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合情景规划的总体城市设计GIS空间容量测算

合集下载

arcgis容积率计算

arcgis容积率计算

arcgis容积率计算ArcGIS容积率计算是指利用GIS软件中的空间分析功能计算特定区域内建筑物的容积率。

容积率是指用来衡量建筑物所占地面积与建筑物总体积之比的指标。

容积率的计算对于规划设计和城市建设至关重要。

在城市建设中,合理的容积率是衡量城市空间利用效率和城市发展质量的重要指标。

因此,准确地计算容积率对于合理规划和管理城市的空间至关重要。

ArcGIS是一款强大的GIS软件,广泛应用于城市规划和设计领域。

在应用ArcGIS计算容积率时,需要输入建筑物的相关信息,如建筑物的高度、占地面积、建筑用途等。

根据这些参数,ArcGIS可以通过测算建筑物的总体积来计算容积率。

在具体应用中,基于不同的目的和目标,我们需要计算不同的容积率。

在城市规划中,一般会考虑地区的承载能力,以避免因建筑过度集聚而导致的土地资源和环境的浪费。

因此,一般会制定相应的建筑容积率规划标准。

例如,对于商业区和居民区,一般要分别制定不同的容积率要求。

在计算容积率时,我们需要根据这些标准进行测算并进行相应的调整。

具体来说,在应用ArcGIS计算容积率时,我们可以采用以下步骤:1.准备数据首先需要准备好需要计算容积率的区域的相关数据,包括建筑物的基本信息、道路、河流等地理信息。

如果数据量过大,我们需要使用数据分裂功能将数据分成多个较小的文件以提高计算效率。

2.运行空间分析工具在ArcGIS中,我们可以使用3D分析工具来计算容积率。

首先需要在ArcGIS的“3D分析”工具中选择“空间分析工具”,然后选择相关的工具箱。

在“空间分析工具”中,我们可以选择“容积率计算”功能来计算容积率。

在这一步中,我们需要输入区域的几何数据和建筑物的属性数据。

3.设定容积率标准在进行容积率计算前,我们需要根据规划标准来设定相应的容积率要求。

我们可以通过调整容积率标准来控制建筑物的容积率,达到相应的目的。

4.进行容积率计算在设定好相应的容积率标准后,我们可以使用ArcGIS 自带的容积率计算工具进行容积率的计算。

GIS空间分析功能在城市规划设计中的应用

GIS空间分析功能在城市规划设计中的应用

GIS空间分析功能在城市规划设计中的应用GIS空间分析功能是一种广泛应用于城市规划设计中的技术工具。

在城市规划设计中,GIS技术不仅可以对城市的空间布局进行可视化、精确的表示,还能够为城市规划师们提供空间数据的分析、计算和预测能力。

本文将介绍GIS空间分析功能在城市规划设计中的应用。

一、规划场地选择在进行城市规划时,针对不同规模的城市,要确定区域的范围。

GIS技术提供了基于土地、人口、经济、交通等信息的城市规划选址分析模型。

规划师可以使用该模型在不同模拟场景下,比较各方案的优劣,并确定最优方案,最终确定区域范围。

二、地形分析城市规划设计需要考虑地形起伏和自然资源的分布情况。

GIS提供了栅格和矢量的多种地形分析方法,可以对地形高程、坡度、水流、土地利用等地理数据进行分析。

通过分析结果,规划师可以根据自然条件进行科学合理规划,追求优化城市的布局。

三、交通分析交通是城市规划的重要因素之一,GIS空间分析功能可以帮助规划师们分析交通状况,评估交通流量和路网状态,利用片区综合评价工具评估交通状况,了解交通拥堵状况和主要瓶颈位置,从而优化交通布局,提高城市交通运输效率。

四、区域规划和用地分析规划师在进行城市用地规划时,会根据各类需求,进行开发限制、用地类型、建筑高度、建筑保障率的分析计算。

GIS分析工具可以提供草地、森林、湿地、战略性开发等地区的用地分析结果,规划师可以根据分析结果,制定用地规划确定用地。

五、经济分析GIS可以根据城市人口、经济等条件,针对不同产业,为城市经济发展进行分析和预测。

对于不同产业分布情况进行分析,将分析结果与其他市场、财务数据等综合分析,预测城市产业的发展趋势。

在进行城市经济规划时,GIS技术还可以为城市的产业布局和参考大方向提供帮助。

六、生态环境分析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生态环境的破坏已经引起了越来越多的关注。

在城市规划设计中,GIS技术可以帮助规划师们分析城市生态环境的状态,并进行模拟预测。

课程GIS-操作手册4 现状地块的建筑容积率计算

课程GIS-操作手册4 现状地块的建筑容积率计算

地理信息系统应用练习操作手册-4容积率分析进阶分析1.现状容积率统计旧城区的控制性详细规划往往需要对现状容积率进行统计,将其作为规划容积率的参考,但是这在CAD技术环境下是极其费时费力的工作。

ArcGIS可以快速对大量地块进行现状容积率的统计。

可增添“流程图”助理解1)提取建筑物外轮廓线和层数建筑外轮廓和层数是计算“建筑面积”的两个基本要素。

城市规划一般使用CAD格式的底图,我们需要把其中的“建筑外轮廓线”提取出来,转为shp格式,并让建筑自动拥有层数属性。

▪在CAD内处理建筑外轮廓线:首先在CAD内把建筑外轮廓线和层数标注提取出来,然后把每一栋建筑都处理为封闭的多义线,并保证层数标注位于多边形内部。

此处已经处理完毕的cad文件为【chp03-练习数据-统计现状容积率-建筑.dwg】。

▪启动arcmap,新建一个空的底图文档,将其保存为“现状容积率统计.mxd】▪在【目录catalog】内找到前一步准备的dwg文件(chp03-练习数据-统计现状容积率-建筑.dwg),展开发现5个要素类型。

▪将【建筑.dwg】下【polygon】和【annotation】要素拖拉至arcmap图层界面内。

▪使建筑轮廓线要素拥有层数属性:右键【建筑.dwg polygon】图层,在弹出的菜单内选择【连接和关联Joins and relates】-【连接Joins】,显示对话框。

▪设置【要将哪些内容连接到该图层what do you…】-【另一个基于空间位置的图层的连接数据join data from another layer…】;设置【选择要连接到此图层的图层choose the layer…】为【建筑.dwg annotation】,这是建筑层数的注记要素类;选择【每个面都将被指定与其边界最接近点的所有属性each polygon will be …is closest…】;设置新图层保存位置,例如【chp03-练习数据-统计现状容积率-建筑.shp】;点击确定。

基于GIS技术的规划方案空间分析方法研究

基于GIS技术的规划方案空间分析方法研究

基于GIS技术的规划方案空间分析方法研究引言: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规划和土地利用规划成为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为了实现有效的规划方案,需要利用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进行空间分析。

本文将探讨基于GIS技术的规划方案空间分析方法,旨在为城市规划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一、GIS技术在规划方案中的应用1.1 GIS技术概述地理信息系统(GIS)是一种集成了地理信息采集、存储、管理、分析和展示等功能的信息系统。

它具有空间数据处理和空间分析的能力,可以对地理现象进行综合分析和决策支持。

1.2 GIS技术在规划方案中的作用GIS技术可以帮助规划者对城市空间进行全面的分析和评估,包括土地利用、交通网络、环境质量等方面。

通过GIS技术,规划者可以获取大量的数据信息,进行空间模拟和预测,进而制定出科学合理的规划方案。

二、规划方案空间分析方法2.1 空间数据获取与处理在进行规划方案空间分析之前,首先需要获取和处理相关的空间数据。

这些数据可以包括地形地貌、土地利用、交通网络、人口分布等信息。

通过GIS技术,可以将这些数据进行数字化处理和整合,形成空间数据集。

2.2 空间数据可视化与分析利用GIS软件,可以将空间数据可视化为地图或者三维模型,以直观形式展示城市空间特征。

同时,可以进行空间分析,如缓冲区分析、叠加分析、网络分析等,从而揭示城市空间的关系和特征。

2.3 空间模拟与评估基于GIS技术,可以进行规划方案的空间模拟和评估。

通过建立模型和设定参数,可以模拟出不同规划方案下的城市发展情景,并进行评估。

这样可以为规划者提供不同方案的优劣比较,帮助其做出决策。

三、案例分析:基于GIS的城市交通规划以城市交通规划为例,探讨GIS技术在规划方案中的应用。

3.1 数据获取与处理收集城市交通网络、人口分布、道路状况等数据,并进行数字化处理和整合,形成空间数据集。

3.2 空间数据可视化与分析利用GIS软件,将交通网络、人口分布等数据可视化为地图,分析交通流量、交通瓶颈等问题,为交通规划提供参考。

GIS空间分析功能在城市规划设计中的应用

GIS空间分析功能在城市规划设计中的应用

GIS空间分析功能在城市规划设计中的应用随着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城市规划设计变得愈发复杂,需求也将不断增长。

为了更好地满足城市规划设计的需求,地理信息系统(GIS)空间分析功能的应用日益重要。

GIS 是一种利用计算机技术进行地理空间数据采集、存储、管理、分析和展示的技术。

而GIS 空间分析功能是指通过GIS软件处理和分析地理空间数据,来揭示空间分布规律和空间关联性,并有效支持城市规划设计的实践活动。

本文将从GIS空间分析功能在城市规划设计中的应用角度进行探讨。

1. 土地利用规划城市规划设计需要充分考虑土地的合理利用,而GIS空间分析功能正是对土地利用规划提供了有力支持。

GIS可以通过空间分析功能对土地资源进行分类、评估和优化配置,分析土地利用状况和潜力,并制定土地利用规划方案。

通过GIS空间分析功能,规划者可以更加直观地了解土地资源的分布情况、利用现状和潜在问题,为土地规划提供科学依据。

2. 环境评估分析城市规划设计需要综合考虑环境因素,如土地利用、水资源、气候条件等,以确保规划方案的可行性和可持续性。

GIS空间分析功能可以通过对环境数据的整合和分析,揭示环境演变趋势和空间格局,并评估规划方案对环境的影响。

GIS还能进行环境风险评估和应急响应规划,为城市规划设计提供准确的环境信息和科学的环境评估分析。

3. 交通规划优化交通是城市发展的重要支撑,而合理的交通规划设计对城市发展至关重要。

GIS空间分析功能可以对交通网络进行模拟和优化,分析交通瓶颈和拥堵点,预测交通需求和未来发展趋势,为交通规划提供科学的依据。

通过GIS空间分析功能,规划者可以更好地理解城市交通系统的空间特征和运行规律,为交通规划设计提供科学的支持。

4. 市场潜力评估在城市规划设计中,对城市内商业、居住和公共设施等的布局规划需要充分考虑市场潜力和空间需求。

GIS空间分析功能可以通过对人口、经济和商业数据的整合和分析,揭示市场潜力的空间分布和特征,评估不同区域的市场潜力和竞争情况,并识别潜在发展机会和风险。

城市规划中的GIS空间分析——方法与系统

城市规划中的GIS空间分析——方法与系统
包括土地面积和人口情况、城乡居民家庭收入 和支出、主要农产品产量、规模以上工业企业 总产值等170项指标/年 包括人口、劳动力及土地资源、综合经济、工 业、交通运输、贸易、等200项指标/年 包括市政公用设施水平、人口和建设用地、园 林绿化、市容环境卫生等485项指标/年 包括户数、人口数和性别比,分性别的农业、 非农业人口,人口自然变动等约290个指标 包括国民经济核算、人口、就业人员和劳动报 酬、居民收支和贫困、国际收支和外债、自然 资源和环境等约205个指标 包括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内蒙古、辽宁、 吉林等31个省份的统计年鉴数据
城区房价水平分析
高速客车OD分析
基于路网的机动车等时圈示意
一、空间分析案例
5、区域
分行业企业投资密度图
30.0% 20.0% 10.0% 0.0%
北京22万家高新企业在天津、河北制造类投资分布
GDP插值剖面分析
廊坊市
邢台市
城六区
宁河县
宝坻区
武清区
静海县
保定市
承德市
唐山市
沧州市
衡水市
外围四区
滨海新区
界面风格 流程引导 标准规范 动态扩展
三、《城市规划空间辅助分析系统》
4、系统特点
界面风格
流程引导
标准规范
动态扩展
三、《城市规划空间辅助分析系统》
5、推进思路
模型功能 由简入丰,从目前的基本功能向模型验证、参数设置的 知识点推送、分析结果的案例推送等系列功能逐步拓展 模型数量 由少及多,根据应用需求进行增减、修改及完善 模块组织 根据院项目特征、规划类型调整目前的模块组织方式 推广方式 由点及面,由试点所室到全院,再由全院到行业 服务方式 由单机运行到在线云服务

城市规划中的基于GIS的空间分析方法

城市规划中的基于GIS的空间分析方法

城市规划中的基于GIS的空间分析方法城市规划是指通过对城市土地利用、交通路网、设施设备等方面的布局和设计,以提高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和城市的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的规划工作。

在城市规划过程中,空间分析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而基于地理信息系统(GIS)的空间分析方法,为城市规划师提供了强大的工具和技术支持。

GIS是一种将地理数据与属性数据进行整合和分析的技术系统。

它不仅可以对地理空间数据进行建模和管理,还可以进行空间数据的查询、分析和可视化。

在城市规划中,GIS的空间分析方法为决策者提供了全面而具体的城市现状和规划方案评估的能力。

首先,基于GIS的空间分析方法可以用于城市的用地评估。

通过对土地利用、土地类型、土地所有权和土地开发限制等数据的整合和分析,可以为城市规划师提供详细的土地利用状况和特征。

这些数据可以用于分析土地利用的现状和潜力,为城市规划提供科学的依据。

其次,基于GIS的空间分析方法可以用于城市的交通分析。

通过对交通网络、交通流量、交通设施和交通需求等数据进行整合和分析,可以为城市规划者提供交通状况的全面了解。

借助GIS的空间分析功能,可以进行交通流量模拟、交通瓶颈识别和交通效率评估等分析,为城市规划者提供交通改善方案。

另外,基于GIS的空间分析方法可以用于城市的环境评估。

通过对环境质量、自然资源分布、环境敏感区和环境污染源等数据进行整合和分析,可以为城市规划者提供城市环境状况的综合评估。

借助GIS的空间分析功能,可以进行环境质量模拟、环境风险评估和环境敏感性分析等分析,为城市规划者提供环境保护和改善的建议。

此外,基于GIS的空间分析方法还可以用于城市的设施布局和服务分析。

通过对设施设备、人口分布和服务需求等数据进行整合和分析,可以为城市规划者提供公共设施和服务的合理布局和配置。

借助GIS的空间分析功能,可以进行服务范围分析、服务覆盖评估和设施需求预测等分析,为城市规划者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

综上所述,基于GIS的空间分析方法在城市规划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城市规划中的GIS空间分析方法

城市规划中的GIS空间分析方法

城市规划中的 GIS空间分析方法摘要:近年来,我国城市建设迅速发展,人口数量不断增加,人类活动所需的服务范围也不断增大,城市建设用地需求也随之增加,盲目的扩张城市建设用地,会造成土地利用效率低下,城市建设用地不协调,这样不仅浪费了稀有的土地资源,而且还会破坏城市的生态环境,使得科学合理的开展城市规划极为必要。

关键词:城市规划;GIS;空间分析方法一、简要介绍GIS空间分析法的概念地理信息系统它是一种基于计算机的工具,对地球上所有事物和发生的现象,都能将其进行有效的分析,转换成具体数据,或者构成相关的图案。

此外,地理信息系统,也可以有效地识别数据库中的相关资料,将其进行归纳,整理、存储、操作。

帮助相关的工作人员进行科学调查、发展规划,绘图等。

例如,在城市规划过程中,利用地理信息系统进行有效分析地形变化,合理规划交通要道,以及具体的商业区、居民区、工业区的分布。

同时在城市规划过程中,及时发现自然保护资源,防止其在施工过程中受到污染。

二、GIS空间分析在城市规划中的应用2.1城市总体规划中GIS应用GIS可以应用于地理分布的度量,即分析空间数据信息,把握其紧凑度和发展方向,尤其是对空间重心的分析对城市规划至关重要。

其应用范围主要包括对不同或者相同研究范围、不同或者相同建设用地、不同或者同一时期的中心的分布、变化或者对比,但要注重从人口、规划规模、开发强度等方面选择科学的权重来对重心进行研究,还可以延伸到对洪涝灾害预测、水质污染、防火救援等领域,帮助社会减少损失。

具体应用如规划前期的地形图处理和数据校验,利用图形叠加与缓冲区分析配合因子权重和专家打分机制进行用地适建性评价、公共设施选址、功能区界线制定、环境保护评估和城镇土地分等定级等规划活动。

利用3D分析扩展模块进行DEM(数字等高线模型)模拟分析和三维城市仿真则可以让GIS系统的功能发挥的更加淋漓尽致,可以让其更加形象的反映城市建设的总体性和规划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表 4 情景方案设计及因子赋值 模式 情景 集中发展 中心 模 式 情 景 因子赋值 轴线 可达性 地价 点 状 保 自 然 生 态 保 护 模 式 面 域 控 制 山体 水体 0.3 0.3 线 性 拓 展 山体 水体 0.15 0.15 护 山体 水体 0.15 0.15 0.5 0.1 0.2 0.2 人工建设环境发展模式 均匀发展 中心 轴线 可达性 地价 0.5 0.2 0.3 0.3 分散发展 中心 轴线 可达性 地价 0.1 0.5 0.2 0.2
由当前形势发展到未来状态的路径 。近年来逐渐被引入城市规划领域,尤其是在制定长期 性、 展望性的区域或城市发展战略应用广泛, 成为城市规划面对重大不确定性问题的重要方 法之一。 总体城市设计面对的对象庞大而复杂, 城市发展背后的不确定因素较多, 传统规划单一 蓝图式的规划方法较难适应当今中国城市快速发展的现实诉求。 现有 GIS 技术在有力补充总 体城市设计的技术环节欠缺的同时也面临着更加动态化、 多元化的运算转型。 情景规划的引 入可能是有力解决两者问题的一种手段。 通过多情景的 GIS 模型测算, 可以很大程度上体现 城市未来发展的多样性,从而加强规划师对未来的把控。
[5]
2. 结合情景规划的 GIS 分析举例
2.1 项目概况与技术路线
蚌埠地处淮河中游,是安徽省重要的枢纽城市,皖北的商贸中心与加工制造业中心,拥 有出众的山水资源(图 2),市区面积 601 平方公里,人口 105 万。2013 年底,蚌埠市展开 了《蚌埠总体城市设计》的编制工作。本次总体城市设计配合蚌埠总体规划的编制展开,从 区域、生态、城市建设等多方位对蚌埠的城市发展形态做出规划控制与优化,力图营造“城
淮河 黑虎山 张公湖 锥子山 老虎山 天河 芦山 龙子湖 老山
刚性格局划定 GIS 单因子测算 情景方案设计 2.情景方案 设计 情景方案比选 用地簇群分类 3.空间形态 引导 空间形态优化
图 2 蚌埠城市山水格局,资料来源:文献[6]
图 3 GIS 应用技术路线,资料来源:自绘
2.2 基于 GIS 的空间容量评析 2.2.1 评析概述
2000 年以来,伴随着宏观层面城市设计理论与实践活动(尤其伴随一批城市的总体规 划修编工作)的活跃,天津、哈尔滨、重庆、南京、苏州等一批城市展开了大尺度的总体城 市设计。有关总体城市设计的理论方法的研究大量涌现(图 1),其中 GIS 是解决目前国内 总体城市设计技术操作层面的重要回应。 9350
[4]
运用 GIS 手段可以有效地提高总体城市设计操作的力度与准确度。GIS 可以通过计算机 图形和数据库的有机结合, 凭借空间分析和可视化表达的功能, 为城市设计提供新型的空间 分析与决策辅助, 其在大尺度城市设计应用主要包括数据储存、 数据关联与分析及可视化表 达三个方面。
1.2 GIS 应用于总体城市设计的发展趋势
3532 论文数量 主题词 总体城市设计 技术方法 769 GIS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图 1 2000 年以来主题为“总体城市设计”的文献统计分析,资料来源:中国知网
1.1
GIS 应用于总体城市设计的必要性
总体城市设计面对的对象通常是大尺度的城市空间环境,所涉及的空间内容繁多,关系
错综复杂,尤其是诸多隐藏于物质空间形态背后的经济、用地、生态等要素。此外,城市的 空间形态的演化具有大规模、多层次、开放性、不确定性等诸多特点,需要把握城市空间演 化主导动因的同时承认城市演化背后的多种不确定要素的影响 。因此,基于视觉美学基础 上的中小尺度的城市设计方法并不完全有效。
嵌山水、山水绕城”的东方山水城市格局。 GIS 技术主要应用于本次总体城市设计的初期,在城市规划用地布局基本确定的基础上 测算城市未来发展的空间容量(以高度和强度为主要表征的城市建设总量 ),即针对城市 不同地块的建设高度与开发强度做出适宜性评价。 主要工作步骤包括三部分: 用地潜力分析、 情景方案比选和空间形态优化(图 3)。 1.用地潜力 评估
将城市建设范围以街区为单位进行划分, 作为 GIS 模型操作的基底。 选取影响城市空间 环境的主要要素, 量化各要素对于不同街区的影响程度并落实到基地上。 可得到不同环境要 素对城市空间容量的影响情况。其中城市发展的刚性格局(不适宜建设区域)不计入评析。
2.2.2 刚性格局划定
刚性格局, 即城市中不适宜进行建设的用地和建设已经确定较难更改的用地, 这些用地 的开发结果不受到城市环境因素的影响,因此不列入空间容量评价。具体针对蚌埠,以总体 规划设立的城市建设用地禁建区为基准(图 4),结合四线划定区、生态安全区与已批待建 区共同形成城市发展的刚新格局,不参与进一步的 GIS 测算(图 5)。
需要结合城市的特征以及发展趋势来综合判断。 蚌埠处于快速城市化阶段, 城市发展对于土地资源的需求较大, 同时出众的山水资源又 是城市发展的重要环境优势。 基于蚌埠城市发展的现状特征, 选择以人工建设发展和自然生 态保护两个角度同时出发设计情景。具体而言,在人工建设发展发展方向考虑集中发展、均 匀发展与分散发展三种模式, 而自然生态保护则分为点状保护、 线性拓展和面域控制三种方 式。通过组合两者不同的发展方式,可以得到九种城市未来可能的发展情景(表 4) 。 结合之前研究得到了单因子的计算结果, 根据不同情景的特征分别设置各个单因子的权 重,综合叠加不同因子计算出每个街区的综合分值,所得分值即为该地块的空间容量数值。 街区得分越高,颜色就越重,城市设计对其整体高度和强度的限定就越高,反之则低。为方 便后续模型计算,根据空间容量数值的高低,将蚌埠城市的街区划分为五种类型,并用 GIS 生成不同情境的空间模型。
2
地价
轴线 可达 性 山体
体资源 水体 开放 空间 虚轴 主要水 体资源 主要公 园广场 重要景 观视廊
分值 范围(m) 分值 范围(m) 分值 范围(m) 分值
1 <200 2 <200 1 <100 1
2 200-800 4 200-800 2 100-200 2
3 800-1500 3 800-1500 3 200-300 3
表 3 环境影响单因子 GIS 分析图 因子 中心 地价 轴线 可达性
GIS 分 析图
因子
山体
水体
开放空间
虚轴
GIS 分 析图
注:颜色越深影响越大
资料来源:文献[6]
2.3 基于 GIS 的情景方案比选 2.3.1 评析概述
基于上述分项的单因子评析结果, 结合 GIS 技术的多因子分析能力, 可以根据不同导向 多角度地测算城市未来发展的空间容量。 通过多情景方案的设计, 形成不同的因子权重设置 方式,运用 GIS 构建多情景城市空间容量模型,综合考虑选择适宜城市发展的方式。
图 4 城市建成区综合评价图,资料来源:文献[6]
图 5 刚性格局划定图,资料来源:文献[6]
2.2.3 空间容量因子确立 城市发展的空间容量受到人工环境与自然环境的各种要素的影响, 综合考虑选取最影响 城市空间形态的 8 大要素, 作为影响未来城市空间容量的主导因子。 这些因子包括中心影响 因子、地价影响因子、轴线影响因子、交通可达性因子、山体影响因子、水体影响因子、开 放空间影响因子和虚轴影响因子。 分别考量每个因子对城市用地的空间容量影响, 根据影响 力的强弱从高到低将周边的街区赋值为 5 分至 1 分。具体分值设置为: (1)中心因子:现代城市公共服务在各片区的聚集点,靠近中心的街区的空间容量大。 以总体规划确立的中心体系分布为基准,根据街区距离城市中心的距离小分为五个层级。 (2)地价影响因子:不同街区的土地价格,地价高的街区空间容量大。根据蚌埠市国 土资源局网站发布的蚌埠市市区基准地价成果(2013 年 1 月 28 日) 。对于不同用地性质的 土地,统一采用地面地价数据(元/m ) ,共分为五个层级。 (3)轴线影响因子:城市主要的空间轴线,靠近轴线的街区空间强度较高。根据项目 组划定的城市主要轴线,根据街区距离轴线的距离小分为五个层级。 (4)交通可达性因子:根据城市路网密度,可以计算城市的交通可达性。路网密度较高 的地区交通可达性较好,空间容量大。根据街区周边的路网密度大小分为五个层级。 (5)山体影响因子:蚌埠重要的山体资源,根据生态优先原则。根据距离山体的距离越 近的街区空间容量越小,根据街区距离山体边缘的距离分为五个层级。 (6)水体影响因子:蚌埠重要的水体资源,根据距离水体的距离越近的街区空间容量越 小,根据街区距离水体边缘的距离分为四个层级。 (7)开放空间影响因子:包括城市重要的公园、广场和滨水地区。靠近开放空间的街区 空间容量小。根据街区距离开发空间边缘的距离分为五个层级。 (8)虚轴影响因子:城市重要的景观视廊,公众观看重要景观资源的廊道。距离廊道越 近的街区空间容量较小, 根据街区距离虚轴中线的距离分为五个层级。
4 1500-2500 4 1500-2500 4 300-400 4
5 >2500 5 >2500 5 >500 5 资料来源:文献[6]
根据不同因子的赋值, 运用 GIS 建立各个因子影响力的原始数据库, 并将数据落实到二 维平面的城市用地街区中,形成各环境要素对于整体城市的影响力分布情况(表 3) 。
2000NºN¤mA•¤432529468ÿNÅ–Plè‰Ä€‹Õÿ
结合情景规划的总体城市设计 GIS 空间容量测算
孔斌,郝凌佳
摘要:近年来,地理信息系统成为城市设计技术操作层面的重要支撑,基于多因子评价的 GIS 技术在总体 城市设计中的应用愈发广泛。本文以蚌埠为例,讨论了结合情景规划的 GIS 技术在总体城市设计中的应用。 通过用地潜力评估、情景方案设计与空间形态引导三个主要技术环节,实现多情景设计引导下的城市发展 空间容量测算和城市形态控制。 关键词:情景规划 总体城市设计 GIS,用地簇群 空间容量
目前, 基于多因子评价的大尺度城市设计 GIS 应用是学术界普遍采用的方式。 其核心思 路是通过量化分析与综合评价影响城市的各类环境因子, 进而建立起以控制高度和密度等核 心指标为主的空间模型。主要技术路线可以分为五个步骤:用地单元划分、因子遴选、因子 赋值、数值计算和评价决策。学术界对因子遴选和数值计算的技术方法讨论较多。就目前的 发展趋势而言,因子遴选的技术手段较为成熟,呈现经济、生态、社会三足鼎立的趋势,因 子量化处在发展阶段, 以因子权重化为主要方式, 系统运算则仍以传统的静态运算方式为主, 在多元化、动态化方向探索较少(表 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