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农田保护区规划
永久基本农田储备区划定和整改补划工作方案

永久基本农田储备区划定和整改补划工作方案永久基本农田储备区划定和整改补划工作方案为确保XX县永久基本农田储备区建设和整改补划工作的顺利推进,依据《自然资源部农村民农村部关于加强和改进永久基本农田保护工作的通知》(自然资规〔2019〕1号)文件、《XX省自然资源厅XX 省农业农村厅关于转发〈自然资源部农村民农村部关于加强和改进永久基本农田保护工作的通知〉的通知》(XX自然资发〔2019〕31号)等相关文件的指示以及相关工作安排和要求,结合XX县实际情况制定XX县永久基本农田储备区划定和整改补划工作方案如下:一、工作范围永久基本农田储备区划定工作范围为XX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定确定的县域规划范围,工作重点为XX县中心城区、各乡镇、重要交通沿线及城镇周边区域。
城镇周边是指以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中心城区范围和乡镇规划区范围界限为准(含禁建区、限建区、允许建设区、有条件建设区)。
永久基本农田核实整改范围为XX县全县范围内的永久基本农田图斑。
二、工作职责XX县永久基本农田储备区划定和整改补划工作由各乡镇人民政府作为实施主体,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县农业部门负责具体工作。
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县农业农村局负责具体实施县域永久基本农田储备区的潜力分析评估、划定及整改补划工作,在永久基本农田之外其他质量较好的耕地中,划定永久基本农田储备区,组织开展实地核实,最终形成与实地相符的永久基本农田储备区,并及时建立和完善相应的数据库。
同步对永久基本农田划定成果进行进一步核实,巩固永久基本农田划定成果,严控建设占用永久基本农田,统筹生态建设和永久基本农田保护,加强永久基本农田建设。
乡镇全面配合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县农业部门的工作安排,负责签订保护责任书和保护卡,配合作业单位开展野外核实举证。
县林业、发改、财政、经商、生态环保、住建、交通、水务、旅游等部门主要负责提供与本项目相关的基础资料,对储备区划定及永久基本农田整改补划提供政策及技术支持。
基本农田保护规划

三、调查研究和分析预测方法
具体方法有: (1)规划年人口数量预测 P=P0(1+a)n 式中:P—规划目标年规划区的人口数量 P0—规划基期年规划区的人口数量 a—规划基期年至目标年人口平均自然增长率 n—规划的年数 (2)基本口粮需求量预测 M=P×R 式中:M—规划年本地人口口粮需求量 R—规划年人口口粮标准
五、基本农田保护区规划主要成果
基本农田保护区规划工作完成后,应提交的主要成果包括以 下几方面内容:
(一)规划区域内县、乡、村基本农田保护区、 片、块的分布图。
基本农田保护区分布图的比例尺县级一般为1:5万,乡 村级为1:1万,应与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图件的比例保持 一致。 分布图的主要内容为行政界线、村镇布点、村镇建设 发展控制用地规模和界线,基本农田保护区范围和界 线,基本农田保护区控制点位置和编号,行政区内道 路、河流以及其它用地分布情况。
4.承包经营基本农田的单位或者个人,连续2年弃耕抛荒 的,原发包单位应终止承包合同,收回发包的基本农 田。
(三)基本农田的维护管理 1.利用基本农田从事农业生产的单位和个人应当 保持和培肥地力。 2.县级人民政府应当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对基本农 田地力进行分等定级,并建立档案。 3.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应当定期评定基本农田地力 等级。 4.县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应当逐步建立基本农 田地力与施肥效益长期定位监测网点,并定期 向本级人民政府提出基本农田地力变化状况报 告,以及相应的地力保护措施。
在调查研究和分析预测的基础上,采取自上而下和自 下而上相结合的方法,确定基本农田保护控制面积, 编制基本农田保护区规划方案。 在具体工作中,在规划区内先搞一个轮廓方案,然后 以乡(镇)为单位具体制定,并落实到村,层层落实 之后,自上而下制定出全规划区的正式规划方案。 方案的主要内容包括: 确定规划年和保护面积; 分配农田保护面积控制指标; 编制基本农田保护区规划表。
基本农田划定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衔接机制

基本农田划定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衔接机制土地是人们赖以生存的场所,也是影响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资源。
我们国家是发展中国家,对资源的需求量非常大,而目前土地资源匮乏,使得国家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之间的矛盾越来越大。
对土地资源进行合理的规划是非常有必要的,基本农田是耕地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对国家的粮食安全、农民的利益都有着至直接的影响,在进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时,要了解基本农田规定的重要性,将二者有效的结合在一起,才能保证土地资源的合理配置。
标签:基本农田规定;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衔接机制一、基本农田划定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1、基本农田的内涵分析基本农田是依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按照一定时期人口和社会经济发展对农产品的需求而确定的不得占用的耕地。
基本农田是耕地的最低需求量,是保命田、吃饭田。
基本农田与一般农田相比,基本农田的生产能力高,面积连片性高,区位条件好,也就是说在划定基本农田时,首先要考虑耕地的质量情况,质量等级最高的应该优先划入基本农田。
其次要考虑耕地的连片性程度,对于同等级的耕地,集中连片程度高的耕地更容易管理。
第三,要考虑区位条件,如交通沿线、城镇建设用地周边的耕地,这些耕地有良好的交通设施条件,应当优先划入基本农田保护区,而那些需要退耕还林、还湖、还牧的耕地,不应划入基本农田保护区。
2、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是在不同地区,结合当地土地资源的实际情况和当地的经济发展情况,对土地资源进行科学的规划和管理,安排在一段时间内土地资源的合理应用。
其主要的目的就是对目前有限的土地资源进行优化配置,通过对土地结构的调整而实现对土地资源的应用管理。
想要对土地资源进行科学的配置,就需要从时间、空间、数量和用途上对其进行合理配置,土地资源与国民经济的发展有着直接的关系,土地的规划和建设对城镇化的建设和发展有着促进作用,而且可以根据总体规划对城市用地进行管制,可以将制定的土地管理制度落实到实际,从长远的角度来讲,土地总体规划属于长时间才可以完成的,其战略性比较强,是土地管理的长效机制。
四川省基本农田保护实施细则

四川省基本农田保护实施细则一、背景介绍四川省是中国西南地区的重要农业大省,拥有广阔的农田资源。
为了保护和合理利用这些农田资源,四川省制定了基本农田保护实施细则,旨在加强对基本农田的保护和管理,确保农田的持续利用和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二、基本农田的定义和范围根据四川省基本农田保护实施细则,基本农田是指具有较好的农业生产条件、农田土地利用价值较高且不宜转为非农用地的土地。
基本农田的范围包括耕地、水田、旱地等农田类型。
三、基本农田保护的原则和目标1. 原则:(1) 优先保护:优先保护基本农田的利用功能,确保农业生产的持续性和稳定性。
(2) 综合保护:综合考虑农田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实现农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3) 分类管理:根据基本农田的不同特点和功能,采取分类管理措施,确保保护措施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4) 公平公正:保护基本农田的过程中,坚持公平公正原则,确保农民的合法权益。
2. 目标:(1) 保护率目标:到2025年,四川省基本农田的保护率达到95%以上。
(2) 质量目标:提高基本农田的质量,提高土地的肥力和产量,确保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3) 利用目标:合理利用基本农田资源,促进农业结构调整和农业产业的发展。
四、基本农田保护的具体措施1. 划定基本农田保护区:根据土地利用规划和农田质量评价结果,划定基本农田保护区,明确基本农田的边界和范围。
2. 禁止非农用地占用:基本农田保护区内禁止新建工业、商业、住宅等非农业建设项目,严格控制农田转为非农用地的行为。
3. 加强农田质量保护:采取土地整治、水土保持、农田水利设施建设等措施,提高基本农田的肥力和产量。
4. 推进农业结构调整:鼓励农民进行农业结构调整,适度减少粮食种植面积,增加经济作物和特色农产品的种植。
5. 完善农田保护制度:建立健全基本农田保护的法律法规和政策体系,加强监督和执法力度,确保基本农田保护的有效实施。
五、基本农田保护的效果和影响四川省基本农田保护实施细则的出台,对于保护农田资源、促进农业发展和保障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基本农田保护区划定的原则和程序

基本农⽥保护区划定的原则和程序
基本农⽥保护区划定的原则是:
(1)坚持“⼀要吃饭,⼆要建设”的⼟地利⽤⽅针,优先保护集中连⽚和⾼产稳产的耕地;
(2)以⼟地利⽤总体规划和农业资源调查区划为依据;
(3)与国民经济及社会发展中长期计划和规划相适应,规划年限⼀般应在10年以上;
(4)与城市规划、村镇规划相协调;
(5)以基期年的⼟地利⽤现状调查数据和图件为基础资料。
基本农⽥保护区划定的程序是:
(1)编制⼟地利⽤总体规划和基本农⽥保护规划;
(2)依据经批准的规划,到实地划区定界,落实保护标志和责任⼈;
(3)制定有关基本农⽥保护管理措施;
(4)检查验收,建⽴档案。
其中,规划的制定程序包括:(1)准备⼯作。
主要是组织准备、制定计划、资料收集和资料整理。
(2)规划制定。
包括各类规划指标的预测和确定,规划图件的制定等。
(3)规划的报批。
基本农田规划方案

基本农田规划方案基本农田规划方案是以国家节约耕地、保护耕地资源、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为出发点,制定的一个农田保护利用的总体规划。
下面,本文将介绍一份基本农田规划方案,共。
一、规划概述1.规划目标(1)加强基本农田的保护和管理,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2)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提高农村居民生活品质。
(3)推进农业现代化发展,提高农业产业附加值。
2.规划范围本规划范围为全市行政区域内的基本农田资源。
3.规划编制基础本规划编制基础主要包括:全面了解基本农田分布情况,分析基本农田资源现状及可持续利用状况,明确基本农田的保护管理与利用计划等。
二、规划内容1.基本农田保护和管理(1)实施耕地保护,建立健全耕地监测体系,制定耕地保护规划,加大耕地保护力度。
(2)加强基本农田水土流失治理,建立健全基本农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体系,创造条件发展水土保持产业。
(3)完善基本农田土地流转制度,创新土地经营方式,促进土地集约利用,提高基本农田的利用效益。
(4)建立健全农村土地征收、补偿和安置制度,保障耕地保护目标的实现。
(5)建立土地整治基金,用于土地整治工作的投入,加快土地整治进程。
2.基本农田可持续利用(1)加强基本农田适宜性评价和土地资源利用监测,淘汰低效农田,提高资源利用效益。
(2)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发展生产标准化、规模化、信息化、机械化的农业生产体系,提高农业生产效益和农业产业附加值。
(3)发展特色农业,发掘农业资源,发展优势产业,拓展农业增长点,提高农业产业的竞争力和市场占有率。
(4)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强道路、水电、通信等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基本农田的周边环境条件。
3.基本农田利用计划(1)科学规划基本农田用地类型和分配,区分农村建设用地和工业用地,推进城镇化和工业化发展。
(2)统筹规划基本农田和生态保护用地,划定生态保护区和限制开发区。
(3)建立农田保护补偿机制,对于必须开发的基本农田进行合理补偿。
(4)加强基本农田利用管理,建立农地使用及流转备案制度,加强对农村土地流转的监管。
基本农田保护区规划

2.2基本农田保护区规划旳程序
现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要求以乡为基础划定基本农田,以县 为单位拟定基本农田保护区,经过省、市、县、乡土地总体 规划体系,对耕地保有量、基本农田保护面积实施总量控制、 逐层分解落实。
基本农田数量旳最终落实还要结合各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一般采用本级行政区自己对基本农田保护上报,上一级行政 区综合平衡,再下达给本级行政区基本农田保护指标。
1.1基本概念 基本农田内涵—— 强调基本农田与一般耕地旳内在肥力差别,即耕地自然
生产力高下; 基本农田与一般耕地所处地段旳不同,即农田区位条件
旳优劣; 基本农田是一地时段内人地关系情况旳反应,即时段特
征。
1.1基本概念
基本农田保护区——是指为基本农田实施特殊保护而 根据土地利用总体划和根据法定程序而拟定旳特殊保 护区域。
10.有关划定基本农田实施永久保护旳告知( 国土资发〔2009〕167号)
11.国土资源部农业部有关加强和完善永久基 本农田划定有关工作旳告知(国土资发 [2010]218号)
12.本地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土地开发整顿规 划、基本农田保护规划等;
《有关进一步做好基本农田保护有关工作旳意见》 (国土资发[2023]196号)
2.1基本农田保护区规划控制指标 指经同意旳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旳主要控制指标,主要涉及
基期年和规划年指标: 人口和建设用地指标:总人口;城乡人口、城乡用地总
规模和人均用地面积;农村人口、农村居民点用地总规 模和人均用地面积;建设用地占用耕地。 耕地保有量指标: 基本农田面积指标:保护区面积、保护率
规划期内多种原因造成旳耕地增减量
1)非农建设占用耕地 o 规模测算:按照集约和节省用地、优化城乡用地构造与布局研究旳
基本农田保护条例

基本农田保护条例基本农田保护条例是为了特别保护基本农田,促进农业生产和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而制定的。
基本农田保护区是指根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依照法定程序确定的特定保护区域。
基本农田保护实行全面规划、合理利用、用养结合、严格保护的方针。
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将基本农田保护工作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并由上一级人民政府监督实施。
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保护基本农田的义务,并有权检举、控告侵占、破坏基本农田和其他违反本条例的行为。
国务院土地行政主管部门和农业行政主管部门按照国务院规定的职责分工,依照本条例负责全国的基本农田保护管理工作。
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门和农业行政主管部门按照本级人民政府规定的职责分工,依照本条例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基本农田保护管理工作。
乡(镇)人民政府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基本农田保护管理工作。
国家对在基本农田保护工作中取得显著成绩的单位和个人,给予奖励。
在编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时,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将基本农田保护作为规划的一项内容,明确基本农田保护的布局安排、数量指标和质量要求。
县级和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应当确定基本农田保护区。
省、自治区、直辖市划定的基本农田应当占本行政区域内耕地总面积的80%以上,具体数量指标根据全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逐级分解下达。
下列耕地应当划入基本农田保护区,严格管理:(一)经国务院有关主管部门或者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批准确定的粮、棉、油生产基地内的耕地;(二)有良好的水利与水土保持设施的耕地,正在实施改造计划以及可以改造的中、低产田;(三)蔬菜生产基地;(四)农业科研、教学试验田。
根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交通沿线、城市和村庄、集镇建设用地区周边的耕地应优先划入基本农田保护区。
需要退耕还林、还牧、还湖的耕地则不应划入基本农田保护区。
基本农田保护区以乡(镇)为单位划区定界,由县级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门和同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组织实施。
划定的基本农田保护区由县级人民政府设立保护标志并公告,建立档案并抄送同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4)〕28 号);
-
1.5基本农田保护区规划管理的依据
✓ 7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省级政府耕地保护责任目标 考核办法》的通知(国办〔2005〕52 号);
✓ 8 《关于进一步做好基本农田保护有关工作的意见》 (国土资发〔2005〕196号);
保护而依据土地利用总体划和依照法定程序而 确定的特殊保护区域。 ✓ 基本农田的数量保护 ✓ 基本农田的质量保护 ✓ 基本农田的环境保护
-
1.2基本农田包括的范围
➢ 经国务院有关部门或者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批 准确定的粮、棉、油生产基地内的耕地;
➢ 有良好的水利与水土保持设施的耕地,正在实施 改造计划以及可以改造的中、低产田;
✓ 需要退耕还林、还牧、还湖的耕地,不应当
划入基本农田保护区。
-
1.4基本农田保护区规划的意义
人口和国民经济发展对粮食和农产品的需求——粮食安全
全国粮食总产:1990年起逐年上升;从2000年起,则连续四年产不抵消。 粮播面积:2004年与1998年相比减少了2.15亿亩,每亩单产减少11.5公
斤,其中因播面减少到制定粮食减产占76%。 耕地复种指数:全国理论值160-170%
-
1.基本农田保护区规划概述
1.1基本概念 基本农田——
指按照一定时期人口和社会经济发展对农产品的需求, 依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不得占用的耕地。 ➢ 实行基本农田保护是我国土地管理的一项基本制度。 ➢ 基本农田:从战略高度出发,在一定历史时期,为满足国 民经济持续、稳定发展,社会安定和人口增加对耕地需求, 而必须确保的农田。 ➢ 需求:粮食、棉花、油料、糖料、蔬菜等
二级类
编码 名称 编码 名,新开发、复垦、整 理地,休闲地(含轮歇地、轮作地);以种植农作 物(含蔬菜)为主,间有零星果树、桑树或其他树 木的土地;平均每年能保证收获一季的已垦滩地和 海涂。耕地中包括南方宽度<1.0米、北方宽度< 2.0米固定的沟、渠、路和地坎(埂);临时种植药 材、草皮、花卉、苗木等的耕地,以及其他临时改 变用途的耕地。
✓ 9《关于开展设立基本农田保护示范区工作的通知》(国 土资发〔2005〕197 号);
✓ 10 当地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土地开发整理规划、基本农 田保护规划等;
✓ 11 土地调查、土地确权、土地登记、信息系统建设、土 地开发整理等技术标准、规范与有关规定。
-
基本农田保护区规划
基本农田保护区规划概述 基本农田保护区规划的方法和程序 基本农田保护区的建设与环境保护 基本农田保护区的管理措施
-
1.基本农田保护区规划概述
1.1基本概念
耕地 —— ➢ 指种植农作物的土地,包括熟地,新开发、复垦、整 理地,休闲地(含轮歇地、轮作地);
➢ 以种植农作物(含蔬菜)为主,间有零星果树、桑 树或其他树木的土地;
➢ 蔬菜生产基地; ➢ 农业科研、教学试验田; ➢ 国务院规定应划入基本农田保护区的其他耕地。
-
1.3我国基本农田保护的历程
✓ 1.基本农田保护初步提出——建立“旱涝保收”基本农田 (1963)
✓ 2.基本农田保护区初步划定——建立高产稳产基本农田 (1994)
✓ 3.基本农田调整划定阶段——严格控制基本农田减少(90年代 后期)
协调农业生产和非农生产用地的关系——一要吃饭,二要 建设 实现社会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国家安全 基本农田保护是一种政府行为,是政策性很强的一项工作。
-
万公顷 400
300
200
减少耕地 增加耕地 净增(+)减(-)
100
0 1984 1986 1988 1990 1992 1994 1996 1998 2000 2002 2004 年
✓ 4.基本农田大检查——更严格控制减少,建设促保护(2004) ✓ 5.设立基本农田保护示范区——以建设促保护,提高综合生产
能力 (2005)
-
注意:
✓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划定的基本农田应当 占本行政区域内耕地总面积的80%以上。
✓ 铁路、公路等交通沿线,城市和村庄、集镇 建设用地区周边的耕地,应当优先划入基本 农田保护区;
011 水田 指用于种植水稻、莲藕等水生农作物的耕地。包括
实行水生、旱生农作物轮种的耕地。
012 水浇 地
013 旱地
指有水源保证和灌溉设施,在一般年景能正常灌溉, 种植旱生农作物的耕地。包括种植蔬菜等的非工厂 化的大棚用地。
指无灌溉设施,主要靠天然降水种植旱生农作物的耕 地,包括没有灌溉设施,仅靠引洪淤灌的耕地。
➢ 平均每年能保证收获一季的已垦滩地和海涂。 耕地中包括南方宽度<1.0米、北方宽度<2.0米固定的沟、
渠、路和地坎(埂);临时种植药材、草皮、花卉、苗 木等的耕地,以及其他临时改变用途的耕地。(《土 地利用现状分类》国家标准(GB/T 21010—2007))
-
《土地利用现状分类》国家标准
一级类
-100
-200
-300
1984-2004年我国耕地增加变化表
-
1.5基本农田保护区规划管理的依据
✓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 ✓ 2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实施办法》 ; ✓ 3 《基本农田保护条例》; ✓ 4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工作提高农
业综合生产能力若干政策的意见》(中发〔2005〕1 号); ✓ 5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
-
1.基本农田保护区规划概述
1.1基本概念 基本农田内涵—— ➢ 强调基本农田与一般耕地的内在肥力差异,即耕地自然
生产力高低; ➢ 基本农田与一般耕地所处地段的不同,即农田区位条件
的优劣; ➢ 基本农田是一地时段内人地关系状况的反映,即时段特
征。
-
1.1基本概念 基本农田保护区——是指为基本农田实行特殊
土地利用专项规划
基本农田保护区规划 土地整理规划 土地整治规划 土地复垦规划
-
土地利用专项规划 是指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控制下,为解决某
个特定的土地利用问题而编制的规划。
我国目前的土地利用专项规划主要是为改善和 保护土地的生态环境,提高土地利用率和产出率 而编制的,如基本农田保护规划、土地开发复垦 规划、土地整理规划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