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发性IPF肺纤维化治疗展望
特发性肺纤维化治疗进展

万方数据万方数据万方数据·1402·笪堕堕咝塑查!!!!堡!!旦笙!!鲞釜!!塑!!!』曼墅丛!:型!!!竺生!!!!!:∑!!:!!:盥!:!!治疗方向包括抑制细胞冈子、抗纤维化制剂、新的抗氧化剂以及基冈治疗。
目前大部分药物处于fI{}i床试验的早期阶段,需大量的l临床研究来证实其治疗的有效性。
随着免疫学与分子生物学等相关学科的发展以及对IPF发病机制认识的不断深入,相信肺纤维化的治疗一定会取得突破性的进展。
参考文献[1]朱元珏,陈文彬.呼吸病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1071—1081.[2][33E43Es][6][73侯杰.特发忭肺纤维化.中国厂矿医学。
2005,18:193—194.NieholsonAG。
FulfordLG.ColbyTV.eta1.Therelationshipbetweenindividualhistologiefeaturesanddiseaseprogressioninidiopathicpulmonaryfibrosis.AmJRespirCritCareMed,2002,166:173一177.KuwanoK。
NakashimaN.InoshimaI。
etaLOxidativesttessinlungepithelialcellsfrompatientswithidiopathicinterstitialpneumonias.gurRespirJ,2003,21:232—240,SelmanM,ThannickalvJ,PardoA,eta1.Idiopathicpulmonaryfibrosis:pathogenesisandtherapeuticapproaches.Drugs,2004,64:405-430.张华根,梁标.特发性肺纤维化发病机制研究新进展.四川医学,2009,30:141-144。
裴建奎。
孟增果,邢渊.特发性肺(问质)纤维化治疗进展.中国初级卫牛保健。
特发性肺纤维化的治疗展望

西部医学 2013年1月 第25卷第1期 Med J West China,Ja·
特发性肺纤维化的治疗展望*
文 富 强 ,胡 倩 婧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呼吸内科·人类疾病生物治疗国家重点实验室呼吸病学研究室 ,四川 成都 610041)
【摘要】 特发性肺纤维化(IPF)是一种组织学和(或)影像学表 现 为 寻 常 型 间 质 性 肺 炎 ,病 因 不 明,呈 慢 性 进 行 性 加 重的间质性肺疾病。IPF 好发于老年患者,在50岁以下人群中罕见,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临 床 症 状 包 括 咳 嗽、呼 吸 困 难和体力活动受限。疾病进展过程难以预测,但通常进行性恶化,疾病急性加重可能致命。IPF 目 前 尚 无 有 效 的 治 疗 药 物,其预后不 良,IPF 患 者 的 中 位 生 存 期 限 为 确 诊 后 2.5~3.5 年。 近 年 来,随 着 细 胞 和 分 子 生 物 学 的 发 展 ,人 们 对IPF 的 形 成 机 制 有 了 更 深 层 次 的 理 解 ,肺 纤 维 化 新 的 治 疗 靶 点 应 运 而 生 。 现 就 特 发 性 肺 纤 维 化 的 治 疗 进 展 做 一 述 评 。
基 金 项 目 :国 家 科 技 支 撑 计 划 资 助 项 目 (2012BA105B02) 执行编委简介:文富强,教 授,博 士 生 导 师,呼 吸 病 学 国 家 杰 出 青 年 科学基金获得者。呼吸病学国家重点学科—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呼吸内 科主任、生物治疗国家重点实 验 室 呼 吸 病 学 研 究 室 主 任,美 国 胸 科 医 师 学会中国地区负责人之一,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委 员。 四 川 省 学 术 技术带头人、四川省医学会理事。在 SCI收录的国际呼吸疾 病 著 名 杂 志 发表英文论著60余篇。为《美国生理杂志》审稿人,《中华 医 学 杂 志 英 文 版 》、《中 国 呼 吸 和 危 重 监 护 杂 志 》、《中 华 医 学 遗 传 杂 志》、《西 部 医 学》等 杂 志编委、常务编委。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科技部国际合作基金评审 专家。曾获亚太呼吸病学会青年研究员奖、全军医学科技进步奖等。
药物治疗在特发性肺纤维化治疗中的应用研究

药物治疗在特发性肺纤维化治疗中的应用研究
药物治疗在特发性肺纤维化 IPF)治疗中的应用研究主要包括以下几种药物:
1. 尼达尼布 Nintedanib):研究表明,尼达尼布对IPF患者有改善肺功能或减缓肺功能下降的作用。
2. 吡非尼酮 Pirfenidone):在ASCEND研究中,吡非尼酮被用于特发性肺纤维化 IPF)患者,但该研究未能达到其主要终点 在12个月6MWD的变化)。
3. 波生坦:这是一种双ET受体拮抗剂,在小鼠模型中已经显示出减少沉积在肺中胶原的疗效。
然而,BUILD-1研究未能证明波生坦对IPF 患者的疗效。
4. 干扰素γ-1b:这是一种具有抗纤维化、抗增殖和免疫调节作用的细胞因子。
早期研究表明,皮下应用IFN-γ-1b 200 mg,3次/周),加上每日泼尼松龙与单独使用泼尼松龙,肺总量和动脉氧局部压力都得到显著的改善。
然而,在之后的研究中,IFN-γ-1b未能证明其对IPF患者的疗效。
总的来说,药物治疗在特发性肺纤维化治疗中的应用仍在进行中,仍需更多的研究来探讨其治疗效果。
同时,医生应评估每个患者的病情和治疗效果,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的药物治疗

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的药物治疗摘要】特发性肺纤维化(IPF)是一种慢性、进行性、高度致死性肺间质疾病,病理改变为寻常型间质性肺炎(UIP),中位存活时间仅为28年,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
目的讨论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的药物治疗。
方法根据患者具体病况选择不同药物进行治疗。
结论环磷酰胺可以在使用糖皮质激素治疗的同时开始使用,也可以用于糖皮质激素抵抗的患者。
但由于担心其副作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环磷酰胺的使用。
硫唑嘌呤治疗原则与环磷酰胺相似。
与大剂量糖皮质激素相比较,小剂量糖皮质激素加硫唑嘌呤疗效相似,并不能明显改善患者的肺功能,但不良反应不大,国外使用较广泛。
环孢霉素A有研究表明,对糖皮质激素抵抗的患者及急性加重的患者使用本药有延长生存时间的可能,因此可以用于糖皮质激素使用无效的患者。
N-乙酰半胱氨酸(NAC) 因不良反应小,适用于所有IPF患者,由于本品有化痰作用,痰多不易咳出的患者更能获益。
【关键词】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药物治疗特发性肺纤维化(IPF)是一种慢性、进行性、高度致死性肺间质疾病,病理改变为寻常型间质性肺炎(UIP),中位存活时间仅为28年,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
在美国IPF的发病率男性为80.9/(10万?年),女性为67.2/(10万?年),并且其发病率和死亡率近年来均呈上升趋势。
目前临床面临的难点在于没有有效的治疗方法。
近年来,随着对介导本病的炎症和纤维化过程中复杂的细胞因子网络的认识不断加深,对本病特殊的病理生理改变亦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为寻找本病的新的治疗途径提供了理论基础。
下面将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的药物治疗汇报如下。
1 相关药物1.1糖皮质激素包括泼尼松、泼尼松龙、甲泼尼龙及地塞米松等。
糖皮质激素是肺纤维化的传统治疗药物,众多的临床研究显不仅l5%~30%的IPF患者对糖皮质激素治疗有反应,且多见于病程在1年以内、肺活检显示肺的病理改变以细胞反应而非纤维化为主的早期炎症阶段,故其疗效有限。
特发性肺纤维化急性加重的治疗进展PPT

患者和家属应积极参与治疗决策,了解治疗方案的风险和益处,以便 做出明智的选择。
THANKS
感谢观看
诊断与鉴别诊断
诊断
根据患者病史、临床表现和相关检查结果,如胸部X线、CT、肺功能等,可以 对特发性肺纤维化急性加重进行诊断。
鉴别诊断
特发性肺纤维化急性加重需与其他引起呼吸困难的疾病进行鉴别,如肺炎、慢 性阻塞性肺疾病等。
02 特发性肺纤维化 急性加重的治疗 现状
药物治疗
糖皮质激素
抗纤维化药物
糖皮质激素是治疗特发性肺纤维化急 性加重的常用药物,通过抑制炎症反 应和免疫过程,减轻肺纤维化程度。
一些抗纤维化药物如尼达尼布、吡非 尼酮等,能够抑制肺组织纤维化进程 ,延缓疾病进展。
免疫抑制剂
免疫抑制剂如环磷酰胺、硫唑嘌呤等 ,可用于治疗特发性肺纤维化急性加 重,通过调节免疫系统减轻炎症反应 。
非药物治疗
01
02
03
氧疗
对于伴有低氧血症的患者 ,氧疗可以改善缺氧症状 ,提高生活质量。
肺康复
肺康复训练包括呼吸肌锻 炼、运动训练等,有助于 改善患者的呼吸功能和运 动能力。
肺移植
对于严重肺纤维化且药物 治疗无效的患者,肺移植 是一种可行的治疗手段。
03 特发性肺纤维化 急性加重治疗的 新进展
新药研发
针对特发性肺纤维化急性加重的发病 机制,研发新型药物,如抗炎药、免 疫调节剂等,以减轻炎症反应和免疫 应答,减缓肺纤维化的进程。
针对特定基因突变或特定细胞信号通 路,开发靶向治疗药物,以提高治疗 效果和减少副作用。
特发性肺纤维化急性加重的 治疗进展
汇报人:可编辑 2024-01-11
目录
• 特发性肺纤维化急性加重的概述 • 特发性肺纤维化急性加重的治疗现状 • 特发性肺纤维化急性加重治疗的新进展 • 特发性肺纤维化急性加重治疗的挑战与展
特发性肺纤维化诊疗最新指南

前言
▪ 特发性肺纤维化(IPF)是一种病因不明的慢性纤维化性间质性肺 疾病(ILD),放射学和组织病理学以普通型间质性肺炎(UIP) 为特征。
▪ IPF主要发生在老年人,以呼吸困难和肺功能进行性恶化为特征, 容易发生气胸和纵隔气肿,预后差。因此,IPF一直以来都是呼吸 科医生面临的一大难题。
图2 旁间隔肺气肿
IPF和PFF新版指南更新
▪ 过敏性肺炎相关UIP(HP-UIP)影像学特点 ▪ 此外,UIP并非IPF所特有的,纤维化性过敏性肺炎、结缔组织病相
关ILD也会表现为UIP,在放射学上难以和IPF-UIP区分,需要警惕。 ▪ 纤维化性过敏性肺炎在放射学上除了表现为UIP外,还可能出现过
IPF和PFF新版指南更新
IPF和PFF新版指南更新
▪ IPF的诊断流程更新 ▪ 新版指南建议,对于HRCT表现为UIP型或可能UIP型的患者可以在
多学科讨论(MDD)后诊断为IPF,而无需进行肺活检。 ▪ 对于未确定UIP型患者,经支气管肺冷冻活检(TBLC)可以代替外
科肺活检(SLB),TBLC结果阴性时再考虑SLB。 ▪ 从最新IPF诊断路径图可看出,HRCT表现为可能性UIP型的患者,
▪ 但是,不少IPF患者早期的影像学表现并不典型,为此,指南定义 了四种HRCT类型,分别为UIP型、可能UIP型、不确定UIP型和其他 诊断(表2、图4)。
IPF和PFF新版指南更新
表2 UIP相关HRCT类型
IPF和PFF新版指南更新
图4 UIP相关HRCT类型: • A UIP磨玻璃密型,伴上叶间隔旁
IPF和PFF新版指南更新
▪ UIP的影像学特点 ▪ 蜂窝影:定义是聚集的厚壁囊性空间,直径相似,在3-10mm之间,
磷酸二酯酶4抑制剂作为特发性肺纤维化药物治疗的可能性

◇综述与讲座◇摘要特发性肺纤维化(IPF )是一种进行性、不可逆和典型的慢性纤维化肺病,近年来,对IPF 的病理生理学认识、临床诊断和治疗有了显著进展。
但至目前为止,仍然没有治愈IPF 的方法。
第二信使环磷酸腺苷(cAMP )在IPF 的发展过程中抑制成纤维细胞增殖或向肌成纤维细胞分化。
磷酸二酯酶4(phosphodiesterase 4,PDE4)是肺成纤维细胞中主要的cAMP 降解酶,在纤维化的进展中上调,PDE4抑制剂在IPF 模型中具有体内和体外抗纤维化作用。
此外,PDE4广泛参与炎症过程,炎症过程在IPF 的发病机制中也很活跃。
因此,抑制PDE4是一种潜在的治疗IPF 的方法。
本文综述了IPF 的发病机制和PDE4抑制剂在治疗IPF 中的生理功能。
关键词磷酸二酯酶4(PDE4);特发性肺纤维化(IPF );炎症反应;氧化应激中图分类号:R563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9-2501(2023)07-0818-06doi :10.12092/j.issn.1009-2501.2023.07.013特发性肺纤维化(idiopathic pulmonary fibro-sis ,IPF )是一种慢性、进行性、纤维化间质性肺炎,主要特征是细胞外基质(extracellular matrix ,ECM )过度沉积,导致肺的静态肺顺应性降低,气体交换中断,最终导致呼吸衰竭和死亡[1]。
其发病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急剧上升,据报道,欧洲和北美每年有(2.8~18)/10万人,而亚洲和南美洲为(0.5~4.2)/10万人,在初次诊断后中位生存期仅为3~5年[2-3]。
IPF 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清楚,目前有两种抗纤维化药物被批准并推荐用于治疗IPF [4],即吡非尼酮和尼达尼布。
目前的治疗方法只能减缓,不能逆转或停止疾病进展,并伴有可能导致治疗延迟或停止的副作用。
目前,唯一可能治愈IPF 和其他ILD 的治疗方法仍然是肺移植。
ipf的诊断标准-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ipf的诊断标准-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特发性肺纤维化(Idiopathic Pulmonary Fibrosis,IPF)是一种慢性进行性的间质性肺病,其病因尚不明确,临床表现呈现为进行性呼吸困难、干咳、体重下降等症状。
IPF的诊断是关键且具有挑战性的,因为其症状与其他肺部疾病相似,且缺乏特异性。
随着医学科技的不断进步,IPF的诊断方法逐渐得到完善,能够通过一系列的临床检查和检验来辅助诊断,如高分辨率CT、肺功能检测、支气管肺泡灌洗等。
准确的诊断对于提供有效的治疗和延缓病情恶化至关重要。
本文将深入探讨IPF的诊断标准,介绍目前常用的诊断方法及其优缺点,旨在帮助临床医生更好地了解IPF的诊断过程,提高对该疾病的认识和诊疗水平。
1.2 文章结构本文主要分为三个部分:引言、正文和结论。
引言部分将对IPF的概述进行介绍,包括对IPF疾病背景和临床情况的概览,同时说明本文的目的和重要性。
正文部分将详细探讨IPF的定义、症状以及诊断方法。
通过对IPF的定义进行梳理,读者将能够更清晰地了解该疾病的特点和诊断依据。
另外,症状部分将介绍IPF患者常见的临床症状,帮助读者更容易地了解疾病表现。
诊断方法部分将介绍目前常用的IPF诊断工具和流程,帮助读者了解如何确诊该疾病。
结论部分将总结IPF的诊断标准,并强调早期诊断的重要性。
此外,展望未来IPF诊断的发展方向,为读者提供对未来治疗和管理IPF疾病的展望。
1.3 目的本文旨在详细探讨和介绍IPF的诊断标准。
通过了解IPF的定义、症状和诊断方法,帮助读者更全面地了解这种疾病。
同时,通过总结IPF的诊断标准,强调IPF的早期诊断的重要性,以便提高诊断的准确性和及时性。
最后,展望未来IPF诊断的发展方向,希望能为临床医生和患者提供更有效的诊断方法和治疗策略,最终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和预后。
2.正文2.1 IPF的定义IPF的全称为特发性肺纤维化(Idiopathic Pulmonary Fibrosis),是一种慢性进行性肺部疾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IFIGENIA hypothesis
“Treatment of IPF with prednisone and azathioprine
plus NAC
has a better effect on FVC and Dlco than with prednisone and azathioprine plus placebo”
说明: • (1)肺活检显示UIP的组织病理学改变 • (2)排除其它间质性肺病,如药物所致, 环境接触,胶原结缔组织病等 • (3)肺功能异常改变 • (4)影像学异常 • (5)当无肺活检时需有4条主要标准和至 少3条次要标准
• IPF的治疗
IPF治疗
• 药物治疗
抗炎症性药物:皮质类固醇,效果不满意 抗纤维化药物:目前学界热切探索的目标
吡非尼酮-IPF治疗
• Azuma A, Nukiwa T, Tsuboi E, et al. Double blind, placebo-controlled trial of pirfenidone in patients with idiopathic pulmonary fibrosis. Am J Respir Crit Care Med. 2005;171(9):1040-1047 Selman M, Carlos EG, Adrian S, et al. A Double-blind, Multicenter Study Comparing Pirfenidone and Prednisone for Moderate-to-Severe Pulmonary Fibrosis. Chest. 2003;124(4):S116.
NAC治疗IPF
• • • • • 安全,副作用不大 部分患者维持一定时间的稳定 未能防止急性加重的发生 明确适应症,探求合宜的剂量 提高其疗效
吡非尼酮-IPF治疗
• Cat.No. Product Name 1093
Pirfenidone
Chemical Name: 5methyl-1-phenyl2(1H)-pyridinone
Idiopathic pulmonary Fibrosis
International Group
Exploring NAC I Annual
“Study of the effects of high-dose N-acetylcysteine (NAC) in idiopathic pulmonary fibrosis”
DPLD
• DPLD的分类也是众说纷纭,2000年 发表的欧美专家共识是大多数人的认 识 • 一般说来:不是急性, 不是肿瘤,不 是一般生物源性感染
DPLD≠IIP
DPLD
• 间质性肺炎≠IIP
举例1 药物相关-胺碘酮
施举红等,胺碘酮致肺损伤的临床病理分析 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 2006,35 :394
•
正确的治疗在于正确的诊断
现今对IPF的共识
• 弥漫性肺疾病(DPLD或ILD) ≠ 特发性间质性肺炎 (IIP) • 间质性肺炎≠特发性间质性肺炎(IIP) • 特发性间质性肺炎≠特发性肺纤维化(IPF) • UIP/IPF,但是UIP病理表现不限于IPF间质性肺病(ATS专家共识) • ILD 间质性肺病(第23版希氏内科学2008) • DLD 弥漫性肺病(第3版呼吸内科学2008) 疾病侵犯部位: 弥漫,双侧 异质性:多种多样 有别于:气道病,感染性疾病,肿瘤性病, 血管性疾病……..
IPF诊断共识
• 主要指标
–排除其它已知原因的间质性肺疾病 –异常肺功能结果 –HRCT显象示:双肺基底部网状异常改变 –经支气管肺活检(TBLB)或支气管肺泡灌洗液 结果均,无组织学或细胞学改变支持其它疾病 诊断 Am Resp Crit Care Med. 2000; 161:646-664
IPF诊断共识
Demedts et al., NEJM 2005
N-acetylcysteine in IPF
• Vital capacity (% pred.)
0 6 12
-0.1
-0.2
• Months
DL,CO (% pred.)
• Months
0
Months 6 6
12
12
0
0
-8
p=0.003 Demedts et al., NEJM 2005
举例3 结节病
慢性外源性过敏性肺泡炎-HP
DPLD-IIP
• IPF不等于 NSIP COP DIP RBILD LIP
DPLD-IIP
• UIP 不等于 特发性肺纤维化
UIP/IPF
• CRP 的有机结合是正确诊断的 必要 • 而正确诊断是正确治疗的基础
IPF现状
• 诊断不足 – 有之 • 过度诊断 – 同样存在 • 不恰当的治疗同样给患者带来 痛苦
N乙酰半胱氨酸(福露诗,易维适….)
其他已曾被临床应用但效果欠佳:
INF-gamma,免疫抑制剂,秋水仙碱,雷公藤甙……
正在开发和研究的新途径和新药:很多, 如吡非尼酮, 酪氨酸激酶抑制剂….
IPF治疗
• 非药物治疗 器官移植-单肺或双肺移植 胚胎,间充质或其他体细胞移植
IFIGENIA study
IPF治疗
• 由于基础研究的进展,许多学者认为IPF是 肺上皮细胞受损后,成纤维细胞过度增生, 导致肺内胶原过度沉积的结果。 • 从抑制肺内胶原纤维过度生成入手,对IPF 进行干预治疗。应当是一条合理的途径
吡非尼酮-IPF治疗
• 临床研究的背景资料
Raghu G, Johnson WC, Lockhart D, et al. Treatment of idiopathic pulmonary fibrosis with a new antifibrotic agent, pirfenidone: results of a prospective, open-label phase II study. Am J Respir Crit Care Med. 1999;159(4 Pt 1):10611069.
吡非尼酮-IPF治疗
• 吡非尼酮是一种口服具有活性的小分子药物,它 能够抑制胶原的合成,减少多种细胞因子的产生, 抑制成纤维细胞的繁殖及其相应细胞因子的兴奋 作用。 • 主要药效学实验结果显示,该药具有良好的抗肺 纤维化作用。我们的实验室结果显示,吡非尼酮 可以明显抑制体外成纤维细胞的增殖,从而减少 胶原纤维的生成。 • 动物急性毒性试验表明:小鼠灌胃给药的 LD50 为1112.4mg/kg。动物长期毒性研究结果表明未 见明显毒性反应,提示本品使用较为安全