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西族的风俗节日】纳西族节日,纳西族都有哪些传统节日

合集下载

丽江纳西族风俗

丽江纳西族风俗

丧葬自古通行火葬,清末后部分地区开始盛行土葬。

纳西族男子的服装大体与汉族相同。

丽江纳西族妇女身穿大褂,宽腰大袖,外加坎肩,系百褶围腰,穿长裤,披羊皮披肩,缀有刺绣精美的七星、旁缀日、月,表示勤劳之意。

宁蒗纳西族妇女着长可及地的多褶裙、短上衣、青布大包头,佩大银耳环。

宗教信仰与重要节日纳西族传统节日有“正月农具会(棒棒会)”、“三月龙王庙”会(现为物资交流会)和“七月骡马会”。

此外,还有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火把节等。

纳西族主要聚居于云南省丽江纳西族自治县,其余分布在维西、中甸、宁蒗、德钦和四川盐边、盐源、木里及西藏的芝康等县。

习俗纳西族热情好客,每当猎获归来,凡路遇的行人都可分得一份猎物。

贵客临门,主人要做六样或八样菜进行款待。

忌讳有:骑马到寨前必须下马,也不能把马拴在祭天堂的地方;不能登踏三脚架,也不能翻弄灶里的灰;祭天堂、祖先、战神时、忌外人观看。

忌在门槛上坐和用刀斧在门槛上砍东西。

有的地方还忌在家里唱山歌;不许杀耕牛、驮马和报晓的雄鸡;忌食狗肉。

婚俗纳西族男女社交大都在节日期间进行,男女青年相识后,通过媒人撮合,双方家长合完八字,男方就请媒人送给女方茶二筒,糖四盒或六盒、米二升,有的地方还要加上砣盐两个,以表示山盟海誓,算是订婚,订婚时要摆定婚宴,婚礼要进行3-5天,届时男、女双方都要臵办酒席。

席上分上八位,下八位,均由新郎跪请客人入座,然后奏乐上菜,上至第三道菜时,主婚人敬酒;第五道菜时,新郎、新娘向客人敬双杯酒。

宴毕主人及亲属要站在门外关客。

食俗纳西族一日三餐。

早餐一般吃馒头或水焖粑粑,中餐和晚餐较为丰富,一般都有一两样炒菜和咸菜、汤等,特别喜食当也回族的牛肉汤锅和干巴。

不论平坝或山区,蔬菜品种较多,四时应市,山区广种洋芋、蔓菁和瓜豆,并以当地的土特产做成各种风味名菜。

如:清蒸虫草鸭、贝母鸡、天麻鸡等。

其中纳西族传统名菜“酿松茸”是用松茸菌帽,酿入肉泥,蒸熟后做为祭祀、特别是祭祖的一道专用菜肴。

[总结范文]纳西族的风俗习惯

[总结范文]纳西族的风俗习惯

[总结范文]纳西族的风俗习惯纳西族的风俗习惯精选阅读(一):纳西族的风俗习惯简介纳西族的风俗习惯都有什么纳西族系古羌人后裔,自西北河湟地区南迁,与土著融合而构成。

由于纳西语方言的差异,有:纳西、纳、纳日、纳罕、纳若等多种自称。

这些自称在发音上有轻微差别,但基本族称都是“纳”;而西、恒、罕、日都是“人”的意思。

汉文献中对纳西族的他称有:麽些、摩梭或摩些(“些”读为“suō”)。

那么纳西族的风俗习惯都有什么呢?纳西族信仰东巴教、藏传佛教等宗教。

丽江纳西族还普遍信奉“三朵”神,成为多种信仰的民族。

东巴教是纳西族的特有宗教。

东巴文化因保存于东巴教而得名。

主要包括东巴文字、东巴经、东巴绘画、东巴音乐、东巴舞蹈、东巴法器和各种祭祀仪式等。

一般认为,纳西族有两种传统文字:东巴文和哥巴文。

东巴文(纳西象形文字):是一种兼备表意和表音成分的象形文字,文字形态比甲骨文还要原始。

被认为是世界上唯一仍然活着的象形文字。

东巴文字的载体东巴纸是古时东巴专用,用以书写东巴文字的纸张。

其工艺纯属手工作坊,只有出自此作坊的东巴文字,才是原汁原味、富于魅力的。

东巴纸由和圣文老师的祖先在300年前发明自制的,失传10多年后,又由和老师重新恢复了东巴纸的生产,并在传统基础上发展了书画纸、装裱、高档名片、压花书签、压草封活面藏经纸等系列,它工艺精美的质地、防虫驻的特点,深受国内外用户好评。

纳西族原来信仰东巴教、喇嘛教木及天、地、山、水等自然神,以农历记年。

不少节日,如:春节、清明、端午、中秋等均与当地汉族大致相同,其中春节是最大的传统节日,并且伴有许多祭祀活动。

届时家家都要宰杀年猪,制作酸肝,酿制米酒。

除夕之夜要杀鸡、炖猪头祭灶君和祖先。

就餐时,如家里有人外出,在餐桌上也要摆上碗筷,以表示全家团圆。

最为隆重的是“纳西祭天大”,祭天大一般都选在正月上、中旬,届时要选好祭天场,由东巴教掌教人(无掌教人的村寨,推选德高望重的老人)任祭司,每一程式都要由东巴诵唱相应的祭天经诗,合起来多达近万行,构成了洋洋大观的祭天长歌。

【三年级作文】纳西族民俗风情介绍

【三年级作文】纳西族民俗风情介绍

【三年级作文】纳西族民俗风情介绍
纳西族是中国的少数民族之一,主要分布在云南省大理州、丽江市、怒江州、迪庆州等地。

纳西族有着丰富的民俗文化和传统习俗,下面我就来介绍一下纳西族的民俗风情。

吃饭习俗
纳西族的饮食非常讲究,通常一顿饭会有多道菜。

在纳西族人的生活中,10个人以上的饭局称为“十卓”。

在“十卓”宴席上,每道菜都要有讲究,例如鱼要对面摆放,炒菜要靠墙摆放。

喝茶习俗
纳西族是茶文化的重要代表,在纳西族的生活中,喝茶是一种习俗。

纳西族人一站在茶卡子前,就会端起茶杯,茶水一口二口地喝进肚子里,然后再转身离去。

邀约习俗
纳西族人一般不直接开口邀请朋友聚餐,而是先询问:“明天你去哪儿吃饭?”如果得到回答是“我还没想好呢”,就意味着你已经被邀请参加聚餐。

舞蹈习俗
纳西族的舞蹈也非常有特色,主要有三种舞蹈:纳西舞、丽江古城舞和五色花舞。

纳西族的舞蹈表现出了纳西族人的自然、朴实和热情。

节日习俗
纳西族有很多传统的节日,例如火把节、保国寺庙会、盘王会等。

其中最重要的是火把节,这是纳西族最盛大的节日。

在火把节这一天,人们会点燃火把游行,这是为了祈求平安和祥和。

以上就是纳西族的一些民俗风情介绍。

纳西族人深爱祖国、懂得感恩、勤劳实干,在他们的生活中,传统文化得以传承和发扬光大。

纳西族风情大全

纳西族风情大全

纳西族风情纳西族主要聚居于云南省丽江纳西族自治县,其余分布在维西、中甸、宁蒗、德钦和四川盐边、盐源、木里及西藏的芝康等县。

据史学家考证,纳西族原是中国西北古羌人的一个支系,大约在公元三世纪迁徙到丽江地区定居下来。

人口27.8009万(1990年第四次人口普查)。

早在一千多年前,纳西族创造了这个民族珍贵的文化遗产—东巴象形文字和用这种文字写成的东巴经。

东巴象形文字,纳西语叫做“森究鲁究”,意为依据物体形态画出来的痕迹。

流传于海内外两万余卷东巴经的内容,涉及到纳西族人民各方面的知识,被中外学者誉为“纳西族古代的百科全书”。

1957年设计了拉丁字母形式的文字。

纳西族的族源属古代羌人向南迁徙的一个支系。

明末清初,丽江地区产生了地主经济,清朝实行“改土归流”后,纳西族封建社会得到进一步发展。

不过,云南永宁和四川盐源境内部分纳西族地区,直到解放前夕,仍基本处于封建领主经济,并保持着对偶婚和母系家庭残余。

纳西族主要从事农业,主产水稻、玉米、小麦、棉花、甘蔗、马铃薯等。

畜牧业,、手工业也有发展,“丽江马”闻名全国。

现已有机修、采煤、发电、化肥、电机、轻工等中、小企业。

金沙江两岸出产多种药材和林特产品。

纳西族普遍信奉“东巴教”,一部分人信仰喇嘛教。

主要节日有春节、清明节、端阳节、中秋节、火把节、“三月龙王庙会”、“七月骡马会”等。

忌讳有:骑马到寨前必须下马,也不能把马拴在祭天堂的地方;不能登踏三脚架,也不能翻弄灶里的灰;祭天堂、祖先、战神时、忌外人观看。

忌在门槛上坐和用刀斧在门槛上砍东西。

有的地方还忌在家里唱山歌;不许杀耕牛、驮马和报晓的雄鸡;忌食狗肉。

1961年4月10日建立云南丽江纳西族自治县。

纳西族服饰丽江一带纳西族男子服饰与当地汉族相同,寒冬加穿羊皮披肩,中甸一带的穿大襟长衫,着过膝肥腿裤,腰系羊皮兜,扎绑腿。

宁蒗、永宁、盐源、木里地区的男子,上穿短衫,下着长裤,宁蒗一带的男子还喜戴手镯,老人穿麻布无领长衫,外加青布坎肩,系腰带。

纳西族有哪些节日和风俗

纳西族有哪些节日和风俗

纳西族有哪些节日和风俗纳西族有哪些节日和风俗纳西族也和汉族一样有着自己的传统节日和风俗习惯,如果你去纳西族人家做客一定要了解下纳西族的风俗习惯。

那么接下来我们一起去走进纳西族人的世界,了解下纳西族的传统节日和纳西族的风俗习惯。

纳西族的风俗习惯一、居住纳西族民间住房,在明清时还普遍是井干式“木楞房”,用圆木纵横相架,层面高至七八尺,即加缘行,覆之以板,石压其上。

在木楞房的正房(祖房)中,有一个高出地面的灶台称为“格古鲁”,中间为火唐塘,安上大型铁制三角架,用来烧水,烤火和安锅做饭,会客、用餐和老人就寝均在这个灶台上。

火塘两边铺木板,右是主位,左是客位,不能相混。

丽江坝区,尤其是大研古城内,纳西民居则普遍是土木结构的瓦屋楼房。

建筑平面结构大多是“三房一照壁”,富裕人家也有“四合五天井”的布局。

纳西族的“三房一照壁”正房较高,主要供老人居住,两侧厢房略低,由下辈居住,再加上正房对面一堵照壁,看上去主次分明,布局协调。

天井供之用,多用砖石铺成,常以花草美化。

如有临街的房屋,多被辟为铺面,主人自己经营,或转租他人经营。

屋基采用石头砌成,墙用土坯砌起,有的四角用砖修饰,上段则用木板围封,屋架强化穿斗功能,增强了搞震能力,使房房具有“墙倒屋不塌”的特点。

屋面都用筒板瓦覆盖,前后出檐,人字面坡交接处装饰“垂鱼”。

二、服饰纳西族男子的服饰大体与汉族相同,各地妇女服饰则有差异。

中甸县白地一带妇女,身穿对襟长衫,再系百褶长裙,腰束毛织彩带,脚穿云头黑靴,背披白毛山养皮,编发盘辫,保有古风,宁蒗县永宁一带摩梭妇女,头戴布料大包头,身穿大襟小褂,系长可及地百褶裙,腰系彩带,美观大方。

丽江县大研一带纳西族妇女,从清初改土归流以膈衣着便有很大改变,上空大襟宽袖布袍,袖口捋至肘部,外加紫色或藏青色截肩;下着长裤,腰系用黑、白、蓝色棉布缝制的围裙,上打百褶,下镶天兰色宽边;背披“七星羊皮”,羊皮上端缝有两根白色长带,披时从肩搭过,在胸前交错又系在腰后,既可保暖,又可垫背负重。

纳西族传统节日纳西族火把节习俗

纳西族传统节日纳西族火把节习俗

纳西族传统节日纳西族火把节习俗纳西族传统节日纳西族火把节习俗纳西族的火把节依照古规从农历六月二十四日起,到农历六月二十七日结束。

纳西族的家家户户每天门前都要点一支柱子般又粗又长的大火把。

每天晚上寨子里的青年们都拿着又细又长的火把,沿着田埂、山路,边走边唱,直到深夜。

习俗纳西族的家家户户每天门前都要点一支柱子般又粗又长的大火把。

每天晚上寨子里的青年们都拿着又细又长的火把,沿着田埂、山路,边走边唱,直到深夜。

民间传说相传很久很久以前,天上的玉皇大帝怕地上的晦气冲上来,下令把天门长闭不开。

可是不久,十八层天游腻了,仙境看烦了。

一天他实在憋不住了,下旨打开天门,想看看人间的景致到底如何。

天门一开,春风习习,只见人间绿水青山,百花争奇斗艳,玉皇大帝看得心驰神往,烦恼顿消。

玉皇大帝把人间看了个够,又转身看看天宫,顿时气得吹胡子瞪眼睛:“怎么我的天宫竟然比不上凡间了,这还得了?”边说便下旨,叫红面天神把人间统统烧光。

掌火的红面天神领旨后,腾云驾雾来到凡间。

他并没有马上放火,先巡视一番,看到凡间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和天宫的生活没法比。

掌火天神爱上了凡间,他不忍心烧毁这美丽的人间,不忍心摧残善良的百姓。

虽然,他知道违反玉皇大帝的旨意定有杀身之祸,但他要避恶行善,宁可牺牲自己,也不能执行玉皇大帝的旨意。

主意一定,他便返回天庭,向玉皇大帝撒谎道:“人间已经烧成灰烬。

”玉皇大帝听了非常高兴:“哈哈,现在我的天宫远胜人间了。

”隔了好久,玉皇大帝又觉得厌烦起来,他想看看被烧毁的人间。

他又在仙姬们的陪伴下来到天门前,可是一看,他几乎要发疯了。

人间不但没有被烧毁,反而更加繁荣昌盛,幸福美满了。

他知道红面天神违背了旨意,一怒之下,叫左右诸神把掌火天神捆了起来,推出去处死他。

掌火天神被杀时,一滴血溅出天门,落到大地上,滴在雪山脚下村寨旁边的一座庙里。

有个和尚看见了这滴血,就小心地用红布把它包了起来,搁在殿里。

六月二十四日那天傍晚,人们刚从田里收工回来,突然从庙里跑出一个小娃娃,拦住人们哭诉道:“专横残暴的玉皇大帝嫉妒人间的美好,今晚要派天兵天将下来烧毁凡间。

【三年级作文】纳西族民俗风情介绍

【三年级作文】纳西族民俗风情介绍

【三年级作文】纳西族民俗风情介绍纳西族是中国云南省的少数民族之一,他们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多彩的民俗风情。

今天我就来介绍一下纳西族的民俗风情。

纳西族人喜欢歌唱和舞蹈,他们的歌舞是纳西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纳西族的舞蹈有很多种类,有欢快的宴会舞蹈,也有细腻的民间舞蹈。

纳西族的舞蹈充满了热情和活力,常常伴随着欢快的音乐和欢呼声。

纳西族人还喜欢在重要节日或庆典上进行传统歌舞表演,以此来弘扬自己的文化。

除了歌舞,纳西族的民俗风情还表现在他们的服饰和建筑上。

纳西族的服饰以花纹装饰为主,色彩鲜艳。

男子通常穿着长袍和长裤,头戴斗笠;女子则穿着彩色的长裙和上衣,头戴花巾,身上还挂着银饰品。

纳西族的建筑风格独特,以“三脚架”为主要形式,房屋通常由木材搭建,屋顶上还有独特的雕刻和彩绘。

纳西族的传统节日有很多,其中最重要的是“三月节”。

三月节是纳西族人民最隆重、最盛大的节日,每年农历三月初八至三月十五举行。

庆祝三月节的活动有舞龙、舞狮、唱山歌、祭祀等,非常热闹,人们从各个地方都会前来观看和参与庆祝活动。

这些活动不仅丰富了人们的生活,也增进了纳西族人民之间的感情。

纳西族还有一种特殊的习俗叫“吃草豆”。

每年农历五月二十五,纳西族人民会准备一种特殊的食物,叫做“草豆”。

这种食物用小米、面粉和豆沙等做成,制作的过程需要经过多道工序。

吃草豆是纳西族人民祈求好运和丰收的一种方式,也是纳西族人民团结友爱、共享天伦之乐的时刻。

纳西族人民还有一种很有特色的婚礼习俗,叫做“纳西装束婚”。

在纳西族的婚礼上,新郎新娘要穿上特殊的服装,进行一系列的仪式。

这是纳西族人民对婚姻的一种庄重和重视,也是纳西族传统文化的重要体现。

纳西族的民俗风情丰富多彩,充满了热情和活力。

他们通过歌舞、服饰、建筑等方面的展示,将自己的文化传承下来,并且不断丰富和发展。

通过了解纳西族的民俗风情,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尊重他们的文化,也能够体验到不同民族的魅力。

纳西族的民俗风情独特而美丽,值得我们去学习和欣赏。

【三年级作文】纳西族民俗风情介绍

【三年级作文】纳西族民俗风情介绍

【三年级作文】纳西族民俗风情介绍
纳西族是中国少数民族之一,主要分布在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和临沧市等地。

纳西族民俗风情丰富多样,下面我将为大家介绍一些。

纳西族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文化传统。

纳西族是世界上少数几个拥有千年历史的民族之一,他们有自己独特的文字和音乐艺术。

他们的历史悠久,文化底蕴丰富。

纳西族的节日庆典非常热闹。

纳西族有很多传统节日,如水塘节、黄鹤云祭等等。

水塘节是纳西族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一般在农历年初三举行。

届时,纳西族的人们会穿着传统服装、戴着花冠,载歌载舞,尽情欢庆。

而黄鹤云祭是纳西族为了祭祀传说中的神鹤而举办的庆典活动。

纳西族的婚俗也非常有特色。

纳西族的传统婚礼被称为“丽江绿色婚礼”,是纳西族婚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纳西族传统婚礼中,新娘要穿着绣有各种图案的婚衣,由守寡女将新娘带到新郎家,举行盛大的婚礼仪式,并进行传统的川剧表演、歌舞演出等等。

纳西族的建筑艺术也是独具魅力。

纳西族的传统建筑以“三坊一照壁”为主,即由三个坊(即大门)和一面照壁组成。

纳西族的建筑风格庄重典雅,建筑物周围种满了各种各样的花草树木,非常美丽。

纳西族还有丰富多彩的民间传说和神话故事。

比如纳西族的神话故事《白玉鸟》,讲述了纳西族远古时代的英雄故事,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纳西族的民俗风情丰富多样,包括节日庆典、婚俗、建筑艺术等各个方面。

希望通过这篇文章,大家能对纳西族有更深入的了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纳西族的风俗节日】纳西族节日,纳西族都有哪些传统节日春节
春节,除夕宰鸡,以饭和肉喂狗,用猪头拜灶君,然后祭祖先。

初一吃素,不出门,全家带着粑粑、菜、酒等物到祖先坟上拜年。

初二洗头洗脚。

初三祭天,这是整个村寨的共同活动,有的地方祭天时只许男子参加。

祭天的目的是祈求人畜兴旺,五谷丰登。

从初一到十五均不劳动,在家玩乐,青年们则随各地习惯举行唱歌或射箭等文娱活动。

棒棒会
纳西农事节日,后演变为交流竹木农具的节日,又称老会。

每当农历正月十五,纳西族人便聚集在各集镇,交流生产资料,以备春耕。

晚上各家要吃元宵,到街上看歌舞表演。

小年
小年是云南省宁获彝族自治县永宁纳西族人民的节又、也叫做牛马年,每年农历十一月十二日举行,用来酬谢牧童一年来的辛劳。

届时。

孩子们可得到家长缝制的新衣裤和一些食物,食物有。

一只猪前脚、两根猪肋骨以及鸡蛋、面饼、精粑、酥油、水果糖果等。

替别人放牧的孩子也同样可在寄宿户中得到同样礼机一歹节日里,歌舞和赛马活动为大家带来欢乐。

一赛马,也称“跑罐子”,最先到达目的地的骑手能有幸喝到头一罐美酒。

目前,组织儿童看电影,开展各种文娱体育活动,为古老的节日又增添了新内容。

火把节
纳西族的火把节定于旧历六月二十五、二十六、二十七三天,是纳西
族人民仅次于春节的一次隆重节日。

火把节的第一天,人们选择又好又长的松木,劈成细条,中间加上易燃的松明,捆扎成火把。

傍晚,各家门前的火把就点燃了,第二天的火把普遍要比第一天的高出一节。

第三天是火把节的高潮,火把扎得又高又大,装饰得很漂亮。

所有角落都照遍,以求照亮庄稼,消灭害虫,预祝丰收。

人们高举火把,尽情歌舞,通宵达旦。

农具会
正月十五丽江农具会,正月二十日白沙农具会,都是纳西族人民的传统节日。

它标志着春节活动的高潮,也是这个节庆的结束和新的一年备耕生产的开始。

白沙农具会在明清时叫“白沙庙会”,纳西语叫“白沙堂美空棒”,意即“白沙大宝积宫开门”。

是明代建筑“大宝积宫”、“琉璃殿”、“大定阁”等寺庙一年一次的开门日。

主要是让人们进香拜佛。

近半个世纪来,成了交流农具为主的节日,故人们名副其实地称为“白沙农具会”。

届时,邻近各县农民纷纷来此买卖农具和马匹,赶会期间热闹非凡。

北岳庙会
二月初八的北岳庙会,是纳西族祭祀本民族保护神或战神“三多”的盛大节庆。

北岳庙,因南诏时曾封玉龙山为北岳,三多庙建在玉龙山麓而得名。

纳西人认为三多是本民族最大最有权威的神,是属羊的,每年二月初八和八月羊日,要用全羊牲隆重祭祀。

三多的信众颇多,香火之旺,当居丽江所有寺庙的首位。

龙王庙会
三月十五的龙王庙会,也叫黑龙潭会,既是纳西族祭祀龙王的节日,也是各族人民的物资交流会。

会期三至五天。

参加庙会的人,除丽江及邻县各族农民外,还有大理、保山等地的商旅及一些外省客商。

届时,黑龙潭附近临时辟出的广场中,商棚林立,商品琳琅满目,人来人往,热闹异常。

当地人民争先购买内地来的日用百货,外商则收购当地的土特产品。

这种互通有无的关系,促进了各族人民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会期中还伴有唱滇戏、赛马及唱纳西族民歌等文化娱乐活动。

骡马会
七日骡马会,是纳西族人民的又一重要节日。

于七月中旬在丽江县城西狮子山后坡上举行。

会期七至十日,以牲口交易为主。

届时,滇西北各县及大理等地农民,携带土特产品到丽江出售,买回著名的丽江骡马、铜器等。

一个会期中上市或成交的牲畜达一、两千头左右。

朝山会
七月二十五日朝狮子山拜女神,是永宁纳西族最隆重的节日。

传说狮子山是一位女神的化身,名叫“里底干木”,即永宁的女神。

她不仅主宰着永宁人口的兴衰、农业丰歉、牲畜增减以及婚姻和生育,同时也是众山神之首,周围的男山神归她管辖。

每年的七月二十五日,各地山神都要到西藏聚会娱乐,干木女神也前往参加。

为使女神愉快和祈求人畜兴旺、庄稼丰收以及百事昌盛,在这一天,永宁坝区的男女,特别是青年,都穿着盛装,聚集在狮子山麓,数家或数十家人烧一堆松枝,再洒上蜂蜜、牛奶、酥油等祭品,向狮子山朝拜。

拜毕,尽情
欢乐,就地野餐。

据说参加朝山的,最盛时达一、两千人。

有些青年男女结伴绕狮子山一周,露宿偶居,趁此进行社交活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