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游基础知识重点—园林

合集下载

导游基础知识重点—园林

导游基础知识重点—园林

导游基础知识重点—园林1、中国古代园林的起源与发展;商周时期:特点:初期造园阶段。

最初的形式为囿。

春秋战国时期:特点:园林中有了成组的风景。

秦汉时期:出现了以宫室为主的宫苑。

魏晋南北朝时期:园林风格转向崇尚自然。

唐宋时期:园林达到成熟阶段。

明清时期:园林进入精深发展阶段。

2、中国古代园林的特色:1)造园艺术,师法自然:A、总体布局、组合要合乎自然。

B、每个山水景象要素的殂象组合要合乎自然规律。

C、合乎自然规律。

2)分隔空间,融于自然。

3)园林建筑,顺应自然。

4)树木花卉,表现自然。

3、中国古代园林的分类:1)按占有者身份分:A、皇家园林:其特点为:规模宏大,真山真水较多,园中建筑色彩富丽堂皇,建筑体型高大;著名园林有:北京的颐和园和北海公园;B、私家园林:特点为:规模较小,常用假山假水,建筑小七玲珑,色彩淡雅素静;著名园林有:北京的恭王府,苏州的拙政园,扬州的个园等。

2)按园林年处地理位置分:A、北方类型:特点:范围大,建筑富丽堂皇,自然条件不如南方,风格粗犷。

著名园林有:北京的颐和园,承德避暑山庄等;B、江南类型:特点:范围小,明媚秀丽,淡雅朴素,曲折幽深,自然条件好。

略显局促。

著名园林有:江苏无锡物寄畅园、上海的豫园等。

C、岭南类型:特点:具有热带风光,建筑都较高而宽敞。

自然条件比北方、江南都好。

著名园林有:广东顺德的清晕园,东莞的可园等。

4、中国古代雷锋林的组成要素:1)山A、秦、西汉时期:特点:开始人为造山,象征东海神山;B、东汉时期:开始模仿自然山水。

C、魏晋南北朝时期:写意式的叠山。

D、唐宋时期:对叠山艺术更为讲究。

E、明清时期:明代造山艺术更为成熟和普及,清代造山技术更为发展和普及。

2)水理水方法:A、掩:做法:以建筑和绿化,将曲折的池岸加以掩映。

作用:打破岸边的视线局限,造成池水无边的视觉印象。

B、隔:做法:在水中筑堤,或在水面上架桥。

作用:增加景深和空间层次,使水面有幽深之感。

导游基础文化知识——第四章中国古代园林

导游基础文化知识——第四章中国古代园林

导游基础文化知识试卷第四章中国古代园林出卷人:金盈洁答卷人一.判断题(共20题,每题分,共30分。

)1.世界各国园林基本分为两类:一是19世纪以前的欧洲几何规则式园林;二是中国自然山水式风景园林。

2.中国古代园林充分体现了建筑美、人工美。

3.皇家园林专供帝王与宫室外戚休憩,表现了封建帝王拥有四海的权威。

4.北方类型园林也称“黄河类型”,以北京为代表;江南类型园林也称“扬子江类型”,以苏州为代表;岭南类型也称“广东类型”,代表有清辉园。

5.北京颐和园、河北承德避暑山庄、苏州拙政园是自然式园林。

6.魏晋南北朝时期式中国园林发展的转折点,私家园林逐渐增加,并在池中筑蓬莱山以象征神山仙境。

7.亭榭是全园野境、画境、意境的汇集点。

8.叠山的石材主要有两种:一是浙江武康的花岗岩,称叠脚;二是太湖石,称收顶。

9.苏州四大历史名园是沧浪亭、网狮园、拙政园和留园。

10.中国古代园林重视饲养动物。

例如林浦养鹿放鹤。

11.中国古典园林的主要组成要素是叠山、理水、植物、动物、建筑、匾额、楹联与刻石等等。

12.杭州西湖北面宝石山上的保叔塔,与南面重建的雷锋塔,是一组绝妙的对景。

13.任何园林内都有必须遮挡之物。

用山、石、花木加以掩盖和处理也可以成为一种美景这叫障景。

杭州花港观鱼东大门的雪松,就是障景的典范。

14.北京颐和园、河北承德避暑山庄、江苏苏州拙政园、狮子林被称为我国的四大园林。

15.承德避暑山庄与1998年底,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16.广东四大名园之一的十二石斋现已废圮。

17.苏州的画家很多,号称“吴门四家”的有沈周、唐寅、文徵明、仇英。

18.颐和园是我国现存最大的皇家园林。

19.普宁寺“大乘之阁”的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是我国最大的木雕佛像。

20.上海豫园的玉玲珑是江南最大的太湖石。

二.单选题(共20 题,每题2分。

共40分。

)1.中国古典园林的成熟阶段是在A.春秋战国时期B.秦汉时期C.魏晋南北朝时期D.唐宋时期2.属于“岭南四大园林”之一的是A.苏州拙政园B.绍兴沈园C.顺德的清辉园D.留园3.古典园林中将全园的野境、画境、意境汇集在一起的建筑是A.厅堂B.楼阁C.亭榭D.馆斋4.杭州拥有江南三大奇石中的A.瑞云峰B.绉云峰C.冠云峰D.玉玲珑5.建于北宋的沧浪亭是苏州四大名园之一,它的特色是A.以假山著称B.以对比、借景取胜C.未入园林先成景D.以竹为植物主景,四季假山别具特色6.我国现存面积最大的帝王宫苑是A.颐和园B.承德避暑山庄C.拙政园D.清辉园7.江南最大的太湖石是A.玉玲珑B.冠云峰C.绉云峰D.环秀山庄假山8.中国古典园林重在体现A.天人合一B.人文的力量C.建筑美人工美D.整齐一律9.江南类型园林的特征是A.略显局促B.建筑物都较高而宽敞C.河湖圆石较少D.具有热带风光10.下列关于植物与寓意正确表述的是A.竹子—气节高尚B.松柏—坚强长寿C. 牡丹—洁净无暇D.紫薇—高官厚禄11.关于楼阁的是叙述错误的是A.是园林中的二类建筑B.用以储藏书画C.供读书用D.可以供佛12.西湖美景往往因为近处的盛开的桃花和倒挂的柳丝作为过渡景而显得更加生动。

全国导游基础知识——6-中国古典园林(教案).doc

全国导游基础知识——6-中国古典园林(教案).doc

中国古典园林的兴建与发展 一、中国古典园林的发展简史二、中国古典园林的分类1、 按占有者身份分 (1) 皇家园林特点:规模宏大,真山真水较多,园中建筑色彩金碧辉煌,建筑体形高大,表现了封 建帝王拥有四海的权威。

代表:北海公园、北京颐和园及河北承德避暑山庄(2) 私家园林特点:规模较小,常用假山假水,建筑小巧玲珑,且居住和游览合一。

园林色彩淡雅 素净,表现主人悠游林下,寄情于山水Z 中的心态。

代表:北京恭王府、苏州拙政园、上海豫园、绍兴沈园。

2、 按园林所处地理位置分(1) 北方类型 特点:范围大,建筑富丽堂皇,风格粗犷,秀丽媚美则显不足。

代表:大多集中于北京、西安、洛阳、开封、其中尤以北京为代表。

(2) 江南类型特点:范围小,明媚秀丽、淡雅朴素、曲折幽深,自然条件好,但略感局促。

代表:大多集中于南京、上海、无锡、苏州、杭州、扬州等地,尤以苏州为代表。

(3) 岭南类型特点:具冇热带风光,建筑物都较高而宽敞。

自然条件比北方和江南都好。

代表:广东顺德的清晖园、东莞的可园、番禺的馀荫山房3、 按园林的艺术风格分 (1) 规则式特点:以建筑严谨均衡的几何图形式的空间布局作为园林风景表现的主题。

代表:如北京天安门广场、人连斯人林公园、南京屮山陵。

(2) 口然式特点:我国自冇园林以来,无论是大型的皇家园林,还是小型的私家园林,都以自然 式园林为主。

代表:现存苦名园林有北京颐和园、北海,河北承徳避暑山庄,苏州拙政园教学内容教学方法 辅助手段利用影视 资料和图 片,结合讲 授、实地考 察让学生 赏析、认识 园林的组 成耍索和构景手段。

养动物的作用:观赏娱乐;隐喻长寿;借以扩大自然境界,令人通过视觉,听觉产生联想。

例子:唐代王维在個川别业养鹿放鸽;宋徽宗的艮岳,集天下的奇珍异兽数以万计。

明清时的园中有白鹤、鸳鸯、金角、天然的鸟蝉等。

5、建筑(1)厅堂(主体建筑):是待客与集会活动的场所。

(2)廊:“引”且“观”的建筑,分单廊、复廊、直廊、曲廊。

导游基础知识-中国古典园林(三)_真题-无答案(892)

导游基础知识-中国古典园林(三)_真题-无答案(892)

导游基础知识-中国古典园林(三)(总分151,考试时间90分钟)一、单项选择题1. 在扬州瘦西湖划船,远方的主景是白塔,通向白塔的两岸是长堤春柳。

从湖中看两岸长堤春柳与远方白塔形成的构景手法是( )。

A.对景 B.夹景 C.借景 D.添景2. 透过葡萄、石榴、老梅、修竹等图案的窗隙,可见园外的美景。

这类窗户的构景作用是( )。

A.对景 B.障景 C.借景 D.漏景3. 北京颐和园内,在昆明湖和万寿山之间的湖畔种有不少垂柳,这些垂柳的构景作用是( )。

A.抑景 B.框景 C.借景 D.添景4. 在上海大观园内,登大观楼可观赏怡红院、潇湘馆、蘅芜院;同样,登怡红院、潇湘馆、蘅芜院也可观赏大观楼,这种构景手法称( )。

A.对景 B.障景 C.借景 D.添景5. 南京中山陵、北京颐和园、北京中山公园分别属于( )。

A.规则式园林、混合式园林、自然式园林B.规则式园林、自然式园林、混合式园林C.混合式园林、规则式园林、自然式园林D.自然式园林、混合式园林、规则式园林6. 《园冶》是中国古代造园专著,为著名造园家( )撰写。

A.陈丛周 B.蒯祥 C.喻皓 D.计成7. 北京颐和园中的谐趣园是仿照( )而建的。

A.寄畅园 B.个园 C.可园 D.清晖园8. 上海豫园鱼乐榭有一上实下空的墙,遮挡了原来流水较近的短处,产生了源远流长的效果,这是( )的神来之笔。

A.抑景 B.框景 C.障景 D.借景9. 中国古典园林中,借景的方法有多种,如借池塘中的鱼称为( )。

A.远借 B.邻借 C.仰借 D.俯借10. 中国古典园林发展的转折点是在( )。

A.春秋战国时期 B.秦汉时期 C.魏晋南北朝时期 D.唐宋时期11. 中国古典园林的成熟阶段是在( )。

A.春秋战国时期 B.秦汉时期 C.魏晋南北朝时期 D.唐宋时期12. 我国私家园林多与历史名人有关,与李清照相关的是( )。

A.苏州拙政园 B.绍兴沈园 C.济南漱玉泉 D.成都望江楼13. ( )类建筑是全园的野境、画境、意境的汇集点。

全国导游资格考试《基础知识》-中国古典园林

全国导游资格考试《基础知识》-中国古典园林

全国导游基础知识-中国古典园林一、中国古典园林的分类1、按占有者身份分:2、按园林所处地理位置分类:二、构景手法1、抑景“抑景”又有山抑、树抑、曲抑之分。

特点:讲究含蓄,“先藏后露”“欲扬先抑”。

实例:园林入口处挡以假山——山抑;大门处种树,挡住里面的景色——树抑;“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曲抑。

2、夹景当甲景点在远方,如果视线的两侧大而无挡,就显得单调乏味,如果用两侧的建筑物或是树木花卉屏障起来,使甲风景点更显得有诗情画意,这种构景方法叫夹景。

实列:在颐和园后山的苏州河中划船,远方的苏州桥主景为两岸起伏的土山和美丽的林带所夹峙,构成了明媚动人的景色。

3、添景当甲风景点在远方,或自然的山、或人文的塔等,如没有其他景点在中间,近处做过度,就显得虚空而没有层次;如果在中间、近处有乔木、花卉做中间,近处的过度景,景色就显得有层次感,这中间的乔木和近处的花卉就叫添景。

实例:杭州白堤观赏雷峰塔或保俶塔远景时,西湖美景往往因为近处盛开的桃花和倒挂的柳丝作为过渡景而更显生动。

4、对景对景在园林中,从甲风景点可观赏乙风景点,从乙风景点可观赏甲风景点的构景方法。

实例:杭州西湖北面的保俶塔,与南面重建的雷峰塔,就是一组绝妙的对景。

5、框景园林建筑中的门、窗、洞,或乔木树枝抱合成的景框,往往把山水美景或人文景观包含其中框起来,使人产生风景如画的感觉,便是框景。

实例:清代画家李渔曾经设计一种湖舫,在密闭的船舱中,左右开两个扇面窗。

坐在舱内,两岸湖光山色,寺观浮屠,云烟竹树,往来游人,连人带马尽入扇面之中,俨然天然图画。

6、漏景园林的围墙上,或走廊一侧或两侧的墙上,常常设以漏窗,透过漏窗的窗隙,可见园外或院内的美景,叫作漏景。

实例:杭州三潭印月有雕以梅、兰、竹、菊,分别喻义春、夏、秋、冬的一组漏窗,用的就是漏景。

7、借景借景是将园外的景色和风光,巧妙地收进园内游人眼中,以丰富园内景色,使园内外景色融为一体,让游人扩展视觉和联想,以小见大。

导游基础-第七章园林

导游基础-第七章园林
3、特别注意——苏州园林。 4、细节把握——相关的人和事。
03
课程内容
第一节 古代园林的起源特色与分类 一、起源与发展
生成期:商周——囿是指圈定范围让草木鸟兽滋生;周武王建“灵囿”。 春秋战国——园林中已经有了成组的风景。 秦汉——宫苑,一池三山(蓬莱 瀛洲 方丈)。
转折期:魏晋南北朝——佛教传入使园林转向崇尚自然; 成熟期:唐宋——官僚及文人参与,在体现自然美的技巧上取得了很大
本章重点掌握中国古代园林的构成要素、造园艺术、构景手段 和代表性园林四个部分,特别是代表性园林。
本章一般会抽到5至8题。篇幅13页,权重7,预测分值6分。
02
备考提示
提示
1、中国园林基本知识: 要求:起源与发展、类型与特点、构成要素、构景手法。
2、中国名园——北方 江南 岭南 要求:逐一熟悉其要点
1.厅堂——园林中的主体建筑,待客集会的场所。其位置确定后,全园的景 色布局才依次衍生变化,厅堂建筑的体量较大,空间环境相对开阔。
2.楼阁——楼阁是园林中属较高层的建筑。它们不仅体量较大,而且造型丰 富,在园林中起到重要的点景作用。楼阁可以用来观赏风景、储藏书画,还 可供佛。
如:北京恭王府,苏州拙政园、留园,上海豫园,绍兴沈园等王府,苏州拙 政园、留园、沧浪亭、网师园,上海豫园等。
皇家园林
颐和园
承德避暑山庄
私家园林
拙政园
网师园 留园
按园林所处地理位置
1.北方类型
温带园林。范围大,建筑富丽堂皇,河川湖泊、园石和常绿树木都较少,风 格粗犷,秀丽媚美略显不足。
著名园林大多集中于北京、西安、洛阳、开封,以北京为代表。
2.江南类型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亚热带园林。范围小,建筑淡雅朴素。自然条件较好,河湖、园石、常绿树 木较多。园林景致细腻精美,明媚秀丽。但毕竟面积小,略感局促。

2019年导游资格考试基础复习重点:园林

2019年导游资格考试基础复习重点:园林

园林1、中国古代园林的起源与发展;商周时期:特点:初期造园阶段。

最初的形式为囿。

春秋战国时期:特点:园林中有了成组的风景。

秦汉时期:出现了以宫室为主的宫苑。

魏晋南北朝时期:园林风格转向崇尚自然。

唐宋时期:园林达到成熟阶段。

明清时期:园林进入精深发展阶段。

2、中国古代园林的特色:1)造园艺术,师法自然:A、总体布局、组合要合乎自然。

B、每个山水景象要素的殂象组合要合乎自然规律。

C、合乎自然规律。

2)分隔空间,融于自然。

3)园林建筑,顺应自然。

4)树木花卉,表现自然。

3、中国古代园林的分类:1)按占有者身份分:A、皇家园林:其特点为:规模宏大,真山真水较多,园中建筑色彩富丽堂皇,建筑体型高大;园林有:北京的颐和园和北海公园;B、私家园林:特点为:规模较小,常用假山假水,建筑小七玲珑,色彩淡雅素静;园林有:北京的恭王府,苏州的拙政园,扬州的个园等。

2)按园林年处地理位置分:A、北方类型:特点:范围大,建筑富丽堂皇,自然条件不如南方,风格粗犷。

园林有:北京的颐和园,承德避暑山庄等;B、江南类型:特点:范围小,明媚秀丽,淡雅朴素,曲折幽深,自然条件好。

略显局促。

园林有:江苏无锡物寄畅园、上海的豫园等。

C、岭南类型:特点:具有热带风光,建筑都较高而宽敞。

自然条件比北方、江南都好。

园林有:广东顺德的清晕园,东莞的可园等。

4、中国古代雷锋林的组成要素:1)山A、秦、西汉时期:特点:开始人为造山,象征东海神山;B、东汉时期:开始模仿自然山水。

C、魏晋南北朝时期:写意式的叠山。

D、唐宋时期:对叠山艺术更为讲究。

E、明清时期:明代造山艺术更为成熟和普及,清代造山技术更为发展和普及。

2)水理水方法:A、掩:做法:以建筑和绿化,将曲折的池岸加以掩映。

作用:打破岸边的视线局限,造成池水无边的视觉印象。

B、隔:做法:在水中筑堤,或在水面上架桥。

作用:增加景深和空间层次,使水面有幽深之感。

C、破:做法:用乱石为岸,植以细竹、野藤等。

《导游基础知识》6-2中国古典园林的组成要素课件

《导游基础知识》6-2中国古典园林的组成要素课件

晋祠真趣亭 故宫御花园御景亭 故宫御花园万春亭 故宫御花园千秋亭
北海五龙亭 北海见春亭
“亭者,停也。” 北海一壶天地亭 北海团城镜澜亭
避暑山庄南山积雪亭 避暑山庄水流云在 避暑山庄采菱渡
十六 角亭
嘉兴技师学院 沈民权
园林建筑 ·亭
3
园林建筑中一种开敞的小型建筑物,形式多样,有圆亭、方 亭、扇形亭、十字亭、半山亭、重檐亭、鸳鸯亭,以及桥亭、 碑亭等。除供人休憩、纳凉、避雨与观赏四周景色外,亭在 园林中还起着“点景”与“引景”的作用。
郊野园林(景观园林)
2
郊野园林,又叫景观园林、公共游赏园林、自然园林,是在 自然形成的山水景观的基础上,适度地进行人工开发的园林。
绍 兴 东 湖
嘉兴技师学院 沈民权
郊野园林(景观园林)
2
郊野园林,又叫景观园林、公共游赏园林、自然园林,是在 自然形成的山水景观的基础上,适度地进行人工开发的园林。
南京玄武湖
嘉兴技师学院 沈民权
园林建筑 ·舫
3
拙政园香洲
香洲用的是屈原笔 下“芳洲”的典故, 《楚辞》中有“采 芳洲兮杜若,将以 遗兮下女”的句子。 古时常以香草来比 喻清高之士,此处 以荷花景观来喻意 香草,也很得体。 寄托了文人的理想 与情操。
拙政园香洲造型美观,船头是台,前舱是亭,中舱为榭,船尾 是阁,阁上起楼,线条柔和起伏,比例大小得当。香洲位于水 边,正当东、西水流和南北向河道的交汇处,三面环水,一面 依岸,由三块石条所组成的跳板登“船”,站在船头,波起涟 漪,四周开敞明亮,满园秀色,令人心爽。烈日酷暑,此地却 荷风阵阵,举目清凉。香洲船头上悬有文徵明写的题额。
嘉兴技师学院 沈民权
园林建筑 ·殿
3
颐和园 仁寿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导游基础知识重点—园林
1、中国古代园林的起源与发展;
商周时期:特点:初期造园阶段。

最初的形式为囿。

春秋战国时期:特点:园林中有了成组的风景。

秦汉时期:出现了以宫室为主的宫苑。

魏晋南北朝时期:园林风格转向崇尚自然。

唐宋时期:园林达到成熟阶段。

明清时期:园林进入精深发展阶段。

2、中国古代园林的特色:
1)造园艺术,师法自然:A、总体布局、组合要合乎自然。

B、每个山水景象要素的殂象组合要合乎自然规律。

C、合乎自然规律。

2)分隔空间,融于自然。

3)园林建筑,顺应自然。

4)树木花卉,表现自然。

3、中国古代园林的分类:
1)按占有者身份分:A、皇家园林:其特点为:规模宏大,真山真水较多,园中建筑色彩富丽堂皇,建筑体型高大;著名园林有:北京的颐和园和北海公园;
B、私家园林:特点为:规模较小,常用假山假水,建筑小七玲珑,色彩淡雅素静;著名园林有:北京的恭王府,苏州的拙政园,扬州的个园等。

2)按园林年处地理位置分:A、北方类型:特点:范围大,建筑富丽堂皇,自然条件不如南方,风格粗犷。

著名园林有:北京的颐和园,承德避暑山庄等;
B、江南类型:特点:范围小,明媚秀丽,淡雅朴素,曲折幽深,自然条件好。

略显局促。

著名园林有:江苏无锡物寄畅园、上海的豫园等。

C、岭南类型:特点:具有热带风光,建筑都较高而宽敞。

自然条件比北方、江南都好。

著名园林有:广东顺德的清晕园,东莞的可园等。

4、中国古代雷锋林的组成要素:
1)山
A、秦、西汉时期:特点:开始人为造山,象征东海神山;
B、东汉时期:开始模仿自然山水。

C、魏晋南北朝时期:写意式的叠山。

D、唐宋时期:对叠山艺术更为讲究。

E、明清时期:明代造山艺术更为成熟和普及,清代造山技术更为发展和普及。

2)水
理水方法:A、掩:做法:以建筑和绿化,将曲折的池岸加以掩映。

作用:打破岸边的视线局限,造成池水无边的视觉印象。

B、隔:做法:在水中筑堤,或在水面上架桥。

作用:增加景深和空间层次,使水面有幽深之感。

C、破:做法:用乱石为岸,植以细竹、野藤等。

作用:平添山野风致。

3)植物
树木选择标准:姿美、色美、味香。

植物的象征意义:
竹子:人品清逸和气节高尚。

松柏:坚强和长寿。

兰花:幽居隐士。

莲花:洁净无瑕。

玉兰、牡丹、桂花:荣华富贵。

石榴:多子多孙。

紫薇:高官厚禄。

4)动物
主要有:鹤、鸳鸯、金鱼、鹿等。

5)建筑
主要有:
厅堂,例如拙政园的远香堂。

楼阁,例如北京颐的佛得阁。

书房馆斋,例如苏州留园的五峰仙馆。

榭,例如苏州拙政园的芙蓉榭。

轩,例如苏州网师园的竹外一枝轩。

舫,例如苏州拙政园的香洲。

亭,按平面形状分,常见的有三角形、方形、六角形等。

按屋顶形式分,有单檐亭、重檐亭等。

按所处位置分,有桥亭、路亭、井亭、廊亭等。

例如苏州沧浪亭中的沧浪亭。

廊,从横剖面上分析,可将廊分为四种类型,即双面空廊、单面空廊、复廊和双层廊。

例如苏州沧浪亭中的复廊。

桥,可分为拱桥、平桥、廊桥、曲桥等。

桥可以增添景色,隔景,在视觉上产生扩大空间的作用。

园墙,是围合空间的构件,中国园林都有围墙,且具民族特色。

园墙上还设漏窗、洞门、空窗等。


漏窗,采光通风,构成漏景。

龙墙,蜿蜒起伏,犹如长龙围院。

洞门,供人出入,构成框景。

空窗,采光通风,构成框景。

6)匾额:楹联瑟刻石
匾额:置于门楣之上的题字牌。

楹联:门两侧柱上的竖牌。

刻石:山石上的题诗刻字。

其作用为:陶冶情操,抒发胸臆,点景,为景点增加诗意,提升品位。

5、中国古代园林的常见构景手段。

名称:抑景、添景、夹景、对景、框景、漏景、借景、移景。

添景与夹景:添景讲的是主景与过渡景的前后关系;夹景讲的是主景与两侧景物的关系。

框景与漏景:漏景必须通过漏窗;框景可通过门、窗、洞,或乔木树枝抱合成的景框。

借景的种类:远借、邻借、仰借、俯借、应时而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