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初一下变量之间的关系练习题

合集下载

完整)七年级数学下册-变量之间的关系测试题

完整)七年级数学下册-变量之间的关系测试题

完整)七年级数学下册-变量之间的关系测试题1.给定一个圆珠笔盒子,其中有12支圆珠笔,售价为18元。

用y表示圆珠笔的售价,x表示圆珠笔的支数,则y与x 之间的关系为y=1.5x。

2.如果物体运动的路程s与时间t的关系式为s=3t+2t+1,则当t=4时,该物体所经过的路程为28米。

3.给定两个变量m和v之间的4组对应数据,求m与v 之间的关系。

根据数据,最接近的关系式为v=2m-2.4.龟兔赛跑的故事中,兔子睡觉后被乌龟追上,最终乌龟先到达终点。

用S1和S2分别表示乌龟和兔子所行的路程,t 为时间,则与故事情节相符的图象为S1-S2随时间t的变化曲线,前半段曲线较平缓,后半段曲线较陡峭。

5.给定XXX一天内的体温变化情况,图象反映了24小时内小红的体温变化。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B,即下午5时体温最高。

6.小王设计了一个程序,输入和输出数据如表所示。

根据数据,当输入数据8时,输出的数据为xxxxxxxx。

7.给定某汽车在行驶过程中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曲线,描述了汽车在不同时间的速度变化情况。

根据图象,说法错误的是B,即第12分时汽车的速度是千米/时。

8.给定一个,向其中注水,注满为止。

注水量V与水深h 之间的关系的图象大致如图3所示,则这个是图中的D。

18.XXX晨骑车从家到学校,路程如图7所示,先上坡后下坡。

如果他返回时上下坡的速度不变,那么他从学校骑车回家需要多长时间?(答案需要填写在空白处)19.一根弹簧的原长为13厘米,挂物体质量不得超过16千克,每挂1千克就会伸长0.5厘米。

当挂物体质量为10千克时,弹簧长度为多少厘米?挂物体质量X(千克)与弹簧长度y(厘米)的关系式是什么?(不考虑X的取值范围)20.如图6-31,表示一骑自行车者与一骑摩托车者沿相同路线由甲地到乙地行驶的图像,两地间的距离是100千米。

请回答以下问题:1)谁出发的时间更早?早了多少时间?谁先到达乙地?提前了多少时间?2)两人在途中行驶的速度分别是多少?3)在什么时间段内,两辆车都在途中行驶?在这段时间内,自行车在摩托车前面,两辆车相遇,自行车在摩托车后面分别是什么时候?21.下表是三家电器厂2007年上半年每个月的产量:x/月 | y/台。

七年级下第六章 变量之间的关系练习三

七年级下第六章 变量之间的关系练习三

1七年级下第六章 变量之间的关系练习三一、填空题1. 如图所示,美化城市,改善人们的居住环境已成为城市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某市城区近几年来通过拆除旧房、植草、栽树、修建公园等措施,使城区绿地面积不断增加,根据图中提供的信息,我们可以知道,2001年底的绿地面积为___公顷,比2000年底增加了___公倾,在1999,2000,2001这3年中,绿地面积增加最多的是____年.2. 一棵树苗栽下去时高0.8米,以后10年内每年平均长 高0.4米,x 年后树高y 米, (1)这个问题中的变量是_____;(2)生长了5年后树高____米,生长了10年树同____米. 二、选择题1.下表是我国1991年至2000年研究生在校人数统计表:(资料来源:中国统计年鉴)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总体看来,研究生在校人数逐年递增 (B )表中年份是自变量,在校人数是因变量 (C )与上一年相比,2000年在校人数增幅最大,增加约28.6%(D)2000年与1991年相比,研究生在校人数翻了两翻多2.某中学团支部组织团员举行登山活动,他们以每小时a 千米的速度登山,行进一段时间后队伍开始休息,由于前面山坡变陡,休息后他们每小时b 千米(0<b <a )的速度继续前进,直达山顶,下面给出的四幅科中可以近似地刻画登山路程s (千米)与时间 t (时)之间的变化关系的是( )、(A) (B) (C) (D)3. 如图,在△ABC 中,过顶点A 的直线l 与边BC 相交于点D ,当顶点A 沿直线AD 向点D 运动,且越过点D 后逐渐远离点D ,在这一运动过程中,△ABC 的面积的变化情况是( )(A )由大变小 (B )由小变大(C )先由大变小,后又小变大 (D )先由小变大,后又大变小t/时t/时C2三、解答题1. 果子成熟从树上落到地面,它落下的高度与经过的时间有如下的关系:(1)上表反映了哪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哪个是自变量?哪个是因变量?(2)如果果子经过2秒落到地上,那么请估计这果子开始落下时离地面的高度是多少米?(20)2. 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和气温间有如下关系: (1)上表反映了____之间的关系,其中___是自变量,____是因变量.(2)若用t(℃)表示气温,v (米/秒)表示声速,s (米)表示距离,则随着t 的增大,____. (3)从表中数据的变化,你从中发现了什么规律?_____.根据你发现的规律,回答下列问题:在30℃发生闪电的夏夜,小明在看到闪电6秒钟后听到雷声,那么打雷的地方距小明大约有多远?3.请根据图象回答下列问题:(1)这个月中,日最低营业额是在4月____日,只有____万元; (2)这个月中,日最高营业额是在4月____日,达到____万元; (3)这个月中从____日到____日营业情况较好,呈逐日上升趋势.七年级下第六章变量之间的关系练习三一、填空题1. 60,4,2000;2. (1)x,y;(2)2.8,4.8.二、选择题1. D;2. A;3. C三、解答题1. (1)时间,高度,高度;(2)20.2. (1)声速与气温,气温,声速;(2)v也随着增大;(3)气温升高5℃,声速增加3m/s;(4)2094米.3. (1)9,2;(2)21,5;(3)9,21.3。

七年级数学专项习题——变量之间的关系(附参考答案)

七年级数学专项习题——变量之间的关系(附参考答案)

1. 已知AB ∥CD ,现将一个含30°角的直角三角尺EFG 七年级数学专项习题——变量之间的关系(附参考答案)按如图方式放置,其中顶点F 、G 分别落在直线AB ,CD 上,GE 交AB 于点H ,若∠EHB =50°,则∠AFG 的度数为( )A .100°B .110°C .115°D .120°2. 如图,已知AB ∥DF ,DE 和AC 分别平分∠CDF 和∠BAE ,若∠DEA =46°,∠ACD =56°,则∠CDF 的度数为( )A .22°B .33°C .44°D .55°3. 如图,将长方形ABCD 沿EF 翻折,再沿ED 翻折,若∠FEA ″=105°,则∠CFE = 度.4. 已知∠1的两边分别平行于∠2的两边,若∠1=40°,则∠2的度数为 .5. 如图,将一副三角板的直角顶点重合,摆放在桌面上,当∠AOC= 时,AB所在直线与CD所在直线互相垂直.6. 已知:如图△ABC中,AC⊥BC,点D、E在AB边上,点F在AC边上,DG⊥BC于G,∠1=∠2.求证:EF∥CD.(请在下面空白处写出完整证明过程)∴∠AHG =∠EHB =50°,∵AB ∥CD ,∴∠EGD =∠AHG =50°,∵∠FGE =60°,∴∠FGD =∠FGE +∠EGD =60°+50°=110°,∵AB ∥CD ,∴∠AFG =∠FGD =110°1.解:∵GE 交AB 于点H 参考答案,.故选:B .2.解:过点C 作CN ∥AB ,过点E 作EM ∥AB ,∵FD ∥AB ,CN ∥AB ,EM ∥AB ,∴AB ∥CN ∥EM ∥FD∴∠BAC =∠NCA ,∠NCD =∠FDC ,∠FDE =∠DEM ,∠MEA =∠EAB . ∴∠DEA =∠FDE +∠EAB ,∠ACD =∠BAC +∠FDC .又∵DE 和AC 分别平分∠CDF 和∠BAE ,∴∠FDC =2∠FDE =2∠EDC ,∠BAE =2∠BAC =2∠EAC , ∴56°=∠BAC +2∠FDE ①,46°=∠FDE +2∠BAC ②.①+②,得3(∠BAC +∠FDE )=102°,∴∠BAC +∠FDE =34°③.①-③,得∠FDE =22°.∴∠CDF =2∠FDE =44°.故选:C .3.解:由四边形ABFE 沿EF 折叠得四边形A ′B ′FE ,∴∠A ′EF =∠AEF .∵∠A ′EF =∠A ′ED +∠DEF ,∠AEF =180°-∠DEF .∴∠A ′ED +∠DEF =180°-∠DEF .由四边形A ′B ′ME 沿AD 折叠得四边形A ″B ″ME ,∴∠A ′ED =∠A ″ED .∵∠A ″ED =∠A ″EF +∠DEF =105°+∠DEF ,∴∠A ′ED =105°+∠DEF .∴105°+∠DEF +∠DEF =180°-∠DEF .∴∠DEF =25°.∵AD ∥BC ,∴∠DEF =∠EFB =25°.∴∠CFE =180°-∠EFB =180°-25°=155°.故答案为:155.4. 解:①若∠1与∠2位置如图1所示:∵AB ∥DE ,∴∠1=∠3, 又∵DC ∥EF ,∴∠2=∠3,∴∠1=∠2,又∵∠1=40°,∴∠②若∠1与∠2位置如图2所示:∵AB∥DE,∴∠1=∠3,又∵DC∥EF,∴∠2+∠3=180°,∴∠2+∠1=180°,又∵∠1=40°,∴∠2=180°-∠1=180°-40°=140°,综合所述:∠2的度数为40°或140°,故答案为:40°或140°.5.6. 证明:,,( 已知 ),( 垂直的定义 ),( 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已知 ),( 等量代换 )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典型题)初中数学七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变量之间的关系》测试(包含答案解析)(1)

(典型题)初中数学七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变量之间的关系》测试(包含答案解析)(1)

一、选择题1.某品牌热水壶的成本为50元,销售商对其销量与定价的关系进行了调查,结果如下:定价/元708090100110120销量/把801001101008060A.115元B.105元C.95元D.85元2.如图是反映两个变量关系的图,下列的四个情境比较合适该图的是()A.一杯热水放在桌子上,它的水温与时间的关系B.一辆汽车从起动到匀速行驶,速度与时间的关系C.一架飞机从起飞到降落的速度与时晨的关系D.踢出的足球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3.某市大部分地区今年5月中下旬的天气情况是:前5天小雨,后5天暴雨.那么能反映该市主要河流水位变化情况的图象大致是()A.B.C.D.4.李钰同学利用计算机设计了一个程序,输入和输出的数据如下表:输入…12345…输出…25101726…那么,当输入数据8时,输出的数据是()A.61 B.63 C.65 D.675.甲、乙两人沿相同的路线由A地到B地匀速前进,A,B两地之间的路程为20km,他们前进的路程为s(km),甲出发后的时间为t(h),甲、乙前进的路程与时间的函数图象如图所示,根据图象信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的速度是4km/h B.甲比乙晚到B地2h C.乙的速度是10km/h D.乙比甲晚出发2h6.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变量 x , y 满足 x + 3y = 1 ,则 y 是 x 的函数B.变量 x , y 满足23=--,则 y 是 x 的函数y xC.变量 x , y 满足∣ y ∣= x ,则 y 是 x 的函数D.变量 x , y 满足 y2 = x ,则 y 是 x 的函数7.某大剧场地面的一部分为扇形,观众席的座位数按下列方式设置:排数(x)1234…座位数(y)50535659…有下列结论:①排数x是自变量,座位数y是因变量;②排数x是因变量,座位数y是自变量;③y=50+3x;④y=47+3x,其中正确的结论有( )A.1个B.2个C.3个D.4个8.在关于圆的面积的表达式S=πr2中,变量有( )A.4个B.3个C.2个D.1个9.如图,直线l是菱形ABCD和矩形EFGH的对称轴,点C在EF边上,若菱形ABCD沿直线l从左向右匀速运动直至点C落在GH边上停止运动.能反映菱形进入矩形内部的周长y 与运动的时间x之间关系的图象大致是()A.B.C.D.10.如图,在梯形ABCD中,AD∥BC,∠ABC=60º,AB=DC=2,AD=1,R、P分别是BC、CD 边上的动点(点R、B不重合,点P、C不重合),E、F分别是AP、RP的中点,设BR=x,EF=y,则下列图象中,能表示y与x的函数关系的图象大致是A.B.C.D.11.下列各曲线中表示y是x的函数的是()A.B.C.D.12.百货大楼进了一批花布,出售时要在进价(进货价格)的基础上加一定的利润,其长度x 与售价y如下表:长度x/m1234…售价y/元8+0.316+0.624+0.932+1.2…下列用长度x表示售价y的关系式中,正确的是()A.y=8x+0.3 B.y=(8+0.3)x C.y=8+0.3x D.y=8+0.3+x二、填空题13.如图,用一段长为30米的篱笆围成一个一边靠墙(墙的长度不限)的矩形菜园ABCD,设AB的长为x米,则菜园的面积y(平方米)与x(米)的函数表达式为________.(不要求写出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14.根据图中的程序,当输入x=2时,输出的结果y=_______.15.若用一根长16米的铁丝围成一个长方形,长方形的面积S(m2)与长方形的一条边长x(m)之间的关系如下表:x/m1234567S/m2712151615127根据表格中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写出你发现的一条信息___________________.16.如图所示表示“龟兔赛跑”时路程与时间的关系,已知龟、兔上午8点从同一地点出发,请你根据图中给出的信息,算出乌龟在___点追上兔子.17.小英、爸爸、妈妈同时从家中出发到达同一目的地后都立即返回,小英去时骑自行车,返回时步行;妈妈去时步行,返回时骑自行车;爸爸往返都步行,三人步行的速度不等,小英与妈妈骑车的速度相等,每个人的行走路程与时间的关系分别是下图中的一个,走完一个往返,小英用时____________,爸爸用时____________,妈妈用时____________.18.某航空公司行李的托运费按行李的质量收取,30 kg以下免费,30 kg及以上按图中所示的关系来计算,若某人行李的质量为200 kg,则他需要付托运费____________.19.一个装有10千克水的水箱,每小时流出0.5千克水,水箱中的余水量y(千克)与时间t(小时)之间的关系式是__________,自变量t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_.20.函数f(x)=+3-2x x 的定义域是________. 三、解答题21.如图,自行车每节链条的长度为2.5cm ,交叉重叠部分的圆的直径为0.8cm .(1)观察图形,填写下表: 链条的节数/节 2 3 4 链条的长度/cm(2)如果x 节链条的长度是y ,那么y 与x 之间的关系式是什么?(3)如果一辆某种型号自行车的链条(安装前)由60节这样的链条组成,那么这辆自行车上的链条(安装后)总长度是多少?22.某农场种植一种蔬菜,销售员张平根据往年的销售情况,对今年这种蔬菜的销售价格进行了预测,预测情况如图,图中的抛物线(部分)表示这种蔬菜销售价与月份之间的关系.观察图象,你能得到关于这种蔬菜销售情况的哪些信息?答题要求:(1)请提供四条信息;(2)不必求函数的解析式.(注:此题答案不唯一,以上答案仅供参考.若有其它答案,只要是根据图象得出的信息,并且叙述正确都可以)23.某天,小明来到体育馆看球赛,进场时,发现门票还在家里,此时离比赛开始还有25min ,于是立即步行回家取票同时,他父亲从家里出发骑自行车以他3倍的速度给他送票,两人在途中相遇,相遇后小明立即坐父亲的自行车赶回体育馆.如图中线段AB 、OB 分别表示父子俩送票、取票过程中离体育馆的路程()s m 与所用时间(min)t 之间的图像,结合图像解答下列问题(假设骑自行车和步行的速度始终保持不变):(1)图中O点表示________;A点表示________;B点表示________.(2)从图中可知,小明家离体育馆________m,父子俩在出发后________min相遇.(3)你能求出父亲与小明相遇时距离体育馆还有多远?(4)小明能否在比赛开始之前赶回体育馆?24.青春期男、女生身高变化情况不尽相同,如图是小军和小蕊青春期身高的变化情况.(1)如图反映了哪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自变量是什么?因变量是什么?(2)A,B两点表示什么?(3)小蕊10岁时身高多少?25.近期,大陆相关部门对原产台湾地区的15种水果实施进口零关税措施,扩大了台湾水果在大陆的销售,某经销商销售了台湾水果凤梨,根据以往销售经验,每天的售价与销售量之间有如下关系:每千克售价(元) 38 37 36 35 (20)每天销量(千克) 50 52 54 56 (86)设当单价从38元/千克下调了x元时,销售量为y千克.(1)写出y与x之间的关系式;(2)如果凤梨的进价是20元/千克,某天的销售价定为30元/千克,这天的销售利润是多少?(3)以前在两岸未直接通航时,运输要绕行,需耗时一周(七天),凤梨最长的保存期为一个月(30天),若每天售价不低于30元/千克,一次进货最多只能是多少千克?26.星期天,小宇的爸爸9点钟从家里到附近的一个银行办理业务,他走了一段路后,突然发现忘记带身份证,于是他跑步回家,拿了身份证,跑到银行办理业务,办完业务他步行回到家.他离家的路程s(米)与时间t(分)之间的关系如图7所示.(1)小宇的爸爸几点钟到达银行?他办理业务共用多长时间?(2)几点钟,小宇的爸爸发现忘记带身份证,此时,他离家多远?(3)小宇的爸爸在去银行办理业务的过程中走过的路程为多少米?(4)求小宇爸爸从银行回到家的速度.【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一、选择题1.D解析:D【分析】根据表格中定价的变化和销量的变化即可解答.【详解】解:由表中数据可知,定价为90元时,销量达到最大为110把,而销售105把水壶,销量位于100把到110把之间,而当定价在80元到90元时,定价每增加1元,销量增加1把,销量呈递增趋势,当定价在90元到100元时,定价每增加1元,销量减少1把,销量呈递减趋势,故定价约为80+(105-100)÷1=85元,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了用表格法表示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解答的关键是读懂题意,能从表格中找到有效信息解决问题.2.B解析:B【分析】根据图象信息可知,是s随t的增大而增大,判断下面的四个选项判断的图象变化规律,即可得到符合此图的即可得到答案.【详解】解:题中给的图象变化情况为先是s随t的增大而增大,A:热水的水温先是随时间的增加而减少的,后不变,故不符合题意;B:汽车启动的过程中,速度是随着时间的增长从0增大的,而后匀速后,速度随时间的增加是不变的,故符合题意;C:飞机起飞的过程中速度是随着时间的增加而增大的,而降落的过程中,速度是随着时间的增加而减少的,故不符合题意;D:踢出的足球的速度是随着时间的增加而减少的,故不符合题意;故选B.【点睛】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实际生活中图象的变化,要深刻理解两变量之间的变化关系,对于图象的变化要很熟练地画出是解此类题的关键.3.B解析:B【解析】【分析】正确理解函数图象与实际问题的关系.【详解】根据题意:天气情况是:前5天小雨,河流水位较慢上升;后5天暴雨,河流水位较快上升.故选:B.【点睛】本题要求能够通过图象得到函数是随自变量的增大,知道函数值是增大还是减小,通过图象得到函数是随自变量的增大或减小的快慢4.C解析:C【分析】观察表格发现,输入的数字是几,输出数就是输入数的平方加1+由此求解.【详解】输入8,输出数就是82+1=64+1=65;故选C.【点睛】解决本题关键是找出输入数据与输出的数据之间的关系,再由此进行求解.5.B解析:B【解析】分析:根据图象可知,甲比乙早出发1小时,但晚到2小时,从甲地到乙地,甲实际用4小时,乙实际用1小时,从而可求得甲、乙两人的速度.详解:甲的速度是:20÷4=5km/h;乙的速度是:20÷1=20km/h;由图象可知,甲出发1小时后乙才出发,乙到2小时后甲才到,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了函数图像,一定要清楚的知道横纵坐标表示的实际意义.6.A解析:A【解析】A选项中,“若变量x、y满足x+3y=1,则y是x的函数”这种说法是正确的;B选项中,因为无论x取何值,式子y=都无意义;所以“若变量x、y满足y=,则y是x的函数”的说法是错误的;C选项中,因为当x的值为正时,和它对应的y的值有两个,所以“变量 x , y 满足| y ∣= x ,则 y 是 x 的函数”的说法是错误的;D选项中,因为当x的值为正时,和它对应的y的值有两个,所以“变量 x , y 满足 y2 = x ,则 y 是 x 的函数”的说法是错误的.故选A.点睛:判断一个含有两个变量x、y的关系式中,变量y是否是变量x的函数,需注意以下两点:(1)变量x的取值要使式子要有意义;(2)对于变量x每取定的一个值,变量y 都有唯一确定的值与之对应.7.B解析:B【解析】根据图表可知随着排数的增大,座位数也增大.所以排数x是自变量,座位数y是因变量;根据图标中的数据可得y=47+3x.故①④正确.则选:B.8.C解析:C【解析】在圆的面积公式S=πr2中,属于常量的是π,属于变量的是S和r,有2个.故选C.9.B解析:B【解析】周长y与运动的时间x之间成正比关系,故选B点睛:函数图象是典型的数形结合,图象应用信息广泛,通过看图象获取信息,不仅可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还可以提高分析问题能力、解决问题能力.用图象解决问题时,要理清图象的含义即会识图.10.C解析:C【解析】试题过点A作AG⊥BC,垂足为G,∵∠ABC=60°,AB=2, ∴AG=sin ∠33 BG=cos ∠ABC•AB=12×2=1, ∵BR=x , ∴GR=|x −1|,∴AR 2=AG 2+GR 2=3)2+(1-x )2=4+x 2-2x , ∵E 、F 分别是AP 、RP 的中点,∴EF=12AR , ∴EF 2=14AR 2,∴y 2=14(4+x 2-2x )∵y >0,∴21-2+42x x ∵当x=3时,y=72, ∴从图象可知A 、B 、D 不符合题意,C 符合, 故选C .【点睛】此题考查了动点问题的函数图象,解题的关键是根据余弦定理和中位线定理得出y 与x 的函数关系,是一道综合题.11.D解析:D 【解析】根据函数的意义可知:对于自变量x 的任何值,y 都有唯一的值与之相对应,故D 正确. 故选D .12.B解析:B 【分析】本题通过观察表格内的x 与y 的关系,可知y 的值相对x=1时是成倍增长的,由此可得出方程. 【详解】解:依题意得y=(8+0.3)x.故选B.【点睛】本题是一道找规律的题目,这类题型在中考中经常出现.对于找规律的题目首先应找出哪些部分发生了变化,是按照什么规律变化的.二、填空题13.y=-x2+15x【分析】由AB边长为x米根据已知可以推出BC=(30-x)然后根据矩形的面积公式即可求出函数关系式【详解】∵AB边长为x米而菜园ABCD是矩形菜园∴BC=(30-x)菜园的面积=A解析:y=-12x2+15x【分析】由AB边长为x米,根据已知可以推出BC=12(30-x),然后根据矩形的面积公式即可求出函数关系式.【详解】∵AB边长为x米,而菜园ABCD是矩形菜园,∴BC=12(30-x),菜园的面积=AB×BC= 12(30-x)•x,则菜园的面积y(单位:米2)与x(单位:米)的函数关系式为:y=-12x2+15x,故答案为y=-12x2+15x.【点睛】本题考查了二次函数的应用,正确分析,找准各量间的数量关系列出函数关系式是解题的关键.14.3【解析】解:当输入x=2时因为x>1所以y=﹣x+5=﹣2+5=3故答案为3 解析:3【解析】解:当输入x=2时,因为x>1,所以y=﹣x+5=﹣2+5=3.故答案为3.15.长方形的周长不变时长与宽的差越小长方形的面积越大(答案不唯一)【解析】观察表格可以发现:长方形的周长不变时长与宽的差越小长方形的面积越大故答案为长方形的周长不变时长与宽的差越小长方形的面积越大(答案解析:长方形的周长不变时,长与宽的差越小,长方形的面积越大.(答案不唯一)【解析】观察表格可以发现:长方形的周长不变时,长与宽的差越小,长方形的面积越大,故答案为长方形的周长不变时,长与宽的差越小,长方形的面积越大.(答案不唯一)16.18【解析】两个函数图形的交点的横坐标是10说明10小时后乌龟追上兔子此时的时间为:8+10=18时故答案为18解析:18【解析】两个函数图形的交点的横坐标是10,说明10小时后,乌龟追上兔子,此时的时间为:8+10=18时.故答案为18.17.min24min26min【解析】∵小英去时骑自行车返回时步行∴小英去的时候速度比回来的快即它去的时候花的时间比回来时少∴小英对应的应该是图(2)因此一个往返的时间是21分钟∵妈妈去时步行返回时骑自解析:min 24 min 26 min【解析】∵小英去时骑自行车,返回时步行,∴小英去的时候速度比回来的快,即它去的时候花的时间比回来时少,∴小英对应的应该是图(2).因此一个往返的时间是21分钟.∵妈妈去时步行,返回时骑自行车,∴妈妈去的时候的速度比回来时速度慢,即妈妈去的时候用的时间比回来时长.∴妈妈对应的是图(1).因此妈妈一个往返需要的时间是26分钟.∵爸爸往返都是步行,所以爸爸的往返速度是一样的,即爸爸往返所花的时间一样,∴爸爸对应的是图(3).因此爸爸往返用时是24分钟.故答案为: 21 min, 24 min, 26 min.点睛:本题的关键是找准对应的图象,需要我们从题目出发,根据给出的交通工具,根据实际经验来判断所用的时间.18.340元【解析】根据题意可知行李质量的大小为自变量x托运费为因变量y 结合图形可知当行李质量为200kg时y=2×200-60=340即他需要付托运费340元故答案为340元解析:340元【解析】根据题意可知,行李质量的大小为自变量x,托运费为因变量y,结合图形可知,当行李质量为200kg时,y=2×200-60=340即他需要付托运费340元.故答案为340元19.【解析】依题意有y=10−05tt ⩾0且用水量不能超过原有水量∴05t ⩽10解得t ⩽20∴0⩽t ⩽20故函数关系式是y=10−05t 自变量t 的取值范围是0⩽t ⩽20故答案为 解析:100.5y t =- 020t ≤≤【解析】依题意有y=10−0.5t ,t ⩾0,且用水量不能超过原有水量,∴0.5t ⩽10,解得t ⩽20, ∴0⩽t ⩽20.故函数关系式是y=10−0.5t ,自变量t 的取值范围是0⩽t ⩽20.故答案为 100.5y t =- , 020t ≤≤20.x≥-3且x≠2【解析】由题意可得x+3≥0且x-2≠0即x≥-3且x≠2解析:x≥-3且x≠2【解析】由题意可得x+3≥0且x-2≠0,即x≥-3且x≠2.三、解答题21.(1)4.2;5.9;7.6;(2) 1.70.8y x =+;(3)102cm .【分析】(1)首先根据题意并结合1节链条的图形可得每节链条两个圆之间的距离为(2.5-0.8×2)cm ;接下来再结合图形可得到2节链条的长度为2.5+0.9+0.8,按此规律,自己写出3节链条、4节链条的长度,再进行填表即可;(2)结合(1)中各节链条长度的表达式,则不难得到y 与x 之间的关系式了;(3)将x=60代入(2)中的关系式中,可求得y 值,此时,注意:自行车上的链条为环形,在展直的基础上还要缩短0.8cm.【详解】解:(1)每节链条两个圆之间的距离为:2.5-0.8×2=0.9,观察图形可得,2节链条的长度为2.5+0.9+0.8=4.2;3节链条的长度为4.2+0.9+0.8=5.9;4节链条的长度为5.9+0.9+0.8=7.6;填表如下:链条的节数/节 2 3 4 …链条的长度/cm 4.2 5.9 7.6 …(2)1节链条、2节链条、3节链条、4节链条的长度分别可表示为:2.5=0.8+1.7×1,4.2=0.8+1.7×2,5.9=0.8+1.7×3,7.6=0.8+1.9×4=7.6,故y 与x 之间的关系为:y=1.7x+0.8;(3)当x=60时,y=1.7×60+0.8=102.8,因为自行车上的链条为环形,在展直的基础上还要缩短0.8cm,故自行车60节链条的长度为102.8-0.8=102(cm),所以这辆自行车上的链条(安装后)总长度是102cm.【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函数关系式,根据题意得出n节链条的长度与每节长度之间的关系是解决问题的关键.22.①2月份每千克销售价是3.5元;② 7月份每千克销售价是0.5元;③ 1月到7月的销售价逐月下降;④ 7月到12月的销售价逐月上升.(答案不唯一,合理均可)【分析】分析得出图象是蔬菜的销售价与月份之间的关系:2月、7月的售价可以根据图中虚线直接得出,同时可以得出售价相差多少;根据图象的上升趋势和下降趋势可以分析哪些月份售价上升、哪些月份售价下降;根据图象的最低点和最高点可以得出售价最高和最低;根据图象的对称性可以得出哪些月份售价相同.【详解】观察图象可得:(1)2月份每千克销售价是3.5元;(2)7月份每千克销售价是0.5元;(3)1月到7月的销售价逐月下降;(4)7月到12月的销售价逐月上升;(5)2月与7月的销售差价是每千克3元;(6)7月份销售价最低,1月份销售价最高;(7)6月与8月、5月与9月、4月与10月、3月与11月,2月与12月的销售价相同(答案不唯一,合理的答案均可)【点睛】本题考查根据图象与变量之间的关系,掌握图象与变量之间的关系是解题关键.23.(1)体育馆,小明家,小明与他父亲相遇的地方;(2)3600,15;(3)父亲与小明相遇时距离体育馆还有900m;(4)小明能在比赛开始之前赶回体育馆.【分析】(1)观察图象得到图中线段AB、OB分别表示父、子送票、取票过程,于是得到O点表示体育馆,A点表示小明家;B点表示小明与他父亲相遇的地方;(2)观察图象得到小明家离体育馆有3600米,小明到相遇地点时用了15分钟,则得到父子俩在出发后15分钟相遇;(3)设小明的速度为x米/分,则他父亲的速度为3x米/分,利用父子俩在出发后15分钟相遇得到15×x+3x×15=3600,解得x=60米/分,则父亲与小明相遇时距离体育馆还有15x=900米;(4)由(3)得到从B点到O点的速度为3x=180米/秒,则从B点到O点的所需时间=900180=5(分),得到小明取票回到体育馆用了15+5=20分钟,小于25分钟,可判断小明能在比赛开始之前赶回体育馆.【详解】解:(1)∵图中线段AB、OB分别表示父、子送票、取票过程,∴O点表示体育馆,A点表示小明家;B点表示小明与他父亲相遇的地方;(2)∵O点与A点相距3600米,∴小明家离体育馆有3600米,∵从点O点到点B用了15分钟,∴父子俩在出发后15分钟相遇;(3)设小明的速度为x米/分,则他父亲的速度为3x米/分,根据题意得15×x+3x×15=3600,解得x=60米/分,∴15x=15×60=900(米)即父亲与小明相遇时距离体育馆还有900米;(4)∵从B点到O点的速度为3x=180米/秒,∴从B点到O点的所需时间=900=5(分),180而小明从体育馆到点B用了15分钟,∴小明从点O到点B,再从点B到点O需15分+5分=20分,∵小明从体育馆出发取票时,离比赛开始还有25分钟,∴小明能在比赛开始之前赶回体育馆.故答案为:体育馆,小明家,小明与他父亲相遇的地方;3600,15;900;小明能在比赛开始之前赶回体育馆.【点睛】本题考查了函数图象:函数图象反映两个变量之间的变化情况,结合图象信息,读懂题目意思,从复杂的信息中分离出数学问题即相遇问题是解决本题的关键.24.(1)反映了身高和年龄的关系,自变量是年龄,因变量是身高;(2)A点表示小军和小蕊在11岁半时身高都是143 cm,B点表示小军和小蕊在15岁时身高都是156 cm;(3)127cm【解析】试题分析:(1)根据横坐标与纵坐标表示的量解答;(2)根据交点的纵坐标相等可知二人身高相等;(3)根据平面直角坐标系确定横坐标为10时的身高值即可.试题解:(1)反映了身高随年龄的变化而变化的关系,自变量是年龄,因变量是身高;(2)A点表示小军和小蕊在11岁半时身高都是143厘米,B点表示小军和小蕊在15岁时身高都是156厘米;(3)小蕊10岁时身高127厘米.点睛:本题考查利用函数的图象解决实际问题,正确理解函数图象横纵坐标表示的意义,理解问题的过程,就能够通过图象得到函数问题的解决.25.(1)y =50+2x ;(2) 1518千克【解析】试题分析:(1)根据表格发现每下调一元,多销售2kg ,由此即可解决问题. (2)当x =30时,代入解析式求出销量,根据利润=售价-进价就可以求出结论;(3)根据凤梨的保存时间和运输路线的影响,凤梨的销售时间最多是23天.要想使售价不低于30元/千克,就必须在最多23天内卖完,当售价为30元/千克时,销售量已经由(2)求出,因此可以根据最多进货的量÷30元/千克时的销售量≤23天,由此来列不等式,求出最多的进货量.解:(1)由题意可知,y =2x +50.(2)由题意,得当x =30时,y =66故利润=66×(30−20)=660元;(3)由题意可得,售价越低,销量越大,即能最多的进货,设一次进货最多m 千克, 则30766m ≤-, 解得:m ≤1518, 故一次进货最多只能是1518千克。

(好题)初中数学七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变量之间的关系》测试题(含答案解析)

(好题)初中数学七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变量之间的关系》测试题(含答案解析)

一、选择题1.一个长方形的周长为30,则长方形的面积y 与长方形一边长x 的关系式为( ) A .y=x(15-x) B .y=x(30-x) C .y=x(30-2x) D .y=x(15+x) 2.下面说法中正确的是( )A .两个变量间的关系只能用关系式表示B .图象不能直观的表示两个变量间的数量关系C .借助表格可以表示出因变量随自变量的变化情况D .以上说法都不对3.在圆的面积计算公式2S r π=,其中r 为圆的半径,则变量是( )A .SB .RC .π,rD .S ,r 4.如图是反映两个变量关系的图,下列的四个情境比较合适该图的是( )A .一杯热水放在桌子上,它的水温与时间的关系B .一辆汽车从起动到匀速行驶,速度与时间的关系C .一架飞机从起飞到降落的速度与时晨的关系D .踢出的足球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5.下表反映的是某地区电的使用量x (千瓦时)与应交电费y (元)之间的关系,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x 与y 都是变量,且x 是自变量,y 是x 的函数B .用电量每增加1千瓦时,电费增加0.55元C .若用电量为8千瓦时,则应交电费4.4元D .y 不是x 的函数6.甲、乙两同学从A 地出发,骑自行车在同一条公路上行驶到距A 地60千米的B 地,他们距出发地的距离s(千米)和行驶时间t(小时)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根据图中提供的信息,符合图象描述的说法是( )A .乙在行驶过程中休息了一会儿B .甲在行驶过程中没有追上乙C .甲比乙先出发1小时D .甲行驶的速度比乙行驶的速度快7.用固定的速度向如图所示形状的杯子里注水,则能表示杯子里水面的高度和注水时间的关系的大致图象是A .B .C .D . 8.函数y=5x x -中,自变量x 的取值范围为( ) A .x >5B .x≠5C .x≠0D .x≠0或x≠5 9.在关于圆的面积的表达式S =πr 2中,变量有( )A .4个B .3个C .2个D .1个 10.如图1,在等边三角形ABC 中,AB =2,G 是BC 边上一个动点且不与点B 、C 重合,H 是AC 边上一点,且°.设BG=x ,图中某条线段长为y ,y 与x 满足的函数关系的图象大致如图2所示,则这条线段可能是图中的( )A .线段CGB .线段AGC .线段AHD .线段CH 11.甲、乙两人利用不同的交通工具,沿同一路线从A 地出发前往B 地,两人行驶的路程y (km)与甲出发的时间x (h)之间的函数图象如图所示.根据图象得到如下结论,其中错误的是( )A .甲的速度是60km/hB .乙比甲早1小时到达C .乙出发3小时追上甲D .乙在AB 的中点处追上甲12.如图,数轴上表示的是某个函数自变量的取值范围,则这个函数解析式为( )A .y=x+2B .y=x 2+2C .2x +D .y=12x +二、填空题13.随着各行各业有序复工复产,企业提倡员工实行“两点一线”上下班模式,减少不必要km h的平均速度行驶20min到达单位,下班按原路返的聚集.小华爸爸早上开车以60/km h)之回,若返回时平均速度为v,则路上所用时间t(单位:h)与速度v(单位:/间的关系可表示为________.14.夏天高山上的气温从山脚起每升高l00m降低0.7℃,已知山脚下的气温是23℃,则气温y(℃)与上升的高度x(m)之间的关系式为____;当x=500时,y=__;当y=16时,x=__.15.函数y=中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x+316.一辆汽车出发时邮箱内有油48升,出发后每行驶1 km耗油0.6升,如果设剩油量为y(升),行驶路程为x(km).则y与x的关系式为_________________;这辆汽车行驶35 km 时,汽车剩油____升;当汽车剩油12升时,行驶了_______千米.17.某兴趣小组从学校出发骑车去植物园参观,先经过一段上坡路后到达途中一处景点,停车10分钟进行参观,然后又经一段下坡路到达植物园,行程情况如图,若他们上、下坡路速度不变,则这个兴趣小组的同学按原路返回所用的时间为________分钟.(途中不停留)18.用一水管向某容器内持续注水,设单位时间内注入的水量保持不变;在注水过程中,表示容器内水深h与注水时间t的关系有如图所示的A,B,C,D四个图象,它们分别与E,F,G,H四种容器中的其中一种相对应,请你把相对应容器的字母填在下面的横线上.A→____________;B→____________;C→____________;D→____________.19.如图是甲、乙两名运动员在自行车比赛中所走路程与时间的关系图象,则甲的速度____________乙的速度(用“>”“=”或“<”填空).20.同一温度的华氏度数y(℉)与摄氏度数x(℃)之间的函数解析式是y=95x+32.若某一温度的摄氏度数值与华氏度数值恰好相等,则此温度的摄氏度数为__ __℃.三、解答题21.已知某函数图象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1)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是(2)函数值y的取值范围是;(3)当x=0时,y的对应值是;(4)当x为时,函数值最大;(5)当y随x增大而增大时,x的取值范围是;(6)当y随x的增大而减少时,x的取值范围是.22.由于持续高温和连日无雨,水库蓄水量普遍下降,如图是某水库的蓄水量V(万立方米)与干旱持续时间t(天)之间的关系图,请根据此图,回答下列问题:(1)该水库原蓄水量为多少万立方米?持续干旱10天后,水库蓄水量为多少万立方米?(2)若水库的蓄水量小于400万立方米时,将发出严重干旱警报,请问持续干旱多少天后,将发出严重干旱警报?(3)按此规律,持续干旱多少天时,水库将干涸?23.某移动通信公司开设了两种通信业务,“全球通”:使用时首先缴50元月租费,然后每通话1分钟,付话费0.4元;“动感地带”:不缴月租费,每通话1分钟,付话费0.6元(本题的通话均指市内通话).若一个月通话x分钟,两种方式的费用分别为y1元和y2元.(1)写出y1,y2与x之间的关系式;(2)一个月内通话多少分钟,两种方式费用相同?(3)某人估计一个月内通话300分钟,应选择哪种方式更合算些?24.如图所示,梯形的上底AD=4,下底BC=6,CD=8,∠C=∠D=90°,点M从点C出发向点D移动,连接AM,BM,假设阴影部分的面积是y,CM的长度为x.(1)写出变量y与x之间的关系式;(2)当x=2时,阴影部分的面积是多少?(3)在点M的移动过程中,是否存在阴影部分的面积等于梯形面积的14,若存在,求出x的值;若不存在,简单说明理由.25.星期天,小宇的爸爸9点钟从家里到附近的一个银行办理业务,他走了一段路后,突然发现忘记带身份证,于是他跑步回家,拿了身份证,跑到银行办理业务,办完业务他步行回到家.他离家的路程s(米)与时间t(分)之间的关系如图7所示.(1)小宇的爸爸几点钟到达银行?他办理业务共用多长时间?(2)几点钟,小宇的爸爸发现忘记带身份证,此时,他离家多远?(3)小宇的爸爸在去银行办理业务的过程中走过的路程为多少米?(4)求小宇爸爸从银行回到家的速度.26.如图,是一个形如六边形的点阵,它的中心是一个点,算第一层;第二层每边两个点;第三层每边有三个点,依此类推:(1)填写下表:层数 1 2 3 4 5 6 ……该层的点数……所有层的点……数(2)每层点数是如何随层数的变化而变化的?所有层的总点数是如何随层数的变化而变化的?(3)此题中的自变量和因变量分别是什么?(4)写出第n 层所对应的点数,以及n 层的六边形点阵的总点数;(5)如果某一层的点数是96,它是第几层?(6)有没有一层,它的点数是100?为什么?【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一、选择题1.A解析:A【详解】∵长方形的周长为30,其中一边长为x ,∴该长方形的另一边长为:15x -,∴该长方形的面积:(15)y x x =-.故选A.2.C解析:C【解析】表示函数的方法有三种:解析法、列表法和图象法.解:A 、两个变量间的关系只能用关系式表示,还能用列表法和图象法表示,故错误; B 、图象能直观的表示两个变量间的数量关系,故错误;C 、借助表格可以表示出因变量随自变量的变化情况,正确;D 、以上说法都不对,错误;故选C .3.D解析:D【分析】在圆的面积计算公式2S r π=中,π是圆周率,是常数,变量为S ,R .【详解】在圆的面积计算公式2S r π=中,π是圆周率,是常数,变量为S ,R .故选D.【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常量与变量,解题关键是熟练掌握圆的面积S 随半径的变化而变化. 4.B解析:B【分析】根据图象信息可知,是s 随t 的增大而增大,判断下面的四个选项判断的图象变化规律,即可得到符合此图的即可得到答案.【详解】解:题中给的图象变化情况为先是s 随t 的增大而增大,A :热水的水温先是随时间的增加而减少的,后不变,故不符合题意;B :汽车启动的过程中,速度是随着时间的增长从0增大的,而后匀速后,速度随时间的增加是不变的,故符合题意;C :飞机起飞的过程中速度是随着时间的增加而增大的,而降落的过程中,速度是随着时间的增加而减少的,故不符合题意;D :踢出的足球的速度是随着时间的增加而减少的,故不符合题意;故选B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实际生活中图象的变化,要深刻理解两变量之间的变化关系,对于图象的变化要很熟练地画出是解此类题的关键.5.D解析:D【分析】结合表格中数据变化规律进而得出y 是x 的函数且用电量每增加1千瓦时,电费增加0.55元.【详解】A 、x 与y 都是变量,且x 是自变量,y 是x 的函数,正确,不合题意;B 、用电量每增加1千瓦时,电费增加0.55元,正确,不合题意;C 、若用电量为8千瓦时,则应交电费4.4元,正确,不合题意;D 、y 不是x 的函数,错误,符合题意.故选:D .【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函数的概念以及常量与变量,正确获取信息是解题关键.6.D解析:D【解析】【分析】如图,依题意,该图象是路程与时间的关系,而且甲线的倾斜度比乙的大,故甲行驶的速度比乙的快.【详解】根据题意和图象可知:图象时连续的乙在行驶过程中没有休息;甲在行驶过程中追上乙,并超过了乙;甲比乙晚出发1小时;甲行驶速度比乙行驶的速度快.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了函数图象的读图能力,要能根据函数图象的性质和图象上的数据分析得出函数的类型和所需要的条件,结合实际意义得到正确的结论.7.C解析:C【解析】容器上粗下细,杯子里水面的高度上升应是先快后慢.故选C.8.B解析:B【解析】【分析】根据分式的意义的条件:分母不等于0,可以求出x的范围.【详解】根据题意得:x-5≠0,解得:x≠5.故选B.【点睛】函数自变量的范围一般从三个方面考虑:(1)当函数表达式是整式时,自变量可取全体实数;(2)当函数表达式是分式时,考虑分式的分母不能为0;(3)当函数表达式是二次根式时,被开方数非负.9.C解析:C【解析】在圆的面积公式S=πr2中,属于常量的是π,属于变量的是S和r,有2个.故选C. 10.D解析:D【解析】若CG的长为y,则y=2-x,故A选项不符合;若AG的长为y,随着x的增大,y是先减小后增大的,故B选项不符合;随着BG的逐渐增大,AH是先减小再增大,故C选项不符合;线段CH随着BG的逐渐增大是先增大后逐渐减小的,故D符合;故选D11.C解析:C【解析】A.根据图象得:360÷6=60km/h,故正确;B. 根据图象得,乙比甲早到1小时;C.乙的速度为:360÷4=90km/h,设乙a 小时追上甲,90a=60(a+1)解之得a=2,故不正确;D. ∵90×2=180km, ∴乙在AB 的中点处追上甲,故正确;12.C解析:C【解析】试题分析:A .2y x =+,x 为任意实数,故错误;B .22y x =+,x 为任意实数,故错误;C .y =20x +≥,即2x ≥-,故正确;D .12y x =+,20x +≠,即2x ≠-,故错误; 故选C . 考点:1.函数自变量的取值范围;2.在数轴上表示不等式的解集.二、填空题13.【分析】根据路程=速度×时间可计算出家与单位之间的总路程再根据速度v =路程÷时间t 即可得出答案【详解】解:∵∴小华爸爸下班时路上所用时间(单位:)与速度v (单位:)之间的关系可表示为:故答案为:【点 解析:20t v =【分析】根据路程=速度×时间,可计算出家与单位之间的总路程,再根据速度v =路程÷时间t 即可得出答案.【详解】解:∵20602060km ⨯= ∴小华爸爸下班时路上所用时间t (单位:h )与速度v (单位:/km h )之间的关系可表示为:20t v=.故答案为:20tv .【点睛】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用关系式表示变量之间的关系,读懂题意,比较容易解答.14.y=23-0007x1951000【解析】【分析】每升高l00m降低07℃则每上升1m 降低0007℃则上升的高度xm下降0007x℃据此即可求得函数解析式;当x=500时把x=500代入解析式求得y解析:y=23-0.007x 19.5 1000【解析】【分析】每升高l00m降低0.7℃,则每上升1m,降低0.007℃,则上升的高度xm,下降0.007x℃,据此即可求得函数解析式;当x=500时,把x=500代入解析式求得y的值;当y=16时,把y=16代入解析式求得x的值.【详解】每升高l00m降低0.7℃,则每上升1m,降低0.007℃,则关系式为:y=23-0.007x;当x=500时,y=23-0.007×500=19.5;当y=16时,23-0.007x=16,解得:x=1000.【点睛】考查了列函数解析式,理解每升高l00m降低0.7℃,则每上升1m,降低0.007℃是关键.15.x>﹣3【解析】【分析】根据分式的分母不为0;偶次根式被开方数大于或等于0;当一个式子中同时出现这两点时应该是取让两个条件都满足的公共部分【详解】根据题意得到:x+3>0解得x>-3故答案为x>-3解析:x>﹣3【解析】【分析】根据分式的分母不为0;偶次根式被开方数大于或等于0;当一个式子中同时出现这两点时,应该是取让两个条件都满足的公共部分.【详解】根据题意得到:x+3>0,解得x>-3,故答案为x>-3.【点睛】本题考查了函数自变量的取值范围问题,判断一个式子是否有意义,应考虑分母上若有字母,字母的取值不能使分母为零,二次根号下字母的取值应使被开方数为非负数.易错易混点:学生易对二次根式的非负性和分母不等于0混淆.16.y=48-06x2760【解析】(1)由题意可得y与x的关系式是:y=48−06x;(2)当x=35时y=48−06×35=48−21=27当y=12时12=48−06x解得x=60即这辆汽车行驶3解析:y=48-0.6x 27 60【解析】(1)由题意可得,y与x的关系式是:y=48−0.6x;(2)当x=35时,y=48−0.6×35=48−21=27,当y=12时,12=48−0.6x,解得,x=60,即这辆汽车行驶35km时,剩油27升;汽车剩油12升时,行驶了60千米。

(必考题)初中数学七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变量之间的关系》检测(包含答案解析)

(必考题)初中数学七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变量之间的关系》检测(包含答案解析)

一、选择题1.某品牌热水壶的成本为50元,销售商对其销量与定价的关系进行了调查,结果如下:定价/元708090100110120销量/把801001101008060A.115元B.105元C.95元D.85元2.为了更好地保护水资源,造福人类,某工厂计划建一个容积为200m3的污水处理池,池的底面积S(m2)与其深度h(m)满足关系式:S•h=200,则S关于h的函数图象大致是()A.B.C.D.3.五一节,小丽独自一人去老家玩,家住在车站附近的姑姑到车站去接小丽.因为担心小丽下车后找不到路,姑姑一路小跑来到车站,结果客车晚点,休息一阵后,姑姑接到小丽,和小丽一起慢慢的走回了家.下列图象中,能反映以上过程中小丽姑姑离家的距离s 与时间t的关系的大致图象是()A.B.C.D.4.从甲地到乙地的铁路路程约为615千米,高铁速度为300千米/小时,直达;动车速度为200千米/小时,行驶180千米后,中途要停靠徐州10分钟,若动车先出发半小时,两车与甲地之间的距离y(千米)与动车行驶时间x(小时)之间的函数图象为()A.B.C.D.5.早晨小强从家出发,以v1的速度前往学校,途中在一饮食店吃早点,之后以v2的速度向学校行进.已知v1> v2,如图所示的图象中表示小强从家到学校的时间t(分钟)与路程s(千米)之间的关系的是( )A.A B.B C.C D.D6.小明周六参加绘画兴趣班,爸爸开车送他从家去公交车站,先加速行驶一段时间后匀速行驶,过了一段时间到达公交车站,等待一段时间后上了公交车,公交车一开始先加速,一段时间后又开始匀速行驶,下面可以近似地刻画出小明在这段时间内的速度变化情况的图象是( )A.B.C.D.7.某大剧场地面的一部分为扇形,观众席的座位数按下列方式设置:排数(x)1234…座位数(y)50535659…有下列结论:①排数x是自变量,座位数y是因变量;②排数x是因变量,座位数y是自变量;③y=50+3x;④y=47+3x,其中正确的结论有( )A.1个B.2个C.3个D.4个8.根据图示的程序计算变量y的对应值,若输入变量x的值为-1,则输出的结果为( )A.-2 B.2 C.-1 D.09.小明出校门后先加速行驶一段距离,然后以大小不变的速度行驶,在距家门不远的地方开始减速,最后停下,下面可以近似地刻画出以上情况的是().A.B.C.D.10.气温y(℃)随高度x(km)的变化而变化的情况如下表,由表可知,气温y随着高度x的增大而()高度x/km012345678气温y/℃282216104-2-8-14-20A.升高B.降低C.不变D.以上答案都不对11.如图,数轴上表示的是某个函数自变量的取值范围,则这个函数解析式为()A.y=x+2 B.y=x2+2 C.y=2x+D.y=12 x+12.百货大楼进了一批花布,出售时要在进价(进货价格)的基础上加一定的利润,其长度x 与售价y如下表:长度x/m1234…售价y/元8+0.316+0.624+0.932+1.2…下列用长度x表示售价y的关系式中,正确的是()A.y=8x+0.3 B.y=(8+0.3)x C.y=8+0.3x D.y=8+0.3+x二、填空题13.拖拉机工作时,油箱中的余油量Q(升)与工作时间t(时)的关系式为406Q t=-.当4t=时,Q=_________,从关系式可知道这台拖拉机最多可工作_________小时.14.汽车开始行驶时,油箱中有油40升,如果每小时耗油5升,则油箱内余油量y(升)与行驶时间x(小时)的关系式为_____,该汽车最多可行驶_____小时.15.在烧开水时,水温达到100℃就会沸腾,下表是某同学做“观察水的沸腾”实验时所记录的两个变量时间(分)和温度T(℃)的数据:在水烧开之前(即),温度T与时间的关系式为__________.16.下表是某报纸公布的我国“九五”期间国内生产总值(GDP)的统计表,那么这几年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平均每年比上一年增长___万亿元.年份19961997199819992000GDP/万亿元 6.67.37.98.28.917.在一个边长为2的正方形中挖去一个边长为x (0<x <2)的小正方形,如果设剩余部分的面积为y ,那么y 关于x 的函数解析式是_____.18.日常生活中,“老人”是一个模糊概念.可用“老人系数”表示一个人的老年化程度.“老人系数”的计算方法如下表: 人的年龄x (岁) x≤60 60<x <80x≥80 “老人系数”6020x - 1按照这样的规定,“老人系数”为0.6的人的年龄是__岁.19.如图所示的函数图象反映的过程是:小红从家去书店,又去学校取封信后马上回家,其中x 表示时间,y 表示小红离她家的距离,则小红从学校回家的平均速度为_______________千米/小时.20.如图所示表示“龟兔赛跑”时路程与时间的关系,已知龟、兔上午8点从同一地点出发,请你根据图中给出的信息,算出乌龟在___点追上兔子.三、解答题21.如图,已知在Rt ABC 中,90,30,2ACB B AB ∠=︒∠=︒=,点D 在斜边AB 上,将ABC 沿着过点D 的一条直线翻折,使点B 落在射线BC 上的点B '处,连接DB '并延长,交射线AC 于E .(1)当点B'与点C重合时,求BD的长.(2)当点E在 AC的延长线上时,设BD为x,CE为y,求y关于x函数关系式,并写出定义域.(3)连接AB',当AB D'是直角三角形时,请直接写出BD的长.22.正常人的体温一般在37℃左右,但一天中的不同时刻不尽相同图反映了一天24小时内小明体温的变化情况:(1)什么时间体温最低?什么时间体温最高?最低和最高体温各是多少?(2)一天中小明体温T(单位:℃)的范围是多少.(3)哪段时间小明的体温在上升,哪段时间体温在下降.(4)请你说一说小明一天中体温的变化情况.23.某文具店出售书包和文具盒,书包每个定价30元,文具盒每个定价5元.该店制定了两种优惠方案.方案1:买一个书包赠送一个文具盒;方案2:按总价的9折(总价的90%)付款.某班学生需购买8个书包,文具盒若干(不少于8个),如果设文具盒数为x(个),付款数为y(元).(1)分别求出两种优惠方案中y与x之间的关系式;(2)购买文具盒多少个时两种方案付款相同;购买文具盒数大于8个时,两种方案中哪一种更省钱?24.由于持续高温和连日无雨,水库蓄水量普遍下降,如图是某水库的蓄水量V(万立方米)与干旱持续时间t (天)之间的关系图,请根据此图,回答下列问题:(1)该水库原蓄水量为多少万立方米?持续干旱10天后,水库蓄水量为多少万立方米? (2)若水库的蓄水量小于400万立方米时,将发出严重干旱警报,请问持续干旱多少天后,将发出严重干旱警报?(3)按此规律,持续干旱多少天时,水库将干涸?25.设路程为s km ,速度为v km/h ,时间t h ,指出下列各式中的常量与变量. (1)v=8s; (2)s=45t ﹣2t 2; (3)vt=100. 26.在数轴上,若点A,B 表示的数分别为3和x,则A,B 之间的距离y 与x 之间的关系式为3y x =-.(1)当x 的值为-5时,求y 的值; (2)根据关系式,完成下表: x -1123456y【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一、选择题 1.D 解析:D 【分析】根据表格中定价的变化和销量的变化即可解答. 【详解】解:由表中数据可知,定价为90元时,销量达到最大为110把,而销售105把水壶,销量位于100把到110把之间,而当定价在80元到90元时,定价每增加1元,销量增加1把,销量呈递增趋势,当定价在90元到100元时,定价每增加1元,销量减少1把,销量呈递减趋势,故定价约为80+(105-100)÷1=85元,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了用表格法表示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解答的关键是读懂题意,能从表格中找到有效信息解决问题.2.C解析:C【解析】【分析】首先利用已知得出S与h的函数关系式,进而利用h的取值范围得出函数图象.【详解】解:∵S•h=200,∴S关于h的函数关系式为:S=200,故此函数图象大致是:反比例函数图象,即双曲h线,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函数图象,得出S与h的函数关系式是解题关键.3.A解析:A【解析】【分析】根据每段中路程s随时间t的变化情况即可作出判断.【详解】姑姑在车站休息的一段时间,路程不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因而这一段的图象应该平行于横轴;姑姑一路小跑来到车站,这段是正比例函数关系,回家的过程是一次函数关系,且s岁t 的增大而减小,因而B、D错误;回家的过程比姑姑一路小跑来到车站的过程速度要慢,即s随t的变化要慢,因而图象要平缓,故A正确,C错误.故选A.【点睛】正确理解函数图象横纵坐标表示的意义,理解问题的过程,能够通过图象得到函数是随自变量的增大,知道函数值是增大还是减小.4.B解析:B【分析】先根据两车并非同时出发,得出D选项错误;再根据高铁从甲地到乙地的时间以及动车从甲地到乙地的时间,得出两车到达乙地的时间差,结合图形排除A、 C选项,即可得出结论.【详解】解:由题可得,两车并非同时出发,故D选项错误;高铁从甲地到乙地的时间为615÷300=2.05h 动车从甲地到乙地的时间为615÷200+16≈3.24h,动车先出发半小时,∴两车到达乙地的时间差为3.24-2.05-0.5=0.69h,该时间差小于动车从甲地到乙地所需时间的一半,故C选项错误;0.69>0.5,∴两车到达乙地的时间差大于半小时,故A选项错误,动车行驶180千米所需的时间为180÷200=0.9h,而高铁迟出发0.5h,∴0.9>0.5,故B选项符合题意,A选项不合题意.所以B选项是正确的.【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函数与函数的图像.5.A解析:A【解析】由题意可知,符合实际情况的是A选项中的图象,而选项B、C、D中的图象都与实际情况不符.故选A.6.C解析:C【解析】试题分析:先加速行驶,可得速度变快,图象从原点开始,成上升趋势;再匀速行驶,可得速度不变,图象平行于x轴;到达公交车站,汽车减速,速度变慢,直至变为0,图象成下降趋势;根据等车,可得速度为零;根据公交加速,可得速度变快,图象成上升趋势;根据匀速行驶,可得速度不变,图象平行于x轴.由此可知只有选项C符合题意.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了函数图象,正确理解函数图象横纵坐标表示的意义,理解问题的过程,能够通过图象得到函数值随自变量的增大是增大还是减小.7.B解析:B【解析】根据图表可知随着排数的增大,座位数也增大.所以排数x是自变量,座位数y是因变量;根据图标中的数据可得y=47+3x.故①④正确.则选:B.8.B解析:B 【解析】当x=−1时,y=x 2+1=(−1)2+1=1+1=2, 故选B.9.C解析:C 【解析】从速度变化情况来看,先匀加速行驶,再匀速行驶,最后减速为0, 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了函数的图象,解题的关键是此题主要看速度变化即可,时间只是个先后问题.10.B解析:B 【解析】从表格中的数据可以看出,高度一直在变大,而气温一直在降低. 所以气温y 随高度x 的增大而降低. 故应选B.11.C解析:C 【解析】试题分析:A .2y x =+,x 为任意实数,故错误; B .22y x =+,x 为任意实数,故错误;C .y =20x +≥,即2x ≥-,故正确;D .12y x =+,20x +≠,即2x ≠-,故错误; 故选C .考点:1.函数自变量的取值范围;2.在数轴上表示不等式的解集.12.B解析:B 【分析】本题通过观察表格内的x 与y 的关系,可知y 的值相对x=1时是成倍增长的,由此可得出方程. 【详解】解:依题意得y =(8+0.3)x . 故选B . 【点睛】本题是一道找规律的题目,这类题型在中考中经常出现.对于找规律的题目首先应找出哪些部分发生了变化,是按照什么规律变化的.二、填空题13.【分析】根据题目意思将t=4代入计算Q 即可得到答案令Q≥0即可求出最多工作的时间【详解】解:当t=4时Q=40-24=16;根据台拖拉机工作时必须有油得到:Q≥0代入得到:解得:故答案为(1)16( 解析:203【分析】根据题目意思,将t=4代入计算Q 即可得到答案,令Q≥0即可求出最多工作的时间. 【详解】解:当t=4时,Q=40-24=16; 根据台拖拉机工作时必须有油得到: Q≥0,代入得到: 4060Q t =-≥, 解得:203t ≤, 故答案为(1). 16 (2). 203【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一次函数、一次函数在生活中的应用,做题是要注意自变量的取值范围,例如油量不可以为负数.14.y =40﹣5x8【分析】根据:油箱内余油量=原有的油量﹣x 小时消耗的油量可列出函数关系式进而得出行驶的最大路程【详解】依题意得油箱内余油量y (升)与行驶时间x (小时)的关系式为:y =40﹣5x 当y =解析:y =40﹣5x 8【分析】根据:油箱内余油量=原有的油量﹣x 小时消耗的油量,可列出函数关系式,进而得出行驶的最大路程. 【详解】依题意得,油箱内余油量y (升)与行驶时间x (小时)的关系式为:y =40﹣5x , 当y =0时,40﹣5x =0, 解得:x =8,即汽车最多可行驶8小时. 故答案为:y =40﹣5x ,8. 【点睛】本题考查了列函数关系式以及代数式求值.关键是明确油箱内余油量,原有的油量,x 小时消耗的油量,三者之间的数量关系,根据数量关系可列出函数关系式.15.T=7t+30【解析】【分析】由表知开始时温度为30℃再每增加2分钟温度增加14℃即每增加1分钟温度增加7℃可得温度T与时间t的关系式【详解】解:∵开始时温度为30℃每增加1分钟温度增加7℃∴温度T解析:T=7t+30【解析】【分析】由表知开始时温度为30℃,再每增加2分钟,温度增加14℃,即每增加1分钟,温度增加7℃,可得温度T与时间t的关系式.【详解】解:∵开始时温度为30℃,每增加1分钟,温度增加7℃,∴温度T与时间t的关系式为:T=30+7t.故答案为:T=7t+30.【点睛】本题考查了求函数的关系式,关键是得出开始时温度为30℃,每增加1分钟,温度增加7℃.16.575【分析】由表中可知这几年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的数量用总的增长数量除以年数可以得出这几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平均比上一年增长的数量【详解】(07+06+03+07)÷4=0575故答案为0575【点睛】解析:575【分析】由表中可知这几年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的数量,用总的增长数量除以年数可以得出这几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平均比上一年增长的数量【详解】(0.7+0.6+0.3+0.7)÷4=0.575.故答案为0.575.【点睛】本题结合增长率的有关计算考查统计的有关知识.17.y=4-x2【解析】分析:根据剩下部分的面积=大正方形的面积-小正方形的面积得出y与x的函数关系式即可详解:由题意知:剩余面积大正方形面积小正方形面积即y=2²-x²=-x²+4故答案为y=2²-x解析:y=4-x2【解析】分析:根据剩下部分的面积=大正方形的面积-小正方形的面积,得出y与x的函数关系式即可.详解:由题意知:剩余面积大正方形面积小正方形面积,即y=2²-x²=-x²+4.故答案为y=2²-x²=-x²+4(0<x<2).点睛:本题考查了根据实际问题列出二次函数关系式,利用剩下部分的面积=大正方形的面积-小正方形的面积的得出是解答本题的关键.18.72【分析】根据所给的函数关系式所对应的自变量的取值范围发现:当y=06时在60<x <80之间所以将y 的值代入对应的函数解析式即可求得函数的值【详解】解:设人的年龄为x 岁∵老人系数为06∴由表得60解析:72 【分析】根据所给的函数关系式所对应的自变量的取值范围,发现:当y=0.6时,在60<x <80之间,所以将y 的值代入对应的函数解析式即可求得函数的值. 【详解】解:设人的年龄为x 岁, ∵“老人系数”为0.6, ∴由表得60<x <80, 即6020x -=0.6,解得,x=72, 故“老人系数”为0.6的人的年龄是72岁. 故答案为:7219.【解析】小红家与学校的距离为6km 从图象可知她从学校到家用时为3-2=1小时故从学校到家的平均速度等于6÷1=6km/h 故答案为:6【点睛】本题考查了函数的图象分段函数解此题的关键是找到相应的路程与解析:【解析】小红家与学校的距离为6km ,从图象可知她从学校到家用时为3-2=1小时,故从学校到家的平均速度等于6÷1=6 km/h , 故答案为:6.【点睛】本题考查了函数的图象,分段函数,解此题的关键是找到相应的路程与时间,根据速度=路程÷时间得到相应的速度.20.18【解析】两个函数图形的交点的横坐标是10说明10小时后乌龟追上兔子此时的时间为:8+10=18时故答案为18解析:18 【解析】两个函数图形的交点的横坐标是10,说明10小时后,乌龟追上兔子,此时的时间为:8+10=18时. 故答案为18.三、解答题21.(1)BD=1;(2)1(01)y x x =-+<<;(3)23或43. 【分析】(1)由直角三角形中,30°角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解得AC 的长,再根据勾股定理解得BC 的长,根据折叠的性质可得DB DB '=,结合三角形外角性质可得60ADB '∠=︒,当点B '与点C 重合时,可证明△ADC 是等边三角形,最后由等边三角形的性质解题即可;(2)过D 作DH BC ⊥于H ,在Rt BDH △中,设BD x =,由含30°角的直角三角形性质解得则3,3BH x BB x '==,在Rt B EC '△中,设EC y =,3B C y '=,最后由BC BB B C ''=+解题即可;(3)设DH a =,先证明60ADB '∠=︒,当AB D '是直角三角形时,再分类讨论①当90AB D '∠=︒时或②当90B AD '∠=︒时,分别利用含30°角的直角三角形性质和勾股定理解得a 的值即可解题. 【详解】解:(1)在Rt △ABC 中,90,30,2ACB B AB ∠=︒∠=︒=,112AC AB ∴==,根据勾股定理得,3BC =, ∵由折叠知,DB DB '=, 30B BB D '∴∠=∠=︒,60ADB B BB D ''∴∠=∠+∠=︒,当点B '与点C 重合时,DC=DB ,60A ADC ∠=∠=︒, ∴△ADC 是等边三角形, ∴AD= AC=1, ∴BD=AB-AD=1;(2)如图1,过D 作DH BC ⊥于H ,在Rt BDH △中,设,30BD x B =∠=︒,则3,3BH BB x '==, 在Rt B EC '△中,设,30EC y EB C '=∠=,则3B C '=,333BC BB B C x y ''∴=+=+=,1(01)y x x ∴=-+<<;(3)设DH a =,在Rt BDH △中,2,3BD a BH a ==,2,23DB BD a BB BH a ''====,由(1)知,60ADB '∠=︒,AB D '△是直角三角形,∴①当90AB D '∠=︒时,如图2,在Rt AB D '△中,9030B AD ADB ''∠=︒-∠=︒,24,323AD B D a AB B D a '''∴====,在Rt ACB '△中,323B C BC BB a ''=-=-, 根据勾股定理得,222AB B C AC ''=+, 即22(23)(323)1a a =-+, 解得13a =, 223BD a ∴==; ②当90B AD '∠=︒时,如图3,同①的方法得,43BD =,综上所述,当AB D '是直角三角形时,满足条件的23BD =或43【点睛】本题考查含30°角的直角三角形、三角形的外角、一次函数、勾股定理、等边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等知识,是重要考点,难度一般,掌握相关知识是解题关键.22.(1)5时最低,17时最高,最低气温为36.5℃,最高气温为37.5℃.(2)36.5℃至37.5℃之间.(3)5时至17时体温上升,0时至5时和17时至24时体温在下降.(4)见解析 【分析】(1)根据图象进行作答即可; (2)根据图象进行作答即可; (3)根据图象进行作答即可; (4)根据图象进行作答即可.(1)5时最低,17时最高,最低气温为36.5℃,最高气温为37.5℃. (2)36.5℃至37.5℃之间.(3)5时至17时体温上升,0时至5时和17时至24时体温在下降.(4)凌晨0至5时,小明体温在下降,5时体温最低是36.5℃;5至17时,小明体温在上升,17时体温最高是37.5℃;17至24时,小明体温在下降. 【点睛】本题考查了图象与变量的问题,掌握图象与变量的关系是解题的关键.23.(1)方案1:5200y x =+,方案2:92162y x =+;(2)32个;当文具盒数量多于32个时,方案2省钱,当文具盒数量多于8个而少于32个时,方案1省钱. 【分析】(1)对方案1,根据付款数=8个书包的价钱+(x -8)个文具盒的价钱列式解答即可;对方案2:根据付款数=(8个书包的价钱+x 个文具盒的价钱)×90%列式解答即可; (2)先计算出两种付款方案相同时文具盒的个数,再分情况讨论. 【详解】解:(1)方案1:()830585200y x x =⨯+-=+;方案2:()9830590%2162y x x =⨯+⨯=+; (2)若两种方案付款相同,则有952002162x x +=+,解得32x =. 当文具盒数量多于32个时,方案2省钱,当文具盒数量多于8个而少于32个时,方案1省钱. 【点睛】本题考查的是用关系式表示变量之间的关系、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和代数式求值,正确理解题意、弄清题目中的数量关系、全面分类是解题的关键.24.(1)水库原蓄水量为1 000万立方米,持续干旱10天后,蓄水量为800万立方米;(2)当v=400时,t=30,∴持续干旱30天后将发出严重干旱警报;(3)持续干旱50天后水库将干涸. 【解析】 【分析】(1)原蓄水量即t =0时v 的值,t=50时,v=0,得v 与t 的函数关系,持续干旱10天后的蓄水量即t =10时v 的值;(2)即找到v =400时,相对应的t 的值;(3)从第10天到第30天,水库下降了800−400=400万立方米,一天下降=20万立方米,第30天的400万立方米还能用=20天,即50天时干涸.解:(1)当t=0时,v=1000∴水库原蓄水量为1000万米3,干涸的速度为1000÷50=20,所以v=1000-20t,当t=10时,v=800,∴水库原蓄水量为1 000万立方米,持续干旱10天后,蓄水量为800万立方米.(2)当v=400时,t=30,∴持续干旱30天后将发出严重干旱警报.(3)从第10天到第30天,水库下降了(800﹣400)万立方米,一天下降=20万立方米,故根据此规律可求出:30+=50天,那么持续干旱50天后水库将干涸.【点睛】本题考查了函数图象的问题,解题的关键是正确理解函数图象横纵坐标表示的意义,理解问题的过程,得到相应的点的意义.25.(1)常量是8,变量是v,s;(2)常量是45,2,变量是s,t;(3)常量是100,变量是v,t.【解析】【分析】根据变量和常量的定义:在一个变化的过程中,数值发生变化的量称为变量;数值始终不变的量称为常量可直接得到答案.【详解】(1)常量是8,变量是v,s;(2)常量是45,2,变量是s,t;(3)常量是100,变量是v,t.【点睛】本题考查了常量和变量的定义,常量就是在变化过程中不变的量,变量就是可以取到不同数值的量.26.(1) 8.(2)4 3 2 1 0 1 2 3【解析】试题分析:(1)把x=-5代入y=|x-3|进行计算即可得;(2)根据y=|x-3|把相应的x值代入进行计算即可得.试题--=8;(1)当x的值为-5时,y=53(2)填表如下:x-10123456y43210123。

七年级下册数学变量之间的关系测试题三篇

七年级下册数学变量之间的关系测试题三篇

七年级下册数学变量之间的关系测试题三篇篇一:20XX—20XX学年度七年级数学单元测试卷变量之间的关系(说明:本试题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50分)班级:姓名:成绩: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骆驼被称为“沙漠之舟”,它的体温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在这一问题中,因变量是() A、沙漠 B、体温 C、时间 D、骆驼2、弹簧挂上物体后会伸长,测得一弹簧的长度y(cm)与所挂的物体的重量x (kg)间有下面的关系:x 0 1 2 3 4 5y 10 10.5 11 11.5 12 12.5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x与y都是变量,且x是自变量,y是因变量B、弹簧不挂重物时的长度为0cmC、物体质量每增加1kg,弹簧长度y增加0.5cmD、所挂物体质量为7kg时,弹簧长度为13.5cm3、在关系式y=3x+5中,下列说法:①x是自变量,y是因变量;②x的数值可以任意选择;③y是变量,它的值与x无关;④用关系式表示的不能用图象表示;⑤y与x的关系还可以用列表法和图象法表示,其中说法正确的是()A、①②⑤B、①②④C、①③⑤D、①④⑤4、如果每盒圆珠笔有12支,售价18元,用y(元)表示圆珠笔的售价,x表示圆珠笔的支数,那么y与x之间的关系应该是()A、y=12xB、y=18xC、y=D、y=5、已知△ABC的底边BC上的高为8cm,当它的底边BC从16cm变化到5cm时,△ABC的面积()A、从20cm2变化到64cm2B、从64c m2变化到20cm2C、从128cm2变化到40cm2D、从40cm2变化到128cm26、“龟兔赛跑”讲述了这样的故事:领先的兔子看着缓慢爬行的乌龟,骄傲起来,睡了一觉。

当它醒来时,发现乌龟快到终点了,于是急忙追赶,但为时已晚,乌龟还是先到达了终点……。

用S1、S2分别表示乌龟和兔子所行的路程,t为时间,则下列图象中与故事情节相吻合的是()7、下面的表格列出了一个实验的统计数据,表示将皮球从高处落下时,弹跳高度b与下降高度d的关系,下面能表示这种关系的式子是()d 50 80 100 150b 25 40 50 75A 、2b d =B 、2b d =C 、D 、25b d =+8、小明骑自行车上学,开始以正常速度匀速行驶,但行至中途自行车出了故障,只好停下来修车。

七年级数学下课本习题第3章变量之间的关系

七年级数学下课本习题第3章变量之间的关系

第三章变量之间的关系第1节用表格表示的变量间关系1. P63-随堂练习-1略2. P63-随堂练习-2研究表明,当每公顷钾服和磷服的施用量一定时,土豆的产量与氮肥的施用量有如下关系:(1)上表反映了哪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哪个是自变量?哪个是因变量?(2)当氮肥的施用量是101kg/hm2(hm2是单位“公顷”的符号)时,土豆的产量是多少?如果不施氮肥呢?(3)根据表格中的数据,你认为氮肥的施用量是多少时比较适宜?说说你的理由。

(4)粗略说一说氮肥的施用量对土豆产量的影响。

3. P63-习题3.1-1据世界人口组织公布,地球上的人口1600年为5亿,1830年为10亿,1930年为20亿,1960年为30亿,1974年为40亿,1987年为50亿,1999年为60亿,而到2011年地球上的人口数达到了70亿。

用表格表示上面的数据,并说一说世界人口是怎样随时间推移而变化的。

婴儿在6个月、1周岁、2周岁时体重分别大约是出生时的2倍、3倍、4倍,6周岁、10周岁时体重分别约是1周岁时的2倍、3倍。

(1)上述的哪些量在发生变化?自变量和因变量各是什么?(2)某婴儿在出生时的体重是3.5kg,请把他在发育过程中的体重情况填入下表:(3)根据表格中的数据,说一说儿童从出生到10周岁之间体重是怎样随年龄增长而变化的。

5. P64-习题3.1-3略6. P64-习题3.1-4小明在课余时间找了几副度数不同的老花镜,让镜片正对着太阳光,并上下移动镜片,直到地上的光斑最小。

此时他测量了镜片与光斑的距离,得到如下数据:(1)观察表中的数据,你发现了什么?(2)如果按上述方法测得一副老花镜的镜片与光斑的距离为0.7m,那么你估计这副老花镜的度数是多少?在高海拔(1 500--3 500m为高海拔,3 500--5 500为超高海拔,5 500m以上为极高海拔)地区的人有缺氧的感觉,下面是有关海拔高度与空气含氧量之间的一组数据:(1)上表反映了哪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哪个是自变量?哪个是因变量?(2)在海拔高度0m的地方空气含氧量是多少?海拔高度4 000m的地方空气含氧量是多少?(3)你估计在5 500m海拔高度空气含氧量是多少?第2节用关系式表示的变量间关系8. P67-随堂练习-1在地球某地,温度T(℃)与高度d(m)的关系可以近似地用T=10 -d150来表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章 《变量之间的关系》复习题(B 卷)
1、某产品生产流水线每小时生产100件产品,生产前无产品积压,生产3小时后,安排工人装箱,若每小时装150件,则未装箱产品数量y 与时间t 关系图为( )
A .
B .
C .
D .
2、小明一出校门先加速行驶,然后匀速行驶一段后,在距家门不远的地方开始减速,最后停止,下面的图( )可以近似地刻画出他在这一过程中的时间与速度的变化情况.
(A ) (B ) (C ) (D ) 3、“健康重庆”就是要让孩子长得壮,老人寿命更长,全民生活得更健康.为了响应“健康重庆”的号召,小明的爷爷经常坚持饭后走一走.某天晚饭后他慢步到附近的融侨公园,在湖边亭子里休息了一会后,因家中有事,快步赶回家.下面能反映当天小明的爷爷所走的路程y 与时间x 的关系的大致图象是( )
4、柿子熟了从树上自然掉落下来,下面哪一幅图可以大致刻画出柿子下落过程中(即落地前)的速度变化情况( ).
时间
时间
速度
时间
时间
速度
速度
速度
(C ) O
(D )
O
时间
速度
(B )
O
时间
速度
O
时间
(A )
5、如图,一只蚂蚁以均匀的速度沿台阶12345A A A A A →→→→爬行,那么蚂蚁爬行的高度..h 随时间t 变化的图象大致是( )
5、百舸竞渡,激情飞扬. 为纪念爱国诗人屈原,长寿区在长寿湖举行了龙舟赛. 如图是甲、乙两支龙舟队在比赛时的路程s (米)与时间t (分钟)之间关系的图象,请你根据图象回答下列问题:
(1)1.8分钟时,哪支龙舟队处于领先地位? (2)在这次龙舟比赛中,哪支龙舟队先到达终点?
(3)比赛开始多少时间后,先到达终点的龙舟队就开始领先?
6.为了鼓励小强勤做家务,培养劳动意识,小强每月的总费用等于基本生活费加上奖 励(奖励由上个月他的家务劳动时间确定).已知小强4月份的家务劳动时间为20小时, 他5月份获得了400元的总费用.小强每月可获得的总费用与他上月的家务劳动时间之 间的关系如图所示,请根据图象回答下列问题.
(1)上述变化过程中,自变量是_______, 因变量是_______;
(2)小强每月的基本生活费为________元. (3)若小强6月份获得了450元的总费用, 则他5月份做了_______小时的家务. (4)若小强希望下个月能得到120元奖励, 则他这个月需做家务________小时.
3.4
1A 2A 3A
4A 5A
O
h t
A .
O
h t
B .
O
h t
C .
O
h
t
D .
7、小颖和小亮上山游玩,小颖乘坐缆车,小亮步行,两人相约在山顶的缆车终点会合.已
知小亮行走到缆车终点的路程是缆车到山顶的线路长的2倍,小颖在小亮出发后50 分才乘上缆车,缆车的平均速度为180 米/分.设小亮出发x 分后行走的路程为y 米.图中的折线表示小亮在整个行走过程中y 随x 的变化关系. (1)小亮行走的总路程是________米,他途中休息了________分. (2)分别求出小亮在休息前和休息后所走的路程段上的步行速度。

(3)当小颖到达缆车终点时,小亮离缆车终点的路程是多少?
8、周末,小明骑自行车从家里出发到野外郊游。

从家出发0.5小时后达到甲地,游玩一段时间后按原速前往乙地。

小明离家1小时20分钟后,妈妈驾车沿相同的路线前往乙地,他们离家的路程y (km )与小明离家时间x (h )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已知妈妈驾车的速度是小明汽车速度的3倍
(1)小明在甲地游玩了_________小时
(2)小明汽车的速度是_________千米/小时;妈妈驾车的速度是________千米/小时 (3)妈妈出发时小明已行驶了_________千米;妈妈在离家________千米处追上小明; (4)若妈妈比小明早10分钟到达乙地,则从家到乙地的路程是__________千米。

30 50
1950 3600 80
x /分
O
y /米
9、如图①,在矩形ABCD中,AB=10cm,BC=8cm,点P从A出发,沿A→B→C→D路线运动,到D停止;点Q从D出发,沿D→C→B→A路线运动,到A停止.若点P、点Q同时出发,点P的速度为每秒1cm,点Q的速度为每秒2cm,a秒时点P、点Q同时改变速度,点P的速度变为每秒bcm,点Q的速度变为每秒dcm.图②是点P出发x秒后△APD的面积S1(cm2)与x(秒)的函数关系图象;图③是点Q出发x秒后△AQD的面积S2(cm2)与x(秒)的函数关系图象.
(1)参照图②,求a、b及图②中的c值;
(2)求d的值;
(3)设点P离开点A的路程为y1(cm),点Q到点A还需走的路程为y2(cm),请分别写出动点P、Q改变速度后y1、y2与出发后的运动时间x(秒)的函数关系式,并求出P、Q 相遇时x的值.
(4)当点Q出发_________秒时,点P、点Q在运动路线上相距的路程为25cm.
第四章《变量之间的关系》复习题(B卷)参考答案1. C 2. C 3. A 4. D 5. B
6. 解: (1)1.8分钟时,甲队处于领先地位; …3分
(2)乙队先到达终点; …5分(3)比赛开始3.4分钟后,乙队开始领先. …8分7. 解:
(1)上述变化过程中,自变量是家务劳动时间,
因变量是总费用;-----------------2分
(2)小强每月的基本生活费为350 元.-----------------3分
(3)若小强6月份获得了450元的总费用,
则他5月份做了30 小时的家务.-----------------4分
(4)若小强希望下个月能得到120元奖励,
则他这个月需做家务34 小时.-----------------6分
8. 解:(1)3600 20 ......2分
(2)小亮休息前的速度为:1950
65
30
=(米/分)......4分
小亮休息后的速度为:36001950
55
8050
-
=
-
(米/分)......6分
(3)小颖所用时间:
3600
210
180
=(分)......8分小亮比小颖迟到80-50-10=20(分)......9分
小颖到达终点时,小亮离缆车终点的路程为:
20⨯55=1100(米)......10分
9. 解:(1)观察图②得S△APD=PA•AD=×a×8=24,
∴a=6(秒),
(cm/s)
(s);
(2)依题意得:
(22﹣6)d=28﹣12,
解得d=1(厘米/秒);
(3)∵a=6,b=2,动点P、Q改变速度后y1、y2与出发后的运动时间x(秒)的函数关系式为:
y1=6+2(x﹣6)=2x﹣6,
y2=28﹣[12+1×(x﹣6)]=22﹣x,
依题意得2x﹣6=22﹣x,
∴x=(秒);
(4)当点Q出发17秒时,点P到达点D停止运动,点Q还需运动2秒,
即共运动19秒时,可使P、Q这两点在运动路线上相距的路程为25cm.
点Q出发1s,则点P,Q相距25cm,设点Q出发x秒,点P、点Q相距25cm,
则2x+x=28﹣25,
解得x=1.
∴当点Q出发1或19秒时,点P、点Q在运动路线上相距的路程为25cm.
故答案为:1或19.。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