于烧杯中无乳白色为止。树脂装入柱中时,树脂间绝不允许存在气泡。

6.2 量取200mL 水样置于锥形瓶或烧杯中,加入2mL 硫酸锌溶液(3.2),在搅拌下滴加氢氧化钠溶

液(3.3),调至pH为7。或将200mL 水样调至pH为7后,加4mL 氢氧化铝悬浮液(3.1)。待絮凝胶团下沉后,或经离心分离,吸取100mL 上清液分两次洗涤吸附树脂柱,以每秒1至2滴的流速流出,各个样品间流速保持一致,弃去。再继续使水样上清液通过柱子,收集50mL于比色管中,备测定用。树脂用150mL 水分三次洗涤,备用。树脂吸附容量较大,可处理50~100个地表水水样,应视有机物含量而异。使用多次后,可用未接触过橡胶制品的新鲜去离子水作参比,在220nm和275nm波长处检验,测得吸光度应接近零。超过仪器允许误差时,需以甲醇(3.5)再生。

6.3 加10mL 盐酸溶液(3.6),0.1mL 氨基磺酸溶液(3.8)于比色管中,当亚硝酸盐氮低于0.1mg/L时,可不加氨基磺酸溶液(3.8))。

6.4 用光程长10mm石英比色皿,在220nm和275nm波长处,以经过树脂吸附的新鲜去离子水50mL加1mL盐酸溶液(3.6)为参比,测量吸光度。

6.5 校准曲线的绘制:于5个200mL容量瓶中分别加入0.50、1.00、2.00、3.00、4.00mL硝酸盐氮标准贮备液(3.7),用新鲜去离子水稀释至标线,其质量浓度

分别为0.25、0.50、1.00、1.50、2.00mg/L硝酸盐氮。按水样测定相同操作步骤测量吸光度。

7 结果的计算

=A220-2A275

硝酸盐氮的含量按下式计算:A

式中:A220———220nm波长测得吸光度;

A275———275nm波长测得吸光度。

求得吸光度的校正值(A

)以后,从校准曲线中查得相应的硝酸盐氮量,即为

水样测定结果(mg/L)。水样若经稀释后测定,则结果应乘以稀释倍数。

8 精密度和准确度

四个实验室分析含180mg/L 硝酸盐氮的统一标准样品,实验室内相对标准偏差为2.6%;实验室间总相对标准偏差为5.1%;相对误差为1.1%。

六 数据的表示和分析

六数据的表示和分析 本单元主要学习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和平均数。教科书中设计了多个有效的统计活动,帮助学生经历完整的统计过程,如统计生日活动、统计蒜苗生长情况的活动、统计记数字情况的活动等。本单元对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及平均数等表示、分析数据方法的学习,均结合在统计过程当中,以利于数据分析观念的培养。如教科书设计了栽蒜苗活动,并对活动记录分别进行了不同的统计。结合两个统计过程,教科书分别设计了“栽蒜苗(一)”和“栽蒜苗(二)”,分别学习用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表示数据。教科书在统计图表方面除了要求学生能收集、整理与描述数据外,还引导学生从图表中尽可能多地获取信息。 第1课时生日

(这是边文,请据需要手工删加) 教材第83~84页的内容。

1.结合调查班里同学生日所在的季节,经历数据的收集、整理、表示与分析的过程,积累统计活动的经验。 2.认识条形统计图,能根据条形统计图回答简单的问题。 3.体会统计在生活中的应用,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重点:认识简单的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1个单位量)。 难点:能对条形统计图的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 多媒体课件、投影仪 师:你知道祖国妈妈的生日是几月几日吗?(板书课题) 生齐答:十月一日。 师:那你知道十月一日是什么季节吗? 学生可能会说秋季,有的可能会说冬季。 师:为了方便,我们约定:三、四、五月是春季,六、七、八月是夏季,九、十、十一月是秋季,十二、一、二月是冬季。(师板书) 1.经历收集数据的过程。 师:现在你们知道自己过生日的时候是什么季节了吗?你准备怎么调查同学们的生日分别在什么季节?先自己想一想,然后和小组同学交流一下。 学生交流后汇报。预设以下几种方法: 方法一:每人在纸条上写出自己生日所在的季节。 方法二:让不同季节过生日的同学举手,我们分别数一数。 方法三:可以用画“正”字的方法。 方法四:先收集同学的生日所在季节的情况,再分类整理纸条,收集数据。 方法五:把大家生日所在季节的情况涂在格子里。 …… 教师根据举手的方式实际统计每个季节过生日的人数。 2.用涂格子的方法表示数据。 (1)课件出示教材第83页条形统计图。 师:观察这个统计图,横轴表示什么?1格代表多少?纵轴呢? 生观察后汇报:横轴表示人数,1格代表1人。纵轴表示四个季节。

小学自然实验报告样板.doc

小学自然实验报告模板 教学模式是在一定的教学思想或教学理论的指导下建立起来的,较为稳定的教学活动结构框架和活动程序。“结构框架”意在从宏观把握教学活动整体各要素之间的内部关系;“活动程序”意在突出教学模式的有序性和可行性。 自然学科是人类在认识自然的过程中所积累的知识。它与人的认识过程有较高的一致性,最适用于发现式的学习方法。实验是传授自然科学知识和培养与发展学生各种能力的重要手段。我校的教研组推出的四环节实验课教学模式,以其较完美的操作性、开放性、优效性和灵活性形成了自然实验课的基本框架,较好地揭示课堂教学的一般程序、课堂教学诸因素的内在联系和课堂教学的普遍规律。现就模式谈一下我在教学中的实践与几点体会。 一、教学模式的四个环节在实践中的具体运用 (一)提出问题阶段 提出问题阶段是当研究一个问题时,为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引导学生探索并调动他们积极性的阶段。教师可结合要研究的问题,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恰如其分地提问,让学生在观察和思维中发现问题。 例如,《物体的热胀冷缩》一课,先进行演示实验,在铁架台上放一平底烧瓶,瓶中装满水,用酒精灯加热,水还没烧开,瓶中的水就往外溢。教师接着问大家,你们看了这个现象有什么想法?学生一下子提出许多问题:“为什么水加热后往上溢呢?”

“水难道会变多吗?” 教学时,为了激发学生探求知识的欲望,应千方百计创造性地运用各种方法,如:做游戏、讲故事、变魔术、猜谜语、出示挂图、运用幻灯等。引起学生要研究问题的兴趣,提出自己的想法。 (二)作出假设阶段 学生提出了问题,但在还没有学习有关的知识时,教师引导学生对自己的问题作出假设的回答。教师再从学生假设中引导学生逐渐进入要研究的问题中去。 例如,《水蒸气的凝结》,教师将还在冒白气的温水杯加盖,过一会儿再揭开盖,请同学们看盖上的水珠,水蒸气碰到什么样的物体在上面结成水珠呢?引导学生作出假设,发表不同意见。有的同学说:“水蒸气遇到热的物体结成水珠。”有的说:“水蒸气遇到冷的物体结成水珠。”教师接着说:“那么我们就一起研究一下,水蒸气在什么条件下能变成水呢?”这样就逐渐地把学生引入要研究的课题。 在这个阶段中,学生根据已有知识的经验,通过演绎、归纳、推理而提出的假设,不少带有猜测的性质。此时教师要引导学生积极作出假设,不应压抑学生的思维,不管是对是错,都不要忙于作出评价。 (三)设计实验阶段

控制系统仿真与设计实验报告

控制系统仿真与设计实验报告 姓名: 班级: 学号: 指导老师:刘峰 7.2.2控制系统的阶跃响应 一、实验目的 1.观察学习控制系统的单位阶跃响应; 2.记录单位阶跃响应曲线; 3.掌握时间相应的一般方法; 二、实验内容 1.二阶系统G(s)=10/(s2+2s+10)

键入程序,观察并记录阶跃响应曲线;录系统的闭环根、阻尼比、无阻尼振荡频率;记录实际测去的峰值大小、峰值时间、过渡时间,并与理论值比较。 (1)实验程序如下: num=[10]; den=[1 2 10]; step(num,den); 响应曲线如下图所示: (2)再键入: damp(den); step(num,den); [y x t]=step(num,den); [y,t’] 可得实验结果如下:

记录实际测取的峰值大小、峰值时间、过渡时间,并与理论计算值值比较 实际值理论值 峰值 1.3473 1.2975

峰值时间 1.0928 1.0649 过渡时间+%5 2.4836 2.6352 +%2 3.4771 3.5136 2. 二阶系统G(s)=10/(s2+2s+10) 试验程序如下: num0=[10]; den0=[1 2 10]; step(num0,den0); hold on; num1=[10]; den1=[1 6.32 10]; step(num1,den1); hold on; num2=[10]; den2=[1 12.64 10]; step(num2,den2); 响应曲线:

(2)修改参数,分别实现w n1= (1/2)w n0和w n1= 2w n0响应曲线试验程序: num0=[10]; den0=[1 2 10]; step(num0,den0); hold on; num1=[2.5]; den1=[1 1 2.5]; step(num1,den1); hold on; num2=[40]; den2=[1 4 40]; step(num2,den2); 响应曲线如下图所示:

过程控制系统课程设计报告报告实验报告

成都理工大学工程技术学院《过程控制系统课程设计实验报告》 名称:单容水箱液位过程控制 班级:2011级自动化过程控制方向 姓名: 学号:

目录 前言 一.过程控制概述 (2) 二.THJ-2型高级过程控制实验装置 (3) 三.系统组成与工作原理 (5) (一)外部组成 (5) (二)输入模块ICP-7033和ICP-7024模块 (5) (三)其它模块和功能 (8) 四.调试过程 (9) (一)P调节 (9) (二)PI调节 (10) (三)PID调节 (11) 五.心得体会 (13)

前言 现代高等教育对高校大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创新能力以及专业技能等方面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工程实训中心的建设应紧紧围绕这一思想进行。 首先工程实训首先应面向学生主体群,建设一个有较宽适应面的基础训练基地。通过对基础训练设施的 集中投入,面向全校相关专业,形成一定的规模优势,建立科学规范的训练和管理方法,使训练对象获得机械、 电子基本生产过程和生产工艺的认识,并具备一定的实践动手能力。 其次,工程实训的内容应一定程度地体现技术发展的时代特征。为了适应现代化工业技术综合性和多学科交叉的特点,工程实训的内容应充分体现机与电结合、技术与非技术因素结合,贯穿计算机技术应用,以适应科学技术高速发展的要求。应以一定的专项投入,建设多层次的综合训练基地,使不同的训练对象在获得对现代工业生产方式认识的同时,熟悉综合技术内容,初步建立起“大工程”的意识,受到工业工程和环境保护方面的训练,并具备一定的实用技能。 第三,以创新训练计划为主线,依靠必要的软硬件环境,建设创新教育基地。以产品的设计、制造、控制乃至管理为载体,把对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贯穿于问题的观测和判断、创造和评价、建模和设计、仿真和建造的整个过程中。

《数据的表示和分析》一遍过

数据的表示和分析 一、认真填空。(每空1分,共20分) 1.常用的复式统计图有()和()两种。 2.复式条形统计图可以表示()的多少;复式折线统计图便于比较两组数据的()。 3.要表示两地一天内气温的变化情况,应选择()统计图;要表示两个班级的学生获得优、良、及格、待及格这几种成绩的人数,应选择()统计图。 4.平均数容易受()的影响。 5.下面是徽商商场2019年销售电脑情况统计图。 微商商场2019年销售电脑情况统计图 (1)这是()统计图。 (2)第()季度笔记本电脑销量最大,第()季度台式电脑销量最大。(3)第二季度台式电脑的销量比笔记本电脑多()台;第四季度笔记本电脑的销量比台式电脑少()台。 6.右面是某地2012-2018年城乡居民人均居住面积统计图。 某地2012-2018年城乡居民人均居住面积统计图 (1)城镇居民人均居住面积最多的是()年,最少的是()年。

(2)农村居民人均居住面积增长最快的是()年到()年。 (3)()年村居民人均居住面积与城镇居民人均居住面积差距最小。 (4)从图中可以看出,农村居民人均居住面积与城镇居民人均居住面积的差距在逐渐变()。(填“大”或“小”) 7.某位患者在某天的8:00、10:00、12:00 、14:00的体温分别为39℃、39 ℃,37 ℃、37℃,该患者这四次测得的平均体温是()℃;18:00他的体温为 40 ℃,这五次测得的平均体温为()℃。 二、正确选择。(将正确答案的字母填在括号里)(每题2分,共8分) 1.要想了解学校各年级男、女生的人数,选择()统计图比较合适。 A.单式条形 B.复式条形 C.复式折线 2.计算一组数据的平均数时,如果该组中一个数据变大了,其平均数会()。 A.变大 B.变小 C.不变 3.既能反映上海迪士尼乐园和北京欢乐谷两个景点一周内的参观人数,又能对这两个景点的参观人数进行对比,应该制成()。 A.复式条形统计图 B.统计表 C.复式折线统计图 4.甲、乙二人参加某体育项目训练,右面是两人最近甲、乙二人5次训练成绩统计图。根据统计图,下面说法错误的是()。 A.第3次训练,甲的成绩与乙的成绩相同 B.第4次训练,甲的成绩比乙的成绩多4分 C.5次训练,甲的平均成绩比乙高 三、手工作坊。(共25分) 1.如图为小明绘制的春雨小学五年级3个班男、女生人数统计图。请你写出修改意见。(10分)

WORD实验报告

word基本操作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与要求 1.掌握word的基本操作; 2.掌握字符格式、段落格式和页面格式等排版技术; 3.掌握图文混排、表格处理和邮件合并技术; 4.熟悉个人名片或毕业论文的设计与制作; 5.学会自己提出问题,并得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二、实验内容与方法 1.word的基本操作,通过上机摸索,并查阅书籍网络了解。 2.word的字符格式,段落格式和页面格式等排版技术,通过上机摸索,并查阅书籍网络了解。 3.word的图文混排、表格处理和邮件合并技术,通过上机摸索,并查阅书籍网络了解。 4. 通过word进行个人名片或毕业论文的设计与制作,通过上机摸索,并查阅书籍网络了解。 三、实验步骤与过程 1.word的基本操作:①启动word软件 (1) 启动“开始”菜单中的microsoft word程序 (2) 双击资源管理器或“我的电脑”中的c:\program files\microsoft office\office11\winword.exe程序 (3) 双击word 文档文件(*.doc) (4) 双击桌面上的word图标 (5)开始-运行-输入“winword”②认识word2003窗口(1)标题栏位于屏幕最顶端的是标题栏,由控制菜单图标、文件名、最小化按钮、最大化(还原)按钮、关闭按钮组成。(2)菜单栏 菜单栏位于标题栏下面。使用菜单栏可以执行word的许多命令。菜单栏共有九个菜单:文件、编辑、视图、插入、格式、工具、表格、窗口、帮助。当鼠标指针移到菜单标题上时,菜单标题就会凸起,单击后弹出下拉菜单。在下拉菜单中移动鼠标指针时,被选中的菜单项就会高亮显示,再单击,就会执行该菜单所代表的命令。如“文件”—“打开”,就会弹出“打开”文件对话框。(3)工具栏 标题栏下面的是工具栏,使用它们可以很方便地进行工作。通常情况下,word会显示【常用】和【格式】两个工具栏。 “常用”工具栏:新建、打开、复制、粘贴、打印、撤消、恢复等“格式”工具栏:字体、字号、下划线、边框、对齐方式等 如果想了解工具栏上按钮的简单功能,只需将鼠标指针移到该按钮上,过一会儿旁边会出现一个小框,显示出按钮的名称或功能。 word窗口中可以有许多工具栏,可以根据需要在“视图”—“工具栏”中增加或减少工具栏。每一个工 具栏都可以用鼠标拖动到屏幕的任意位置,所以又称为浮动工具栏。工具栏内图标按钮体现了“菜单栏”中的一些主要功能。我们可以利用这些按钮进行相应操作。如我要打开一个文件,除了可以使用菜单栏外,还可以使用工具栏上的按钮。 (4)编辑窗口 再往下的空白区域就是word的编辑窗口,输入的文字就显示在这里。文档中闪烁的竖线称为光标,代表文字的当前输入位置。(5)标尺 在编辑窗口的上面和左面有一个标尺,分别为水平标尺和垂直标尺,用来查看正文的高度和宽度,以及图片、文本框、表格的宽度,还可以用来排版正文。( 6)滚动条在编辑窗口的右面和下面有滚动条,分别为垂直滚动条和水平滚动条,用来滚动文档,显示在屏幕中看不到的内容。可以单击滚动条中的按钮或者拖动滚动框来浏览文档。(7)显示方式按钮

哈工大_控制系统实践_磁悬浮实验报告

研究生自动控制专业实验 地点:A区主楼518房间 姓名:实验日期:年月日斑号:学号:机组编号: 同组人:成绩:教师签字:磁悬浮小球系统 实验报告 主编:钱玉恒,杨亚非 哈工大航天学院控制科学实验室

磁悬浮小球控制系统实验报告 一、实验内容 1、熟悉磁悬浮球控制系统的结构和原理; 2、了解磁悬浮物理模型建模与控制器设计; 3、掌握根轨迹控制实验设计与仿真; 4、掌握频率响应控制实验与仿真; 5、掌握PID控制器设计实验与仿真; 6、实验PID控制器的实物系统调试; 二、实验设备 1、磁悬浮球控制系统一套 磁悬浮球控制系统包括磁悬浮小球控制器、磁悬浮小球实验装置等组成。在控制器的前部设有操作面板,操作面板上有起动/停止开关,控制器的后部有电源开关。 磁悬浮球控制系统计算机部分 磁悬浮球控制系统计算机部分主要有计算机、1711控制卡等; 三、实验步骤 1、系统实验的线路连接 磁悬浮小球控制器与计算机、磁悬浮小球实验装置全部采用标准线连接,电源部分有标准电源线,考虑实验设备的使用便利,在试验前,实验装置的线路已经连接完毕。 2、启动实验装置 通电之前,请详细检察电源等连线是否正确,确认无误后,可接通控制器电源,随后起动计算机和控制器,在编程和仿真情况下,不要启动控制器。 系统实验的参数调试

根据仿真的数据及控制规则进行参数调试(根轨迹、频率、PID 等),直到获得较理想参数为止。 四、实验要求 1、学生上机前要求 学生在实际上机调试之前,必须用自己的计算机,对系统的仿真全部做完,并且经过老师的检查许可后,才能申请上机调试。 学生必须交实验报告后才能上机调试。 2、学生上机要求 上机的同学要按照要求进行实验,不得有违反操作规程的现象,严格遵守实验室的有关规定。 五、系统建模思考题 1、系统模型线性化处理是否合理,写出推理过程? 合理,推理过程: 由级数理论,将非线性函数展开为泰勒级数。由此证明,在平衡点)x ,(i 00对 系统进行线性化处理是可行的。 对式2x i K x i F )(),(=作泰勒级数展开,省略高阶项可得: )x -)(x x ,(i F )i -)(i x ,(i F )x ,F(i x)F(i,000x 000i 00++= )x -(x K )i -(i K )x ,F(i x)F(i,0x 0i 00++= 平衡点小球电磁力和重力平衡,有 (,)+=F i x mg 0 |,δδ===00 i 00 i i x x F(i,x) F(i ,x )i ;|,δδ===00x 00i i x x F(i,x)F (i ,x )x 对2 i F(i,x )K()x =求偏导数得:

实验四 串级控制系统

实验四 加热炉温度串级控制系统 (实验地点:程控实验室,崇实楼407) 一、实验目的 1、熟悉串级控制系统的结构与特点。 2、掌握串级控制系统临界比例度参数整定方法。 3、研究一次、二次阶跃扰动对系统被控量的影响。 二、实验设备 1、MATLAB 软件, 2、PC 机 三、实验原理 工业加热炉温度串级控制系统如图4-1所示,以加热炉出口温度为主控参数,以炉膛温度为副参数构成串级控制系统。 图4-1 加热炉温度串级控制系统工艺流程图 图4-1中,主、副对象,即加热炉出口温度和炉膛温度特性传递函数分别为 主对象:;)130)(130()(18001++=-s s e s G s 副对象:2 1802)1)(110()(++=-s s e s G s 主控制器的传递函数为PI 或PID ,副控制器的传递函数为P 。对PI 控制器有 221111)(),/(, 1 11)(c c I c I I c I c c K s G T K K s K K s T K s G ==+=???? ? ?+= 采用串级控制设计主、副PID 控制器参数,并给出整定后系统的阶跃响应曲线和阶跃扰动响应曲线,说明不同控制方案控制效果的区别。 四、实验过程 串级控制系统的设计需要反复调整调节器参数进行实验,利用MATLAB 中的Simulink 进行仿真,可以方便、快捷地确定出调节器的参数。 1.建立加热炉温度串级控制系统的Simulink 模型 (图4-2) 在MATLAB 环境中建立Simulink 模型如下:)(01s G 为主被控对象,)(02s G 为副被控对象,Step 为系统的输入,c 为系统的输出,q1为一次阶跃扰动,q2为二次阶跃扰动,可以用示波器观察输出波形。PID1为主控制器,双击PID 控制器可设置参数:(PID 模块在

《数据的表示和分析》单元检测1

《数据的表示与分析》单元检测(1) 一、填一填。(第1题18分,第2题12分,共30分) 1、仔细观察统计图,再回答问题。 (1)全年级男生人数最多的就是( )班,女生人数最多的就是( )班。 (2)全年级男生总数就是( )人,女生总数就是( )入。 (3)全年级男生总数占全年级总人数的( )( ) (4)五年级一班学生人数占全年级总人数的( )( ) (5)五年级三班比五年级四班多( )人,五年级三班的人数比五年级四班多( )( ) (6)五年级二班男生人数比女生人数少( )( ) 2、下面就是明明与亮亮跳远成绩统计图。 (1)明明与亮亮第一次跳远的成绩相差( )米。 (2)明明第二次跳远成绩就是亮亮的( )( ) (3)她们第( )次的成绩相差最多。 (4)亮亮的成绩整体上呈现( )的趋势。 (5)亮亮的平均成绩就是( )米。 (6)明明与亮亮两个人跳远的平均成绩中,( )的成 绩好。

二、判一判。(对的画“√”,错的画“×”)(每题2分,共10分) 1、复式条形统计图、复式折线统计图都必须有图例。 ( ) 2、绘制统计图时,起始格可以表示较大的单位量,用折线表示。 ( ) 3、复式统计图可以清楚地瞧出数量的多少,还可以瞧出两个数量的对比情况。 ( ) 4、在一次投篮比赛中,行行2次投的平均个数就是25,要使3次投的平均个数就是26,第3次需投27个。 ( ) 5、小亮与爷爷、奶奶三人的平均年龄比爷爷与奶奶两人的平均年龄少很多。 ( ) 三、选一选。(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每题2分,共10分)。 1、要反映五、六年级学生开展“心连心,手拉手”活动,为希望小学捐书的情况,选用( ) 统计图比较合适。 ①单式条形②单式折线③复式条形④复式折线 2、为了表示两座城市近阶段物价上涨的变化情况,应选用( )统计图比较合适。 ①单式条形②单式折线③复式条形④复式折线 3、平均数容易受( )的影响。 ①极端数据②数据数量③近似数 4、丽丽将4盒水彩笔包成一包。 她想出了6种方案,第( )种包装最节省包装纸。 5、小嵩与小高骑自行车从学校沿着一条路到20千米外的 七星湖公园。已知小嵩比小高先出发,她俩所行路程与时间 的关系如图所示。下面说法正确的就是( )。 ①她们都骑行了20千米

科技实验报告.doc

科技实验报告 一、定义与作用 实验报告,就是在某项科研活动或专业学习中,实验者把实验的目的、方法。步骤、结果等,用简洁的语言写成书面报告。 实验报告必须在科学实验的基础上进行。成功的或失败的实验结果的记载,有利于不断积累研究资料,总结研究成果,提高实验者的观察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二、写作要求 实验报告的种类繁多,其格式大同小异,比较固定。实验报告,一般根据实验的先后顺序来写,主要内容有: 1.实验名称名称,要用最简练的语言反映实验的内容。如验证某定律,可写成“验证×××”;如测量的实验报告,可写成 “×××的测定。” 2.实验目的实验目的要明确,要抓住重点,可以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考虑。在理论上,验证定理定律,并使实验者获得深刻和系统的理解,在实践上,掌握使用仪器或器材的技能技巧。 3.实验用的仪器和材料如玻璃器皿。金属用具、溶液、颜料、粉剂、燃料等。 4.实验的步骤和方法这是实验报告极其重要的内容。这部分要写明依据何种原理。定律或操作方法进行实验,要写明经过哪儿个

步骤。还应该画出实验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再配以相应的文字说明,这样既可以节省许多文字说明,又能使实验报告简明扼要。清楚明白。 5.数据记录和计算指从实验中测到的数据以及计算结果。 6.结果即根据实验过程中所见到的现象和测得的数据,作出结论。 7.备注或说明可写上实验成功或失败的原因,实验后的心得体会、建议等。 有的实验报告采用事先设计好的表格,使用时只要逐项填写即可。 三、撰写时应注意事项 写实验报告是一件非常严肃。认真的工作,要讲究科学性、准确性。求实性。在撰写过程中,常见错误有以下几种情况:1.观察不细致,没有及时、准确、如实记录。 在实验时,由于观察不细致,不认真,没有及时记录,结果不能准确地写出所发生的各种现象,不能恰如其分。实事求是地分析各种现象发生的原因。故在记录中,一定要看到什么,就记录什么,不能弄虚作假。为了印证一些实验现象而修改数据,假造实验现象等做法,都是不允许的。 2.说明不准确,或层次不清晰。 比如,在化学实验中,出现了沉淀物,但没有准确他说明是“晶体沉淀”,还是“无定形沉淀”。说明步骤,有的说明没有按照操作顺序分条列出,结果出现层次不清晰。凌乱等问题。

过程控制系统实验报告

实验一过程控制系统的组成认识实验 过程控制及检测装置硬件结构组成认识,控制方案的组成及控制系统连接 一、过程控制实验装置简介 过程控制是指自动控制系统中被控量为温度、压力、流量、液位等变量在工业生产过程中的自动化控制。本系统设计本着培养工程化、参数化、现代化、开放性、综合性人才为出发点。实验对象采用当今工业现场常用的对象,如水箱、锅炉等。仪表采用具有人工智能算法及通讯接口的智能调节仪,上位机监控软件采用MCGS工控组态软件。对象系统还留有扩展连接口,扩展信号接口便于控制系统二次开发,如PLC控制、DCS控制开发等。学生通过对该系统的了解和使用,进入企业后能很快地适应环境并进入角色。同时该系统也为教师和研究生提供一个高水平的学习和研究开发的平台。 二、过程控制实验装置组成 本实验装置由过程控制实验对象、智能仪表控制台及上位机PC三部分组成。 1、被控对象 由上、下二个有机玻璃水箱和不锈钢储水箱串接,4.5千瓦电加热锅炉(由不锈钢锅炉内胆加温筒和封闭外循环不锈钢锅炉夹套构成),压力容器组成。 水箱:包括上、下水箱和储水箱。上、下水箱采用透明长方体有机玻璃,坚实耐用,透明度高,有利于学生直接观察液位的变化和记录结果。水箱结构新颖,内有三个槽,分别是缓冲槽、工作槽、出水槽,还设有溢流口。二个水箱可以组成一阶、二阶单回路液位控制实验和双闭环液位定值控制等实验。 模拟锅炉:锅炉采用不锈钢精致而成,由两层组成:加热层(内胆)和冷却层(夹套)。做温度定值实验时,可用冷却循环水帮助散热。加热层和冷却层都有温度传感器检测其温度,可做温度串级控制、前馈-反馈控制、比值控制、解耦控制等实验。 压力容器:采用不锈钢做成,一大一小两个连通的容器,可以组成一阶、二阶单回路压力控制实验和双闭环串级定值控制等实验。 管道:整个系统管道采用不锈钢管连接而成,彻底避免了管道生锈的可能性。为了提高实验装置的使用年限,储水箱换水可用箱底的出水阀进行。 2、检测装置 (液位)差压变送器:检测上、下二个水箱的液位。其型号:FB0803BAEIR,测量范围:0~1.6KPa,精度:0.5。输出信号:4~20mA DC。 涡轮流量传感器:测量电动调节阀支路的水流量。其型号:LWGY-6A,公称压力:6.3MPa,精度:1.0%,输出信号:4~20mA DC 温度传感器:本装置采用了两个铜电阻温度传感器,分别测量锅炉内胆、锅炉夹套的温度。经过温度传感器,可将温度信号转换为4~20mA DC电流信号。 (气体)扩散硅压力变送器:用来检测压力容器内气体的压力大小。其型号:DBYG-4000A/ST2X1,测量范围:0.6~3.5Mpa连续可调,精度:0.2,输出信号为4~20mA DC。 3、执行机构 电气转换器:型号为QZD-1000,输入信号为4~20mA DC,输出信号:20~100Ka气压信号,输出用来驱动气动调节阀。 气动薄膜小流量调节阀:用来控制压力回路流量的调节。型号为ZMAP-100,输入信号为4~20mA DC或0~5V DC,反馈信号为4~20mA DC。气源信号 压力:20~100Kpa,流通能力:0.0032。阀门控制精度:0.1%~0.3%,环境温度:-4~+200℃。 SCR移相调压模块:采用可控硅移相触发装置,输入控制信号0~5V DC或4~20mA DC 或10K电位器,输出电压变化范围:0~220V AC,用来控制电加热管加热。 水泵:型号为UPA90,流量为30升/分,扬程为8米,功率为180W。

八大数据地表示和分析报告

八、数据的表示和分析 认识复式条形统计图 课时:总6课时分第1课时主备人:管晓梅集体备课组:五年级备课组【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在探究学习过程中使学生学会设计简单的调查表。 2.结合实例认识复式条形统计图,体验服饰条形统计图在描述数据中的作用。 3.学会整理和运用复式条形统计图,并根据复式条形统计图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 【教学重点】认识复式条形统计图,会设计简单的调查表。能运用所学解决问题【教学难点】认识复式条形统计图,会设计简单的调查表。能运用所学解决问题【教学过程】 一、激趣引新,启迪探究 1. 谈话引入:我们以前学过的做统计图,那么程序是怎样的?统计图可以怎样分类?我们学过哪些统计图?都有什么特点? 2.同学们平时喜欢什么运动?好,老师这儿有两个片段想给同学们看看。(出示同学们打篮球的视频。)问:我们班谁打篮球打的最好?问该生,你看到了什么?你对篮球了解多少?(学生叙述,教师概括。) 3.那既然这名同学喜欢打篮球,老师想问一个问题:你投篮的时候单手投篮还是双手投篮投得远呢?看来同学们各有想法,那么用什么方法来确定用哪只手投篮比较远呢?(举手表决,统计)对!我们可以现场收集和整理大家的想法。那么我们班的情况到底怎样呢?(举手表决)支持单手的同学请举左手;支持双手的同学请举右手。(现场了解统计情况,做到心中有数。) 4. 刚才只是我们对本班的收集和整理,不能代表我们整个年级同学的意见。所以老师在课前随机抽取了7名同学的投篮的情况。 5. 为了更清楚地反映大家的意见,你觉得我们用什么把这些数据表现出来会更好呢?(条形统计图)老师也觉得条形统计图很好,因为用直条图来表示可以直观的看清楚每个同学投篮距离的情况。但怎样用条形统计图表示上面的两组数据呢?(学生各抒己见) 6.出示7名同学的复式条形统计图,从图中你能看出什么?(标题、学生号码、单位、横纵轴、不同的直条图、图例以及纵轴表示的单位大小等),为何选用两种颜色的直条,这和我们以前学过的条形统计图有何不同?我们把这种条形统计图叫做“复式条形统计图”。 7.同学们试着从83页的练一练两道小题中能读出哪些信息?并完成书中给出的题目。 二、小结。 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你有什么想法和体会?

自动控制系统实验报告

自动控制系统实验报告 学号: 班级: 姓名: 老师:

一.运动控制系统实验 实验一.硬件电路的熟悉和控制原理复习巩固 实验目的:综合了解运动控制实验仪器机械结构、各部分硬件电路以及控制原理,复习巩固以前课堂知识,为下阶段实习打好基础。 实验内容:了解运动控制实验仪的几个基本电路: 单片机控制电路(键盘显示电路最小应用系统、步进电机控制电路、光槽位置检测电路) ISA运动接口卡原理(搞清楚译码电路原理和ISA总线原理) 步进电机驱动检测电路原理(高低压恒流斩波驱动电路原理、光槽位置检测电路)两轴运动十字工作台结构 步进电机驱动技术(掌握步进电机三相六拍、三相三拍驱动方法。) 微机接口技术、单片机原理及接口技术,数控轮廓插补原理,计算机高级语言硬件编程等知识。 实验结果: 步进电机驱动技术: 控制信号接口: (1)PUL:单脉冲控制方式时为脉冲控制信号,每当脉冲由低变高是电机走一步;双 脉冲控制方式时为正转脉冲信号。 (2)DIR:单脉冲控制方式时为方向控制信号,用于改变电机转向;双脉冲控制方式 时为反转脉冲信号。

(3)OPTO :为PUL 、DIR 、ENA 的共阳极端口。 (4)ENA :使能/禁止信号,高电平使能,低电平时驱动器不能工作,电机处于自由状 态。 电流设定: (1)工作电流设定: (2)静止电流设定: 静态电流可用SW4 拨码开关设定,off 表示静态电流设为动态电流的一半,on 表示静态电流与动态电流相同。一般用途中应将SW4 设成off ,使得电机和驱动器的发热减少,可靠性提高。脉冲串停止后约0.4 秒左右电流自动减至一半左右(实际值的60%),发热量理论上减至36%。 (3)细分设定: (4)步进电机的转速与脉冲频率的关系 电机转速v = 脉冲频率P * 电机固有步进角e / (360 * 细分数m) 逐点比较法的直线插补和圆弧插补: 一.直线插补原理: 如图所示的平面斜线AB ,以斜线起点A 的坐标为x0,y0,斜线AB 的终点坐标为(xe ,ye),则此直线方程为: 00 00Y Ye X Xe Y Y X X --= -- 取判别函数F =(Y —Y0)(Xe —Xo)—(X-X0)(Ye —Y0)

串级控制系统

过程控制 实验报告实验名称:串级控制班级: 姓名: 学号:

实验二 串级控制系统 一、实验目的 1) 通过本实验,了解串级控制系统的基本结构以及主、副回路的性能特点。 2) 掌握串级控制系统的设计思想和主、副回路控制器的参数整定方法。 二、 实验原理 串级控制系统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控制器、相应数量的检测变送器和一个执行器组成。控制器相串联,副控制器的输入由主控制器的输出设定。主回路是恒值控制系统,对主控制器的输出而言,副回路是随动系统,对二次扰动而言,副回路是恒值控制系统。 串级控制的主要优点可概括如下: 1) 由于副回路的存在,改善了对象的部分特性,使系统的工作频率提高,加快了调节过程。 2) 由于副回路的存在,串级控制系统对二次扰动具有较强的克服能力。 3) 串级控制系统提高了克服一次扰动的能力和回路参数变化的自适应能力。 串级控制系统副回路的设计原则: 1) 副回路应尽量包含生产过程中主要的、变化剧烈、频繁和幅度大的扰动。在可能的情况下力求包含尽可能多的扰动。 2) 当对象具有较大纯滞后时,在设计时应使副回路尽量少包括或不包括纯滞后。 3) 当对象具有非线性环节时,在设计时应使非线性环节于副环之中。 4) 副回路设计时应考虑主、副对象时间常数的匹配,以防共振。 5) 所设计的副回路需考虑到方案的经济性和工艺的合理性。 串级控制系统常用的控制器参数整定方法有逐步逼近法、两步法、一步法等。 ? 逐步逼近法 1) 在主回路断开的情况下,求取副控制器的整定参数; 2) 将副控制器的参数设置在所求的数值上,使串级控制系统主回路闭合,以求取主调节器的整定参数值; 3) 将主调节器参数设置在所求值上,再次整定副控制器的参数值。 4) 如控制品质未达到指标,返回2)继续。 三、实验内容 某系统的主、副对象传递函数分别为: 122 11 (),()301(101)(1)P P G s G s s s s = = +++

实验报告模板

实验报告 (2013 / 2014 学年第二学期) 课程名称Java语言程序设计 实验名称综合图形界面程序设计 实验时间2014年5月5日 指导单位计算机学院软件教学中心 指导教师薛景 学生姓名臧玉付班级学号12001037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系)计算机学院专业 (计算机通信)

2、编写一个简单的计算器软件,实现简单的四则运算。(请在下方空白处填写本程序的全部 ..程序代码及软件界面截图) import java.awt.BorderLayout; import java.awt.GridLayout; import java.awt.event.ActionEvent; import java.awt.event.ActionListener; import javax.swing.JButton; import javax.swing.JFrame; import javax.swing.JPanel; import javax.swing.JTextArea; import javax.swing.JTextField; public class test extends JFrame { private final int BUTTON_WIDTH=50; private final int BUTTON_HEIGHT=40; JButton one=new JButton("1"); JButton two=new JButton("2"); JButton three=new JButton("3"); JButton four=new JButton("4"); JButton five=new JButton("5"); JButton six=new JButton("6"); JButton seven=new JButton("7"); JButton eight=new JButton("8"); JButton nine=new JButton("9"); JButton zero=new JButton("0"); JButton DOT=new JButton("."); JButton ADD=new JButton("+"); JButton SUB=new JButton("-"); JButton MUL=new JButton("*"); JButton DIV=new JButton("/"); JButton EQU=new JButton("=");

控制系统仿真实验报告

哈尔滨理工大学实验报告 控制系统仿真 专业:自动化12-1 学号:1230130101 姓名:

一.分析系统性能 课程名称控制系统仿真实验名称分析系统性能时间8.29 地点3# 姓名蔡庆刚学号1230130101 班级自动化12-1 一.实验目的及内容: 1. 熟悉MATLAB软件的操作过程; 2. 熟悉闭环系统稳定性的判断方法; 3. 熟悉闭环系统阶跃响应性能指标的求取。 二.实验用设备仪器及材料: PC, Matlab 软件平台 三、实验步骤 1. 编写MATLAB程序代码; 2. 在MATLAT中输入程序代码,运行程序; 3.分析结果。 四.实验结果分析: 1.程序截图

得到阶跃响应曲线 得到响应指标截图如下

2.求取零极点程序截图 得到零极点分布图 3.分析系统稳定性 根据稳定的充分必要条件判别线性系统的稳定性最简单的方法是求出系统所有极点,并观察是否含有实部大于0的极点,如果有系统不稳定。有零极点分布图可知系统稳定。

二.单容过程的阶跃响应 一、实验目的 1. 熟悉MATLAB软件的操作过程 2. 了解自衡单容过程的阶跃响应过程 3. 得出自衡单容过程的单位阶跃响应曲线 二、实验内容 已知两个单容过程的模型分别为 1 () 0.5 G s s =和5 1 () 51 s G s e s - = + ,试在 Simulink中建立模型,并求单位阶跃响应曲线。 三、实验步骤 1. 在Simulink中建立模型,得出实验原理图。 2. 运行模型后,双击Scope,得到的单位阶跃响应曲线。 四、实验结果 1.建立系统Simulink仿真模型图,其仿真模型为

四年级《数据的表示和分析》习题2

《数据的表示和分析》习题 一.填空 1. 条形统计图能清楚地表示出(),折线统计图不但能表示(),还能表示出 ()。 2. 医生想用统计图记录病人24小时的体温变化情况,选用()统计图比较合适。 3. 要表示本校3—6年级各年级的人数,用()统计图合适。 4. 商店有蓝气球和红气球宫43只,黄气球有20只,绿气球有33只。平均每种气球有()只。 5. 笑笑所在班级的学生的平均身高是145厘米,笑笑的身高()是145厘米。(填“可能”“一定”或“不可能”) 二.实践操作 1. 根据统计表制作统计图,并回答问题。 华谊超市2014年电暖气、空调销售情况统计表 第一季度第二季度第三季度第四季度 电暖气/台800 500 300 600 空调/台450 400 800 150 华谊超市2014年电暖气、空调销售情况统计图 (1)全年销售电暖气()台,空调()台。 (2)平均每个季度销售电暖气()台,空调()台。 (3)第()季度销售的电暖气最多,第()季度销售的空调最少。 (4)如果你是超市经理,那么根据电暖气和空调的销售情况,将如何进货? 2. 请你把下面的复式条形统计图转化为复式折线统计图画出来。

三.解决问题 1. 根据下面的复式条形统计图回答问题。 (1)( )小组的男生人数最多,( )小组的女生人数最少。 (2)( )小组的人数最多,( )小组的人数最少。 (3)舞蹈组的男生人数占舞蹈组人数的几分之几?音乐组音乐组女生人数比绘画组女生人数少几分之 几? 2. 看图完成下面的问题。 根据上图中的信息,下列哪个说法是正确的?( )。 A. 五年级比六年级有更多的同学喜欢游泳 B. 五年级和六年级喜欢郊游的人数最多 C. 参加调查的人数,六年级比五年级多 D. 喜欢滑冰的人数,六年级是五年级的 3. 下面是淘气上学期语文、英语各单元测试成绩统计图。 3 2

实验报告模板.doc

实验报告模板 不知道如何写实验报告的朋友,下面请看我给大家整理收集的实验报告模板,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实验报告模板1 一、演示目的 气体放电存在多种形式,如电晕放电、电弧放电和火花放电等,通过此演示实验观察火花放电的发生过程及条件。 二、原理 首先让尖端电极和球型电极与平板电极的距离相等。尖端电极放电,而球型电极未放电。这是由于电荷在导体上的分布与导体的曲率半径有关。导体上曲率半径越小的地方电荷积聚越多(尖端电极处),两极之间的电场越强,空气层被击穿。反之越少(球型电极处),两极之间的电场越弱,空气层未被击穿。当尖端电极与平板电极之间的距离大于球型电极与平板电极之间的距离时,其间的电场较弱,不能击穿空气层。而此时球型电极与平板电极之间的距离最近,放电只能在此处发生。 三、装置 一个尖端电极和一个球型电极及平板电极。 四、现象演示 让尖端电极和球型电极与平板电极的距离相等。尖端电极放电,而球型电极未放电。接着让尖端电极与平板电极之间的距离大于球型电极与平板电极之间的距离,放电在球型电极与平板电极之间发生

雷电暴风雨时,最好不要在空旷平坦的田野上行走。为什么? 实验报告模板2 一、实验目的及要求: 本实例是要创建边框为1像素的表格。 二、仪器用具 1、生均一台多媒体电脑,组建内部局域网,并且接入国际互联网。 2、安装windows xp操作系统;建立iis服务器环境,支持asp。 3、安装网页三剑客(dreamweaver mx;flash mx;fireworks mx)等网页设计软件; 4、安装acdsee、photoshop等图形处理与制作软件; 5、其他一些动画与图形处理或制作软件。 三、实验原理 创建边框为1像素的表格。 四、实验方法与步骤 1) 在文档中,单击表格""按钮,在对话框中将"单元格间距"设置为"1"。 2) 选中插入的表格,将"背景颜色"设置为"黑色"(#0000000)。 3) 在表格中选中所有的单元格,在"属性"面版中将"背景颜色"设置为"白色"(#ffffff)。 4) 设置完毕,保存页面,按下"f"键预览。 五、实验结果

北京化工大学过程控制工程串级控制系统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串级控制实验 班级:自控 实验设备编号: 2 实验日期:年月 同组人: 年月日

实验名称:串级控制系统 实验的目的:正确认识串级控制系统,理解和熟练串级控制系统的特点和操作要求。 实验的要求:正确理解串级控制系统的特点,结合本实验装置的情况,构建一个以下水箱液位H2为主被控参数,上水箱液位H1为副被控参数,进水流量为控制手段的液位-液位串级控制系统。 实验过程的主要步骤: 1、构建串级控制系统,在软件中组态。 2、对串级控制系统进行正确的设置,确保系统的连接方式正确,正反作用正确。 3、系统启动后将调节阀CV101,CV102的开度设置在50%,80%左右。 4、待系统达到稳定,按照先副后主的顺序将串级控制系统投入自动,投运过程无扰动串级控制系统参数整定,使用一步法 1、系统流程图: 系统方框图:

串级控制系统因为具有主副两个控制回路,从传递方式来看,是串联的进行工作,主回路的输出是通过副回路起作用;按照回路闭合向来看,副回路被包括在主回路中,可以看成一个具有一定跟踪能力的控制环节,它以主回路的输出作为跟踪目标。由于副回路的存在,分担了系统中的部分容量滞后和部分干扰的镇定作用,使系统的整体放大倍数、静态控制精度、系统抗干扰能力和工作频率等指标都提高到一个新的高度。 2、为了主变量的稳定,主控制器必须具有积分作用;副环是一个随动系统,它的给定值随主控制器输出的变化而变化为了能快速跟踪,一般只需采取比例式。 主副控制器的正反作用确定应遵循先副后主的原则。为了使副回路构成一个稳定的系统,副环内所有放大倍数各环节放大倍数的乘积应是负号;主控制器的正反作用也是根据主环内各个环节的乘积为负来确定,一般,主变送器为正,副回路为正,主控制器的正反作用只取决于主对象放大倍数的符号。 投运时要按照先副后主的顺序进行,先投运副回路,再投运主回路。无扰动投运的步骤:(1)、主副控制器均放于手动位置。主控制器放于内给定,副控制器放于外给定;将主副控制器正反作用开关置于正确位置;主副控制器参数放于预定数值。 (2)、用副控制器的手操器进行手操作。 (3)、当遥控使主变量接近或等于给定值而副变量也较平稳时,调节主控制器的手操旋钮,使副控制器的偏差表指示为零,这时副控制器的自动电流将跟踪等于手动电流,于是可将副控制器切入自动。由于切换前控制器的自动电流等于手动电流,自动电流信号等于手动电流信号就意味着切换时刻不会造成控制阀阀位变化,因此切换是无扰动的。 (4)、当副环切入自动后控制稳定,主变量接近或等于给定值时,调整主控制器的内给定旋钮,使主控制器偏差表指示为零。此时主控制器的自动输出电流跟踪等于手动输出电流,于是可将主控制器切入自动。至此,系统则处于串级工作状态,而切换是无扰动的。 3、串级系统的参数整定: 与单回路的情况相同,串级控制系统也是在控制系统器投入自动后,通常并不能保证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