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师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三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西师大版)

三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西师大版)第一章:课文《秋天的雨》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讨论,学会生字词,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秋天的美好,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1. 生字词的学习与理解。
2. 句子的朗读与感悟。
三、教学难点1. 描绘画面,体会秋天的美好。
2. 发挥想象,创造性地表达自己对秋天的感受。
四、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秋天的情境,让学生感受秋天的美好。
2. 朗读感悟法:通过反复朗读,引导学生体会课文的情感。
五、教学步骤1. 导入:引导学生回顾秋天的景象,激发学习兴趣。
2. 自读:让学生自读课文,注意生字词的读音。
3. 讲解:讲解生字词,让学生理解词义。
4. 朗读:分段朗读课文,引导学生感悟课文情感。
5. 讨论:分组讨论,让学生表达自己对秋天的感受。
6. 总结:总结课文内容,强调秋天的美好。
六、作业设计1. 抄写生字词。
2. 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写一写自己对秋天的感受。
第二章:课文《我是什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讨论,学会生字词,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自己,培养自信心。
二、教学重点1. 生字词的学习与理解。
2. 句子的朗读与感悟。
三、教学难点1. 认识自己,理解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点和价值。
2. 发挥想象,创造性地表达自己的特点和优势。
四、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自我介绍的情境,让学生认识自己。
2. 朗读感悟法:通过反复朗读,引导学生体会课文的情感。
五、教学步骤1. 导入:引导学生思考自己的特点和优势,激发学习兴趣。
2. 自读:让学生自读课文,注意生字词的读音。
3. 讲解:讲解生字词,让学生理解词义。
4. 朗读:分段朗读课文,引导学生感悟课文情感。
2024《小萝卜头》三年级西师版语文原文及教案

《小萝卜头》三年级西师版语文原文及教案一、教学目标1.认识“萝、卜、头”等生字,会写“萝、卜、块、雪”等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3.通过阅读,培养学生对生活的热爱,激发学生关爱他人的情感。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是指导学生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难点是引导学生体会小萝卜头的善良和乐观精神。
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利用图片或实物展示小萝卜,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小萝卜的特点。
2.引导学生讲述自己知道的小萝卜的故事。
二、初步感知课文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语气、节奏。
2.教师范读,学生跟随朗读,感受课文的语言美。
3.学生分段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大意。
三、学习生字词1.教师出示生字词,学生自读,认读。
2.学生组内交流,讨论生字词的意思和用法。
3.教师选取重点生字词进行讲解,引导学生理解。
四、朗读课文,感知角色1.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感知小萝卜头的形象。
2.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小萝卜头的性格特点。
3.学生用自己的话复述小萝卜头的故事。
第二课时一、回顾课文内容1.学生简要回顾课文故事情节。
2.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二、深入分析课文1.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小萝卜头的善良和乐观精神。
2.学生举例说明小萝卜头在生活中是如何关爱他人的。
三、拓展活动1.学生分组讨论,如何将小萝卜头的善良和乐观精神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2.每组派代表分享讨论成果。
2.学生谈谈自己对本节课的收获。
五、作业布置1.抄写生字词。
2.课下熟读课文,巩固所学。
六、课后反思2.学生反馈对本节课的学习感受,提出建议。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认识生字词,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小萝卜头的善良和乐观精神。
同时,通过拓展活动,学生能够将所学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培养关爱他人的情感。
本节课的教学设计注重学生的参与和体验,力求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重难点补充:一、教学重点1.在学习生字词时,通过“萝卜”实物展示,让学生触摸、观察,并引导学生用语言描述小萝卜的外观特征,如:“小萝卜的叶子是绿色的,身体是白色的,摸起来滑滑的。
三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西师大版)

三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西师大版)第一章:Unit 1 My Classroom1.1 Lesson 1: Hello, Classroom!教学目标:1. 能听懂、会说、会读“classroom, desk, chr, window, door”等单词。
2. 能听懂、会说、会读和会用“This is ”介绍物品。
3. 能用“Yes, it is. / No, it isn't.”回答是否定疑问句。
教学内容:1. 单词:classroom, desk, chr, window, door2. 句型:This is / That is3. 否定疑问句:Is this ? No, it isn't. / Yes, it is.1.2 Lesson 2: My Desk and Chr教学目标:1. 能听懂、会说、会读“desk, chr, schoolbag, pen, pencil”等单词。
2. 能听懂、会说、会读和会用“It's ”描述物品的特征。
3. 能用“I have ”表达自己拥有的事物。
教学内容:1. 单词:desk, chr, schoolbag, pen, pencil2. 句型:It's / They are3. 表达自己拥有的事物:I have第二章:Unit 2 My Body2.1 Lesson 3: Head, Shoulders, Knees, and Toes教学目标:1. 能听懂、会说、会读“head, shoulders, knees, toes”等单词。
2. 能听懂、会说、会读和会用“Can you ?”询问对方能否做某事。
3. 能用“I can ”表达自己能够做到的事情。
教学内容:1. 单词:head, shoulders, knees, toes2. 句型:Can you ? / I can2.2 Lesson 4: My Face教学目标:1. 能听懂、会说、会读“eye, nose, mouth, ear”等单词。
三年级西师版语文教案5篇

三年级西师版语文教案5篇三年级西师版语文教案1【教学目标】1、认识“俱、纠”等5个生字。
会写“俱、众”等14个生字。
能正确读写“检阅、议论”等21个词语。
2、理解课文内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学习儿童队员的团队精神,博莱克的勇敢参与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理解课文内容,学习儿童队员的团队精神。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今天我们学习14课,齐读课题。
读了以后,你想到了什么?你们预习了课文,你们知道这篇课文主要讲的是什么内容呢?下面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二、初读课文,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1、自由读课文。
2、说一说每一个自然段的段意。
3、概括说一说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
4、齐读课文。
三、学习我会认的字1、勾出我会认的字,同桌自学。
2、同桌互相考一考。
3、指名读,齐读。
4、开火车检测。
四、学习我会写的字1、指名教读我会写的字。
2、齐读生字。
3、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记住生字,同桌交流。
4、指名说说用什么方法记住这些生字的。
5、四人小组讨论用生字组词。
6、说说哪些字最容易写错,需要提醒大家。
7、作业:练习写字。
三年级西师版语文教案2教学目标:1、了解我国伟大的医学家和药学家李时珍编写出《本草纲目》,为人类做出贡献的事情,从而学习他不畏艰险,勇于实践的精神。
2、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学习归并自然段内容给课文分段的方法。
3、学会本课生字新词,能仿照书上的句子用“不但......还“造句。
4、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归并自然段给课文分段。
教学难点:学习归并自然段给课文分段的方法。
教学过程:一、导语激趣同学们,当你得病吃药治好了病的时候,你知道吗?许多药方是记载在《本草纲目》这本巨蓍上。
这本书是谁写的?他用多长时间写成的?他是一个怎样的?让我们一起来听听《李时珍》这篇课文。
二、自学(略)。
三、读议课文1、默读第1自然段,思考;李时珍为什么立下了行医的志愿?小议理解;“世代行医”、“救死扶伤”。
自由读,议;这一段主要讲了什么?(李时珍立下行医的志愿。
三年级西师版语文教案

三年级西师版语文教案三班级西师版语文教案1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学生能够认读本课中的8个认读字以及所带的词语;2.学生能够通过填表格式学习方式归纳、概括金丝猴的外形、生活习性和方式3.学生能够巩固“先概括后具体”的写作方法,树立布局谋篇的意识。
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自学、小组合作学习、品读和搜集资料感受“金丝猴为什么成为国宝”。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学习课文,学生能够真切感受到金丝猴以及其它动物的的可爱、珍贵,树立保护动物的意识。
教学重点:了解课文内容,知道金丝猴为什么称之为“国宝”。
教学难点:通过本课的阅读训练,学生能够提高用简练的语句回答问题的能力。
教学方法: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乐观性,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揭示课题,提出质疑。
2、开展小调查:你们去动物园的时候最爱看什么动物?为什么?3、指名沟通,抓住说喜欢猴子的同学出示金丝猴的图片,让学生认一认,说一说对猴金丝猴的了解。
4、播放学乐师生精彩的导学作业。
5、引出课题,齐读课题。
6、结合课题质疑,问题归类。
二、新课学习1、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做到不加字、不丢字,把句子读流利。
,画出生字词,并把生字词多读几遍。
如有不懂的词,请借助字典理解。
(2)思考:读了课文后,你知道了什么?2、检查读书情况。
(1)出示词语读一读。
比较金丝猴面颊腹部乳白色缕缕金丝披散赠送设立耀眼夺目高雅华贵惧怕酷暑忍耐拒绝率领机构猛禽逃之夭夭机警大肆砍伐濒临灭绝珍稀动物(2)指个别学生分自然段读课文,大家评议,纠正字音。
(3)说说每个自然段主要写什么。
第1自然段:写金丝猴外形漂亮。
第2自然段:写金丝猴的生活方式:活动、吃实物。
第3自然段:写金丝猴的生活的方式。
第4自然段:写金丝猴是我国的珍稀动物,要加以保护。
(4)初读课文:理解词语。
光彩夺目:课文中写金丝猴的什么光彩夺目。
严寒酷暑:金丝猴在严寒酷暑中的表现怎么样。
2023年西师大版: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第23课《寓言两则》原文及教案(完整)

2023年西师大版: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第23课《寓言两则》原文及教案(完整)石阶笑着问:“你这是给我洗澡呢,还是替我搔痒?如果你是给我洗澡,我嫌这水大少;如果是替我搔痒,我嫌你的力气大小。
”水滴说:“我既不是给你洗澡,也不是替你搔痒,我是想把你滴穿。
”石阶听后,一阵大笑:“哈哈,把我滴穿?我还从来没有听说过水能把石头滴穿。
”水滴没有说话,只是一滴又一滴地往下落。
一年又一年,不知多少年过去了,雨滴终于把石阶滴穿了。
2、守株待兔古时候有个农夫,一天,他在田里干活,忽然看见一只野兔从树林里窜出来,飞快地跑着。
野兔跑得大急,竞一头撞在田边的一棵大树桩上,死了。
农夫赶快跑过去,从地上捡起这只野兔。
他高兴极了,心想:我一点力气没花就得到这么一只又肥又大的野兔。
要是天天都有这样的事情,那该多好啊!他拎着野兔喜滋滋地回家了。
从此以后,他再也不种田了,天天坐在那棵大树桩旁等待,希望一只接一只的野兔又撞死在这里。
等啊等啊,日子一天天地过去了,他连野兔的影子都没有看见。
农夫的田里已经长满了野草,什么庄稼都收不到了。
【教案】教学目标:1、认识本课生字,并能正确书写这些字。
2、能读懂故事蕴含的意思,明白“水滴石穿”、“守株待兔”这两个成语的意思。
3、能用不同的语气读好不同角色的话,并表演“守株待兔”这个故事。
教学重点:理解两个成语的意思,并能灵活运用这个成语。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讲的道理。
教学准备:1、准备与故事有关的图画,或多媒体课件。
2、学生课前找几个与故事寓意相近的成语。
2、“水滴石穿”是一篇寓言故事,主要靠同学们自己来学懂,你们能不能做到啊?(二)初读课文,练习朗读1、学习前给大家提出两点要求:第一要会读,读谁字音,读通课文,读懂这个故事。
第二要会想,想一想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请同学打开书,自由朗读课文。
等会男生和女生来比一比,看哪边读得。
现在抓紧时间练习读书,师巡视指导。
2、生自由小声朗读课文。
3、哪位同学代表男生参加朗读比赛呀?其余的认真听他的字音读准了没有,什么地方读得好?抽生读,抽生评价,老师评价,纠正读间“阶jiē”、“嫌xián”,指导书写。
三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西师大版)

三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西师大版)第一章:Unit 1 Our School教学目标:1. 能听懂、会说、会读本单元的生词和重点句子。
2. 能理解课文内容,并能进行简单的交流和表达。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教学内容:1. 生词:学校、教室、学生、老师、操场、图书馆等。
2. 句子:这是我们学校./ 这是我们的教室./ 他是我们的老师./ 他们在操场上玩耍等。
教学步骤:1. 热身活动:让学生谈论自己的学校,引导学生说出学校的各个部分。
2. 引入新课:展示学校的图片,引导学生说出学校的各个部分。
3. 学习生词:教授生词,让学生听懂、会说、会读。
4. 学习句子:教授句子,让学生听懂、会说、会读。
5. 练习:让学生进行小组活动,用所学生词和句子进行交流。
第二章:Unit 2 My Family教学目标:1. 能听懂、会说、会读本单元的生词和重点句子。
2. 能理解课文内容,并能进行简单的交流和表达。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教学内容:1. 生词:家人、父亲、母亲、兄弟姐妹、祖父母等。
2. 句子:这是我的父亲./ 这是我的母亲./ 她是我的姐姐./ 他们是我的兄弟等。
教学步骤:1. 热身活动:让学生谈论自己的家人,引导学生说出家人的名称。
2. 引入新课:展示家人的图片,引导学生说出家人的名称。
3. 学习生词:教授生词,让学生听懂、会说、会读。
4. 学习句子:教授句子,让学生听懂、会说、会读。
5. 练习:让学生进行小组活动,用所学生词和句子进行交流。
第三章:Unit 3 In the Park教学目标:1. 能听懂、会说、会读本单元的生词和重点句子。
2. 能理解课文内容,并能进行简单的交流和表达。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教学内容:1. 生词:公园、树木、花、鸟、鱼等。
2. 句子:这是公园./ 这是树木./ 这些是花./ 那些是鸟等。
教学步骤:1. 热身活动:让学生谈论自己喜欢的公园或大自然中的事物,引导学生说出相关的词汇。
西师大版: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第8课《家乡的红橘》教案

西师大版: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第8课《家乡的红橘》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运用学过的方法,认识本课的生字,会规范、美观地书写生字。
2、能通过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理解本课生字新词。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家乡的红橘有哪些可爱。
4、仔细观察一种自己喜欢的水果,抓住特点,展开想象,写一写。
教学重、难点1、学习生字、词,了解家乡红橘的可爱。
2、学着的写作方法,描写自己喜欢的水果。
教学准备1、准备一个红橘。
2、向其他人了解红橘的特点,生长情况等。
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同学们,在我们家乡有哪些水果呢?你最喜欢哪些水果?水果的品种繁多,作者为什么要写家乡的红橘呢?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去了解。
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自由小声读课文,要求把句子读通顺、连贯,把课文读正确,遇到生字、新词多读几遍。
2、检测生字、词语(用大屏幕展示生字、词)。
师:看,生字想和大家交朋友,已经迫不及待地从课文中跳出来了,让我们去打打招呼吧。
(1)齐读生字、词语。
(2)抽生读,注意读准后鼻音(竞jìnɡ),前鼻音(嫩nèn),平舌音(素sù),翘舌音(畅chànɡ)。
(3)同桌互相考考。
(4)老师也想考考大家,老师随便指读(去掉拼音读)。
多音字(骨),形近字(辩、辨、辫、瓣)(竟、竞)。
3、快速读完全文。
想:作者为什么写家乡的红橘?生:因为家乡的红橘十分可爱。
生:从最后一段,我知道,家乡的红橘真让人喜爱。
所以,要写家乡的红橘。
三、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学习写作方法师:作者是怎样写出家乡的红橘的可爱的呢?是按什么顺序写的?是抓住什么特点来写的?1、带着这些问题,快速浏览全文。
2、学生讨论后汇报:生:课文是按春、夏、秋、冬的时间顺序来写的。
按一年四季的时间顺序写的。
按生长过程来写的。
生:抓住红橘的叶子、花骨朵、果实来写的。
3、读第2段。
思考:春天来了,红橘的叶子有什么特点?(四季常青、绿油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西师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1一、教学内容本课是冀教版教材,第五册12课讲读课文。
二、教材分析课文以“男人”的散步为线索,紧扣小鱼的处境和命运,自然展开场景叙写,最终使我们看到了他那迥异于成人的童心世界,唤起我们对人与自然关系的重新审视,小中见大,意蕴深广。
三、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使学生认识到:人和自然界的其他生灵有着相互平等、相互依存的关系,应该相互尊重、和谐共处。
3.了解比较男人和男孩的不同做法。
四、教学重点、难点通过理解课文内容,认识人和自然界的关系。
五、教具准备课件六、教学设想新课标强调:“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提倡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
”本设计试图通过改变人称视角,依托文本,进行想象,读写结合。
新课标要求:“激发学生展开想象和幻想,鼓励写想象中的事物,注意表现自己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深刻的最受感动的内容。
”通过想象,为学生提供广阔的天地,减少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
七、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今天,我想给大家讲一个真实的故事。
用你最佳的精神状态告诉我,你很想成为故事中的一员。
(二)、走进故事,品词读句。
1.(出示课件)在暴风雨过后的一个早晨,我在海边散步,无意中发现,在沙滩的浅水洼里,有许多被暴风雨卷上岸来的小鱼。
你看到了吗?这些小鱼是什么样的?学生观察,描述小鱼被困的情景,想象小鱼怎样挣扎,可能说些什么,体会它们处境的危险。
指导学生朗读第一自然段,体会小鱼被困的无助。
2.(出示课件:成千上万被困的小鱼,并用字幕配合语言渲染。
)“被困的小鱼,也许有几百条,甚至几千条。
用不了多久,浅水洼里的水就会渗光,这些小鱼也会干死的。
”我继续向前走着,忽然停下脚步,看到小男孩每走到一个水洼旁都弯下腰去,你猜,小男孩在干什么?自学第四段,勾画出小男孩在做什么,试着带动作读一读。
指名表演读,评议哪里演得好,读得好。
从“不停地捡起”、“用力地扔回”这两个动词,感受小男孩全神贯注、不遗余力地抢救小鱼。
师生一起表演朗读。
3.创设师生情景对话,理解小男孩的心理。
我忍不住走上前,(摸着学生的头)问:“这么多小鱼你救不完的。
”生略“那你为什么还救它们?”生略“你这样做有谁在乎呢?”“为什么?”生略“小鱼,你在乎吗?”“为什么?”生略“那边的小鱼,你在乎吗?”“为什么?”生略“除了小鱼,还有谁在乎?”“你是怎么知道的?”生略(通过对话,想小鱼之所想,小男孩之所想,深入到故事中去。
)(出示句子)分角色朗读。
4.(出示课件:救助小鱼的图画,“爱的奉献”乐曲作陪衬,和三句被感动的句子。
)教师表演读第一句:面对鱼儿对生命的渴望,面对小男孩儿那颗炙热的爱心,我被感动了……被感动的孩子们,请接着读:沙滩上的人们被感动了……我们也被感动了……让我们再感动一次,救助一次。
5.改编故事刚才,老师选择课文中“男人”的角色,讲述了这个故事,还可以用小男孩、小鱼的口吻讲故事。
读读书,你也试一试。
自由读书,指名讲故事。
(三)、总结课文生命无论大小,都是可贵的,都值得我们去珍惜。
让我们关爱每个生命,给弱小者尽量的帮助,让所有的生命都快乐、幸福吧。
八、作业设计1我想把这个故事讲给更多的人听,让大家都能主动保护小动物。
2我和小动物之间也有一段有趣的故事,我想赶快写下来。
3我想搜集一些人与动物友好相处的故事,和小伙伴们一起分享。
九、板书设计:12 “这条小鱼在乎!”男孩救小鱼捡扔被困救助弱小关爱生命西师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2教学目标1 运用学过的识字方法,识写本课10个生字,做到知音、知形、知义,能用硬笔规范地书写。
2 学习联系上下文,理解课文的重、难点词句,体会“轻手轻脚”“一针一线”“轻轻地”“暖烘烘”等词的意思及在表达上的作用。
3 读懂课文,理解“温暖”的含义,体会雷锋助人为乐的美好品质,激发学生主动帮助他人的愿望。
4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5 初步培养搜集相关资料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1 自主学习本课生字词,鼓励用硬笔书写。
2 学习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方法。
体会重点词句在表达人物品质方面的作用。
3 学习抓住人物的动作、语言、心理描写人的方法。
教学准备师:雷锋的画像(挂图或影像资料)。
生:课前搜集雷锋的资料,如故事、日记、歌曲。
教学时间1~2课时。
教学过程一、浅谈人物,激趣导入1 出示雷锋挂图:你知道他是谁吗?他是个什么样的人呢?2 简介雷锋生平(生介绍,师补充)。
3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关于雷锋的文章(板书课文题目)。
4 读课文题目,质疑:“温暖”是什么意思?在中呢?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 指名读课文,正音。
2 生画出本课生字新词,用以前学过的方法识字,把自己的记字方法与同桌交流。
3 指名认读生字卡片,就易读错的字给生提个醒儿,并要求生口头组词(强调“宿”是多音字,读sù、xiù或xiǔ)。
4 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主人翁是谁?三、精读质疑,理解感悟1 选择喜欢的方法朗读课文,在不理解的地方做个记号。
2 引导质疑(把与课文理解有关的问题或重点句子罗列出来)。
3 抓住重点句子,理解课文,解答疑问。
(1)轻声读课文第2段,找出雷锋关心战士的句子。
句子1:雷锋夜间值班回来,看到有的战士蹬开了被子,便轻手轻脚地过去给盖好!①想象画面,有感情地朗读。
②“轻手轻脚”体现了什么?你还能说出意思相近的词吗?做一做这个动作。
③朗读体验,该怎样读这一句?(轻柔的语调)句子2:当他发现小韩的棉裤上有好几个小洞时,心想,天冷风寒,可不能让小韩穿这样的棉裤出操、出车,就拿起棉裤一针一线地给缝补好,然后轻轻地盖在小韩的身上。
①雷锋当时的内心活动是什么?②看教学挂图,体会“一针一线”“轻轻地”等词的意思。
去掉这些词语后,对比朗读,体会这些词好在哪里。
③指导朗读。
(2)朗读课文第3~6段,找出最能打动自己的内容读一读。
①生读文,用“”划出雷锋做了好事后的表现的词语。
②抓住“不吭声”“大惊小怪”等词想一想:雷锋当时是怎么想的?③揣摩人物的内心,现场表演一下第3~6段的内容。
注意:要读出雷锋做了好事的平常心,也要读出战士心中激动与温暖的感受。
④讨论“又是班长……”中的“又”是什么意思?⑤发散思维:谁还知道雷锋的故事?(3)齐读最后一段,思考:小韩为什么心里感到暖烘烘的?与题目“温暖”有什么关系?引导学生体会:不仅是炉火使人感到温暖,雷锋关爱战士,做了好事不留名、不张扬、不图回报的精神更让人感动,所以小韩感到暖烘烘的,与题目“温暖”呼应。
四、再读课文,整体回归1 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请生用一两句话夸一夸雷锋。
3 我们身边有这样的人吗?请生讲一讲。
师相机鼓励生简单地写下来,注意写清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和事情经过。
五、写字练习,巩固新知1 分析生字字形及书写难点,练习写字。
2 对写得好的同学加以鼓励。
附:板书设计西师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3教学目标1、能自主认识并正确书写9个生字。
2、能读懂故事,了解鲁班造伞的过程,并能把这个故事讲给别人听。
3、知道善于观察、勤于动脑是发明创造的基础,有主动观察的习惯和创造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1、了解鲁班造伞的过程。
2、体会“仔细观察、勤于动脑”对于发明创造的重要性。
教学准备学生:在课外搜集有关鲁班的故事。
教师:准备荷叶、伞的挂图或实物,生字和词语卡片。
教学时间1~2课时。
教学过程一、介绍鲁班,导入新课1、鲁班是我国古代的一名建筑工匠,在课前你们都了解到了哪些关于鲁班的故事呢?2、揭示课文题目:鲁班造伞的传说。
3、从课文题目你知道了什么?你还想知道什么?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自读课文,要求能读准字音,读通故事。
2、出示带音节的生字词,检查生字词的认读情况。
3、通过抽读、抢读、做游戏等方式检查学生认读生字词的情况。
4、教师抽读课文,要求读得正确、流利。
三、精读课文,质疑探究1、生再次自读课文,边读边想,勾画:(1)鲁班为什么想到发明伞?(2)鲁班发明伞的经过是怎样的?2、先小组交流,再全班交流。
教师根据学生交流情况,适时进行点拨,引导朗读感悟,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1)学生汇报第一个问题。
引导学生读第2段最后一句话,并练习用“既……又……”的句式说话。
(2)鲁班发明的亭子有哪些优点和不足的地方?抓住“可鲁班自己还不满意”“他吃不好饭,睡不好觉”两个句子感悟鲁班勤于动脑的品质。
(3)出示荷叶、伞的挂图或实物,观察两者的相似处,抓住“仔细打量”一词感悟鲁班仔细观察、善于发现的品质。
(4)鲁班为什么能发明那么多东西,从课文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让学生找出有关的句子、段落读一读。
3、找出文中自己喜欢的句子或段落,读给同桌听一听。
4、在四人小组内讲一讲鲁班造伞的故事,各小组再推荐讲得最好的同学在全班讲。
四、拓展学习,活跃思维1、你们还想对人们现在使用的伞进行什么改进?你要增加或改善它哪个方面的功能?2、小组合作讨论,全班汇报讨论结果,教师注意在交流中引导学生合理创造,树立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保护学生的创造愿望和创造热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