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室制取氧气实验报告单

实验室制取氧气实验报告单
实验室制取氧气实验报告单

华亭三中初中化学实验报告单

实验室安全事故案例

1.封管事故 某高校化学实验室的李某在进行时,往玻璃封管内加入氨水20mL,硫酸亚铁1g ,原料4g,加热温度160℃。当事人在观察油浴温度时,封管突然发生爆炸,整个反应体系被完全炸碎。当事人额头受伤,幸亏当时戴防护眼睛,才使双眼没有受到伤害。 事故原因: 玻璃封管不耐高压,且在反应过程中无法检测管内压力。氨水在高温下变为氨气和水蒸汽,产生较大的压力,致使玻璃封管爆炸。 经验教训: 化学实验必须在通风柜内进行,密闭系统和有压力的实验必须在特种实验室里进行。

2、一位同事忘记关加热套,温度过高,超了温度计量程,“嘭”温度计裂开了。 3、一位同事给冰箱换插排后,忘记打开电源开关,第二天发现:冰箱里的样品全坏了,昂贵的药品,基本上全报废了。 4、夏天由于太热,进入分析室后,看桌上放有矿泉水(刚取回的二甲苯),拿起就喝,结果导致中毒!! 5、.配洗液,应该用重铬酸钾和硫酸,可当事人用错了,加了高锰酸钾,硫酸喷溅出来,造成面部严重烧伤。 6、蛋白质消化时,浓硫酸加得太快,与样品剧烈反应,从瓶口冲出来,手被灼伤;消化快到终点时,没人看守,后来酸液被蒸干,发生爆炸,劈劈啪啪像放鞭炮一样; 7、化验员在开启0.2mol/l硫酸溶液时,由于磨口塞与瓶口粘连,用力旋转,不慎将瓶颈拧断,左手食指一根筋断裂,不能自由弯曲,手术后治愈。 8、配溶液,通风橱里有两个大试剂瓶,当时没注意看,随便抓了个瓶子,直接把浓硫酸往里面倒,里面装的是氨水,结果溶液直接喷出来,幸好把玻璃拉下 9、一瓶新的硫酸开盖,当时戴了一次性手套,内盖很紧,旁边又没镊子,觉得内盖上没多少硫酸,所以就拿手抠。启开的瞬间,硫酸溅出了几个点,脸上和眼睛顿时生疼,跑到水池边用水冲,疼了好一会,第二天脸上留了几个小疤。

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实验报告单学生用

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实验报告单学生用 集团文件版本号:(M928-T898-M248-WU2669-I2896-DQ586-M1988)

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实验报告单 实验者:合作者班级日期 一、实验目的: 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实验器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 三、实验装置: 四、实验原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实验步骤: 1、查:检查。双手握住试管,观察是否有气泡冒出及玻璃管内水 柱变化。 2、装:将药品装入试管,在试管口放,装好带导管的软木塞。 3、定:将试管固定在铁架台,试管夹应夹在,试管口应 倾斜。 4、点:点燃酒精灯,先来回移动,使试管,然后将火焰集中在药品处 加热。

5、收:采用排水法收集氧气,理由是。当 开始收集。收集满以后,移出集气瓶,在桌面上。 6、离:将导管移出水槽。 7、熄:熄灭酒精灯。 六、实验操作: 1、观察氧气的颜色和气味:。 2、用坩埚钳取一小块木炭,在酒精灯上加热到至发红,然后将木炭缓慢插入集气 瓶内,观察现象,说明集气瓶中有氧气。反应完后,向集气瓶中加入澄清石灰水,振荡后,发现现象,说明生成 了。 写出正确的文字表达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细铁丝螺旋绕在燃烧匙上,另一端绕一根火柴,点燃火柴,待火柴燃烧尽 时,立即插入集气瓶(留有水)中,发现现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正确的文字表达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讨论 1、在实验时,为什么会出现下列问题,要怎么解决? (1)点燃酒精灯后,立即将火焰集中在试管内的药品部位加热,不久试管发生破裂。 (2)看到水槽内导管出现气泡,立即收集,收集后用带火星木条插入瓶口内实验,结果木条没有复燃。 (3)在实验过程中,发现水槽内的水变成了紫红色 2、实验操作过程中为什么要注意以下几点: (1)试管口为什么要略向下倾斜? (2)收集好氧气,为什么要先把导管从水槽中移开,再熄灭酒精灯?

实验室安全事故典型案例

附件2: 实验室安全事故典型案例 一、火灾事故 1.2001年5月20日,江苏省石油化工学院化工楼一实验室发生火灾,烧毁了该实验室全部设备。 2.2001年11月20日,广东工业大学5号楼三楼化工研究所的一个化工实验室发生爆炸事故,造成二人重伤,三人轻伤,其中一人生命垂危。 3.2002年9月24日,南京航空航天大学一栋理化实验室,由于一实验室在实验过程中操作不当引起火灾,造成整栋大楼烧毁,所幸的是没有造成人员伤亡。 4.2003年1月19日,中山大学地球与环境科学学院实验室发生化学原料爆炸,该实验室堆放着很多研究用的化学原料,爆炸可能是因电线短路引起的。

5.2003年5月31日,浙江中医学院实验楼发生火灾,随后发生轻微爆炸,实验室内堆放着乙醇、丙酮、食用醇等化学危险物品,周围其他实验室也有不少化学危险品,食用醇就有250kg左右,要是大火引爆这些化学危险品,后果相当严重。 6.2003年6月12日,北京化工大学一实验室突然发生猛烈爆炸,爆炸事故中共造成3名教师受伤。 7.2004年8月24日,中国科技大学的一间实验室突发大火,两间实验室中全是实验用的器材及化学试剂和液氯气罐等易爆品,大火烧掉了两间实验室及其中物品。 8.2004年10月16日,长沙理工大学的实验室发生火灾,该实验室里的化学物品全部被烧毁,所幸隔壁其他实验室没有受到影响。

二、化学实验类事故 1.封管事故 某高校化学实验室的李某在进行时,往玻璃封管内加入氨水20mL,硫酸亚铁1g ,原料4g,加热温度160℃。当事人在观察油浴温度时,封管突然发生爆炸,整个反应体系被完全炸碎。当事人额头受伤,幸亏当时戴防护眼睛,才使双眼没有受到伤害。 事故原因: 玻璃封管不耐高压,且在反应过程中无法检测管内压力。氨水在高温下变为氨气和水蒸汽,产生较大的压力,致使玻璃封管爆炸。 经验教训: 化学实验必须在通风柜内进行,密闭系统和有压力的实验必须在特种实验室里进行。

实验室制取氧气知识点教程文件

药品双氧水(过氧化氢)反应原理 装 置 发生 装置 收集 装置 步骤: (连) 查、装、 定、点、 收、移、 熄。 ①连接装置:先下后上,从左到右的顺序。 ②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将导管的一端浸入水槽中,用手紧握试管 外壁,若水中导管口有气泡冒出,证明装置不漏气。 ③装入药品:按粉末状固体取用的方法(药匙或纸槽) ④固定装置:固定试管时,试管口应略向下倾斜;铁夹应夹在试 管的中上部 ⑤加热药品:先预热,后在反应物部位用酒精灯外焰加热。 ⑥收集气体: a、排水集气法——当气泡连续均匀冒出时再收集,刚排出的是空 气;水排完后,应用玻璃片在水下盖住瓶口,小心地移出水槽,正 放在桌面上(密度比空气大)(防止气体逸出) 气体集满的标准:有气泡从水槽中的集气瓶瓶口冒出 b、用向上排空法———收集时导管应伸入集气瓶底部(为了排尽 固固加热型 固液常温型 向上排空气法(氧气密度空气) 排水集气法(氧气)实验室制取氧气知识小结

同学们,通过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学习,可初步感知实验室制取气体的一般思路: 1. 研究反应原理; 2.一根据所选药品的状态和反应条件,选择适当的仪器组成相应的实验装置; 3.一根据实验装置的特点,设计合理的实验操作步骤,预测可能的注意事项; 4.一根据所制取气体的性质,选择相应的收集、检验、验满及验纯的方法。 气体发生装置:发生装置的选取根据反应条件和反应物的状态而设计 ①“固+固”的反应,简称“固体加热型”,装置如图A 所示,如用KMnO 4或KClO 3和MnO 2制O 2。 ②“固+液”的反应,简称“固液常温型”,装置如图B 、C 、D 、E 。如用H 2O 2和MnO 2制O 2 。同B 装置相比,D 装置具有便于添加液体药品,制取的气体量较多的优点;C 装置不仅添加液体药品方便,而且可通过导管上的开关控制反应瓶内空气) 气体集满的标准:用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若木条复燃,证明已满 ⑦先将导管移出水面 ⑧再停止加热 易错事项: a). 试管口要略微向下倾斜:防止生成的水回流,使试 管破裂。药品应平铺在试管底部 b). 导气管伸入发生装置内要稍露出橡皮塞:有利于产 生的气体排出。 c). 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试管口塞一团棉花:防止 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气管。 e). 实验结束后,先将导气管移出水面,然后熄灭酒精 灯:防止水槽中的水倒流,炸裂试管。 检验氧气 :用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内,发现木条复燃,说明 是氧气;

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步骤和注意事项

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步骤和 注意事项 Prepared on 24 November 2020

用高锰酸钾或氯酸钾与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制取氧气笔记 一、药品:高锰酸钾或二氧化锰和氯酸钾 二、装置选择:制取装置包括气体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两部分。 1、选择气体发生装置(即制气装置)考虑因素: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 2、选择气体收集装置考虑因素:气体的性质。 (1)若气体不易溶于水,不与水反应则可以选择用排水法(此法收集到的气体较纯净)收集气体。 (2)若气体密度比空气大,可选用向上排空气法。密度比空气小,可选用向下排空气法。相对于排水法而言,排空气法收集到的气体较干燥。 三、操作步骤: 按由下到上,由左到右的顺序将仪器连接完毕后: 1、查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将导管伸入装有水的烧杯中,用手紧握试管外壁(给试管加热使气体膨胀逸出)。若装置气密性良好则看到导管口有气泡放出且松开手后,水倒流回导管内,出现一段液柱。 2、装将高锰酸钾装到干燥的试管中,并在试管口放一小团棉花。 3、定将试管固定在铁架台上。 4、点点燃酒精灯,均匀加热后固定在药品的底部加热。 5、收用排水法收集氧气。 6、离收集结束后,将导管撤离水槽。 7、熄熄灭酒精灯 四、注意事项

1、为使药品均匀受热,药品应平铺在试管底部。 2、为防止药品中的水分受热后变成水蒸气,遇冷液化回流到试管底部,使试管 炸裂,试管口应略向下倾斜。 3、铁夹要夹在试管的中上部(距离试管口1/3处)。 4、为便于气体排出,试管内的导管只要露出胶塞即可。 5、集气瓶先集满水,倒置在水槽中。 6、为防止试管炸裂,应先预热再加热。加热时不要触及酒精灯的灯芯。 7、(1)用排水法... 收集气体时,应注意当气泡连续并均匀的冒出时再开始收 集,否则收集到的气体里混有空气。当集气瓶口一侧有气泡向外逸出时,说明已经收集满。 (2)用向上排空气法...... 收集气体时,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若木条火焰复燃则说明已经收集满。 8、停止加热时,应先把导管从水里移出,再熄灭酒精灯。如果先熄灭酒精灯, 试管内温度降低,压强减少,水槽内的水就会被吸入热的试管内,使试管炸裂。 9、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试管口要放一小团棉花,防止加热时高锰酸钾粉末 进入导管。 10、 盛有氧气的集气瓶应盖住玻璃片,正放在桌面上。因为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正放可以减少气体逸散 五、 检验方法(证明收集到的气体是否为氧气):将带火星的小木条伸入集 气瓶中,若木条的火焰复燃说明收集的是氧气。 六、 验满方法(检验氧气是否收集满):

实验室安全事故典型案例

实验室安全事故典型案例 在化学实验室里,安全是非常重要的,它常常潜藏着诸如发生爆炸、着火、中毒、灼伤、割伤、触电等事故的危险性。虽然知道许多化学药品易燃易爆,一些化学药品对身体有害,但是每天都要接触这些东西,安全意识也就逐渐淡漠了。有因人员操作不慎、使用不当和粗心大意酿发的人为责任事故;有因仪器设备或各种管线年久老化损坏酿发的设备设施事故;有因自然现象酿发的自然灾害事故;爆炸性事故的发生,多为人员违反操作规程引燃易燃物品,或仪器设备或各种管线年久老化损坏酿发的设备设施事故,易燃爆物品泄漏,遇火花引发爆炸。 1.封管事故 李某在进行实验时,往玻璃封管内加入氨水20mL,硫酸亚铁1g ,原料4g,加热温度160℃。当事人在观察油浴温度时,封管突然发生爆炸,整个反应体系被完全炸碎。当事人额头受伤,幸亏当时戴防护眼睛,才使双眼没有受到伤害。 事故原因:玻璃封管不耐高压,且在反应过程中无法检测管内压力。氨水在高温下变为氨气和水蒸汽,产生较大的压力,致使玻璃封管爆炸。 经验教训:化学实验必须在通风柜内进行,密闭系统 2.误操作事故 李某在准备处理一瓶四氢呋喃时,没有仔细核对,误将一瓶硝基甲烷当作四氢呋喃加到氢氧化钠中。约过了一分钟,试剂瓶中冒出了白烟。李某立即将通风橱玻璃门拉下,此时瓶口的烟变成黑色泡沫状液体。李某叫来同事请教解决方法,爆炸就发生了,玻璃碎片将二人的手臂割伤。 事故原因:由于当事人在加药品时粗心大意,没有仔细核对所用化学试剂而造成的。实验台药品杂乱无序、药品过多也是造成本次事故的主要原因。 经验教训:这是一起典型的误操作事故。实验操作过程中的每一个步骤都必须仔细,不能有半点马虎;实验台要保持整洁,不用的试剂瓶要摆放到试剂架上,避免试剂打翻或误用造成的事故。 3、实验室微生物感染 在东北农业大学实验室感染事件中,28名师生被发现感染布鲁氏菌——一种乙类传染病(与甲型H1N1流感、艾滋病、炭疽病等20余种传染病并列)。曾令全社会恐慌的2003年的非典疫情,也曾一度传出病毒源自实验室泄露的说法。虽然并未得到证实,但在新加坡、台湾和北京,后来发生的三起实验室感染非典事故,都是实验员未能严格执行生物安全管理与病原微生物标准操作。 4.某化验室新进一台3200型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在分析人员调试过程中发生爆炸,产生的冲击波将窗户内层玻璃全部震碎,仪器上的盖崩起2m多高后崩离3m多远。当场炸倒3人,其中2人轻伤,一块长约0.5cm碎玻璃片射人另1人眼内。

实验室制取氧气实验报告单

实验室制取氧气实验报告单 实验者: 一、实验目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二、实验器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实验装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实验原理:五、实验步骤:连:按装置图连接装置。。双手握住试管,观察玻璃管内水柱变化。查:检查装置气密性,装好带导管的软木塞。装:将药品装入试管,在试管口放一小团棉花倾斜试管中上部,试管口应略向下定:将试管固定在铁架台,试管夹应夹在点:点燃酒精灯,先来回移动,使试管预热,然后将火焰集中在药品处加热。开始收集。收集满当气泡连续且均匀法收集氧气,理由收:采用排水氧气不易溶于水。(用于做铁丝在氧气里燃烧的实验的集气瓶,瓶中正放在桌面上。以后,移出集气瓶,。要留少量水)离:将导管移开水槽。熄:熄灭酒精灯。六、实验操作:、观察

氧气的颜色和气味无色无味1 2、 - 1 - 用坩埚钳取一小块木炭,在酒精灯上加热到至发红,然后将木炭缓慢插入集气瓶内,观察现象剧烈燃烧,发白光,说明集气瓶中有氧气。反应完后,向集气瓶中加入澄清石灰水,振荡后,发现现象变浑浊,说明生成了二氧化碳。写出正确的化学符号表达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用细铁丝螺旋绕在燃烧匙上,另一端绕一根火柴,点燃火柴,待火柴燃烧尽时,立即插写出正确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入(留有水)集气瓶中,发现现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化学符号表达式七、讨论、在实验时,为什么会

实验室安全事故案例

实验室安全事故案例 2014-1-13 1、剧毒品管理漏洞:复旦大学投毒案 2013年4月,复旦大学林森浩在饮水机中注入N—二甲基亚硝铵,导致同学黄洋死亡,引起社会巨大反响。作案者是从哪里得到使黄洋致死的剧毒品呢?实验室可能有着一定的管理责任。实验室应该加强对易燃、易爆、剧毒、放射性及其它危险品的管理,须明确责任人,对危险品的管理要严格实行“五双”制度,出入库必须有精确计量和记载,剩余危险品必须立即安放危险品仓库或保险储存柜,严格领用登记制度。 2、高校实验室火灾事故常见不断 2013年4月30 日9时左右,南京理工大学一处废弃实验室发生爆炸造成1死3伤。经调查,是因外来施工人员私自撬开实验室大门,用明火切割金属构件引起的。发生爆炸的地方是10多年前存放化学药品的实验室。2008年3月13日大火烧毁东南大学10个实验室,火灾原因是导线短路引发。 3、连串低级错误导致女博士中毒死亡 2009年7月3日,杭州某大学化学系,一位教师在实验过程中误将本应接入307室的一氧化碳气体接至211室输气管路,导致一位女博士中毒死亡。一连串低级错误导致了事故的必然发生:⑴室外气体库虽有专人管,但钥匙大家可借; ⑵气体库中气瓶的摆放和标识不规范;⑶原先实验室搬迁后,原有的气体管子没有及时拆除或封口;⑷气体钢瓶连接管路后没有及时检漏;⑸开启一氧化碳总阀后没有立即做实验。 4、冰箱启动电火花引爆微泄露化学试剂 2004年4月11日,浙江某大学化工系大楼实验室,机械温控冰箱储存化学试剂引发爆炸事故,原因是化学试剂微泄露,机械温控冰箱启动产生电火花引爆。 5、香港科技大学一学生被挥发毒气窒息死亡 1995年4月5日,香港科技大学化学系,一研究生被实验室一种毒气窒息致死,原因是一位教授打翻一瓶试剂,没有及时清理,过后忘记离开了实验室,于是慢慢挥发产生毒气。目前所有化学类实验室都安装紧急抽风和材料撤离报警装置,一般不允许单独一人做实验。 6、未按要求穿戴个体防护装备导致重大事故 2011年9月2日,华东理工大学两名研究生在做化学实验时,不慎遭遇爆炸受伤,原因是在做氧化反应实验时,添加双氧水、乙醇等速度太快,未按规定要求拉下通风橱门,未穿戴个体防护装备。 2011年4月12日,耶鲁大学一名女生晚上在实验室内操作机器时死亡,原因是未按要求将长发束起并戴安全帽,致使头发被木材加工机器绞住而窒息。 7、实验室没有安全培训记录被起诉 2008年12月29日,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的一位女研究助理在实验时全身被大面积烧伤,虽经抢救18天仍不幸身亡。原因是她在把一个瓶子里的一种遇空气立即着火的化学制剂抽入注射器时,活塞滑出了针筒,引燃衣服,并且未能在第一时间使用应急淋浴装置,而她当时没穿防护服。由于没有安全培训记录,学校被法院判罚3万美金,教授面临最高4年监禁。

实验室制取氧气实验教案

实验室制取氧气实验教案 1、知识与技能:掌握实验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理解分解反应及其化合反应的区别;了解氧气的工业制法;了解催化剂和催化作用的概念。 2、过程与方法:初步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初步培养学生分析、对比和迁移知识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和良好的实验习惯。教学重点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和操作方法。教学难点催化剂和催化作用的概念。教学方法实验探索法。教学用具药品:氯酸钾、二氧化锰过氧化氢溶液高锰酸钾仪器:铁架台(带铁夹)、试管、单孔橡皮塞、导管、水槽、集气瓶、酒精灯、试管夹、药匙。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意图 【问题引入】 空气中含有哪些成分?能否从空气中获得氧气? 【板书】 一、氧气的工业制法分离液态空气制氧气 【问题】 这个变化属于什么变化?为什么?答:空气中含有氮气、氧气、稀有气体、二氧化碳等。可以从空气中获得氧气。答:工业制取氧气是物理变化。因为没有新物质生成。

通过复习空气的组成,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分离空气制氧气。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设问】 实验室用什么方法获得氧气?我们通过实验来研究。 【实验】 分别用酒精灯同时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片刻后用带火星木条伸入试管口,观察现象。 【小结】 用酒精灯加热氯酸钾至较高温度时产生氧气。加热二氧化锰不产生氧气。 【实验】 将试管内的二氧化锰迅速倒入热的氯酸钾中,把带火星木条伸到管口内观察现象。观察记录:氯酸钾是白色固体,二氧化锰是黑色粉末。氯酸钾加热至熔化后产生少量气体,使带火星木条复燃。同时加热的二氧化锰不产生气体,带火星木条没有变化。观察记录:热的氯酸钾中加入二氧化锰后迅速产生大量气体,带火星木条复燃。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指导学生观察实验和准确描述实验现象。观察实验和准确描述实验现象,分析对比。 【实验】 待试管内不再产生气体时再加入少量氯酸钾并加热,把带火星木条伸入管口内观察。 【讨论】

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化学反应原理

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化学反应原理:1.实验室还能采用单独加热_高锰酸钾__来制取氧气,其文字表达式为__高锰酸钾--加热--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_. 3。实验室还能采用加热氯酸钾__和_二氧化锰__的混合物的方法来制取氧气,其文字表达式为_氯酸钾--二氧化锰加热----氯化钾+氧气__. 物质失电子的作用叫氧化反应;得电子的作用叫还原。狭义的氧化指物质与氧化合;还原指物质失去氧的作用。氧化时氧化值升高;还原时氧化值降低。氧化、还原都指反应物(分子、离子或原子)。 金属活动顺序 金属活动顺序,就是指金属的活跃程度而已,代表了金属的反应活性。至于反应的难易程度就属于应用。在金属活动顺序表中,一般位置越后的金属,金属性越弱,原子的还原性越弱。

位置越前的金属,金属性越强,原子的还原性越强。 3、判断金属元素在自然界的存在状况 (1)K→Pb在自然界中只有化合态。 (2)Cu→Au在自然界中既有化合态,又有游离态。只是Pt Au大多已游离态存在 4、判断金属单质的冶炼方法 (1)K→Al用电解法,如: 2Al2O3(熔融)4Al+3O2↑ 特例:Na+KCl NaCl+K(↑)

(2)Zn→Cu用热还原法,常见的还原剂为:C、CO、H2或Al等。如: 3CO+Fe2O3=2Fe+3CO2;2Al+Cr2O3=2Cr+Al2O3(铝热反应,冶炼难熔金属)特例:湿法炼铜:Fe+CuSO4 = FeSO4+Cu,电解精炼铜:2CuSO4+2H2O=2Cu+2H2SO4+O2↑ (3)Hg→Ag用热分解法,如2HgO=2Hg+O2↑ (4)(4)Pt→Au用物理方法:如用浮洗法进行沙里淘金。 5、判断氢氧化物的溶解性、碱性强弱 其他应用 8、判断金属原子还原性、阳离子氧化性强弱 (1)K→Au金属原子还原性逐渐减弱。 (2)K+→Ag+金属离子氧化性逐渐增强。(Fe3+氧化性较强) 9、判断原电池的电极和电极反应式 相对活泼的金属为原电池的负极,失去电子发生氧化反应,被腐蚀。如Cu-Zn 原电池(稀硫酸作电解质溶液) 电极反应式为:

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实验报告单学生用

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实验报告单 实验者: ___________ 合作者_________________ 班级 ____________ 日期 _____________ 」、实验目的: 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实验器材: 三、实验装置: 四、实验原理 五、实验步骤: 1、查:检查 _____________ 。双手握住试管,观察是否有气泡冒出及玻璃管内水柱变化。 2、装:将药品装入试管,在试管口放__________________ ,装好带导管的软木塞。 3、定:将试管固定在铁架台,试管夹应夹在_________________ ,试管口应________ 倾斜。 4、点:点燃酒精灯,先来回移动,使试管_________ ,然后将火焰集中在药品处加热。 5、收:采用排水法收集氧气,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当_____________________ 开 始收集。收集满以后,移出集气瓶,__________ 在桌面上。 6、离:将导管移出水槽。 7、熄:熄灭酒精灯。 六、实验操作: 1、观察氧气的颜色和气味:_____________________ 。 2、用坩埚钳取一小块木炭,在酒精灯上加热到至发红,然后将木炭缓慢插入集气瓶内,观 察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说明集气瓶中有氧气。反应完后,向集气瓶中加入澄清石灰水,振荡后,发现现象__________________ ,说明生成了___________________ 。

实验室制氧气实验步骤

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 (1)实验室制氧气 2KMnO4=加热=K2MnO4 + MnO2 + O2↑ (2)气体制取与收集装置的选择 用高锰酸钾或氯酸钾制氧气选甲装置:固体与固体加热制气体(实验室常用说法:固固加热型) 用过氧化氢制氧气选乙装置:液体与固体不加热制气体(实验室常用说法:固液不加热型) (3)制取氧气的操作步骤和注意点 A.(以高锰酸钾制取氧气为例) a、步骤:组—查—装—定—点—收—离—熄(组,茶庄定点收利息) 组----现组装好仪器 查----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装----装药品 定----把试管固定到铁架台上 点----点燃酒精灯加热(先预热,注意:一律先让试管均匀受热,否则会因冷热不均炸裂试管) 收----收集气体(可以使用排水法、向上排空法) 离----把导气管从水槽中取出(如果使用向上排空法,此步骤基本不需要,但是最好先取出导管在盖上玻片) 熄----熄灭酒精灯 b、注意点 ①试管口略向下倾斜:防止在管口冷凝水倒流回热的试管引起试管破裂 ②药品平铺在试管的底部:均匀受热,之后可以将酒精灯外焰对准装有药品部位定向加热,不过还要不时均匀受热

③铁夹夹在离管口约1/3处 ④导管应稍露出橡皮塞:便于气体排出(大约0.5cm) ⑤试管口应放一团棉花:防止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管并堵塞导管,使所治气体无法较好排出 ⑥排水法收集时,待气泡均匀连续冒出时再收集(刚开始排出的是试管中的空气,此时收集气体不纯) ⑦实验结束时,先移导管再熄灭酒精灯:防止水槽中的冷水倒吸进热的试管引起试管炸裂 ⑧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气体时,导管伸到集气瓶底部:以便把空气排尽 B.(以过氧化氢制氧气为例) a.步骤:查---装---收 查---检查装置的气密性(用夹子把导管夹上(应使用两节导管,中间用较短橡皮管连接,便于检查),然后往长颈漏斗中加水,长颈漏斗的颈部中的水柱如不下降,说明气密性良好) 装---装药品,先装固体,后装液体(防止液体飞溅) 收---收集气体(同上高锰酸钾收集法) b、注意点 ①长颈漏斗的颈部应在液面以下:防止气体从长颈漏斗泄露,可用分液漏斗代替(可随时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以及反应的速度) ②导管应稍露出橡皮塞:便于气体排出 (4)氧气的检验与验满 排气法: 用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若木条复燃,则说明已满 检验:用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内 验满:用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瓶口 排水法: 当集气瓶瓶口冒气泡时(刚开始排出的是试管中的空气,等气泡连续均匀冒出时,才是纯氧)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实验报告单(完美版)

学生化学实验报告单 实验题目: 实验活动1:氧气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 _____________________ 班级: 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指导教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 _____________ 组 姓名: _____________________ 同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目的】 1、 学习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方法。 2、 加深对氧气性质的认识。 【实验用品】 大试管、试管夹、单孔橡胶塞、胶皮管、玻璃导管、集气瓶、水槽、铁架台(带铁夹) 、酒精灯、玻 璃片、坩埚钳、细铁丝、木条、棉花、火柴。 高锰酸钾、木炭、澄清石灰水。 【实验步骤】 1、制取氧气 (1) 仔细观察图2-17所示的装置,使用了哪些仪器?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哪部分是气体发生装置? ( ) 哪部分是气体收集装置? ( ) 为什么可以用排水法收集氧气?( (2 )用带有导管的橡胶塞塞紧试管,检验装置的气密性。确认装置不漏气后,拔开橡胶塞,在试管 中装入少量高锰酸钾,并在试 管口放一团棉花,用带有导管的橡胶塞塞紧管口,把试管口略向下倾斜固定 在铁架台上。(如图2-17所示) (3)将两个集气瓶分别盛满水,用玻璃片盖住瓶口,然后把盛满水的集气瓶连同玻璃片一起倒立在 盛水的水槽内。 (4 )加热试管。先使酒精灯火焰在试管下方来回移动,让试管均匀受热,然后对高锰酸钾所在的部 位加热。 导管口开始有气泡放出时,不宜立即收集,当气泡连续并比较均匀地放出时,再把导管口伸入盛满水 的集气瓶。待集气瓶里的水排完以后,在水面下用玻璃片盖住瓶口。小心地把集气瓶移出水槽,正放在桌 子上。用同样的方法再收集一瓶氧气(瓶中留有少量水) 。 图卜]7血赶商駅欧畀制 見丸

实验室制取氧气实验报告单 (2)

实验室制取氧气及氧气性质实验报告 时间:班级:同组人: 一、实验目的: 1、练习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方法,练习用排水取气法收集气体; 2、初步了解通过化学实验制取新物质的方法; 3、认识分解反应和催化剂的概念。 二、实验用品: 三、实验装置: 四、实验原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实验步骤: 连:按装置图连接装置。 查:检查装置气密性。双手握住试管,观察玻璃管内水柱变化。 装:将药品装入试管,在试管口放一小团棉花,装好带导管的软木塞。 定:将试管固定在铁架台,试管夹应夹在试管中上部,试管口应略向下倾斜 点:点燃酒精灯,先来回移动,使试管预热,然后将火焰集中在药品处加热。 收:采用排水法收集氧气,理由氧气不易溶于水。当气泡连续且均匀开始收集。收集满以后,移出集气瓶,正放在桌面上。(用于做铁丝在氧气里燃烧的实验的集气瓶,瓶中要留少量水)。 离:将导管移开水槽。 熄:熄灭酒精灯。 六、实验操作: 1、观察氧气的颜色和气味无色无味 2、

用坩埚钳取一小块木炭,在酒精灯上加热到至发红,然后将木炭缓慢插入集气瓶内,观察现象剧烈燃烧,发白光,说明集气瓶中有氧气。反应完后,向集气瓶中加入澄清石灰水,振荡后,发现现象变浑浊,说明生成了二氧化碳。写出相关的化学符号表达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将硫放入燃烧匙里将,将燃烧匙发在点燃的酒精灯上加热,至硫融化并燃烧,观察 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待硫燃烧2秒后在伸入盛有氧气的集气瓶里,发现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正确的化学符号表达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讨论 1、在实验时,为什么会出现下列问题,要怎么解决? A、点燃酒精灯后,立即将火焰集中在试管内的药品部位加热,不久试管发生破裂。 B、看到水槽内导管出现气泡,立即收集,收集后用带火星木条插入瓶口内实验,结 果木条没有复燃。 C、在实验过程中,发现水槽内的水变成了紫红色 2、实验操作过程中为什么要注意以下几点: A、试管口为什么要略向下倾斜? B、收集好氧气,为什么要先把导管从水槽中移开,再熄灭酒精灯?

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方法

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方法 1、分解过氧化氢溶液; 2、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 3、加热高锰酸钾固体。 观察、填空 过氧化氢溶液是一种____色液体;二氧化锰是一种____黑色固体粉末; 氯酸钾是一种____色固体物质;高锰酸钾是一种____色的固体。 固固加热型;反应物都是固体,固液不加热型;反应物是固体和液体的 反应需要加热混合物,反应不需要加热 实验步骤 第一步;连接装置,检查装置气密性。连接装置(从左到右,自下而上) 检查气密性的方法:把导管的一端浸入水里,两手紧贴试管的外壁,如果装置不漏气,里面的空气受热膨胀,导管口有气泡冒出。松开两手,使它冷却,导管中就会形成一段水柱。 第二步;将药品装入试管,用带导管的橡胶塞塞紧试管; 药品要平铺在试管底部,均匀受热 第三步;将试管固定在铁架台上 注意事项;①试管口要略向下倾斜,防止药品中的水分受热后变成水蒸气,再冷凝成水珠倒流回试管底部,使试管炸裂。 ②试管内导管稍微露出橡皮塞即可,便于气体排出。③用高锰酸钾制氧气时,试管口处应放一团棉花 ④铁夹要夹在离试管口1/3处。 第四步;点燃酒精灯,先将试管均匀受热后对准试管中的药品部位加热 ⑤要用酒精灯的外焰对准药品部位加热;加热时先要将酒精灯在试管下方来回移动,让试管均匀受热,然后对准药品部位加热 第五步;收集 ⑥用排水法集气时,集气瓶充满水后倒放入水槽中(瓶口要在水面下),导管伸到瓶口处即可;用向上排空气法集气时,集气瓶正放,导管口要接近集气瓶底部 ⑦用排水法集气时,应注意当气泡从导管口连续、均匀地放出时再收集,否则收集的气体中混有空气。当集气瓶口有气泡冒出时,证明已满。 第六步;收集完毕,将导管撤离水槽 ⑧停止反应时,应先把导管从水槽里拿出,在熄灭酒精灯(防止水倒流到试管,导致试管炸裂) 第七步;熄灭酒精灯 注意事项总结; ①试管口要略向下倾斜,防止药品中的水分受热后变成水蒸气,再冷凝成水珠倒流回试管底部,使试管炸裂。②试管内导管稍微露出橡皮塞即可,便于气体排出。 ③药品要平铺在试管底部,均匀受热。④铁夹要夹在离试管口1/3处。

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实验报告.doc

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实验报告 实验者:实验日期: 一、实验目的: 1、掌握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方法 2、掌握氧气的性质 二、实验器材:导气管,试管,集气瓶,酒精灯,水槽,燃烧匙三、实验药品:氯酸钾,二氧化锰,木炭,硫粉,红磷,铁丝 MnO 四、实验原理:2KClO3 2 2KCl+3O2 三、实验步骤: 查:检查装置气密性,双手握住试管,观察玻璃管内水柱变化。 装:将药品装入试管,在试管口放一小团棉花,装好带导管的软木塞。定:将试管固定在铁架台,试管夹应夹在离试管口1/3处,试管口应向下。 点:点燃酒精灯,先来回移动,使试管均匀受热,然后将火焰集中在药品处加热。 收:采用排水法收集氧气,理由是氧气不溶于水。收集四瓶氧气。离:收集满氧气后,先将导管移开水槽。熄:再用灯帽熄灭酒精灯。 四、氧气性质实验操作: 1、观察氧气的颜色和气味:无色无味,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

燃。 2、娶一小块木炭,在酒精灯上烧至发红,然后将木炭插入集气瓶内。 观察现象:剧烈燃烧,发出白光,放出热量,说明集气瓶中有纯净的氧气存在。反应完后,向集气瓶中加入澄清石灰水,振荡后,现象为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木炭跟氧气反应后产生CO2。化学方程式为:C+O2 点燃 CO2 3、用细铁丝螺旋绕在燃烧匙是,另一端绕一根火柴,点燃火柴,待火柴燃烧尽时,立即放 入留有水,充满氧气的集气瓶中。 观察现象:红热的铁丝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热,生成黑色固体。化学方程式为: 3Fe+2O2 点燃 Fe3O4 4、取少量硫粉在燃烧匙上,在酒精灯上加热,硫粉熔化,迅速将燃烧匙伸进充满氧气的集气瓶中。 观察现象: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放出热量,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化学方程式为:S+O2 点燃 SO2 5、取少量磷粉在燃烧匙上,在酒精灯上加热至发红,迅速将燃烧匙伸进充满氧气的集气瓶中。 观察现象:剧烈燃烧,发出明亮光辉,放出热量,生成白烟。化学方程式为: 4P+5O2 点燃 2P2O5 五、讨论

实验室制氧气的三种方法

实验室制氧气的三种方法: 1、 药品:氯酸钾和二氧化锰 反应原理:2KClO 2KCl+3O 2↑ 2、药品:高锰酸钾 2KMnO 4 △ K 2MnO 4+MnO 2+O 2↑ 3、药品: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 2H 2O 2 = 2H 2O+O 2↑(或双氧水制氧气) 实验室制二氧化碳的方法: 1、药品:大理石(或石灰石)和稀盐酸 CaCO 3+2HCl =CaCl 2+H 2O+CO 2↑ 实验室制氢气的方法: 1、药品:锌粒和稀硫酸 Zn + H 2SO 4 = ZnSO 4 + H 2↑ 二、部分物质的颜色(没有说明的固体看做白色;液体看作无色) 1、红色固体:铜、氧化铁 2、黑色固体:氧化铜、二氧化锰、四氧化三铁、木炭、还原性铁粉 3、暗紫色固体:高锰酸钾 4、淡黄色固体:硫(即硫磺) △ MnO 2 MnO 2

5、白色固体:氯酸钾、氯化钾、碳酸钙、氧化镁等 三、1、氧气的检验: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瓶中,木条复燃,证明该气体是氧气。 2、氧气的验满: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瓶口,木条复燃,证明氧气已满。 3、二氧化碳的检验:将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石灰水变浑浊,证明该气体为二氧化碳。 4、二氧化碳的验满:将燃着的木条放在瓶口,木条熄灭,证明二氧化碳已满。 六、几种特殊物质的化学式 石灰石(大理石):CaCO3 生石灰:CaO 熟石灰:Ca(OH)2 双氧水(过氧化氢)H2O2 水(H2O) 氯化钙: CaCl2 硫酸铜: CuSO4 硫酸亚铁: FeSO4 氯化亚铁(FeCl2) 盐酸: HCl 碳酸: H2CO3 硫酸:H2SO4

氯酸钾:KClO3 高锰酸钾:KMnO4 锰酸钾:K2MnO4 甲烷(CH4) 酒精(乙醇)C2H5OH 醋酸(乙酸)CH3COOH 干冰CO2 金刚石、石墨(C)

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实验报告单

定边三中 实验报告单 精选 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实验报告单 学生姓名: 班级 日期 一、实验目的: 1、初步学习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操作以及收集气体的方法 2、通过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探究氧气的化学性质 二、实验仪器和药品: 大试管、单孔橡胶塞、胶皮管、玻璃导管 、集气瓶、水槽、铁架台 (带铁夹)、酒精灯、玻璃片、坩埚钳、细铁丝、木条、棉花、火柴、高锰酸钾、澄清石灰水。 三、实验装置: 四、实验原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氧气制取步骤: 1、查:检查 。双手握住试管,观察是否有气泡冒出及玻璃管内水柱变化。 2、装:将药品装入试管,在试管口放 ,装好带导管的单孔橡胶塞。 3、定:将试管固定在铁架台,试管夹应夹在 ,试管口应 倾斜。 4、点:点燃酒精灯,先来回移动,使试管 ,然后将火焰集中在药品处加热。 5、收:采用排水法收集氧气,理由是 。当 开始收集。收集满以后,移出集气瓶, 在桌面上。 6、离:将导管移出水槽。 7、熄:熄灭酒精灯。 六、氧气的检验及性质: 1、观察氧气的颜色和气味: 。 2、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发现带火星的木条 ,说明集气瓶中有氧气。反应完后,向集气瓶中加入澄清石灰水,振荡后,发现 ,说明生成了 。 3、取一根打磨过的细铁丝拧成螺旋状绕在火柴上,点燃火柴,待火柴燃烧尽时,将铁丝缓慢插入集气瓶(留有水)中,发现铁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正确的文字表达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讨论 1、在实验时,为什么会出现下列问题,要怎么解决? (1)点燃酒精灯后,立即将火焰集中在试管内的药品部位加热,不久 试管发生破裂。 (2)看到水槽内导管出现气泡,立即收集,收集后用带火星木条插入瓶口内实验,结果木条没有复燃。 (3)在实验过程中,发现水槽内的水变成了紫红色 (4)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实验为什么要在集气瓶底放少量水或细沙? 2、实验操作过程中为什么要注意以下几点: (1)试管口为什么要略向下倾斜? (2)收集好氧气,为什么要先把导管从水槽中移开,再熄灭酒精灯?

初三化学实验室制取氧气知识点总结

实验室制取氧气 一、工业制法(分离液态空气法) 原理:利用液态氧和液态氮的沸点不同。——物理变化(蒸馏) 注意:该过程是物理变化 二、氧气的实验室制法(化学变化),装置图看笔记或课本 1、双氧水(过氧化氢)制取氧气 A、药品:过氧化氢(H2O2)和二氧化锰(黑色粉末MnO2) B实验原理: MnO2 表达式: 注:MnO2在该反应中是催化剂,起催化作用 C、装置:固体与液体反应,不需加热(双氧水的为一类) 注意事项: ①长颈漏斗的下端应该伸入液面以下,防止生成的气体从长颈漏斗中逸出;可以用分液漏斗代替长颈漏斗,不一定要让下端伸入到液面以下 ②、导管只需略微伸入试管塞 ③、气密性检查:用止水夹关闭,打开分液漏斗活塞,向漏斗中加入水,水面不持续下降,就说明气密性良好。 ④、装药品时,先装固体后装液体 ⑤、该装置的优点:不需要加热,可以随时添加液体。 D、步骤:连、查、装(二氧化锰)、定、倒(过氧化氢溶液)、收 2、用高锰酸钾、氯酸钾制取氧气 A、药品:、高锰酸钾(暗紫色固体)、氯酸钾(白色固体)与二氧化锰(黑色粉末) B、原理:

①加热氯酸钾(有少量的二氧化锰): MnO2 表达式: 注意:MnO2在该反应中是催化剂,起催化作用 ②加热高锰酸钾: 表达式: C、装置:加热固体制气体(加热氯酸钾的为一类) D、操作步骤:(连)查、装、定、点、收、离、熄。 ①连接装置:先下后上,从左到右的顺序。 ②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将导管的一端浸入水槽中,用手紧握试管外壁,若水中导管口有气泡冒出,证明装置不漏气。松开手后,导管口出现一段水柱。 ③装入药品:按粉末状固体取用的方法(药匙或纸槽) ④固定装置:固定试管时,试管口应略向下倾斜;铁夹应夹在试管的中上部 ⑤加热药品:先使试管均匀受热,后在反应物部位用酒精灯外焰由前向后加热。 ⑥收集气体: a、若用排水集气法收集气体,当气泡均匀冒出时再收集,刚排出的是空气;水排完后,应用玻璃片盖住瓶口,小心地移出水槽,正放在桌面上(密度比空气大)(防止气体逸出) 判断气体收集满的标准:有气泡从水槽中集气瓶口向外冒出 b、用向上排空法。收集时导管应伸入集气瓶底部(为了排尽瓶内空气) 用排水法收集时,导管放在集气瓶口 ⑦先将导管移出水面 ⑧再停止加热 E、易错事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