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教师队伍论文教师队伍建设论文

合集下载

农村小学教师队伍建设论文

农村小学教师队伍建设论文

农村小学教师队伍建设论文概要:对于农村小学来说,客人是稀少的,无人问津是正常的。

从学校管理的角度上看,这里即使校园不是那么清洁卫生,学生不太懂得文明礼貌,各方面的工作做得不是很好,都不太引起外界的关注。

同样,做好了各个方面,也不太引起外人的关注。

学校教师队伍相对稳定,不少老教师都是几十年如一日,从参加工作到现在,都在这所学校作贡献的。

有部分教师渴望被关注,但更多教师害怕被关注。

我认为关注毕竟能够促进发展,于是,笔者把校外的专家、学者、老师引进校园,让全校师生一次又一次地感受外界的关注,并且通过交流活动,全面促进了教师的发展。

在学校管理制度建设的过程中,许多教师的行为是令人失望的,还好这些现象日益减少,最终,不少不良现象已经绝迹了。

例如,有的教师空堂时聚集在一起聊天,高谈亲戚朋友家中娶来的新媳妇如何这般,市场的菜价为何升降……一聊就是一节课。

有的老师上班时间在办公室用电脑下网络围棋,有的干脆玩网络游戏,察看股市行情。

进入了期末复习阶段,综合学科考试已经提前结束了,往日的综合课上课改成了活动课,老师干脆带上报纸来上课,学生打篮球,自己坐在球场边上的石头凳子上看报纸。

有时,老师把综合学科的课变成了放羊,自己回到教师办公室上网。

看到这样的“问题行为”,笔者只觉得头顶冒烟。

可是回头一想,教师都“炒”完了,留下校长一个光头司令还有啥用呢?其实,这些老师也都有自己的长处,体育老师能在学校體育设施全镇最为落后的情况下,田径运动会不拿倒数第前三名,用的是选人、报名、组织比赛上的计策。

向来喜欢上班聊天的那位老师班级管理很有一套,班级治理得服服帖帖,教学成绩也很不错。

空堂时间上网下棋的那位老师虽说教学上比较一般,却对负责的部门工作非常积极主动,还在学校对外关系上做出了许多贡献……列宁说:“人们的缺点多半是同人们的优点相联系的。

”对于教师的问题行为,笔者认为,校长首先要包容,要忍常人之所不能忍。

面对教师的问题行为,笔者不断调整自己的心态,尽可能消除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之间的对立情绪。

农村教师队伍建设与农村师资培养

农村教师队伍建设与农村师资培养

农村教师队伍建设与农村师资培养农村教师队伍建设一直是农村教育发展过程中的重要问题。

农村地区面临的师资不足、师资结构不合理、教师待遇低等问题,制约了农村教育的健康发展。

为了提高农村教师队伍的素质和整体水平,农村师资培养工作变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探讨农村教师队伍建设的问题,并分析农村师资培养的关键因素。

一、农村教师队伍建设的现状和问题目前,农村地区的教师队伍普遍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师资不足是农村教育面临的严峻挑战之一。

由于农村地区的经济条件相对较差,吸引力较低,很多优秀的教师选择到城市教育工作,导致农村地区的师资缺口日益扩大。

其次,现有的农村教师队伍结构不合理。

农村地区普遍存在着年轻教师和经验丰富的老教师比例失衡的问题,老教师多、年轻教师少。

再者,农村地区教师的待遇相对较低,很多优秀的教师不愿意到农村地区工作,导致人才流失。

二、农村师资培养的重要性和关键因素为了解决农村教师队伍建设的问题,农村师资培养工作变得至关重要。

首先,加强农村师资培养可以提升农村教育的整体水平。

通过加强教师培训和进修,提高教师的专业知识和教学能力,可以提高农村学生的学习质量和考试成绩。

其次,农村师资培养是完善农村教师队伍结构的重要途径。

通过有针对性的培养计划,逐步提升农村年轻教师的综合素质,增加他们的职业发展机会,可以实现农村教师队伍的结构优化。

此外,改善农村教师待遇,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和福利待遇,也是吸引和留住优秀教师的重要因素。

三、农村师资培养的实施途径和策略农村师资培养需要采取一系列的实施途径和策略。

首先,加强教师培训是关键。

可以建立完善的培训机制,定期组织教师参加各类培训班和研讨会,提升他们的教学能力和专业知识水平。

其次,鼓励教师进修学习。

农村教师可以申请到城市的高校或研究机构进修,提升自己的学历和学术水平。

再者,加强对农村师范生的培养。

可以设立专门的农村师范学校,面向农村招收优秀的师范生,培养他们成为优秀的农村教师。

此外,改善农村教师待遇和工作环境也是重要举措。

农牧村中小学骨干教师队伍建设问题论文

农牧村中小学骨干教师队伍建设问题论文

浅谈农牧村中小学骨干教师队伍建设问题骨干教师作为学校教师团队的精英分子,不但是教学的能手、师德的标兵、还是教育科研的引领者,学习型团队的践行者,教育改革的开拓者,教育思想的积淀者。

因此,加强骨干教师队伍建设,对促进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和优化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有重要的意义。

一、从整体看,农牧村中小学骨干教师队伍在学校工作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骨干教师在推动学校发展中起到了中流砥柱的作用。

广大农牧村学校的各级骨干教师承担着语文、数学、英语等主要学科的教学任务及年级组、学科组(甚至学校)的管理(或领导)工作,还有的骨干教师一直担任着班主任工作,他们的教学任务重,管理责任大,工作量达到饱和以上,他们是完成学校各项工作任务,推动学校持续发展的中坚力量。

骨干教师在发展和积淀学校办学思想中起到了核心凝聚作用。

在管理层,学校发展思路和指导思想的确立,常规管理措施的实施与创新,教师队伍建设思想及措施等无不渗透着他们长期的教育管理与教学实践的经验,渗透着他们不断学习积淀和思维创新的成果,正因如此,才使得距离中心县城最远的学校始终保持了一种持续发展的良好势头。

在教育教学岗,骨干教师和其他教师一样,都把三尽讲台当作实现人生理想的阵地,不懈努力,提高质量是最终追求。

同时,骨干教师还是推进学校教学改革的推动者,他们的教学能力已获得大家的认同,多名教师在各级优质课评选中获奖,他们在学校公开课、评优课,课题研究中发挥了核心成员的作用,在推动学校教育教学改革中起到了排头兵与领头雁的作用。

二、从个别看,农牧村中小学的骨干教师队伍建设中还存在着诸多的问题一个学校,如果使骨干教师的作用得不到充分的发挥,起不到应有的示范和辐射作用,这是学校教育资源的极大浪费。

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既骨干教师自身主观的,又有教育环境客观的。

1、主观方面,有些骨干教师自身观念狭隘,教育思想不够端正,个人的价值取向出现了偏差。

一是部分骨干教师把“骨干”作为个人的一种荣誉,全忘了自己应尽的责任;把“骨干”作为自己提干、评先、晋级的条件;把“骨干”作为向学校讨福利、要待遇的筹码。

农村教师队伍建设与农村师资培养

农村教师队伍建设与农村师资培养

农村教师队伍建设与农村师资培养随着农村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农村教师队伍建设和农村师资培养成为了当前教育改革的热点话题。

本文将从教师队伍建设的必要性、师资培养的重要性以及当前存在的问题和解决途径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农村教师队伍建设的必要性农村教师队伍建设对于农村教育的发展至关重要。

首先,农村是国家的基础,农村教师肩负着培养农村人才的使命。

只有建设一支适应农村发展需求的教师队伍,才能够保证农村青少年得到良好的教育。

其次,教师是农村教育的中坚力量,教师的素质直接影响到教育质量和农村学生的综合素养。

因此,加强农村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和教育教学能力,对于农村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师资培养的重要性农村师资培养是提高农村教师队伍质量的有效途径。

首先,通过师资培养,可以提高农村教师的知识水平和专业素养,使其适应新时代农村发展的需要。

其次,师资培养可以提供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和方法,提高农村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促进农村教育质量的不断提升。

此外,通过师资培养,还可以培养一批优秀的农村教育管理人才,进一步推动农村教育事业的发展。

三、当前存在的问题和解决途径当前,农村教育师资培养面临着一些问题。

首先是师资来源不足。

农村地区人才稀缺,师资来源相对有限。

其次是培养机制不完善。

农村师范教育和培养体系相对落后,无法完全满足农村教师队伍建设的需求。

再次是培养方式不适应。

传统的师范院校培养模式已经不能满足当前农村教育的需求,急需创新培养方式。

针对这些问题,可以采取以下解决途径。

首先,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政策支持力度,提高农村教师的待遇,增加师资的吸引力。

其次,优化农村师范教育和培养体系,提高师范教育质量,适应农村教师队伍建设的需要。

再次,积极探索创新师资培养方式,例如鼓励优秀教师赴城市学校进修、推行定向培养计划等。

在农村教师队伍建设和农村师资培养方面,还需注重几个方面的工作。

首先,要加强政府的引导和推动力度,制定相关政策,从政策层面上促进农村教师队伍建设和师资培养的落实。

浅析农村的教师队伍建设--中心小学为例

浅析农村的教师队伍建设--中心小学为例

浅析农村的教师队伍建设--中心小学为例
农村教育的教师队伍建设是农村教育发展的重要一环。

在此以中心小学为例,简析农村教师队伍建设的新形势和新思路。

一、新形势下的教师队伍建设
在当前的新形势下,农村教育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和挑战,农村教师队伍的建设也要面临新的形势。

当前需要重点关注以下几个方面:
1、多元化的教师队伍:教育部提出“一村一幼、一园一班”,增加了幼儿教育阶段的教师需求,同时教育形势的转变也对小学、初中和高中的教师队伍提出了新的要求。

2、素质化的教师队伍:面对人才竞争,只有教师具备高素质才能适应新时代的教育变革和社会发展需求,在教学过程中要突出能力导向和质量导向。

3、多层次的教师队伍:不同阶段应建立不同的教师培训体系,提高不同层次的教师的专业知识和教学水平。

二、中心小学的教师队伍建设新思路
1、提高教师薪资待遇:政府应该加强对农村教育的投入,提高教师薪资待遇,增加农村教师队伍的吸引力。

2、加强师资队伍自身建设:加强教师培训,鼓励教师参加各种教育培训活动,提高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

3、支持教师的科研和研修:为教师提供合适的机会和条件,激发教师的创新研究热情,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效果。

4、加强学校和家庭教育协作:建立家校合作机制,搭建家庭教育指导平台,以便更好地掌握学生的需求,帮助学生更好地完成学业。

综上所述,加强农村教育的教师队伍建设需要政府、学校和家庭共同努力,制定出系统完善的教师培养和规划机制,通过多种措施吸引更多优秀的教学人员到农村从事教育工作,为农村教育水平的提高做出更多贡献。

浅论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论文)

浅论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论文)

浅论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作者:张柯【摘要】目前,对我国来讲,发展教育的重中之重是大力发展农村的教育,而农村教育质量的提高关键又在于师资的质量,而我国农村中小学存在着教师待遇偏低,整体素质不高,学科结构不合理,教师流失现象严重等问题。

因此,加强农村中小学教师工作,从整体上提高农村教育质量,促进农村教育的快速发展,应采取有效措施,加大经费投入,加强教师培训,建立城乡教师交流制度,加强中小学编制管理等措施。

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一个重要问题。

【关键词】农村;教师队伍;建设;专业化水平;农村教师;免费师范生;特岗教师;教师专项政策教师之于教育,教育之于国家,温总理有过精辟的阐述,他指出:“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

如果说教育是国家发展的基石,教师就是基石的奠基者。

”我国农村教育的落后不仅影响农业的发展,而且关乎整个国家的经济建设,因此十六大将“三农”问题提上议事日程。

制约农村教育的关键因素是教师,解决农村教育中的教师问题是发展农村教育事业的关键。

我国历史上形成的城乡二元结构,客观上决定了落后的农村教育在人才吸引力上的弱势竞争力,偏远的老少边穷地区几乎无竞争力可言。

改变落后的农村教育状况,解决农村教育中的教师问题,除了通过发展农村经济,改变落后的农村面貌的漫长发展过程外,必须通过国家政策的引领和导向作用解决目前农村教师队伍建设问题。

本文通过农村教师队伍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农村教师队伍建设出路与对策的思考、农村教师队伍建设必须从根源抓起的必要性三个方面来分析农村教师队伍建设。

一、农村中学教师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改革开放三十年来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我国农村教师队伍建设成绩十分显著,农村中小学教师的学历层次有很大提高、数量明显增加、待遇持续上升、工作环境逐渐改善。

但是取得成就的同时仍有很多现实问题,尤其是与城市中小学相比差距悬殊。

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工作压力大,心理问题不容忽视由于农村教师的工资低,福利少,因此,他们除了进行教学活动,还要从事一些农田劳动。

教师队伍论文教师队伍建设论文:加强农村教师队伍建设的政策解读

教师队伍论文教师队伍建设论文:加强农村教师队伍建设的政策解读

教师队伍论文教师队伍建设论文:加强农村教师队伍建设的政策解读摘要2010年教育中长期规划提出,以农村教师为重点,提高中小学教师队伍整体素质。

至此我国农村教师队伍建设再次被提到了极为重要的位置。

本文着重从公共政策理论出发,论证提高农村教师队伍建设政策的合理性。

分析现存的农村教师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从而为如何提高农村教师队伍的质量提供方法论启示。

关键词教师队伍教育政策教育质量policy interpretations on strengthening the construction of rural teachersli chao(south-central university for nationalities, wuhan, hubei 430074)abstracteducation long-term plans to put forward by 2010, with teachers in rural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s as focal point to improve the whole quality of teachers' team. so far our country rural teachers team construction was again mention a very important position. this article emphatically from the public policy argumentation theory, improve rural teachersconstruction policy of rationality. analysis the existing rural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construction of teachers' team, so as to how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rural teachers provide methodological enlightenment.key wordsteachers; education policy; education quality1 相关政策问题的提出自2003 年全国农村教育工作会议召开以来,农村教育就被摆在很重要位置。

教师基础论文范文3篇

教师基础论文范文3篇

教师基础论⽂范⽂3篇农村基础教育教师队伍研究论⽂⼀、我国农村基础教育教师队伍存在的问题从总体上说,⽬前我国农村基础教育师资⼒量薄弱的现状与农村教育发展的整体要求是不相符合的,主要存在以下⼀些问题:⼀⽅⾯,农村税费改⾰有效减轻农民负担,但同时也切断了“农业教育附加费、乡村教育统筹和集资”为渠道的教育经费来源。

经费严重短缺的结果不仅导致学校运转陷⼊种种困境,也使得教师⼯资⽆法保障,这将不可避免的导致农村教师⼤量流向城市,使农村教师队伍长期处于不稳定状态。

另⼀⽅⾯,在农村和城市的教师分配问题上,国家政策倾斜城市的做法也是造成农村师资⼒量薄弱的重要原因。

教师分配问题上的不公平与教育主管部门在这⽅⾯的宏观控制能⼒不强有很⼤关系。

当前农村教师队伍主要由公办教师、民办教师和代课教师三种类型组成。

其中部分贫困地区农村民办教师和代课教师占整个教师队伍的三分之⼀以上。

由于民办教师和代课教师未受过严格的师范训练,相当部分的农村教师专业知识低,难以承担教学任务,教学效果差。

公办教师中也有相当部分不合格,教师职业意识和职业道德⽋缺,加之农村教师队伍的学历⽔平总体上偏低,专业化程度不⾼,部分教师职业道德意识淡漠,知识结构、教学⽅法、教育观念、创新意识和创新能⼒等都不能适应农村教育的需求,严重影响了教师队伍专业展,降低了农村教育⽔平。

其⼀,学科结构不合理。

农村学校部分学科教师短缺现象⾮常严重。

语⽂、政治等学科教师偏多,⽽英语、⾳乐、体育、美术及信息技术等学科教师相对紧缺。

虽然有的学科教师如此缺乏,但相关部门却没有⼤量招聘相关学科教师,其原因在于教师招聘受到⼈事编制和县可⽤财⼒的限制。

其⼆,年龄结构不合理,教师队伍年龄⽼化现象⽇益严重,这个问题在⼩学阶段尤为突出。

⼆、解决农村基础教育教师队伍存在问题的对策提⾼农村教师队伍整体素质是推进农村教育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是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的抓⼿,也是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保证。

1.突出重点,切实提⾼新教师队伍质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农村教师队伍论文教师队伍建设论文
农村小学教师队伍建设的见闻
近几年,虽然各级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都高度重视教师队伍建设,并采取积极措施,取得初步成效,但目前山区农村小学教师队伍建设由于种种原因还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
的问题和困难,改革进展还很不平衡,不能适应基础教育改革发展的要求,不能适应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要求。

一、教师学历文凭和学识水平差距较大
从教育统计资料看,山区小学教师合格率基本达到省颁标准,但调查分析发现,他们实际学识水平和学历文凭之间存在较大差距。

在禾界小学教师队伍中,系统学习中师课程取得第一学历的不到百分之二十,尚有百分之八十左右的教师中师学历都是第二学历。

而第二学历是通过函授进修等培训方式取得的。

由于种种原因,他们的学习过程、学业成绩的考试考核方面要求都比较低,学历的“含金量”可想而知了。

他们第一学历有小学毕业、初中毕业,且大多数是1978年以来毕业的,先天本来不足,后天又未能很好地补充营养,有的教师不免知识基础不够扎实,知识面比较狭窄,甚至赶不上学生。

如此状况,怎能驾驭课堂、胜任教学呢?
二、教师教学任务繁忙,家庭负担过重
学校工作繁忙,那么他们家庭负担又如何呢?山区农村
小学教师大多数是农教结合的家庭,教师的工资是维持一家人生活的主要经济来源。

他们多数人是四、五口之家,上有老下有小,老人老矣,不能劳作,小孩尚小,正是读书之时。

经济上,过去十几、几十年低工资使得他们家底很薄,有的已是债台高筑。

而今,刚想伸直腰肢的他们又遭遇高额的教育、医药费用支出。

如此重负之下的教师,身心疲惫不堪,他们无暇走出校门参观、考察、观摩、学习。

有关教学研究活动也很少参加,一是机会少,二是研讨探究无心也无力。

因而,他们的教学方法难以得到改进,教育教学能力难以得到提高。

三、年龄结构偏大,身体状况欠佳
教育统计资料表明,山区小学教师队伍中,45岁以上中老年教师的超过半数,且有三分之一的教师体弱多病,有的患有高血压、心脏病等顽固性疾病。

年龄大,资历深,阅历广,经验丰富,工作耐心细致,有父辈祖父辈的宽厚仁爱,这是于教育教学工作有益的一面。

另一方面,因为年龄大,在行动上老态龙钟,在思想上,老滋老味,进而倚老卖老,以老自居,以老自得,不想学习,不思进取。

由于身体原因又不能正常上班,甚至连基本的教育教学秩序都难以维持,势必会影响到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由此可以看出,加强山区小学教师队伍建设是全面推进
素质教育的需要,是促进小学教育均衡发展的需要,时间是紧迫的,任务是艰巨的。

笔者以为,应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一、深化人事制度改革,建立竞争激励机制
《教师法》明确规定,中小学教师将逐步实行聘任制。

中央和国家有关政策性文件也明确指出,聘任制是事业单位的基本用人制度。

因而积极推行教师聘任制,是中小学人事制度改革的核心和关键。

各级教育行政部门的领导同志要解放思想,提高认识,转变观念,大胆改革,勇于创新,通过扎实有效的工作,改变长期以来小学用人制度中存在的教师职务终生制、人员单位所有制,形成优胜劣汰、激励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激励机制,激发教师工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真正形成比奉献、比贡献、比能力、比业绩的积极向上的良好局面,逐步建立起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用人机制。

同时,实行岗位目标责任制、结构工资制的改革是实行教师聘任制的重要保障。

在聘任教师过程中,实行合同管理方式,学校与教师签订“岗位目标合同书”,明确教师任期内岗位职责、工作任务和相应待遇。

坚持以量计酬,多劳多得;以质计奖,优质优酬的原则。

在工资分配上,向教学一线倾斜,向骨干教师倾斜,向成绩突出者倾斜,真正打破工资分配上的平均主义和“大锅饭”。

二、采取倾斜政策,合理配置教师资源
(一)交流转任,盘活教育人力资源。

长期以来,由于受“分级办学,分级管理”的教育管理体制的制约,小学教师的管理权限归乡镇所有,农村小学优秀教师向城镇集中,尤其是边远山区农村,教师派不进,调不出,只能在本乡镇范围内流通。

乡村教师地方化、本土化是主流,有利于稳定教师队伍,但是也有不利的一面,既不利于教师素质的提高,也不利于教师积极性的调动。

有关部门制定了支教政策,并硬性要求城镇教师评聘高级职务必须有一年农村教学经历,但这还不够,要定期将农村教师和城镇教师进行交流,至少一次交流三年或一个任期。

这样,农村教师到城镇学校学习提高而成为骨干教师,城镇骨干教师到农村可以带出一批骨干教师,从而可以缩小城乡教师资源的差距,使农村教师队伍结构得到优化。

(二)实行老教师提前退休政策。

我国即将进入老龄化社会,教师队伍老龄化问题应该引起关注。

前述山区农村小学教师年龄结构及身体健康的状况,对学校教育教学工作,对学生的长远发展影响是很大的。

有的老年教师不能胜任教学,不能满足农民对教育的需求,不能满足学生学习的需要,但占编占岗,新教师补充不了,交流转任又无法进行。

笔者以为,对因身体健康有严重问题
的老年教师应实行提前退休的政策,规定三十年以上工龄或男满五十五、女满五十岁以上的教师可以提前退休。

(三)适当提高山区农村教师待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