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七年级音乐优秀教学设计大进行曲
第一单元行进之歌—《拉德斯基进行曲》-课堂教学设计 2023-—2024学年人音版初中音乐七年级下册

5. 请尝试创作一首简单的进行曲,并说明其创作思路。
解答:
1. 进行曲是一种具有明确节奏和强烈节奏感的音乐形式,通常用于仪式、庆典等场合。其特点是节奏鲜明、旋律简单、结构对称。
2. 进行曲在生活中的应用包括阅兵式、运动会开幕式、婚礼和葬礼等。它能够营造庄重、热烈的氛围,增强仪式感和庆典效果。
- 进行曲价值:营造庄重、热烈的氛围,增强仪式感和庆典效果
3. 《拉德斯基进行曲》的分析
- 旋律与节奏特点:流畅、明快、有力
- 创作背景与历史意义:约翰·施特劳斯的经典作品,具有广泛传播和影响
九.教学反思与总结
今天的《拉德斯基进行曲》教学,我感到既兴奋又紧张。兴奋的是,学生们对这首曲子的热情很高,课堂上气氛活跃,大家积极参与;紧张的是,如何让每个学生都能真正理解和掌握这首曲子的精髓,以及如何更好地引导他们进行音乐创作和表现。
二、新课讲授
首先,我会简要介绍进行曲的基本概念,如它的节奏、结构和特点。接着,我会通过播放《拉德斯基进行曲》的音频,让学生直观地感受进行曲的魅力。在讲解过程中,我会重点强调《拉德斯基进行曲》的旋律和节奏,并通过示例进行对比分析,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
三、实践活动
学生们将分组进行演唱或演奏《拉德斯基进行曲》,通过实践来加深对进行曲的理解。在实践过程中,我会引导学生注意旋律、节奏和结构的运用,并给予指导和建议。
三、学情分析
在教授《拉德斯基进行曲》之前,我们需要对学生进行深入的学情分析。通过分析,我们可以了解学生的知识水平、能力素质以及行为习惯,从而更好地制定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果。
1. 学生层次
七年级的学生处于初中阶段,他们对音乐的认知和理解程度不同。一部分学生可能对音乐有一定的了解和兴趣,能够较容易地掌握音乐知识;而另一部分学生可能对音乐了解较少,需要更多的指导和鼓励。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需要关注不同层次的学生,采取分层教学的方法,使每个学生都能在音乐学习中得到提升。
(完整版)新人音版七年级音乐下册公开课教学设计《拉德茨基进行曲》教案

新人音版七年级音乐下册公开课教学设计《拉德茨基进行曲》教案《拉德茨基进行曲》教案教学目标:一、了解进行曲在生活中的作用,振奋精神,以积极进取的精神投入生活。
二、了解进行曲音乐的特点,熟悉进行曲适用的演出场合及功能。
三、能够用母音模唱作品的音乐主题。
教学重点:了解进行曲在生活中的作用以及适用的演出场合及功能。
教学难点:能够辨别乐器,知道作者的名字和相关作品。
教学准备:电子琴、多媒体教学系统、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一、导入:1.小游戏请你步入“绝对现场”。
我们从电视节目中和自己组织的活动中,已经领略了“绝对现场”的刺激与开心。
今天,我想与同学们一起走进绝对现场,去欣赏一首绝妙的音乐,再一次领略音乐的无穷魅力。
(欣赏乐曲《拉德茨基进行曲》演出现场的录像,感受音乐的魅力,体验音乐表达的独特意境。
特别要留意那几个特写:摄像师将镜头定格在某个演员或观众席上的时候,你能感觉到什么吗?)2.学生自由回答,教师作简单概括总结。
二、新课1.背景材料(教师简单介绍)《拉德茨基进行曲》是老约翰•施特劳斯于1848年创作的。
拉德茨基是奥地利的陆军元帅,被视为英雄式的人物。
由于此曲曲调十分动听,具有英雄的性格,演出时获得较好的剧场效果,人们就喜欢起这支曲子来,至今在全世界广泛流传。
2.作者简介老约翰•施特劳斯(1804—1849),奥地利作曲家、指挥家,维也纳圆舞曲的奠基人之一,被誉为“圆舞曲之父”。
他所作的圆舞曲,节奏活泼,切分音和休止符应用巧妙。
他的音乐作品共有252首,其中圆舞曲就有152首。
但是在他的作品中流传最久、影响最大的当属《拉德茨基进行曲》。
老约翰•施特劳斯有三个儿子都是作曲家——约翰•施特劳斯、约瑟夫•施特劳斯和爱德华•施特劳斯。
为分清他们父子,后来人们在父名前加上“老”字,以示区别。
3.听全曲,整体感知作品利用光盘音、画结合的手段,让学生倾听最美妙的音乐主题。
用“啦”音模唱音乐主题,便于学生更好地把握作品所要表达的主题,演唱时可用拍手的方式给音乐加进节奏。
《第六单元 大进行曲》教学设计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初中音乐人教版七年级上册

《大进行曲》教学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聆听《大进行曲》感受音乐中的节奏和旋律,理解音乐的基本元素,如速度、力度、音色等。
2. 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和审美能力,提高学生对音乐的感知和表现能力。
3. 通过音乐欣赏,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和综合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感受音乐中的节奏和旋律,理解音乐的基本元素,如速度、力度、音色等。
2. 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准确把握音乐中的情感表达和音乐形象,提高学生的音乐表现能力。
三、教学准备:1. 准备《大进行曲》的音乐素材,包括音频、视频等。
2. 准备相关的教学课件和图片,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音乐。
3. 准备乐器(如钢琴、小提琴等)以及音响设备,以便于学生聆听和演奏。
4. 设计课堂互动环节,鼓励学生积极参与音乐欣赏和表现活动。
四、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1. 课堂常规:整队、师生问好。
2. 情感导入:播放《大进行曲》,学生聆听。
请学生思考这是什么场合常常听到这首曲子?引入本课课题。
(二)新课导入1. 简介聂耳与《义勇军进行曲》教师出示聂耳图片,简介聂耳创作这首曲子的时代背景。
2. 介绍管弦乐队各组乐器教师分别请各组学生介绍自己所代表的乐器,并演奏一段音乐。
3. 介绍木管组乐器——单簧管教师出示单簧管图片,介绍单簧管的构造、音色及在乐队中的作用。
并请学生尝试演奏简短的乐谱片段。
4. 学习新歌教师播放录音,学生轻声合唱,教师讲解难点,学生再轻声合唱,最后完整合唱全曲。
(三)课堂表演请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根据所学乐器,编排课堂表演,可以加上一些简单的动作和表演,表现乐曲的风格特点。
教师巡回指导,及时表扬表演优秀的小组。
(四)课堂小结请部分学生谈谈本节课的收获,教师总结,下课齐奏《大进行曲》。
教学设计方案(第二课时)一、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通过音乐欣赏,感受大进行曲的雄壮有力的音乐特点。
2. 学生能够通过乐器演奏,掌握大进行曲的基本节奏和旋律。
《第六单元 大进行曲》作业设计方案-初中音乐人教版七年级上册

《大进行曲》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作业目标:1. 通过对《大进行曲》的欣赏和学习,学生能够理解乐曲的基本结构和旋律特点。
2. 通过实践演奏,学生能够掌握基本的乐器演奏技巧,理解乐曲的情感表达。
3. 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二、作业内容:1. 预习任务:学生通过互联网或图书馆查阅相关资料,了解《大进行曲》的背景和基本知识。
2. 分组学习: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定一种乐器进行演奏练习。
乐器可选范围包括钢琴、小提琴、吉他等。
3. 课堂互动:在第一课时中,教师组织各小组展示演奏成果,并引导各小组互相评价和讨论,加深对乐曲的理解。
4. 作业要求:每组录制一段乐器演奏视频,并在视频中简要说明演奏方法和感受。
同时,提交一篇500字以内的学习心得报告。
三、作业要求:1. 视频录制要求画面清晰,音质清楚,时间控制在3分钟以内。
2. 学习心得报告应包括对乐曲的感受、演奏技巧的掌握程度以及对团队协作的体验等。
3. 报告和视频应在规定时间内提交,以便教师进行作业评价。
四、作业评价:1. 教师根据视频的播放质量和小组学习心得报告的内容,对小组的学习成果进行评价。
2. 教师根据小组在课堂互动中的表现,对小组的团队协作精神进行评价。
3. 综合评价结果将作为学生课程成绩的一部分,评价标准将综合考虑演奏水平、团队协作和态度等方面。
五、作业反馈:1. 学生可随时向教师反馈在演奏或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教师将尽力提供帮助和指导。
2. 教师将定期收集学生和家长的反馈意见,以便对教学方案进行调整和改进。
3. 学生对课程的满意度和课程目标的达成度将作为课程评估的重要指标,以促进课程的持续改进。
通过此作业设计方案,学生不仅可以在实践中掌握乐器演奏技巧,还能通过团队协作加深对乐曲的理解和感受。
在作业评价中,教师将综合考虑学生的演奏水平、团队协作和态度等方面,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同时,学生和家长也可随时反馈意见,以便对教学方案进行调整和改进。
人教版初中音乐 大进行曲 教学设计 (2)

大进行曲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用优美的声音演唱歌曲《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歌》,让学生感受深切的爱国情怀,感受音乐的进行曲的速度,在音乐活动中培养学生的音乐表现力和创造力。
2、教学过程和方法:通过学唱歌曲《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歌》,培养学生的视唱能力,增强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
3、知识与技能:了解进行曲的歌唱特点。
2学情分析歌曲《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歌》是第一单元中的一首必学歌曲,c大调,2/4拍,三段体结构,曲调流畅,节奏规整,气势宏大,形象地抒发了革命军人对胜利充满信心的乐观主义精神。
公木作词,郑律成作曲作于1939年7月。
此曲原名为《八路军进行曲》,是《八路军大合唱》中的第四首。
在解放战争时期,歌词作了一些修改,改名为《中国人民解放军进行曲》。
1951年2月1日,将它定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歌。
歌曲集中表现了人民军队豪迈雄壮的军威,具有一往无前的战斗风格和摧枯拉朽的强大力量。
全曲采用不带再现的单三部曲式。
歌曲开始是简短的、冲锋号式的引子,同音反复铿锵的节奏使人振奋。
第一部分的四个乐句,基本上是采用重复和变化重复的手法发展而成,连续的切分节奏使曲调具有坚韧的性格,象征着人民军队刚毅沉着地行进在祖国大地上第二部分的第一、二乐句;是第一部分第一乐句的变化反复,接着出现了连续进行的自由模进,把歌曲推向第一个高潮。
第三部分的开始,出现了戒马倥偬的抒情音调,使歌曲具有"战地黄花分外香"的动人色彩。
接着,即以这个乐句为基础,并结合引子的音调、节奏,推出排山倒海般的豪壮音调,在奔腾向前的气势中结束全曲。
3重点难点用自然圆润的声音演唱歌曲,感受作品中的情绪。
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通过对歌曲的理解进行即兴创编活动。
4教学过程活动1【导入】导入新课:(一)播放视频:1、中国阅兵仪式片段。
2、中国原子弹的爆发。
3、中国战斗机第五歼灭机。
4、中国航母。
5、中国天宫二号对接。
教师:同学们,刚才我们观看的是中国阅兵仪式,中国军事上的成就,向世界展示中国人的强大,展示中国人的军威,也展示中国军队成长壮大的历程,中国人民军队从八一南昌起义建立以来,先后经历了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抗日战争时期,解放战争时期,到新中国的成立,作为共和国的缔造者,人民军队自创建以来,她就为国家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第六单元 大进行曲》作业设计方案-初中音乐人教版七年级上册

《大进行曲》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作业目标:1. 通过对《大进行曲》的欣赏和学习,学生能够理解乐曲的基本结构和音乐元素,如节奏、旋律、和声等。
2. 通过实践演奏,学生能够掌握基本的乐器演奏技巧,理解乐曲的情感表达和演奏风格。
3. 通过合作学习和分享,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增强对音乐文化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二、作业内容:1. 听写作业:学生需要反复聆听《大进行曲》,并在听完每一段后,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乐曲的旋律、节奏、和声等特点,同时分析乐曲的情感表达和结构。
完成后,学生需要将作业以文本形式提交。
2. 演奏实践:学生可以选择适当的乐器进行演奏实践,尝试理解和表达乐曲的情感和风格。
乐器类型不限,但需根据自身能力和实际情况选择。
完成后,学生需录制视频或录音,并提交作业以供教师评价。
3. 小组讨论:学生以小组形式进行讨论和分享,讨论内容包括乐曲的结构、情感表达、演奏技巧等。
小组讨论完成后,每个小组需提交一份小组讨论报告。
三、作业要求:1. 听写作业需要客观真实地描述和解析乐曲,能够体现出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2. 演奏实践需要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演奏技巧和创造力,能够体现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情感表达。
3. 小组讨论需要学生积极发言,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意见,能够体现出学生的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
4. 提交的作业需按时完成,格式规范,内容清晰明了。
四、作业评价:1. 听写作业的评价将基于学生的描述和分析能力,以及对乐曲结构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2. 演奏实践的评价将基于学生的演奏技巧、情感表达和创造性表现。
教师将对视频或录音进行评分,同时鼓励学生提供反馈和建议。
3. 小组讨论的评价将基于学生的参与度、协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教师将对小组报告进行评分,同时鼓励学生提供反馈和建议。
五、作业反馈:1. 学生将收到关于作业的反馈和建议,包括听写作业、演奏实践和小组讨论的反馈。
这些反馈将帮助他们改进自己的作业和提高自己的音乐素养。
新人教版七年级音乐优秀教学设计《大进行曲》

新人教版七年级音乐优秀教学设计《大
进行曲》
《大进行曲》
课程类型:
以欣赏为主的音乐欣赏课
教学目标:
1.能够乐于欣赏优美和壮美的乐曲。
2.通过欣赏乐曲,学生能够用自己的语言简述优美与壮美的不同风格特点以及能够正确的判断和区别优美和壮美这两种不同音乐美范畴的音乐作品。
教学重点和难点:
知道有时候一首乐曲并非都是一种美的范畴。
教学用具:
多媒体及钢琴。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进行简短的自我介绍。
2.播放4首乐曲片段(悲剧美、欢乐美、优美、壮美),让学生谈谈这几首乐曲的旋律特点是什么样的以及听完后的感受。
教师总结:不同的音乐元素形成不同的音乐美,不同的
音乐美带给我们不同的感受。
提问:“我们把音乐美分为哪几个基本范畴?”学生可答:“音乐美可以分为优美、壮美、崇高美、欢乐美、悲剧美、喜剧美等六个基本范畴。
”
二、欣赏作品:
1.仔细聆听《大进行曲》的片段。
提出问题:演奏形式是什么?作曲家是用什么样的手法来表现胜利凯旋将士的英勇形象的。
2.介绍《阿依达》的创作背景。
再把《大进行曲》的第一段让学生跟琴演唱一遍,以体会壮美的音乐特征。
(引导学生回答)。
《第六单元 大进行曲》作业设计方案-初中音乐人教版七年级上册

《大进行曲》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作业目标:1. 学生对《大进行曲》有深入的理解,能够准确把握乐曲的节奏和旋律。
2. 通过作业,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和音乐表现力。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提高沟通与表达能力。
二、作业内容:1. 聆听作业:学生需在家中反复聆听《大进行曲》,并记录下自己的听后感。
听后感需包括对乐曲的整体感受、乐曲中的突出旋律和节奏、乐曲的情绪表达等方面的内容。
2. 小组讨论: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分享各自对乐曲的理解和感受,并尝试对乐曲进行简单的分析和评价。
小组讨论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沟通表达能力。
3. 角色扮演:学生需在家中自行编排一个小型音乐剧,以《大进行曲》为主要背景音乐。
在音乐剧中,学生需扮演不同的角色,通过表演来展示自己对乐曲的理解和感受。
4. 课堂汇报:在下一次的音乐课上,学生需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课堂汇报,展示自己的表演成果,并分享自己在排练过程中的心得体会。
三、作业要求:1. 作业内容需真实、客观,不得抄袭或虚构。
2. 小组讨论时,学生需积极参与,尊重他人观点,共同探讨问题。
3. 角色扮演时,学生需认真准备,确保表演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4. 课堂汇报时,学生需遵守课堂纪律,尊重老师和其他同学。
5. 每次作业完成后,学生需提交电子版作业文档,文档中需包括作业内容和听后感等部分。
四、作业评价:1. 作业完成情况:根据学生提交的作业文档,评价学生是否按照要求完成了作业。
2. 知识掌握情况:评价学生对《大进行曲》的旋律、节奏、情绪等方面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3. 团队协作能力:根据小组讨论和课堂汇报的表现,评价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沟通表达能力。
4. 音乐表现能力:根据角色扮演和课堂汇报的表现,评价学生的音乐表现力和创新能力。
五、作业反馈:1. 针对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知识掌握情况、团队协作能力和音乐表现能力等方面进行评价后,将反馈给学生本人,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优缺点,及时调整学习策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人教版七年级音乐优秀教学设计
《大进行曲》
《大进行曲》
课程类型:
以欣赏为主的音乐欣赏课
教学目标:
1.能够乐于欣赏优美和壮美的乐曲。
2.通过欣赏乐曲,学生能够用自己的语言简述优美与壮美的不同风格特点以及能够正确的判断和区别优美和壮美这两种不同音乐美范畴的音乐作品。
教学重点和难点:
知道有时候一首乐曲并非都是一种美的范畴。
教学用具:
多媒体及钢琴。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进行简短的自我介绍。
2.播放4首乐曲片段(悲剧美、欢乐美、优美、壮美),让学生谈谈这几首乐曲的旋律特点是什么样的以及听完后的感受。
教师总结:不同的音乐元素形成不同的音乐美,不同的音乐美带给我们不同的感受。
提问:“我们把音乐美分为哪几个基本范畴?”学生可答:“音乐美可以分为优美、壮美、崇高美、欢乐美、悲剧美、喜剧美等六个基本范畴。
”
二、欣赏作品:
1.仔细聆听《大进行曲》的片段。
提出问题:演奏形式是什么?作曲家是用什么样的手法来表现胜利凯旋将士的英勇形象的。
2.介绍《阿依达》的创作背景。
再把《大进行曲》的第一段让学生跟琴演唱一遍,以体会壮美的音乐特征。
(引导学生回答)
《大进行曲》
课程类型:
以欣赏为主的音乐欣赏课
教学目标:
1.能够乐于欣赏优美和壮美的乐曲。
2.通过欣赏乐曲,学生能够用自己的语言简述优美与壮美的不同风格特点以及能够正确的判断和区别优美和壮美这两种不同音乐美范畴的音乐作品。
教学重点和难点:
知道有时候一首乐曲并非都是一种美的范畴。
教学用具:
多媒体及钢琴。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进行简短的自我介绍。
2.播放4首乐曲片段(悲剧美、欢乐美、优美、壮美),让学生谈谈这几首乐曲的旋律特点是什么样的以及听完后的感受。
教师总结:不同的音乐元素形成不同的音乐美,不同的音乐美带给我们不同的感受。
提问:“我们把音乐美分为哪几个基本范畴?”学生可答:“音乐美可以分为优美、壮美、崇高美、欢乐美、悲剧美、喜剧美等六个基本范畴。
”
二、欣赏作品:
1.仔细聆听《大进行曲》的片段。
提出问题:演奏形式是什么?作曲家是用什么样的手法来表现胜利凯旋将士的英勇形象的。
2.介绍《阿依达》的创作背景。
再把《大进行曲》的第一段让学生跟琴演唱一遍,以体会壮美的音乐特征。
(引导学生回答)
《大进行曲》
课程类型:
以欣赏为主的音乐欣赏课
教学目标:
1.能够乐于欣赏优美和壮美的乐曲。
2.通过欣赏乐曲,学生能够用自己的语言简述优美与壮美的不同风格特点以及能够正确的判断和区别优美和壮美这两种不同音乐美范畴的音乐作品。
教学重点和难点:
知道有时候一首乐曲并非都是一种美的范畴。
教学用具:
多媒体及钢琴。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进行简短的自我介绍。
2.播放4首乐曲片段(悲剧美、欢乐美、优美、壮美),让学生谈谈这几首乐曲的旋律特点是什么样的以及听完后的感受。
教师总结:不同的音乐元素形成不同的音乐美,不同的音乐美带给我们不同的感受。
提问:“我们把音乐美分为哪几个基本范畴?”
学生可答:“音乐美可以分为优美、壮美、崇高美、欢乐美、悲剧美、喜剧美等六个基本范畴。
”
二、欣赏作品:
1.仔细聆听《大进行曲》的片段。
提出问题:演奏形式是什么?作曲家是用什么样的手法来表现胜利凯旋将士的英勇形象的。
2.介绍《阿依达》的创作背景。
再把《大进行曲》的第一段让学生跟琴演唱一遍,以体会壮美的音乐特征。
(引导学生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