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功能
手功能评估量表

手功能评估量表手功能评估量表是用于评估个体手部功能的工具。
它可以帮助医疗专业人员,如康复治疗师或手部外科医生,了解患者手部的功能状况,从而为其提供适当的治疗和康复计划。
下面是一个手功能评估量表的示例:手功能评估量表个人信息:姓名:性别:年龄:日期:手功能评估项:1. 握力测试:使用一台握力计,测试患者分别使用左手和右手的最大握力。
记录两只手的握力数值(以千克或磅为单位)。
2. 手指关节活动度:使用手关节活动度仪测量每个手指关节的主动和被动活动度。
记录每个关节的活动范围(以度为单位)。
- 指间关节(DIP)- 掌指关节(PIP)- 远端指间关节(MCP)- 腕部关节- 拇指关节(CMC)3. 握力测试和释放测试:记录患者使用左手和右手进行握力测试和释放测试的时间。
测试对象可以是一块软泥、一块海绵或者其他合适的物品。
- 左手握力时间:- 右手握力时间:- 左手释放时间:- 右手释放时间:4. 准确度和协调性测试:使用一项需要准确度和协调性的测试任务来评估患者的手部功能。
测试对象可以是一个小球放置在不同位置,然后患者需要使用手指将其放置在指定的位置上。
- 左手测试时间:- 右手测试时间:评估结果:根据上述测试结果,对患者的手功能进行综合评估。
评估结果应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描述:- 握力强度和平衡性- 手指关节活动度- 握力和释放能力- 准确度和协调性备注:如果有其他相关信息需要记录,请在此处添加。
使用这个手功能评估量表,医疗专业人员可以系统地评估患者的手部功能状况。
这些评估结果可以帮助制定个性化的治疗计划,包括康复训练和手术干预。
而且,通过跟踪患者手部功能随时间的变化,医疗专业人员可以评估治疗效果,并调整治疗计划以获得更好的康复效果。
因此,手功能评估量表是评估手部功能的重要工具,对于康复治疗和手部外科手术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手功能康复

手功能康复手功能康复是指通过各种康复手术、物理疗法、运动疗法等综合手段,恢复受伤手部或手的功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手功能康复可以应用于各种手部疾病和受伤后的康复过程中,包括手指骨折、尺神经损伤、肌腱损伤等。
手功能康复的目标是恢复手部的正常功能和灵活性,使患者能够进行日常生活中的各项活动。
康复过程中,医师会根据患者的情况制定个性化的康复方案,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手部保护和休息:在受伤后,手部需要充分休息才能恢复。
患者需要避免过度使用手部,尽量减少对手的负荷。
2.物理疗法:物理疗法是手功能康复的重要手段之一。
包括按摩、热敷、冷敷、理疗等。
这些疗法可以帮助减轻手部的疼痛和肿胀,并促进血液循环,加速伤口愈合。
3.运动疗法:运动疗法是手功能康复的核心,包括手部的拉伸、握力训练、手指关节的活动训练等。
这些运动能够增加手部的灵活性和力量,恢复手部正常的功能。
4.功能锻炼:功能锻炼是指通过模拟日常生活中的各种活动,训练手部的功能。
患者可以通过使用各种辅助工具进行活动,如开瓶器、剥核桃器等。
这样可以提高手部的灵活性和力量。
5.心理支持:手功能康复过程中,患者可能会面临恢复的困难和挫折,心理状态对康复过程有着重要影响。
因此,为患者提供必要的心理支持和鼓励是非常重要的。
手功能康复需要患者和医疗团队的共同努力,患者需要积极配合医师的治疗,按照康复方案进行康复锻炼。
同时,医师也需要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调整康复方案,以达到最好的康复效果。
总之,手功能康复是一项综合性的康复过程,通过各种手段恢复手部受伤后的功能。
只有通过持续的康复训练和医生的指导,患者才能够尽快恢复手部的功能,并提高日常生活的质量。
手功能ppt课件

精选ppt课件2021
16
三、手功能训练
• 手部肌力和耐力训练 • 手部关节活动度维持和提高 • 手部协调性、灵活性训练 • 手部感觉功能康复 • 强制使用训练
精选ppt课件2021
17
(一)、手部肌力和耐力训练
• 训练设备与用具
– 橡皮泥 – 弹力带 – 橡皮圈 – 握力计 – 捏力计 – 不同阻力的夹子
精选ppt课件2021
5
手的功能
• 力性抓握(power grip) 对掌(thumb opposition)运动
精确抓握(precision grasp)
精选ppt课件2021
6
13种基本形式
• 悬垂(suspension) • 托举(hold) • 触摸(touch) • 推压(push and press)
• 训练设备与用具
– 橡皮泥 – 弹力带 – E-link手功能训练系统 – 上肢机器人
精选ppt课件2021
20
• 训练方法
– 尽早释放非损伤关节,避免因“陪绑” 所致的关节活 动度下降
– 对损伤关节早期在治疗师指导下,尽可能主动活动损 伤关节,逐渐增大活动范围和活动次数,逐渐增加练 习的运动弧
本节内容
• 一、手的解剖和功能 • 二、手功能评定 • 三、手功能训练
精选ppt课件2021
1
一、手的解剖和功能
• 手部 按骨骼可以分为腕、 章、和指三部分。按局部解 剖特点分手掌、手背和手指 三部分。
• 感觉和运功是手的两个主要 功能。
• 为了适应手的精细运动和灵
敏的感觉功能,手部的皮肤、
筋膜组织结构有其特殊性。 1、角化层较厚。2、皮肤弹 性差不易移动。3、皮肤无 毛及皮脂腺。4、皮肤有许
手功能康复课件

针对不同类型的神经损伤,可以采用不同的康复方法,如物理治 疗、针灸、药物治疗等。
肌腱损伤康复案例
肌腱损伤的种类
肌腱损伤可以分为多种类型,如部分断裂、完全断裂、粘连等。
肌腱损伤的症状
肌腱损伤后会出现疼痛、肿胀、活动受限等症状。
肌腱损伤的康复方法
针对不同类型的肌腱损伤,可以采用不同的康复方法,如制动、物 理治疗、手术治疗等。
地适应日常生活和工作。
促进社会生产力
手功能康复能够促进社会生产 力的发展,因为手是人们进行 日常工作和生产活动的重要器 官。
减轻家庭负担
手功能康复能够减轻家庭负担 ,使患者能够更好地照顾自己 和家庭。
促进医疗科技进步
手功能康复的发展能够促进医 疗科技的进步,推动相关领域
的发展。
THANKS
感谢观看
手功能康复的历史与发展
手功能康复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古代,但现代手功能康复技术 的发展始于20世纪初。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手功能康 复的方法和技术也在不断改进和更新。
目前,手功能康复已经成为了康复医学中的重要领域之一, 许多医院和康复机构都设立了专门的手功能康复部门。同时 ,随着人们对生活质量要求的提高,手功能康复的需求也在 不断增加。
肌腱和腱鞘
连接肌肉和骨骼,帮助实 现手部的精细动作。
手部生理功能
抓握物体
通过拇指和其他手指的协同作用,实现抓握物体。
捏取物品
利用拇指和食指之间的捏力,夹取小物品。
手腕和手指的协调运动
实现手腕和手指的协同工作,完成各种复杂的动作。
03
手功能康复评估与规划
手功能评估方法
01
02
03
04
观察法
手功能评定方法及标准

手功能评定方法及标准手功能评定是指对手部肌肉、关节和神经系统进行功能测试并评价。
以下是常见的手功能评定方法及标准:1. 抓握力测试方法:使用手力计测量被测者抓握力的大小。
常见的测试方法有最大握力测试和便携式握力测试。
最大握力测试:要求被测者尽可能地握紧手力计,保持5秒钟。
重复3次并取最高得分。
便携式握力测试:被测者在握住手力计的柄时,以最强力度握持5秒钟。
重复3次并取平均得分。
2. 拇食指对捏力测试方法:被测者用拇指和食指将夹在两指之间的小球捏住,保持5秒钟。
重复3次并取平均得分。
3. 手指灵敏度测试方法:用一个针尖或纸夹在被测者闭眼的情况下轻轻触碰手指尖部位,要求被测者准确地辨别出刺激的位置。
测试5次并取平均得分。
4. 手臂活动范围测试方法:被测者用另一只手或帮助工具进行伸展和屈曲。
根据正常活动范围进行评估。
5. 手部肌肉力量测试方法:根据手部肌肉力量缺陷的程度,采用力度大小、重量练习等测试方法进行测定,以评估肌力缺陷。
6. 手部协调性测试方法:使用数字操作任务等测试对于手部协调能力进行评估。
标准评分参考:抓握力测试:力度在22~31千克者为正常范围;18~22千克者为轻度减弱;15~18千克者为中度减弱;15千克以下者为重度减弱。
拇食指捏力测试:力度在18~26千克者为正常范围;14~18千克者为轻度减弱;10~14千克者为中度减弱;10千克以下者为重度减弱。
手指灵敏度测试:准确率在80%以上者为正常范围。
手臂活动范围测试:没有活动受限制者为正常范围。
手部肌肉力量测试:根据力度大小测定来评估,一般分为6个等级,0~5分。
0分表示完全无力,5分则表示正常肌力。
手部协调性测试:根据任务完成情况来评估,完成得越好,得分越高。
手功能评定标准

手功能评定标准摘要:一、手功能评定的意义二、手功能评定的方法1.主观评定2.客观评定三、手功能评定的标准1.手部灵活性2.手部力量3.手部协调性四、手功能评定在康复治疗中的应用正文:手功能评定对于评估手部损伤、疾病或手术后的康复情况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科学、客观的评定方法,可以为康复治疗提供依据,帮助患者尽快恢复手部功能。
本文将对手功能评定的方法及其标准进行详细介绍,并探讨手功能评定在康复治疗中的应用。
一、手功能评定的方法手功能评定方法包括主观评定和客观评定两种。
主观评定主要依赖于患者的主观感受,通过询问患者手部功能恢复情况、疼痛程度等来了解患者对自身手功能的认知。
客观评定则是通过专业的评定工具和测试方法,对患者手部的灵活性、力量、协调性等各项功能进行量化评估。
二、手功能评定的标准1.手部灵活性:手部灵活性是指手腕、掌指关节和指间关节在一定范围内的运动能力。
评定时,可以通过测定被动和主动运动的角度、速度等指标来判断手部灵活性。
2.手部力量:手部力量包括握力、捏力等,可以通过握力计、捏力计等工具进行测量。
评定时,需要比较患者与正常人的握力、捏力等指标,了解患者手部力量的恢复情况。
3.手部协调性:手部协调性是指手指在执行特定任务时的协同运动能力。
评定时,可以通过让患者完成一系列手指协同运动任务,观察其完成情况,以评估手部协调性。
三、手功能评定在康复治疗中的应用手功能评定在康复治疗中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为康复治疗提供依据:通过手功能评定,医生可以了解患者手部功能的受损程度和康复情况,为制定针对性的康复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2.监测康复进程:在康复治疗过程中,定期进行手功能评定,可以了解患者康复进程,及时调整治疗方案,提高治疗效果。
3.评估治疗效果:治疗结束后,通过手功能评定,可以评估治疗方案的有效性,为患者的手部功能恢复提供反馈。
总之,手功能评定是评价手部损伤、疾病或手术后康复情况的重要手段。
手功能康复PPT

主动辅助训练
主动辅助训练是指患者通过施加轻微 的力量,在辅助装置或治疗师的指导 下进行关节活动。
主动辅助训练的方法包括滑板、助力 器、悬吊系统等。
主动辅助训练的目的是逐渐增加患者 的主动运动能力,促进肌肉力量的恢 复。
通过主动辅助训练,患者可以逐渐过 渡到完全主动运动,提高手部功能。
软组织损伤康复
要点一
总结词
软组织损伤康复需要采用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同时配合 康复训练,以恢复手部功能。
要点二
详细描述
软组织损伤包括肌肉、肌腱、韧带、关节囊等组织的损伤 。对于轻度软组织损伤,可以采用保守治疗,如休息、冰 敷、加压包扎和抬高等;对于重度软组织损伤,则需要进 行手术治疗。在治疗后,患者需要进行康复训练,如关节 活动度训练、肌肉力量训练和手部协调性训练等,以促进 软组织愈合和手部功能的恢复。
手部骨折是最常见的手部损伤之一,通常由跌倒、撞 击或过度使用导致。康复过程通常包括疼痛缓解、肿胀 控制、关节活动度恢复和肌力训练。
急性期(伤后1-2周):重点是减轻疼痛和肿胀,保持 关节固定,进行轻度的被动关节活动。
慢性期(伤后6周以上):重点转移到增强肌力和手部 协调性,逐渐增加训练的强度和复杂性。
手部神经损伤可能导致感觉丧失或肌肉无力。康复过 程需要促进神经再生,恢复感觉和运动功能。
急性期(伤后1-3个月):重点是保持受损神经的静止 ,减轻炎症和水肿,同时进行感觉再训练和轻度的被动 关节活动。
慢性期(伤后6个月以上):重点转移到增强肌肉力量 和协调性,逐渐增加训练的强度和复杂性。
案例四:软组织损伤康复
详细描述
手部由多个小骨组成,包括掌骨和指骨,这些骨骼通过关节连接 ,允许手指进行灵活的运动。掌骨和指骨的形状和排列方式决定 了手部的功能和灵活性。
儿童手功能发育规律

儿童手功能发育规律
儿童手功能发育规律是指儿童手部运动功能的发展过程和规律。
以下是一般儿童手功能发育的几个阶段:
1. 出生至6个月:儿童在这个阶段主要通过探索性动作来发展手功能。
他们会试图抓住和握持物体,并学会通过拍打、摸索等方式来感知物体的形状和质地。
2. 6个月至1岁:在这个阶段,儿童手部的运动能力得到了进一步发展。
他们可以使用拇指和食指进行精细的抓取动作,并开始尝试使用工具,如勺子或杯子。
3. 1岁至2岁:儿童手功能在这个阶段迅速发展。
他们可以进行更加复杂的手指运动,如旋转、按压和拉扯。
他们还会开始探索手部的功能,如使用手指指向物体或画画。
4. 2岁至3岁:在这个阶段,儿童手功能的控制能力进一步提高。
他们能够进行更加精细的手指运动,如剪纸、握笔、穿线等。
他们还可以使用手指进行精确的手工活动,如拼图、穿珠子等。
5. 3岁至6岁:在这个阶段,儿童的手功能已经基本发育完善。
他们可以进行更加复杂和精细的手工活动,如剪纸、绘画、书写等。
他们还可以使用双手进行协调的活动,如打球、弹琴等。
需要注意的是,每个儿童的手功能发育速度和水平可能存在差异,
因此上述规律仅为一般情况下的发育趋势。
如果家长或教育者对儿童的手功能发育有疑问,建议咨询专业医生或康复师进行评估和指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一、手的解剖和功能 • 二、手功能评定 • 三、手功能训练
1
一、手的解剖和功能
• 手部 按骨骼可以分为腕、 章、和指三部分。按局部解 剖特点分手掌、手背和手指 三部分。 • 感觉和运功是手的两个主要 功能。 • 为了适应手的精细运动和灵 敏的感觉功能,手部的皮肤、 筋膜组织结构有其特殊性。 1、角化层较厚。2、皮肤弹 性差不易移动。3、皮肤无 毛及皮脂腺。4、皮肤有许 多皮纹。
2、感觉再训练
• 针对手部感觉减退或丧失的患者,进行的以恢复手部正常 感觉功能为目的的训练 • 训练设备与用具
– – – – – 棉花球、海绵、棉布 日常生活用品 带橡皮头的铅笔 颗粒粗细不一砂纸 装有碎粒、黄砂、米粒、圆珠等物的系列桶
• 训练方法
– 第一步 让患者闭眼尝试做某一活动; – 第二步 让患者睁眼检查所完成的活动是否正确; – 第三步 如果不正确,让患者睁眼重复相同的活动, 以实现视觉与感觉经验的统合,并行记忆储存; – 第四步 再次让患者闭眼,重复做相同的活动,以 强化睁眼时所获得的经验。
5
手的功能
• 力性抓握(power grip) 对掌(thumb opposition)运动
精确抓握(precision grasp)
6
13种基本形式
• • • • • • 悬垂(suspension) 托举(hold) 触摸(touch) 推压(push and press) 击打(tap) 动态操作(manipulation)
手的功能
• 悬垂(suspension) • 托举(hold)
8
手的功能
• 触摸(touch) • 推压(push and press)
9
手的功能
• 击打(tap) • 球形掌握(ball grasp)
球形指尖握 (ball pinch)
10
手的功能
• 动态操作(manipulation)
3、感觉安全教育
• 养成关注受累侧肢体的习惯,用视觉代偿失去的感觉 • 避免将受累区域暴露于热、冷和锐利的物体
• 小心越小的把柄,压力在抓握表面分布越小。可将小把 柄加粗,或在可能的情况下用不同的工具 • 在工作中频繁地改变工具以使受压组织休息 • 如有水疱、破溃,或其它创伤发生,要及时治疗,以免 皮肤进一步损伤和发生感染 • 注意皮肤的清洁、干燥,适当地涂抹润肤油
• 实体觉的训练
– 让患者通过触摸,识别物体的形状与名称。 – 可以选择日常生活中经常使用的物件。 – 起初宜选择体积大、形状不相似的物件,然后,逐步 升级至体积越来越小、形状越来越相似的物件,并要 求患者在限定的时间内完成。 – 也可将一些小物件藏匿于砂堆中或装于一只不 透明的口袋内,让患者用手摸出指定的物件。
• 功能性感觉能力的训练
– 随着感觉功能的进行性恢复,可让患者双手操纵硬果、 螺栓、钱币、钥匙及其它生活用品 – 鼓励患者完成扣钮扣和系鞋带等日常生活活动,甚至 试着让患者使用工作中常用的工具 – 如果受伤的是优势手,尽早鼓励患者用手写字、用餐 具吃饭 – 但应避免意外损伤的发生
感觉再训练注意事项
(五)强制性使用训练
• 训练设备与用具
– 用于限制健侧手活动的手套或夹板 – 家居日常生活用品
• 主要适用于脑损伤后偏瘫手有一定功能 的患者。
– 腕背伸大于10度 – 拇指和任何一指伸展大于10度
• 限制时间5-6小时
• 训练设备与用具
– – – – – 棉花球 海绵 棉布 颗粒粗细不一的砂纸 装有碎粒、黄砂、米粒、圆珠等物的系列桶
• 训练方法
– 开始时,采用患者能耐受的轻柔的触觉刺激, 待患者适应后,渐增加刺激的强度,直至能耐 受较强的触觉刺激而不产生疼痛 – 可以先用棉花磨擦敏感区,然后改用棉布或颗 粒由细到粗的砂纸磨擦敏感区,再发展到将肢 体反复插入装有碎粒、黄砂、米粒、圆珠等物 的桶中 – 振动、按摩、叩打敏感区也有助于降低感觉的 敏感度
• 开始时间可稍晚于运动功能康复时间,如有开放 性伤口或肿胀应首先修复软组织的完整性 • 内容: – 感觉脱敏训练 – 感觉再训练 – 感觉安全教育。
1、感觉脱敏训练
• 感觉过敏是指神经损伤后给予轻微的刺激可以引起强烈 的感觉,是由于痛觉敏感性增强或感觉阈值降低所致 • 感觉脱敏技术又称感觉抑制法。主要通过反复、系统的 训练,以提高患者感觉阈值,从而达到降低异常的感觉 敏感程度的目的
(二)、手部关节活动度训练
• 训练设备与用具
– – – – 橡皮泥 弹力带 E-link手功能训练系统 上肢机器人
• 训练方法
– 尽早释放非损伤关节,避免因“陪绑” 所致的关节活 动度下降 – 对损伤关节早期在治疗师指导下,尽可能主动活动损 伤关节,逐渐增大活动范围和活动次数,逐渐增加练 习的运动弧 – 被动或助力活动是维持和增大关节活动度的关键,通 常在损伤中期和手术后肌肉无力,感觉障碍或神经损 伤时应用
• 当患者尚未能分辨30HZ震动觉之前,即可进行刺激定位、 质地觉等方面的感觉训练,但是,刺激的识别和实体觉方 面的感觉训练应在患者能分辨30HZ震动觉和256HZ的震动觉 后开始 • 感觉再训练应在损伤后尽早开始,并在功能性活动中进行 • 如果伤肢伴有疼痛,或有创面、肿胀等情况,待控制后再 行感觉训练 • 在感觉再训练过程中,提倡双手同时进行,有利于提高感 觉再训练的效果 • 感觉训练时间不宜过长、过多,一般每日3至4次,每次 10—15分钟 • 所使用的物件必须安全、无伤害 • 指导患者保护感觉缺失区域的肢体,教授其必要的安全防 护技术以免遭受意外的伤害
三、手功能训练
• • • • • 手部肌力和耐力训练 手部关节活动度维持和提高 手部协调性、灵活性训练 手部感觉功能康复 强制使用训练
(一)、手部肌力和耐力训练
• 训练设备与用具
– – – – – – 橡皮泥 弹力带 橡皮圈 握力计 捏力计 不同阻力的夹子
训练方法
• 按照早期非抗阻主动运动到轻微抗阻主动运动,到中度 抗阻主动运动的顺序设计合理的治疗方案 • 阻力有徒手施加,或借助橡皮筋,弹簧,滑轮,弹力带 等 • 运动方式可以是从等长运动到等张和等速运动过度 • 通过增加重复练习次数增加耐力
• 训练内容
– – – – – 刺激的定位 刺激的识别 质地觉 实体觉 功能性感觉能力
• 刺激的定位
– 由于感觉恢复的次序是先钝觉,后敏锐觉,所以,起 初应采用靠深压觉来传递的钝性刺激。
– 随着功能的改善,刺激变得越来越轻细,但永远不要 采用尖锐的刺激。 – 可以借助手指,或铅笔的橡皮头等物作为刺激源。
训练方法
• 粗大协调:抛接球,投篮,折叠衣物,推移物品,桌面、 墙面控球,双手太极运动 • 精细协调:打绳结,系鞋带,扣纽扣,针线活 • 手指捡起一枚钱币,将其藏在手掌内 • 用手指连续捡起数枚钱币或其它细小物件,将其一同藏于 掌心,再逐一释放 • 手握住笔,移动手指至笔尖,再至笔端 • 在指间转动笔 • 手中持两物,掌内转动 • 各种乐器使用(横笛,竖笛,吉他,二胡,电子琴,钢琴) • 电脑打字、游戏
• 球形掌握(ball grasp) • 球形指尖握(ball pinch) • 柱状抓握(cylindroids grasp) • 勾拉(hook and pull) • 二指尖捏(tip pinch) • 多指尖捏(multiple-tip pinch) • 侧捏(lateral pinch)
7
手感觉功能训练
• 上肢神经损伤后发生的感觉障碍需进行感觉功能 重塑训练
• 开始时间可稍晚于运动功能康复时间,如有开放 性伤口或肿胀应首先修复软组织的完整性 • 内容: – 感觉脱敏训练 – 感觉再训练 – 感觉安全教育。
(四)、手感觉功能训练
• 上肢神经损伤后发生的感觉障碍需进行感觉功能 重塑训练
• 刺激的识别
– 让患者用手抓取不同形状、大小与质地的物件,要求 其仔细体会抓取动作所带来的感觉。 – 可指导患者将手插入砂或冰中进行训练。
• 质地觉的训练
– 起初让患者触摸质地差别较大,品种、数量较少的一 组刺激物。 – 随着功能进展,逐渐缩小质地的差别,扩大刺激物的 品种和数量。 – 刺激物可以选用颗粒粗细不一的砂纸和质地、柔软度 不一的纺织品。
(三)、协调性、灵活性训练
• 协调是指控制正确和稳定运动的能力
• 灵活是指快速、准确地完成运动的能力,强调 动作完成的速度与准确性。 • 内容
– – – – 粗大运动协调(肩、肘、腕活动) 精细运动协调(掌指、手掌内活动) 双手之间协调 手眼之间协调
• 训练设备与用具
– 游戏工具 – 手工艺用具 – 乐器 – 生活用品
2
手部神经
• 手前臂运动及感觉主要由尺神经、桡神经 和正中神经支配
尺神经支配
桡神经支配
正中神经支配
3
手部肌腱
• 屈指肌肌腱
• 伸指肌肌腱
4
运动功能特点
• 手的功能模式
– 力性抓握(power grip) – 精确抓握(precision grasp) – 对掌(thumb opposition)活动
11
手的功能
• 柱状抓握(cylindroids grasp)
12
手的功能
• 勾拉(hook and pull)
13
手的功能
• 二指尖捏(tip pinch)
多指尖捏(multipletip pinch)
14
手的功能• 侧捏(late来自al pinch)15
二、手的整体功能评定
• • • • Carrool手功能评定法 Jebsen手功能测试 Sollerman手ADL能力测试 Carrool最为适用和可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