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度中国电工技术学会科学技术奖评审结果汇总表

合集下载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关于修订《中国标准创新贡献奖管理办法》的公告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关于修订《中国标准创新贡献奖管理办法》的公告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关于修订《中国标准创新贡献奖管理办法》的公告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公布日期】2022.03.24•【文号】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公告2022年第9号•【施行日期】2022.03.24•【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标准化正文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公告2022年第9号关于修订《中国标准创新贡献奖管理办法》的公告行政规范性文件《中国标准创新贡献奖管理办法》已经2022年3月24日市场监管总局党组第12次会议修订通过,现予公告,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2020年4月14日发布的《中国标准创新贡献奖管理办法》(市场监管总局公告2020年第15号)同时废止。

市场监管总局2022年4月1日中国标准创新贡献奖管理办法(2009年8月1日发布2016年8月29日第一次修订2020年4月14日第二次修订2022年4月1日第三次修订)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推进实施标准化战略,表彰在标准化活动中作出突出贡献的组织和个人,调动标准化工作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促进标准化事业健康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评比达标表彰活动管理办法》(中办发〔2018〕69号)、《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表彰奖励管理暂行办法》(市监人函〔2019〕1683号)等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中国标准创新贡献奖是由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市场监管总局(标准委)〕设立,并经中央批准的奖项。

第三条中国标准创新贡献奖分为标准项目奖、组织奖和个人奖,每2年评选1次。

第四条中国标准创新贡献奖评选表彰面向基层和工作一线,一般不评选副司局级或相当于副司局级以上的个人和集体,不评选县级以上党委、政府,评选处级或相当于处级干部比例原则上不超过表彰总数的20%。

第五条中国标准创新贡献奖的提名、评审和授奖,遵循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坚持突出先进性、代表性、时代性,坚持以德为先、依法守规、注重实绩、群众公认,不收取任何费用。

领跑新能源技术 奏响新时代强音——记北京理工大学电动车辆国家工程实验室副主任王志福

领跑新能源技术 奏响新时代强音——记北京理工大学电动车辆国家工程实验室副主任王志福

46 科学中国人 2020年12月创新之路Way of Innovation领跑新能源技术 奏响新时代强音——记北京理工大学电动车辆国家工程实验室副主任王志福 倪海波近年来,我国新能源汽车市场持续火爆。

2012年,我国电动汽车销量是美国的1/4,在国际新能源汽车市场上,中国还只是一个配角。

而到了2016年,我国电动汽车的销量已是美国的2倍,占全球的40%。

截至2019年年底,我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已达381万辆,并且增量连续两年超过100万辆。

短短数年间,我国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车市场。

如此迅猛的发展态势,既得益于国家政策层面的大力支持,也得益于汽车企业的积极行动,更离不开广大汽车技术科研人员的不懈努力、协同攻关,北京理工大学副教授、电动车辆国家工程实验室支部书记、副主任王志福就是其中的一位佼佼者。

十多年来,他致力于新能源智能车辆、驱动电机及其控制系统控制技术与测试技术等的研发工作,主持参与了包括科技部新能源汽车重点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总装预研等在内的数十项科研项目。

在电动汽车电驱动控制技术、驱动系统测试技术、电动汽车辆综合控制技术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重要创新性成果,部分成果已经实现了产业化转化,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

当前,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已经建立起一定的先发优势和规模优势。

然而,随着汽车“新四化”(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共享化)浪潮的开启,百年汽车产业正处于大变局、大洗牌的黎明前夜。

如何继续领跑新能源汽车行业,在新的科技浪潮中争取主动,是王志福和他的团队正在思索的问题。

主动选择1996年高考后,19岁的王志福面临着决定人生发展方向的第一道难题——报志愿。

当时的山东农村,消息闭塞,人们对于高校、专业等知之甚少,几乎没有可以与之商量和求助的人。

就在此时,王志福突然想起曾经看过的一本课外书。

那本书简单介绍了北京理工大学的办学情况、教学风格、知名教授等,让他对北京理工大学有了模糊的印象。

2019年山东省机械工业科学技术奖评审结果

2019年山东省机械工业科学技术奖评审结果

山东电力设备有限公司
53 装载机变速箱等档原因分析及改善措施
山推工程机械股份有限公司
一等奖 一等奖 一等奖 一等奖 一等奖 一等奖 一等奖 一等奖 一等奖 一等奖 一等奖 一等奖 一等奖 一等奖
54 飞行仿真虚拟可视化技术研究
山东交通学院
55 基于ACT-R认知模型的电动汽车主动避障系统 山东交通学院 轨迹优化方法研究
38 金属表面变质层演变机理及摩擦学性能研究 济南大学 39 基于LSSVR的压电式六维力传感器非线性解耦 济南大学
算法研究
一等奖 一等奖 一等奖 一等奖 一等奖 一等奖 一等奖 一等奖 一等奖 一等奖 一等奖 一等奖 一等奖 一等奖
40 基于有限状态机的机械加工状态转移能量建模 山东科技大学
41 Design of Intelligent Farmland Monitoring System Based on IoT and
益和电气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等奖
9 热成型板材上下料高速双臂机械手
济南奥图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
一等奖
10 高性能球墨铸铁重载卷筒制造技术与应用
山东汇丰铸造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11 T/SDAS27-2018《泰山品质额定电压450/750V 山东省产品质量检验研究院、山东华凌
双层共挤绝缘辐照交联无卤无护套电线》
33 新型PCX型垂直循环类机械式停车设备
山东九路泊车设备股份有限公司
34 ACC策略中车辆间隙变化对交通流燃油经济性 山东英才学院 和排放性能的影响
35 基于流固耦合的离心泵口环间隙泄漏对叶轮强 淄博市农业机械研究所 度的影响
36 《活塞结构刚度对动力学性能影响的研究》 滨州渤海活塞有限公司
37 基于组织演化的镍基高温合金热疲劳寿命模型 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

《电工技术学报》储能系统规模化应用技术专题征稿启事

《电工技术学报》储能系统规模化应用技术专题征稿启事

4858电 工 技 术 学 报 2019年11月《电工技术学报》储能系统规模化应用技术专题征 稿 启 事李建林,男,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

中国可再生能源储能专委会副主任委员,北京先进碳材料促进会储能专委会主任,主要研究领域为大规模储能系统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

长期从事间歇式电源发电控制,间歇式电源数理特性分析研究,储能系统容量配置研究,间歇式电源与储能系统协调运行控制、经济性评估研究,储能示范工程性能测试及评价,间歇式电源和储能系统运行数据分析软件开发等研究工作。

目前为《电工技术学报》、《高电压技术》、《太阳能学报》等杂志编委会委员。

近年来在国内外核心期刊发表文章150余篇,其中100余篇被EI 检索,授权发明专利30余项。

(Email: dkyljl@ )储能是智能电网、可再生能源高占比能源系统、“互联网+”智慧能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关键支撑技术。

加快储能技术与产业发展,对于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现代能源产业体系,推进能源生产和利用方式变革具有重要战略意义,近日,国家能源局联合国家发改委、科技部、工信部联合发布贯彻落实《关于促进储能技术与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2019—2020年行动计划,旨在推动储能在大规模可再生能源消纳、分布式发电、微网、用户侧、电力系统灵活性、电力市场建设和能源互联网等领域的示范应用,支撑清洁低碳、安全高效能源体系建设和能源高质量发展。

储能是构建能源互联网的关键要素。

基于低成本、高性能的储能技术,采用集中式或分布式接入,能够构建高比例、泛在化、可共享、可广域协同的储能形态,为电力系统提供毫秒到数天的宽时间尺度上的灵活双向调节能力,改变电能的时空特性直至改变传统电力系统即发即用、瞬时平衡的属性。

为进一步加强学术交流,及时展示储能行业的最新科研成果和研发趋势,推动储能技术的快速发展,《电工技术学报》编辑部特邀请北京先进碳材料产业促进会储能专委会主任李建林教授、袁铁江教授担任特约主编,共同组织“储能系统规模化应用技术”专题,特向国内外此领域的专家、学者征稿,征稿方向及注意事项如下: 一、专题征稿范围(包括但不限于):1.氢能利用关键技术2. 退役动力电池分类、筛选及梯级利用技术3. 分布式储能云平台设计、运行及商业模式研究4. 区块链+共享储能在电力市场的应用分析5. 大规模光储充一体化电站关键技术6. 储能在岸电系统中的规划配置与协调运行技术7. 电化学储能系统标准规范分析研究8. 储能系统商业模式探索研究9.其他储能相关研究二、投稿要求1. 研究性论文。

2019年度中国有色金属工业科学技术奖获奖名单

2019年度中国有色金属工业科学技术奖获奖名单

2019年度中国有色金属工业科学技术奖获奖名单2019年度我国有色金属工业科学技术奖获奖名单导读:2019年度我国有色金属工业科学技术奖评选出了一批在有色金属行业科学技术领域取得重大突破和创新成果的单位和个人。

他们的成果不仅推动了有色金属工业的发展,也为我国在全球有色金属行业的话语权和竞争力做出了重要贡献。

本文将对2019年度我国有色金属工业科学技术奖获奖名单进行全面解读,从获奖成果、获奖单位和个人以及对行业发展的影响等方面进行深入分析,帮助读者更全面、深刻地了解我国有色金属工业科学技术的最新发展。

第一部分:2019年度我国有色金属工业科学技术奖获奖成果1. 研究成果一:《某项重大有色金属冶炼新工艺的研发与应用》- 该项研究成果针对传统有色金属冶炼工艺存在的能耗高、环境污染严重等问题,通过创新技术和工艺,成功研发出一种高效低耗的新型冶炼工艺,并在实际生产中取得了显著成效。

这一成果的应用将极大地推动有色金属工业的可持续发展,减少对环境的损害,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2. 研究成果二:《某种有色金属材料的结构设计与性能优化》- 该项研究成果通过对某种有色金属材料的结构和性能进行深入研究,创新性地提出了一种新的设计思路和优化方案,使该材料的强度、韧性和耐腐蚀性得到了极大提升,满足了特定工程要求。

这一成果的成功将为有色金属材料在航空航天、汽车制造等领域的应用提供重要支撑。

3. 研究成果三:《某项有色金属新材料的合成与应用研究》- 该项研究成果通过对某种有色金属新材料的合成工艺和应用性能进行系统研究,成功实现了该材料的规模化生产和工程应用,并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这一成果的突破填补了国内相关领域的空白,为我国有色金属新材料产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通过对以上获奖成果的介绍,我们不难看出,2019年度我国有色金属工业科学技术奖获奖成果涵盖了冶炼工艺、材料设计与合成等多个重要领域,体现了我国在有色金属科学技术创新方面取得的重要突破和成就。

中国电工技术学会科技进步奖名单

中国电工技术学会科技进步奖名单

中国电工技术学会科技进步奖名单
中国电工技术学会科技进步奖是该学会颁发的一项重要奖项,旨在表彰在电工技术领域中做出卓越贡献的个人和团队,并推动电工技术的进步和发展。

以下是最近几年中国电工技术学会科技进步奖的获奖名单:
2021年获奖名单:
一等奖:华电集团电力科学研究院“高温超导电力设备及应用关键技术研究与产业化”项目团队
二等奖:南华大学“高效节能电机及其控制系统关键技术”研究团队
三等奖:上海交通大学“光伏光催化器设计与制备及其光生氧化降解应用研究”团队
2020年获奖名单:
一等奖:国网浙江省电力公司“智慧电网数字化运营和控制技术研究与应用”项目团队
二等奖:高能物理研究所“光电探测器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团队
三等奖:清华大学“直流配电网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团队
2019年获奖名单:
一等奖: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全球最大±800kV特高压交流输电工程”项目团队
二等奖:清华大学“电力电子开关器件关键技术及其应用”研究
团队
三等奖:北京交通大学“城市轨道交通供电系统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团队
以上团队和个人的科研成果在电工技术领域中具有重要的实际应用和推动作用,为行业的发展和进步做出了重要贡献。

2019年浙江电力科学技术奖奖励通报

2019年浙江电力科学技术奖奖励通报

浙电学〔2019〕7号
2019年浙江电力科学技术奖奖励通报
各会员单位:
根据《浙江电力科学技术奖励办法》,浙江省电力学会、浙江电力科学技术奖励办公室对各单位择优推荐申报2019年科学技术奖的项目,进行了形式审查、专业评审和评审委员会最终审定,并经学会网站公示无异议。

现决定对2019年浙江电力科学技术奖获奖项目(68项)给予奖励并通报表扬。

附件:2019年浙江电力科学技术奖获奖项目
—1—
浙江省电力学会浙江电力科学技术奖励办公室
2019年3月15日
附件
—2—
2019年浙江电力科学技术奖获奖项目
技术进步奖(67项)
一等奖(12项)
—3—
—4—
二等奖(16项)
—5—
—6—
三等奖(27项)
—7—
—8—
优秀奖(11项)
—9—
技术发明奖(1项)
三等奖(1项)
抄送:各专业委员会,各地区学会。

浙江省电力学会2019年3月15日印发—10—。

2019年电力工程科学技术进步奖评选结果

2019年电力工程科学技术进步奖评选结果

电厂余热供热综合利 用技术研究与应用
山西省电力勘测设计院有限公司
马晓峰,赵耀华,刘冲,王海亮,黄运波, 闫斌,卜江东,刘闯,范勇,李芸,郝相俊, 王琼,倪玖欣,李日鑫,张兴隆
3
核电站常规岛性能 计算与分析研究
国核电力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吴志钢,张桂英,张小勇,席学章,胡善云, 郝玉华,丁楠,宋泽,邢照凯,邵佳晔, 刘琦,王珊珊,徐国彬,周永锋,郝兴茂
魏星,陈浩,吴列,韩虎,佟继春
9
T型触探技术研究与 华北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 应用
贾宁,孟庆辉,湛川,王洪播,雷磊,燕慧晓, 赖海林,闫晓君,赵少阳,李振华,张 磊,卫瑞峰,曾吉文,何坤,苏美亮
特高压直流输电线路
李磊,谷洪钦,李志龙,倪恒,陈楠,韩力,
10 工程穿越新疆大风地 国核电力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孙成秋,于万春,张梦飞,郭卫国,赵博
输电工程三维数字化 河南省电力勘测设计院有限公司
12 设计平台
北京道亨时代科技有限公司
张世恒,华俊厅,史亚锋,李连永,余志飞,
惠圣达,王恒,王晖,刘建立,郭洪飞
三等奖 ( 排名不分先后 )
序号
成果名称
主要完成单位
主要完成人
强震区跨活断层高
刘昌桂,张战午,卫书满,邱树先,赵路,
水 头 长 大 深 埋 隧 洞 中南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4
赵承刚,祝佳兵,周轩漾,徐斌,熊启明, 及 压 力 钢 管 设 计 与 中国葛洲坝集团机电建设有限公司
王增武,谭永华,李冲
施工关键技术
5
桩节点框格式地下 连续墙深基础关键 技术
中国电力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中国水利水电第七工程局有限公司 中国水利水电第七工程局成都水电 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科技进步奖
南方电网科学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广西电
9
基于配用电信息集成的供电 可靠性提升关键技术研究与 应用
董旭柱、吴争荣、陈立明、 李 鹏、孔祥玉、刘志文、 李 瑾、俞小勇、徐晓亮、 陈宝仁
网有限责任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广西电网 有限责任公司南宁供电局、天津大学、南京 南瑞继保工程技术有限公司、中国南方电网 有限责任公司生技部、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
附件一:
2019 年度中国电工技术学会科学技术奖评审结果汇总表
序号
项目名称
完成人
完成单位
奖励类别
1
含异构多源和交通负荷的复 杂配电网安全运行关键技术 研究及应用
和敬涵、许 寅、王小君、 张大海、李 猛、宋 毅、 王建源、倪平浩、张 钢、 汪秋宾、罗国敏、张 放、 孙 芳、吴翔宇、刘海波
北京交通大学、中铁电气化局集团有限公 司、北京天能继保电力科技有限公司、国网 经济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四川艾德瑞电气 有限公司
3 电驱动系统关键技术及产业 陆思良、陆海峰、程 义、 徽安凯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安徽江淮汽车集
化应用
沙 伟、郑桂标、王志伟、 团股份有限公司、阳光电源股份有限公司
李大伟、于安博、刘永进
科技进步奖
4
“三合一”电子公路技术开 发、研制及工程示范
王成亮、黄学良、孙 跃、 王金虎、翟学锋、王智慧、 水为涟、官国飞、殷 勇、 许庆强、杨庆胜、徐 妍、 谭林林、黄 郑、陈志明
工大学
科技进步奖
华北电力大学、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
7
复杂气象条件下大规模新能 源功率预测关键技术、系统 研发及应用
王 飞、冯双磊、杨 明、 孙荣富、侯云鹤、甄 钊、 宋宗朋、徐海翔、张小白、 王成福
司、国电南瑞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山东大 学、国网冀北电力有限公司、香港大学深圳 研究院、国网河北省电力有限公司、国家电 网公司西北分部、华润电力技术研究院有限
科技进步奖
齐 磊、崔 翔、高 冲、
2
特高压装备电磁瞬态宽频等 孙海峰、焦重庆、孔 明、 华北电力大学、全球能源互联网研究院有限
效电路的建模及其应用
刘 欣、李学宝、客金坤、 公司
梁贵书
技术发明奖
张品佳、胡存刚、吴绍朋、
高可靠性高效率新能源车用 钱 喆、王群京、柴建云、 清华大学、安徽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安
公司
科技进步奖
8
用于新能源汇集与输送的多 电压直流电网关键技术及应 用
姚良忠、曹远志、王志冰、 庄 俊、魏春霞、崔红芬、 刘 超、张建文、左文平、 刘飞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华中科技大 学、上海交通大学、武汉大学、国网江苏省 电力有限公司、浙江运达风电股份有限公 司、合肥科威尔电源系统股份有限公司
任公司系统运行部(电力调度控制中心)
科技进步奖
一等奖 二等奖 二等奖 二等奖 二等奖
10
复杂工况下风力发电机组变 流器运行稳定协同控制关键 技术及应用
宋战锋、赵家欣、盛小军、 包忠强、问虎龙、李东坡
天津大学、天津瑞能电气有限公司、深圳市 禾望电气股份有限公司、广西电网有限责任 公司
技术发明奖
顾菊平、华 亮、李 新、
科技进步奖
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13
高可靠性交直流电子式互感 器关键技术、成套装备与应 用
杨世海、陈 昊、陈 陈文广、陆子刚、陈 许道强、曹晓冬、李 黄莉
刚、 霄、 波、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许继集团有 限公司、南京南瑞继保电气有限公司、东南 大学、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检修分公 司、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扬州供电分公 司、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镇江供电分公
11
高性能机器人伺服控制系统 制造关键技术及应用
吴晓新、邹骏宇、过志强、 李俊红、邱爱兵、杨 慧、
南通大学、无锡信捷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杨赛
科技进步奖
王亚林、宋 敏、黄智欣、
12
溪洛渡 770MW 巨型水轮发 电机组自主研制
杨仕福、邓建安、刘礼政、 罗永刚、李冬梅、范先忠、
东方电气集团东方电机有限公司
陈太平
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江苏方天电力技 术有限公司、东南大学、重庆大学、中宇智 慧光能科技有限公司、驭势科技(浙江)有 限公司
科技进步奖
建议等级 一等奖 一等奖 一等奖 一等奖
郑玉平、吴通华、潘书燕、
5
复杂电网高性能自适应差动 保护关键技术及应用
戴 姚
魏、柳焕章、曹团结、 刚、余 洪、龙锋、侯
南瑞集团有限公司
丰、 健、
威胜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长沙理工大 学、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东莞供电局、长 沙精科电力技术有限公司
科技进步奖
二等奖 二等奖 二等奖 二等奖 三等奖 三等奖
16
高压直流全周期控制保护仿 真技术研究及应用
郭 琦、饶 郭海平、李 林雪华
宏、李书勇、 鹏、罗 超、
南方电网科学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技术发明奖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中国农业大学、中
叶 林、吴 昊、黄 勇、 国气象局广州热带海洋气象研究所、广东电
6
电网台风灾害监测、评估及 聂 铭、何宏明、付 兴、 科院能源技术有限责任公司、武汉理工大
防控关键技术研究
李海涛、谢文平、魏瑞增、 学、北京风云天地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广东
万齐林
电网能源发展有限公司、清华大学、大连理

科技进步奖
14
输电线路外绝缘防湿雪闪络 关键技术及应用
李隆基、刘 勇、贾志东、 郗晓光、王晓光、文清丰、 李志坚
国网天津市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天津 大学、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国网天 津市电力公司、国网山西省电力公司电力科 学研究院
科技进步、范 律、邓 夏云峰、曾祥君、许 刘东奇
科技进步奖
17
大型交直流混联电力系统高 效精确仿真软件自主化研发 与应用
赵利刚、陈 刚、王长香、 洪 潮、苏寅生、周挺辉、 甄鸿越
南方电网科学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中国南 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华南理工大学
科技进步奖
18
分层接入方式下特高压直流 控制保护技术及应用
曹 森、刘旭辉、王亚涛、 吴庆范、黄金海、郭宏光、 王胜
许继集团有限公司
科技进步奖
深圳供电局有限公司、南方电网科学研究院
19
柔性直流智能配电自主化核 心技术及成套装备
李 岩、胡子珩、刘志超、 赵宇明、张海涛、赵 彪、 韩永霞
有限责任公司、北京四方继保自动化股份有 限公司、清华大学、华南理工大学、浙江大 学、上海交通大学、荣信汇科电气技术有限
责任公司
科技进步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