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认识历史人物?()
评价古代历史人物的标准

评价古代历史人物的标准古代历史人物,是我们学习历史时常常接触到的对象。
这些人物,有些名声显赫,被后人纪念;有些暴虐无道,被人唾弃。
那么,评价古代历史人物的标准是什么呢?我认为,以下几点是重要的评价标准。
一、功绩功绩是评价古代历史人物的首要标准。
一个人的功绩,对于评价他的历史地位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古代,许多人物因为其对于国家、对于人民的贡献而成为历史名人,例如韩信、李世民、福建伯君等等。
他们有着卓越的军事才能、治国能力、文化造诣等等,为国家和社会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因此,他们的功绩被后人传颂不衰。
二、品德一个人的品德也是评价其历史地位的重要标准之一。
在古代,德行高尚的人物常常被受到人们的尊敬和崇拜。
例如孔子、关羽、岳飞等人,他们虽然功绩不一定是最大的,但是他们却拥有高尚的品德和崇高的精神追求。
他们信念坚定、忠诚正直、爱国奉献,其高尚的品德和丰富的人文素养使他们成为古代历史上的文化名人。
三、时代背景一个人的历史地位,还需要根据其所处的时代背景来进行评价。
在古代,由于社会制度、政治环境、文化氛围等种种因素的影响,人们所处的环境差别极大,导致造就的人物也各有特点。
例如,对于文化人物如何评价历史地位,不能完全根据其对当前社会的价值观念进行评估,而更应该考虑其在当时社会背景下的影响力和价值,以更准确地评价其历史地位。
四、影响力最后,评价一个古代历史人物的标准,还要考虑其影响力。
影响力是一个人物在社会中所产生的影响,不仅包括其所做的贡献,还包括他的思想、文化、艺术等等方面的影响。
一个历史名人的影响力往往超越其生前重要功绩,而具有长远的历史意义。
例如,唐朝大诗人李白,他的诗歌留给后人广泛的文化和艺术影响。
综上所述,评价古代历史人物的标准是多种多样的,不同标准的重要性也不尽相同。
功绩、品德、时代背景和影响力等因素,是我们评价历史人物时需要考虑和综合考量的,只有全面、客观地评价历史人物,才能更准确地认识和尊重历史。
小学历史教案认识古代文明中的人物

小学历史教案认识古代文明中的人物教学目标:1.了解古代文明中的重要人物;2.了解这些人物对古代文明的贡献;3.培养学生对历史人物的尊重和敬佩之情。
教学重点:1.了解古代文明中的人物;2.了解这些人物对古代文明的贡献。
教学难点:1.培养学生对历史人物的尊重和敬佩之情。
教学准备:图片、教具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通过引入问题,激发学生的兴趣:“大家有听说过古代文明中的人物吗?他们对古代文明有哪些贡献呢?”二、呈现(15分钟)1.分组展示: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个古代文明中的人物来进行介绍。
可以选择的人物有:-中国:夏禹、尧舜、孔子、孟子、孙子等;-埃及:克菜皮拉、朱庇特尔二世、拉美西斯二世等;-希腊:赫拉克勒斯、亚历山大大帝、苏格拉底、柏拉图等;-罗马:凯撒大帝、克拉苏、阿图修斯等;-印度:释迦牟尼、阿育王、雪山宝库的守护者等;-美洲:印第安人中的酋长、阿兹特克人中的蒙特神王等。
2.每个小组选择一个人物后,可以通过图片、文字、故事等多种方式进行展示。
同时,其他小组同学可以提问与互动。
三、学习(45分钟)1.讲解:通过展示的形式,教师进一步讲解每个人物的重要性和对古代文明的贡献。
教师可以讲解具体的历史事件、故事或者挂图来帮助学生理解。
2.互动交流:教师可以提出一些问题,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和回答,增加互动和参与度。
四、总结(10分钟)1.请每个小组选择一位学生代表,总结和回顾自己小组展示的人物和贡献。
2.教师总结:通过学习,我们了解到古代文明中有许多杰出人物,他们为自己的国家和文明作出了巨大贡献。
同时,也向学生们灌输历史人物应该受到尊敬和敬佩的观念。
五、拓展(15分钟)可以通过组织学生自由研究和分享,了解其他古代文明中的重要人物,扩大学生的知识面。
教学反思:该教案通过小组展示和互动交流的方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
学生通过展示和互动了解了各个古代文明中的重要人物及其贡献,加深了对历史人物的尊重和敬佩之情。
怎样正确评价历史人物

怎样正确评价历史人物 Prepared on 22 November 2020怎样正确评价历史人物1. 评价历史人物的标准问题,或理解的尺度:法国学者帕斯卡尔曾经讲到过三种伟大:“一种是帝王、首领的伟大;一种是精神、理智的伟大;还有一种是仁爱、心灵的伟大。
”理解和把握历史人物的主要尺度有:(1)把历史人物置于特定历史条件(时代、阶级属性)下具体分析:自觉防止评价人物笼统化、简单化的毛病,对历史人物既不因功掩过,也不因过抹煞其功。
不能简单、全盘的肯定或否定,还应科学区分主流与支流、政治活动与个人生活方面的差别,避免出现以偏盖全。
例如拿破仑、孔子等(2)以“事迹分类”、“时间分期”为线索:以人物活动的内在逻辑关系为顺序,把它分解成几个不同的方面来评价后,再有一个总结论,亦即对历史人物做出定性判断。
以时间顺序为纲,结合历史人物所处的历史时代,把历史人物的活动分成不同阶段,逐段评价其功过是非。
譬如“评价秦始皇”;“评价毛泽东”。
(3)关注个人在历史发展中所起的作用,正确认识个人与社会的关系:科学地评价一个历史人物,就是看其是否顺应历史进步的潮流,体现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并为满足这种趋势而担负起发起和促起实现的责任。
他们各自的性格特点、思维模式、行为风格乃至生活习性等都直接或间接地从不同侧面有力影响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进程。
例如孙中山、列宁等人的远大理想和政治智慧以及顽强意志。
(4)史由证来、论从史出、史论结合,史论一致:切忌以个人道德标准代替历史进步标准的认识偏差,或者以个人主观愿望随意武断历史人物的是非功过。
最大限度地避免道听途说、以讹传讹,应特别注意将影视作品混同于历史史实的问题,使人物评价建立在真实可信的史实基础之上。
2. 如何评价历史人物;不能用一些过时的或抽象的道德标准来评价历史人物,也不能用现在的道德观去苛求古人。
我们更重视历史价值判断,力求做到:⑴辨证地看:相同或相近历史背景的同类历史人物作比较可以看出各自不同的特点,从而更深刻的理解历史人物。
对历史人物的评价原则有历史分析法

对历史人物的评价原则有历史分析法对历史人物的评价原则有历史分析方法和阶级分析方法。
(1)历史分析方法要求从特定的历史背景出发,根据当时的历史条件,对历史人物的是非功过进行具体的、全面的考察。
要尊重历史事实,如实反映历史人物与当时社会历史条件的关系,如实反映历史人物的历史作用和历史地位。
无视历史人物的历史局限性,对其过分夸大、美化或拔高是不对的脱离具体的历史条件,用现代人的标准苛求前人也是不可取的。
历史人物本身是变化发展的,应当用发展的观点给予如实的评价。
阶级分析方法要求把历史人物置于一定的阶级关系中同他所属的阶级联系起来加以考察和评价。
(2)在评价无产阶级领袖人物时,同样应该坚持历史分析方法和阶级分析方法,一方面,要高度肯定他们带领人民群众推动历史发展的伟大功绩;另一方面,又应指出他们在认识和行动上所存在的历史局限性,包括不回避他们的失误和错误。
如何正确评价历史人物

如何正确评价历史人物任何历史人物都生活在一定的时代之中,不管其思想主张如何.不论其行为表现怎样,归根到底都是时代的产物我们在分析评价历史人物时.必须把历史人物放在他们生活的历史时代和具体环境之间,看他们在当时所起的历史作用。
列宁说:在分析任何一个社会问题时,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绝对要求,就是要把问题提到一定的历史相同之内。
因此,在分析历史人物时一定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则,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对历史人物的功过是非.要根据当时的历史条件,放在时代的天平上,给予公正的评价。
在评价历史人物时,要特别注意以下两点:第一,评价时不能离开当时的历史条件,对历史人物提出过于苛刻的要求,更不能用今天的标准去衡量历史人物。
第二,评价时不能离开当时的历史条件,不能任意拔高、过度赞扬历史人物,更不能把历史人物理想化。
在阶级社会里,历史人物从属于一定阶级.是一定阶级的代表,维护着本阶级的利益。
因此,在评价历史人物时,必须具体分析时的历史条件下,他们代表着哪个阶级、阶层的利益和要求,进一步分析他们所代表的那个阶级的经济、政治、文化等,研究历史人物所处时代的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状况等。
在运用阶级分析法评价历史人物时,须注意以下几点:首先,着重分析历史人物站在哪个阶级的立场,代表哪个阶级的利益和要求,不是看历史人物的阶级出身,如,资产阶级的代表人物本身也不一定是有产者或出身于富裕家庭,而应观察分析其在政治上和思想上代表哪个阶级的利益一其次,对历史人物的阶级属性要有明确的认识,要客观分析其阶级局限性。
在分析他们的历史功绩和历史错误时,必须结合他们的阶级局限性来分析,只有这样才能得出比较正确的结论再次,对历史人物进行阶级分析,必须在占有大量的符合实际的材料的基础上,透过现象看本质,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原则。
对历史人物的评价,不能只看一时一事,更重要的是看其一生的全部活动和表现;不能只看其优点、贡献而肯定一切,或者只看其缺点、错误而否定一切,而要进行全面的分析,把握交流、本质的方面只有坚持用全面的、发展的、一分为二的观点看待历史人物的表现和作用,才能对他们的功过是非作出恰如其分的分析。
怎样认识评价历史人物

怎样认识评价历史人物作者:赵志广来源:《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2019年第14期“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为了今天我们更好的进步与发展,我们应从历史人物身上汲取更多的养分,前提是我们首先要正确全面的认识他们。
在漫漫历史长河中,出现过许多影响时代进程、社会发展的人物,我们应当全面的认识他们。
一方面,任何历史活动和事件都离不开人的参与;另一方面,历史人物的性格特点、思维模式、行为风格乃至生活习性等都直接或间接影响着历史的发展进程。
怎样全面的认识这些历史人物并评价他们呢?一、认识历史人物的主要方法1.三位一体法也就是从政治、经济、思想等方面来加以认识,尤其是对于那些开疆拓土的帝王将相。
秦始皇例如:大家是否还记得秦始皇的主要事迹呢?秦始皇励精图治、雄才大略,消灭六国,完成统一。
从政治、经济、民族关系、对外关系、文化等方面可以把秦始皇的事迹概述如下:①政治上:灭六国,统一中国;建立大一统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如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郡县制,加强政治统一。
②经济上:统一货币、度量衡、车轨,大兴土木。
③文化上:统一文字、焚书坑儒,加强思想控制。
这样我们基本掌握了秦始皇的主要活动。
我们可以待他当作规律行的东西来认识,对于认识唐太宗李世民、法国皇帝拿破仑等均可采用此法。
2.阶段划分法根据历史人物的主要事迹分阶段。
例如,美国国父华盛顿是家喻户晓的人物,他一生为美国做出了重大贡献。
我们可以把他的活动分为革命时期和建设时期两个阶段来加以认识。
第一阶段:1775年到1783年美国独立战争时期,华盛顿组建大陆军,指挥并打赢了一系列战斗,最终迫使英国承认美国的独立。
在此期间、华盛顿的军事才华得以施展,积累了足够高的威望。
美国独立后,他辞去均质、回到维农山庄。
第二阶段:1787年到1793年美国建设时期,华盛顿利用自己崇高的威望和人脉,协调各种矛盾使得《1787宪法》顺利通过,并担任了第一、第二任总统。
如何理解、认识与评价历史人物

如何理解、认识与评价历史人物作者:肖美春来源:《中学时代》2013年第01期【摘要】历史人物教学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是初中历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正确认识、理解、概括和评价历史人物就显得十分重要。
文章主要通过考察人物的历史背景和内心世界来认识历史人物,理顺人物与事件之间关系来认识历史人物,分析和概括历史人物,通过引导学生合理评价来综合认识历史人物等几个方面去探索,希望能为初中历史人物教学提供借鉴作用。
【关键词】初中历史历史教学历史人物教学教师在教学中应讲出时代与历史人物的内在联系,把历史人物放在历史的洪流之中,不应该孤立地讲历史人物。
如果孤立地讲历史人物,学生难以理解,不能说明历史本身的内在联系。
一、考察人物的历史背景和内心世界历史人物生活的社会环境是认识历史人物的前提,无论他是伟人还是普通群众,是千古功臣还是历史罪人,他的形成跟他的生活环境和家庭背景都有着极大的关系。
因此,学生认识历史人物之前首先要知道他的历史背景,包括历史人物所处的时代、环境、家庭等因素。
虽然历史人物已经离我们远去,但我们可以通过了解历史人物背景,走入其内心世界,让学生感知到历史人物真实的一面,对于理解历史人物具有重要的作用。
学生也可以自主阅读关于历史人物的参考资料,获取人物背景。
1 学生自主阅读人物参考资料,全面地了解历史人物所处的环境。
新课程改革后,我们的历史教材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它向学生提供了大量的人物参考文献资料,这是理解感悟人物的很重要的依据,学生可以多方面地了解其人物特性。
在课堂教学中应鼓励学生自己阅读资料,学生的知识会变得丰富,学生的视野会变得开阔。
在阅读材料的基础上,学生会积累大量的素材,他们对于历史人物的理解也会加深。
如教材中没有讲孙中山不是为革命而革命,学生难以理解。
教师要让学生阅读孙中山的一些演讲稿和他的资料。
学生会发现,在振兴中华的道路上,孙中山设计的首先是革命破坏,即推翻封建王朝的统治,建立共和国;其次是“革命建设”,即发展实业,建设强大的现代化国家。
评价历史人物的方法

评价历史人物的方法 Last updated on the afternoon of January 3, 2021评价历史人物的方法商镇中学刘丹军所谓历史人物,它不是指历史长河中的任何一个个人,而是指在一定的历史时期对社会历进程或重大历史事件有突出作用的、影响较大的、留下明显痕迹的人。
他们对历史发展有着重大影响,有时甚至还会起决定性作用。
因此,对历史人物的评价一向是史学界争鸣的热门题之一,在历年高考试题中也屡见不鲜。
如1985年高考题对李鸿章的评价题;1992年“杨贵妃”题;1995年秦皇、汉武三大事迹比较题等。
笔者从中学历史教学和高考能力要求的角度出发,对近年来出现的这类题目作了比较系统的研究,总结整理,获得了一定的信息和经验,现诉诸文字,以飨同行。
一、评述历史人物事迹的具体方法评价历史人物需要用他们的具体言论、行为评述其是非功过。
而阐述人物事迹时应当注意掌握适当方法。
一般地说,评述人物事迹大体上采用分类法和分期法。
1.分类法即把历史人物一生重大事迹按类别归纳评述的方法,古代帝王事迹大多适用此法。
一般可分为政治(加强中央集权措施)、经济(实行宽舒政策,发展生产)、民族关系、对外关系、文化等方面。
如汉武帝的事迹可概括成:①政治上:a、颁布推恩令,削夺大批王侯爵位,解决王国问题;b、“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加强思想统一和政治统一。
②经济上:继续推行休养生息政策,开凿六辅渠、白渠,治理黄河。
经济发展,国家富裕。
③民族关系上:a、派卫青、霍去病北击匈奴;b、派张骞出使西域;c、派人在西南设郡县。
④文化上:在中央设太学,郡国设学校。
评述近代历史人物如林则徐、李鸿章、那拉氏、袁世凯等也可用此法。
如林则徐事迹可分为禁烟、抗英、学习西方三大类。
李鸿章活动也可分为三大类:①参加洋务运动创办江南制造总局;设立轮船招商局、开平矿务局;创建北洋水师。
②镇压太平天国运动组建淮军,伙同戈登洋枪队进攻太平天国控制的苏州、常州。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用辩证的方法、用发展变化的观点评价历史人物、历史事件。
即前功后过的如唐玄宗,在其统治前期,推行开明的政策,善于用人,使封建经济 达到前所未有的盛世;而后期重用奸臣李林甫、杨国忠、宠爱杨贵妃,导致政治腐 败,出现“安史之乱”
安史之乱
3.具体的事物作具体分析的方法。
把历史人物所做的事放到特定的历史环境中加以评价,如隋场帝虽过大于功,但在 开凿大运河这件事上,当时确有加重人民负担、摇役过重的现象,但从长远观点来 看,它的开凿,成为南北交通的大动脉,促进了南北经济的交流,推动了经济的发 展,符合人民的长远利益和愿望,也成为闻名世界的一项伟大工程。
谭嗣同
中国现代史:推动生产力、经济发展则是顺应历史潮流
现代史中需要解决的主要矛盾即解决的中心问题是:落后的生产力与先进的社会制度,与 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之间的矛盾。
五十年代的抗美援朝、土改运动、三大改造运动等,极大的调动了人民的积极性, 推动了政治、思想革命和经济建设的迅速发展。
这一时期中国涌现了大量的英雄人物,铁人王进喜、两弹一星邓稼先等
二、评价历史人物、历史事件依据的观点与采用的方法
1.要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辩证唯物主义的方法。详解
2.用辩证的方法、用发展变化的观点评价历史人物、历史事件。详解 3.具体的事物作具体分析的方法。详解 4.动机和效果统一的观点,重点看效果的方法,侧重看动机的方法。详解 5.主观和客观分别评价的方法。详解
如俄国1861年废除农奴制改革 日本1868^-1871年的明治维新 中国古代历史上开明的统治者(皇帝或大臣)调整统治政策,都对生产力的发展起 了推动作用,应予以肯定。
8.人民群众与重要人物辩证作用的观点。
如列宁在反动的资产阶级临时政府要绞杀革命的关键时刻,决定提前起义。 毛泽东“八七”会议上提出“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思想论断,秋收起义后 的文家市决策,长征途中的停去湘西,改向敌人力量薄弱的贵州前进的主张 等。我党遵义会议最终确定了毛泽东的领导地位,在最危急的关头,挽救了 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 邓小平在我国经济将要走上崩溃的边缘,代表我党和广大人民的利益果断地 提出:停止“以阶级斗争为纲”而代之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理论,并坚持四 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的政策,使我国取得了一系列的建设成就。
如何认识历史人物、历史事件?
班级:材料21班 姓名:邵聪
学号:B16012119
一、评价历史人物、历史事件的原则与标准
看是否顺应历史潮流的发展(历史发展趋势,既当是应该解决的主要矛盾)
看是否符合人民的(长远)利益和愿望
看是否推动生产力(或经济)的发展
中国古代史上的统一则是顺应历史潮流
秦始皇灭六国统一全国,是一位中国历史上有作为的封建君主。他在七国战乱不断局面 实现了统一,满足了百姓远离战争的愿望。 曹操统一北方,是一位地主阶级杰出的政治和军事家”。结束了北方群雄征战不断的局 面,使百姓得以养息。
八七会议油画作品
总结
综上所述:对于学生来说,正确评价历史人物、历史事件是选 拔人才的需要,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需要。它可以增强学习信 心、节约学习时间、提高学习效率。而评价时所采用的三条标 准是相互联系的,而第一条则是最基本的。抓住了第一条就抓 住了牛鼻子,其它就迎刃而解了。在评价历史人物、历史事件 时必须是:全面地、一分为二的;历史的、辩证的和发展变化 的;做到具体事物具体分析、具体人物具体评价,即用历史唯 物主义的观点、用辩证唯物主义的方法给以客观的、实事求是 地、科学的评价。
6.用阶级分析的方法。详解
7.用是否推动生产力发展的观点和方法。详解 8.人民群众与重要人物辩证作用的观点。详解
1.要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辩证唯物主义的方法。
用全面的观点、一分为二的方法;要用历史的观点、客观科学的方法。全面的就是 要一分为二的看人的一生,既要看主流又要看到缺点或不足; 历史的就是要放在当时的历史环境条件下,进行分析和评价在当时起的作用如何? 既要看到功又要看到过,一分为二对待他们。 如功大于过的秦始皇、汉武帝、唐太宗、宋太祖、元世祖、明太祖、康熙帝等。 秦始皇统一全国,利于国家巩固、人民生活安定和经济发展,符合人民的长远利益和愿 望;而“焚书坑儒”在加强中央集权有不可否认的积极作用,但也不能否认从历史发展的 角度来看,危害更大。它籍制了人民的思想、摧残了文化,对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的继 承和发展有破坏和阻碍作用近代历史上顺应历史发展潮流是反对外来侵略,反对封建以 及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卖国政府,争取民族独立问题
只有把外国侵略者赶出中国去,把投降卖国的政府推翻,中国才有可 能搞好经济建设
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等,他们都以反对外国侵略,争取民族独 立为首要任务 洋务运动、戊戌变法的失败也证明了发展经济是近代中国的次要任务, 反对外来侵略和为外国政府服务的卖国政府则是首要任务
5.主观和客观分别评价的方法。
如洋务运动,主观上是为了维护清政府的前提下进行的一场“师夷长技以自强”的自 救运动,延长其反动统治的寿命,虽然没能达到此目的,但是在客观上刺激了中国 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对外国资本主义经济的侵略起了一些抵制作用。 如戊戌变法,它是在维护清政府统治的前提下进行的一次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改良 运动,虽然在那拉氏顽固派的破坏和镇压下失败了,但它客观上唤醒人民追求救国 救民的真理,探索资本主义发展的道路,因而它是爱国和进步的,是一次思想启蒙 运动,利于资产阶级思想文化的传播。
抗美援朝英雄事迹
上甘岭,黄继 光用身体挡住 了敌人的地堡 枪眼,使得后 续部队能够攻 下597.9高地 执行任务中,邱少云在距敌前沿阵地60多米的 草丛中潜伏时,敌人突然向潜伏区逼近,为了 掩护潜伏部队,指挥所命令炮兵对敌进行打击。 敌人遭到打击后出动飞机侦察,并盲目发射侦 察燃烧弹,一颗燃烧弹正好落在邱少云身边, 飞迸的火星溅落在他的左腿上,烧着了他的棉 衣、头发和皮肉。但为了不暴露潜伏部队,他 严守纪律,咬紧牙关,双手深深插进泥土中, 以惊人的毅力忍受着剧痛,一声不吭、一动不 动,直至壮烈牺牲,年仅26岁。
6.用阶级分析的方法。
1)先进的阶级代表历史发展的方向。 (2)落后的阶级阻碍生产力发展,逆历史潮流而动,将要被历史抛弃。 (3)统治阶级的政策,出发点是为本阶级利益服务的,从本质上讲是为了维护自己的 统治。 (4)无产阶级及广大劳动阶级是当今最先进的阶级,是历史发展的主人。
7.用是否推动生产力发展的观点和方法。
4.动机和效果统一的观点,重点看效果的方法,侧重看动机的方法。
如商鞅变法、北魏孝文帝改革当属于此类。他们为了巩固自己的政权,采取了符合 客观实际的政策,因而顺应了统一的历史潮流,推动了经济发展,符合人民的长远 利益和愿望。但有的只要动机与客观不符合,一般不会有好的结果。如王莽则是为 了巩固自己的政权,去解决土地兼并,缓和阶级矛盾,有它合理的一面,但改制的 措施不符合人民的愿望,改制的内容将全国土地改称王田等违背了历史发展规律, 使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恢复到奴隶社会的井田制;将奴脾变为私属,使他们失去自 由,沦为奴隶的地位。 王安石变法,动机是富国强兵,政策措施可以说具有积极作用,也取得了一定的效 果,当然最终失败。失败的原因是客观上保证推行政策的措施不足、力度不够,即 用人不当;再加上遭到统治阶级中的大地主大官僚等的反对。在其中,保守派司马 光作宰相,后废除新法。但他的动机和取得的一定成效证明,他并不失为是一位地 主阶级的政治家和改革家。
谢谢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