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评论重点整理
新闻评论重点

1,新闻事实:那些对接受主体而言有价值的事件,或者指能受到大众重视或者为大众喜闻乐见,并能在实践中产生较大影响和作用的事件。
2.新闻评论:属于言论的范畴,是现代各种大众传播媒介普遍运用的、面向受众传播的对有关现实生活中典型的新闻事实和群众普遍关心的重大问题所表达的意见性信息。
是言论的重要形式。
通过新闻媒体进行传播,追求意见表达与传播效率。
3.社论:社论是代表报社、刊物或通讯社编辑部就当前国内外时事或重大事件发表的权威而慎重的言论。
社论是报纸的灵魂和旗帜,是新闻评论中最重要的言论形式。
4.评论员文章:是介于社论和短评之间的一种评论形式,是中型的评论文章。
这类文章一般在1000字左右,往往就某一问题或选择一个重要的侧面发表意见,作更深一层的分析。
5.特约评论员文章:是评论员文章的一种特殊的形式,强调文章作者的身份。
这类评论对象大多是事关全局的重大问题,专题性更突出。
6.短评:是一种短小精悍、运用灵活的评论形式,篇幅一般在600字左右,最长不超过1000字,在报纸上较为常见。
特点是内容单一、论题集中,分析扼要,开门见山、一事一议。
7.编者按:是对媒体所发表的新闻报道、文章进行简要的提示、评议、阐述或作补充说明的文字,正式表明编辑部的态度,一般采用于较为郑重的场合。
8,专栏评论:是在报纸相对固定的版面上特定的专门栏目中发表的评论。
12.:述评:是新闻与新闻评论的结合体,是以夹叙夹议方式传播新闻信息和思想观点的新闻体裁。
13.选题:即选择新闻评论所要评述的事物或要论述的问题,它规定着评论的对象与范围。
14.立意:是作者对所选的论题做出的判断,包括一篇评论的中心思想和基调。
15.结构:是谋篇布局见诸于文字的外在形式,指的是文章各个部分之间以及部分与整体之间的关系的安排,它包括开头、结尾、段落:层次、过渡、照应等。
16.论点:是评论者要告知受众的见解,观点论断或主张。
17.论据:是用来阐述、支持论点的依据,也就是用来证明论点的材料,是形成判断、推理的依据。
新闻评论写作复习重点

上编第一章:新闻评论的特点和作用【选择】1、新闻评论最早出现于报刊。
2、和新闻报道相比,新闻评论可以说是有形的意见。
3、新闻评论作为政论性的载体,其首要的特征是新闻性。
4、新闻评论学除了具有较强的实践性之外,还具有政治性。
5、新闻评论说理分析的切入点主要有理论捆、政治、政策、思想。
[简答]1、新闻评论主要有那些体裁?新闻评论的体裁主要有:社论、评论员文章、短评、编者按语、专栏评论、述评、杂文、广播评论、电视评论等。
2、新闻评论的特点有那些?新闻评论的特点主要有:(1)新闻性它有表现为:现实的针对性,即在选题和立论上有的放矢,针对当前值得评论的新闻事件和问题发表意见;较强的时效性,即对现实做出及时的反映。
从社会效益出发,掌握时机,切合时宜。
(2)政治性具体表现为:鲜明的政治立场和态度,注重选题的政治意义;着重从思想、政治、理论的高度分析和论述问题。
(3)群众性面向广大群众,关心广大群众的切身利益,反映群众的呼声和要求,说理论述符合群众的特点和需要;吸引和鼓励广大群众关心和参与评论工作。
3、新闻评论的主要功能和作用有哪些?新闻评论的功能和作用主要有:(1)引导作用:旗帜鲜明地分清正确和错误,先进和落后的界限。
明确赞成什么,反对什么,进行舆论引导。
(2)监督作用:弘扬先进的思想和精神,揭露和抨击腐败现象和不正之风,对各种不良现象形成强大的舆论压力,实现有效的监督。
(3)表态作用:代表新闻媒介表明对重要事件和问题的态度。
对国内外重大事件,全国性的新闻媒介可以通过新闻评论表明党和政府以及广大人民却中的态度。
(4)深化作用:新闻评论和新闻报道配合发表,可以深化报道的主题,通过对新闻事件的分析,从思想、政治高度说问题。
启发和帮助群众掌握科学分析的方法。
第二章:新闻评论的选题和立论[选择]1、新闻评论写作过程的第一道程序是选题和立论。
“经正而后纬成,理定而后辞畅”,对评论写作而言,讲的就是选题和立论的重要意义。
新闻评论重点整理

新闻评论重点整理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媒体的发展,新闻评论成为人们了解时事并表达观点的重要途径之一。
本文将对新闻评论的重点进行整理,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新闻评论。
一、新闻评论的定义和作用新闻评论是基于对新闻事件的观察和理解,以个人或团体的立场观点,对其进行批判、评价、分析和评论的行为。
它的作用在于帮助读者深入了解新闻事件背后的意义,加深对事件的理解,引导公众讨论和思考该事件的影响,以及为新闻报道提供反馈和改进的建议。
二、新闻评论的分类1. 事件评论:针对具体事件进行评论,分析事件的背景、原因和影响;2. 政治评论:关注政治话题,对政府决策、政策实施等进行评价和分析;3. 社会评论:关注社会问题,如环境保护、教育改革、贫富差距等,对社会现象进行观察和评论;4. 经济评论:关注经济状况和经济政策,对经济领域的事件进行评价和解读;5. 文化评论:关注文化领域,如文学、音乐、电影等,评论相关作品的特点和影响。
三、新闻评论的要素1. 事实准确性:评论应基于准确的事实,避免歪曲和虚假信息;2. 独立立场:新闻评论应独立于新闻报道,表达个人或团体的观点和看法;3. 逻辑严密性:评论应具备合理的逻辑结构,观点清晰,论证有力;4. 多样性和包容性:评论应兼顾多方观点,提供不同角度的思考和分析;5. 关注公众利益:评论应关注社会公众的利益,反映社会民意,并提供合理化解方案。
四、新闻评论的重要性与意义1. 监督权威:新闻评论通过对政府、企业等权威机构的监督,促使其更加负责地行使权力;2. 促进公众参与:新闻评论鼓励公众参与社会事务,使舆论更加开放和多元化;3. 引导舆论方向:新闻评论可以引导公众对事件的关注和思考,推动社会进步和改革;4. 促进新闻质量:新闻评论对媒体的报道提出批评和建议,促进新闻质量的提升;5. 慰藉和宣泄情绪:新闻评论作为公众发泄情绪的渠道,能够满足人们对事件的表达和倾诉的需求。
总结起来,新闻评论在当今社会具有重要的地位与作用。
新闻评论笔记整理完整版

新闻评论复习笔记整理⑴学习新闻评论对媒体的意义:1.可以使媒体全面地传播信息。
在新闻信息的传播中既有事实信息的传播,也有意见信息的传播。
事件信息包括新的事件、经验、问题、成就;意见信息的传播包括新的思想、观点、意见、主张,如果新闻信息的传播没有这一部分的内容信息就不是完整而全面的,就不可能最大限度的满足受众的求知欲望,如果媒体缺乏意见信息的传播,该媒体就不是成熟的媒体,就不是一个具有高水平凡人媒体,就不能承担新闻信息传播的任务,难以把新闻事业做好。
2.是体现媒介政治立场的旗帜。
代表利益集团站在国家立场对于现实的政策问题进行评说,表态,表达政府的话语权,进行社会舆论的引导,利用评论打造国家形象。
言论在当今世界各国的生存格局中非常重要。
3.运用新闻评论可以使新闻信息的传播发挥更大的功能。
主要指的是消息、通讯、调查报告所传播的信息,使新闻报道获得最大的社会效益,关键在于受众能否接受。
另一方面受众接受信息是有难度的,若不解决,社会效益也就无从谈起。
4.可以增强媒体的竞争力。
中国媒体在中国特色的市场经济确立后,快速进入么借市场的竞争中,前后有两个阶段,一是生产具有社会影响力的事实信息,主要在社会新闻,通过媒体的现代版面的设计来吸引受众,占领受众市场份额。
二是各种媒体采用生产、销售思想的策略,为民主政治建设提供宽松环境。
⑵新闻评论在什么情况下运用?1.当国家某一项中心工作刚刚开始的时候有了新的指示,部署,特别是发现在中心工作展开过程中发现问题,需要通过媒体进行宣传指导,但由于是全新的,很难找到一个典型进行引路,这时闻评论就出现了。
2.平常生活中出现一个重大事件性的问题或非事件性的复杂问题,需要媒体加以引导,帮助受众从思想和理论方面把其中的问题弄清。
3.对于一篇特殊的报道,仅仅用自身客观的呈现是不能说明某个问题的,这时需借助另外一种形式进行补充,以便说清问题,帮助受众理解特殊的新闻信息。
4.有些重大的社会问题出现后,对社会全局有严重的干扰、破坏,而政府不便于出面制止,此时权威媒体就要适时运用新闻评论,将所出现的问题加以扼制。
新闻评论考试复习重点整理

新闻评论【绪论+第一章】1新闻评论的新态势有哪些?(1)报纸:由评论专栏向言论版的扩张,中媒竞争逐渐进入“观点时代”,致使言论版竞争更火热,国内都市报(含晚报)都开设了时评版;(2)网络评论的兴起,有力拓展;(3)评论作者的“四位一体”格局:本报评论员的职业写作、写手的准职业化写作、有感而发的公民发言、专业话题的学者发言;(4)评论生态出现多样性:评论形式、规格、结构、比重呈多样化,时评化特点与日俱增;(5)未来新闻评论前景——网络评论情绪化、通俗化,报刊评论专业化趋向、电视评论正本清源。
2新闻评论的特点有哪些?(1)论题的新闻性a现有新闻再评论,评论以新闻为依托,新闻要具有时效性和新闻价值。
b针对现实工作和实际生活中的某一个迫切问题,某一类思想倾向而写的。
特性①强烈的时效性:新事件、新现象、新话题。
②直接的现实针对性:有的放矢、工作的薄弱环节,不良社会风气,错误思想言行,认识的盲区与误区,忽视的精神与行为,思想的疑虑与偏见等。
③评论对象的特定性:特定时间地点条件下的具体事物,要求切合实际、具体事物具体分析。
④对新闻事实的依托性:常以新闻由头挑开话题,以当前的事实为依据展开论述。
(2)论理的思想性包含三层意思:新闻评论贵在说理,说什么样的理,怎样说理。
①就实论虚:摆事实,讲道理。
②价值观念:从政治、思想、道德伦理的角度思考问题。
③政治色彩:在一定的世界观指导下体现出一定的政治立场。
(3)论说的公众性新闻评论从内容到形式,从论题到论理,从语言到文风都要面向最大多数的公众,具有广泛的公众性、公益性。
评论主要面向广大受众,抓住他们密切相关的问题发言,关注公众问题构建公民社会。
公众性:①论题来自公众,与公众切身利益相关;②评论的立论客观、公允、为民代言,真正成为受众利益的代表者,正群舆论的传播者和引导者;③评论的论述方式和语言表达上也应当以符合广大民众的特点和需要,尽量照顾他们的兴趣和爱好,为他们所喜闻乐见;④评论的公众性还表现为群众对于新闻评论的积极参与。
新闻评论期末重点

选择填空选题和立论的前提——调查研究。
新闻评论的选题和立论要达到前述要求,其关键和前提在于从实际出发,扎扎实实搞好调查研究。
评论标题的功能:提示论题、体现论点、表明态度、引发兴趣新闻评论与一般议论文的区别(一)强烈的新闻性 ——从新闻传播的角度看:时新性、显著性、重要性、接近性(二)鲜明的政治性或思想性 ——从其本质属性的角度看(三)广泛的公众性或群众性 ——从大众传播的角度看(四)严格的科学性——从认识论的角度看论点:就是评论要告诉受众的见解、观点、论断和结论。
好评论应当提出人人意中所有但笔下所无的见解。
论据:就是用来证明论点的材料,是评论论点得以成立的依据,是判断和推理的基础。
其作用在于形成论点、引发议论和证明论点。
论据分为:事实论据、理论论据、数字论据、故事和典故论据。
论证:揭示论点与论据之间的逻辑关系,使论点得以确立和得以证明的过程和方法。
选题:有两层含义:一是指一个新闻单位在一个时期内确定要评论的若干问题,反映这家媒体这个时期内的宣传报道思想,一般以计划的形式出现,也叫选题计划;二是指一篇新闻评论选择并确定论题,即选择和确定评论所要分析、议论的对象和范围 ,体现特定的写作意图。
立论:形成和提出评论的中心论点,即确定评论的主要看法和基本见解评论员文章分为:本报评论员文章、本报特约评论员文章、观察家文章编者按语分为:文前按语、文中按语、编后按语专栏评论特点:稳定性、时代感、群言型编者按语:依附于新闻报道或文稿的编者评论。
配合新闻报道发展的短评:从报道中来又高于报道。
名词解释新闻评论:是针对现实生活中新近发生的具有普遍意义的新闻事件、迫切需要解决的现实问题或公众广泛关注的社会话题,发表议论、做出分析、讲明道理、直接发表意见的文体或节目类型。
它包括社论(本台评论)、评论员文章、短评、编者按语、专栏评论、述评、杂文等基本体裁,以及广播评论、电视评论、网络评论的各种独特样式,是报刊、通讯社、广播、电视、网络等新闻传播媒介以传播意见性信息为主要内容及目的的各类评论文章或节目形式的总称选题:有两层含义:一是指一个新闻单位在一个时期内确定要评论的若干问题,反映这家媒体这个时期内的宣传报道思想,一般以计划的形式出现,也叫选题计划;二是指一篇新闻评论选择并确定论题,即选择和确定评论所要分析、议论的对象和范围 ,体现特定的写作意图。
新闻评论重点

新媒体评论重点1、新闻评论是对新近发生的新闻事件、有普遍意义的社会现象、民众密切关注的社会话题进行意见表达的一种方式。
新闻评论与语新闻报道的区别:2、新闻评论的特性(1)强烈的新闻性时新性(时间新鲜、内容新鲜)(2)鲜明的政治性或思想性部分新闻评论带有鲜明的政治倾向性新闻评论是一种发议论讲道理的文体,要求有逻辑性的说理,如此方可能有说服和认同(3)广泛的公众性表达要接近广大公众评论成为公民意见表达的常用方式之一3、新闻评论的功能作用(1)舆论引导,释疑解惑以舆论引领方向:引领社会舆论的方向为群众释疑解惑,引导受众思想——解除思想疑惑:引导人们认识事物(2)针砭时弊,舆论监督(3)意见表达与意见交流——政府意见,媒介意见,公众意见,个人意见的交流4、社论与评论员文章(1)我国社论的前身——政论文A、王韬:中国第一位报刊政论家B、梁启超的政论文被称为“时务文体”,风行天下(2)我国社论的成熟——以《大公报》社论为代表《大公报》主笔张季鸾的“社评”,标志着近代新闻评论(报章体)的结束和现代新闻评论——当今我们熟知的新闻评论的开始5、社论的定义与特点(1)社论的意义社论(在广播、电视中称为“本台评论”)是代表报刊、通讯社、广播电台、电视台等大众传播媒介编辑部发言的权威性言论。
6、评论员文章(1)评论员文章的定义与规格(2)介于社论(本台评论)和短评之间的中型评论文体,在内容和写作特点上与社论没有严格的界限,常常以配合或结合新闻报道的形式发表或播出。
7、小言论(1)小言论的由来A、五四运动后,很多报刊开设短论专栏B、邹韬奋确立“小言论”文体:在《生活》周刊上开设“小言论”专栏,成为其王牌栏目之一。
(2)专栏小言论的成熟以人民日报《今日谈》为代表(3)小言论的特点微型化、即兴式、群言性、生动性8、新闻评述:是新闻领域中一种边缘体裁,融新闻报道和新闻评论于一体,兼有两者特点和优势。
又称述评或记者述评9、杂文瞿秋白:杂文就是“文艺性的政论文”鲁迅的开拓使杂文成为独立文体60年代邓拓的杂文名噪一时10、网络评论频道:网络媒体中专门用来传播各类评论信息的分支结构。
新闻评论重点(自我总结版)

新闻评论重点(自我总结版)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312-EUATWW-MWUB-WUNN-INNUL-DDQTY-KII一、名词解释4*5分=20分(新闻评论章不考!)名词解释:1、新闻评论的定义:新闻评论是指在各类大众传播媒介上针对现实生活中新近发生的、具有普遍意义的新闻事件和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而发议论,讲道理,直接发表意见的文体或节目形态。
2、新闻评论的分类:社论:新闻评论的一种,是最为重要的新闻评论和舆论工具,是报纸编辑部就重大问题发表的评论。
代表报纸编辑部和同级党委就国内外当前政治、经济、思想、文化领域中的重大问题,进行分析评论,及时表明党的立场和态度,阅释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注重政策性、思想性、指导性,文风庄重、严谨、朴实、鲜明。
评论员文章:论述内容的广泛性和重要性,介于社论和短评之间。
它大多根据党的方针政策,旧当前政治生活和实际工作中的某一个方面进行比较集中、深入的分析。
短评:短评是一种短小精悍、运用灵活的评论形式。
根据党的方针政策,就现实生活和实际工作的某一个方面,代表编辑部发言,或抓住新闻报道中最新鲜、最有特色,或者编辑认为最值得突出的东西,加以强调和发挥。
编者按:编者按是对媒体所发表的新闻报道、文章进行简要的提示、评议,阐述或作补充说明的文字,正式表明编辑部的态度,一般采用于比较郑重场合和必要之处。
3、新闻评论的结构:构成一篇新闻评论的各要素的组织方式。
结构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内容三要素:理、事、情4、新闻评论的选题,就是选择新闻评论所要评述的事物或要论述的问题,它规定着评论的对象与范围。
5、、新闻评论的价值6、新闻评论的论证方法:(1)因果论证:是依据客观事物之间存在的因果联系进行推理的一种论证方式。
在新闻评论中,从目前的结局,追溯到这个结局形成的根源,或者从已知的原因出发,推导出它的结果。
即因果论证。
常用“究其原因”。
因果联系有两个显著特点:一是有因必然产生果;二是在时间上,因在先,果在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闻评论重点整理LG GROUP system office room 【LGA16H-LGYY-LGUA8Q8-LGA162】《新闻评论》重点整理一、名词解释(20分)概念性名词1.新闻评论:作者就具有典型意义的新闻事件或社会现象发表议论,表明自己立场的一切新闻作品表现形式的总称。
2.选题:新闻评论要予以探讨、研究、解决的问题。
3.结构:文章内部的组织安排形式。
4.述评:又叫记者述评,集新闻报道和新闻评论于一体的一种边缘体裁。
5.评论员文章:根据评论重要性和规模性分出的介于社论和短评之间的中型评论文章,是新闻评论的一种重要形态。
6.短评:根据重要程度和规格来划分的一种新闻评论体裁,短小精悍,内容单一,形式灵活。
是新闻评论的一种,规格比社论、评论员文章要小,但同具影响力。
7.编者按:媒体对所发表的新闻报道、理论文章及其他形式的文稿的简要评论,是编者对新闻稿件的评介或说明性文字。
是新闻评论的一种,具权威性。
8.社论:代表媒体表明对重大新闻事件和社会现象的立场与观点,是报社的旗帜、媒体的灵魂,是新闻评论的一种。
9.新闻评论学:运用各学科的综合知识和原理研究新闻评论的运用、写作方法、写作规律和表现形态的应用性极强的学科。
10.舆论:社会公众的意见,表示多数人对某种事态的共同意见或趋向一致的看法。
11.舆论监督:社会环境、民意民心的监测站,具有普遍约束力的社会权力。
12.主题/命题:议论的题目,文章的中心论点,是对选题的深化和具体化。
17.立意:一篇作品所确立的文意。
它包括全文的思想内容,作者的构思设想和写作意图及动机等,其概念的内涵要比主题宽泛的多。
18.立论:就某个问题提出自己的论点、见解。
19.论点:作者所持的观点。
20.联想思维:从一个基点出发,全方位、多角度对问题进行广度的认识。
横向思维:根据事物的逻辑关系,由此及彼地展开联想,打开思路。
逆向思维:从事物的相反方向去思考,提出与一般人及常理不同的看法。
纵向思维:推进式思维,论证时不断提出为什么、是什么,不断深入、探索。
21.纵向结构:按事件时间顺序或事物内在逻辑顺序来表现文章的写作思路,安排层次。
横向结构:按事物之间的逻辑关系来表现写作思路,安排层次。
22.思路:作者对客观世界的认识而形成的印象、看法及理性的判断和思考,并通过文章有条理地表达。
23.特约评论员文章:是评论员文章的一种特殊形式,其作者身份特殊,或领导人,或专家学者,全方位、多角度、多层次、高屋建瓴地剖析和论证。
24.观察家评论:以观察家名义发表的代表编辑意见的文章和时评,是评论员文章的一种。
25.杂文:一种形象与说理相结合的议论性散文。
26.漫画:用夸张的手法,简要的笔调描绘出讽刺而幽默的图画。
27.本台评论::广播新闻评论中最高规格的评论形态,对国内外发出的重大新闻事件和社会现象表明同级党委和政府的立场。
28.网络评论:新闻评论的一种,是网友依据所发生的新闻事实或突出的社会现象、重大事件而发表的意见。
29.娱乐新闻评论;人们依据娱乐新闻,对人们在娱乐过程中或过程结束后而形成的对娱乐方式的一种验证或经验的交流,是关于娱乐行为及行为方式所表现出的价值取向的一种言论形态。
30.专栏评论:新闻媒体在特定的栏目或版面上所发表的言论。
31.小言论专栏:以生活现象为议论对象,短小精悍。
实践性名词1.任仲平:《人民日报》重要评论的谐音缩写,是《人民日报》评论部的化名。
1998年出现,现在是很有影响的评论员文章,风格独特:姿态平易近人,注重文采。
2.今日谈:创刊于1980年,是改革开放新时期《人民日报》创办的最早的小言论栏目之一。
被称为《人民日报》赏心悦目的“绿地”和影响广泛的王牌栏目。
它文风活泼,短小精悍,观点鲜明,深受读者喜爱。
3.焦点访谈:是中央电视台的一档以深度报道为主,以舆论监督见长的电视新闻栏目。
创办于1994年,选择“政府重视、群众关心、普遍存在”的选题,坚持“用事实说话”的方针,反映和推动解决了大量社会进步与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开播以来,推动了中国的改革开放和民主法治的进程,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以及百姓的广泛关注和重视。
4.国闻短评:是1899年由梁启超在《清议报》上创办的言论专栏,对中国近代评论文体创新产生重大影响。
5.随感录:《新青年》于1918年开设的杂感类专栏,作者群庞大——新文化运动的参与者。
它抨击封建思想文化和不良时政,讲究时效性、新闻性。
它是“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产物,文体革命的成果,也是现代杂文的先导。
6.思想杂谈:《长江日报》1950年开设的杂文专栏,马铁丁(即陈笑雨、张铁夫、郭小川)主笔,一事一议,有的放矢,为广大读者所欢迎。
后汇为《思想杂谈》出版。
7.三家村札记:北京市委主办的《前线》杂志1961年开设的杂文专栏,由邓拓、寥沫沙、吴晗等三人以“吴南星”的笔名在的杂文专栏,谈古论今,针砭时弊,在60S颇负盛名。
后汇为杂文集出版。
8.长短录:《人民日报》1962年5月开设的杂文专栏,12月停止。
主要作者为夏衍、吴晗、寥沫沙等5人,专栏主持人是陈笑雨。
写作方针“表彰先进、匡正时弊、活跃思想、增长知识”,以明确的方针、正确的舆论导向、理论联系实际的作风、敢于批评的风格备受关注。
9.艺海拾贝:秦牧的1962年出版的散文集,阐发作者对文艺问题的见解,“寓理论于闲话趣谈之中”,写法上多从具体事例出发,深入浅出,涉笔成趣,富有启迪性。
10.街谈巷议:《羊城晚报》于19S80C开设的经典评论栏目,由微音先生主持,选题贴近生活民情,行文短小精悍,措辞辛辣活泼,语言如叙家常,博得读者的喜爱与敬仰。
11.观察与思考;中央电视台第一个新闻性的评论栏目,1980年开播。
栏目的宗旨是:通过对具有普遍意义或群众关心的事件、问题、人物进行调查、介绍、分析,引起大家的思考,揭开中国电视新闻评论新的一页,同时也是中国节目主持史上的里程碑。
12.东方时空:中央电视台的一档杂志型新闻节目,1993年开播。
它以真诚面对观众为原则,内容上贴近民生,形式上鲜活互动,改变国人间不收看电视节目的习惯,被誉为是“开创了中国电视改革的先河”。
13.新闻调查:中央电视台最具深度的调查类栏目,1996年开播。
以记者的调查行为为表现手段,以探寻事实真相为基本内容,以做真正的调查性报道为追求目标,崇尚理性、平衡和深入的精神气质,促进和推动社会和谐进步,在百姓和高端中都有广泛的影响。
14.实话实说:中央电视台名牌的电视座谈节目,1996年开播,2009年停播。
节目形式为群体现场交谈,通过主持人、嘉宾、观众的共同参与和直接对话,在生动活泼的气氛中,展开社会生活或人生体验的某一话题。
经过叙述、讨论或辩论,达到各抒己见、增进参与者之间交流和理解的目的。
15.央视论坛:中央电视台一档纯粹的评论性栏目,是唯一的电视言论性节目,2003年开播。
对各种媒体提供的新闻事实中最引人注目、最具谈论空间的内容进行评论、分析和解读。
纯粹的评论性,纯粹的媒体声音,一种新的电视文体,这便是《央视论坛》区别于其他电视栏目的特质。
16.百姓论坛:在广播评论创新与发展中诞生的一个以言论形态为主要特征的本台广播评论节目。
17.强国论坛:1995年5月,为表达广大网民对以北约为首的美国袭击中国驻南斯拉夫大使馆的野蛮行径的强烈愤慨,人民网开通了“强烈抗议北约暴行”的BBS论坛,在海内外产生了重大影响。
同年更名为“强国论坛”,是新闻网站中最早开办的时政论坛,人民网最具影响力的精品栏目。
18.“黄丝带”运动:1998年印尼发生针对华裔的“五月暴乱”,北美着名中文网站华渊网在7月发起“请支援惨遭凌虐的印尼华裔”的“黄丝带”运动,互联网的高效传播引起世界的强烈谴责,为印尼华裔争取应有的权利。
19.时局图:中国近代时事漫画的杰作,中国新闻史上可查的第一张新闻漫画。
谢缵泰刊于1903年《俄事警文》的创刊号上。
它把19世纪末中国面临的被帝国主义列强瓜分豆剖的严重危机,深刻形象地展示在人们面前,起到了警世钟的作用。
20.丰子恺:中国现代卓有成就的文艺大师,以创作漫画以及散文而着名。
其漫画风格独特,内涵深刻,耐人寻味,影响很大。
21.华君武:中国着名漫画家。
早年长于政治时事漫画,富有战斗性,在革命战争中发挥了很大的宣传鼓动作用。
后期以讽刺画为主,辛辣地讽刺了社会上种种丑陋、落后现象——构思巧妙,入木三分,富有幽默感;二、简答、论述题(30分+30分)重中之重1、新闻评论这些年发展比较快(如体裁/取材,写作风格,作者队伍),有什么发展说明了什么(无标准答案,有理有据即可)⑴发展:①在内容上,人类社会生活的多样性愈发明显,从过的政治斗争工具刀如今则表现为服务于人类的经济、文化、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
②在形式上,从报纸的政论性问题发展到如今被广大媒体普遍运用。
③在作者上,新闻评论队伍从精英化、专业化向平民化、业余化发展。
⑵说明:①我国的新闻评论是一门充满朝气和生机的科学,与时俱进,开拓创新。
②在其四百年的发展历史进程中,新闻评论由产生到发展,已形成一个庞大的体系,与新闻报道一起对社会产生广泛深刻的影响。
2、新闻评论如何发挥舆论监督的功能?⑴对权力的监督:新闻评论的对象是对社会有重要影响的事件、人物。
新闻评论要在风中亮出旗帜,具有鲜明的党性、坚定的政治立场和对党对人民的高度责任心。
⑵对官僚主义和腐败的批判:腐败和官僚主义是舆论监督的主要对象,新闻评论应对其大胆揭露,祛邪扶正。
注意找准靶子、原因、时机。
⑶检测舆论的方针:新闻评论是民意的反映,认识基础是现存的道德标准和法制原则,非官方意见,不能进行舆论审判,应找准自己的定位。
3、一个事实要成为新闻评论题材,要具备什么样的价值?⑴代表社会先进思想,符合社会主流精神要求的发展趋势,满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要求,能迅速和广泛地结合当前党的方针、路线和政策,以及工作任务和工作要求。
⑵符合新闻事实的本来意义:①评论不能赋予事实意义,要发掘事实的意义。
②注意保证事物的完整性,本身、背景、意义真实⑶符合当前宣传工作的要求。
要结合当前现实,配合中心工作,提出指导性意见,及时表明态度,政府和受众都能从中获得有益启示4、短评有什么特点,在什么情况下使用?⑴特点①一事一议,主题集中:抓住典型,开门见山,短小精悍。
②找好切入点,凸现文章立意:角度选择要新,找准事物本质特征或意义③善于就实论虚:根据新闻事实或社会现象挖掘其价值,得出理性认识⑵短评,是新闻评论的“轻骑兵”,反应快,运用灵活,是媒体的思想武器,常在下列情况下出现:①为配合时政发表的简短评论。
党和政府出台政策、采取决策时,需阐释其意义,助人们领会精神、掌握方向。
②常配合新闻报道发表的评论,一般借题发挥,深化报道思想,指导一般。
③常就当前社会上的某种倾向、问题和现象发表评论,以引导舆论、匡正时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