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氏易林
焦氏易林的占卦方法

焦氏易林的占卦方法焦氏易林是一部古代的占卦经典,其中包含了丰富的占卦方法和卦象解析。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卦是一种通过卦象来预测未来的方法,它可以帮助人们了解自身的处境和未来的发展趋势,对于做出决策和规划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焦氏易林中的占卦方法包括了许多种,其中最为经典的有三才占、六爻占、彖传占等。
这些占卦方法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适用的场景,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和运用。
首先,三才占是焦氏易林中最为基础的占卦方法之一。
它通过对卦象中的上下卦和变爻的组合进行解析,从而得出卦象的含义和所代表的意义。
三才占主要用于对人事物的占卜,可以帮助人们了解自身的优劣势和未来的发展趋势,对于个人的成长和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其次,六爻占是焦氏易林中最为经典的占卦方法之一。
它通过对卦象中的六个爻的变化进行解析,从而得出卦象的含义和所代表的意义。
六爻占主要用于对事物的占卜,可以帮助人们了解事物的发展趋势和未来的发展方向,对于决策和规划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最后,彖传占是焦氏易林中最为深奥的占卦方法之一。
它通过对卦象中的彖传进行解析,从而得出卦象的含义和所代表的意义。
彖传占主要用于对历史事件和人物的占卜,可以帮助人们了解历史的发展规律和人物的性格特点,对于历史的研究和分析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总的来说,焦氏易林的占卦方法是一种古老而又经典的占卦方法,它包含了丰富的占卦技巧和卦象解析,可以帮助人们了解自身和事物的发展趋势,对于决策和规划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在实际运用中,我们可以根据具体的情况选择合适的占卦方法,并结合实际情况进行分析和解读,从而得出更为准确和有用的结论。
希望大家能够认真学习和运用焦氏易林的占卦方法,从中受益并不断提升自身的占卦技巧和水平。
焦氏易林案例

焦氏易林案例一、焦氏易林案例背景介绍焦氏易林啊,那可老有意思了。
它是一部很有特色的易学著作呢。
我了解到它的作者是焦延寿,这老哥可在易学领域有着独特的见解和深厚的造诣。
焦氏易林的独特之处在于它把周易里的卦象变化啥的玩出了新花样。
比如说,它不像一般的易学解读那么刻板,而是有好多生动有趣的例子。
就像我们在生活里碰到的各种事儿,都能在里面找到类似的卦象解读。
我最初接触焦氏易林,是因为对中国古代文化里这种神秘又智慧的东西感兴趣。
感觉就像是打开了一扇通往古老智慧世界的大门,里面全是宝藏。
二、问题详细描述1. 理解难度大焦氏易林里的卦辞和繇辞都很古奥啊。
对于我们这些现代大学生来说,文言文本身就有一定难度,再加上它里面那些独特的易学概念和象征意义,就更让人头大了。
有时候看一句话,每个字都认识,但是组合在一起就完全不明白啥意思了。
就像“乾之坤,招殃来螫,害我邦国。
病在手足,不得安息。
”这里面的“招殃来螫”到底是啥具体的意象,怎么就和“害我邦国”联系起来了呢,真的很让人困惑。
2. 应用场景模糊就算好不容易理解了一些条文的字面意思,也很难搞清楚在现代生活里能怎么用。
这不像数学公式,学了就能去解题。
焦氏易林里的智慧好像离我们的日常生活很远,不知道怎么把这些古老的智慧转化到实际的生活决策或者对事情的判断上。
三、解决方案概述1. 深入学习文言文基础要想攻克焦氏易林,先得把文言文的功底打扎实。
多去读一些经典的文言文作品,像论语孟子啥的,熟悉文言文的语法和常用词汇。
这样再看焦氏易林的时候,就不会被那些字词给绊倒了。
2. 找现代的解读本现在有不少学者对焦氏易林做了现代的解读,这些解读本会用比较通俗易懂的话来解释那些古奥的条文。
通过看这些解读本,可以更快地把握焦氏易林的大意,也能慢慢理解其中的易学原理。
3. 结合实际生活思考不能光闷着头研究条文,要试着把里面的道理和现代生活联系起来。
比如说,焦氏易林里有关于人际关系的条文,就可以想想在自己的社交圈子里是不是有类似的情况,这样就能让古老的智慧在现代生活里活起来。
从《焦氏易林》看汉代人的秦史观

从‘焦氏易林“看汉代人的秦史观刘志平‘焦氏易林“是一部大致成书于西汉中晚期至东汉初期的特殊文化典籍①,具有重要的史学价值㊂其中对秦兼六国㊁扶苏㊁商鞅和秦昏暴之政的记载,为我们生动展现了汉代人的秦史观,也为我们提供了诸多有价值的政治文化启示㊂一对秦兼六国的肯定‘焦氏易林“对秦兼六国有如下记载:‘大畜㊃离“: 车辚白颠,知秦兴起㊂卒兼其国,一统为主㊂ (‘焦氏易林“卷二)②‘坎㊃剥“: 车邻白颠,知秦兴起㊂卒兼其国,一统为主㊂ (‘焦氏易林“卷二)‘否㊃否“: 秦为虎狼,与晋争强㊂并吞其国,号曰始皇㊂ (‘焦氏易林“卷一)683①②关于‘焦氏易林“的作者和成书年代,笔者已进行过相关阐述,详见拙文‘ 焦氏易林⓪所见西汉农业自然灾害及牛耕和粮食亩产量“,‘咸阳师范学院学报“2013年第5期㊂‘焦氏易林“卷4‘旅㊃泰“同㊂关于‘焦氏易林“的版本及笔者所引‘焦氏易林“林辞的来源,笔者亦已进行过相关阐述,亦见拙文‘ 焦氏易林⓪所见西汉农业自然灾害及牛耕和粮食亩产量“,‘咸阳师范学院学报“2013年第5期㊂‘焦氏易林“所谓 车辚白颠 和 车邻白颠 ①,是对‘诗经㊃秦风㊃车邻“ 有车邻邻,有马白颠 的化用㊂‘毛诗正义㊃秦风㊃车邻“序云: ‘车邻“,美秦仲也㊂秦仲始大,有车马礼乐侍御之好焉㊂ 孔颖达‘疏“: 正义曰:作‘车邻“诗者,美秦仲也㊂秦仲之国始大,又有车马礼乐侍御之好焉,故美之也㊂言秦仲始大者,秦自非子以来,世为附庸,其国仍小㊂至今秦仲而国土大矣㊂由国始大,而得有此车马礼乐,故言 始大 以冠之㊂ ②细观‘焦氏易林“林辞,亦言 秦之兴 ,义同‘毛诗“③㊂而紧接着 卒兼其国,一统为主 的表述,无疑表明了对秦兼六国的客观积极意义的肯定㊂对秦兼六国的这种肯定态度也可从‘震㊃困“ 六明并照,政纪无统㊂秦楚战国,民受其咎 (‘焦氏易林“卷四)的表述中看出㊂不过,‘否㊃否“所言 秦为虎狼 ,又似乎表现出对 秦 及 秦始皇 的贬斥④㊂在 过秦 思潮盛行的汉代,对秦兼六国的客观积极意义似乎多持肯定态度㊂汉初辩士陆贾曾对刘邦说: 居马上得之,宁可以马上治之乎?且汤武逆取而以顺守之,文武并用,长久之术也㊂昔者吴王夫差㊁智伯极武而亡;秦任刑法不变,卒灭赵氏㊂乡使秦已并天下,行仁783从‘焦氏易林“看汉代人的秦史观①②③④‘经典释文“卷5‘毛诗音义上“: 车邻 ,本亦作 隣 ,又作 辚 ㊂ (唐)陆德明撰,黄焯汇校:‘经典释文汇校“,中华书局2006年版,第157页㊂(清)阮元校刻:‘十三经注疏(附校勘记)“,中华书局1980年影印本,上册,第368页下栏㊂另据王先谦‘诗三家义集疏“,‘齐“‘韩“于此与‘毛“义同㊂参见(清)王先谦撰,吴格点校‘诗三家义集疏“(上),中华书局1987年版,第435页㊂先秦秦汉时人在贬斥 秦 及 秦最高统治者 时,常以 虎狼 为喻㊂尉缭就曾批评秦王嬴政 少恩而虎狼心 (‘史记“卷6‘秦始皇本纪“,中华书局1982年标点本,第230页);楚昭雎在劝阻楚怀王赴秦时也说 秦虎狼,不可信 (‘史记“卷40‘楚世家“,第1728页);屈原在劝阻楚怀王赴秦时也说秦为 虎狼之国,不可信 (‘史记“卷84‘屈原贾生列传“,第2484页);魏信陵君无忌也认为 秦与戎翟同俗,有虎狼之心,贪戾好利无信,不识礼义德行 (‘史记“卷44‘魏世家“,第1857页);苏秦也说秦是 虎狼之国 (‘史记“卷69‘苏秦列传“,第2261页);樊哙在鸿门宴上也说 秦王有虎狼之心,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 (‘史记“卷7‘项羽本纪“,第313页);仲长统也说 秦政乘并兼之势,放虎狼之心,屠裂天下,吞食生人,暴虐不已,以招楚汉用兵之苦,甚于战国之时也 (‘后汉书“卷49‘仲长统列传“,中华书局1965年标点本,第1649页)㊂而‘焦氏易林“对 秦 及 秦始皇 的这种贬斥,似可理解为对秦只以诈力统一六国的批评㊂义,法先圣,陛下安得而有之? ①陆贾在此并未否定 秦并天下 本身,只是批评其在并天下之后不行仁义,不法先圣㊂汉初政论家贾谊在批评统一六国之后的秦始皇 怀贪鄙之心,行自奋之智,不信功臣,不亲士民,废王道而立私爱,焚文书而酷刑法,先诈力而后仁义,以暴虐为天下始 以及秦二世 繁刑严诛,吏治刻深;赏罚不当,赋敛无度 ②的同时,也对 秦统一 结束了 诸侯力正,强凌弱,众暴寡,兵革不休,士民罢弊 ③的局面表示了肯定㊂对此,司马迁也是赞同的,所谓 善哉乎贾生推言之也 ④㊂晁错在对文帝之诏策时有言: 臣闻秦始并天下之时,其主不及三王,而臣不及其佐,然功力不迟者,何也?地形便,山川利,财用足,民利战㊂其所与并者六国,六国者,臣主皆不肖,谋不辑,民不用,故当此之时,秦最富强㊂夫国富强而邻国乱者,帝王之资也,故秦能兼六国,立为天子㊂当此之时,三王之功不能进焉㊂及其末涂之衰也,任不肖而信谗贼;宫室过度,耆欲亡极,民力罢尽,赋敛不节;矜奋自贤,群臣恐谀,骄溢纵恣,不顾患祸;妄赏以随喜意,妄诛以快怒心,法令烦,刑罚暴酷,轻绝人命,身自射杀;天下寒心,莫安其处㊂ ⑤晁错虽批评秦兼六国后的 暴酷 之政,但对秦兼六国有 三王之功不能进焉 的赞扬㊂主父偃在向汉武帝 谏伐匈奴 时说道: 夫务战胜穷武事者,未有不悔者也㊂昔秦皇帝任战胜之威,蚕食天下,并吞战国,海内为一,功齐三代㊂务胜不休,欲攻匈奴, 使蒙恬将兵攻胡,辟地千里,以河为境㊂地固泽卤,不生五谷㊂然后发天下丁男以守北河㊂暴兵露师十有余年,死者不可胜数,终不能河而北㊂是岂人众不足,兵革不备哉?其势不可也㊂又使天下蜚刍粟,起于黄㊁㊁琅邪负海之郡,转输北河,率三十而致一石㊂男子疾耕不足于粮,女子纺绩不足于帷幕㊂百姓靡敝,孤寡老883秦统一的进程与意义①②③④⑤‘史记“卷97‘郦生陆贾列传“,第2699页㊂(汉)贾谊撰,阎振益㊁钟夏校注:‘新书校注“,中华书局2000年版,第14 15页㊂同上书,第14页㊂‘史记“卷6‘秦始皇本纪“,第276页㊂‘汉书“卷49‘爰盎晁错传“,中华书局1962年标点本,第2296页㊂。
焦氏易林简体版 -回复

焦氏易林简体版-回复焦氏易林是一部经典的易经解读书籍,本文将以焦氏易林简体版为主题,为读者详细介绍该书的特点、作者及其写作背景、内容以及对读者的启示等方面进行逐步回答。
一、焦氏易林的特点及意义焦氏易林是中国古代文化宝库中的一颗明珠,也是易学研究的重要参考资料之一。
与其他易经解读书籍相比,焦氏易林有着独特的特点。
主要特点如下:1.系统完整:焦氏易林以象数的形式对易经进行解说,不但包含了六十四卦的解释,还涉及到一些衍生卦以及其他易经相关知识。
内容丰富,条理清晰。
2.解释方法简明:在解读易经的过程中,焦氏易林采用了简明的解释手法。
作者将复杂的易经理论用浅显易懂的语言表达出来,让读者能够轻松理解,进而更好地领悟易经的智慧。
3.融合实践与理论:焦氏易林不仅注重理论解释,更加注重经验实践的结合。
通过丰富的案例分析,作者将易经的智慧与现实生活紧密结合起来,使读者能够更好地应用易经的原理和方法。
焦氏易林作为一本重要的易经解读书籍,对我们有着重要的意义。
首先,焦氏易林让我们了解到易经的丰富内涵和智慧。
读者可以通过学习焦氏易林,更好地理解和把握易经的基本概念、理论,从而加深对易经的认识。
其次,焦氏易林也为我们提供了应用易经智慧的方法和思路。
易经是一本关于人生哲学和处世智慧的书籍,通过学习焦氏易林,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易经的运用,并将其应用于实际生活中,帮助我们更好地面对困惑和挑战。
总之,焦氏易林作为经典的易学著作,具有系统完整、解释方法简明、融合实践与理论等特点,对我们学习易经、应用易经智慧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二、焦氏易林的作者及其写作背景焦氏易林的作者焦氏,并非一位历史上名气很大的人物,关于他的出生、生平等方面的记载也很少。
据传,焦氏是明代末年的一位著名的易学家和方士。
他对易经的理解和解读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所撰写的焦氏易林成为了他的代表作。
焦氏易林的撰写背景,可追溯到明代末年。
那个时期,中国社会正处于动荡和不稳定的时期,人们对于信仰和哲学命题的探索需求较高。
焦氏易林简体版 -回复

焦氏易林简体版-回复焦氏易林是经典的易经文献之一,起源于中国古代,被认为是最古老的易经版本之一。
本文将介绍焦氏易林简体版,并逐步回答相关主题。
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焦氏易林简体版的背景、特点和重要性。
焦氏易林简体版是经过现代人们对焦氏易林进行整理和编辑后的一个简化版本。
而焦氏易林则是相对于其他易经版本而言的。
易经,是中国古代哲学和预测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被认为是一本揭示自然法则和人类命运的书籍。
易经的核心概念是阴阳和八卦。
焦氏易林通过解读八卦和卦辞的方式来探讨人生和自然之间的关系。
焦氏易林简体版的特点是采用了简化字体,使得读者更容易理解和阅读。
这使得这个版本适用于不同年龄层次和阅读能力的人们。
同时,焦氏易林简体版还对原文进行了解释和注解,使得读者能更深入地理解易经的含义和应用。
焦氏易林简体版在易经研究中具有重要的地位。
首先,它作为易经文献的重要版本之一,传承了易经的基本思想和理论。
焦氏易林简体版的出现,使得易经的研究和传播更加便捷和广泛。
其次,焦氏易林简体版的注解和解释能够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易经的含义和应用。
通过研究焦氏易林简体版,读者可以深入了解八卦和卦辞的内涵,从而应用到日常生活和工作中。
在学习焦氏易林简体版时,我们可以按照以下几个步骤逐步深入研究。
首先,我们应该了解易经的背景和基本概念。
易经源于中国古代,是一部揭示自然法则和人类命运的书籍。
它的核心概念是阴阳和八卦。
其次,我们可以阅读焦氏易林简体版的文本,理解其中的卦辞和注解。
通过仔细研读文本,我们可以深入了解八卦的含义和应用。
然后,我们可以对焦氏易林简体版的内容进行分析和思考。
通过分析易经的内容,我们可以发现其中蕴含的智慧和道理,并将其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最后,我们可以将焦氏易林简体版的内容与自己的经历和观察相结合,形成自己对易经的理解和认识。
总之,焦氏易林简体版是易经研究中的重要版本之一。
它采用了简化字体,使得易经的阅读更加便捷和广泛。
同时,焦氏易林简体版通过注解和解释,使得读者更深入地理解易经的含义和应用。
古诗白话焦氏易林_焦氏易林全文新注翻译赏析

古诗白话焦氏易林_焦氏易林全文新注翻译赏析《焦氏易林》是对《易》卦的演弈。
可能是由于《管锥编》的影响,《焦氏易林》由此前不被重视一而变为研着丛出。
《焦氏易林》源于《易经》,然与之有迥异独特之处。
《易经》共有卦爻辞450条,《易林》有4096占卦变之辞,较之《易经》卦爻辞有10倍之多,从而极大地丰富了信息内容。
《焦氏易林》在六十四卦基础上复变六十四,亦即一卦变六十四,六十四卦变四千零九十六卦。
这样,六十四卦中的一卦变为另一卦称之为“之卦”,然后在“之卦”后配以相应的文辞/b/iaohiyiin,即所谓的四言诗卜辞。
《易林》占辞与《易经》卦爻辞同是占辞,但《易林》皆为统一的四言诗格式(偶见三言诗),而《易经》则无此统一格式。
《易林》是四言,有人赞日:“古雅玄妙”,“世人无识,但以占卜书视之,”,“异响幽情,深文急响”,“简妙”。
“《易林》以理数立言,文非所重,然其笔力之高,笔意之妙,有数百言所不能尽,而藏裹迥翔于一字一句之中,宽然而余者。
”《易林》的作者未定,一般有四种说法:焦延寿,崔篆,许峻,明代学者顾炎武以为东汉后期著作。
焦氏易林注卷一干之第一坤之第二屯之第三焦氏易林注卷二需之第五讼之第六师之第七比之第八焦氏易林注卷三小畜之第九履之第十泰之第十一否之第十二焦氏易林注卷四同人之第十三大有第十四谦之第十五豫之第十六焦氏易林注卷五随之第十七临之第十九观之第二十焦氏易林注卷六噬嗑之第二十一贲之第二十二剥之第二十三复之第二十四焦氏易林注卷七无妄之第二十五大畜之第二十六颐之第二十七大过之第二十八焦氏易林注卷八坎之第二十九离之第三十咸之第三十一恒之第三十二焦氏易林注卷九遯之第三十三大壮之第三十四晋之第三十五明夷之第三十六焦氏易林注卷十家人之第三十七睽之第三十八蹇之第三十九解之第四十焦氏易林注卷十一损之第四十一益之第四十二夬之第四十三姤之第四十四焦氏易林注卷十二萃之第四十五升之第四十六困之第四十七焦氏易林注卷十三革之第四十九鼎之第五十震之第五十一艮之第五十二焦氏易林注卷十四渐之第五十三归妹之第五十四丰之第五十五旅之第五十六焦氏易林注卷十五巽之第五十七兑之第五十八涣之第五十九节之第六十焦氏易林注卷十六中孚之第六十一既济之第六十三未济之第六十四---来源网络整理,仅供参考。
焦氏易林的主要内容

焦氏易林的主要内容《焦氏易林》是在宋代编撰的一本六十四卦占筮文献,全书分为上下两卷,由宋代焦循所主持编撰。
该书涵盖了易经和周易的大量内容,具有较高的历史研究和文化价值。
《焦氏易林》一书分为上卷和下卷,上卷又称“天文卦象”,下卷又称“地理卦象”。
上卷主要涵盖了天文、历法以及十二地支、干支纪年等内容,并对图腾卦辞、变卦、卦象组合等方面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解释和运用。
下卷主要涵盖了地理、地貌、物质和人文等方面的占卜内容,并对吉凶祸福、聚财、求官等问题提供了卓有成效的解答。
其中,上卷的内容主要包括从乾卦到坤卦的六十四个卦爻的解释,以及变卦的计算和卦象的组合、运用。
下卷的内容则涵盖了诸多不同领域的占筮,例如测量地势、预测天气、分析风水、预测个人命运、梦境解析等。
这些占筮不仅是对于基础易经理论的运用,同时也结合了民间传统的人生哲学,指导着读者在实际生活中如何运用思考、选择和行动。
《焦氏易林》是对中国古代自然、人文、哲学和文化的较为全面的阐释,有助于理解和把握中国文化的核心精神。
此外,《焦氏易林》还是一部典型的养生经典,其中包含了丰富而深刻的中医养生知识和预防和治疗疾病的方法。
其中,上卷的运动养生之章,详细地阐述了锻炼之道、养生之道、运动之道、房中之道起让心情之道。
下卷的养生之章则详细地介绍了养生之法、防病之法、食疗之道、养形之法、治病之法等内容。
这些养生知识对当代人的养生健康至关重要。
总之,《焦氏易林》是一部具有广泛历史、文化和专业价值的经典著作,它提供了对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刻洞察和对当代人养生、文化传承和社会发展的重大意义。
宋代是我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标志着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的飞跃发展。
作为宋朝的一个时期,编撰《焦氏易林》也是在这个背景下进行的。
在宋代,文化成为了当时人民关注的焦点。
由于经济的发展,城市化的进程加快,商业、手工业的繁荣也带来了文化、艺术等领域的发展。
同时,科技也得到了巨大的进步,许多新的科学技术得到了应用和发展。
焦氏易林注白话译文

焦氏易林注白话译文(学习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学校: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文言文、现代文、教案设计、文案大全、作文大全、词语、成语、范文、读后感、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tore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classical Chinese, modern literature, teaching plan design, copy collection, composition collection, words, idioms, model essays, post-reading comments, and other materials. If you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焦氏易林注白话译文据《汉书》记载,焦氏“其说长于灾变,分六十四卦更直日用事,以风雨寒温为候,各有占验”,孟康注云:“分卦直日之法,一爻主一日,六十四卦为三百六十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焦氏易林》与汉代《易》学研究. (四川省社会科学院文学所,四川成都610071)摘要:《焦氏易林》是研究汉代《易》学的重要参考资料。
本文主要从《易林》在汉代齐《易》学派中的特殊性、《周易》经学的文学转换两个方面,对其在汉易发展史上的文献价值和学术价值作了详细分析,从而有利于对其的正确解读。
关键词:《焦氏易林》;汉易;文学化《焦氏易林》(以下称《易林》)是西汉焦延寿所撰的一部《易》学著作,又名《周易变卦》、《大易通变》等。
全书共4096卦,卦辞多为四言韵语。
其思想来源主要源于《周易》,是研究汉代《易》学演变发展的重要文献。
1 齐易学派之奇葩《易林》以“易”为名,其创作初衷首先就是为诠释《易》而作。
它侧重于卜筮验占,故古代学者多视之为术数之末流、《易》学之另类,历代官修目录和私人著述也都基本上将之归入术数或阴阳五行类。
正史中对该书的最早著录见于《隋书•经籍志三•历数类》,其后,新、旧《唐书》均收入“五行类”,《宋史•艺文志》归入“蓍龟类”。
私人著述如宋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收入“卜筮类”:“旧见沙随程迥所记,南渡诸人以《易林》筮国事,多奇验。
求之累年,宝庆丁亥始得之莆田。
皆韵语古雅,颇类左氏所载繇辞。
或时援引古事,间尝筮之,亦验。
”元胡一桂《周易启蒙翼传外篇》“论易林”条:“今焦氏诗既不本之卦爻辞,又不取之卦爻象,虽其变卦次第本文王序卦,而义则无取。
”实际上,《易林》虽由于其特殊的形式和内容,而被前人认为已“不复更及《易》道”(南宋叶适《习学记言》),但并非与《易》完全无关,它是植根于《易》学传统之中的,有其产生的基础。
过去的《易》学研究常常忽视它,提到“汉易”多言孟喜、京房,对《易林》或省略不提,或一笔带过。
近年来此书渐受重视,被视为《易》学奇葩,如民国尚秉和先生认为《易林》不但传经,且文辞字字皆由象生,解决了几千年来无法解释的卦爻辞与象之间的关系问题。
他发掘《易林》用象1500余例,由之返观《周易》、《左传》、《国语》等所载卦爻辞,建立了尚氏《易》学体系,著有《焦氏易诂》、《焦氏易林注》、《周易尚氏学》等。
对《周易》的研究,从汉代开始,大致分为象数和易理两大流派,“汉易”即属前者。
汉初官方传《易》的有施雠、孟喜、梁丘贺三家,同出田何。
据《史记•儒林列传》,孔子传《易》商瞿,六世至齐人田何。
田何开创了“汉易”的主流学派——“齐易”,其传人仅丁宽、王同、周王孙三人的后学有记载。
王同传杨何,其后学多以《易》显赫,如即墨成、主父偃等,司马迁父子所学亦为此。
施、孟、梁丘三家受业于田王孙,为丁宽一脉,三家之学有所不同,其中施、梁丘二家所遗资料甚少,于今可考的田氏后学,主要有孟喜、焦延寿、京房三家。
焦延寿为京房师,在正史中无传,相关记载见于《汉书•儒林传》及《京房传》。
《京房传》曰:京房字君明,东郡顿丘人也。
治《易》,事梁人焦延寿。
延寿字赣。
赣贫贱,以好学得幸梁王,王共其资用,令极意学。
既成,为郡史,察举补小黄令。
以候司先知奸邪,盗贼不得发。
爱养吏民,化行县中。
举最当迁,三老官属上书愿留赣,有诏许增秩留,卒于小黄。
赣常曰:“得我道以亡身者,必京生也。
”其说长于灾变,分六十四卦,更直日用事,以风雨寒温为候:各有占验。
《儒林传》曰:京房受《易》梁人焦延寿。
延寿云尝从孟喜问《易》。
会喜死,房以为延寿《易》即孟氏学,翟牧、白生不肯,皆曰非也。
至成帝时,刘向校书,考《易》说,以为诸《易》家说皆祖田何、杨叔[元]、丁将军,大谊略同,唯京氏为异,党焦延寿独得隐士之说,托之孟氏,不相与同。
房以明灾异得幸,为石显所谮诛,自有传。
从上文可知,虽然焦延寿受业于孟喜,但其说及京氏学都同当时《易》学正统有所不同,故不被孟氏传人承认。
刘向认为他“独得隐士之说,托之孟氏”,许多学者认为所谓的“隐士之说”即是焦、京二人的阴阳灾变说或卦气说,与正宗孟氏《易》学相异。
然其中值得商榷之处甚多:⑴阴阳灾变说非焦氏独创,而为“齐易”共有。
卜筮本为田何家法之一,孟喜是不排斥阴阳灾变的,如马国翰《玉函山房辑佚书•周易孟氏章句》:“其说精微奥衍,于阴阳消息独见发挥,虽断简残编,而田何一线之传,籍此不坠矣。
”又《汉书•儒林传》:“喜好自称誉,得《易》家候阴阳灾变书,诈言师田生且死时枕喜膝,独传喜,诸儒以此耀之。
”此事虽不为同门梁丘贺承认,但从侧面反映了孟喜学说是以阴阳灾变为宗的,而且阴阳灾变可谓田氏《易》学的一大特征。
⑵卦气说也非焦氏独创,孟喜学说中卦气说也是一主要内容。
孟喜卦气说的特点是以《周易》卦象解说一年节气的变化,具体作法是六十卦配以七十二候,每月配以五卦,每卦主六日七分;坎、震、离、兑四卦为“四正卦”,各主管二十四节气中的六个节气,每卦六爻,每爻又主管一个节气,四正卦的初爻分别为冬至、夏至、春分、秋分。
唐释一行《卦议》评论曰:“十二月卦出于《孟氏章句》,其说《易》本于气,而后以人事明之。
”《汉书》颜注焦氏“以风雨寒温为候”引孟康曰:“分卦直日之法,一爻主一日,六十四卦为三百六十日。
余四卦,震、离、兑、坎,为方伯监司之官。
所以用震、离、兑、坎者,是二至二分用事之日,又是四时各专王之气。
各卦主时,其占法各以其日观其善恶也。
”可见焦氏明显是继承孟喜的卦气说并加以运用。
⑶刘向本人也是长于使用阴阳灾变说的,如《汉书•五行志》:《春秋》成公十六年“正月,雨,木冰”。
刘歆以为上阳施不下通,下阴施不上达,故雨,而木为之冰,雰气寒,木不曲直也。
刘向以为冰者阴之盛而水滞者也,木者少阳,贵臣卿大夫之象也。
此人将有害,则阴气[胁]木,木先寒,故得雨而冰也。
关于此类记载,《郊祀志》和《五行志》中不胜枚举。
汉代是非常讲究学派流别和师承渊源的,如果刘向认为焦、京的阴阳灾变说是易学中的异说,那么他本人又怎会去习此异说?⑷以下将孟、焦、京三人的学说作一简单比较。
见表1。
孟喜焦延寿京房阴阳灾变说以阴阳解说《周易》以阴阳灾异对应人事阴阳二气变易和转化,天人感应、天人相副卦气说四正卦配四时和二十四节气,十二辟卦配十二月,六十卦配一年的日数和七十二候六十四卦共变四千零九十六林,值日用事,以风雨寒温为候,各有占验四正卦纳入一年的日数,四正卦增加巽艮二卦主管二十四节气八宫卦说/ / 重排六十四卦的顺序世应说/ / 每卦六爻各有贵贱等级之位飞伏说/ / 卦象和爻象有飞和伏(对立)纳甲说/ 八宫卦各配以十干,各爻分别配以十二支五行说/ / 以五行解说卦爻象、辞的吉凶,包括五星配卦说、五行爻位说、五行生克说表1 孟、焦、京学说比较表可以看出:焦延寿继承了孟喜《易》学,对之进行了创新和发挥,并影响了京房的阴阳说和卦气说的发展。
在占筮体例上,《易林》采用卦变说,以一卦变六十四,六十四卦共变四千零九十六林,每林系一林辞。
在思维意识上,《易林》的思维逻辑化程度更高了,它以八卦象征的物象解释《周易》,发展传统的象数成为意象。
它在研究汉代易学的传承过程中起着不容忽视的过渡作用,不应将其简单地视为术数之末流、《易》学之另类,刘向的认识有偏颇之处。
我们对史传资料一定要采取审慎的态度,这样才能对《易林》做出正确的历史评判。
其实,汉易在传承过程中也并非一成不变,后学往往吸收了其它学说的观点,如此易学才能在继承与创新中壮大。
如《汉书•儒林传》记载丁宽受业于其师田何,同时又从其同窗周王孙处“得古义”。
此说遭到后人的质疑,康有为《新学伪经考》提出:“丁宽读《易》精敏,学成东归,何至曰‘《易》以东矣’,是宽已尽何之道,为传道弟子,余子莫及。
周王孙古义,其传自何邪?则宽当知之;其非传自何邪?则正如赵宾之小数,隐士之异说;宽为何高弟,岂有为所惑而从而受之之理!”可见丁宽所受的古义,并非出于周王孙,而应是田何《易》以外的学说。
若焦延寿《易林》吸收了“隐士之说”即是易学异说,那么,丁宽从他处习《易》学“古义”,岂非也是“异说”了?通过以上的论述,可以看出:《易林》非但不是“离经叛道”的易学另类,反而是齐易学苑的一枝奇葩,具有很高的学术和文献价值。
它不仅集卦变之大成,且打破了《周易》体例,为每卦重新系辞,基本上全用四言韵语。
这种新的方式开创了扬雄《太玄》、司马光《潜虚》一派,成为知识分子通过著述筮书表达其哲学思想的蓝本。
2 《周易》经学的文学化虽然史传对《易林》的评价有偏颇,但有一点是值得注意的,即《易林》虽以“易”为名,但其结构形式和文辞内容都与《周易》经学有很大差别,因此才被视为《易》学之奇书。
《易林》自问世以来就处于一个较为尴尬的地位,《周易》经学视之为另类,而文学也将之排诸于外。
直到明代才突破了仅仅视其为占卜书的传统观念,而越来越注重去发掘其所蕴涵的文学价值,如杨慎《升庵集》、钟惺《古诗归》皆从文学的角度给予了肯定的评价。
近代学者闻一多先生的见识和目光更加敏锐,他在《易林琼枝》之后所作的三则杂记之一《六经与文学》中,把六经在汉代向文学转换、发展作了一个目录式的展示:《诗》——《赋》《乐》——《乐府》《书》、《春秋》——《史记》《易》——《易林》然而仅列有提纲,而未深入展开讨论。
陈良运先生在此基础上作了进一步阐释,他认为《周易》对后世文学的影响是“无形的、作用于创作心理动机的,即是一种潜移默化的深层次影响”,而《易林》就是体现这种深层次影响的典型范例和直接证据。
闻、陈二人的评价非常中肯,他们在一般学者从文体或文辞角度强调《易林》的文学史意义之外,突出了《易林》在体现和展示经学与文学的密切关系中所起的重要作用,凸现了其在传统经学向文学领域渗透、深入并影响文学发展的过程中的特殊位置和文献价值。
简言之,《易林》所展现的《周易》经学向文学的转换,可以概括为内容和形式两方面。
在形式上主要是吸收《周易》卦、爻辞短小精炼的特点,改革《诗经》及汉初的长诗体,发展成为言简意赅的四言短诗体。
关于这一方面,笔者另著有文讨论。
这里主要从思想内容的角度探讨《易林》与《周易》的特殊关系:⑴直接征引或化用《周易》文意、思想,但偏重抒发情感,淡化经学色彩,突出文学性。
《易林》与《周易》相关的有145首诗凡76处。
其中直接引用《周易》原文的共36句,如“田获三狐”出现了6次,语出《易•解•九二》:“田获三狐,得黄矢,贞吉。
”又如“夫妻反目”出现了5次,语出《易•小畜•九三》:“舆说辐,夫妻反目。
”更多的则是化用文意或改造加工语句,如:刲羊不当,血少无羹。
女执空筐,不得采桑。
(随之艮)刲羊不当,女执空筐。
兔跛鹿踦,缘山坠堕,谗佞乱作。
(归妹之睽)刲羊不当,女执空筐。
兔跛鹿踦,缘山坠堕。
(丰之大壮)——隐喻诗,化用《易•归妹•上六》:“女承筐无实,士刲羊无血,无攸利。
”“失舆剥庐”(乾之震、复之屯、颐之益、中孚之睽)——化用《易•剥•上九》:“硕果不食,君子得舆,小人剥庐。
”反用“君子得舆,小人剥庐”的文意,再缩略成短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