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现代文阅读知识点梳理陈双老师
小学记叙文阅读知识及技巧精讲

3.联系实际,通过联想来理解。 如《我的战友邱少云》一文中有这样一句话:这 位伟大的战士,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也没挪动过一寸 地方,没有发出一声呻吟。 我们可以联想自己被沸水或火星烫着时会迅速地 把手缩回来以及剧烈疼痛的情景,而邱少云在烈火烧达 半小时之久却能做到纹丝不动,足见他的高度纪律性及 为革命勇于献身的伟大精神. 4.从比喻、象征意义中去理解。 如《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一文中有这样一句话: “四周围黑洞洞的,还不容易碰壁吗。” 作者用“黑洞洞”形容旧社会非常黑暗,用“碰壁 ”比喻革命者没有自由,到处受迫害。这是鲁迅先生用 诙谐的笑谈来讽刺、抨击旧社会的黑暗。
记叙文六要素
时间 地点 人物 事件起因 经过 结果
表达方式
1.叙述 2.描写 3.说明 4.议论 5.抒情
描写的种类及作用
1.多感官描写(视觉、听觉、味觉、嗅觉、触觉) 2.以动衬静,动静结合 3.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直接描写与间接描写) 4.人物描写 ①肖像(外貌)描写(描写人物容貌、衣着、神情、 姿态等) 交代了人物的××身份、××地位、××处境、经历 以及××心理状态、××思想性格等情况。
②语言(对话)描写和行动(动作)描写: 形象生动地表现出人物的××心理(心情)并反映了 人物的××性格特征或××精神品质。有时还推动了情节 的发展。 ③心理描写: 形象生动地反映出人物的××思想,揭示了人物的 ××性格或者××品质。
5.环境描写:自然环境描写和社会环境描写
自然环境(描写自然景观如人物活动的时间、地点、 天气、季节和景物场景如山川、湖海等自然景物):交代 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及人物活动的空间,渲染××环境 气氛、烘托人物的××情感、预示人物的××命运、表现 人物某性格、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揭示文章主题。 社会环境(描写社会状况或者人物活动的场景和周围 (室内)的布局、陈设):交代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 、时代特征、社会习俗、思想观念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渲染××环境气氛。衬托人物心情,推动情节发展,深化 主题。
小学语文现代文阅读知识点梳理陈双老师

售后服务收费标准一、售后服务范围。
我们的售后服务范围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产品质量问题的处理、产品维修、产品更换、产品退货等。
二、售后服务收费标准。
1. 产品质量问题的处理:如果客户购买的产品出现质量问题,我们将免费提供以下服务,维修、更换、退货。
2. 产品维修:对于因为产品自身质量问题引起的维修,我们将免费提供维修服务。
但对于因客户自身原因(如人为损坏、使用不当等)引起的维修,我们将根据具体情况收取相应的维修费用。
3. 产品更换:对于因产品自身质量问题引起的更换,我们将免费提供更换服务。
但对于因客户自身原因(如不喜欢、尺寸不合适等)引起的更换,我们将根据具体情况收取相应的更换费用。
4. 产品退货:对于因产品自身质量问题引起的退货,我们将免费提供退货服务。
但对于因客户自身原因(如不喜欢、尺寸不合适等)引起的退货,我们将根据具体情况收取相应的退货手续费。
5. 特殊服务:对于一些特殊的售后服务(如上门维修、定制产品等),我们将根据具体情况收取相应的服务费用。
三、售后服务收费标准的调整。
我们将保留对售后服务收费标准进行调整的权利,但在调整之前,我们将提前公告并说明调整的原因和具体内容。
四、结语。
我们始终坚持以客户需求为导向,为客户提供高质量、高效率的售后服务。
我们的售后服务收费标准将根据客户需求和市场变化进行调整,以更好地满足客户的需求。
感谢您对我们的支持和信任,如果您对我们的售后服务收费标准有任何疑问或建议,请随时与我们联系。
我们将竭诚为您解答疑惑,并不断改进服务质量,为您提供更好的服务体验。
语文S版精编三年级语文上册阅读理解专项知识点

语文S版精编三年级语文上册阅读理解专项知识点一、现代文阅读。
水柳村的抱抱树(节选)东山山脚下的水柳村,河道两旁长着成排的柳树,柳条映在清澈的河水上,干净又漂亮。
最近,水柳村有了大麻烦。
十字河道口的一棵老柳树,不知犯了什么毛病,谁经过他那里,他便伸长柳条,紧紧一抱,直抱到满意了才松手。
他抱了娶媳妇的新郎,却把一船礼物推到了河里;抱了滑滑板的阿水,却让他栽了个大跟头……老柳树变成了抱抱树,河道口的交通变得无比拥堵,水柳村的人伤透了脑筋。
终于,人们要去和老柳树谈判了。
村长说:“老柳树,你不能再乱抱了,你知道你惹了多少祸吗?要是你不听,我们就要把你的柳条统统剪掉啦!”老柳树终于忍不住哭起来,柳条乱掀乱舞,吓得村民们都往后退了退。
“我喜欢你们,给我抱抱吧。
你们小时候,不都和我抱得紧紧的吗?”老柳树又哭又笑,“你们都长大了,个个都忙,没时间和我招呼。
但是我喜欢你们,想跟你们抱一抱。
”水柳村的村民们慢慢地靠过来,没一个敢嬉笑,一个一个走过去让老柳树抱一抱。
如今,老柳树开心极了,没事还是抱一抱,它还抱过几个溺水的小孩呢!1.水柳村的大麻烦是()。
A.老柳树不知道犯了什么毛病 B.老柳树随意抱人 C.河道口交通拥堵2.老柳树都抱了谁?造成了怎样的结果?请你用横线在短文中画出来。
3.老柳树还会抱谁?请你展开想象力,写一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老柳树为什么要抱人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根据短文内容判断正误,对的画“√”,错的画“×”。
①水柳村的人们都很讨厌老柳树。
(________)②听了老柳树的话,人们很害怕老柳树,无奈地过去和他抱一抱。
(________)③一开始,水柳村的人们有些烦恼,后来听了老柳树的话,大家都知道错了,用实际行动——抱一抱来向老柳树道歉。
(________)二、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麻雀长得细长精瘦,有一双显得过大的黑眼睛,目光却十分锐利。
天津市小学语文现代文阅读知识点梳理【陈双老师整理】

小学现代文阅读知识点梳理乐学宫主寄语:阅读理解想要拿到满分,方法和技巧固然重要,但也需要掌握阅读理解知识点,就如同英语学习中的“语法”。
在阅读专题课程中,提到过阅读理解的“三剑合一”,将“阅读理解知识点”比喻成“武当太极剑”。
希望孩子们能够明白掌握了阅读理解知识点,就如同拿上了一把武当太极剑,举重若轻,以柔克刚,从而轻松搞定阅读。
看了下面的内容,你会发现原来小学语文知识点是如此简单。
记叙文阅读知识点梳理一、记叙文的定义记叙文是以叙述、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以记人、叙事、写景、状物为主要内容的一种文体。
它的主要特点是通过生动的形象事件来反映生活,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文章的中心思想蕴涵在具体材料之中,通过对人、事、物的生动描写来表现。
二、记叙文的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三、记叙文的顺序(1)顺叙:指记叙的时候按照事情发生、发展、和结局的顺序来写,前因后果、条理很清楚。
(2)倒叙:指记叙的时候把后发生的事情写在前面,把先发生的事情写在后面。
先把结局说出来,吸引读者了解其起因和过程。
(3)插叙:指在记叙过程中,需要插入另一些有关的情节,再接着叙述后来的事情。
(1)插入的内容对主要情节起补充衬托。
(2)有时会起到解释说明。
(3)使文章脉络清晰。
(4)结构紧凑。
四、记叙文的人称(1)第一人称:我直接面对读者叙述,能增强文章的真实感和亲切感,缩短双方的距离。
(2)第三人称: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能从更多的方面自由的叙述;不受我个人听觉和视觉的限制。
(3)第二人称:像在和作者或者读者进行对话,亲切自然,便于抒发感情。
五、记叙文的线索(1)以事情发展顺序为线索:按照事情的发生,发展,经过和结果的顺序。
如《落地的红枣也不能吃》,就是按照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的线索来写的。
(2)以时间顺序为线索:把事情发展过程中比较明显的时间写出来,并叙述在此时间内发生的内容。
如《一定要争气》,重点记叙了童第周在中学读书和在欧洲留学两个时期的事。
小学三年级语文阅读理解技巧总结主旨概括与推理判断

小学三年级语文阅读理解技巧总结主旨概括与推理判断阅读理解是语文学习中的重要环节,也是培养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有效方法之一。
小学三年级的学生正处于语言能力快速发展的阶段,掌握阅读理解的技巧对他们的语文学习至关重要。
本文将总结小学三年级语文阅读理解的主要技巧,并结合主旨概括和推理判断两个方面进行详细介绍。
一、主旨概括的技巧1. 理解全文:在开始阅读一篇文章之前,先快速浏览全文,了解文章的大致内容和结构,从而更好地把握主旨。
2. 抓住关键信息:通读全文后,重点关注标题、首尾句以及反复出现的重要词语,这些信息往往能够帮助我们概括文章的主旨。
3. 掌握核心观点:通过分析每个段落的主题句和关键词,总结出文章的核心观点,从而给出准确的主旨概括。
二、推理判断的技巧1. 引用词句:注意文章中的引号、斜体或加粗等标记,这些词句往往与作者的观点、目的或态度有关,可以通过推理判断来进一步理解全文。
2. 推测意图:注意观察作者在文章中的措辞和表达方式,通过推测作者的意图来解答与主旨相关的细节问题。
3. 分析因果:文章中常常存在因果关系,通过分析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可以更好地推断出作者的观点和文章的主要思想。
小学三年级的学生在阅读理解中,应该通过大量的练习来提高自己的技巧。
下面是一些建议:1. 阅读优秀文章:选择一些语言简洁、逻辑清晰的文章进行阅读,通过模仿优秀的写作方式来提高自己的阅读理解能力。
2. 多做题目:多做一些与主旨概括和推理判断相关的练习题,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推理能力,提高他们的阅读理解水平。
3. 合理管理时间:在做阅读理解题目时,要合理规划时间,不要花费太多时间在理解和回答上,可以通过提炼关键信息和快速推理的方式来提高作答效率。
综上所述,小学三年级语文阅读理解的主旨概括和推理判断是培养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重要环节。
通过掌握主旨概括和推理判断的技巧,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文章的意思,提高阅读理解的能力,为后续的语文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s版语文三年级下阅读理解知识点

s版语文三年级下阅读理解知识点
在s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的阅读理解中,学生们将学习到一系列重要的
知识点,这些知识点不仅有助于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还能增强他们
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以下是一些关键的阅读理解知识点:
1. 理解文本主旨:学生需要学会从阅读材料中提炼出中心思想或主题,这是理解全文的基础。
2. 识别关键信息:在阅读过程中,学生要学会识别和记忆文本中的关
键信息,如人物、地点、事件等。
3. 理解文本结构:学生需要了解文本的基本结构,包括开头、发展和
结尾,以及它们如何相互关联。
4. 分析人物特点:通过阅读,学生应该能够分析文本中人物的性格特点、动机和行为。
5. 理解作者意图:学生要学会从作者的写作风格和文本内容中推断作
者的意图和目的。
6. 掌握词汇和语言技巧:学生需要扩大词汇量,理解并运用各种语言
技巧,如比喻、拟人等。
7. 推理和判断:在阅读时,学生应能够根据文本内容进行合理的推理
和判断,得出结论。
8. 评价和反思:学生应该能够对阅读材料进行评价,包括对文本内容、作者观点和写作风格的评价,并进行反思。
9. 联系实际生活:学生要学会将阅读内容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思考文本对现实生活的意义和影响。
10. 培养阅读兴趣:通过阅读不同类型的文本,学生应该能够发现阅读的乐趣,培养持续阅读的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设计各种阅读活动,如小组讨论、角色扮演、思维导图等,来帮助学生掌握这些知识点。
同时,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阅读,多思考,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阅读中,从而提高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
六年级【部编语文】阅读理解知识点总结

【部编语文】阅读理解知识点总结一、六年级语文阅读理解训练1.1.没有任何征兆厖三头野牛来不及防备,已和狮子相遇,没有地方可让。
2.这三个词生动地写出了野牛的勇猛和力量,将野牛的威猛和狮子的狼狈刻画得十分传神。
3.①与标题相照应;②强调牛狮之战时间之短;③突出牛狮之战给“我”的震撼之大。
4.作者认为有些个体看似软弱,可它们一旦团结起来,就能形成强大的力量,击败强悍的对手。
示例:我支持他的看法。
团结是一种力量,俗话说“蚁多咬死象”“众人拾柴火焰高”,我们要学会团结,就能克服困难,战胜强大的敌人。
2.父亲的秘密周海亮①假期里,父亲和他八岁的儿子去森林里游玩。
他们往密林深处不停地走,不知不觉迷了路。
(A)四周的古树遮天蔽日,像一只巨大的笼子将他们困在中间。
父亲背起疲惫的儿子,试图走出去。
可是他无奈地发现,自己能够做的,只是每隔一段时间,重新回到原地。
②那里有一个废弃的木屋。
木屋里也许住过守林员,也许住过伐木工人,现在它空着,破烂不堪,仿佛随时可能倒塌。
可它毕竟是一间屋子,这给他们父子俩带来了一些安全感。
晚上他们挤在里面,生起一堆火。
外面传来野兽的叫声,似乎距他们很遥远,又似乎近在咫尺。
儿子呜呜地哭起来,他说我们会不会死在这里?父亲用力拍拍他的肩膀,说儿子别怕,我们会走出去的。
可是第二天,他们仍然围着木屋不停地划着圈子。
让父亲稍感欣慰的是,木屋外面有一口水井,水井里面有干净的水。
他小心地踩着井内壁的缝隙下去,用随身携带的军用水壶,打上一壶水。
可是他们已经没有任何可吃的东西了,恐惧的乌云笼罩着他们。
③第三天,父亲放弃了那种徒劳的尝试。
他对儿子说,这里有木屋,有水井,这很可能是一些过路人的临时驿站。
我们只要等在这里,就肯定会遇到人……你留在这里等我回来,我到附近找些吃的。
儿子问附近有什么吃的?父亲就笑了,说森林里还能饿死人吗?你难道忘了野生蘑菇很有营养吗?他为儿子打上一壶水,然后一个人离开了木屋。
他一边走一边回头对儿子说,守着屋子,千万不要乱走……等我回来,我们一起吃晚饭。
三下语文阅读知识点汇总

三下语文阅读知识点汇总一、阅读理解阅读理解是语文学习的基础,它要求我们能够准确把握文章的主旨,理解文章的细节,掌握文章的逻辑关系。
在阅读理解中,我们要注意以下几点:1.理解全文:在阅读一篇文章之前,首先要快速浏览全文,了解文章的主题和结构,这样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文章。
2.抓住关键词:在阅读文章时,要注意抓住关键词,这样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文章的含义。
3.推理判断:在阅读理解中,有时需要我们进行推理判断,从而推断出文章的意义。
4.归纳总结:在阅读一篇文章之后,要进行归纳总结,这样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文章的内容。
二、词语理解词语理解是语文学习的重要一环,它要求我们能够正确理解词语的含义,掌握词语的用法。
在词语理解中,我们要注意以下几点:1.词义辨析:在理解词语的含义时,有时需要进行词义辨析,从而准确地理解词语的含义。
2.词语搭配:在理解词语的用法时,要注意词语的搭配,这样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掌握词语的用法。
3.词语派生:在理解词语的含义时,有时需要了解词语的派生形式,从而更好地理解词语的含义。
三、修辞手法修辞手法是语文学习的高级技巧,它要求我们能够运用各种修辞手法来表达自己的意思。
在修辞手法中,我们要注意以下几点:1.比喻:比喻是一种常用的修辞手法,它通过比较来表达事物的特点。
2.拟人:拟人是一种常用的修辞手法,它通过赋予事物以人的特点来表达事物的形象。
3.排比:排比是一种常用的修辞手法,它通过列举来增强语言的表现力。
4.夸张:夸张是一种常用的修辞手法,它通过夸大事物的特点来表达作者的情感。
以上就是三下语文阅读的一些知识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阅读是语文学习的基础,通过不断的阅读,我们可以提高自己的语文水平,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语言。
希望大家都能够喜欢语文,努力提高自己的语文水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语文现代文阅读知识点梳理陈双老师
集团文件发布号:(9816-UATWW-MWUB-WUNN-INNUL-DQQTY-
小学现代文阅读知识点梳理
乐学宫主寄语:
阅读理解想要拿到满分,方法和技巧固然重要,但也需要掌握阅读理解知识点,就如同英语学习中的“语法”。
在阅读专题课程中,提到过阅读理解的“三剑合一”,将“阅读理解知识点”比喻成“武当太极剑”。
希望孩子们能够明白掌握了阅读理解知识点,就如同拿上了一把武当太极剑,举重若轻,以柔克刚,从而轻松搞定阅读。
看了下面的内容,你会发现原来小学语文知识点是如此简单。
记叙文阅读知识点梳理
一、记叙文的定义
记叙文是以叙述、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以记人、叙事、写景、状物为主要内容的一种文体。
它的主要特点是通过生动的形象事件来反映生活,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文章的中心思想蕴涵在具体材料之中,通过对人、事、物的生动描写来表现。
二、记叙文的六要素
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
三、记叙文的顺序
(1)顺叙:指记叙的时候按照事情发生、发展、和结局的顺序来写,前因后果、条理很清楚。
(2)倒叙:指记叙的时候把后发生的事情写在前面,把先发生的事情写在后面。
先把结局说出来,吸引读者了解其起因和过程。
(3)插叙:指在记叙过程中,需要插入另一些有关的情节,再接着叙述后来的事情。
(1)插入的内容对主要情节起补充衬托。
(2)有时会
起到解释说明。
(3)使文章脉络清晰。
(4)结构紧凑。
四、记叙文的人称
(1)第一人称:我直接面对读者叙述,能增强文章的真实感和亲切感,缩短双方的距离。
(2)第三人称: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能从更多的方面自由的叙述;不受我个人听觉和视觉的限制。
(3)第二人称:像在和作者或者读者进行对话,亲切自然,便于抒发感情。
五、记叙文的线索
(1)以事情发展顺序为线索:按照事情的发生,发展,经过和结果的顺序。
如《落地的红枣也不能吃》,就是按照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的
线索来写的。
(2)以时间顺序为线索:把事情发展过程中比较明显的时间写出来,并叙述在此时间内发生的内容。
如《一定要争气》,重点记叙了童第周在中学读书和在欧洲留学两个时期的事。
(3)以地点变换的顺序作线索:以写景,参观访问过程为内容的文
章一般用地点变化顺序作线索,叙述时要写清每个地点上的事情。
如《参观人民大会堂》不仅按参观顺序来写,而且以参观者每到一处的踪迹开头。
点明参观的地点,再抓住每一处所见所闻具体描述
(4)以具体的事物为线索:如写《一个苹果》把传来传去的苹果作为线索,围绕苹果叙述了感人的事。
(5)以中心事件为线索:中心事件在文章中起主干作用,围绕它来写一些相关的事。
如《养花》围绕中心事件养花写了为什么养花,养什么花,怎样养花,怎样劳动获得丰收,怎样享受劳动成果。
养花有何乐趣等。
六、表达方式
五种表达方式:叙述、描写、说明、议论、抒情。
(1)叙述是指作者在文章中,对人物、事件和景物不加修饰地把基本情况交待清楚明白,使读者有个概括的了解,获得一个整体的印象。
(2)描写是用形象的语言对人物、事件、环境的形态特征作具体、生动的描绘,使读者对描写的对象获得真切、具体的感受和印象。
描写人物可以进行正面描写,也可以进行侧面描写。
正面描写包括直接描写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心理、神态等描写内容。
间接描写就是通过描写其它人物的言行、心理或者环境来表现主人公。
环境描写包括自然环境描写和社会环境描写。
环境描写的作用:①表现时代风貌、展现风土人情②衬托人物心理、表现人物性格③深化主题④交代背景、渲染气氛⑤感染读者⑥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⑥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
(3)说明主要是解说性状。
直接说明事物形状、性质、成因、功用等。
(4)抒情是作者在文章中抒发感受,表露感情的一种表达方法,着重于感情的抒发。
抒情的方法有直接抒情与间接抒情两种(5)议论在记叙文中,议论不是主要表达方式,它只是在叙述、描写或说明过程中,直接表达作者的某种感受和评价,或者借以抒发胸臆。
七、修辞手法
小学常考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反问、设问、对偶、反复、引用
借代。
八、记叙文的表现手法
1象征
2托物言志
3对比
4衬托
5铺垫
6先抑后扬(欲扬先抑)
7设悬念
8渲染
9伏笔
10照应
说明文阅读知识点梳理
一、说明文的定义
说明文是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来解说事物、阐明事理而给人知识的文章体裁。
二、说明文的分类
依据说明对象与说明目的的不同,把说明文分为事物说明文和事理说明文两大类。
根据说明语言的不同特色,把说明文分为平实的说明文和生动的说明文两种。
三、说明文的顺序
常见的说明顺序有: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
四、说明文的方法
什么是打喷嚏
打喷嚏通常是指鼻子过敏并通过不自主的喷发而释放。
⑵分类别:按一定标准将说明对象分类。
例如:学而思网校的语文老师按教学风格分类,有精灵派、柿子派、糖果派、乐学派。
作用:条理。
⑶举例子:举出实际事例来使要说明的对象具体化。
例如:动物园里的动物品种繁多,有斑马、猴子、大象、老虎等。
作用:具体,说服力。
⑸作比较:用具体的、大家熟悉的事物和抽象的、人们陌生的事物相比较。
例如:它的面积有七千平方米,比一个足球场还大,设计的精巧也是罕见的。
作用:突出强调。
⑹列数字:非常光滑的白墙的光反射系数高达90%,比草地、森林或毛面
装饰物高10倍左右。
作用:准确,说服力。
⑺引资料
引用资料的范围很广,可以是经典着作,名家名言,公式定律,典故传说,谚语俗语,诗词句等。
池沼里养着金鱼或各色鲤鱼,夏秋季节荷花或睡莲开放,游览者看“鱼戏莲叶间”,又是入画的一景。
(《苏州园林》)
作用:使文章更具说服力,体现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引用古诗:使说明文更具诗情画意。
⑻摹状貌?
为了使被说明对象更形象、具体,可以进行状貌摹写,这种说明方法叫摹状貌。
如:《中国石拱桥》一文中的“每个柱头上都雕刻着不同姿态的狮子。
这些石刻狮子,有的母子相抱,有的交头接耳,有的像倾听水声,有的像注视行人,千态万状惟妙惟肖。
”
有几个园里有古老的藤萝,盘曲嶙峋的枝干就是一幅好画。
开花的时候满眼的珠光宝气,使游览者感到无限的繁华和欢悦,可是没法说出来。
(《苏州园林》)
作用:为了使被说明对象更形象、具体。
摹状貌与打比方的区别——
摹状貌相当于记叙文中的描写,打比方相当于记叙文中比喻。
⑼画图表
为了把复杂的事物说清楚,还可以采用绘制图形或表格的方法,来弥补单用文字表达的缺欠,对某些事物解说更直接、更具体。
再如:
四、说明文的结构
总分式。
事物说明文常用的结构形式:
(1)总——分,如《苏州园林》(先总体的概括,再分说。
结尾没有总结性的语言)
(2)总——分——总,如《故宫博物院》
(3)分——总。
递进式。
事理说明文常用的结构形式:各层之间的关系是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现象到本质。
各层之间的关系为递进关系。
如《向沙漠进军》。
五、说明文语言特点
科学性、准确性、严密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