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nux监控命令全解

Linux监控命令全解
Linux监控命令全解

1.1 top

1.1.1 命令说明

Top 命令能够实时监控系统的运行状态,并且可以按照cpu、内存和执行时间进行排序

1.1.2 参数说明

命令行启动参数:

用法: top -hv | -bcisSHM -d delay -n iterations [-u user | -U user] -p pid [,pid ...]

-b : 批次模式运行。通常用作来将top的输出的结果传送给其他程式或储存成文件

-c : 显示执行任务的命令行

-d : 设定延迟时间

-h : 帮助

-H : 显示线程。当这个设定开启时,将显示所有进程产生的线程

-i : 显示空闲的进程

-n : 执行次数。一般与-b搭配使用

-u : 监控指定用户相关进程

-U : 监控指定用户相关进程

-p : 监控指定的进程。当监控多个进程时,进程ID以逗号分隔。这个选项只能在命令行下使用-s : 安全模式操作

-S : 累计时间模式

-v : 显示top版本,然后退出。

-M : 自动显示内存单位(k/M/G)

1.全局命令

回车、空格 : 刷新显示信息

?、h : 帮助

= : 移除所有任务显示的限制

A : 交替显示模式切换

B : 粗体显示切换

d、s : 更改界面刷新时间间隔

G : 选择其它窗口/栏位组

I : Irix或Solaris模式切换

u、U : 监控指定用户相关进程

k : 结束进程

q : 退出top

r : 重新设定进程的nice值

W : 存储当前设定

Z : 改变颜色模板

2.摘要区命令

l : 平均负载及系统运行时间显示开关

m : 内存及交换空间使用率显示开关

t : 当前任务及CPU状态显示开关

1 : 汇总显示CPU状态或分开显示每个CPU状态

1.任务区命令

外观样式

b : 黑体/反色显示高亮的行/列。控制x和y交互命令的显示样式

x : 高亮显示排序的列

y : 高亮显示正在运行的任务

z : 彩色/黑白显示。

显示内容

c : 任务执行的命令行或进程名称

f、o : 增加和移除进程信息栏位及调整进程信息栏位显示顺序

H : 显示线程

S : 时间累计模式

u : 监控指定用户相关进程

任务显示的数量

i : 显示空闲的进程

n或# : 设置任务显示最大数量

任务排序(shift+f)

M : 按内存使用率排序

N : 按PID排序

P : 按CPU使用率排序

T : 按Time+排序

< : 按当前排序栏位左边相邻栏位排序

> : 按当前排序栏位右边相邻栏位排序

F 或 O : 选择排序栏位

R : 反向排序

1.1.3 结果说明

1.2 free

1.2.1 命令说明

Free命令是监控系统内存最常用的命令

1.2.2.参数说明

-m:以M为单位查看内存使用情况(默认为kb)

-b:以字节为单位查看内存使用情况

-s:可以在指定时间段内不简单监控内存的使用情况

1.2.3 结果说明

total:总计物理内存的大小。

Used:已使用多大。

Free:可用有多少。

shared:多个进程共享的内存总额。

buffers/cached:磁盘缓存的大小。

1.3 vmstat

1.1.1命令说明

可以监控操作系统的进程状态、内存、虚拟内存、磁盘IO、上下文、CPU的信息。

1.1.2参数说明

vmstat [-a] [-n] [-S unit] [delay [ count]]

-a:显示活跃和非活跃内存

-m:显示slabinfo

-n:只在开始时显示一次各字段名称。

-s:显示内存相关统计信息及多种系统活动数量。

delay:刷新时间间隔。如果不指定,只显示一条结果。

count:刷新次数。如果不指定刷新次数,但指定了刷新时间间隔,这时刷新次数为无穷。

-d:显示各个磁盘相关统计信息。

-S:使用指定单位显示。参数有 k 、K 、m 、M ,分别代表1000、1024、1000000、1048576字节(byte)。默认单位为K(1024 bytes)

-V:显示vmstat版本信息。

-p:显示指定磁盘分区统计信息

-D:显示磁盘总体信息

1.1.3 结果说明

Procs

R:等待被执行的进程数,即表示运行和等待CPU时间片的进程数

B:排队的进程数,即等待资源的进程数

Memory

Swap : 虚拟内存,切换到虚拟内存的内存大小

Free: 空闲的物理内存大小

Buff: 缓冲区大小

Cache: 缓存大小

Swap

Si:磁盘写入虚拟内存,即由内存进入到虚拟内存的大小。

So:虚拟内存写入磁盘,即由虚拟内存进入到磁盘的大小。

Io

Bi:由块设备读入的数据总量,读磁盘

Bo:由块设备写入的数据总量,写磁盘

System

In: 每秒设备中断数

Cs:每秒上下文切换的次数

Cpu

Us:用户进程消耗cpu百分比

Sy:内核进程消耗cpu百分比

Id:cpu处于空闲状态的时间百分比

Wa:Io等待cpu所占时间的百分比

1.4 iostat

1.4.1命令说明

Iostat是对系统磁盘IO操作进行监控,它的输出主要显示磁盘的读写操作的统计信息。同时给出cpu的使用情况

1.4.2参数说明

iostat [ -c | -d ] [ -k | -m ] [ -t ] [ -V ] [ -x ] [ device [ ... ] | ALL ] [ -p [ device | ALL ] ] [ interval [ count ] ]

各选项以及参数含义如下:

-c: 仅显示CPU统计信息.与-d选项互斥.

-d :仅显示磁盘统计信息.与-c选项互斥.

-k :以K为单位显示每秒的磁盘请求数,默认单位块.

-p :device | ALL

与-x选项互斥,用于显示块设备及系统分区的统计信息.也可以在-p后指定一个设备名,如:

# iostat -p had

或显示所有设备

# iostat -p ALL

-t :在输出数据时,打印搜集数据的时间.

-V :打印版本号和帮助信息.

-x device 输出指定要统计的磁盘设备名称,默认为所有磁盘设备.

- interval :指两次统计间隔时间

- count :按照interval 指定的时间间隔统计的次数

1.4.3结果说明

Iostat的简单应用

Iostat磁盘监控

rrqm/s:每秒进行 merge 的读操作数目,即 delta(rmerge)/s 。

wrqm/s:每秒进行 merge 的写操作数目,即 delta(wmerge)/s 。

r/s:每秒完成的读 I/O 设备次数,即 delta(rio)/s 。

w/s: 每秒完成的写 I/O 设备次数,即 delta(wio)/s 。

rsec/s:每秒读扇区数,即 delta(rsect)/s。

wsec/s:每秒写扇区数,即 delta(wsect)/s

rkB/s:每秒读K字节数,是 rsect/s 的一半,因为每扇区大小为512字节。

wkB/s:每秒写K字节数,是 wsect/s 的一半

avgrq-sz:平均每次设备I/O操作的数据大小 (扇区),即 delta(rsect+wsect)/delta(rio+wio) 。

avgqu-sz:平均I/O队列长度,即 delta(aveq)/s/1000 (因为aveq的单位为毫秒)。

Await:平均每次设备I/O操作的等待时间 (毫秒),即 delta(ruse+wuse)/delta(rio+wio) 。

Svctm:平均每次设备I/O操作的服务时间 (毫秒),即 delta(use)/delta(rio+wio) 。

%util:一秒中有百分之多少的时间用于 I/O 操作,或者说一秒中有多少时间 I/O 队列是非空的,即 delta(use)/s/1000 (因为use的单位为毫秒) 。

Iostat cpu 监控

%usr:用户进程消耗的CPU时间百分比。

%nice: 运行正常进程消耗的CPU时间百分比。

%system:系统进程消耗的CPU时间百分比。

%iowait:I/O等待所占CPU时间百分比。

%steal:在内存紧张环境下,pagein强制对不同的页面进行的steal操作。

%idle:CPU空闲状态的时间百分比。

1.5 mpstat

1.5.1命令说明

Mpstat可以监控到cpu的一些统计信息,在多核cpu的系统里不但能够查看所有cpu的平均状况信息,而且能够查看特定的cpu的信息

1.5.2参数说明

mpstat [-P {|ALL}] [internal [count]]

参数:

(1)-P {|ALL}:表示监控哪个CPU,在[0,cpu个数-1]中取值;

(2)internal:相邻的两次采样的间隔时间;

(3)count:采样的次数,count只能和delay一起使用;

备注:当没有参数时,mpstat则显示系统启动以后所有信息的平均值。有interval时,第一行的信息自系统启动以来的平均信息。从第二行开始,输出为前一个interval时间段的平均信息。

1.5.3结果说明

(1)user:在internal时间段里,用户态的CPU时间(%),不包含nice值为负进程,值为

(usr/total)*100;

(2)nice:在internal时间段里,nice值为负进程的CPU时间(%),值为(nice/total)*100;

(3)system:在internal时间段里,核心时间(%),值为(system/total)*100;

(4)iowait:在internal时间段里,硬盘IO等待时间(%),值为(iowait/total)*100;

(5)irq:在internal时间段里,硬中断时间(%),值为(irq/total)*100;

(6)soft:在internal时间段里,软中断时间(%),值为(softirq/total)*100;

(7)idle:在internal时间段里,CPU除去等待磁盘IO操作外的因为任何原因而空闲的时间闲置时间(%),值为(idle/total)*100;

(8)intr/s:在internal时间段里,每秒CPU接收的中断的次数,值为(intr/total)*100;

1.6 sar

1.6.1命令说明

Sar命令可以全名的获取到cpu 、运行、磁盘IO、虚拟内存、内存、网络等信息。

1.6.2参数说明

sar 命令行的常用格式:

sar [options] [-A] [-o file] t [n]

在命令行中,n 和t 两个参数组合起来定义采样间隔和次数,t为采样间隔,是必须有的参数,n为采样次数,是可选的,默认值是1,-o file表示将命令结果以二进制格式存放在文件中,file 在此处不是关键字,是文件名。options 为命令行选项,sar命令的选项很多,下面只列出常用选项:

-A:所有报告的总和。

-u:CPU利用率

-v:进程、节点、文件和锁表状态。

-p:像是当前系统中指定CPU使用信息。

-d:硬盘使用报告。

-r:显示系统内存的使用情况。

-n:显示网络运行状态。参数后面可跟DEV、EDEV、SOCK和FULL。DEV显示网络接口信息,EDEV显示网络错误的统计数据,SOCK显示套接字信息,FULL显示前三参数所有信息。

-q:显示运行队列的大小,它与系统当时的平均负载相同

-B:内存分页情况

-R:显示进程在采样时间内的活动情况。

-g:串口I/O的情况。

-b:缓冲区使用情况。

-a:文件读写情况。

-c:系统调用情况。

-R:进程的活动情况。

-y:终端设备活动情况。

-W:系统交换活动。

1.6.3结果说明

Cpu资源监控

CPU:all 表示统计信息为所有 CPU 的平均值。

%user:显示在用户级别(application)运行使用 CPU 总时间的百分比。

%nice:显示在用户级别,用于nice操作,所占用 CPU 总时间的百分比。

%system:在核心级别(kernel)运行所使用 CPU 总时间的百分比。

%iowait:显示用于等待I/O操作占用 CPU 总时间的百分比。

%steal:管理程序(hypervisor)为另一个虚拟进程提供服务而等待虚拟 CPU 的百分比。

%idle:显示 CPU 空闲时间占用 CPU 总时间的百分比。

1. 若 %iowait 的值过高,表示硬盘存在I/O瓶颈

2. 若 %idle 的值高但系统响应慢时,有可能是 CPU 等待分配内存,此时应加大内存容量

1. 若 %idle 的值持续低于1,则系统的 CPU 处理能力相对较低,表明系统中最需要解决的资源是 CPU 。如果要查看二进制文件test中的内容,需键入如下sar命令:

sar -u -f test

Inode、文件和其他内核表监控

Dentunued: 目录告诉缓存中未被使用的条目数量

File-nr: 文件句柄的使用数量

Inode-nr: 索引节点句柄的使用数量

Pty-nr :使用的pty的数量

内存和交换空间监控

kbmemfree:这个值和free命令中的free值基本一致,所以它不包括buffer和cache的空间.

kbmemused:这个值和free命令中的used值基本一致,所以它包括buffer和cache的空间.

%memused:这个值是kbmemused和内存总量(不包括swap)的一个百分比.

kbbuffers和kbcached:这两个值就是free命令中的buffer和cache.

kbcommit:保证当前系统所需要的内存,即为了确保不溢出而需要的内存(RAM+swap).

%commit:这个值是kbcommit与内存总量(包括swap)的一个百分比.

内存分页监控

pgpgin/s:表示每秒从磁盘或SWAP置换到内存的字节数(KB)

pgpgout/s:表示每秒从内存置换到磁盘或SWAP的字节数(KB)

fault/s:每秒钟系统产生的缺页数,即主缺页与次缺页之和(major + minor) majflt/s:每秒钟产生的主缺页数.

pgfree/s:每秒被放入空闲队列中的页个数

pgscank/s:每秒被kswapd扫描的页个数

pgscand/s:每秒直接被扫描的页个数

pgsteal/s:每秒钟从cache中被清除来满足内存需要的页个数

%vmeff:每秒清除的页(pgsteal)占总扫描页(pgscank+pgscand)的百分比 IO和传送速率监控

tps:每秒钟物理设备的 I/O 传输总量

rtps:每秒钟从物理设备读入的数据总量

wtps:每秒钟向物理设备写入的数据总量

bread/s:每秒钟从物理设备读入的数据量,单位为 块/s

bwrtn/s:每秒钟向物理设备写入的数据量,单位为 块/s

进程队列长度和平均负载状态监控

runq-sz:运行队列的长度(等待运行的进程数)

plist-sz:进程列表中进程(processes)和线程(threads)的数量ldavg-1:最后1分钟的系统平均负载(System load average)

ldavg-5:过去5分钟的系统平均负载

ldavg-15:过去15分钟的系统平均负载

系统交换活动信息监控

pswpin/s:每秒系统换入的交换页面(swap page)数量

pswpout/s:每秒系统换出的交换页面(swap page)数量

设备使用情况监控

参数-p可以打印出sda,hdc等磁盘设备名称,如果不用参数-p,设备节点则有可能是dev8-0,dev22-0

tps:每秒从物理磁盘I/O的次数.多个逻辑请求会被合并为一个I/O磁盘请求,一次传输的大小是不确定的.

rd_sec/s:每秒读扇区的次数.

wr_sec/s:每秒写扇区的次数.

avgrq-sz:平均每次设备I/O操作的数据大小(扇区).

avgqu-sz:磁盘请求队列的平均长度.

await:从请求磁盘操作到系统完成处理,每次请求的平均消耗时间,包括请求队列等待时间,单位是毫秒(1秒=1000毫秒).

svctm:系统处理每次请求的平均时间,不包括在请求队列中消耗的时间.

%util:I/O请求占CPU的百分比,比率越大,说明越饱和.

1. avgqu-sz 的值较低时,设备的利用率较高。

2. 当%util的值接近 1% 时,表示设备带宽已经占满。

1.7 netstat

1.7.1命令说明

Netstat 命令用于显示本机网络链接、运行端口、路由表等信息

1.7.2参数说明

netstat [选项]

-a (all):显示一个所有的有效连接信息列表,包括已建立的连接(ESTABLISHED),也包括监听连接请求(LISTENING)的那些连接,断开连接(CLOSE_WAIT)或者处于联机等待状态的

(TIME_WAIT)等

-t (tcp):显示tcp相关选项

-u (udp):仅显示udp相关选项

-n :拒绝显示别名,能显示数字的全部转化成数字。

-l :仅列出有在 Listen (监听) 的服务状态

-p :显示建立相关链接的程序名

-r :显示路由信息,路由表,除了显示有效路由外,还显示当前有效的连接

-e :显示扩展信息,例如uid等

-s :按各个协议进行统计

-c :每隔一个固定时间,执行该netstat命令。

-v :显示当前的有效连接,与-n选项类似

-I :显示自动匹配接口的信息

-e :显示关于以太网的统计数据。它列出的项目包括传送的数据报的总字节数、错误数、删除数、数据报的数量和广播的数量。这些统计数据既有发送的数据报数量,也有接收的数据报数量。这个选项可以用来统计一些基本的网络流量。

提示:LISTEN和LISTENING的状态只有用-a或者-l才能看到

1.7.3结果说明

Iface:表示网络设备的接口名称。

MTU:表示最大传输单元,单位为字节。

RX-OK/TX-OK:表示已经准确无误地接收/发送了多少数据包。

RX-ERR/TX-ERR:表示接收/发送数据包时候产生了多少错误。

RX-DRP/TX-DRP:表示接收/发送数据包时候丢弃了多少数据包。

RX-OVR/TX-OVR:表示由于误差而丢失了多少数据包。

Flg表示接口标记,其中

B 已经设置了一个广播地址。

L 该接口是一个回送设备。

M 接收所有数据包(混乱模式)。

N 避免跟踪。

O 在该接口上,禁用A R P。

P 这是一个点到点链接。

R 接口正在运行。

U 接口处于“活动”状态。

其中RX-ERR/TX-ERR、 RX-DRP/TX-DRP和RX-OVR/TX-OVR的值应该都为0,如果不为0,并且很大,那么网络质量肯定有问题,网络传输性能也一代会下降。

Recv-Q:表示接收队列。

Send-Q :表示发送队列。

Local Address :表示本地机器名、端口

Foreign Address :表示远程机器名、端口

State:表示状态,其中

LISTEN :在监听状态中。

ESTABLISHED:已建立联机的联机情况。

TIME_WAIT:该联机在目前已经是等待的状态。

1.8 uptime

1.8.1 命令说明

Uptime主要是用来统计系统当前的运行状态

1.8.2参数说明

-V 显示版本

1.8.3 结果说明

输出信息依次是:系统现在的时间,系统从上次开机到现在运行了多长时间,系统当前有多少个登录用户,系统在一分钟内、5分钟内、15分钟内的平均负载

注意点:如果load average值长期大于系统CPU的个数则说明CPU很繁忙,负载很高,可能会影响系统性能

1.9 ps

1.9.1命令说明

Ps命令是进程查看命令,使用这个命令可以确定有哪些进程正在运行和运行的状态、进程是否结束、进程有没有僵死、哪些进程占用了过多的资源等。

1.9.2参数说明

常用参数:

-A 显示所有进程(等价于-e)(utility)

-a 显示一个终端的所有进程,除了会话引线

-N 忽略选择。

-d 显示所有进程,但省略所有的会话引线(utility)

-x 显示没有控制终端的进程,同时显示各个命令的具体路径。dx不可合用。(utility)

-p pid 进程使用cpu的时间

-u uid or username 选择有效的用户id或者是用户名

-g gid or groupname 显示组的所有进程。

U username 显示该用户下的所有进程,且显示各个命令的详细路径。如:ps U zhang;(utility)

-f 全部列出,通常和其他选项联用。如:ps -fa or ps -fx and so on.

-l 长格式(有F,wchan,C 等字段)

-j 作业格式

-o 用户自定义格式。

v 以虚拟存储器格式显示

s 以信号格式显示

-m 显示所有的线程

-H 显示进程的层次(和其它的命令合用,如:ps -Ha)(utility)

e 命令之后显示环境(如:ps -d e; ps -a e)(utility)

h 不显示第一行

常用用法:

ps a: 显示现行终端机下的所有程序,包括其他用户的程序。

ps -A :显示所有程序。

ps c :列出程序时,显示每个程序真正的指令名称,而不包含路径,参数或常驻服务的标示。

ps -e :此参数的效果和指定”A”参数相同。

ps e :列出程序时,显示每个程序所使用的环境变量。

ps f :用ASCII字符显示树状结构,表达程序间的相互关系。

ps -H:显示树状结构,表示程序间的相互关系。

ps –N:显示所有的程序,除了执行ps指令终端机下的程序之外。

ps s:采用程序信号的格式显示程序状况。

ps S :列出程序时,包括已中断的子程序资料。

ps -t<终端机编号> :指定终端机编号,并列出属于该终端机的程序的状况。

ps u:以用户为主的格式来显示程序状况。

ps x:显示所有程序,不以终端机来区分。

Ps -l:较长较详细的显示该pid信息

最常用的方法是ps -aux,然后再利用一个管道符号导向到grep去查找特定的进程,然后再对特定的进程进行操作。

1.9.3结果说明

USER 用户名

UID 用户ID(User ID)

PID 进程ID(Process ID)

PPID 父进程的进程ID(Parent Process id)

SID 会话ID(Session id)

%CPU 进程的cpu占用率

%MEM 进程的内存占用率

VSZ 进程所使用的虚存的大小(Virtual Size)

RSS 进程使用的驻留集大小或者是实际内存的大小,Kbytes字节。

TTY 与进程关联的终端(tty)

STAT 进程的状态:进程状态使用字符表示的(STAT的状态码)

R 运行 Runnable (on run queue) 正在运行或在运行队列中等待。

S 睡眠 Sleeping 休眠中, 受阻, 在等待某个条件的形成或接受到信号。

I 空闲 Idle

Z 僵死 Zombie(a defunct process) 进程已终止, 但进程描述符存在, 直到父进程调用wait4()系统调用后释放。

D 不可中断 Uninterruptible sleep (ususally IO) 收到信号不唤醒和不可运行, 进程必须

等待直到有中断发生。

T 终止 Terminate 进程收到SIGSTOP, SIGSTP, SIGTIN, SIGTOU信号后停止运

行运行。

P 等待交换页

W 无驻留页 has no resident pages 没有足够的记忆体分页可分配。

X 死掉的进程

< 高优先级进程 高优先序的进程

N 低优先 级进程 低优先序的进程

L 内存锁页 Lock 有记忆体分页分配并缩在记忆体内

s 进程的领导者(在它之下有子进程);

l 多进程的(使用 CLONE_THREAD, 类似 NPTL pthreads)

+ 位于后台的进程组

START 进程启动时间和日期

TIME 进程使用的总cpu时间

COMMAND 正在执行的命令行命令

NI 优先级(Nice)

PRI 进程优先级编号(Priority)

WCHAN 进程正在睡眠的内核函数名称;该函数的名称是从/root/system.map文件中获

得的。

FLAGS 与进程相关的数字标识

1.10 watch

1.10.1命令说明

实时监测命令,还可以检测其他命令运行情况的命令

1.10.2参数说明

-d 高亮显示变动

-n 周期(秒)

1.10.3结果说明

Watch –d –n 1 netstat -ant

linux命令大全--分类汇总版

LINUX命令大全 一、通用命令 1、date :打印或者设置系统的日期和时间 2、stty -a:可以查看或者打印控制字符(Ctrl-C、Ctrl-D、Ctrl-Z等) 3、passwd:用passwd -h查看 4、logout,login:登录shell的登录和注销命令 5、more,less,head tail:显示或部分显示文件内容 6、lp/lpstat/cancel,lpr/lpq/lprm:打印文件 7、chmod u+x:更改文件权限 8、rm -fr dir:删除非空目录 9、cp -R dir:拷贝目录 10、fg jobid :可以将一个后台进程放到前台 11、kill 的作用:send a signal to a process、eg:kill -9 发送的是SIG_KILL信号,具体发送什么信号可以通过man kill 查看、 12、ps 的用法,ps -e 或ps -o pid,ppid,session,tpgid,comm (其中session显示的sessionid,tpgid显示前台进程组id,comm显示命令名称) 二、常用命令 1、dpkg:package manager for Debian * 安装:dpkg -i package

* 卸载:dpkg -r package * 卸载并删除配置文件:dpkg -P |--purge package * 如果安装一个包时、说依赖某些库、可以先apt-get install somelib * 查看软件包安装内容:dpkg -L package * 查看文件由哪个软件包提供:dpkg -S filename * 另外dpkg还有dselect和aptitude 两个frontend 2、apt * 安装:apt-get install packs * 更新源:apt-get update * 升级系统:apt-get upgrade * 智能升级、安装新软件包,删除废弃的软件包:apt-get dist-upgrade * f --fix broken 修复依赖:apt-get -f install * 自动删除无用的软件:apt-get autoremove * 删除软件:apt-get remove packages * 删除包并清除配置文件:apt-get remove package --purge * 清除所以删除包的残余配置文件:dpkg -l |grep ^rc|awk '{print $2}' |tr ["/n"] [" "]|sudo xargs dpkg -P * 安装软件时候包的临时存放目录:/var/cache/apt/archives * 清除该目录:apt-get clean * 清除该目录的旧版本的软件缓存:apt-get autoclean

LINUX常用基础命令

Linux常用指令 (1)指令名称:pwd pwd命令也是最常用最基本的命令之一,用于显示用户当前所在的目录。 (2)指令名称:cd cd命令不仅显示当前状态,还改变当前状态,它的用法跟dos下的cd命令基本一致。 cd ..可进入上一层目录 cd -可进入上一个进入的目录 cd ~可进入用户的home目录 (3)指令名称:cp 使用方式: cp [options] source dest cp [options] source... directory 范例: 将档案aaa 复制(已存在),并命名为bbb : cp aaa bbb 将所有的C语言程式拷贝至Finished 子目录中: cp *.c Finished (4)名称:mv 使用方式:mv [options] source dest mv [options] source... directory 说明:将一个档案移至另一档案,或将数个档案移至另一目录。 参数:-i 若目的地已有同名档案,则先询问是否覆盖旧档。 范例: 将档案aaa 更名为bbb : mv aaa bbb 将所有的C语言程序移至Finished 子目录中: mv -i *.c /Finished 1 在线代理|网页代理|代理网页|https://www.360docs.net/doc/479330478.html,

(5)指令名称: chmod 使用方式: chmod [-cfvR] [--help] [--version] mode file... 说明: Linux/Unix 的档案存取权限分为三级: 档案拥有者、群组、其他。利用chmod 可以藉以控制档案如何被他人所存取。 mode : 权限设定字串,格式如下: [ugoa...][+-=][rwxX]...][,...],其中u 表示该档案的拥有者,g 表示与该档案的拥有者属于同一个群体(group)者,o 表示其他以外的人,a 表示这三者皆是。 + 表示增加权限、- 表示取消权限、= 表示唯一设定权限。 r 表示可读取,w 表示可写入,x 表示可执行,X 表示只有当该档案是个子目录或者该档案已经被设定过为可执行。 范例:将档案file1.txt 设为所有人皆可读取: chmod ugo+r file1.txt 将档案file1.txt 设为所有人皆可读取: chmod a+r file1.txt 将档案file1.txt 与file2.txt 设为该档案拥有者,与其所属同一个群体者可写入,但其他以外的人则不可写入: chmod ug+w,o-w file1.txt file2.txt 将ex1.py 设定为只有该档案拥有者可以执行: chmod u+x ex1.py 将目前目录下的所有档案与子目录皆设为任何人可读取: chmod -R a+r * 此外chmod也可以用数字来表示权限如chmod 777 file 语法为:chmod abc file 其中a,b,c各为一个数字,分别表示User、Group、及Other的权限。 r=4,w=2,x=1 若要rwx属性则4+2+1=7; 若要rw-属性则4+2=6; 若要r-x属性则4+1=7。 范例: chmod a=rwx file 和chmod 777 file 效果相同 chmod ug=rwx,o=x file 和chmod 771 file 效果相同 若用chmod 4755 filename可使此程式具有root的权限 2 在线代理|网页代理|代理网页|https://www.360docs.net/doc/479330478.html,

Linux命令大全

Linux命令大全 1.主题 Linux命令大全。 2.摘要 本文分三篇介绍常用Linux命令,分别是入门篇、进阶篇和高级篇。 3.关键字 Linux。 4.作者 陈明辉。 5.简介 无。 6.背景 无。 7.具体内容 (一)入门篇 对于一个新手来说,如果计划从Windows换到Linux系统平台上来,或刚刚换到Linux上来,使用Linux命令来帮助执行所有任务是一个基础的途径。毫无疑问,在线文档,技术社区能提供很多相关的内容帮助,但是一篇文章收集到如何简单学习和理解Linux命令,这将会激发很多菜鸟掌握Linux和使用的积极性。 1)ls 首先ls命令,指列出目录内容(List Directory Contents)的意思。运行它可以列出文件夹里的内容。

“ls -l”命令以详情模式(long listing fashion)列出文件夹的内容。 “ls -a”命令会列出文件夹里的所有内容,包括以“.”开头的隐藏文件。 注意:在Linux中,文件以“.”开头的就是隐藏文件,并且每个文件、文件夹,设备或者命令都是以文件对待。ls -l命令输出: 1.d (代表了是目录). 2.rwxr-xr-x是文件或者目录所属用户、用户组。 3.上面例子中第一个ravisaive代表了文件文件属于用户ravisaive 4.上面例子中的第二个ravisaive代表了文件文件属于用户组ravisaive 5.4096代表了文件大小为4096字节. 6.May 8 01:06代表了文件最后一次修改的日期和时间. 7.最后代表就是文件/文件夹的名字 2)lsblk “lsblk”就是列出块设备。除了RAM外,以标准的树状输出格式整齐地显示块设备。

Linux命令大全完整版

Linux命令大全完整版 目录 目录..................................................................... I 1. linux系统管理命令.. (1) adduser (1) chfn(change finger information) (1) chsh(change shell) (1) date (2) exit (3) finger (4) free (5) fwhois (5) gitps(gnu interactive tools process status) (5) groupdel(group delete) (6) groupmod(group modify) (6) halt (7) id (7) kill (8) last (8) lastb (8) login (9) logname (9) logout (9) logrotate (9) newgrp (10) nice (10) procinfo(process information) (11) ps(process status) (11) pstree(process status tree) (14) reboot (15)

rlogin(remote login) (16) rsh(remote shell) (16) rwho (16) screen (17) shutdown (17) sliplogin (18) su(super user) (18) sudo (19) suspend (19) swatch(simple watcher) (20) tload (20) top (21) uname (21) useradd (22) userconf (22) userdel (23) usermod (23) vlock(virtual console lock) (24) w (24) who (25) whoami (25) whois (25) 2. linux系统设置命令 (27) alias (27) apmd(advanced power management BIOS daemon) (27) aumix(audio mixer) (27) bind (29) chkconfig(check config) (29) chroot(change root) (30)

linux高级监控工具sinfo

Sinfo Sinfo是一款监视工具,使用广播方案来发布关于你本地网络上每一台计算机的运行状况的信息。它支持显示多方面的内容,比如处理器、内存使用情况、网络负载以及关于每一台计算机上五个主要进程的信息。Sinfo使用ncurses,以一目了然的方式来显示信息。 Sinfo可以显示关于多台计算机的系统信息,以便管理。使用的时候可以通过-s选项查看更多信息。 安装过程 如果你使用基于Debian的系统,比如Debian和Ubuntu等系统,可以使用二进制包,可以在你的repo中找一下。考虑到该软件包括了一个启动守护程序sinfod,我强烈建议使用这个可选的二进制文件,因为这个过程的许多方面实现了自动化(它也是我在这里探讨的版本)。不过,为了确保发行版中立,与往常一样,我还在安装过程中介绍了源版本。 说明文档对代码库的要求如下: ?ncurses:用于终端处理的代码库(5.7版本)。 ?boost:可移植的C++源代码库,使用Boost.Bind和Boost.Signals(1.42版本)。 ?asio (>=1.1.0):asio是一个跨平台的C++代码库,用于网络编程(1.4.1版本)。 如果你通过源代码编译,还需要上面这些代码库的开发包(-dev)。libboost-下的开发包的数量相当多,所以要是你在编译过程中遇到了任何问题,请先检查libboost是不是安装全了。 对于使用源代码来运行的那些人来说,一旦你搞定了代码库要求,就可以获取最新的tarball文件(下载地址)。解压缩,在新的文件夹中打开终端,输入以下命令: $ ./configure $ make 如果你的发行版使用sudo: $ sudo make install

(整理)linux系统监控性能评估.

总控服务器性能: 一、Cpu性能评估 Vmstat命令的参数解释: 对上面每项的输出解释如下: procs r列表示运行和等待cpu时间片的进程数,这个值如果长期大于系统CPU的个数,说明CPU 不足,需要增加CPU。? b列表示在等待资源的进程数,比如正在等待I/O、或者内存交换等。 Memory swpd列表示切换到内存交换区的内存数量(以k为单位)。如果swpd的值不为0,或者比较大,只要si、so的值长期为0,这种情况下一般不用担心,不会影响系统性能。 free列表示当前空闲的物理内存数量(以k为单位)? buff列表示buffers cache的内存数量,一般对块设备的读写才需要缓冲。 cache列表示page cached的内存数量,一般作为文件系统cached,频繁访问的文件都会被cached,如果cache值较大,说明cached的文件数较多,如果此时IO中bi比较小,说明文件系统效率比较好。 swap si列表示由磁盘调入内存,也就是内存进入内存交换区的数量。 so列表示由内存调入磁盘,也就是内存交换区进入内存的数量。 一般情况下,si、so的值都为0,如果si、so的值长期不为0,则表示系统内存不足。需要增加系统内存。? IO项显示磁盘读写状况? Bi列表示从块设备读入数据的总量(即读磁盘)(每秒kb)。 Bo列表示写入到块设备的数据总量(即写磁盘)(每秒kb) 这里我们设置的bi+bo参考值为1000,如果超过1000,而且wa值较大,则表示系统磁盘IO有问题,应该考虑提高磁盘的读写性能。 system 显示采集间隔内发生的中断数 in列表示在某一时间间隔中观测到的每秒设备中断数。 cs列表示每秒产生的上下文切换次数。 上面这2个值越大,会看到由内核消耗的CPU时间会越多。 CPU项显示了CPU的使用状态,此列是我们关注的重点。 us列显示了用户进程消耗的CPU 时间百分比。us的值比较高时,说明用户进程消耗的cpu 时间多,但是如果长期大于50%,就需要考虑优化程序或算法。 sy列显示了内核进程消耗的CPU时间百分比。Sy的值较高时,说明内核消耗的CPU资源很多。 根据经验,us+sy的参考值为80%,如果us+sy大于 80%说明可能存在CPU资源不足。 id 列显示了CPU处在空闲状态的时间百分比。 wa列显示了IO等待所占用的CPU时间百分比。 wa值越高,说明IO等待越严重,根据经验,wa的参考值为20%,如果wa超过20%,说明IO等待严重,引起IO等待的原因可能是磁盘大量随机读写造成的,也可能是磁盘或者磁盘控制器的带宽瓶颈造成的(主要是块操作)。综上所述,在对CPU的评估中,需要重点注意

Linux常用命令分类汇总

初学Linux时最让人觉得困惑的是有太多太多的命令需要去记,往往会出现想执行一个操作不知道用什么命令,知道命令却不知道该怎么用的时候,这里对Linux系统中的常用命令做一个简单的汇总,希望对初学的朋友有所帮助。 Linux命令的基本格式: command option parameter(object) command就是要执行的操作,option指出怎么执行这个操作,parameter则是要操作的对象。例如想查看一个目录的内容,“查看”是动作,“目录”是对象,如果加一个“详细”的话,那么“详细”就是选项了。 #ls -l /root ls: command -l: option /root:parameter 了解了这一点之后,我们即可知道:所有的命令都有其操作对象,也就是说命令的作用范围是有限的;同是,对于同一种对象,能在其上进行的操作也是特定的。因此,我们可以根据对象的不同而对Linux中的常用命令进行分类.(没有给出具体的用法,有时间再添加:-) ) 目录文件类命令: cd切换目录 dir显示目录内容 ls显示目录内容 cat显示文件内容,适合小文件 less分屏显示文件内容,可前后翻阅 more分屏显示文件内容,不可向前翻阅 head显示文件头部内容 tail显示文件尾部内容 touch创建文件或更新文件访问时间 mkdir创建目录 rmdir删除目录 rm删除文件或目录(-r) cp复制文件或目录 mv移动或改名 chown修改文件所有者 chgrp修改文件所属组 chmod修改文件目录权限 find查找文件或目录 tar打包工具 gzip/gunzip压缩工具 bzip2/bunzip2压缩工具 vi文本编辑工具 用户类命令: useradd添加用户

性能测试-linux资源监控

目录: Linux硬件基础 CPU:就像人的大脑,主要负责相关事情的判断以及实际处理的机制。 CPU:CPU的性能主要体现在其运行程序的速度上。影响运行速度的性能指标包括CPU的工作频率、Cache容量、指令系统和逻辑结构等参数。 查询指令:cat /proc/cpuinfo 内存:大脑中的记忆区块,将皮肤、眼睛等所收集到的信息记录起来的地方,以供CPU 进行判断。 内存:影响内存的性能主要是内存主频、内容容量。 查询指令:cat /proc/meminfo 硬盘:大脑中的记忆区块,将重要的数据记录起来,以便未来再次使用这些数据。 硬盘:容量、转速、平均访问时间、传输速率、缓存。 查询指令:fdisk -l (需要root权限) Linux监控命令 linux性能监控分析命令 vmstat vmstat使用说明 vmstat可以对操作系统的内存信息、进程状态、CPU活动、磁盘等信息进行监控,不足之处是无法对某个进程进行深入分析。 vmstat [-a] [-n] [-S unit] [delay [ count]] -a:显示活跃和非活跃内存 -m:显示slabinfo -n:只在开始时显示一次各字段名称。 -s:显示内存相关统计信息及多种系统活动数量。 delay:刷新时间间隔。如果不指定,只显示一条结果。 count:刷新次数。如果不指定刷新次数,但指定了刷新时间间隔,这时刷新次数为无穷。-d:显示各个磁盘相关统计信息。 Sar sar是非常强大性能分析命令,通过sar命令可以全面的获取系统的CPU、运行队列、磁盘I/O、交换区、内存、cpu中断、网络等性能数据。 sar 命 令行

linux操作系统基本命令

实验二常用命令和Vi编辑器 一.实验目的: 1.熟悉shell的常用命令; 2.掌握Linux系统终端方式使用的编辑器vi; 3.学习vi的启动、存盘、文本输入、现有文件的打开、光标移动、复制/剪贴、查找/替换等命令。 二.实验环境: Red Hat Enterprise Linux 6以上 三.实验内容: 1.练习使用shell的常用命令; 2.熟练掌握vi编辑器的使用。 四、实验练习: 1、使用Shell命令的简单操作 (1)查看当前目录命令:#pwd (2)切换目录命令:cd #cd(进入用户主目录) #cd..(回到上一级目录) #cd../..(回到上两级目录,以此类推) #cd/(进入根目录/) #cd/etc(进入目录/etc) (3)查看文件内容命令:cat

#cd/etc(进入目录/etc) #catxinetd.conf (查看/etc/xinetd.conf内容) #catxinetd.conf |more(若文件过长,分页方式查看文件内容)注意:cat命令只能查看文本文件内容,不能查看二进制文件内容 (4)查看命令帮助:man,--help,info,whatis #manls #mancp #ls --help (5)显示指定目录下的内容:ls 参考命令手册,使用ls命令结合其相关选项查看Linux的目录结构,了解各个目录存放与系统相关的文件; 2.使用Shell命令的高级操作 1)命令补齐功能 用date命令查看系统当前时间,在输入da后,按tab键,让shell自动补齐命令的后半部分。 用mkdir命令创建新的目录。首先输入第一个字母m,然后按tab键,由于以m开头的命令太多,shell会提示是否显示全部的可能命令,输入n。 再多输入一个字母k,按tab键,让shell列出以mk开头的所有命令的列表。 在列表中查找mkdir命令,看看还需要多输入几个字母才能确定mkdir这个命令,然后输入需要的字母,再按tab键,让shell补齐剩下的命令。 最后输入要创建的目录名,按回车键执行命令。 多试几个命令利用tab键补齐。

Unix,Linux 磁盘 IO 性能监控命令

Unix/Linux 磁盘I/O 性能监控命令 磁盘I/O 性能监控指标和调优方法 在介绍磁盘I/O 监控命令前,我们需要了解磁盘I/O 性能监控的指标,以及每个指标的所揭示的磁盘某方面的性能。磁盘I/O 性能监控的指标主要包括: 指标1:每秒I/O 数(IOPS 或tps) 对于磁盘来说,一次磁盘的连续读或者连续写称为一次磁盘I/O, 磁盘的IOPS 就是每秒磁盘连续读次数和连续写次数之和。当传输小块不连续数据时,该指标有重要参考意义。 指标2:吞吐量(Throughput) 指硬盘传输数据流的速度,传输数据为读出数据和写入数据的和。其单位一般为Kbps, MB/s 等。当传输大块不连续数据的数据,该指标有重要参考作用。 指标3:平均I/O 数据尺寸 平均I/O 数据尺寸为吞吐量除以I/O 数目,该指标对揭示磁盘使用模式有重要意义。一般来说,如果平均I/O 数据尺寸小于32K,可认为磁盘使用模式以随机存取为主;如果平均每次I/O 数据尺寸大于 32K,可认为磁盘使用模式以顺序存取为主。 指标4:磁盘活动时间百分比(Utilization) 磁盘处于活动时间的百分比,即磁盘利用率,磁盘在数据传输和处理命令(如寻道)处于活动状态。磁盘利用率与资源争用程度成正比,与性能成反比。也就是说磁盘利用率越高,资源争用就越严重,性能也就越差,响应时间就越长。一般来说,如果磁盘利用率超过70%,应用进程将花费较长的时间等待I/O 完成,因为绝大多数进程在等待过程中将被阻塞或休眠。 指标5:服务时间(Service Time) 指磁盘读或写操作执行的时间,包括寻道,旋转时延,和数据传输等时间。其大小一般和磁盘性能有关,CPU/ 内存的负荷也会对其有影响,请求过多也会间接导致服务时间的增加。如果该值持续超过20ms,一般可考虑会对上层应用产生影响。 指标6:I/O 等待队列长度(Queue Length) 指待处理的I/O 请求的数目,如果I/O 请求压力持续超出磁盘处理能力,该值将增加。如果单块磁盘的队列长度持续超过2,一般认为该磁盘存在I/O 性能问题。需要注意的是,如果该磁盘为磁盘阵列虚拟的逻辑驱动器,需要再将该值除以组成这个逻辑驱动器的实际物理磁盘数目,以获得平均单块硬盘的I/O 等待队列长度。 指标7:等待时间(Wait Time) 指磁盘读或写操作等待执行的时间,即在队列中排队的时间。如果I/O 请求持续超出磁盘处理能力,意味着来不及处理的I/O 请求不得不在队列中等待较长时间。 通过监控以上指标,并将这些指标数值与历史数据,经验数据以及磁盘标称值对比,必要时结合CPU、内存、交换分区的使用状况,不难发现磁盘I/O 潜在或已经出现的问题。但如果避免和解决这些问题呢?这就需要利用到磁盘I/O 性能优化方面的知识和技术。限于本文主题和篇幅,仅列出一些常用的优化方法供读者参考: 1.调整数据布局,尽量将I/O 请求较合理的分配到所有物理磁盘中。 2.对于RAID 磁盘阵列,尽量使应用程序I/O 等于条带尺寸或者为条带尺寸的倍数。并选取合适 的RAID 方式,如RAID10,RAID5。 3.增大磁盘驱动程序的队列深度,但不要超过磁盘的处理能力,否则,部分I/O 请求会因为丢失 而重新发出,这将降低性能。 4.应用缓存技术减少应用存取磁盘的次数,缓存技术可应用在文件系统级别或者应用程序级别。

Linux基本命令大全

下面我们来介绍常用基本命令 一、注销,关机,重启 注销系统的logout命令 1,Logout 注销是登陆的相对操作,登陆系统后,若要离开系统,用户只要直接下达logout命令即可: [root@localhost root]#logout Red Hat Linuxrelease 9(Shike) Kernel 2.4.20.8 on an i686 Login: ←回到登陆的画面 2,关机或重新启动的shutdown命令 Shutdown命令可以关闭所有程序,依照用户的需要,重新启动或关机。 参数说明如下: λ立即关机:-h 参数让系统立即关机。范例如下: [root@localhost root]#shutdown –h now ←要求系统立即关机 λ指定关机时间:time参数可指定关机的时间;或设置多久时间后运行shutdown命令,范例如下: [root@localhost root]#shutdown now ←立刻关机 [root@localhost root]#shutdown +5 ←5分钟后关机 [root@localhost root]#shutdown 10:30 ←在10:30时关机 关机后自动重启:-rλ参数设置关机后重新启动。范例如下: [root@localhost root]#shutdown -r now ←立刻关闭系统并重启 [root@localhost root]#shutdown -r 23:59 ←指定在23:59时重启动 3,重新启动计算机的reboot命令 顾名思义,reboot命令是用来重新启动系统的。常用的参数如下: λ-f 参数:不依正常的程序运行关机,直接关闭系统并重新启动计算机。 -Iλ参数:在在重新启动之前关闭所有网络接口。 虽然reboot命令有个参数可以使用,但是一般只需要单独运行reboot命令就可以了 二、文件与目录的操作 列出文件列表的ls命令 1,ls(list)命令是非常有用的命令,用来显示当前目录中的文件和子目录列表。配合参数的使用,能以不同的方式显示目录内容。范例如下: ? 显示当前目录的内容: [tony@free tony]$ ls Desktop mail myinstall.log test.txt ←有两个目录及两个文件夹 ? 当运行ls命令时,并不会显示名称以―.‖开头的文件。因此可加上―-a‖参数指定要列出这些文件。范例如下: [tony@free tony]$ ls –a ? 以―-s‖参数显示每个文件所有的空间,并以―-S‖参数指定按所有占用空间的大小排序。范例如下: [tony@free tony]$ ls –s –S 总计36 4 Desktop 4 mail 24 myinstall.log 4 test.txt ? 在ls命令后直接加上欲显示的目录路径,就会列出该目录的内容。范例如下: [tony@free tony]$ ls –l/usr/games 2,切换目录的cd命令

Linux所有命令大全

查看内核 uname -a 查看Ubuntu版本 cat /etc/issue 或 lsb_release -a 查看内核加载的模块 lsmod 查看PCI设备 lspci 查看USB设备 lsusb -v 查看网卡状态 sudo ethtool eth0 查看CPU信息 cat /proc/cpuinfo 显示当前硬件信息 sudo lshw 显示系统运行时间 uptime 查看硬盘的分区 sudo fdisk -l 硬盘分区 sudo fdisk /dev/sda 硬盘格式化 sudo mkfs.ext3 /dev/sda1 硬盘检查(请不要检查已经挂载的分区,否则容易损坏数据) sudo fsck /dev/sda1 分区挂载 sudo mount -t 文件系统类型 (-o nls=utf8 或 -o iocharset=utf8) 设备路经访问路经分区卸载 sudo umount 目录名或设备名 查看IDE硬盘信息 sudo hdparm -i /dev/hda 查看STAT硬盘信息 sudo hdparm -I /dev/sda 或 sudo blktool /dev/sda id 查看硬盘剩馀空间 df

查看目录占用空间 du -hs 目录名 优盘没法卸载 sync;fuser -km /media/usbdisk 查看硬盘当前读写情况 sudo iostat -x 2 查看当前的内存使用情况 free 动态显示进程执行情况 top 查看当前有哪些进程 ps -A 查看当前进程树 pstree 中止一个进程 kill 进程号或 killall 进程名 强制中止一个进程 kill -9 进程号或 killall -9 进程名 图形方式中止一个程序 xkill 出现骷髅标志的鼠标,点击需要中止的程序即可 查看进程打开的文件 lsof -p 显示开启文件abc.txt的进程 lsof abc.txt 显示22端口现在运行什么程序 lsof -i :22 显示nsd进程现在打开的文件 lsof -c nsd 在后台运行程序,退出登录后,并不结束程序 nohup 程序 & 详细显示程序的运行信息 strace -f -F -o outfile 增加系统最大打开文件个数 ulimit -n 4096 或 echo 4096 > /proc/sys/fs/file-max 配置 ADSL sudo pppoeconf

Linux查看系统命令

系统 # uname -a # 查看内核/操作系统/CPU信息 # head -n 1 /etc/issue # 查看操作系统版本 # cat /proc/cpuinfo # 查看CPU信息 # hostname # 查看计算机名 # lspci -tv # 列出所有PCI设备 # lsusb -tv # 列出所有USB设备 # lsmod # 列出加载的内核模块 # env # 查看环境变量 资源 # free -m # 查看内存使用量和交换区使用量 # df -h # 查看各分区使用情况 # du -sh <目录名> # 查看指定目录的大小 # grep MemTotal /proc/meminfo # 查看内存总量 # grep MemFree /proc/meminfo # 查看空闲内存量 # uptime # 查看系统运行时间、用户数、负载# cat /proc/loadavg # 查看系统负载 磁盘和分区 # mount | column -t # 查看挂接的分区状态 # fdisk -l # 查看所有分区 # swapon -s # 查看所有交换分区 # hdparm -i /dev/hda # 查看磁盘参数(仅适用于IDE设备) # dmesg | grep IDE # 查看启动时IDE设备检测状况 网络 # ifconfig # 查看所有网络接口的属性 # iptables -L # 查看防火墙设置 # route -n # 查看路由表 # netstat -lntp # 查看所有监听端口 # netstat -antp # 查看所有已经建立的连接 # netstat -s # 查看网络统计信息 进程 # ps -ef # 查看所有进程 # top # 实时显示进程状态 用户

(完整版)Linux基础命令汇总.

内容: Linux下常用命令 虚拟机Vmware6.0的安装和使用 在Vmware6.0下安装RedHat 9.0 Linux驱动班环境搭建 一、L inux下常用命令 1、Linux命令格式 Linux命令的组成部分:命令字、命令选项、命令参数 2、命令格式举例 3、命令中的其他组成 命令提示符表示命令输入的状态 管理员root用户的提示符“#” [root@localhost ~]# 普通用户提示符“$” [teacher@localhost ~]$ 4、获得命令帮助 (1)help命令 $ help pwd (2)“--help”命令选项 $ touch --help (3)使用man命令阅读手册页 $ man ls (4)使用info命令阅读信息页 $ info ls 5、目录操作命令 (1)列目录 $ls

ls 主要选项参数如下所示: 选项参数含义 -l 一行输出一个文件(单列输出) -a,-all 列出目录中所有文件,包括以“.”开头的文件 实例:$ls -al /home 详细查看/home目录下所有文件及目录(2)显示当前目录名称 $ pwd a)作用 在Linux层次目录结构中,用户可以在被授权的任意目录下利用mkdir命令创建新目录,也可以利用cd命令从一个目录转换到另一个目录。然而,没有提示符来告知用户目前处于哪一个目录中。要想知道当前所处的目录,可以使用pwd命令,该命令显示整个路径名。此命令显示出当前工作目录的绝对路径。 b)实例 [root@localhost ~]#cd /usr/bin;pwd /usr/bin (3)更改当前目录 a)格式 cd [路径] 其中的路径为要改变的工作目录,可为相对路径或绝对路径。 b)使用实例 [root@localhost ~]# cd /home/yft/ [root@localhost yft]# pwd [root@localhost yft]# /home/yft/ 该实例中变更工作目录为“/home/yft/”,在后面的 pwd(显示当前目录)的结果中可以看出。 (4)建立和删除目录 $ mkdir mydir 建立目录mydir $ rmdir mydir 删除目录mydir 6、路径的标识 (1)相对路径是以“.”或“..”开始的目录路径表示形式 cd ./test 进入当前目录的test目录 ls ../bin 进入上一级目录的子目录bin (2)绝对路径是以“/”开始的路径表示形式 ls / cd /home 7、文件操作命令 (1)建立空文件 $ touch tfile (2)文件查找 按文件名进行查找 $ find . -name “file*”在当前目录查找以file开头的所有文件

linux中五种常用查找命令

1. find find是最常见和最强大的查找命令,你可以用它找到任何你想找的文件。 find的使用格式如下: $ find <指定目录> <指定条件> <指定动作> - <指定目录>:所要搜索的目录及其所有子目录。默认为当前目录。 - <指定条件>:所要搜索的文件的特征。 - <指定动作>:对搜索结果进行特定的处理。 如果什么参数也不加,find默认搜索当前目录及其子目录,并且不过滤任何结果(也就是返回所有文件),将它们全都显示在屏幕上。 find的使用实例: $ find . -name "my*" 搜索当前目录(含子目录,以下同)中,所有文件名以my开头的文件。 $ find . -name "my*" -ls 搜索当前目录中,所有文件名以my开头的文件,并显示它们的详细信息。 $ find . -type f -mmin -10 搜索当前目录中,所有过去10分钟中更新过的普通文件。如果不加-type f参数,则搜索普通文件+特殊文件+目录。

2. locate locate命令其实是“find -name”的另一种写法,但是要比后者快得多,原因在于它不搜索具体目录,而是搜索一个数据库(/var/lib/locatedb),这个数据库中含有本地所有文件信息。Linux系统自动创建这个数据库,并且每天自动更新一次,所以使用locate命令查不到最新变动过的文件。为了避免这种情况,可以在使用locate之前,先使用updatedb命令,手动更新数据库。 locate命令的使用实例: $ locate /etc/sh 搜索etc目录下所有以sh开头的文件。 $ locate ~/m 搜索用户主目录下,所有以m开头的文件。 $ locate -i ~/m

这30个Linux系统监控工具,每个系统管理员都应该知道

这30个Linux系统监控工具,每个系统管理员都应该知道 是否需要监控Linux服务器的性能?试试这些内置的命令和附加工具。大多数发行版都附带了大量的Linux监控工具,这些工具提供了可以用来获取系统活动信息的指标。你可以使用这些工具来查找性能问题的可能原因。下面讨论的命令是关于系统分析和调试Linux服务器问题的一些最基本的命令,例如:1、找出系统的瓶颈2、磁盘(存储)瓶颈3、CPU 和内存瓶颈4、网络瓶颈。01top—进程活动监视命令top命令显示Linux进程。它提供了一个运行系统的动态实时视图,即实际的流程活动。默认情况下,它显示在服务器上运行的cpu密集型任务,并每5秒钟更新一次列表。图01:Linux top命令常用热键和top Linux监视工具下面是一些有用的热键:热键使用t显示摘要信息m显示内存信息A对不同系统资源的顶级用户进行排序。能快速识别系统里的性能需求。f进入一个交互式配置屏幕。有助于为特定的任务置顶。o优先进行交互式地选择r发布renice命令。k问题终止命令。z打开或关闭color/mono02vmstat—虚拟内存统计vmstat命令报告有关进程、内存、分页、阻塞IO、陷阱和cpu活动的信息。示例输出:显示内存使用的slab信息获取关于活动/非活动内存页的信息。03w—找出谁在登录,他们在做什么w命令显示当前机器上的用户及其进程的信息。示

例输出:04uptime—Linux系统运行了多长时间可以使用uptime命令查看服务器运行了多长时间。当前时间,系统运行的时间,当前登录的用户数量,以及过去1、5和15分钟的系统负载平均值。输出:1可视为最优荷载值。负载可以从系统切换到系统。对于单个CPU系统,1 - 3和SMP系统6-10的负载值是可以接受的。05ps—显示Linux进程ps命令将报告当前进程的快照。要选择所有进程,请使用A或E 选项:示例输出: ps和top一样,但是提供了更多的信息。显示长格式输出打开额外的全模式(它将显示传递到过程的命令行参数):显示线程(LWP和NLWP)观察进程后的线程在服务器上打印所有进程。想要打印一个进程树?#pstree获取Linux进程的安全信息。打印每一个作为用户Vivek运行的进程。将ps命令以用户定义的格式配置输出。尝试只显示Lighttpd的进程id。或者或者打印PID 55977的名称。10大内存消耗过程。显示10个CPU消耗过程。06free—Linux 服务器内存使用情况free命令显示系统中空闲和使用的物 理和交换内存的总量,以及内核使用的缓冲区。示例输出:07iostat—Montor Linux平均CPU负载和磁盘活动iostat命令报告中央处理单元(CPU)统计数据和设备、分区和网络文件系统(NFS)的输入/输出统计数据。示例输出:08sar –Monitor,收集和报告Linux系统活动sar命令用于收集、报告和保存系统活动信息。要查看网络计数器,请输入:网络计

Linux命令大全(磁盘维护)

磁盘维护 磁盘管理-quotaon 功能说明:开启磁盘空间限制。 语法:quotaon [-aguv][文件系统...] 补充说明:执行quotaon指令可开启用户和群组的才磅秒年空间限制,各分区的文件系统根目录必须有https://www.360docs.net/doc/479330478.html,er和quota.group配置文件。 参数: -a 开启在/ect/fstab文件里,有加入quota设置的分区的空间限制。 -g 开启群组的磁盘空间限制。 -u 开启用户的磁盘空间限制。 -v 显示指令指令执行过程。 磁盘维护-badblocks 功能说明:检查磁盘装置中损坏的区块。 语法:badblocks [-svw][-b <区块大小>][-o <输出文件>][磁盘装置][磁盘区块数][启始区块] 补充说明:执行指令时须指定所要检查的磁盘装置,及此装置的磁盘区块数。 参数: -b<区块大小> 指定磁盘的区块大小,单位为字节。 -o<输出文件> 将检查的结果写入指定的输出文件。 -s 在检查时显示进度。 -v 执行时显示详细的信息。 -w 在检查时,执行写入测试。 [磁盘装置] 指定要检查的磁盘装置。 [磁盘区块数] 指定磁盘装置的区块总数。 [启始区块] 指定要从哪个区块开始检查。 磁盘维护-cfdisk 功能说明:磁盘分区。

语法:cfdisk [-avz][-c <柱面数目>-h <磁头数目>-s <盘区数目>][-P ][外围设备代号] 补充说明:cfdisk是用来磁盘分区的程序,它十分类似DOS的fdisk,具有互动式操作界面而非传统fdisk的问答式界面,您可以轻易地利用方向键来操控分区操作。 参数: -a 在程序里不用反白代表选取,而以箭头表示。 -c<柱面数目> 忽略BIOS的数值,直接指定磁盘的柱面数目。 -h<磁头数目> 忽略BIOS的数值,直接指定磁盘的磁头数目。 -P 显示分区表的内容,附加参数"r"会显示整个分区表的详细资料,附加参数"s"会依照磁区的顺序显示相关信息,附加参数"t"则会以磁头,磁区,柱面的方式来显示资料。 -s<磁区数目> 忽略BIOS的数值,直接指定磁盘的磁区数目。 -v 显示版本信息。 -z 不读取现有的分区,直接当作没有分区的新磁盘使用。 磁盘维护-dd 名称: dd 使用权限: 所有使用者dd 这个指令在manual 里的定义是convert and copy a file 使用方式: dd [option] 如果你想要在线看manual, 可以试试: dd --help 或是 info dd 如果你想要看看这个版本如何: dd --version 输入或输出 dd if=[STDIN] of=[STDOUT] 强迫输入或输出的Size为多少Bytes

linux基本命令练习

Linux基本命令练习一 实验内容: 1.使用超级用户登录,新建组new-section,指定组ID为800。 [root@localhost root]# groupadd -g 800 new-section 2、新建用户john,所属组为new-section,密码为john。 [root@localhost root]# useradd john [root@localhost root]# passwd john New passwd:john [root@localhost root]#useradd –g new-section john 3、查看内存的使用情况,并将查看结果保存到用户主目录的https://www.360docs.net/doc/479330478.html, 文件。 [root@localhost root]# cat /proc/meminfo [root@localhost root]# cp /proc/meminfo /root/https://www.360docs.net/doc/479330478.html, 4、普通用户helen登录,在其主目录下新建newfile文件,并查看文件属

性。 [root@localhost root]# useradd helen [root@localhost root]# su helen [root@localhost root]$ touch newfile [root@localhost root]$ ls –l 5、设置newfile文件的权限为所有用户可读写。 [root@localhost root]# chmod 666 newfile 6、使用普通用户helen登录,在其主目录下新建newdir目录,并设置权限为755。 [root@localhost root]# useradd helen [root@localhost root]# su --login helen [root@localhost root]$ mkdir –m 755 newdir /root 7、查看helen用户主目录下的所有文件(包含隐藏文件)的详细信息,并将查看结果保存于newdir目录中,文件名为allfiles。 [root@localhost root]# useradd helen [root@localhost root]# su --login helen [root@localhost helen]$ls –a >newdir/alllfiles 8、用root用户登录,创建testdir子目录,并将此目录所属的组设置为helen。 [root@localhost root]# mkdir testdir [root@localhost root]# chown .helen /testdir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