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下册12课《词四首》

合集下载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12课《词四首》精品课件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12课《词四首》精品课件

写作特色
1.用近乎白描的手法,在上片描摹出了一幅寥廓 荒僻、萧瑟悲凉的边塞鸟瞰图。 2.通过景物描写、气氛渲染,使全词意境开阔苍 凉,抒发边关将士壮志难酬和思乡忧国的情怀。
课堂小结
通过对塞外秋景荒凉的描写,表现 了戍边将士的英雄血性、忧国忧民、思 念家乡的情怀,同时反映了北宋王朝消 极的防御政策造成的严重后果。
文章结构
衡阳雁去
渔 家 傲
范 仲 淹
上阕写景 异
借景 抒情
边声连起
千嶂孤城
长烟落日
渲染荒凉 萧瑟气氛
下阙抒情
家万里- 归无计
羌管悠-霜满地 抒发思乡 报国之情

燕然未勒
苍凉悲壮,
沉郁雄浑
拓展延伸
《渔家傲〃秋思》 是范仲淹镇守西北边陲 时军中生活的真实写照。 发挥想象,用自己的话 描述作者笔下的情景。
创作背景
辛弃疾21岁时,就在家乡历城(今山东济南)参 加了抗金起义。起义失败后,他回到南宋,当过许多 地方长官。他安定民生,训练军队,极力主张收复中 原,却遭到排斥打击。后来,他长期不得任用,闲居 近二十年。宋孝宗淳熙十五年(1188年)冬天,辛弃 疾与陈同甫在铅山瓢泉会见,即第二次“鹅湖之会”。 陈同甫为人才气豪迈,议论纵横,自称能够“推倒一 世之智勇,开拓万古之心胸”。他先后写了《中兴五 论》和《上孝宗皇帝书》,积极主张抗战,因而遭到 投降派的打击。这次他到铅山访辛弃疾,留十日。别 后辛弃疾写《贺新郎· 把酒长亭说》词寄给他,他和了 一首;以后又用同一词牌反复唱和。这首《破阵子》 大约也是作于这一时期。
上片写场面,下片抒怀。
2.你能概括上片的内容吗? 描绘出猎的威武场面。 3.太守的形象是怎样的?他的特点是什么? “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 威风凛凛 4.找出描写出猎队伍的句子?出猎队伍有什 么特点? “千骑卷平冈”。 威武雄壮,场面浩大。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12 词四首(精品课件)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12 词四首(精品课件)
那么,现在我们就一起走进课文,继续领 略一下边塞风光和仁人志士的志向。
九年级语文下册
12 词 四 首
第一课时 第二课时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熟练掌握生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新词的读音、书写,理解有关词语的含义。 (重点)
2.诵读四首不同词牌名的词,体会它们不同的韵律特点,理 解四首词的内容。(重点)
3.结合词人的生平和词的创作背景,理解四首词中寄寓的情 感。(难点)
知识备查
两大流派
婉约派
我国古代词人,大致可分为“婉约词派”和“豪放词派”两大派。因明 人张延有“少游多婉约,子瞻多豪放”之说而得名。婉约派以秦观、李清照 为代表,继承南唐词的风韵,发扬柳永词铺叙、描写的特色,又吸取东坡词 个性鲜明的长处,融为一体,形成“词人之词”之正宗。
在内容上坚持“词庄词媚”的主张,多以艳情为题材;在形式上则以蕴 藉雅正见长,严守音律,讲究含蓄,语言精丽而清新,情思曲折而真切。风 格委婉、绮丽。此派对词坛影响很大,在词的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这两句使 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怎么理解这两句的含义 以及包含的情感?
互文。“将军白发征夫泪”采用了互文的修辞 手法,表示将军和征夫都白了头、流了泪。描绘了 将士们因功业未成、难以归家而不能入睡、哀伤流 泪的情景,表达了作者思念家乡、功业难成的哀伤。
结合全词内容,简要说说这首词的主 旨及表达的思想感情。
知识备查
方法指导
诗歌赏析三部曲
一读:结合注释,读懂内容 二悟:联系背景,把握情感 三品:抓住关键,赏析写法
《渔家傲·秋思》
范仲淹
《江城子·密州出猎》
苏轼
渔家傲·秋思
作者简介:范仲淹(989—1052), 字希文,谥号文正。苏州吴县(今属江苏 苏州)人。北宋政治家、文学家。他工诗 文,语言精练畅达。其散文鲜明刚健,有 丰富的政治内容。词作现存不多,其中, 《渔家傲·秋思》写边塞风光,苍凉悲壮。 有《范文正公集》存世。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12课《词四首》课件(共78张PPT)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12课《词四首》课件(共78张PPT)

渔家 傲· 秋思
上阕:写景——奇异——
肃杀、荒凉、严峻
(气候、边声、孤城) 思念家乡
下阕:抒情——思乡——
壮志未酬
凄凉、悲壮、慷慨
(浊酒、羌管、浓霜、白发)
《渔家傲·秋思》这首词通过对边塞秋色 的生动描写,表达了戍边将士建功立业的英雄 气概和浓浓的思乡之情,侧面反映了边塞生活 的艰苦。
·
词牌名 江 城 子 密 州 出 猎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写于淳熙十 五年(1188)左右,辛弃疾退居江西上饶之时。淳熙 八年(1181),辛弃疾在两浙西路提点刑狱公事任上, 被人弹劾罢官。他不得已在上饶带湖赋闲家居。陈同 甫,名亮,也是主张北伐的爱国志士。他与辛弃疾是 志同道合的朋友,二人经常书信往来,诗词唱和。这 首词就是辛弃疾寄给陈亮的。
全词以一个“狂”字贯穿,上片主要写打猎这一 特殊场合下词人举止神态之“狂”,下片的“狂”是 虚写。一狂在“亲射虎,看孙郎”,自喻孙权。二是 “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自喻魏尚。三是“西北 望,射天狼”,说自己有跟辽国与西夏对抗的志向、 决心和本领。由实而虚,进一步写词人“少年狂”的 胸怀,抒发希望得到朝廷重用,杀敌卫国的壮志豪情。
左手牵着黄犬,右臂托着
苍鹰。黄,指黄犬。苍,
作者自称。指苍鹰。 Nhomakorabeaqínɡ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
姑且,暂且。
锦缎帽子,这里做动词。
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形容从骑之多。骑, 为了报答倾城百姓相随。 一人一马的合称。 倾城,形容随观者很多。
指孙权。这里是作者自喻。
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
孙郎。
叙事
上阕:写出猎的壮阔场面,表现出作者壮 志满怀的英雄气概。

第12课《词四首:满江红(小住京华)》(教学课件)-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

第12课《词四首:满江红(小住京华)》(教学课件)-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
பைடு நூலகம்
自主学习
识文本 结合朗诵音频朗读诗歌,读准字音及节奏。
满江红 秋瑾 小住京华,早又是/中秋佳节。为篱 下/黄花开遍,秋容/如拭。四面歌残/终 破楚,八年风味/徒思浙。苦将侬/强派作 蛾眉,殊未屑! 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 算/平生肝胆,因人常热。俗子胸襟/谁识 我?英雄末路/当磨折。莽红尘/何处/觅 知音?青衫/湿!
1.你认为这首词中哪些句子最精彩?最能体现秋瑾的人生理想?找一些 出来和同学交流赏析。
“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
这四句是鉴湖女侠的自我写照。“列”“烈”谐音,通过“身”“心”的 对比,表现了词人不是男儿胜似男儿的豪迈气概,抒发了词人渴望投身革命、 匡国济世的思想感情。节奏明快,格调高昂,豪迈雄健。
任务探究
2.词人为何要写“四面楚歌”?“殊未屑”又有什么含义?
“四面歌残终破楚,八年风味徒思浙。”在封建社会里,一个女子要冲 破家庭牢笼,很不容易。作者用汉军破楚的典故,来比喻自己终于冲破封建 家庭牢笼,获得自由的喜悦激动。
“苦将侬强派作蛾眉,殊未屑!”进一步说明表面上过着贵妇人的生活, 实则奴仆不如的“八年风味”。“殊未屑”表明作者对贵妇人的生活,并不 留恋,相反加以蔑视,表现了词人与天命抗争、与传统决裂的勇气和决心。
诗歌大意: 我在京城小住时日,转眼间就又到了中秋佳 节。篱笆下面的菊花都已盛开,秋色明净,就像 刚刚擦洗过一般。四面的歌声渐歇,我也终如汉 之破楚,突破了家庭的牢笼,八年来我空想着故 乡浙江的风味。他们苦苦地想让我做一个贵妇人, 其实,我是多么的不屑啊! 今生我虽然不能身为男子,加入他们的行列。 但是我的心,要比男子的心还要刚烈。想想平日, 我的一颗心,常为别人而热。那些俗人,心胸狭 窄,怎么能懂我呢?英雄在无路可走的时候,难 免要经受磨难挫折。在这莽莽红尘之中,哪里才 能觅到知音呢?眼泪打湿了我的衣襟。

第12课《词四首》课件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

第12课《词四首》课件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

练习:
1.词中的“_锦__帽__貂__裘____,_千__骑__卷__平__冈____”两句,写出了词人与随从出猎
时装束的威武和气势之盛。 2.词中以孙权自喻,表明建功立业心志的词句是:
_为__报__倾__城__随__太__守_____,_亲__射__虎_______,__看__孙__郎________。 3.苏轼在《江城子·密州出猎》中以魏尚自许,用,_持__节__云__中________,___ __何__日__遣__冯__唐___ ”表达了渴望重新得到朝廷重用,立功边陲的心情。
任务一:朗读诗歌 把握诗意
朗读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宋)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 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 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结合注释 把握大意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 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行为、装束狂 打猎场面狂 自比孙权的语气狂
2.本词一个“狂”字统领全篇,下阕中作者的狂放情怀主要体 现在哪些诗句上?
鬓微霜,又何妨!
不在意自己的衰老
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
渴望被朝廷重用
会挽雕弓如满月 西北望 射天狼
渴望杀敌报国,建功立业
3.“狂”是这首词的词眼,请简要分析作者是如何表现“狂” 的?
我虽沉醉但胸襟还很开阔,胆气还很豪壮。鬓角稍白,这又有什么关 系呢!朝廷什么时候派遣冯唐持符节来云中?我终将使尽力气拉满雕弓, 朝西北眺望,奋勇射杀敌人。
任务二:赏析诗歌 把握内涵
1.本词一个“狂”字统领全篇,上阕中作者的狂放姿态主要体 现在哪些方面?请结合诗句简要说说。
左牵黄 右擎苍 锦帽貂裘 千骑卷平冈 亲射虎,看孙郎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语文第三单元《 第十二课词四首 》教案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语文第三单元《 第十二课词四首 》教案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语文第三单元《第十二课词四首》教案一. 教材分析《词四首》是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语文第三单元的一篇课文,本单元的主题是“古典诗词”。

《词四首》包含了四首经典的中国古代词作品,分别是晏殊的《浣溪沙》、苏轼的《江城子·密州出猎》、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和李清照的《如梦令》。

这些词作品代表了不同的风格和情感,通过学习这些词,学生可以了解中国古代词的发展历程和艺术特点,同时也能培养对古典文学的兴趣和鉴赏能力。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一定的语文基础,对古典诗词也有一定的接触和了解。

然而,对于九年级的学生来说,理解和欣赏古典诗词仍然存在一定的难度。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词的意境和情感,并通过适当的例子和对比,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古典诗词。

三. 教学目标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四首词作品。

2.能够理解四首词作品的意境和情感,并能够进行简单的赏析。

3.能够了解中国古代词的发展历程和艺术特点。

4.能够运用所学的词知识,创作自己的词作品。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四首词作品的意境和情感的理解和赏析。

2.难点:对中国古代词的发展历程和艺术特点的掌握。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讲解和解析,帮助学生理解词作品的意境和情感。

2.比较法:通过比较不同词作品的特点,帮助学生了解中国古代词的发展历程和艺术特点。

3.实践法:通过创作自己的词作品,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课文:准备好《词四首》的课文,包括原文和注释。

2.多媒体:准备好相关的图片、音乐等多媒体材料,用于辅助教学。

3.作业:准备一些相关的练习题,用于巩固所学知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些相关的图片或音乐,引起学生对古典诗词的兴趣,然后导入本课的主题《词四首》。

2.呈现(10分钟)分别呈现四首词作品,让学生初步感知和朗读,同时进行一些简单的解释和解析,帮助学生理解词作品的意境和情感。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语文第12课《词四首》课件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语文第12课《词四首》课件
饮一杯浊酒,不由得想起万里之外的亲人,眼下战事未平,功 名未立,还不能早作归计。远方传来羌笛的悠悠之声,天气寒冷, 霜雪满地。夜深了,在外征战的人都难以入睡,无论是将军还是士 兵,都被霜雪染白了头发,只好默默地流泪。
整体感知
(2)结合注释翻译这两首词。
《江城子》
青春朝气在我老汉胸中激荡,左手牵着猎狗,毛色褐黄,右手 举着的猎鹰,羽片青苍。锦帽貂裘多么威风,指挥骑士驰骋山冈, 大伙儿追随使人感动,我要亲手射杀那猛虎,重现孙权的豪壮。
小组活动:请同学们根据诗词内容,展开想象,描绘画面,并体 会辛弃疾对陈亮的鼓励之情。 提示:可用以下句式回答:
“读了词中的 ……,我仿佛看到了……,我仿佛听到了辛弃疾 在对陈亮说……
先自己独立思考,再小组交流,梳理集体观点,推举发言代表 。可以组内成员相互补充,也可以小组之间相互补充。
辛弃疾把他的情感融入画面之中,通过描绘画面传达了对陈 亮的鼓励之情,这种写作手法值得我们学习。
1、两首词作各自侧重于表现哪些事、物?有什么 特点?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渔家傲》侧重于写塞下景色,特点为:寒冷、荒凉、戒备森严 ,这样写更能突出词人的生活特点,烘托思乡之情、报国之志。 《江城子》主要侧重于叙述打猎事件、描写打猎场面,场景雄壮 、开阔,这样写能突出词人老当益壮的精神面貌,突出作者希望 被重用、报效朝廷的远大志向。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 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 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1、结合注释,理解词作的意思。
在迷离恍惚的醉态里挑亮油灯观看宝剑,梦中回到了当年号 角声声的军营。把酒食分给部下享用,演奏着边塞悲壮粗犷的军 乐。这是秋天在战场上阅兵的情景。

九年级下册12课古诗四首

九年级下册12课古诗四首

九年级下册12课古诗四首
九年级下册12课中的四首古诗分别是《卜算子·咏梅》、《沁园春·雪》、《木兰诗》和《观沧海》。

1.《卜算子·咏梅》是南宋文学家陆游创作的一首词。

此词以梅花自况,通
过梅花的寂寞、无私的开放,孤芳自赏,表现了词人理想得不到实现的抑郁心情。

2.《沁园春·雪》是近代词人毛泽东创作的一首词。

该词上片描写北国壮丽的雪景,纵横千万里,展示了大气磅礴、旷达豪迈的意境,抒发了词人对祖国壮丽河山的热爱。

全词熔写景、议论和抒情于一炉,意境壮美,气势阪宏,感情奔放,胸襟豪迈,颇能代表毛泽东诗词的豪放风格。

3.《木兰诗》是一首北朝民歌,宋郭茂倩《乐府诗集》归入《横吹曲辞·梁鼓角横吹曲》中。

这是一首长篇叙事诗,讲述了一个叫木兰的女孩,女扮男装,替父从军,在战场上建立功勋,回朝后不愿作官,只求回家团聚的故事。

4.《观沧海》是东汉末年诗人曹操创作的一首四言诗。

这首诗是曹操在观赏大海时所作,描绘了大海吞吐日月、包蕴万千的壮丽景象,抒发了作者博大的胸襟、统一中国建功立业的伟大抱负。

希望以上信息对您有帮助。

如果需要更详细的解释和解读,建议查阅九年级下册的教材或请教专业的语文教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借景抒情,情景交融 2、直抒胸臆,沉郁悲壮
衡阳雁去
渔 塞下秋景异
边声连起 渲染荒凉萧

(写景) 千嶂孤城 瑟气氛

长烟落日

家万里- 归无计

将士秋思 燕然未勒
抒发思乡报

(抒情) 羌管悠-霜满地
国之情
将军白发征夫泪
苍凉悲壮
沉郁雄浑
词的上阕中,作者围绕塞下秋景 总的特点“异”,描写了一系列的景 物,渲染了一种荒凉萧瑟的氛围。

悠 这入夜的悠悠羌音、浓浓
霜 白霜,更使人惆怅难眠。


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人为何不寐?其中蕴含着哪些情感?
1、“不寐”的是功业未成,将士归乡无期 2、流下的是思念家乡的泪,更是功业无成、 壮志未酬的英雄泪!
下阕表达出守城将士怎样的情感?
壮志难酬的感慨 忧国思家的情怀
整首词在写法及语言上有何特色?
下阕中,作者采用直抒胸臆和借 景抒情相结合的手法,表现了他报国 立功的英雄气慨和壮志难酬、思乡忧 国的感慨情怀,同时也写出了边塞战 士的艰苦生活。
❖ 1、 李贺:《雁门太守行》:“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 燕脂凝夜紫”
❖ 2、 王维:《使至塞上》:“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 3、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瀚海阑干百丈冰,
在人生中还有比成功和幸福更重要的
东西,那就是凌驾于一切祸福之上的
豁达胸怀!
----- 周国. 平
32
耳熟能详的 他,同学们一定了 解不少,请简单介 绍你所了解的苏轼。
.
33
苏轼,即苏东坡,为北宋文学家,书画 家。他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与父苏洵,弟苏 辙和称“三苏”,苏东坡在政治上恪守传统 礼法,而又有改革弊政的抱负,故在仕途上 多经坎坷。他性格豪迈,诗词汪洋恣肆,清 新豪健,开创豪放一派。他心胸坦荡,在书 法上虽取法古人,却又能自创新意,充满了 天真烂漫的趣味。同时,他善绘画,喜作枯 木怪石。苏东坡自称平生有三不如人的事情, 即喝酒,下棋及唱曲子,但他的诗文、书、 画却名垂后世。
四面边声连角起 荒凉肃杀、紧张
1、边声,会有哪些声音? 2、连同角声,透出怎样的气氛?
戒备森严
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气氛紧张
1、千嶂,长烟,落日,表现出苍凉壮阔的景状, 然而“孤城闭”,又是何种情形,暗示了什么?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整个上阕描绘出怎样的景致? 渲染出怎样的气氛?
塞下秋景图:荒凉萧瑟
优秀词人。词仅存五首,但能
突破唐末五代词的绮靡风气,
其边塞词突破了“词为艳科”
的限制,开一代之风气。
背景介绍:
宋仁宗时,作者任陕西经略副使兼 知延州,抵御西夏发动的战争。他在西 北边塞生活达四年之久,对边地生活与 士兵的疾苦有较深的理解,治军也颇有 成效。当地民谣说道:“军中有一范, 西贼闻之惊破胆。”这首边塞词就作于 此时。

12 词四首
❖ 渔家傲.秋思
江城子.密州出猎
❖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 满江红(小住京华)
.
1
渔家傲
范仲淹
“大漠孤烟直, 长河落日圆“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今为羌笛出塞声,使我三军泪如雨”

1、词,又称 诗余 ,还称 曲子词 ,一般分为两部分,
人有悲欢离合,
月有阴晴圆缺,
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
千里共婵娟。 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
28
江城子
密州出猎
苏轼
.
29
苏轼简介
苏轼,字子瞻,号东
坡居士。诗、词、文、
书、画均卓然大家,
“唐宋八大家”之一,
是北宋词坛豪放派代表
词人。与辛弃疾并称
“苏辛”。
.
30
文:“韩柳欧苏”并称(韩如潮,柳如泉,
欧如澜,苏如海)。
词:“苏辛”并称;
书:“宋代四大书法家”之一(黄庭 坚、米芾
蔡襄)。
“一门父子三词客,千古文章四大家。”
(苏洵三父子,韩愈、柳宗元、欧阳修、
苏轼)
.
31
同样面对仕途的打击,相较于苏东坡而言:
柳宗永
太缠绵
面对厄运,我们更乐于选择苏东坡的
潇洒飘逸 、超拔洒脱、乐观开朗、豪情满怀
渔家傲
北宋.范 仲 淹
塞下 sài 浊酒 zhuó 羌管 qiāng
嶂 zhàng 燕然未勒 yān lè 寐 mèi
范仲淹
塞 下\秋 来 \风 景 异,

衡 阳\雁 去 \无 留 意。 四 面\边 声 \连 角 起,
阕 千 嶂 里,
长 烟\落 日 孤\ 城 闭。
浊 酒\一 杯 \家 万 里, 下 燕 然\未 勒 \归 无 计。 阕 羌 管\悠 悠 霜\ 满 地。
——下阕
下阕中,作者抒发了什么感情?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1、一杯浊酒,万里家园形成鲜明的对比,表达
出一种怎样情绪?
“浊酒”表明边塞生活的艰苦,“家万里” 表现了思乡之切,“未勒”、“归无计”慨叹功 业未建,归乡无期。体现出了诗人的矛盾心理。
羌 管
什么时间?听到悠怨的羌笛 声,戍守边关的将士们会有 何感受?
人 不 寐,
将 军 \白 发 征\ 夫 泪。
——上阕
1、上阕写了何时何地的景色? 2、可 以用词中哪个字来概括这景色的 特点? 3、边地风光之异具体体现在哪里呢?
统领景色的特点
塞 下 秋 来 风 景异
“塞下”点明了地点, “秋来”点明了时间,“
衡阳雁去无留意 荒凉
艰苦
1、雁为何“无留意”? 2、人呢?作者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
.
34
婉约派与豪放派
婉约派:内容上以情感为题材;语言清新、 含蓄,情思曲折而真切;风格委婉,绮丽。 代表人物:李清照、温庭筠。
豪放派:内容上多以抒发强烈的政治热情, 豪爽的英雄本色;语言畅达流利,直抒胸 臆;风格豪迈奔放,意境雄奇阔大。由北 宋词人苏轼开创,经南宋词人辛弃疾发展 而推向高峰。
分为
上下。阕
2、词的流派: 豪放派 和 婉约派 。 3、豪放派以 苏轼和辛弃疾 为代表 婉约派以李清照和秦观
为代表。
北宋政治家、军事家、文

学家。字希文,苏州吴县人,

谥号“文正”,有《范文正公

集》。曾任参知政事,诗文俱 佳,散文《岳阳楼记》的名句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
乐而乐”传诵千古,也是一位
愁云惨淡万里凝” ❖ 4、 王昌龄:《从军行》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
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 5、 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夜阑卧听风吹
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 6.王翰:《凉州词》“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
回?”
拓展:
在和平时期的 战士们又是如何 来实现自己报国 理想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