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渴PPT课件

合集下载

消渴病学习ppt课件

消渴病学习ppt课件
损伤脾胃,脾胃运化失职,积热内蕴,化燥伤 阴,消谷耗液,发为消渴病。

9
病因
3、情志失调 急躁易怒,长期郁怒伤肝,肝气不舒,或
劳心竭虑,忧思伤脾,郁久化火,火热内燔, 消耗阴液而发为消渴病。
4、劳欲过度 过度劳累,房事不节,肾精亏损,虚火内
生,最终致肺燥胃热,阴液耗伤,真阴虚损。

10
二、病机关键

17
二、鉴别诊断
1.口渴症
口渴症是指口渴饮水的一个临床症状,可出现于多种 疾病过程中,尤以外感热病为多见。不伴多饮、多尿、多 食症状。
2.瘿病 瘿病中气郁化火、阴虚火旺的类型,以情绪激动,多
食易饥,形体日渐消瘦,心悸,眼突,颈部一侧或两侧肿 大为特征。其中的多食易饥、消瘦,类似消渴病的中消, 但眼球突出,颈前生长肿物则与消渴有别。
(二)辨燥热与阴伤标本主次 发病初起——燥热为主,兼有阴虚; 病程较长—— 阴虚燥热互见;
病久—— 阴虚为主,或兼燥热;
后期—— 阴阳两虚精 ,或肾阳虚衰。
21
二、治疗原则
1.以养阴生津,清热润燥为其治疗大法
2.病久 阴伤及气(阳),益气养阴
阴阳两虚 ,温阳补肾 3. 兼顾
上消--润肺--宣润其肺,兼清其胃 中消--清胃--宜清其胃,兼滋其肾 下消--滋肾--宜滋其肾,兼补其肺

22
消渴证治

23
【辨证论治】
n 1.气阴两虚证
n 【症状】咽干口燥,倦怠乏力;多食易饮, 口渴喜饮,气短懒言,五心烦热,心悸失眠, 溲赤便秘,舌红少津液,苔薄或花剥,脉细 数无力,或细而弦。
n 【病机】元气亏虚,阴液内耗。
n 【治法】益气养阴,润燥生津。
n 【方药】麦味地黄汤或七味白术散加减 人参、 黄芪、麦冬、五味子、熟地山药、泽泻、牡 丹皮、山茱萸、葛根、天冬、天花粉等

消渴(2型糖尿病)中医医疗护理方案PPT课件

消渴(2型糖尿病)中医医疗护理方案PPT课件

01
总结词
了解药物作用机制,提高治疗依从性
03
总结词
定期复查,监测病情变化
05
02
详细描述
患者应严格遵从医嘱按时服药,不随意更改 药物剂量或停药。同时注意观察药物不良反 应的发生情况。
04
详细描述
患者应了解所服药物的种类、作用机 制和副作用等方面的知识,以便更好 地配合治疗和管理自己的病情。
06
详细描述
06
总结与展望
总结
消渴病(2型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 慢性疾病,中医医疗护理方案在改善 患者症状、控制病情进展方面具有显 著优势。
中医护理方案特别强调个体化的原则,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针对性的护 理措施,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中医护理方案包括饮食调养、运动锻 炼、药物治疗、心理调适等方面,这 些措施有助于全面控制患者的病情, 提高生活质量。
总结词
避免剧烈运动,防止低血糖发生
运动护理
详细描述
01
避免患者在空腹状态下进行剧烈运动,以免发生低血糖。运动
时应随身携带糖果、饼干等食物以备不时之需。
总结词
02
注意运动安全,防止意外伤害
详细描述
03
患者在运动时应选择合适的场地和装备,注意安全,避免因运
动导致意外伤害。
运动护理
总结词
定期监测血糖,调整运动方案
鉴别诊断
需要与1型糖尿病、妊娠期糖尿病、其他特殊类型糖尿病等相鉴别,根据临床表 现和实验室检查结果进行诊断。
03
中医对消渴(2型糖尿病)的认识
中医病因病机
01
02
03
饮食不节
长期过食肥甘厚味,损伤 脾胃,导致运化失职,水 谷精微不布,积热内蕴, 引发消渴。

中医内科学课件36消渴

中医内科学课件36消渴
中医内科学课件36消渴
• 消渴的定义与分类 • 消渴的病因病机 • 消渴的症状与诊断 • 消渴的治疗方法 • 消渴的预防与调护 • 消渴的案例分析
01
消渴的定义与分类
消渴的定义
消渴是指以多饮、多食、多尿、 口渴、乏力、消瘦为特征的疾病。
消渴病位在肺、胃、肾,与脾、 肝、心有关,属本虚标实,虚实
03
消渴的症状与诊断
主要症状
多尿
患者排尿次数增多, 且尿量较大。
乏力
患者常常感到疲劳 无力,精神状态较 差。
多饮
患者常常感到口渴, 需要频繁饮水。
消瘦
患者体重逐渐减轻, 体形消瘦。
视力模糊
患者可能出现视力 模糊的现象。
诊断标准
症状表现
具备多饮、多尿、消瘦、乏力等主要症状。
实验室检查
血糖升高,尿糖阳性。
病机
燥热为标
消渴的主要病机为燥热,表现 为口渴多饮、多食易饥等症状

阴虚为本
消渴的本质是阴虚,阴虚则生 内热,燥热愈盛,阴愈虚。
气阴两虚
随着病情的发展,燥热耗伤气 阴,导致气阴两虚,表现为气 短乏力、口干舌燥等症状。
阴阳两虚
长期消渴未得到有效治疗,可 导致阴阳两虚,表现为畏寒肢
冷、夜尿频繁等症状。
增加运动
适当的运动有助于调节身体机能,促 进新陈代谢,降低血糖水平。
定期体检
定期进行血糖检测,及早发现血糖异 常,及时采取干预措施。
调护措施
心理调适
保持乐观的心态,避免 情绪波动,有利于控制
血糖水平。
饮食控制
根据个体情况制定合理 的饮食计划,严格控制 糖分、盐分的摄入量。
药物治疗
定期复查
在医生指导下使用降糖 药物或胰岛素,以控制

中医内科学——消渴ppt课件

中医内科学——消渴ppt课件

•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工作年龄成人致盲 的第一位原因1
• 糖尿病肾病 终末期肾病的第 一位原因2
• 中风 心血管死亡和中风 增加2到4倍3
• 心血管疾病 80%的糖尿病患 者死于心血管事件4
• 糖尿病神经病变 非创伤性截肢的 第一位原因 5
34
1
Fong
DS,
et
al.
Diabetes Care 2003; 3 Kannel WB, et
兰州标准
17
城市4.5% 农村1.8 %
2.28%
2007-08年
4.6万≥18岁
WHO1999
2002年
10万 ≥18岁
WHO1999
1994年
21万 25-64岁
WHO1985
201最0中新国版2整型理糖p尿pt病防治指南
中国糖尿病流行趋势严峻
16 14 12 10 患8 病6 率 (4 )2
22
中国2 型糖尿病防治指南最2新01版0 讨整论理稿ppt
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 《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科普版), 2009年版
1型糖尿病的特点
发病年龄通常小于30岁. 中度至重度的临床症状 . 体型消瘦 . 空腹或餐后的血清C肽浓度低
.起病迅速 . 明显体重减轻 . 酮尿或酮症酸中毒 . 出现免疫标记: 谷氨酸脱羧酶(GAD)抗体
肾 衰竭
最新版整理ppt
糖尿病性心血管病 糖尿病的第一“杀手”
胸闷、胸痛
警惕:很多患者无胸痛症状!
心肌梗死 心力衰竭
37
最新版整理ppt
糖尿病性脑血管病
头晕、肢体麻木
严重者瘫痪、死亡
38
最新版整理ppt

消渴病中医护理完整版课件

消渴病中医护理完整版课件

其他护理方法
饮食调理
根据消渴病的证型和病情,制定相应的饮食计划,合理搭配食物,以达到辅助治疗的效 果。
情志护理
关注患者的心理状态,通过心理疏导和调适,帮助患者保持心情愉悦,增强治疗信心。
04
消渴病并发症的中医护理
心血管并发症的中医护理
总结词
调节气血,稳定情绪
详细描述
针对消渴病引发的心血管并发症,中医护理强调调节气血,保持情绪稳定。通过针灸、按摩和中药调 理,改善血液循环,缓解胸闷、心悸等症状。同时,指导患者合理安排作息,避免过度劳累。
运动护理
适量运动
根据患者的身体状况和兴趣爱好 ,选择适量的运动方式,如散步 、太极拳等,以增强身体免疫力
,促进新陈代谢。
运动时间
选择合适的时间进行运动,避免空 腹运动,最好在餐后1小时左右开 始运动,以免引起血糖波动。
运动强度
根据患者的身体状况和运动习惯, 合理安排运动强度,避免过度疲劳 和损伤。
案例二:糖尿病肾病的中医护理
总结词
中医护理在糖尿病肾病中具有独特的优势, 通过调整饮食、中药治疗和护理,可有效延 缓病情进展。
详细描述
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常见的慢性并发症之一 ,表现为蛋白尿、水肿、高血压等。中医护 理注重饮食调理,根据患者体质和证型制定 个性化食谱,同时结合中药治疗和护理,如 中药汤剂、灌肠等,以改善肾功能,减轻蛋
心理护理
01
02
03
情志调护
关注患者的情绪变化,通 过心理疏导、放松训练等 方法,缓解患者的焦虑、 抑郁等不良情绪。
精神支持
向患者传递积极向上的精 神力量,增强其战胜疾病 的信心和勇气,提高治疗 依从性。
睡眠调护
保持良好的睡眠质量,通 过调整作息时间、改善睡 眠环境等方法,缓解失眠 等问题。

中医内科学课件第六章3.消渴

中医内科学课件第六章3.消渴

定期进行血糖检测和体检,以便及时发现 并干预糖尿病前期症状,防止病情恶化。
调护建议
饮食调理
针对糖尿病患者的病情和体质状况,制定个性化的饮食方案,控制总 热量摄入,保证营养均衡。
运动疗法
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适量的运动,如太极拳、八段锦等,有助于调节 身体机能,促进新陈代谢,改善糖尿病症状。
心理调适
糖尿病患者应保持乐观的心态,积极面对疾病,避免情绪波动对病情 的影响。
尿糖阳性
尿液中葡萄糖浓度超过正常范 围。
体重下降
由于体内糖代谢异常,导致体 重逐渐下降。
鉴别诊断要点
上消与中消的鉴别
消渴与其它疾病的鉴别
上消以口渴多饮为主,多因肺燥伤津 所致;中消以多食易饥为、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糖尿病高渗综合征等,需根据患者的 症状、体征及实验室检查进行鉴别诊 断。
药物治疗
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降糖药物或胰岛素进行治疗,以控制血糖水平, 缓解糖尿病症状。
06
消渴的案例分析
典型病例介绍
病例一
患者李某,男,58岁,长期口渴,多 饮多尿,消瘦无力,体重下降,检查 血糖升高,诊断为2型糖尿病。
病例二
患者王某,女,42岁,口渴多饮,尿 频量多,疲倦无力,检查血糖正常, 诊断为尿崩症。
消渴的分类与表现
分类
消渴根据不同的病机可分为上消、中 消、下消三种类型,分别对应肺燥、 胃热、肾虚。
表现
多饮、多食、多尿、消瘦、乏力、口 渴等症状,严重时可出现昏迷、肢体 麻木等并发症。
02
消渴的病因与病机
病因分析
01
02
03
04
饮食不节
长期过食肥甘厚味,导致脾胃 运化失职,积热内蕴,化燥伤

《中医内科学消渴》课件

《中医内科学消渴》课件

中医对消渴的认识
单击此处添加标题
消渴的中医定义:消渴是指由于阴津亏损,燥热偏盛而引起以多饮、多食、多尿、形体消瘦, 或尿有甜味为特征的疾病。
单击此处添加标题
消渴的病因病机:中医认为消渴的病因主要包括禀赋不足、饮食不节、情志失调、劳欲过度等。 病机主要为燥热偏盛,阴津亏耗。
单击此处添加标题
消渴的临床表现:多饮、多食、多尿、形体消瘦,或尿有甜味是消渴的主要临床表现。
中药方剂及针灸治疗
中药方剂:根据消渴 的不同证型,采用不 同的中药方剂进行治 疗,如六味地黄丸、 金匮肾气丸等
针灸治疗:通过针灸 刺激穴位,调节人体 内分泌系统,达到治 疗消渴的目的
注意事项:针灸治疗 需在专业医师指导下 进行,中药方剂需根 据个人体质和病情进 行辨证施治
辅助治疗:消渴患者 还需注意饮食调节、 适当运动等辅助治疗 方法,以达到更好的 治疗效果
• 案例三:张某,男,52岁,因口渴、多饮、多尿、乏力等症状就诊,诊断为糖尿病肾病。经过中医内 科学治疗,病情得到改善。
• 案例四:陈某,女,40岁,因口渴、多饮、多尿、消瘦等症状就诊,诊断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经过 中医内科学治疗,病情得到控制。 以上案例均为消渴病的典型病例,通过中医内科学治疗,病情得到 有效控制或缓解。
劳欲过度:房室不节, 损伤肾阴,虚火上炎, 发为消渴
禀赋不足:先天禀赋不 足,肾阴亏虚,发为消 渴
临床表现与诊断依据
临床表现:多饮、多尿、多食、消瘦等症状 诊断依据:根据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综合判断 鉴别诊断:与其他疾病进行鉴别,如糖尿病等 并发症:心血管疾病、视网膜病变等
03
消渴的中医治疗
添加 标题
消渴的分类:根据病因 和发病机制的不同,消 渴可分为上消、中消和 下消三种类型。上消以 口渴多饮为主,中消以 多食易饥为主,下消以 多尿、腰膝酸软为主。

消渴护理ppt课件

消渴护理ppt课件
情绪问题。
消渴的预防与控制
预防和控制糖尿病的关键在于健 康的生活方式,包括合理的饮食 、适量的运动、控制体重和戒烟
限酒等。
对于已经确诊为糖尿病的患者, 定期进行血糖监测和评估是必要 的,同时需要配合医生的治疗方 案,按时服药、注射胰岛素等。
消渴的护理还包括对患者及其家 庭的教育和心理支持,帮助他们 更好地应对病情和管理日常生活
通过阅读书籍、参加讲座等方式,了解消渴的病 因、治疗方法和日常护理等知识。
提高对疾病的认知
了解消渴对身体的危害和可能出现的并发症,提 高对疾病的重视程度。
增强自我管理意识
通过学习相关知识,增强自我管理意识,提高治 疗依从性和自我管理能力。
05
消渴护理的新进展与展望
新型治疗手段的研究与应用
1 2 3

02
消渴患者的日常护理
饮食护理
饮食控制
消渴患者应严格控制饮食,遵循 低糖、低脂、高纤维的饮食原则 ,避免食用高糖、高脂、高盐的
食物。
定时定量
消渴患者应保持规律的饮食习惯, 避免暴饮暴食,尽量少吃多餐,以 保持血糖稳定。
营养均衡
消渴患者应保证摄入足够的蛋白质 、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和矿 物质,以满足身体的需要。
消渴护理ppt课件
目录
• 消渴护理概述 • 消渴患者的日常护理 • 消渴并发症的预防与护理 • 消渴患者的自我管理与教育 • 消渴护理的新进展与展望
01
消渴护理概述
定义与特点
消渴护理是指对糖尿病患者的护理,旨在控制病情、预防并发症和提高患者的生活 质量。
消渴护理的特点包括综合性的护理措施、长期的护理过程、对患者及其家庭的教育 和心理支持等。
运动护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2
1. 基本治疗 治法 清热润燥,养阴生津。以背俞穴、 足少阴经及足太阴经穴为主。 主穴 胰俞 肺俞 脾俞 肾俞 三阴交 太 溪
23
配穴 上消者,加太渊、少府;中消者,加 内庭、地机;下消者,加复溜、太冲。烦渴、 口干舌燥者,加廉泉、承浆或金津、玉液; 多食善饥者,加合谷、上巨虚、丰隆、中脘; 便秘者,加天枢、腹结、阳陵泉、大敦;多 尿、盗汗者,加复溜、关元;阴阳两虚者, 加关元、命门;合并视物模糊者,加光明、 头维、攒竹;头晕者,加上星;上肢疼痛或 麻木者,加肩髃、曲池、合谷;下肢疼痛或 麻木者,加风市、阴市、阳陵泉、解溪;皮 肤瘙痒者,加风池、大椎、曲池、血海、照 海
15
劳欲过度
房事不节,劳欲过度,肾精亏损,虚火内 生,灼伤阴液,发为消渴。
《外台秘要》:“房室过度,致令肾气虚 耗故也,下焦生热,热则肾燥,肾燥则渴”
16
糖尿病的中医病机
17
消渴病的中医病因
素体阴虚,五脏虚弱 饮食不节,形体肥胖 精神刺激,情志失调 外感六淫,毒邪侵害 久服丹药,化燥伤津 长期饮酒,房劳过度
8
肾虚学说
东汉·张仲景创肾气丸治疗消渴病,开补肾治消渴 之先河。
唐《外台秘要》:“消渴者,原其发动此则肾虚 所致。”
明·赵献可:“治消之法,无分上中下,先治肾为 急。 ”
清·陈士铎:“消渴之证,虽分上中下,而肾虚以 致消渴,则无不同也。”
近代施今墨:本病虽有肺、胃、肾之分,但病本 在肾,即标虽有三,其本为一也。
9
脾虚学说
《素问·脏气法时论》:“脾病者,身重善饥。” 《灵枢·本脏》:“脾脆……善病消渴。” 《灵枢·邪气脏腑病形》:“脾脉微小为消瘅。” 晋《脉经》:“消中脾胃虚,口干饶饮水,多食
亦肌虚。” 明《慎斋遗书·渴》:“盖多食不饱,饮多不止渴,
脾阴不足也。”治疗上十分重视养脾阴。
10
脾虚学说
张锡纯:“消渴一证,皆起于中焦而及于 上下。”“因中焦病,而累及于脾也。在 治疗上张氏自拟玉液汤、滋膵饮,重用黄 芪、淮山药、猪胰、鸡内金等益气健脾之 品。他认为黄芪“能助脾气上升”,山药 “能补脾固肾”,“又能滋液补脏,使其 散膏充足”。又说:“俗传治消渴方,单 服生猪胰子可愈。盖猪胰子即猪之胰,人 之胰病,可补以物之类也。”
24
预后转归
早期积极治疗,预后较好。 晚期出现并发症,如能积极干预也可带病
延年。 并发症晚期或合并真心痛,中风(中脏腑)
者,预后较差。
25
预防调护
宣传教育 合理饮食 适当锻炼 心态平和 积极配合医生,坚持合理治疗
26
结语
证候特征:多饮、多食、多尿、形体消瘦。 病因:饮食不节、情志失调、劳欲过度、禀赋虚弱 基本病机:阴亏,五脏虚弱 病机演变:阴虚燥热——气阴两虚——阴阳两虚
12
精神刺激,情志失调
《灵枢·五变》:“怒则气上逆,胸中蓄积, 血气逆流……转而为热,热则消肌肤,故 为消瘅。”
清《临证指南医案·三消》: “ 心境愁郁, 内 自燃,乃消症大病。 ”
《四圣心源·消渴》:“消渴者,足厥阴之 病也,厥阴风本与少阳相火为表里。 ”
13
外感六淫,毒邪侵害
外感六淫,燥火风热毒邪内侵散膏(胰腺) 旁及脏腑,化燥伤津 亦可发生消渴病 。
4
消渴历史沿革
《诸病源候论》:“其病多发痈疽” 《宣明论方》:“可变为雀目或内障” 《儒门事亲》:“夫消渴者,多变聋盲、
疮癣、痤痱之类”、“肺痿劳嗽” “水肿”、“中风”、“心痛”、“坏
疽”、“阳痿”
5
消渴病的中医病因
6
素体阴虚,五脏虚弱
先天禀赋不足,五脏虚弱。 ➢ 《灵枢·五变》:“五脏皆柔弱者早期,阴津亏耗,燥热偏盛 病程迁延,久病入络,气阴两伤,络脉瘀
阻 病变后期,阴损及阳,阴阳俱虚,痰浊瘀
血阻络,脏腑衰败,气血逆乱
19
诊断
临床症状 血糖
20
鉴别诊断
口渴症:无血糖升高。 瘿病:伴有突眼,颈前肿大,心悸,汗出
等。无血糖升高。
21
辨证要点
辨病位:肺燥、胃热、肾虚 辨标本:阴虚为本,燥热为标 辨本症与并发症
消渴
高彦彬
教授
1
定义
由于阴亏燥热,五脏虚弱导致的以多饮、 多食、多尿、形体消瘦为特征的病症。
糖尿病、甲亢、尿崩症
2
消渴病病名的沿革
“尿病”:殷商·甲骨文 “消”、“消渴”、“消瘅”、“肺消” “三消”、“消渴病” “膈消”、“消中” “消渴”、“消中”、“消肾” (“肾
消”) “上消”、“中消”、“下消” “食亦”、“风消”、“脾瘅”
3
中医学对消渴病发展的贡献
最早记载了糖尿病的临床症状及并发症; 最早记录了糖尿病的诊治医案; 最早提出了过食肥甘、形体肥胖、情志失调
与糖尿病发病密切相关; 最早提出了糖尿病患者尿甜的症状; 最早提出了体育疗法; 最早提出了饮食疗法; 积累了丰富的治疗方法,如中药、针灸、食
疗、体育、气功、推拿按摩等。
秦景明《症因脉治》中将消渴病根据病因 不同分为外感三消(澡火三消、湿火三消) 和内伤三消(积热三消、精虚三消)。
14
久服丹药,化燥伤津
在中国古代,自隋唐以后,常有人为了壮 阳纵欲或养生延寿而嗜服用矿石类药物炼 制的丹药,致使燥热内生,阴津耗损而发 生消渴病。
唐代服丹药的就有太宗、高宗、宪宗、武 宗、宣宗等,他们的症状都是“燥 甚”“病渴且中燥”、“肤泽日消枯”、 “疽发背而崩”等。
11
饮食失节,形体肥胖
饮食失节
❖ 长期过食肥甘,醇酒厚味,损伤脾胃,脾胃运化 失司,积热内蕴,消谷耗液,损耗阴津,易发生 消渴病。
❖ 《素问·奇病论》:“此肥美之所发也,此人必数 食甘美而多肥也,肥者令人内 热,甘者令人中满, 故其气上溢,转为消渴。 ”
形体肥胖
❖ 《素问·通评虚实论》“消瘅……肥贵人膏梁之疾 也。”
瘅。” ➢ 《灵枢·本脏》:“心脆则善病消瘅热中,
肺脆肝脆脾脆肾脆,则俱善病消渴易伤。”
7
素体阴虚,五脏虚弱
后天阴津化生不足。 ➢ 津液的生成有赖于胃的“游溢精气”,小
肠的“分清泌浊”、“上输于脾”以及气 的推动。津液输布排泄有赖于脾的转输, 肺的宣降,肾的蒸腾气化、若各种致病因 素使生化阴津的脏腑受损,影响津液的生 成输布,则导致阴津不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