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力检查法

合集下载

听力检查(音叉检查法)

听力检查(音叉检查法)

听力检查(音叉检查法)引言概述:听力检查是一种常见的医学检查方法,通过评估个体的听觉功能,帮助医生诊断和治疗听力问题。

其中,音叉检查法是一种简单而有效的听力检查方法。

本文将介绍音叉检查法的原理和应用,并详细阐述其五个大点,包括音叉的选择与使用、测试步骤、评估结果的解读、优缺点以及注意事项。

正文内容:1. 音叉的选择与使用1.1 选择合适的音叉:根据需要进行选择,常用的有128Hz和512Hz两种频率的音叉。

1.2 确保音叉的质量:选择质量好、声音清晰的音叉,以确保准确的测试结果。

1.3 使用正确的方法:握住音叉的脚柄,轻轻敲击音叉的头部,使其产生振动。

2. 测试步骤2.1 准备工作:确保测试环境安静,减少干扰声音。

2.2 开始测试:将音叉的头部靠近受测者的耳朵,使其听到音叉的振动声音。

2.3 记录结果:根据受测者的反应,记录音叉的听觉感知情况。

3. 评估结果的解读3.1 正常听力:受测者能清晰地听到音叉的振动声音。

3.2 高频听力损失:受测者只能听到低频音叉的振动声音,而无法听到高频音叉的声音。

3.3 低频听力损失:受测者只能听到高频音叉的振动声音,而无法听到低频音叉的声音。

3.4 混合性听力损失:受测者既无法听到高频音叉的振动声音,也无法听到低频音叉的声音。

4. 优缺点4.1 优点:音叉检查法简单易行,不需要复杂的设备和技术,适用于初步筛查听力问题。

4.2 缺点:音叉检查法只能提供初步的听力评估结果,无法准确测量听力损失的程度和类型。

5. 注意事项5.1 检查环境:确保测试环境安静,减少干扰声音。

5.2 检查对象:音叉检查法适用于大部分人群,但对于某些特殊情况(如耳部感染、耳鸣等)需要慎重使用。

5.3 专业操作:进行音叉检查需要经过专业培训,确保操作准确可靠。

总结:通过音叉检查法,我们可以初步评估个体的听觉功能,并判断是否存在听力问题。

选择合适的音叉并正确使用,按照测试步骤进行检查,根据评估结果进行解读,可以得出初步的听力损失类型。

听力检查(音叉检查法)

听力检查(音叉检查法)

听力检查(音叉检查法)标题:听力检查(音叉检查法)引言概述:听力检查是评估个体听觉功能的重要方法之一,音叉检查法是其中一种常用的检查方法。

通过使用音叉进行听力检查可以快速、简便地评估个体的听觉功能,并为进一步的诊断和治疗提供重要参考。

本文将详细介绍音叉检查法的原理、步骤和注意事项。

一、原理1.1 音叉的振动原理音叉是一种能够产生特定频率的振动的工具,当音叉被敲击或者震动时,会产生一定频率的声音。

1.2 音叉的传导原理音叉振动时,通过空气传导声音进入耳朵,通过骨传导使内耳中的听觉器官产生感知。

1.3 音叉的频率和听力的关系不同频率的音叉振动会引起内耳中不同部位的听觉器官产生感知,从而评估个体对不同频率声音的听觉敏感度。

二、步骤2.1 准备工作在进行音叉检查前,需要准备好音叉、听诊器等工具,并确保检查环境肃静。

2.2 进行检查将音叉振动后放在个体的头部或者骨骼上,观察个体对不同频率的声音的反应。

2.3 记录结果记录个体对不同频率声音的听觉反应,包括是否能听到声音、声音的响度等信息,为进一步分析和诊断提供参考。

三、注意事项3.1 确保音叉的清洁在使用音叉前,需要确保音叉表面干净,避免污垢或者细菌对个体造成伤害。

3.2 控制音叉的振动频率在进行音叉检查时,需要控制音叉的振动频率,避免对个体听觉器官造成损伤。

3.3 注意个体的反应在进行音叉检查时,需要注意个体对声音的反应,包括是否能听到声音、声音的响度等,及时记录并分析结果。

四、应用范围4.1 临床诊断音叉检查法可以用于临床诊断中,匡助医生评估患者的听觉功能,为病情诊断和治疗提供重要依据。

4.2 科研研究音叉检查法也可以用于科研研究中,匡助研究人员了解听觉器官对不同频率声音的敏感度,探索听觉功能的相关机制。

4.3 应用教育音叉检查法还可以应用于听力教育中,匡助学生理解听觉功能的评估方法,提高对听力保健的重视。

五、发展趋势5.1 技术改进随着科技的发展,音叉检查法的技术将不断改进,提高检查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听力检查(音叉检查法)

听力检查(音叉检查法)

听力检查(音叉检查法)听力检查(音叉检查法)引言概述:听力是人类与外界沟通的重要方式之一,但由于各种原因,许多人的听力可能存在问题。

为了准确评估听力状况,医学界提出了多种听力检查方法,其中音叉检查法是一种常用且简便的方法。

本文将详细介绍音叉检查法的原理和应用,以及其在听力检查中的重要性。

一、音叉检查法的原理1.1 音叉的基本原理音叉是一种能够产生特定频率的振动的工具。

当音叉被敲击或摩擦时,其会产生一定频率的声音。

这个频率是固定的,可以通过物理原理计算得出。

音叉的振动会引起空气的振动,进而通过听觉系统传递到人的内耳,使人能够听到声音。

1.2 音叉在听力检查中的应用音叉检查法利用音叉的特定频率和声音传导原理,可以评估听觉系统的功能和病变情况。

医生会将音叉放置在特定的位置,例如颞骨或前额,然后观察患者的反应。

通过观察患者是否能听到音叉的声音以及声音的强度,医生可以初步判断患者的听力状况。

1.3 音叉检查法的优势音叉检查法具有简便、快速、非侵入性等优势。

相比于其他听力检查方法,如听觉图形法或听觉脑干反应检查,音叉检查法无需复杂的设备和专业人员,可以在临床或家庭环境中进行。

此外,音叉检查法对于初步判断听力问题的类型和程度也具有一定的准确性。

二、音叉检查法的步骤2.1 准备工作在进行音叉检查之前,医生需要检查音叉的频率是否准确,并确保音叉的振动正常。

同时,患者需要保持耳朵的清洁,以确保音叉的声音能够准确传导到内耳。

2.2 检查过程医生会将音叉敲击或摩擦,使其产生声音。

然后,医生会将音叉放置在特定的位置,如颞骨或前额。

患者需要专注地倾听,并告知医生是否能听到音叉的声音以及声音的强度。

医生会记录下患者的反应,并根据反应判断听力状况。

2.3 结果分析根据患者的反应,医生可以初步判断患者的听力状况。

如果患者能够清晰地听到音叉的声音,并且声音强度适中,说明听觉系统功能正常。

如果患者无法听到音叉的声音,或者声音非常微弱,可能存在听力问题,需要进一步检查。

纯音听阈检查法

纯音听阈检查法

(一)掩蔽的定义: 是一种声音的听阈由于另一种 声音的存在而使其阈值提高。临床 听力学的掩蔽主要为对侧掩蔽,其 目的是使非测试耳的听阈提高,而 不影响或干扰测试耳的结果。
(二)为何需要掩蔽 当出现在测试耳的声音强度过大时,此声信号 可经颅传至非测试耳的耳蜗,此种现象称声音交 叉,但声音交叉并不等于出现交叉听力,或称经 颅听力,影子听力。交叉听力是否产生,主要取 决于非测试耳的耳蜗骨导阈值,如测试声强度减 去耳间衰减值后,大于骨导阈,则产生交叉听力。 此时,被试者对声信号的反应为非测试耳的反应, 得出的“阈”曲线即称为影子听力曲线,其值即 为每一频率的刺激声强减去耳间衰减值的dB数, 而非测试耳的真正听阈曲线。为防止发生此种现 象,故应对非测试耳进行掩蔽,使该耳蜗的灵敏 度降低,对声信号不起反应,从而得出测试耳的 正确听阈。
堵耳效应:是指耳廓被耳机 遮盖或外耳道被手指、耳塞型 耳机或耳塞、耳模等堵塞时, 如该耳为正常耳或感音神经性 听力损失耳,则低频骨导听阈 得到了改善,是为者耳效应。
第二步:与气导听阈相同之测 试手法及步骤,不加掩蔽噪声测出 各频率之骨导听阈。 第三步:根据掩蔽法加掩蔽噪 声测试骨导阈值。 第四步:测试另一耳
4、窄带噪声:由宽带噪声通过窄带滤波器而 出现,它具有各中心频率、能量不低于峰值强度 3dB之频率范围的带宽,以及带宽上下两侧一个 倍频的12dB的强度减少量的排斥率等3个特征。 对纯间信号最有效的掩蔽,是临界带宽范围 内的噪声带,且其参考声压级最好与纯音中心频 率临界带相同,而宽带噪声仅一定范围内的频带 起掩蔽作用,其余的频段不起作用。但是此种有 中心频率的窄带噪声易与测试纯音相混淆,故其 噪声带应大于临界带宽(1/3—1/2倍频),目前 通常采用4/10倍频带噪声。窄带噪声是目前纯音 测听的首选噪声。

听力检查PPT医学课件

听力检查PPT医学课件

.
7
耳鼻喉科· 听力检查
5.常见的客观听力检查方法有哪些? 当主观听力测试结果不足以反映病变部 位或因患者无法积极配合听力师完成主观测 试时,通常可以借助客观听力测试做进一步 诊断。 常见的客观听力检查方法包括: 声导抗 测听、耳声发射、脑干诱发电位(也称听性 脑干反应)、4OHz听觉相关电位、多频稳态 听觉反应等。
.
4
耳鼻喉科· 听力检查
2.常见的主观听力检查方法有哪些? 主观听力检查是听力测试项目中较为 重要的一项测试环节。但与患者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观配合 情况有关。 主观听力测试主要包括纯音测听和言 语测听等。
.
5
耳鼻喉科· 听力检查
3.什么是纯音测听? 纯音测听:通过气导耳机和骨导振子传声, 由此判断人耳在各个频率上所能听到的最轻 的声音。 纯音听力检查是判断听力损失程度及性 质的有效工具。 该检查不仅操作简单,还能比较全面地 反映患者的听力状况
.
6
耳鼻喉科· 听力检查
4.什么是言语测听? 在日常生活工作中,能否听懂言语,是判断听 功能状态的主要指标。检查患者能否听懂言语,是 对人类听功能评价的重要检查项目。 在一些特殊情况下,言语测听和纯音测听结果 往往会不一致——病人的纯音听力可很好,而言语 测听结果却可以很差。 因此,用言语信号作为声刺激来检查患者的觉 察和识别能力是听力学检查及助听器选配过程中一 项十分重要的测试。
耳鼻喉科· 听力检查
听力检查常用方法
.
1
耳鼻喉科· 听力检查
.
2
耳鼻喉科· 听力检查
当耳朵出现不适感或感觉听力下降 时,医生或听力师通常需要借助听力测 试来判断患者是否存在听力问题。您知 道听力检查都有哪些?为什么要进行这 些复杂的听力测试吗?查的什么内容?

听力检查(音叉检查法)

听力检查(音叉检查法)

听力检查(音叉检查法)标题:音叉检查法:准确评估听力的重要工具引言概述:听力是人类与外界沟通的重要方式之一,而准确评估听力对于诊断和治疗听力障碍至关重要。

音叉检查法作为一种常用的听力检查方法,能够通过振动产生的声音来评估听力功能。

本文将从五个大点详细阐述音叉检查法的原理、应用、操作步骤、优势和限制。

正文内容:1. 原理1.1 振动原理:音叉通过振动产生特定频率的声音。

1.2 空气传导和骨导:音叉的振动可以通过空气传导和骨导两种方式传输到听觉系统,评估听力功能。

2. 应用2.1 诊断听力损失:音叉检查法可以初步评估听力损失的类型和程度。

2.2 评估听骨传导功能:通过将音叉放置在头部或骨骼上,可以评估听骨传导功能的正常与否。

2.3 监测治疗效果:音叉检查法可用于监测治疗效果,如听力助听器或手术治疗后的听力改善情况。

3. 操作步骤3.1 准备音叉:确保音叉无损坏并具有正确的频率。

3.2 激活音叉:通过轻轻敲击音叉使其振动。

3.3 放置音叉:将音叉放置在特定位置,如耳廓或头部。

3.4 观察反应:观察患者的反应,如能否听到音叉的声音。

3.5 记录结果:根据患者的反应记录结果,以便后续分析和诊断。

4. 优势4.1 简便易行:音叉检查法不需要复杂的设备和环境,可以在临床和非临床环境中进行。

4.2 非侵入性:相比其他听力检查方法,音叉检查法不需要插入任何设备或物品,对患者更为舒适。

4.3 快速评估:音叉检查法能够快速评估听力功能,为后续诊断和治疗提供重要参考。

5. 限制5.1 仅初步评估:音叉检查法只能初步评估听力功能,无法提供精确的听力损失程度。

5.2 无法区分类型:音叉检查法无法区分传导性听力损失和感音性听力损失。

5.3 受环境影响:音叉检查法对环境噪声敏感,可能受到环境干扰而影响结果的准确性。

总结:音叉检查法作为一种常用的听力评估工具,通过振动产生的声音来评估听力功能。

其应用范围广泛,可用于诊断听力损失、评估听骨传导功能和监测治疗效果。

听力检查的方法

听力检查的方法

婴幼儿的行为测听:
听性反射 眼睑反射—闭眼 MORO反射—全身抖动
听觉反应 呼吸反射—深呼吸 吸吮反射 哭叫反射
游戏测听
纯音测听的意义
纯音测听的检查结果是听觉的综合能力:
A、了解耳聋的性质 B、听力障碍的程度 C、残余听力的质量 D、单耳听力损失状况
标准测听方法
测听简介: 声音的传导主要有两条途径:气导
骨导测听步骤: 1、说明测试方法并为患者戴好骨导耳机 2、测试顺序:1000、2000、4000、1000、500、
250Hz
掩蔽: 1、纯音耳间衰减,气导为40dB,骨导0--5dB; 2、当两耳气导听阈相差≥40dB时,需要用窄带白噪
音对好耳进行掩蔽,以防止出现影子曲线或镜像听力图 (好耳替差耳回答,偷听)
3、向患者说明:倾听测试音,忽略另一耳的掩蔽音; 4、掩蔽音量级:40dB或好耳气导听阈加10dB; 5、测试顺序:若差耳能听到测试音,增加掩蔽音5dB, 若重复3次(即增加15dB掩蔽音)后差耳仍能听到,则确 定为差耳该频率的听阈。
听力损失的类型:
正常听力:气骨导均正常;
感音神经性聋:气骨导相同的听力损失,以 高频下降为主;
和骨导。 正常人耳传导途径主要是气导。 正常人耳的听力范围是20---20KHz 语言频率范围是125---8000Hz 。
听力计简介:
气导测听:通过空气传导来检测听力。 耳机:蓝色----左耳,红色----
右耳
骨导测听:通过振动乳突部位来检测听力。
手持开关:听力损失者在听到声音后按动 此开关。
测听步骤:
听力检查的方法
主观检查(行为测听):听性反射、声定位、
视觉强化、游戏测听、纯音测听、音叉测听、 语声实验、言语测听等;

听力检查(音叉检查法)

听力检查(音叉检查法)

听力检查(音叉检查法)一、工具音叉(常用256Hz和512Hz)二、检查方法检查者手持音叉柄,将音叉的叉臂上1/3处向检查者第一掌骨外缘或肘关节处轻轻敲击,每次敲击时要保持力量的均衡,切勿用力过大,不然会有泛音。

(一)气导(Air conduction,AC)1、检查(1)音叉和受检者外耳道口保持1厘米的距离,音叉的两臂1/3处都在受检者外耳道的延长线上,不要碰到受检者耳廓、头发或者其它物体,听到声音为“气导”。

(2)比较受检者左右两侧耳气导听力。

2、结果表述及意义(1)两侧耳气导听力相同表述为,“气导,右=左”。

(2)两侧耳气导听力不同,异常明显侧耳表述在前面:①左侧耳气导听力明显降低表述为,“气导,左<右”。

②右侧耳气导听力降低明显表述为,“气导,右<左”。

(二)骨导(Bone conduction,BC)1、检查(1)将音叉柄末端的底部压置于受检者颅面上或耳的乳突部鼓窦区上听到声音为“骨导”。

(3)比较受检者左右两侧耳骨导听力。

2、结果表述及意义(1)两侧耳骨导听力相同表述为,“骨导,右=左”。

(2)两侧耳骨导听力不同,异常明显侧耳表述在前面:①如左侧耳骨导听力降低明显表述为,“骨导,左<右”。

②如右侧耳骨导听力降低明显表述为,“骨导,右<左”。

(三)林纳试验(Rinne test,RT,气骨导比较试验)林纳试验是通过比较受检者同侧耳气导和骨导听觉时间判断耳聋的性质(需比较其差别时间)。

现使用林纳试验简化法。

1、检查检查者将振动的音叉柄部紧密放置于受检者一侧乳突部鼓窦区,受检者可听到振动的音响(骨导),当受检者表示音响消失时,迅速将音叉移至该侧距外耳道口1厘米处(气导)。

2、结果表述及意义(1)气导>骨导(AC>BC),或林纳试验阳性(RT+)见于:①正常(气导比骨导时间>2倍);或②感音神经性耳聋(气导比骨导时间<2倍)。

(2)骨导>气导(BC>AC),或林纳试验阴性(RT-)见于:①传导性耳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镫骨肌声反射音衰变试验法:镫骨肌声反射测试中, 当声反射阈上10dB刺激时,镫骨肌反射性收缩通过声导 抗仪记录收缩曲线。正常情况下,镫骨肌反射幅度衰变 50%经历的时间一般为10s左右。小于5s,提示衰变现 象,是蜗后病变(如听神经瘤)的表现。
声导抗测试(acoustic immittance
施瓦巴赫试验(Schwabach test,ST):又称骨
导比较试验,为比较受试者与正常人的骨导听力。 方法:当正常人骨导消失后,立即测受试者同侧 骨导听力,再按反向测试。
施瓦巴赫试验 受试耳骨导延长以(+)表示,为传导性聋 受试耳骨导缩短以(-)表示,为感音神经 性聋
两者相似以(±)表示,为正常
2000Hz三个频率的听阈相加后除以3。
纯音听阈图结果分析
符号,各型听力计采用符号不一 气导 左 X 掩蔽 □ 右O 掩蔽 △ 骨导 左 > 掩蔽 ] 右< 掩蔽 [ 无反应 左 右
传导性聋
气导听阈提高骨导正常或接近正常 气骨间距〉10dB 气导听阈提高以低频为主,
气骨导差以低频区明显
音叉检测方法 气导(air conduction ,AC) 骨导(bone conduction ,BC)
林纳试验(Rinne test , RT)气骨导 比较试验
AC>BC为阳性(+) BC>AC为阴性(-) AC=BC为(±) (+)为正常或感音神经性聋 (-)为传导性聋 (±)中度传导性聋或混合性聋
电反应测听法是利用现代电子技术记录因声音刺激而在听觉 系统诱发的电位变化的方法。能客观评价听觉系统的功能 状态。适用于婴幼儿及不能配合检查的成年人的听阈测定、 功能性聋与与器质性聋的鉴别、耳蜗及蜗后病变的鉴别、 听神经瘤及某些中枢病变的定位诊断
听性脑干反应(auditory brainstem response,ABR)是利用声刺激诱发潜伏期在
听力检查法
听力检查的目的(测试受试者听觉系统的功能是否正常,听
力障碍程度,耳聋的类型,以及病变的位置)
听力检查的方法:主观测听
客观测听
➢ 主观测听(行为测听) : 音叉试验,纯音听阈及阈上功能测试,言
语测听……
客观测听: 声导抗测试,电反应测听,耳声发射……
? 如何选择合适的检查方法
听觉生理
双耳交替响度平衡试验(alternate
binaural loudness balance,ABLB) ➢ 有重振
➢ 无重振
➢ 减振
听觉疲劳 听觉适应 病理性适应
音衰变试验(tone decay test,TDT)
纯音听力计测试 镫骨肌声反射音衰变试验
音衰变试验
1)纯音听力计测试法:选1~2个中频纯音作为测试声。 测试时先以听阀的声级连续刺激,受试耳能听及1分钟 为止。若1分钟之内即已不能听及,则立即提高5dB刺激, 直至同一声强连续听满1分钟.正常耳及传导性聋刺激 声的声级和听阀之间的差值为0~5dB,耳蜗性聋差值增 大,一般为10~25dB,30dB或>30dB属神经性聋。
盖莱试验(Gelle test ,GT)鼓膜完整者,
检查镫骨是否活动
方法
记录: (+)阳性 (-) 阴性 耳硬化或听骨链固定者为阴性
纯音测听
目前唯一能准确反映听敏度(听力损失程度)的行为测 听法。估计听觉损害的程度,对耳聋类型和病变部位 作出初步判断。
气导听阈代表中耳传音功能 骨导听阈代表内耳功能 听阈 足以引起听觉的最小声强 掩蔽(masking process) 平均听阈:将语言频率即500Hz、1000Hz和
神经性聋 蜗后听神经病变
包括重振试验 SISI 听觉疲劳和病理性适应 等
重振现象(recruitment phenomenon) 耳
蜗病变时,声强轻度增加却能引起响度的异常增大, 在临床上表现为听觉过敏现象,不能耐受过响的声 音。
Metz重振试验
同一频率纯音听阈和声导抗镫骨肌声 反射阈之间的差值为75db ~95db, ≤60db为蜗性聋重振;≥100dB为蜗后聋。
韦伯试验(Weber test,WT):又称骨导
偏向试验,系比较两耳骨导听力的强弱。 取振动的音叉柄底置于颅面中线,让患者 比较哪一侧耳听到的声音较响。
韦伯试验: (=)示无偏向,表示听力正常或两耳听力 相等
“ →患耳” 示偏向患耳(或耳聋较重侧), 表示该患耳为传导性聋
“→健耳” 示偏向健耳(或耳聋较轻侧), 表示该患耳为感音神经性聋
C型鼓室负压型
咽鼓管功能的鼓室导抗图 捏鼻鼓气法或捏鼻吞咽法 鼓膜完整(ETF-I) 鼓膜穿孔(ETF-P)
镫骨肌反射 人耳受到足够强度及足够刺激时间的声音
时或引起镫骨肌收缩声反射 阈值 用途
估计听敏度 响度重振 反射衰减试验 识别非器质性聋 周围性面瘫定位和预后等等
电反应测听
measurement)
原理
反映中耳传音系统和脑干听觉通路功能。
阻抗受三种因素影响:质量,劲度(弹性)及 摩擦力。
鼓室导抗测量法:通过测量外耳道压力变化的 声导抗值,图形为鼓室导抗图(tympanogram)
结果分析:曲线形状,峰压点,振幅,曲线的坡 度,光滑度。
A型中耳功能正常
As型低峰型 Ad型高峰型 B型平坦型
从耳廓、外耳道、中耳、内耳到听中枢的听觉传导 通路上,每个部分都有着特殊的生理意义。
音叉试验(tuning fork test)
音叉试验是门诊常用的基本听力检查方法之 一
优点 :器械简单,方法易行,初步鉴别耳聋性
质,可验证电测听结果的正确性
缺点 :不能准确判断听力损失程度
组成: 5个C调倍频程频率音叉
感音神经性聋
气骨导一致性下降
混合性聋
➢气导,骨导听阈皆提高 ➢有气骨导差
骨导听力曲线可在1000Hz或2000Hz区呈“V” 形下降,称卡哈切迹(Carhart ’s notch)。
典型卡哈切迹为 阈值提高15dB 左右
小结:
感音性聋 蜗性病变
10ms以内的脑干电反应,检测听觉系统与脑干功 能的客观检查。
40Hz听觉相关电位:40Hz AERP

耳声发射(otoacoustic emission,OAE)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