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案分析题基础及答案
中医病案分析试题与答案

中医病案分析试题与答案中医各类病症的病案分析病案分析题1、赵某某,女,51岁,干部,已婚。
2002-07-26上午,初诊。
患者自绝经二年来,情绪不稳,容易发火,心烦焦虑,面部烘红,口干口苦,夜寐不安,早醒梦多,时觉胃脘灼痛,痛势急迫,伴嗳气泛酸,喜喝冷饮,胃纳尚可,大便偏干,三、五日一行。
有“高血压”病史五年,常服降压药物。
父亲及哥哥有高血压史。
一周前因胃痛复发在外院就诊,胃镜检查提示为“胃角溃疡,幽门螺杆菌阳性”,腹部B超检查提示为“胆囊结石”。
服用过“达喜、吗叮啉”等西药,胃痛反复不止,今特来要求中医治疗。
查体:T:37℃,P:96次/分,R:20次/分,BP:18/13kPa。
面红目赤,腹软,中上腹剑突下压痛,肝脾肋下未及,墨非氏征(—),舌质红,苔黄腻,脉弦数。
未见其它阳性体征。
实验室检查:血常规:白细胞总数9.5某109/L,中性53%。
大便常规(—),大便隐血:隐性答案:诊断:胃痛证型:肝胃郁热治法:疏肝理气泄热和胃方药:丹赤逍遥散加减丹皮12克栀子12克柴胡12克陈皮12克白术12克茯苓15克白芍15克甘草19克黄连9克吴茱萸6克7剂水煎服分析:辩病辩证依据:肝主疏泄而喜条达,患者自绝经二年来,情绪不稳,心烦易怒,肝气郁结,日久化热,邪热犯胃,故胃脘灼痛,痛势急迫;肝胃郁热,逆而上冲,故嗳气泛酸;肝胆互为表里,肝热夹胆火上乘,则口干口苦;肝火上扰心神,则夜寐不安,早醒梦多;大便干结,喜喝冷饮,舌质红,苔黄腻,均为里热之象;脉弦数,乃肝胃郁热之征。
中医各类病症的病案分析2、病案举例余某,女,39岁。
2006年6月初诊,腹泻已3年,常因受冷、饮食不慎而反复发作,曾多次就诊,服用中药、西药抗生素治疗,虽有好转,但停药后很快复发,难以治愈。
诊见:面色萎黄,倦怠乏力,口渴,纳差,大便稀溏,日5~6次,小便清长舌淡,苔薄腻,脉细缓。
答案:诊断:泄泻证型:脾肾阳虚、水湿运化失职之泄泻。
治法:健脾补肾化湿方药:四君子汤合四神丸加减:党参20g,炒白术15g,茯苓12g,山药10g,芡实15g补骨脂8g,肉豆蔻5g,吴茱萸5g,五味子3g,焦山楂6g,焦麦芽6g,藿香10g,炙甘草8g日1剂,l0剂分析:脾胃虚弱所以不能腐熟水谷,输布精微,除脾胃本身之外,同时亦需赖肾阳之温煦,“肾为胃关,开窍于二阴,所以二便之开闭皆肾主,今肾中阳气不足,则命门火衰,阴虚盛极之时,即令人洞泻不止也泄泻日久,脾虚益甚,脾胃虚弱不能运化精微,聚水成湿,“湿盛则濡泻”,所以健脾补肾化湿为主要治则。
方剂学病案分析题及答案

方剂学病案分析题及答案男性,30岁,腹痛4小时急诊入院。
5小时前进食过量,饮酒后感上腹部不适,4小时前剑突下突发剧痛,伴恶心、呕吐胃内容物数次,3小时前腹痛蔓延至右侧中、下腹部。
患者因疼痛腹部拒按,烦躁不安,出冷汗。
急诊查体:腹平坦,广泛肌紧张,剑突下及右中、下腹部压痛明显,剑突下最著,肠鸣音偶闻,为进一步诊治经急诊入院。
既往间断上腹痛8年,饥饿时明显,未经系统诊治。
体检:T37.6℃,P104次/分后,R24次/分后,BP90/60mmHg.急性痛苦病容,虚烦,心肺检查未见显著炎症,腹平缓,未见胃肠型及血液循环波,广为腹肌紧绷,剑突下区域及右侧中、下腹部压痛,T128痛显著,剑突下最着,肝、脾却未,Murphy叛(-),移动性浊音(-)。
肠鸣音偶言,直肠切除术却未异常辅助检查:着急验血WBC11×109/L,Hb 140g/L;血淀粉酶96u(对照32u)。
问题:1、本病例最可能的诊断是什么?2、确诊依据就是什么?3、鉴别诊断是什么?4、进一步还须要搞哪些检查?5、治疗原则是什么?请问:1、本病例最可能将的确诊就是确诊: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弥漫性腹膜炎)2、诊断依据:(1).突然上腹部剧痛,伴腹膜刺激征(2)十二指肠溃疡病史3、辨别确诊:(1).胆囊炎,胆囊结石急性发作(2)急性胰腺炎(3)急性胃肠炎(4)急性阑尾炎4、进一步检查:(1)立位腹部平片(2)超检查(3)重复血尿淀粉酶测定5、化疗原则:(1)禁食,胃肠预热,做好术前准备工作(2)开腹手术:穿孔修补术女性,48岁,间歇性右上腹痛3个月,疼痛向右肩部放射,伴有恶心、嗳气,无畏寒、发热,无皮肤、巩膜黄染。
曾行胃镜检查示浅表性胃炎。
近2天,再次出现右上腹痛,向右肩部放射,伴有畏寒、发热。
体检:体温38℃,脉搏90次/分,血压14/9kPa。
皮肤及巩膜黄染,上腹肌紧张,剑突下压痛,肝区有叩击痛。
白细胞15×109/L,N 0.83。
中医学第九版案例分析题及答案

中医学第九版案例分析题及答案1、小儿食指络脉,色鲜红者主()。
A.内热B. 外感C. 寒湿D.虚证E.动风「正确答案」 B2、某男,30 岁。
某日与一不明原因发热患者密切接触后,3 天后突然出现发热,体温 39.4℃,干咳、头痛、关节酸痛,伴有腹泻,经对症治疗后症状未见明显缓解,3 月19 日查胸片提示:多发大片阴影,病灶面积约占双肺总面积的1/2,动态观察,进展迅速,体温仍高于 39℃。
此患者可能的诊断为()。
A. 肺结核B.大叶性肺炎C.肺癌D.重症传染性非典型性肺炎E. AIDS「正确答案」 D3、患者胃肠热盛,大便秘结,腹满硬痛而拒按,潮热,神昏谵语,但又兼见四肢厥冷。
其病机是()。
A.虚中夹实B.真实假虚C.由实转虚D.真虚假实『正确答案」B4、浮紧脉可见于()。
A. 太阳中风证B.风痹疼痛C. 风热袭表C.表证夹痰D.燥邪犯肺「正确答案」 B5、1998年8月15 日,某男,35 岁。
以大便水泻前来就诊,并见轻微发热,恶心欲吐。
舌质淡,舌苔白腻,脉象濡滑。
最佳选药是()。
A. 创术B.白术C. 车前子D.茯苓E.藿香「正确答案」 C6、某女,20岁,食海鲜后皮肤出现大小不等,形状不一的风团,高起皮肤,边界清楚,色红,瘙痒,伴恶心,肠鸣泄泻,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除曲池、合谷、血海、膈俞、委中外,应加取()。
A.外关、风池B.足三里、天枢C.三阴交、天枢D.足三里、大横E.三阴交、风池「正确答案」 B7、患者,男,39岁,自诉2天来每天大便前出血,直出四射,血色鲜红,舌红,脉数。
治宜选用()。
A. 八正散B. 十灰散C. 白头翁汤D. 槐花散E. 犀角地黄汤「正确答案」 D8、多源性频发室早治疗首选()。
A.利多卡因B.洋地黄类药物C.胺碘酮D.心得安E.静注利多卡因「正确答案」 E9、呕吐酸腐食物,首先要考虑的是()。
A.胃热B.食滞胃脘C.胃气虚D. 胃寒「正确答案」 B10、患者,女,32 岁,已婚。
中医内科病案分析+答案

中医内科病案分析+答案1.病史:患者自诉1年来每因劳累后出现双下肢浮肿,尿量减少,夜尿多,头晕,乏力,畏寒,面色苍白,到当地医院就诊,诊断为“慢性肾小球肾炎”,经服用中药治疗后,症状时有好转,但病情反复出现,半月来下肢浮肿复发,尿量少,腰酸乏力,畏寒肢冷,进食少,腹部胀满,面色苍白,舌质淡胖,苔白,脉细。
诊断:水肿(肾阳衰微证)分析:平素劳累过度,肾气亏虚,肾阳不足,膀胱气化无权,水泛肌肤,发为水肿。
膀胱开合失常,出现尿少,肾气虚则出现腰酸乏力,阳气不足,不能温达四肢,则出现畏寒肢冷,脾气虚,运化失职,则出现进食少、腹部胀满,气血生化乏源,导致气血亏虚,不能上荣头面,故见面色苍白、头晕。
舌质淡胖,苔白,脉细为气虚水停之象。
治法:温肾助阳,化气行水。
方药:济生肾气丸合真武汤加减2.病史:患者素有高血压病病史10年,上午9时在活动中突然昏倒,不省人事,出现右半身不遂,口眼歪斜,牙关紧闭,面红气粗,两手握固,鼻鼾痰鸣,肢体强痉拘急,身热汗出,躁扰不宁,体温38.5℃,血压180/110mmHg,舌质红绛,舌苔黄腻,脉弦滑数。
诊断:中风—痰火淤闭证分析:肝阳暴张,阳亢风动,气血上逆,痰火壅盛,清窍闭塞,神明不用,故突然昏仆、不省人事。
痰火内闭,故牙关紧闭,面红气粗,两手握固。
风阳痰火痹阻经脉,气血运行不畅,故半身不遂,口眼歪斜。
肝风窜犯络道,则肢体拘急。
身热汗出,舌质红绛、苔黄腻、脉弦滑数为肝阳痰火内盛之征。
治法:熄风清热,豁痰开窍。
方药:安宫牛黄丸、羚羊角汤加减3.病史:患者有11年胃病史,每年秋冬季多有发作。
近2年来曾3次吐血和便黑,曾在市某医院作纤维胃镜检查,诊为“胃溃疡”。
就诊前一天饮酒较多,而后胃痛逐渐加重,自服法莫替丁疼痛稍缓解,次日晨觉胸闷,恶心,随即吐出咖啡样液体约150mL,内中夹有食物残渣。
家人即刻送往中医学院附属医院诊治。
现在症:脘腹胀满痞闷,口臭,大便色黑成形。
舌红,苔黄,脉数。
中医执业医师第一站病案分析练习试题

中医执业医师第一站病案分析练习试题1、【病案(例)摘要】患儿,男,5岁。
2015年8月4日初诊。
患儿因为饮食不慎,出现大便水样,泻下急迫,量多次频,气味秽臭,见少许黏液,肛周红赤,发热,烦躁口渴,恶心呕吐,小便短黄。
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指纹紫。
【答题要求】【1】.根据上述摘要,在答题卡上完成书面分析。
【2】.中医类证鉴别:请与痢疾鉴别。
解析:中医疾病诊断:小儿泄泻;中医证候诊断:湿热泻证。
中医辨病辨证依据(含病因病机分析):患儿以大便次数增多为主症,故诊断为小儿泄泻。
泻下急迫,量多次频,气味秽臭,见少许黏液,肛周红赤,发热,烦躁口渴,恶心呕吐,小便短黄,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故属于湿热泻证。
湿热之邪伤脾,运化功能失职,水谷不分,精微不布,清浊不分,水反为湿,谷反为滞,合污而下,而致泄泻。
中医类证鉴别:请与痢疾鉴别。
痢疾大便为黏液脓血便,腹痛,里急后重,大便常规检查有脓细胞、红细胞和吞噬细胞,大便培养有痢疾杆菌生长。
中医治法:清肠解热,化湿止泻。
方剂:葛根黄芩黄连汤加味。
药物组成、剂量及煎服方法:葛根6g,黄芩6g,黄连4.5g,马齿苋6g,白头翁6g,车前子6g(包煎)。
五剂,水煎服,日一剂,早晚分服。
2、【病案(例)摘要】曾某,女,3岁。
2015年9月4日初诊。
患儿腹泻6天,大便日行10余次,水样便。
现症:精神不振,啼哭少泪,口渴多饮,无呕吐,目眶轻度凹陷,皮肤干燥,四肢尚温,小便短少,口唇干,舌红少津,苔少,脉细数。
【答题要求】【1】.根据上述摘要,在答题卡上完成书面分析。
【2】.中医类证鉴别:请与痢疾鉴别。
解析:中医疾病诊断:小儿泄泻(变证);中医证候诊断:气阴两伤证。
中医辨病辨证依据(含病因病机分析):以大便次数增多为主症,故诊断为小儿泄泻。
精神不振,啼哭少泪,口渴引饮,目眶轻度凹陷,皮肤干燥,小便短少,口唇干,舌红少津,脉细数,故属于气阴两伤证。
泻下日久,伤津耗气,最终致气阴两伤。
中医试题案例分析及答案

中医试题案例分析及答案近年来,中医作为一种传统医学,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和认可。
为了促进中医的传承和发展,中医试题也成为考核中医医生水平的重要环节之一。
本文将通过分析一道中医试题案例,探讨中医的理论基础,同时给出相应的答案。
案例:王先生,35岁,因反复胃脘疼痛、呕逆、食欲不振,伴腹胀腹痛、大便溏泄已两年,曾就诊于多个医院,诊断为慢性胃炎、功能性肠病等。
身体虚弱,面色苍黄,舌质淡,苔薄白,脉细弱。
请分析该病例并回答以下问题:1. 根据以上病症表现,中医诊断中常用的“六经辩证”中属于哪一经?答:根据病症表现,患者主要症状为胃脘疼痛、呕逆、食欲不振、腹胀腹痛、大便溏泄,面色苍黄、舌质淡、苔薄白,脉细弱。
这些症状属于“阳明经”范畴。
2. 根据中医辨证论治理论,结合该案例,该患者属于哪种中医证型?答:根据患者的病症,患者主要表现为胃脘疼痛、呕逆、食欲不振,腹胀腹痛、大便溏泄,面色苍黄、舌质淡、苔薄白,脉细弱。
结合这些表现,可初步判断该患者属于“脾胃虚寒”证型。
3. 请结合所学的中药理论,给出相应的中药方剂选项。
答:对于脾胃虚寒证,可以选用温中益气的中药方剂。
常用的方剂有四君子汤、理中丸等。
4. 请给出方剂的组成和功效。
答:四君子汤的组成为:人参、白术、茯苓、甘草。
具有益气健脾、温中止泻的功效。
理中丸的组成为:枳壳、白术、生姜、干姜、大黄、甘草。
具有温中行气、理气止痛的功效。
5. 除中药外,中医在治疗胃肠病方面还有哪些治疗方法?答:除了中药治疗外,中医在治疗胃肠病方面还常常采用针灸、推拿按摩、艾灸等物理疗法,并且根据具体病情还会结合饮食调理和中医养生方法进行综合治疗。
通过以上分析和回答,我们可以看到中医在诊断和治疗胃肠病方面具有独特的理论基础和治疗方法。
相信随着对中医的深入研究和应用,中医在现代医学中将有更广阔的发展前景。
以上仅为案例分析,具体治疗方案还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个体化调整和确定。
执业医师操作考试病例分析及答案

1号题:第一站内容:病史采集是女性,50岁,神智不清伴出汗几小时入院,既往糖尿病病史,病历分析是前列腺增生,急性尿潴溜第二站内容:体格检查,扁桃体检查,乳房触诊,腹部移动性浊音的检查,操作是腹腔穿剌,考官提问:阑尾炎腹部触诊内容?答:压痛,反跳痛,肌紧张。
女性乳头内陷提示什么?乳腺癌操作:阑尾炎手术区消毒铺巾,提问:碘伏消毒的有点?答:刺激性小,不用脱碘。
第三站内容:早搏,湿罗音,尺骨骨折,肠梗阻,右心室肥厚,窦速,医德:医生不对。
2号题:第一站内容:病史采集…女17岁,腰痛、低热、盗汗3月;病例分析男,50岁,咳嗽、咳痰10余年,发热加重2天,有慢支病史10余年,每受后i咳胺疲,气喘,用支气管扩张剂后,則两天因受发病,呼吸困难,半卧位;查:T38.5 P110次/分,R28次/分,BP138/90mmhg,发绀,半卧位,双肺闻及哮右下肺伴有湿罗音;辅助检查:白细胞、中心粒细胞升高;氧分压60 二氧化碳分压升高,X:示肺气肿诊断COPD急性发作右下肺炎2型呼衰第二站内容:扁桃体检查+心脏触诊+腹部肌张力、压痛、反跳痛检查;右腰部囊肿切开、缝合;第三站内容:室性期前收缩--哮鸣音(支气管异物)…正常ECG--消化道穿孔…左股骨骨折…-大叶性肺炎肺炎(CT)3号题:第一站内容:病史米集:男,60岁,双下肢水肿1月,气短2天病例分析:急甲乙丙丁戊病毒型肝炎的鉴别,溶血性黄疸,梗阻性黄疸,急性胃肠炎),尿常规,血常规,凝血功能,肝功能,B超,肝炎病毒学标记物检查。
诊断:急性甲型肝炎第二站内容:体格检查:腋窝淋巴结触诊,肝脏触诊(单双手),语音震颤,都要说明体检结果。
操作:穿脱隔离衣,问:脱隔离衣的时候衣袖碰到面部怎么办?硬化腹水体格检查有何阳性发现?4号题:A:第一站内容A:病史米集:男,30岁,咳嗽、咳痰5年,略血1天病例分析:诊断十二指肠溃疡并穿孔腹膜炎(诊断学腹腔穿刺)第二站内容A:体格检查:眼睑、结膜、角膜检查,胸部听诊检查,腹部紧张度,压痛、反跳痛检查,都要说明体检结果。
中医病案分析试题与答案

病案分析题1、赵某某,女,51岁,干部,已婚。
2002-07-26上午,初诊。
患者自绝经二年来,情绪不稳,容易发火,心烦焦虑,面部烘红,口干口苦,夜寐不安,早醒梦多,时觉胃脘灼痛,痛势急迫,伴嗳气泛酸,喜喝冷饮,胃纳尚可,大便偏干,三、五日一行。
有“高血压”病史五年,常服降压药物。
父亲及哥哥有高血压史。
一周前因胃痛复发在外院就诊,胃镜检查提示为“胃角溃疡,幽门螺杆菌阳性”,腹部B超检查提示为“胆囊结石”。
服用过“达喜、吗叮啉”等西药,胃痛反复不止,今特来要求中医治疗。
查体:T:37℃,P:96次/分,R:20次/分,BP:18/13kPa。
面红目赤,腹软,中上腹剑突下压痛,肝脾肋下未及,墨非氏征(—),舌质红,苔黄腻,脉弦数。
未见其它阳性体征。
实验室检查:血常规:白细胞总数9.5×109/L,中性53%。
大便常规(—),大便隐血:隐性答案:诊断:胃痛证型:肝胃郁热治法:疏肝理气泄热和胃方药:丹赤逍遥散加减丹皮12克栀子12克柴胡12克陈皮12克白术12克茯苓15克白芍15克甘草19克黄连9克吴茱萸6克7剂水煎服分析:辩病辩证依据:肝主疏泄而喜条达,患者自绝经二年来,情绪不稳,心烦易怒,肝气郁结,日久化热,邪热犯胃,故胃脘灼痛,痛势急迫;肝胃郁热,逆而上冲,故嗳气泛酸;肝胆互为表里,肝热夹胆火上乘,则口干口苦;肝火上扰心神,则夜寐不安,早醒梦多;大便干结,喜喝冷饮,舌质红,苔黄腻,均为里热之象;脉弦数,乃肝胃郁热之征。
2、病案举例余某,女,39岁。
2006年6月初诊,腹泻已3年,常因受冷、饮食不慎而反复发作,曾多次就诊,服用中药、西药抗生素治疗,虽有好转,但停药后很快复发,难以治愈。
诊见:面色萎黄,倦怠乏力,口渴,纳差,大便稀溏,日5~6次,小便清长。
舌淡,苔薄腻,脉细缓。
答案:诊断:泄泻证型:脾肾阳虚、水湿运化失职之泄泻。
治法:健脾补肾化湿方药:四君子汤合四神丸加减:党参20g,炒白术15g,茯苓12g,山药10g,芡实15g补骨脂8g,肉豆蔻5g,吴茱萸5g,五味子3g,焦山楂6g,焦麦芽6g,藿香10g,炙甘草8g。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医案分析题(基础版)例1:杨X X,男,28岁。
主诉:头痛、咽痛、发热1天。
患者前天晚上与朋友到酒店吃饭,当时吃了一些辛辣食品,饭后坐摩托车回家。
回到家时觉得鼻稍塞,头微痛。
第二天起床时觉发热恶寒,全浮数。
诊断(证型):治法:方药:(要求写出方名、药物、用量、用法)(下同)例2.张XX,女,42岁主诉:咳嗽1周。
患者一周前感冒,发热,恶寒,鼻塞,流涕。
经服用感冒药后症状好转,但觉咽痒,咳嗽,痰少,微恶风,胃纳正常,大便小便正常,舌淡红苔薄白,脉浮。
诊断(证型):治法:方药:例3:杨X X,男,58岁。
主诉:咳嗽、哮喘、痰多而稀4天。
患者有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6年。
前几天因不慎淋雨受寒,突发感冒,症见恶寒发热,无汗,头痛,胸膈痞闷,咳嗽,轻微哮喘,痰多而稀,舌淡红,苔白滑,脉浮。
诊断(证型):治法:方药:例4:林X X,女,42岁。
主诉:恶寒、发热、肢体疫痛2天。
患者平素体质较差,常易感冒。
前几天不慎吹风受寒,又被雨水淋湿,之后见恶寒发热,头项强痛,肢体瘦痛,无汗,鼻塞声重,咳嗽痰白,胸膈痞满,舌淡苔白,脉浮而重按无力。
诊断(证型):治法:方药:例5.陈X X,男,19岁。
主诉:腹痛,时时下痢、恶臭清水1周。
患者因幼年丧父,家境贫寒,靠穿街走巷,贩卖爆米花度日。
时值新年,尤为辛劳,经常饮食失时,饥餐冷饮,更受风寒,遂以致病。
又初因劳碌,未能及时就医,十余日后,病情加剧,始来求诊。
就诊时证见脘腹痞满,疼痛拒按,时时下利,色纯青,气甚臭,口渴,舌红苔黄厚,脉滑而实。
诊断(证型):治法:方药:例6,刘X X,女,30岁。
主诉:右下腹疼痛,伴发热2天。
患者乃某公司打字员,平素不喜欢饮水,也较少参加体育活动,有习惯性便秘和腹痛病史。
近来刚好遇中秋节,病者吃过多油腻食品和食过多月饼,加上劳累过度,以致腹痛加剧,遂来就诊。
就诊时见患者发热,体温38~C,右下腹疼痛拒按,右足喜屈而不喜伸,伸则痛甚,大便干结,苔黄腻,脉滑数。
诊断(证型):治法:方药:例7.梁X X,女,35岁。
主诉:寒热往来,胸胁胀满,经水适断2天。
缘患者一向月经不调,上周经来而劳累,自觉“外感”,症见恶寒,发热,头痛,咽痛。
自服“感冒药’’(具体不详),而病未好转。
遂至月经中断,寒热往来,胸胁胀满,心中烦闷,情志抑郁而默默不欲食,食后欲呕,口苦咽干,目眩,舌苔薄白,脉弦。
诊断(证型):治法:方药:例8.何X X,男,28岁。
主诉:右胁疼痛,寒热往来,呕吐黄涎4天。
缘患者素有慢性胆囊炎病史,近日因饮食不节,加之感受外邪,而见右胁疼痛,恶&~nlgn~,寒热并作。
曾服消炎利胆片治疗而未效。
来诊时表现为胁胀疼痛,寒热如疟,发热甚而恶寒轻,口苦,胸膈满闷,吐酸苦水,甚则呕吐黄涎,巩膜微黄,小便黄短,舌红苔白腻,脉弦滑数。
诊断(证型)治法:·方药:例9.李XX,女,41岁。
主诉:心下痞满,呕吐下利3天。
患者3天前因受寒而见头痛,寒热往来,胁痛,脉弦。
曾自服牛黄解毒片、大黄苏打片等治疗,病未见效,反而下利呕吐多次,遂来门诊治疗。
来诊时,患者自觉心下痞,但满不痛,不欲饮食,恶心呕吐,肠鸣下利,每日泻下3-4次,粪质稀烂,舌苔黄腻,脉滑数。
诊断(证型):治法:方药:例10.蒋XX,男,36岁。
主诉:恶寒,发热,泄泻,腹痛,口渴2天。
缘患者4天前始患感冒,头痛身热,恶寒,咽痛,经治疗后恶寒头痛等明显减轻。
因食油腻煎炸食品,感冒未愈而又见腹痛、肠鸣、泄泻。
来诊时诉:发热4天,微恶风寒,胸脘烦闷,泄泻数次,泻下秽臭粪便,但无脓血,肛门灼热,腹痛肠鸣,口中作渴,舌红苔黄,脉浮滑数。
诊断(证型):治法:方药:例11.陈XX,男,30岁。
主诉:发热不退,口渴,汗出2天。
时值盛夏,患者劳作田音,下蒸日晒,汗出颇多,一时贪凉,遂致外感,初恶寒发热,头痛咽干,自服退热镇痛药2天,病未效而反加剧。
近二天发热至39度,不恶寒而反恶热,口渴引饮,心烦面红,大汗,脉洪大有力。
诊断(证型):治法:方药:例12.高XX,男,41岁主诉:头痛目赤,口苦胁痛已二周余。
患者平素有高血压病史,常易发怒。
近几周来,因工作繁忙,休息欠佳,经常发脾气,血压不稳,自服降压药以降血压,血压虽降,但自觉头痛,胁痛,口苦。
来诊时,诉头痛已2周余,闯甚时如劈,胁痛易怒,心中烦闷,口苦咽干,耳鸣耳胀,面戏目赤,夜睡不安,小便短黄,大便稍结,舌红苔黄,脉弦数有力。
诊断(证型):治法:方药:例13.林X X,女,28岁。
·‘主诉:腹痛,泄泻,泻下脓血便1周余。
患者由外地来穗打工,舟车劳顿。
1周前在车站小食档食饭后,腹中疼痛,下利泄泻,发热。
曾自服藿香正气丸等,病未好转,但亦无积极治疗。
昨天始病情加剧,腹痛频作,肠鸣腹泻,泻下脓血样大便,赤多于白,量少而不畅,里急后重,发热,口渴,渴欲饮水,舌红稍降,苔黄,脉弦数。
诊断(证型):治法:方药:例14.刘X X,男,52岁。
主诉:身热汗多,口渴,体倦少气已5天。
患者平素体弱,甚少户外劳动。
1周前参加义务劳动,时值仲夏,中午气温达32度,下蒸日晒,汗出频频,头晕脑热,口渴引饮,回家后突然发热头痛,以为休息后即可恢复,并不惟意。
第二天始发热约38.5℃,面红心烦,口渴引饮,仍汗出较多,体倦乏力,气短,精神不振,脉虚数。
.诊断(证型):治法:方药:例15.黄X X,女,26岁。
主诉:发热,烦躁不安,时有谵语,斑疹隐隐1天。
患者1周前始发热,头痛,微恶风寒,曾服感冒药,但汗出不畅,热时退时复。
昨天始突然加重,发热不退,夜间为甚,心中烦热,躁动少寐,服用退烧药(不详)而热不退,渐见神志改变,时有谵语,目常喜开或紧闭,唇干口渴,皮下斑疹隐隐,但无紫斑,舌绛而干,苔少,脉细数。
诊断(证型):治法:方药:例16.张X X,女,36岁。
主诉:头顶痛加剧,呕吐心烦3天,患者近两年来经常头痛,以头顶痛为甚,伴有脘闷欲呕,心烦,渴不欲饮,四肢不温,舌淡苔白滑,脉弦细。
诊断(证型):治法:方药:例17.黄X X,男,47岁。
’主诉:胃痛2天。
患者胃病已10年,曾作过X线钡餐检查,诊断为“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多在饥饿时作痛,喜温喜按,遇寒则甚。
两天前吃大量绿豆糖水,胃痛又作,胃纳差,食后胃脘胀,嗳气泛酸,口淡多涎,便溏肢冷,舌淡苔白滑,脉沉细。
诊断(证型):治法:方药:例18.平X,文,16岁。
主诉:胁痛3月余。
1年前全身面目俱黄,住某医院治疗,诊断为“急性黄疽性肝炎”,黄疽消退后出院,继续门诊服药治疗半年余,除劳累则觉右上腹胀痛外,别无不适,最近因学习紧张,更觉两胁胀痛,胃纳欠佳,口干心烦,午后微热,夜难人眠,舌红少苔,脉细数。
诊断(证型):治法:方药:例19.刘X X,女,29岁。
主诉:心悸、失眠、皮下出血已半年。
近半年来四肢常出现大小不等的瘀点,稍有碰撞则有瘀块,曾到某医院检查,诊断为“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经注射维生素K之类止血药后稍有好转,但瘀点或多或少,仍反复出现,近来健忘失眠,心悸易惊,食少体倦,月经提前,量多色淡,舌淡苔白,脉细弱。
诊断(证型):治法:方药:例20.潘X X,男,X岁。
主诉:咳血,咽干3天。
患者3年前曾患有“浸润型肺结核”病史,一直采用抗痨治疗,但病情不稳定。
近3天来胸部闷痛,咳嗽气喘,并咳出鲜血.四口,到某医院急诊,经注射止血针后,咳血减少。
现觉咽喉燥痛,手足烦热,咳嗽气喘,舌红少苔,脉细数。
诊断(证型):治法:方药:例21.陈XX,男,22岁主诉:口渴,多尿5年余。
5年前突然头晕眼花,耳鸣,神疲肢倦,渴喜冷饮,烦躁,尿多,常有饥饿感,体重逐渐降,经某医院检查拟为“糖尿病“。
现患者面色潮红,头目眩晕,腰酸腿软,心烦多梦,睡眠欠佳,渴饮溲多,大便干结,舌红少苔,脉沉细数。
诊断(证型):治法:方药:例22.李X X,女,45岁,主诉:月经不调半年,近两g月来又心悸失眠。
患者半年来自觉倦怠乏力,纳少腹胀,便溏,月经先期色淡,淋漓不尽,经后小腹隐痛喜按,白带增多,近二g月来又少寐多梦,心悸健忘,舌胖苔薄白,脉细弱。
诊断(证型):治法:方药:例23.崔X X,男,40岁。
主诉:腹痛,泄泻约2月余。
患者2月前始,每日泻下约12次,排出水样大便,伴脐腹冷痛。
曾在当地医院服用过数种抗生素而无效,结肠镜检:符合慢性结肠炎改变。
来诊时,泄下仍不止,次数频多,腹中冷痛,肛门下坠,不思饮食,食后不消化,舌淡边有齿印,苔白,脉沉迟细弦。
诊断(证型):治法:方药:例24.梁X X,女,48岁。
主诉:经行量多,漏下约10余天。
患者近半年来,经行不定期,每次经行时,量多如崩,经色暗淡,继则淋漓不尽,或一月二行。
10天前来经,初经血暗淡,暴下量多,伴头晕心悸,面色觥白,体倦乏力,神疲,胃纳减少,腰膝疫软,舌淡红,脉微弱。
西医初诊为:更年期功能性子宫出血。
前两次来经不止,均以刮宫为治,因病者害怕手术而转中医诊治。
诊断(证型)治法:方药:例25.陈X X,女,32岁。
主诉:失眠月余。
患者因近半年来工作繁忙,休息欠佳,致一g月前始出现失眠,入睡较难,睡而易醒,伴噩梦纷纭,心慌心跳,腰疫痛,经服“七叶安神片”、“谷维素”、“脑力宝”等药罔效,渐至患者神疲,精神欠佳。
来诊时症见:失眠,心悸,虚烦神疲,健忘,腰痛,手足心热,口舌生疮,舌红少苔,脉细而数。
诊断(证型):治法:方药:例26.罗X X,女,28岁。
主诉:悲伤欲哭,不能自主3g月余。
缘患者三g月前因工作上失误而成天忧心忡忡,渐至精神恍惚,5:故悲伤,睡眠不安,记忆力减退,在当地医院按“神经衰弱’’治疗,遍服中西药无效。
来诊时,患者精神恍惚,心中烦乱,言行失常,呵欠频作,舌淡红苔少,脉细微数。
诊断(证型):治法:方药:例27.赖X X,女,36岁。
主诉:高热,神昏2小时。
患者外出旅行,时值仲夏,天气炎热,初感头痛,发热,口渴,肢体疫痛,自认为‘‘感暑”,未加注意,只服感冒退热药。
第二天始发热更甚,头痛如劈,时有谵语,烦躁不安,继则神昏,气粗口臭,痰鸣,舌红,脉弦数有力。
诊断(证型):例28.柯X X,男,40岁。
主诉:咳喘气急,伴咯黄稠痰,胸闷3天。
患者自诉每年气候变化之季,每易发生喘咳。
近因游泳时,适逢下雨,回家后即感恶寒,微发热,无汗,气促,大便不畅,舌暗红,苔黄白腻,脉浮滑数。
自服抗生素及氨茶碱未见好转而来诊。
诊断(证型):治法:方药:例29.刁X X,女,25岁。
主诉:嗜食瓜子仁1周后,反复呃逆,呕吐痰涎,不思饮食,胃脘胀闷,痞硬。
自服西药胃舒平未效来诊。
大便烂,诊断(证型):治法:方药:例30.洪X,男,30岁。
主诉:腹痛拒按3天,阵发性加剧,伴呕吐,便秘,烦躁不安,夜间发热,纳呆,舌暗红,苔黄白厚腻,脉沉弦。
患者因跌倒,股骨颈骨折1周后出现上述症状。
西医拟诊骨颈骨折合并肠麻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