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免疫系统发育特点

合集下载

免疫性疾病

免疫性疾病

• 二、哮喘治疗的目标 • (1)有效控制急性发作 症状,并维持最轻的症状, 甚至无症状;(2)防止 症状加重或反复;(3) 尽可能将肺功能维持在正 常或接近正常水平;(4) 防止发生不可逆的气流受 限;(5)保持正常活动 (包括运动)能力;(6) 避免药物的不良反应; (7)防止因哮喘死亡。
治疗原则
5岁 14岁 10岁 14岁
针对抗原
IgG1 IgG2 IgG3 IgG4
细菌、病毒的蛋白质抗原 抗多糖抗原(肺炎球菌荚 膜)
与过敏症有关
2.IgM 1)虽然胚胎12周时已能合成IgM,但因缺乏抗原刺激, 胎儿自身合成的IgM量极少,母亲IgM不能通过胎盘; 2)因而出生时脐血IgM水平很低,若发现脐血IgM水平升
4.IgD和IgE
两者均难以通过胎盘,在新生儿血清中IgD和IgE含量极少, IgD生物学功能不清楚, IgE参与I型变态反应,与过敏性疾病有关。生后可从母乳 中获取部分IgE,自身合成的能力也不弱。患过敏性 疾病时血IgE水平可显著升高。
小儿免疫球蛋白水平及变化情况
开始合成
IgG IgM 胚胎12周 胚胎12周
继发性免疫缺陷(secondaryID,SID)
营养紊乱
肿瘤 自身免疫性疾病
反复感染
免疫功能低下
支气管哮喘
【定义】

支气管哮喘是由多种细胞(如嗜酸性粒细胞、肥大细 胞、T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及气道上皮细胞等)和细胞 组分共同参与的气道慢性炎症性疾患。这种慢性炎症导致 气道高反应性,当接触多种刺激因素时,气道发生阻塞和 气流受限,出现反复发作的喘息、气促、胸闷、咳嗽等症 状,常在夜间和(或)清晨发作或加剧,多数患儿可经治 疗缓解或自行缓解。
• 胸腺:出生时7~15g,与体重之比值是一生中最大的,直到 3~4岁胸腺X线影消失,到青春期后胸腺开始萎缩。 • T细胞:来自骨髓的淋巴干细胞—成熟(CD3) —CD4 CD8

了解婴幼儿的生理特点更好地应对生病

了解婴幼儿的生理特点更好地应对生病

了解婴幼儿的生理特点更好地应对生病婴幼儿是人类生命周期中最脆弱的群体之一,他们的生理特点与成人有很大的不同。

了解婴幼儿的生理特点对于更好地应对他们的生病非常重要。

本文将从婴幼儿的免疫系统、消化系统和体温调节能力等方面介绍他们的生理特点,并提供一些应对婴幼儿生病的方法。

一、婴幼儿的免疫系统婴幼儿的免疫系统相对不完善,容易受到各种病原体的侵袭。

他们的免疫系统尚未完全发育,抗体水平较低,对病原体的抵抗能力较弱。

此外,婴幼儿的免疫系统对于新的病原体缺乏免疫记忆,容易反复感染同一种疾病。

因此,婴幼儿容易患上感冒、腹泻等常见疾病。

针对婴幼儿免疫系统的特点,家长可以采取以下措施来应对婴幼儿的生病:1. 给婴幼儿提供充足的营养,增强其免疫力。

母乳是最好的食物,含有丰富的抗体和免疫因子,可以帮助婴幼儿建立免疫系统。

如果无法母乳喂养,可以选择适合婴幼儿的配方奶粉。

2. 避免婴幼儿接触病原体。

家长要注意婴幼儿的卫生,勤洗手、勤消毒,避免让婴幼儿接触到有病菌的物品和环境。

3. 及时接种疫苗。

疫苗可以帮助婴幼儿建立免疫记忆,提高其抵抗疾病的能力。

家长应按照国家规定的疫苗接种时间表,及时为婴幼儿接种疫苗。

二、婴幼儿的消化系统婴幼儿的消化系统尚未完全发育,消化功能较弱。

他们的胃容量小,消化酶的分泌不足,对食物的消化吸收能力有限。

此外,婴幼儿的肠道菌群尚未形成稳定的平衡,容易受到有害菌的侵袭,导致腹泻等消化系统疾病的发生。

针对婴幼儿消化系统的特点,家长可以采取以下措施来应对婴幼儿的生病:1. 合理安排婴幼儿的饮食。

根据婴幼儿的年龄和发育情况,选择适合的食物。

初生婴儿主要以母乳或配方奶为主食,逐渐引入辅食。

家长要注意食物的清洁卫生,避免给婴幼儿食用过期或不新鲜的食物。

2. 给婴幼儿提供充足的水分。

婴幼儿的身体水分含量较高,容易脱水。

家长要及时给婴幼儿喂水,避免脱水引发的疾病。

3. 注意婴幼儿的排便情况。

家长要观察婴幼儿的排便情况,及时发现异常。

小儿免疫系统发育特点

小儿免疫系统发育特点

小儿免疫系统发育特点1、单核/巨噬细胞:新生儿单核细胞发育已完善,但因缺乏辅助因子,其趋化、黏附、吞噬、氧化杀菌,产生G-CSF、IL-8、IL-6、IFN-γ、IL-12和抗原呈递能力均较成人差。

新生儿期接触抗原或过敏原的类型和剂量不同,直接影响单核/巨噬细胞,特别是DC的免疫调节功能,将影响新生儿日后的免疫状态。

2、中性粒细胞:受分娩的刺激,出生后12小时外周血中性粒细胞计数较高,72小时后逐渐下降,而后逐渐上升达成人水平。

由于储藏库空虚,严重新生儿败血症易发生中性粒细胞减少。

新生儿趋化和黏附因子Mac-1(CD11b/CD8、CD10、CD3和CD33)表达不足,以未成熟儿和剖腹产者为著。

未成熟儿中性粒细胞FcRⅢ表达下降,出生后2周才达到成人水平。

中性粒细胞功能暂时低下是易发生化脓性感染的原因。

3、T淋巴细胞及细胞因子:(1)成熟T细胞占外周血淋巴细胞的80%,因此外周血淋巴细胞计数可反映T细胞数量。

出生时淋巴细胞数目较少,6-7个月时超过中性粒细胞的百分率,6-7岁时两者相当,此后随年龄增长,逐渐降至老年低水平。

(2)T细胞表型和功能:绝大多数脐血T细胞(97%)为CD45RA+“初始”(“naïve”)T细胞(成人外周血为50%),而CD45RO+记忆性T细胞极少。

新生儿T细胞表达CD25和CD40配体较成人弱,辅助B细胞合成和转换Ig、促进巨噬细胞和CTL的能力差。

(3)TH亚群:新生儿TH2细胞功能较TH1细胞占优势,有利于避免母子免疫排斥反应。

(4)细胞因子:新生儿T细胞产生TNF和GM-CSF仅为成人的50%,IFN-γ、IL-10和IL-4为10~20%。

随抗原反应刺激,各种细胞因子水平逐渐升高。

如IFN-γ于生后175天即达到成人水平。

(5)NK和ADCC:NK的表面标记CD56与出生时几乎不表达,整个新生儿期亦很低,NK活性于生后1-5个月时达成人水平。

ADCC功能仅为成人的50%,于1岁时达到成人水平。

临床儿科知识:小儿免疫系统的特点

临床儿科知识:小儿免疫系统的特点

临床儿科知识:小儿免疫系统的特点
复习医疗事业单位考试,需要掌握临床医学知识,帮助大家梳理儿科学的知识。

一.小儿特异性细胞免疫
1.胸腺:是淋巴样干细胞分化发育为T细胞的场所。

如果胸腺发育不好,那么就容易感染,到3-4岁胸腺影在X线上消失,到青春期后胸腺开始萎缩。

2.T细胞:足月儿出生时血中T细胞即达成人水平。

其靶细胞为CD4细胞,CD4见于艾滋、结核。

3.细胞因子:小儿T细胞分泌的IL-4及LFN- 约在3岁以后达成人水平。

二.小儿特异性体液免疫
1.骨髓和淋巴结:骨髓既是造血组织,又是B细胞成熟场所。

2.B细胞:小儿特异性体液免疫就是由B细胞介导的。

3.免疫球蛋白:是B细胞的产物,分为:IgG、IgA、IgM、IgD、IgE。

(1)IgG是唯一能胎盘的Ig类别生出后3月开始下降,6个月完全消失,8-10岁又达成人水平。

(2)如果出生时血清IgM 0.3g/L,表明胎儿在宫内受过非己抗原的刺激。

(3)分泌型IgA具有黏膜局部抗感染作用。

(4)IgE能引起I型变态反应。

三.小儿非特异性免疫特点
1.吞噬作用:胎龄34周时,中性粒细胞的吞噬功能己成熟了。

新生儿期吞噬功能呈暂时性低下的改变。

2.补休系统:一般在生后6~12个月时,各种补体成分的浓度及溶血性达到成人水平。

四.原发性免疫缺陷病
原发性免疫缺陷病是一大堆病,它们共同的表现为反复感染,易患肿瘤和自身免疫性疾病。

简述小儿的生理特点及病理特点

简述小儿的生理特点及病理特点

简述小儿的生理特点及病理特点小儿是指年龄在出生后28天至12岁的儿童,其生理特点和病理特点与成人有较大的差异。

本文将从生理和病理两个方面对小儿的特点进行详细描述。

一、生理特点1. 生长发育:小儿的生长速度较快,特别是在出生后的前两年,身高和体重增长迅猛。

此时,小儿的骨骼和器官尚未发育完全,所以对于营养的需求量较大。

2. 免疫系统:小儿的免疫系统较为脆弱,尚不完善。

他们的免疫力主要依赖于母体传递的免疫球蛋白和自身免疫系统的发育。

因此,小儿易受感染,尤其是呼吸道感染、胃肠道感染等。

3. 代谢率:小儿的代谢率较高,能量消耗较大。

他们的呼吸、心率、体温等生命体征相对成人来说更加活跃。

4. 器官功能:小儿的器官功能相对不完善,婴儿的肺部和肾脏功能尚未发育完全,容易出现呼吸困难和排尿困难等问题。

此外,小儿的消化系统也较为脆弱,消化酶分泌不足,消化功能尚未完善。

5. 神经系统:小儿的神经系统发育尚未成熟,大脑皮质的发育和功能尚未完全形成。

因此,小儿对外界刺激的反应较为敏感,容易出现异常行为和情绪波动。

二、病理特点1. 先天性疾病:小儿由于胎儿期的发育异常或遗传因素,容易患上一些先天性疾病,如唇腭裂、先天性心脏病等。

2. 呼吸系统疾病:小儿的呼吸系统较为脆弱,常见的疾病包括感冒、支气管炎、肺炎等,其中婴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是一种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

3. 消化系统疾病:小儿的消化系统功能尚未完善,容易出现消化不良、腹泻、便秘等问题。

此外,小儿肠套叠、胃肠炎等也是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

4. 神经系统疾病:小儿的神经系统发育不完全,容易出现一些神经系统疾病,如脑瘫、癫痫等。

5. 免疫系统疾病:小儿的免疫系统尚未完善,易受感染。

典型的免疫系统疾病有水痘、麻疹、流感等。

6. 心脏疾病:小儿心脏疾病包括先天性心脏病、风湿性心脏病等,其中先天性心脏病是儿童常见的心脏疾病之一。

总结起来,小儿的生理特点主要表现在生长发育速度快、免疫系统不完善、代谢率高、器官功能尚未完善和神经系统发育不完全等方面。

小儿生长发育特点

小儿生长发育特点

小儿生长发育特点小儿生长发育是指从出生到成年的整个过程中,身体各个器官和系统逐渐发育成熟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小儿的身高、体重、智力、运动能力等方面都会发生显著的变化。

下面将从生理特点、心理特点和社会特点三个方面来解释小儿生长发育的特点。

一、生理特点:1.快速生长期:小儿出生后的第一年是生长速度最快的时期,身高体重迅速增长。

在这个阶段,小儿每个月的生长速度都非常快,身高每个月增长约2.5厘米,体重每个月增长约600克。

2.生理功能逐渐成熟:小儿的各个器官和系统都在逐渐发育成熟。

比如,消化系统的功能逐渐健全,吸收和利用营养物质的能力逐渐增强;呼吸系统和循环系统的功能也逐渐健全,肺活量和心脏功能逐渐增强。

3.免疫系统发育:小儿的免疫系统在出生后不断发育和成熟。

在出生后的几个月内,小儿的体内会逐渐产生各种抗体,提高对各种疾病的抵抗力。

同时,小儿的抗病能力也在逐渐增强,患病的几率逐渐降低。

二、心理特点:1.感知能力逐渐增强:小儿出生后的几个月内,会逐渐对外界刺激产生反应,比如对声音和光线有反应。

到了几个月之后,小儿的感知能力会更加敏锐,可以辨别颜色、形状和声音的差异。

2.认知能力逐渐发展:小儿的认知能力在生长发育过程中逐渐发展。

在出生后的几个月内,小儿会逐渐认识到自己的身体和周围的事物,能够通过触摸、抓握等方式与周围环境进行互动。

3.语言能力的发展:小儿在生长发育过程中会逐渐掌握语言能力。

从最初的发出声音到逐渐模仿和理解语言,再到开始说简单的词语和句子,小儿的语言能力会逐渐提高。

三、社会特点:1.亲子关系的建立:小儿在生长发育过程中会与父母建立起亲密的亲子关系。

父母的陪伴和关爱对小儿的生长发育非常重要,可以促进小儿的身心健康发展。

2.逐渐独立性增强:随着年龄的增长,小儿的独立性逐渐增强。

他们会逐渐学会自己穿衣、洗脸、刷牙等日常生活技能,并逐渐学会自己独立行走和探索周围的环境。

3.社交能力的培养:小儿在生长发育过程中会逐渐学会与他人进行社交。

儿童免疫特点简答题

儿童免疫特点简答题

儿童免疫特点简答题
儿童免疫系统的特点可以总结如下:
1. 发育中的免疫系统:儿童的免疫系统在出生后逐渐发育成熟。

婴儿出生时,他们的免疫系统尚未完全形成,但随着年龄增长,它逐渐变得更加强大和有效。

2. 高度反应性:儿童的免疫系统通常对感染和疫苗刺激具有高度的反应性。

这使得儿童在面对新的病原体时能够迅速产生免疫应答,并且通常能够产生较强的免疫记忆。

3. 免疫记忆的发展:儿童的免疫系统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发展出更强的免疫记忆。

这种免疫记忆使得他们在再次接触到相同的病原体时能够更快地产生免疫应答,从而更有效地应对感染。

4. 儿童疫苗接种:免疫接种在儿童免疫系统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通过接种疫苗,儿童可以获得主动免疫,从而增强他们对各种疾病的保护能力。

5. 抗体传递:婴儿在母亲子宫内和出生后通过乳汁摄入母亲的抗体。

这些被称为母源性抗体,为婴儿提供一定的免疫保护,直到他们自身的免疫系统发育成熟。

需要注意的是,每个儿童的免疫系统都是独特的,因此在具体情况下可能会有一些个体差异。

此外,免疫系统的发育和功能也受到遗传、环境和营养等因素的影响。

儿童免疫发育的特点

儿童免疫发育的特点

儿童免疫发育的特点儿童免疫系统在发育过程中具有独特的特点。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我们对儿童免疫系统的研究越来越深入,对儿童免疫系统的保护也越来越周到。

一、儿童免疫系统发育的特点1.非特异性免疫能力较强儿童的非特异性免疫能力较强,这使得儿童在面对多种感染性疾病时具有一定的抵抗力。

例如,儿童感冒病毒感染较为普遍,但即使感染多种病毒,仍难以出现严重的症状。

2.免疫系统功能尚未完全发育尽管儿童免疫系统在不断发育,但部分功能尚未完全发育。

例如,儿童体内存在一定数量的免疫细胞,但它们的分化和功能尚未达到成人的水平。

此外,儿童免疫系统的抗体生成和记忆功能也不如成人。

3.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儿童免疫系统相对较为脆弱,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

例如,儿童穿着的衣物、所接触的消毒液等物质可能会含有某种细菌或病毒,从而引起儿童感染。

4.免疫系统对过敏原的耐受性较差儿童免疫系统对过敏原的耐受性较差,容易发生变态反应。

这使得儿童在接触到过敏原时容易产生不适或过敏反应,甚至引发严重的过敏性疾病。

二、儿童免疫系统的保护措施1.加强营养儿童免疫系统的正常发育需要充足的营养支持。

为了提高儿童的非特异性免疫能力,我们应该尽量避免给儿童食用高热量、高脂肪的食物,而应该多食用富含维生素和蛋白质的食物。

2.增强锻炼适当的运动有助于提高儿童的身体抵抗力,从而增强免疫系统。

此外,锻炼还可以帮助儿童释放压力,减少患病焦虑。

3.改善卫生习惯为了防止儿童感染各种病原体,我们应该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如勤洗手、戴口罩等。

此外,我们还应该定期给儿童进行疫苗接种,以增强他们的免疫力。

4.避免过敏原我们应该避免给儿童接触过敏原,如花粉、宠物皮屑等物质。

在遇到过敏原时,应该尽快采取措施进行治疗,以防止过敏反应的发生。

5.保持心情愉悦积极乐观的心态可以帮助儿童更好地抵抗疾病,因此我们应该尽量给儿童创造一个愉悦的心情环境。

总之,儿童免疫系统在发育过程中具有独特的特点,我们需要加强营养、锻炼身体、改善卫生习惯、避免过敏原和保持心情愉悦等方式来保护儿童的身体健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节 小儿免疫系统发育特点
免疫功能的本质
识别自身,排除异己!
-- 抗感染免疫
-- 维持自身稳定:清除衰老, 损伤和死亡的细胞
-- 免疫监护功能:识别和清 除突变细胞(肿瘤)
免疫系统(网络)
1.免疫器官 2.免疫细胞 3.免疫分子
中枢--骨髓、胸腺 周围--淋巴结、脾、扁桃体、阑尾等 T,B,M,PMN,嗜酸性粒细胞、 嗜碱性粒细胞,肥大细胞等 Ig、补体、细胞因子、 膜蛋白分子、粘附分子、受体等

的6

量 (
4
2
1.8 -0.6
4 8 12m 2 4 8 10
年龄 小儿免疫球蛋白的个体发育
IgG
IgA IgM 12 y
THYRUM
Epi. CD3+ CD4+
TH1
BM
PTSCΒιβλιοθήκη SLCFUProB
PreB
T CD8+
IgM
B
plasma
IgG
TH2 IgM
B
plasma
IgG
RBC Plet PMN MØ
CD19/20
IgA
B plasma IgA
IgE
B plasma
IgE
免疫反应
第一阶段 第二阶段 第三阶段 第四阶段
抗原提呈 淋巴细胞增殖 免疫效应 淋巴细胞凋亡
免疫反应
IL-4,5,6,7,8,9,10,11,13,14,16,17
Ag
IL-1,IL-6,TNF MØ
Tr1
IL-12,
IL-18
IL-1
IL-10
TH0
IL-10 IL-4
TH3 TH1
TH2
ADCC
B Ab 免疫复合物
IL-2
内皮细胞 成骨细胞 破骨细胞
﹡ 补体各成分均低于成人,6~12个月逐渐达到成人水平
14 12
免 10

球8

白 的
6
含 量
4

2
total IgG baby IgG
g/L)
1.8
maternal IgG
0.6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年龄(月)
免疫球蛋白的个体发育
g/L)
14
12
免 疫
10
球 蛋
8
IFN CTL NK
活化 补体
Ag
PMN
成纤维细胞 肥大细胞
炎症因子
炎症反应
嗜酸细胞
﹡ 吞噬功能 -- 巨噬细胞 , 树突状细胞 (APC) ↓ -- 中性粒细胞↓
﹡ T淋巴细胞 -- CD40L ↓, CD28表达 ↓ -- TH1/TH2 ↓
﹡ B淋巴细胞 -- 只有IgG能通过胎盘,IgG2在2岁后才发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