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小班案例-小班案例分析:老师,我不睡觉
4、卢卢不再说——老师,我睡不着

案例卢卢不再说——老师,我睡不着一、背景:《新纲要》中十分强调:教师要以关怀、接纳、尊重的态度与幼儿交往,我们教师应该深刻理解并在实际工作中加以运用,以促进孩子们健康、快乐、自信地成长。
我班有个叫卢卢的七岁小男孩,我们从他妈妈那里了解到:孩子上幼儿园最担心的事就是午睡。
不过与孩子接触后,我们发现他很有主见,爱动脑筋,喜欢探索、研究,语言发展十分好,常常动手动脚,静下来的自控力很差,他不想睡午觉。
二、案例描述、沟通、思考与策略:案例描述:第一周:第一天午睡,小朋友们小便后陆续上床睡觉了,卢卢慢腾腾地也上床了。
我在巡视中发现,卢卢睁着小眼睛,不停地动着小手和小脚,当我走近他时他用力地闭着小眼睛,我轻轻地说:“卢卢,闭眼睛时不用太用力,”卢卢说:“老师,我睡不着,”“你就闭眼休息吧。
”在我的巡视中,其他小朋友都睡着了,卢卢还是睁着小眼睛,不停地动着小手和小脚。
当我走近他时,他就用力地闭着眼睛,我就一边用手轻轻地抚摸他的额头、小手,一边轻轻地说“眼睛放松、小手不动”,卢卢的眼睛慢慢地放松了,小手渐渐地不动了,卢卢也慢慢地进入了梦乡。
第一周只有三天,每天的午睡都是这么渡过的。
沟通:“戴老师,今天卢卢午睡睡着了吗?”这个星期里,卢卢妈妈每天都要问同样的问题。
原因是,孩子在以前的幼儿园、在家从来不睡午觉,妈妈很是担心孩子每天在幼儿园里的这段时间是怎样渡过的。
我们如实地将孩子午睡的经过说给卢卢妈妈听,卢卢妈妈笑着连连说:“还好,还好,能睡着了就好,因为孩子每天说——害怕午睡,我们跟他讲午睡的重要性没用。
”看到卢卢妈妈如此得满足,我们欲言又止。
思考与策略:每天的午睡如此这般,而家长又如此的满足,我们觉得很是头疼。
我们俩老师商量后,决定在第二周改变策略,采用强化物——小五星,每天让小五星陪孩子午睡,告诉孩子:“假如每天不用老师摸摸额头、摸摸小手,听“小五星说‘卢卢躺在小床上,闭上小眼睛,小手小脚藏被窝,小手小脚要休息,卢卢是个天天午睡的好孩子’”,我们只用轻轻的话语提醒孩子,孩子就能入睡。
案例一老师,我不睡觉

案例一:老师,我不睡觉案例背景:浩然是本班的一名很规矩的男孩子,由于妈妈工作繁忙无法照顾的原因,孩子基本上白天都跟着外婆,过分的溺爱、依恋,造成浩然独特的性格。
案例描述:哎,浩然小朋友又没有睡着,怎么办呢?这个问题一直困扰着我。
每天来到幼儿园,浩然表现的中规中矩没哭也没闹,但一到午睡时,他就紧皱眉头,老师问他原因,他就嚎啕大哭,哭声如雷声,惊天动地,又手舞足蹈、拳打脚踢。
搞得老师手足无措,只能看着他在床上翻来覆去的睁着眼睛,他总是看着老师微笑了。
我总会提醒他好多次,试图让他能够睡着,避免午后疲劳,可是没有一次是成功的,真是让我伤透了脑筋。
和家长也反映过,可是家长的态度是(可能就是孩子的想法,他不想睡就不要勉强他睡,只要不影响其他的幼儿。
)第二天,我想也许可以照着家长的意思试试,于是,今天我走到浩然小朋友的身边,对他说:“宝贝,今天你可以不睡,但是有个条件就是你不能影响别人,可以吗?”他兴奋的告诉我:“可以,老师你真好。
”他送给了我灿烂的微笑,我同样也回应了他微笑。
以后的几天,殷浩然小朋友都会主动的告诉我:“老师,我不会影响其他小朋友的。
”案例分析:俗话说,“春困秋乏夏打盹儿”,所谓“打盹儿”,就是短时间的睡眠,多指午睡。
无疑,午睡有利于孩子的健康,然而,很显然,午睡对于我们班上的这位宝宝来说是“不来电”的,我也曾想不顾孩子的想法,逼迫他入睡,但这样的念头很快被打消了,因为我不想因为我的疏忽,造成一个不健康的幼儿。
经过观察分析,我发现浩然存在午睡障碍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生理原因、二是心理原因。
幼儿从家庭走进幼儿园,他们依恋的父母及亲人、熟悉的家庭环境和以自我以中心的生活习惯一下子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陌生的老师、陌生的小朋友、陌生的幼儿园和陌生的集体生活。
这种巨大的变化使他们有一种被抛弃的恐惧感,心理失去平衡,从而感到焦急、不安、不愉快,产生分离焦虑。
案例措施:为使幼儿克服午睡障碍,除了家园结合,消除幼儿生理疾病外,针对儿童的心理,我主要采取了以下几种办法。
幼儿园老师教育笔记《老师,我睡不着》

幼儿园老师教育笔记《老师,我睡不着》
小班刚刚入学,作为一名老师,最最头疼的一件事之一就是看午睡。
小朋友之前在家里都是爷爷奶奶的宝贝,在家都是哄着睡的,所以,一进午睡室,小朋友的第一反应就是哇的一声大哭起来了。
费浩然就完全沸腾了,他的反应和其他小朋友是不一样的,他很兴奋,他一会儿爬到自己的小床上,觉得挺好玩的,又和旁边的小朋友打招呼,一会会又借故上厕所,出去溜达了一圈,等我安顿好其他小朋友的时候,他在哪儿呢他呀,跑到其他小朋友的床上去安慰别人,不要在哭了!他是这么说的,我请他回到自己的小床上,可是只要我一离开,他就爬起来,简直是一刻都不能停下来。
于是,我只能陪在他的旁边,轻轻地拍着他睡觉。
他可是个精灵,从睡午觉我就看出来了,我在的时候,他呀小手小脚放的平平的,一动不动,眼睛也不动,我以为他已经睡着了,就轻轻地离开了,谁知他马上有所行动,拍醒了旁边的小朋友,两个人玩的不亦乐乎。
我只好又跑过去,老师,我睡不着。
那怎么办我只好继续留着陪他睡时候,睡着睡着,他轻轻的拉过了我的手,把手放在了他的脸的旁边,眼睛闭起来,乖乖的。
我的心里其实有一点小小的触动,我想小朋友确实是第一次自己独立的睡觉,可能他对新环境的适应是要有一个过程的,在这个过程中,他之前所有熟悉的东西都不在了,他拉起了我的手,我想,我现在就是他在依靠的人。
亲爱的宝贝,请你好好睡吧,我会陪着你的。
1。
老师,我不想睡

老师,我不想睡一、案例:海洋,在家里是最小的孩子,家人十分爱护。
是小班的小朋友。
在幼儿园他午睡的时候总是说:“老师,过来。
我睡不着。
”老师总是很耐心的安慰他直到他睡着。
可是一旦他发现老师不在他身边了他就会大哭。
老师就再回到他的身边哄他睡觉。
有时还以上厕所为由让老师跟他去。
老师也很苦恼,觉得不能照顾到其他幼儿也没让海洋养成良好的习惯。
二、分析:1.这个案例叙述的是海洋这个小朋友因在家里很娇惯所以在幼儿园午睡时不能很好的正常入睡。
2.这个案例主要属于一日常规中午睡时的问题。
出现这样的问题是多方面的。
幼儿:因为刚刚入园,所有的一切都是陌生的。
对于幼儿来说都是不安全的。
老师:幼儿入园焦虑,老师对于刚入园的幼儿的具体情况是不熟悉的。
不知道幼儿的。
家长:最小的孩子必定溺爱。
三、解决方案:1.纲要指出:建立良好的的师生关系、同伴关系,让幼儿在集体生活中感到温暖,心情愉快,形成安全感、信赖感。
所以老师要给幼儿建立好感情,给幼儿安全感。
2.纲要中指出:与家长配合,根据幼儿的需要建立科学的生活常规。
培养幼儿良好的饮食,睡眠,漱洗,排泄等生活习惯和生活自理能力。
所以老师,家长做好家园合作及时解决幼儿出现的问题。
双方共同培养促进幼儿习惯的养成。
3.纲要指出:要尊重,满足他们不断增长的独立要求,避免过度保护和包办代替,鼓励并指导幼儿自理,自立的尝试。
所以家长不要过于溺爱幼儿。
给幼儿独立做事的机会。
培养幼儿自立的优秀品质。
四、总结:总之,要多方面的努力去促进幼儿的发展进步。
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需要长期的坚持。
小班教案:老师,我不睡觉

小班教案:老师,我不睡觉简介睡眠对于小孩的身体和智力发展非常重要,但有时小孩会表现出不愿意睡觉的情况,这对老师和家长都是很困扰的。
本文将提供一些方法和技巧,帮助小班老师处理这种情况。
问题小孩不愿意睡觉的原因有很多种,比如害怕黑暗、需要安全感、太兴奋或太紧张等等。
不管什么原因,都需要老师积极采取措施,引导小孩进入睡眠状态。
方法安全感小孩在睡觉时需要感觉到安全和放心,如果下意识地觉得不安全,就难以入睡。
因此,老师可以尝试以下方案:1.给小班加设一些小夜灯,可以让孩子看到安全的环境。
2.可以让小朋友自己选择一件他/她最喜欢的玩具或者枕头,陪他/她入睡。
3.讲一些简洁、温馨的故事或者唱一些催眠歌曲,帮助孩子心情转换,缓解紧张情绪。
规律性一个健康的睡眠习惯需要良好的规律性,即每天都在相同的时间入睡和起床,这可以帮助孩子的身体自然地进入睡眠状态,从而更容易入睡。
1.需要尽量避免在睡前长时间玩耍电子设备,避免破坏规律性,影响健康的睡眠习惯。
2.在确定每天的入眠、起床时间后,可以制定一些固定的睡前活动,例如念一篇短小精悍睡前故事、准备喝口温水等等。
舒适的睡眠环境一个舒适的睡眠环境也是孩子健康睡眠的必要条件之一。
1.老师可以检查一下室内温度、床铺整洁度、床上是否有干净的被褥等等。
2.可以在床边放一杯温水、安静宽敞的房间,给予孩子有宽松的空间,从容进入睡眠状态。
养成正确的日常生活习惯坚持良好且规律的日常生活习惯也对孩子的睡眠有很大的影响。
在日常生活中,建议老师遵照以下原则:1.最好不要让小孩在夜间摄取过多的缺氧性食物或者提供太过刺激的饮品(如可乐、茶等等)2.还可以制定一些日常习惯,例如适当的午睡、早晚食物的调整等,培养孩子良好的生活习惯。
结论帮助小班学生建立规律、安全、温馨和简洁的睡眠环境,同时养成正确的日常生活习惯,可以改善小孩不愿意睡觉的状况,从而有助于小班学生身体和智力的发展。
幼儿园案例反思:“老师,我睡不着”

幼儿园案例反思:“老师,我睡不着……”案例:在幼儿园午睡的时候,经常看到这样的情形:孩子翻来覆去睡不着、有的趴在床上四处张望、有的在咬被子、玩手指,还有的到了该睡的时候不睡,该起床的时候又不肯起来……李俊豪小朋友平日里特别顽皮,中午几乎不睡觉,每次睡下不到十分钟,他就开始叫:"老师,我要小便。
"小便不到五分钟,他又叫:"老师,我要小便,"如此反复不断,一中午是便中来回中度过。
如果制止他此种行为,在被子里辗转反侧,既不安静睡觉,也不让旁的小朋友睡的安稳,为此,针对于这一系列问题头疼不已。
李俊豪小朋友不睡觉,用各种方法引起你的注意力。
于是我对在俊豪妈妈接送的时间于俊豪妈妈了解到,发现俊豪在家中一般没有午休习惯,以至于没有午睡的习惯,家庭环境因素造成了直接性的原因。
而李俊豪小朋友是个好动的孩子,在幼儿园尚且如此顽皮好动在家要同时两个家长看护。
通常没有固定的睡眠时间,累了就睡。
听他妈妈说,每到晚上俊豪就不想睡觉,都要很晚,早上又不愿意起床,也难怪中午睡不着了。
为了孩子的健康,为了培养良好的午睡习惯,我反思,首先,要做好家长工作,要求家园同步。
《纲要》指出: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
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并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其次,老师应为幼儿创设良好的睡眠环境,稳定幼儿情绪。
每天午睡的时候,我都会播放一些轻松、愉快的音乐,亦或者讲一些浅显易懂的小故事,让孩子边听边入睡。
对于有不良习惯的幼儿或难入睡的幼儿,我会把他们安排在容易关注的位置,我还会跟他们说悄悄话,轻轻地抚摩他们的小脑袋或小手,让他们有一种安全感,好让他们轻松入睡。
对于个别睡姿不正确的幼儿我会及时提醒和纠正,经过我的悉心照顾和耐心教育,孩子们逐渐克服了不良的习惯,都能安静、愉快地入睡了。
最后,老师还要认真观察,如果他今天睡了,我们该及时表扬,奖励。
因为表扬是对幼儿好的思想和行为给予肯定的评价,其目的是使受表扬的幼儿明确自己的优点和长处,并得到进一步的巩固和发扬,它是一种积极的强化,是调动幼儿积极因素的重要手段。
案例分析范文

案例分析范文【篇一:体育教学案例分析】体育教学,不仅在于体育,而且在于育心,估计中外,一概如此。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特别是新课程改革,学校体育教学已经进入一个崭新的发行咱阶段。
体育教学已经从单纯的生物观逐渐向注重对人的思想和意志品质,智力和能力,态度和完善人格等培养的全面教育观转化。
同时,体育教学在对人的教育和培养过程中所具有的独特的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也使体育教学中的渗透问题,称为越来越多的体育教师所关心的热门话题。
体育具有特殊的精神作用,它能把人们团结在一起,使人积极向上,勇于创新,并进而促进个性和独特气质的形式。
在日常的体育教学中,我有意识的将体育教学与德育渗透,有机的结合在一起,下面我结合在教学中的一些具体案例,谈几点自己的做法:一、教学案例案例1:我们本学期有一个以年级为单位的广播操比赛活动,这种练习过程是很枯燥的,学生很没有兴趣,我看到其他年级另外一个班也在练习。
于是就对该班同学说:“下面我们再练习一次,然后我们和某班进行比赛,看哪个班做的好!”不等我说完,班上同学就争着喊道:“我们班一定赢!”各个都充满自信,接下来的练习也很积极,认真的完成了。
在集体展示中也获得了较好的评价。
案例2:“没关系,这一次输了我们下次赢回来,加油!”这是五年级的一节体育课上传来的声音。
这堂课我安排了学生练习30米加速跑的学习,在分组分项目练习之后,我安排学生进行接力赛跑的练习。
在第一次比赛中,某同学在中途跑的时候不小心摔倒了,但还是坚持跑完了全程,回到自己的队伍中。
在这一轮比赛结束我去看了下他,他的腿上蹭破了皮,流了血,疼的孩子哭了起来。
也正因为该同学的摔倒,他们小组没有拿到第一,就在这时,一个同学说了上面的一段话。
很多同学也都纷纷过来鼓励他。
二、案例分析现在学生由于生活条件优越和家人的过分溺爱,不少学生娇生惯养,怕吃苦,缺乏集体意识,常以自我为中心,作为体育教师,我们可以通过耐力寻来来培养学生的顽强意志,用相互合作的体育游戏来培养学生的集体意识和团结合作的精神。
小班教学案例:不睡觉的耀耀

小班教学案例:不睡觉的耀耀这个学期我担任的是小班的老师,班上的小朋友都是新生,耀耀也是其中的一个。
耀耀的妈妈是做生意的,每天早起晚睡已成为一种习惯,所以没什么时间照顾孩子,经常把孩子放在店里随他游荡、吃喝;他爸爸虽然也上班,但经常上夜班,白天除了睡觉就是尽量满足孩子的要求,爸爸过分的溺爱加上妈妈的放羊式教育,耀耀成了一个自由、任性的孩子。
刚入学那会,很多小朋友因为来到陌生的环境、和陌生的老师在一起缺乏安全感,所以都会有哭闹的现象,但是到了午睡时间,大都数孩子都会在老师、阿姨的安抚下睡着,只有耀耀不肯睡觉,而且边走边哭,如果带他出去玩滑滑梯他就不哭了,一回到活动室他就闹个不停,哭声如雷声,惊天动地,又手舞足蹈、拳打脚踢。
搞得老师手足无措,只能带他到教室外散步,他总是马上安然无恙微笑了。
我总会提醒他好多次,试图让他能够睡着,避免午后疲劳,可是没有一次是成功的,真是让我伤透了脑筋。
和家长也反映过,可是家长的态度是(可能就是孩子的想法):他不想睡就不要勉强他睡,只要不影响其他的幼儿就行了。
但是这样下去也不是办法啊!别的孩子也会模范他的办法不睡觉,尽管我们三个老师想尽办法也没能让耀耀睡着。
再一次和家长沟通,看看这个孩子平时在家的表现,家长告诉我,平时由于自己做生意很晚,耀耀每次都要等妈妈回来一起上床睡觉,妈妈没回来他就不睡觉,看来这个孩子对妈妈有一定的依赖性,根据家长提供的这个消息,我决定陪耀耀睡,看看能不能起到作用。
第二天,午睡时间一到,耀耀又是大哭起来,这回,我们没带他出去玩,让他哭了一小会,等所有的小朋友都安顿好了,我才对他说:“耀耀,过来老师这里,今天我来当你的妈妈好不好?睡觉的时候妈妈是怎样做的?”他边擦眼泪边说:“我妈妈每天都陪我睡的。
”“那今天吴老师陪你睡好不好?”他看了看我勉强说了声“好”然后抱着自己的被子走到我的床上就躺下了,也许是哭累了,也许是出于对我的信任他过了一会真的睡着了。
看着这个闹了两个多星期的小家伙睡得这么甜,不禁给了我很多的感触:孩子们从家庭走进幼儿园,他们依恋的父母及亲人、熟悉的家庭环境和以自我以中心的生活习惯一下子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陌生的老师、陌生的小朋友、陌生的幼儿园和陌生的集体生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班案例分析:老师,我不睡觉
温州五幼府东园区朱晓珠
案例背景:
子涯是幼儿园小班的新生。
由于妈妈工作繁忙无法照顾的原因,子涯基本上白天都跟着外婆,过分的溺爱、依恋,造成子涯独特的性格。
案例描述:
哎,周子涯小朋友又没有睡着,怎么办呢”?这个问题一直困扰着我。
每天来到幼儿园,子涯表现的中规中矩没哭也没闹,但一到午睡时,他就紧皱眉头,老师问他原因,他就嚎啕大哭,哭声如雷声,惊天动地,又手舞足蹈、拳打脚踢。
搞得老师手足无措,只能带他到教室外散步,他总是马上安然无恙微笑了。
我总会提醒他好多次,试图让他能够睡着,避免午后疲劳,可是没有一次是成功的,真是让我伤透了脑筋。
和家长也反映过,可是家长的态度是(可能就是孩子的想法):他不想睡就不要勉强他睡,只要不影响其他的幼儿。
第二天,我想也许可以照着家长的意思试试,于是,今天我走到子涯小朋友的身边,对她说:“宝贝,今天你可以不睡,但是有个条件就是你不能影响别人,可以吗?”他兴奋的告诉我:“可以,老师你真好。
”他送给了我灿烂的微笑,我同样也回应了他微笑。
以后的几天,周子涯小朋友都会主动的告诉我:“老师,我不会影响其他小朋友的。
”
案例分析:
俗话说,“春困秋乏夏打盹儿”,所谓“打盹儿”,就是短时间的睡眠,多指午睡。
无疑,午睡有利于孩子的健康,然而,很显然,午睡对于我们班上的这位宝宝来说是“不来电”的,我也曾想不顾孩子的想法,逼迫他入睡,但这样的念头很快被打消了,因为我不想因为我的疏忽,造成一个不健康的幼儿。
经过观察分析,我发现子涯存在午睡障碍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
一是生理原因。
二是心理原因。
幼儿从家庭走进幼儿园,他们依恋的父母及亲人、熟悉的家庭环境和以自我以中心的生活习惯一下子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陌生的老师、陌生的小朋友、陌生的幼儿园和陌生的集体生活。
这种巨大的变化使他们有一种被抛弃的恐惧感,心理失去平衡,从而感到焦急、不安、不愉快,产生分离焦虑。
案例措施:
为使幼儿克服午睡障碍,除了家园结合,消除幼儿生理疾病外,针对儿童的心理,我主要采取了以下几种办法。
一、开展快乐的游戏教育活动,帮助幼儿熟悉老师、小朋友、班集体和幼儿园
(一)"我坐上了小火车"活动。
活动目标是激发幼儿喜爱幼儿园的情感,减轻其对新环境的陌生感。
具体做法是:教师亲切接待幼儿的家长,欢迎小朋友来乘坐班里的一列小火车。
当幼儿选择一节喜欢的空车厢并插上车票后(车票是幼儿自选的,贴有小动物的卡片),表示幼儿已经上车了。
司机(老师扮演)可以带他去玩,发给他一个有趣的玩具,送他到喜欢的活动区玩。
离园时教师告诉幼儿,欢迎他明天再来乘坐小火车。
(二)"我的一块小天地"活动。
活动目标是使幼儿感到他是幼儿园的小主人,减轻不安感。
具体做法是:教师亲切地告诉幼儿,幼儿园和家里一样,每个小朋友都有自己的水杯,毛巾和座位。
然后,教师发给幼儿一套和车票上图案一样的卡片,贴在幼儿选中的水杯格、毛巾架和桌子旁,贴好后把幼儿的日常用品放在那里。
最后,教师和幼儿一起欣赏他的小天地,提醒幼儿记住自己的标记,不要拿错东西或放错地方。
(三)"认识老师"活动。
活动目标是消除幼儿对老师的陌生感和戒备心,使幼儿喜欢、亲近教师。
具体做法是:请幼儿看三位老师表演的木偶戏,然后,玩游戏"猜猜我是谁",猜戴××面具和是×老师。
猜对后,老师和小朋友握握手,摸摸头或拍拍肩。
(四)"生日快乐"活动。
活动目标是促使幼儿相互认识,培养幼儿共同游戏、友好相处的情感。
具体做法是:请幼儿欣赏布置好的生日快乐的墙面,介绍代表×月份的花和图片,然后做"过生日"游戏。
老师出示代表某月份的花,那个月出生的小朋友便扮演寿星吹蜡烛,其他小朋友为他唱《祝你生日快乐》歌。
最后,寿星向每个小朋友道谢,小朋友们依次说:"祝××生日快乐。
二、为幼儿创设和谐、愉快的午睡环境,克服幼儿睡前的焦虑心理
(一)为幼儿解决睡前准备工作的困难。
两岁半左右的幼儿,自我服务能力有限,我便及时地给予帮助,提醒或帮助幼儿睡前小便,解决脱衣、铺被等困难。
(二)用愉快的情感来感染幼儿。
放优美、平和的音乐,用音乐舒缓和旋律来感染幼儿,潜移默化地稳定幼儿的情绪。
(三)满足幼儿有的需要。
幼儿渴望大人搂抱,即使长大了,也喜欢靠着成人。
幼儿午睡时我常常扮演幼儿家长的角色,轻轻拍着爱哭的幼儿入睡,使他们深深地感到,老师喜欢我,老师和妈妈一样好,从而信任、喜欢和亲近老师,产生愉快和情感,哭闹也就随即停止。
(四)用移情的方法来消除幼儿午睡的焦虑。
幼儿的情感纯洁而真挚,对可爱的小狗、小猫和小兔等动物很喜爱而且乐于模仿。
根据幼儿这一特点,我在幼儿的床上贴上他们喜爱的小动物图片,告诉他们这是××小动物的家,请他们扮演小动物在家中睡觉。
孩子们觉得有趣、好玩,便学着乖巧的小动物睡着了。
案例反思:
通过近一个多星期努力,我终于使幼儿克服了午睡障碍,哭闹现象没有了,午睡室成了幼儿健康成长的温馨摇篮。
不同的幼儿有不同的生活习惯,我想我应该努力倾听孩子的心声,于是我得到了孩子灿烂的微笑与信任。
虽然幼儿每天生理睡眠的时间较长,我们也提倡午睡,这样对幼儿的发育成长是很有益的。
但是幼儿的健康状态应该从个体的生理角度来评判,不能一概而论。
只要孩子身体健康,睡不睡午觉没有什么利益关系,应该顺其自然。
强迫午睡反而会造成幼儿的心理问题,对其成长不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