渗透检测
渗透检测技术

(4)荧光检验时,需要配备黑光灯和暗室,无法在没有电
力和暗室的环境下工作;
(5)一般检验温度范围不得低于5℃或高于50℃ ,且渗透液
容易被污染失效。
8
无损检测技术基础
渗透检测技术
1、基础知识 2、检测原理 3、关键技术 4、应用举例 5、研究进展和热点
9
无损检测技术基础
2、检测原理
2.1 自然界的三种物质形态所构成的界面
2.3.1 润湿(或不润湿)现象 润湿作用是一种表面及界面过程。普遍而言,表面上的一
种流体被另一种流体所取代的过程就是润湿。因此,润湿作用 必然涉及三相,而其中至少两相为流体。一般情况下,润湿是 指固体表面上的气体被液体取代,有时是一种液体被另一种液 体所取代。润湿现象是固体表面结构与性质,固-液两相分子 间相互作用等微观特性的宏观表现。
渗透液时,一般使用水包油型乳化剂进行乳化清洗。此时,渗
透液是乳化的对象,由于乳化的目的是要将零件表面多余的渗
透液清洗掉,故乳化剂还应有良好的洗涤作用。
去 除 多 余 渗 透 剂
32
无损检测技术基础
2.8 黑光和荧光
将波长略低于可见紫色光波长的紫外线称为黑光,黑光位于 电磁辐射300nm-400nm波长范围内,其峰值波长约为365nm。
4
无损检测技术基础
检测缺陷类型: 裂纹、气孔、分层、缩孔、疏松、冷隔、折叠及其它开口于表 面的缺陷。 检测工件: 铸件、锻件、粉末冶金件、焊接件以及各种陶瓷、塑料及玻璃 制品等。
5
无损检测技术基础
1.3 渗透检测的分类
1 根据染料分类: 荧光法、着色法和荧光着色法
2 根据去除方式分类: 水洗型、后乳化型和溶剂清洗型
27
渗透检测

培训目的:1、什么是无损检测(无损探伤)?2、无损检测的目的是什么?3、渗透检测方法及应用。
4、渗透检测验收标准。
无损检测无损检测(NDT)是在不损坏工件或原材料工作状态的前提下,对被检验部件的表面和内部质量进行检查的一种测试手段。
常规无损检测方法射线探伤(RT)、超声波探伤(UT)、磁粉探伤(MT)、渗透探伤(PT)、涡流探伤(ET)等方法。
无损检测的目的1、2、3、4、渗透检测基础知识一、渗透检测是一种无损检测方法,是五大常规方法之一渗透检测俗称渗透探伤,是一种以毛细管作用原理为基础用于检查表面开口缺陷的无损检测方法。
它与射线检测、超声检测、磁粉检测和涡流检测一起,并称为5种常规的无损检测方法,渗透检测始于本世纪初,是目视检查以外最早应用的无损检测方法。
由于渗透检测的独特优点,其应用遍及现代工业的各个领域。
国外研究表明:渗透检测对表面点状和线状缺陷的检出概率高于磁粉检测,是一种最有效的表面检查方法。
二、渗透探伤工作原理渗透剂在毛细管作用下,渗入表面开口缺陷内;在去除工件表面多余的渗透剂后,通过显象剂的毛细管作用将缺陷内的渗透剂吸附到工件表面形成痕迹而显示缺陷的存在,这种探伤方法称为渗透探伤(检测)。
三、渗透探伤的特点:①渗透检测的优点⑴可检测各种材料;金属、非金属材料;磁性、非磁性材料;焊接、锻造、轧制等加工方式;⑵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可发现:0.1μm宽缺陷);⑶显示直观、操作方便、检测费用低。
②渗透检测的局限性⑴它只能检出表面开口的缺陷;⑵不适于检查多孔性疏松材料制成的工件和表面粗的工件;⑶渗透检测只能检出缺陷的表面分布,难以确定缺陷的实际深度,因而很难对缺陷做出定量评价。
检出结果受操作者的影响也较大。
四、渗透检测的应用范围Ⅲ级焊缝检查方法的选择a、图纸中重要度分级标记为[A]的全熔透Ⅲ级焊缝(对接,含T形对接)当板厚>10mm时,焊缝须进行超声波检验;检测比例按《GB/T 2828.1-2003》进行。
渗透检测

表 1-2 各种渗透检测方法的优缺点比较
优点
水 洗 型 着 适用于表面粗糙、不允许接触油的零
色法
件,操作简单、成本低。
后乳化型 适用于精密零件,灵敏度高。
着色法
溶 剂 去 除 适用于大型零件的局部探伤,用喷
型着色法 灌,操适用于表面粗糙零
方法 项目 工作原理 应用范围 检测对象 检测材料 检测制件 检测速度 检测缺陷类别 缺陷显示 缺陷显示方式 缺陷显示器材 检测灵敏度
污染
表 1-3 表面缺陷无损检测方法比较
渗透检测
磁粉检测
毛细管作用 探伤
表面开口缺陷 任何非多孔材料 铸、焊、锻、压
较慢 裂纹 直观 渗透液、显象剂痕迹 渗透液、显象剂 高 高
3、润湿的三种方式和润湿的四个等级
润湿的三种方式:沾湿润湿、浸湿润湿及铺展润湿。使用接触角θ 可以判定润湿以何种方式进行。当 θ ≤ 1800 时,可发生沾湿润湿现象(液体与固体接触,变液-气界面和固-气界面为固-液界面的过程);当
5
θ ≤ 900 时,可发生浸湿润湿现象(固体浸入液体中的过程,固-气界面为固-液界面所代替,而液体表面 无变化);当θ ≤ 00 时(或不存在),发生铺展润湿现象(固-液界面代替固-气界面的同时,液体表面还同 时扩展)。发生铺展润湿现象的条件是: γ S > (γ SL + γ L cosθ ) 。
4
§2-3 润湿现象 1、润湿和不润湿 液体在固体表面不呈球形,且能覆盖固体表面,此现象称润湿现象,表明液体能润湿这种固体。 液体在固体表面呈球形,不能覆盖固体表面,此现象称为不润湿现象,表明液体不能润湿这种固体。 把液体装在它能润湿的容器里,靠近器壁处的液面呈上弯的形状,如图 2-1 所示;把液体装在它不润
渗透检测

渗透检测渗透检测一、定义作用渗透检测(penetrant testing,缩写符号为PT),又称渗透探伤,是一种以毛细作用原理为基础的检查表面开口缺陷的无损检测方法。
这种方法是五种常规无损检测方法(射线检测、超声波检测、磁粉检测、渗透检测、涡流检测)中一种,是一门综合性科学技术。
同其他无损检测方法一样,渗透检测也是以不损坏被检测对象的使用性能为前提,运用物理、化学、材料科学及工程学理论为基础,对各种工程材料、零部件和产品进行有效的检验,借以评价它们的完整性、连续性、及安全可靠性。
渗透检测是产品制造中实现质量控制、节约原材料、改进工艺、提供劳动生产率的重要手段,也是设备维护中不可或缺的手段。
着色渗透检测在特种设备行业及机械行业里应用广泛。
特种设备行业包括锅炉、压力容器、压力管道等承压设备,以及电梯、起重机械、客运索道、大型游乐设施等机电设备。
荧光渗透检测在航空、航天、兵器、舰艇、原子能等国防工业领域中应用特别广泛。
二、适用范围及特点渗透检测可广泛应用于检测大部分的非吸收性物料的表面开口缺陷,如钢铁,有色金属,陶瓷及塑料等,对于形状复杂的缺陷也可一次性全面检测。
主要用于裂纹、白点、疏松、夹杂物等缺陷的检测无需额外设备,对应用于现场检测来说,常使用便携式的灌装渗透检测剂,包括渗透剂、清洗剂和显像剂这三个部份,便于现场使用。
渗透检测的缺陷显示很直观,能大致确定缺陷的性质,检测灵敏度较高,但检测速度慢,因使用的检测剂为化学试剂,对人的健康和环境有较大的影响。
渗透检测特别适合野外现场检测,因其可以不用水电。
渗透检测虽然只能检测表面开口缺陷,但检测却不受工件几何形状和缺陷方向的影响,只需要进行一次检测就可以完成对缺陷的检测。
三、基本原理及步骤渗透检测是基于液体的毛细作用(或毛细现象)和固体染料在一定条件下的发光现象。
渗透检测的工作原理是:工件表面被施涂含有荧光染料或者着色染料的渗透剂后,在毛细作用下,经过一定时间,渗透剂可以渗入表面开口缺陷中;去除工作表面多余的渗透剂,经过干燥后,再在工件表面施涂吸附介质——显像剂;同样在毛细作用下,显像剂将吸引缺陷中的渗透剂,即渗透剂回渗到显像中;在一定的光源下(黑光或白光),缺陷处的渗透剂痕迹被显示(黄绿色荧光或鲜艳红色),从而探测出缺陷的形貌及分布状态。
渗透检测材料

渗透检测材料渗透检测是指通过模拟真实黑客攻击的方式,对网络系统进行安全漏洞的检测和评估,以发现潜在的安全风险并加以修复。
在进行渗透检测时,需要使用一些专门的材料和工具,以确保检测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首先,进行渗透检测需要使用一些常见的渗透测试工具,例如Nmap、Metasploit、Burp Suite等。
这些工具可以帮助渗透测试人员对目标系统进行端口扫描、漏洞利用和数据包嗅探等操作,从而发现系统中存在的安全漏洞和弱点。
同时,还可以利用这些工具对系统进行渗透攻击模拟,以评估系统在真实黑客攻击下的安全性能。
其次,渗透检测还需要使用一些常见的安全测试设备,比如渗透测试用的虚拟机、网络抓包工具、无线网卡等。
虚拟机可以用于搭建目标系统的模拟环境,以便进行安全测试和攻击模拟,同时还可以隔离测试环境,避免对真实系统造成影响。
网络抓包工具可以用于捕获网络数据包,分析网络通信过程中的安全问题,识别潜在的攻击行为。
无线网卡则可以用于对无线网络进行渗透测试,发现无线网络中存在的安全隐患。
此外,渗透检测还需要使用一些常见的安全测试材料,比如渗透测试报告模板、安全测试用的漏洞库、安全测试用的脚本和Payload等。
渗透测试报告模板可以帮助测试人员整理测试结果,向系统管理员和开发人员提供详细的安全建议和修复方案。
安全测试用的漏洞库可以帮助测试人员了解常见的安全漏洞和攻击技术,指导测试工作的开展。
安全测试用的脚本和Payload则可以帮助测试人员进行自动化的渗透攻击模拟,提高测试效率和覆盖范围。
总之,进行渗透检测需要使用一系列专门的材料和工具,以确保测试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只有在充分准备的情况下,渗透测试人员才能够发现系统中存在的安全漏洞和弱点,并提出有效的修复建议,从而提升系统的安全性能。
渗透检测文档

渗透检测什么是渗透检测?渗透检测是一种网络安全测试方法,旨在评估目标网络系统的安全性。
通过模拟黑客攻击,渗透检测可以暴露系统中的潜在漏洞和弱点,从而帮助组织识别并解决安全问题。
渗透检测通过实施一系列的攻击技术来评估目标系统的防御能力,并确定是否存在安全漏洞。
渗透检测的步骤渗透检测通常包括以下几个主要步骤:1.信息收集:在渗透检测过程中,首先需要收集目标系统的相关信息。
这包括目标的IP地址、域名、网络拓扑、系统架构等。
同时还需要收集关于目标系统的任何已知漏洞或弱点的信息。
信息收集的目的是为后续的攻击模拟做准备。
2.扫描和识别:在这一步骤中,渗透测试人员将使用各种扫描工具和技术来扫描目标系统,并识别可能存在的安全漏洞。
扫描的目标是发现系统中的脆弱点,例如未经修补的漏洞、配置错误等。
3.攻击模拟:在这个阶段,渗透测试人员会模拟各种攻击技术,例如密码破解、社交工程、漏洞利用等。
这些攻击技术用于测试目标系统对真实世界攻击的抵抗能力。
通过模拟真实的攻击场景,渗透测试人员可以暴露系统的弱点和薄弱环节。
4.漏洞利用:在这一步骤中,渗透测试人员将利用之前发现的安全漏洞来获取对目标系统的访问权限。
这可能涉及到提权攻击、远程代码执行、跨站脚本等技术。
5.权限维持:一旦取得对目标系统的访问权限,渗透测试人员将尝试在系统上维持长期访问权限。
这可能涉及到创建后门、隐藏文件或账户等。
6.报告编写:最后,渗透检测人员将编写一份详细的报告,记录所发现的漏洞、弱点和推荐的修复措施。
该报告将提交给组织的管理层,以便他们采取必要的行动来修复系统中的安全问题。
渗透检测的重要性渗透检测在当今这个数字化时代变得愈发重要。
随着网络攻击日益复杂和频繁,组织需要确保其系统和数据的安全性。
以下是渗透检测的几个重要方面:1.发现未知漏洞:渗透检测有能力发现目标系统中的未知漏洞。
这些未知漏洞是黑客攻击的主要目标,但在被攻击之前发现并修复它们可以大大减少潜在的损失。
渗透检测

第五章渗透检测引言开定义及应用渗透检测是一种检测材料表面和近表面开口缺陷第一节渗透检测的基本原理1.1 渗透检测的基本原理1)表面张力表层液体分子受到外侧气相分子和内部液相分子的吸引,前者小于后者,所以其所受的合力子的吸引前者小于后者所以其所受的合力2)浸润角浸润角:液面在接触点的切线与附着液体的固体表面的夹角。
界面张力的平衡当γS/G >γL/S +γL/G ,则液体在固体表面上铺展。
当γS/G <γL/S +γL/G ,则液体表面收缩,以减小它与固体的接触面积趋于不浸润与固体的接触面积。
极端1极端23)毛细现象z 由于液体对材料表面的浸润作用,细小的管径会导致液体沿管壁的爬升或下降的现象,叫毛细现象. 玻璃棒Capillary actionz 例如:植物和树通过枝干从地下吸收水分到叶里。
人体血管将血液输送到身体的各部分。
吸水材料和圆珠笔的发明2cos h r σθ=毛细管中液体的升高:怎样定量描述液体的升高?θ液固接触角如何提高渗透能力?gρ4)渗透的基本原理渗透剂利用毛细效应渗入缺陷,再利用显像剂颗粒之间的缝隙吸出缝隙中的渗透液使缺陷被放大显之间的缝隙吸出缝隙中的渗透液,使缺陷被放大显1.2 渗透剂表面活性剂分子具有亲水和亲油两种基团,把油1)乳化作用(Emulsification)渗透剂需要清洗,但很多渗透剂是油性的。
乳化剂的分子结构特征乳化原理示意图乳化作用由于表面活性剂的作用,使本来不能互相溶解的两种液体能够混到一起的现象称为乳化现象,具有乳化作用的表面活性剂称为乳化剂.2) 渗透剂的分类:荧光型渗透剂着色型3)渗透剂使用的注意事项z每批渗透剂应取500ml贮藏起来作为参照标准样品。
保存温度在15~50℃之间,并避免强光照射;z渗透剂应装在密封存器里、放在低温下保存。
应保持相对密1.3 清洗剂渗透探伤时,用来去除表面多余渗透剂的溶剂叫清洗剂。
1.4 显像剂显像剂:将缺陷中的渗透剂吸附到零件表面上来,并加以放大的溶剂。
渗透检测报告渗透检测(一)

渗透检测报告渗透检测(一)引言概述:渗透检测是指通过模拟黑客攻击手法,对目标系统进行测试和评估,以揭示系统中的潜在安全漏洞。
本报告将针对渗透检测的一些基本概念、方法和步骤进行详细说明。
正文:一、渗透检测背景知识1. 渗透测试的定义和目的2. 渗透测试的分类及应用场景3. 渗透测试的法律和道德问题4. 渗透测试的常见术语和概念解析5. 渗透测试的基本原则和流程介绍二、渗透检测的准备工作1. 渗透测试的项目计划和目标确定2. 渗透测试的合法性授权和保密约定3. 渗透测试的信息收集与目标确认4. 渗透测试的攻击面分析和威胁模拟5. 渗透测试的漏洞扫描和安全评估工具选择三、渗透检测的实施过程1. 渗透测试的身份认证和权限管理2. 渗透测试的漏洞利用和攻击尝试3. 渗透测试的代码审查和逻辑漏洞分析4. 渗透测试的网络拓扑探测和系统漏洞利用5. 渗透测试的社会工程学和钓鱼攻击模拟四、渗透检测的结果分析1. 渗透测试的漏洞评估和风险等级划分2. 渗透测试的漏洞修复建议和安全补丁部署3. 渗透测试的安全策略和安全培训改进4. 渗透测试的安全意识和漏洞修复的跟踪5. 渗透测试的报告撰写和演示方法五、渗透检测的数据保护和风险管理1. 渗透测试的保密合作和文件存储安全2. 渗透测试的数据备份和紧急恢复计划3. 渗透测试的风险监控和漏洞演化跟踪4. 渗透测试的风险报告和安全责任分析5. 渗透测试的风险评估和持续改进策略总结:本报告详细介绍了渗透检测的背景知识、准备工作、实施过程、结果分析以及数据保护和风险管理等方面内容。
通过对每个大点的详细阐述,希望可以帮助您了解渗透检测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步骤,并有效提升系统的安全性。
渗透检测是一个重要且复杂的过程,需要专业人员的参与和不断的改进。
最后,希望本报告对您有所帮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渗透检测技术的发展及应用
摘要:渗透检测是一种无损检验方法,同其他无损检测方法一样,渗透检测也是以不损坏被检测对象的使用性能为前提,运用物理、化学、材料科学及工程学理论为基础,对各种工程材料、零部件和产品进行有效的检验,借以评价它们的完整性、连续性、及安全可靠性。
本文主要介绍渗透检测的基本原理,渗透检测的方法及步骤,以及渗透检测的优点。
关键词:渗透检测无损检测探伤方便
1.引言:磁粉、渗透检测技术发展简史
[1]20世纪50年代,部分大型国有企业设立无损检测部门,新中国磁粉检测和渗透检测工作开始起步。
20世纪60年代,在仿制的基础上,研制出大型交流磁粉探伤机。
设备与器材研制工作初露端倪。
1978年,中国机械工程学会无损检测分会磁粉、渗透检测专业委员会成立,并首次召开全国性技术交流会。
1982年,国内首次开办磁粉、渗透检测专业Ⅱ级人员培训班,结束了检测人员无证操作的历史。
20世纪80年代,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开展,通过引进吸收和再创新,我国的磁粉.渗透检测技术获得快速发展,迅速缩短了与先进国家间的差距。
[2]20世纪90年代,标准化工作取得重要进展,磁粉、渗透检测技术标准化体系基本形成。
2000年以来,随着数字化技术的发展,磁粉、渗透检测技术开始进入半自动/自动化和图像化时代。
2.基本原理
渗透检测是五种常规无损检测方法之一,是一种以毛细作用原理为基础的检测技术,主要是用于检测非疏孔性的金属或非金属零部件的表面开口缺陷。
检测时,将溶有荧光染料或着色染料的渗透液施加到零部件表面,由于毛细作用,渗透液渗入到细小的表面开口缺陷中,清除附着在工件表面的多余渗透液,经干燥后在施加显像剂,缺陷中的渗透液在毛细现象的作用下被重新吸附到零件表面上,就形成放大了的缺陷显示,即可检测出缺陷的形貌和分布状态。
[3]渗透检测技术已经成为制造业和维修领域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被广泛应用到现代工业的各个领域,是评价工程材料、零部件个产品的完整性、连续性的重要技术方法,也是实现质量管理、节约原材料、改进工艺、提高生产率的重要手段。
3.方法
渗透检测方法,即在测试材料表面使用一种液态染料,并使其在体表保留至预设时限,该染料可为在正常光照下即能辨认的有色液体,也可为需要特殊光照方可显现的黄/绿荧光色液体。
此液态染料由于“毛细作用”进入材料表面开口的裂痕。
毛细作用在染色剂停留过程中始终发生,直至多余染料完全被清洗。
[4]此时将某种显像剂施加到被检材质表面,渗透入裂痕并使其着色,进而显现。
具备相应资质的检测人员可对该显现痕迹进行解析。
4.渗透检测的基本操作步骤:
清洗受检工件表面,使其干燥,在受检表面上施加渗透液,除去多余的渗透液,施加显像剂,然后观察。
[5]对于着色法,在日光或灯光下用肉眼或借助10倍以下的放大镜观察,对于荧光法,需要暗室或暗棚中在紫外线灯的照射下进行观察。
5.渗透检测的特点
渗透检测是较早使用的非破坏性检验方法之一。
[6]按显示缺陷方法的不同分为荧光法和着色法。
他们又按渗透液的清洗方法不同,各分为水洗型、后乳化型和溶剂清洗型三类。
按显像剂的状态不同还可分干粉法和湿粉法等。
无论使用那种方法,都只能检查材料和构件中开口在表面的缺陷,对于隐藏于内部的缺陷,渗透法是无能为力的。
渗透检测原理简单,操作容易,方法灵活,适应性强,可以检查各种材料,且不受工件几何形状、尺寸大小的影响,对小零件可以采用浸液法,对大设备可采用刷涂或喷涂法,一次检测便可探查任何方向的缺陷。
6.优点
渗透检测方法可检查各种非疏孔性材料的表面开口缺陷,如裂纹、气孔、折叠、疏松、冷隔等。
渗透检测技术不受材料组织结构和化学成分的限制,[7]不仅可以检查有色金属和黑色金属,还可以检测塑料、陶瓷及玻璃等。
渗透检测具有较高的检测灵敏度,超高灵敏度的渗透检测材料可清晰地显示宽0.5um、深10um、长1mm左右的细微裂纹。
而且,渗透检测的显示直观、容易判断,操作也非常快速、简便,一次操作即可检出一个平面上各个方向的缺陷,此外渗透检测还具有设备简单、携带方便、检测费用低、适应于野外工作等优点。
渗透检测技术在工业领域得到广泛的应用。
7.结语
几十年来,特别是学会成立30年来,我国磁粉、渗透检测技术获得了快速的发展,基础理论与应用技术研究、人员队伍建设、设备与器材研制、标准化等工作均取得显著成果,检测技术在工业产品的生产与使用中获得充分应用。
总结过去,展望未来,有必要开展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 实现多种技术的融合,提高技术的能力。
[8]如采用超声波振动-PT技术,增加渗透剂的渗透能力,提高PT检测灵敏度和检测速度;采用遥控机器人-PT技术,实行远距离PT检测,完成核反应系统等特殊条件的内部表面检测任务;[9]采用MT/PT-内窥镜技术,完成深孔、腔内壁检测等。
(2) 充分利用数字化技术,进一步提高自动化水平。
(3) 开展微缺陷检测技术研究,提高检测灵敏度。
[10]高推重比航空发动机等高端产品对零件表面的质量要求十分苛求,如要求发现陶瓷零件表面15 μm的缺陷,飞机全寿命设计也要求发现尽可能小的萌生缺陷。
因此,现阶段所采用的磁粉与渗透剂已不能胜任如此微小缺陷的检测工作,应尽快开发纳米级材料,并开展相应的检测技术研究。
未来表面检测技术水平的提高,有赖于新技术的突破。
唯有创新,才能实现我国从无损检测大国到无损检测强国的转变。
参考文献
1.孙殿寿.渗透检测技术的发展.无损检测,1979,3
2.耿荣生.磁记忆检测技术在飞机结构件早期损伤检测中的应用前景.无损检测,2002
3.王仲生.无损检测诊断现场实用技术.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2
4.李家伟.无损检验手册.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2
5.冯端等.金属物理学.北京:科学出版社,2000
6.沈士明等.压力管道缺陷评定方法的现状与发展.南京化工大学学报,1991
7. 张俊哲.无损检测技术及其应用.北京:科学出版社,2010
8.郑文仪。
渗透检验.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1981
9.沈功田.中国无损检测与评价技术的进展.无损检测,2008
10.中国机械工程学会无损检测学会.渗透检测.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