渗透检测技术

合集下载

五大常规无损检测技术之一:渗透检测(PT)的原理和特点

五大常规无损检测技术之一:渗透检测(PT)的原理和特点

五大常规无损检测技术之一:渗透检测(PT)的原理和特点渗透检测(PenetrantTesting),业内人士简称P T,是工业无损检测(NondestructiveTesting)应用最早的无损检测方法,由于渗透检测简单易操作,其在现代工业的各个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

渗透检测主要的应用是检查金属(钢、铝合金、镁合金、铜合金、耐热合金等) 和非金属(塑料、陶瓷等)工件的表面开口缺陷,例如表面裂纹等。

工业产品在制造和运行过程中,可能在表面产生宽度零点几微米的表面裂纹,断裂力学研究表明,在恶劣的工作条件下,这些微细裂纹都会是导致设备破坏的裂纹源。

渗透检测是五大常规无损检测技术之一,其他四种是:超声检测(Ultrasonic Testing):A型显示的超声波脉冲反射法、射线检测(RadiographicTesting):射线照相法、磁粉检测(MagneticParticleTesting)、涡流检测(EddyCurrentTesting)。

按照不同特征,可将渗透检测分为多种不同的方法:按显示材料,分为荧光法(Fluorescent)和非荧光法(Non-Fluorescent)。

前者称为“荧光渗透检测”,后者称为“着色渗透检测”。

典型的荧光渗透检测缺陷示意图。

(图片来源于网络)肉眼无法察觉的微裂纹,经荧光渗透检,在紫外线灯的照射下,黄绿色荧光格外醒目,如下图所渗透检测原理渗透检测,本质上是利用液体的表面能。

当液体和固体界面接触时会出现以下三种现象,e称为接触角。

如下图所示:(8)全薛测腥薛升猶迅不润泡(a)8=0°,全部润湿;(b)e<90°,部分润湿;(c)e>90°,不润湿。

对某一液体而言,表面张力越小,当液体在界面铺展时克服这个力做功越少,则润湿效果越好。

表面张力,是液体表面层由于分子引力不均衡而产生的沿表面作用于任一界线上的张力。

毛细现象:当液体润湿毛细管或含有细微缝隙的物体,液体沿毛细缝隙流动的现象。

中国特种设备无损检测技术教材渗透检测技术

中国特种设备无损检测技术教材渗透检测技术

中国特种设备无损检测技术教材渗透检测技术无损检测技术是指在不破坏材料或结构完整性的前提下,通过对材料或结构进行各种物理、化学、力学等方法的检测和分析,从而获取其中可能存在的缺陷、强度、疲劳等问题的技术。

特种设备无损检测技术是一种专门应用于特种设备的无损检测技术,其主要目的是保障特种设备的安全运行。

渗透检测技术是特种设备无损检测技术的一种常用方法,其原理是利用液体渗透性及表面张力的作用,借助于液体在缺陷表面渗透,通过特殊的显色材料对渗透液进行着色,发现缺陷的方法。

渗透检测技术适用于金属、陶瓷、搪瓷、塑料、复合材料和非金属材料的表面和近表面缺陷检测。

渗透检测技术具有以下几个优点。

首先,它可以探测到非常小的缺陷,通常可以检测到的缺陷大小为0.01mm左右。

其次,渗透检测技术能够适用于各种形状、大小和材料的特种设备,具有较好的适应性。

再次,渗透检测技术检测结果直观,一目了然,可以直接通过肉眼观察即可获取结果。

最后,渗透检测技术操作简便,成本较低,不需要昂贵的设备和复杂的操作流程。

在特种设备无损检测中,渗透检测技术主要应用于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渗透检测技术可以用于检测特种设备的焊接接头和连接处的缺陷,如焊缝、接头处的裂纹、夹杂物等,以确保其强度和完整性。

其次,渗透检测技术可以用于检测特种设备的表面裂纹、孔洞、气孔等缺陷,以防止介质泄漏和设备事故的发生。

再次,渗透检测技术可以用于检测特种设备的疲劳损伤,如金属材料的表面裂纹、应力腐蚀开裂等,以预防设备的寿命和性能降低。

最后,渗透检测技术还可以用于特种设备的质量控制和质量检验,以保证其生产过程和成品的质量。

在进行渗透检测技术时,需要准备一些必要的设备和材料。

首先,需要准备渗透液,通常有水溶性渗透液、乳状渗透液和荧光渗透液等。

其次,需要准备表面清洁剂,用于清洁被检测材料表面的油污、灰尘等杂质。

再次,需要准备显色剂,用于着色渗透液,以便发现缺陷的位置和形态。

最后,需要准备洗涤剂和清洗剂,用于清洗渗透液和显色剂,以及被检测材料表面的残留物和污染物。

第8讲渗透检测技术_简化版概要

第8讲渗透检测技术_简化版概要
14
渗透检测材料

渗透检测的材料主要包括:
– 渗透液 – 去除剂 – 显像剂

渗透液:具有很强渗透能力,能够渗入表面开 口缺陷并能被显像剂吸附出来的溶液。
– 荧光渗透液、着色渗透液 – 水洗型、后乳化型、溶剂去除型 – 应具备的性能:略
15
渗透检测材料

去除剂:用于去除表面多余渗透液的溶剂
– 对于水洗型渗透液,水就是去除剂 – 对于后乳化型渗透液,去除剂是乳化剂和水 – 溶剂去除型渗透液的去除剂是有机溶剂,常用的有
20
渗透检测技术

渗透检测的基本步骤
– 预清洗 – 渗透
– 去除表面多余的渗透液
– 干燥 – 显像 – 检验
21
渗透检测技术
渗透:让渗透液充分渗入表面开口缺陷中去 渗透液的施加方法:

– 浸涂法:效率高,渗透充分,适用于大批量小工件
全面检查 – 喷涂法:操作简单、机动灵活,适合于大工件的局 部和全面检查 – 刷涂法:机动灵活,但效率低,大工件的局部或焊 缝检测 – 浇涂法:又叫流涂法,适合于大工件的局部检查

渗透时间控制:时间短,渗透不充分,缺陷不 易检查,时间长,渗透液干涸,不易清洗
22
显示的解释和缺陷评定

பைடு நூலகம்
缺陷显示的分类
23

cos h rg
12
渗透检测的物理基础
缺陷内液面的高度如 图1-11。 液面的高度与缺陷的 深度成正比,与大气 压强和缺陷的宽度成 反比,与 cos 成正 比。 通过减小大气压强可 以提高检测灵敏度。

13
渗透检测的物理基础

可见度与对比度
– 可见度:缺陷显示能否被观察到,用可见度表示。

中国特种设备无损检测技术教材渗透检测技术

中国特种设备无损检测技术教材渗透检测技术

我国特种设备无损检测技术教材渗透检测技术一、引言无损检测技术是指在不损坏被检测物体的前提下,利用特定的方法和工具对被检测物体的内部和表面进行检测、评定和诊断的一种技术。

在特种设备领域,无损检测技术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而在无损检测技术中,渗透检测技术是一种常用且重要的技术手段。

本文将对我国特种设备无损检测技术教材中的渗透检测技术进行介绍和讨论。

二、渗透检测技术概述渗透检测技术是一种常用的表面缺陷检测方法,其原理是利用液体渗透到被检测物体表面的缺陷处,并添加显色剂,通过观察显色剂的扩散和渗透情况来确定缺陷的位置和大小。

渗透检测技术主要适用于金属材料、塑料、陶瓷、复合材料等物体的表面缺陷检测,其优点是检测灵敏度高、操作简便、成本低廉,因此被广泛应用于各种特种设备的无损检测中。

三、渗透检测技术的步骤渗透检测技术主要包括表面处理、涂覆渗透剂、渗透时间、洗净表面、显色和评定等步骤。

1. 表面处理:首先要对被检测物体的表面进行清洁和粗糙化处理,以保证渗透剂能够充分渗透到缺陷处,提高检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2. 涂覆渗透剂:将渗透剂均匀地涂覆在被检测物体表面,确保渗透剂能够覆盖到整个被检测表面,并且能够进入到表面缺陷中。

3. 渗透时间:根据被检测物体的材料、表面状态和缺陷情况,设定合适的渗透时间,保证渗透剂能够充分渗透到缺陷处。

4. 洗净表面:在渗透剂渗透一定时间后,将表面多余的渗透剂擦拭干净,以准备进行显色处理。

5. 显色:在洗净表面后,添加显色剂,观察显色剂在表面缺陷处的扩散情况,以确定缺陷的位置和大小。

6. 评定:根据显色剂在表面扩散的情况和缺陷的特征,对缺陷进行评定和分类。

四、渗透检测技术的应用领域渗透检测技术主要应用于航空航天、船舶海洋、石化炼化、锅炉压力容器、制药生物、轨道交通、核电通信、军工装备等特种设备和行业中。

其中,在航空航天领域,渗透检测技术被广泛应用于飞机发动机叶片、飞机机身、飞机螺钉等部件的表面缺陷检测;在船舶海洋领域,渗透检测技术被用于船体、船舶设备、海洋评台等的缺陷检测和评定。

渗透检测技术

渗透检测技术
渗透检测是一种基于毛细作用原理的无损检测技术,通过在被检工件上浸涂可渗透的带有荧光或红色的染料,利用渗透剂的渗透作用来显示表面缺陷痕迹。该技术操作简单、成本低廉,不受材料性质限制,广泛应用于各种金属和非金属材料构件的表面开口缺陷质量检验。渗透检测的原理主要涉及润湿现象和毛细现象,可将零件表面的开口缺陷视为毛细管或毛细缝隙,渗透液在毛细作用下渗入缺陷。检测方法根据渗透液种类和去除方式分类,包括括检测前处理以去除表面污物、渗透处理使渗透液充分浸入缺陷、清洗处理去除多余渗透液、显像处理以及后续的检验和干燥步骤。通过这些步骤,可以有效地检测出工件表面的开口缺陷,为质量控制提供重要依据。

渗透检测

渗透检测

第五章渗透检测引言开定义及应用渗透检测是一种检测材料表面和近表面开口缺陷第一节渗透检测的基本原理1.1 渗透检测的基本原理1)表面张力表层液体分子受到外侧气相分子和内部液相分子的吸引,前者小于后者,所以其所受的合力子的吸引前者小于后者所以其所受的合力2)浸润角浸润角:液面在接触点的切线与附着液体的固体表面的夹角。

界面张力的平衡当γS/G >γL/S +γL/G ,则液体在固体表面上铺展。

当γS/G <γL/S +γL/G ,则液体表面收缩,以减小它与固体的接触面积趋于不浸润与固体的接触面积。

极端1极端23)毛细现象z 由于液体对材料表面的浸润作用,细小的管径会导致液体沿管壁的爬升或下降的现象,叫毛细现象. 玻璃棒Capillary actionz 例如:植物和树通过枝干从地下吸收水分到叶里。

人体血管将血液输送到身体的各部分。

吸水材料和圆珠笔的发明2cos h r σθ=毛细管中液体的升高:怎样定量描述液体的升高?θ液固接触角如何提高渗透能力?gρ4)渗透的基本原理渗透剂利用毛细效应渗入缺陷,再利用显像剂颗粒之间的缝隙吸出缝隙中的渗透液使缺陷被放大显之间的缝隙吸出缝隙中的渗透液,使缺陷被放大显1.2 渗透剂表面活性剂分子具有亲水和亲油两种基团,把油1)乳化作用(Emulsification)渗透剂需要清洗,但很多渗透剂是油性的。

乳化剂的分子结构特征乳化原理示意图乳化作用由于表面活性剂的作用,使本来不能互相溶解的两种液体能够混到一起的现象称为乳化现象,具有乳化作用的表面活性剂称为乳化剂.2) 渗透剂的分类:荧光型渗透剂着色型3)渗透剂使用的注意事项z每批渗透剂应取500ml贮藏起来作为参照标准样品。

保存温度在15~50℃之间,并避免强光照射;z渗透剂应装在密封存器里、放在低温下保存。

应保持相对密1.3 清洗剂渗透探伤时,用来去除表面多余渗透剂的溶剂叫清洗剂。

1.4 显像剂显像剂:将缺陷中的渗透剂吸附到零件表面上来,并加以放大的溶剂。

第五章 渗透检测技术(PT) 无损检测技术及缺陷评价

第五章  渗透检测技术(PT) 无损检测技术及缺陷评价
NDT Training Courses
第五章 渗透检测技术
Liquid Penetrant Testing
无损检测方法回顾
1)所要检查的缺陷的位置: 表面: PT,MT ,ET 。
2)缺陷的种类: 平面型缺陷,体积型缺陷;
3)工件类型 焊缝:UT,RT,MT,PT; 铸件:铝:RT,UT, PT 钢结构: MT ,UT,PT,RT。
2020年4月24日星期五11时6分13秒
8
渗透检测物理基础--毛细管现象
定义
将小直径的玻璃管(称毛细管)插入盛有液体 的容器中,液体会沿着管内壁自动地上升(或下 降),使玻璃管内的液面高出(或低于)容器的液 面,这种现象称为毛细管现象。
毛细管现象
• 定量计算
式中:h —— 液体在管内的上升高度。 γ —— 液体表面张力系数; θ—— 接触角; r —— 毛细管内壁半径; ρ—— 液体的密度;
20
毛细管现象
• 应用
• 渗透剂在缺陷内的毛细渗透 • 细颗粒的显象剂对缺陷内渗透剂的毛细吸附
毛细管现象
• 毛细上升的影响因素
由公式:h = 2 γcosθ/ rρg 可得出以 下结论: • 毛细上升高度 h 与 γcosθ 成正比; • 毛细上升高度 h 与管径 r 成反比; • 毛细上升高度 h 与液体密度ρ成反比。
干式显象与湿式显象比较:
2020年4月24日星期五11时6分13秒
29
荧光检测
2020年4月24日星期五11时6分13秒
30
典型缺陷显示: 条状裂纹(铝合金试块)
铸造缺陷:疏松
裂纹
铸造缺陷:收缩裂纹
锻造缺陷:裂纹
2020年4月24日星期五11时6分13秒

渗透检测工作技术总结

渗透检测工作技术总结

渗透检测工作技术总结渗透检测是一种以毛细作用原理为基础,用于检测非多孔性固体材料表面开口缺陷的无损检测方法。

它具有操作简单、成本较低、适用范围广等优点,在工业生产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作为一名从事渗透检测工作的技术人员,在长期的实践中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和体会,现将其总结如下。

一、渗透检测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流程渗透检测的基本原理是利用液体的毛细作用,将含有荧光染料或着色染料的渗透剂施加到被检测工件的表面。

在毛细作用下,渗透剂渗入表面开口的缺陷中。

经过一段时间的停留后,去除表面多余的渗透剂,然后施加显像剂。

显像剂将缺陷中的渗透剂吸附并显示出来,从而形成可见的缺陷显示。

渗透检测的操作流程通常包括预处理、渗透、去除多余渗透剂、显像和观察与评定等步骤。

预处理是为了去除被检测表面的油污、铁锈、氧化皮等污染物,以确保渗透剂能够良好地润湿和渗入缺陷。

预处理的方法包括机械清理、化学清洗和溶剂擦拭等。

渗透时,要将渗透剂均匀地施加在被检测表面上,并保持一定的渗透时间,以使渗透剂充分渗入缺陷。

去除多余渗透剂时,要注意不能将渗入缺陷中的渗透剂去除,通常采用擦拭、冲洗或喷洗等方法。

显像剂的施加要均匀、薄而覆盖全面,以确保能够清晰地显示出缺陷。

观察与评定是在适当的光照条件下,用肉眼或借助放大镜等工具对缺陷显示进行观察和评定,判断缺陷的性质、大小、位置和形状等。

二、渗透检测材料的选择渗透检测材料包括渗透剂、去除剂和显像剂。

选择合适的检测材料对于保证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至关重要。

渗透剂应具有良好的渗透能力、润湿性能和荧光或着色强度,同时要对被检测材料无腐蚀作用。

根据被检测工件的材质、表面粗糙度和检测环境等因素,选择合适的渗透剂类型(水洗型、后乳化型或溶剂去除型)和灵敏度等级。

去除剂要能够有效地去除表面多余的渗透剂,而不会对缺陷中的渗透剂产生影响。

对于不同类型的渗透剂,应选择相应的去除剂。

显像剂的选择要考虑其吸附能力、对比度和清晰度等因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荧光检验时,需要配备黑光灯和暗室,无法在没有电
力和暗室的环境下工作;
(5)一般检验温度范围不得低于5℃或高于50℃ ,且渗透液
容易被污染失效。
8
无损检测技术基础
渗透检测技术
1、基础知识 2、检测原理 3、关键技术 4、应用举例 5、研究进展和热点
9
无损检测技术基础
2、检测原理
2.1 自然界的三种物质形态所构成的界面
2.3.1 润湿(或不润湿)现象 润湿作用是一种表面及界面过程。普遍而言,表面上的一
种流体被另一种流体所取代的过程就是润湿。因此,润湿作用 必然涉及三相,而其中至少两相为流体。一般情况下,润湿是 指固体表面上的气体被液体取代,有时是一种液体被另一种液 体所取代。润湿现象是固体表面结构与性质,固-液两相分子 间相互作用等微观特性的宏观表现。
渗透液时,一般使用水包油型乳化剂进行乳化清洗。此时,渗
透液是乳化的对象,由于乳化的目的是要将零件表面多余的渗
透液清洗掉,故乳化剂还应有良好的洗涤作用。
去 除 多 余 渗 透 剂
32
无损检测技术基础
2.8 黑光和荧光
将波长略低于可见紫色光波长的紫外线称为黑光,黑光位于 电磁辐射300nm-400nm波长范围内,其峰值波长约为365nm。
4
无损检测技术基础
检测缺陷类型: 裂纹、气孔、分层、缩孔、疏松、冷隔、折叠及其它开口于表 面的缺陷。 检测工件: 铸件、锻件、粉末冶金件、焊接件以及各种陶瓷、塑料及玻璃 制品等。
5
无损检测技术基础
1.3 渗透检测的分类
1 根据染料分类: 荧光法、着色法和荧光着色法
2 根据去除方式分类: 水洗型、后乳化型和溶剂清洗型
27
无损检测技术基础
2.6.3 表面张力与浓度的 关系: 右图中,曲线1和2为表面 活性物质,曲线1为表面 活性剂,3为非表面活性 物质。
28
无损检测技术基础
2.6.4 表面活性剂的分子结构 表面活性剂分子一般总是由非极性的亲油疏水的碳氢链部
分(憎水基)和极性的亲水疏油的基团(亲水基)共同组成的, 而且这两部分分处两端,形成不对称的结构。因此,表面活性 剂分子是一种两亲分子,具有既亲水又亲油的两亲性质。这种 两亲分子能吸附在油水界面上,降低油水界面的界面张力;能 吸附在水溶液表面上,降低水溶液的表面张力。
18
无损检测技术基础
2.湿润方程 如上图所示的三种界面,存在三种界面张力。液-气界面
张力实际上是液体的表面张力,它力图使液体表面收缩,用γL 表示;固-气界面存在固体与气体的界面张力,它力图使液滴 表面铺开,用γS表示;固-液界面存在固体与液体的界面张力, 它力图使液滴表面收缩,用γSL表示。
当液滴停留在固体平面上时,三种界面张力相平衡,它们 之间的关系为:
式中:σ为表面张力系数,F是液体单位长度的表面张力,单
位N/m ;l为液面的长度。
12
无损检测技术基础
表面张力系数与液体的种类和温度以及有无杂质有关。 一般,易挥发液体的表面张力系数比不易挥发的液体的表面 张力系数小;同种液体,温度越高,表面张力系数越小,表 面张力也越小;当液体中含有杂质时,会使表面张力系数降 低。
29
无损检测技术基础 2.7 乳化作用
2.7.1 乳化现象和乳化剂 由于表面活性剂的作用使本来不能混合到一块的两种液体
(油水)能够混合到一起的现象称为乳化现象。 具有乳化作用的表面活性剂称乳化剂。
30
无损检测技术基础
2.7.2 乳化形式 乳状液是一种液体分散于另一种不相溶的液体中形成的胶
体分散体系,外观常呈乳白色不透明液状。乳状液中以液滴形 式存在的那一相称为分散相(也称内相、不连续相),另一相 是连成一片的,称为分散介质(也称外相、连续相)。
常见的乳状液,一般都有一相是水或水溶液,通常称为“水” 相;另一相是与水不相溶的有机相,常称为“油”相。外相为 水内相为油的乳状液叫做水包油型乳状液(牛奶),以O/W表 示;外相为油,内相为水的乳状液叫做油包水型乳状液(原 油),以W/O表示。
31
无损检测技术基础
2.7.3 渗透探伤中的乳化现象
渗透探伤时,使用后乳化型渗透液,去除零件表面多余的
24
无损检测技术基础
2.5.2 液体表面的吸附 吸附现象不仅发生在固体表面,还可发生在液体表面(液
-液界面和液-气界面)。在溶液吸附中(溶液是吸附剂), 作为吸附质使用最广的是能降低表面张力和界面张力的表面活 性剂。表面活性剂吸附在水表面上(液-气界面)上,能降低 水表面的表面张力;表面活性剂吸附在油-水界面上,能降低 油-水界面的界面张力。
16
无损检测技术基础
润湿液体装在容器里,靠近容器壁处的液面呈凹面,不润湿 液体装容器里,零件容器壁处的液面呈凸面,容器的内径越 小,这种现象越显著,如上图所示。
17
无损检测技术基础
2.3.2 接触角与润湿方程 1.接触角θ:
液面在接触点的切线与包括该液体与固体表面之间的夹角 (从三相交点向液体表面做切线,与固液界面之间的夹角即为 接触角。 )
液-液界面与液-固界面等两相之间的界面也有类似的界 面张力与界面能。
对于界面而言,两相之间的化学特点越接近,它们之 间的界面张力就越小;界面张力值总是小于两相各自的表 面张力之和,这是因为两相之间总会有某些吸附力。
同液体的表面张力一样,界面张力也有使其界面自发 减少的趋势。
15
无损检测技术基础
2.3 润湿现象
有一些物质可在黑光照射下发光(光致发光)。在光源移开 后,立即停止发光的称为荧光物质。荧光渗透液中含荧光物质, 可吸收能量发出黄(绿)色荧光。
2
无损检测技术基础 1.2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法概述
先清洗试件的表面,然后将渗透剂施加在试件表面,渗透剂由 于毛细作用能渗入到各种开口于表面的细小缺陷中。
3
无损检测技术基础
清除附着在试件表面上多余渗透剂,经干燥和施加显像剂后, 在黑光或白光下观察,缺陷处可分别相应地发出黄绿色的荧光 或呈现红色,用目视检验就能发现。
2.5 吸附现象
2.5.1 固体表面的吸附 当固体和液体或气体接触时,凡能把液体或气体中的某些
成分聚集到固体表面上来的现象,就是固体的吸附现象。能起 吸附作用的固体称为吸附剂,例如显象剂粉末、活性碳、硅胶、 分子筛等;被吸附在固体表面上的液体或气体称为吸附质。例 如显象过程中,显象剂粉末吸附缺陷中回渗的渗透液,显象剂 粉末是吸附剂,渗透液是吸附质。
26
无损检测技术基础 2.6 表面活性与表面活性剂
2.61 表面活性:凡能使溶剂的表面张力降低的性质。 2.6.2 表面活性剂:是这样一种物质,它在加入量很少时,能 大大将低溶剂(一般为水)表面张力或液-液界面张力,改变 体系界面状态,产生润湿、乳化、起泡及加溶等一系列作用, 从而达到实际使用的要求。
25
无损检测技术基础
2.5.3 渗透探伤中的吸附现象 显像过程中显像剂粉末吸附从缺陷中回渗的渗透液,从而
形成缺陷显示。此吸附现象属于固体表面(固-液界面)的吸 附,显像剂粉末是吸附剂,回渗的渗透液是吸附质。显象剂粉 末越细,比表面越大,吸附量越多,缺陷显示越清晰。另外, 由于吸附为放热过程,如果显像剂中含有常温下易挥发的溶剂, 当溶剂在显像表面迅速挥发时,能大量吸热,从而促进了显像 剂粉末对缺陷中回渗的渗透液的吸附,加快并加剧了吸附显像, 可提高显像灵敏度。
10
无损检测技术基础
2.2 表面张力和表面张力系数
作用在液体表面而使液体表面收缩并趋于最小表面积的 力, 称为液体的表面张力。渗透液的表面张力是判定其是否 具有高的渗透能力的两个最重要的性能之一。表面张力产生 的原因是因液体分子之间客观存在着强烈的吸引力,由于这 个力的作用, 液体分子才进行结合,成为液态整体。在液体 内部对于每一个分子来讲,它所受的力是平衡的,即合力为 零。
无损检测技术基础
渗透检测技术
1、基础知识 2、检测原理 3、关键技术 4、应用举例 5、研究进展和热点
无损检测技术基础
1、基础知识
1.1 定义
渗透检测(penetration testing,缩写符号为PT),又称 渗透探伤,是一种以毛细作用原理为基础用于检测 非疏孔性金属和非金属试件表面开口缺陷的无损检 测方法,属于无损检测五大常规方法之一。
11
无损检测技术基础
而处于表面层上的分子,上部受气体分子的吸引,下部 受液体分子的吸引, 由于气体分子的浓度远小于液体分子的 浓度,因此表面层上的分子所受下边液体的引力大于上边气 体的引力,合力不为零, 方向指向液体内部。这个合力,就 是所说的表面张力。它总是力图使液体表面积收缩到可能达 到的最小程度,而球的表面积是最小的。表面张力的大小可 表示为:
22
无损检测技术基础
2.显像与毛细作用 显像过程中,渗透液从缺陷中回渗到显象剂中形成缺陷显示
痕迹,也是由于毛细作用。 显像剂通常有两个基本功能:
(1)吸附足量的从缺陷中回渗到工件表面的渗透剂; (2)通过毛细作用将渗透剂在工件表面横向扩展,放大缺陷显 示提供一个可观察的背景。
23
无损检测技术基础
13
无损检测技术基础
表面过剩自由能 表面过剩自由能是单位面积表面分子的自由能与单位面
积内部分子的自由能的差值。 表面张力系数是单位液体方面的过剩自由能,常称为表
面过剩自由能,它是将液体表面扩大(缩小)单位面积, 表面张力所作的功。
14
无损检测技术基础
界面张力与界面能 正如液体的自由表面具有表面张力与表面能一样,
7
无损检测技术基础
1.3 渗透检测的优缺点
局限性:
(1)只能检出试件开口于表面的缺陷,不能显示缺陷的深
度及缺陷内部的形状和大小;
(2)无法或难以检查多孔的材料,表面粗糙时,也会使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